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版:
42首中考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汇总
01《关雎》
关关雄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苻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战,辗转反侧。参差存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存菜,左右苇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2.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3.诗中被氤常引用的名句是;一
4.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开篇采用“比”“兴”的手法,以雎鸠相互应和的叫声起兴,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
和谐悠扬的气氛,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姑娘的爱慕之情。
B.该诗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悠哉游哉,辗转反侧”连用两个“悠”字,把男子长夜难
眠,思绪万千以致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C.“琴瑟友之”以弹琴奏瑟,喻其相会相处时的和谐愉快;“钟鼓乐之”以钟鼓之声,表现结婚
时的热闹场面。从这两句可以看出男子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D.这首诗感情率真、淳朴、直挚、健康,是一篇占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它巧妙运用重章叠句,
以一咏三叹的形式,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02《兼葭》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涧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兼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涧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垠。
兼葭采采,白露未己。所谓伊人,在水之浚。溯涧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扯。
1.思考: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2.诗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不可及的虚幻意境;蕴涵炽烈相识之情的句子是
3.简要分析“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抒情诗。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萧瑟冷落的气氛,三、四句即点明追寻“在水
一方”的“伊人”,五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
B.“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采用《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是在深
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索凄迷的意境。
C.“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的变化,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
状,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D.这首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该诗
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浓郁。
03.《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
2.赏析“八十始得归中”的“始”字。
3.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4?这首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g情^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5.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八十始得归”中“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从军多年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
心情,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B.“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以乐景写哀情,写老兵出征归来,
看见故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情形。
C.“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两句是细节描写,将老兵举目无亲、孤身一人、寂寞难耐的形象
刻画得栩栩如生,读后令人心酸。
D.这是一首第一人称的叙事诗。该诗借一个老兵从军多年回家后的所见所闻,揭露了封建社会不
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
4.《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
来。
3.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一
4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5.简要赏析画线句。
6.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首句“东临碣石,以观
沧海”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起笔气势不凡。
B.诗人把登上碣石山,观望沧海所见到的秋天自然景色,特别是把大海壮阔、宏观的景象生动地
描绘出来,让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萧瑟”一词营造了一种宏大、壮阔的氛围;“涌”字不仅让我们
2
看到了洪波连天的形态,还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这首诗场面宏大,气象壮阔、宏伟,通篇以写实的手法表达了一种壮美、豪迈的情感。它于苍
凉中又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7.阅读下面的古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A、本诗是曹操北征乌桓途中登临碣石山所作,诗歌寓情于沧海之景,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
立业的情怀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澹澹”写出大海水波动荡的状态,“竦、峙”突出山
岛高耸峭拔的特点。
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写山岛草木繁茂,一写秋风强劲、波涛汹涌,共
同表现了大海的生机与力量.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该句通过神奇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孕星
汉的壮阔气势。
8.有同学•直将“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请你给这位同学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
浪涌起的不同。
9.《经典咏流传》准备为本诗配乐。请你推荐下面的一种乐器给栏目组,并说说理由。
笛子古筝喷呐编钟二胡
10.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临”字统领全篇,以下
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
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
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05《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
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3.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叶么?
3
5.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诗中的“见南山”可否改为“望南山”?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7.选出下列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
A.“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代表着官场烦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表现出了诗人悠然忘我的心境。
C.“山气口夕佳,飞鸟相与还”描写了南山清晨时的美景,不事雕琢,自有神韵。
D.“此中有直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8.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该诗为五言古诗,题为“饮酒”,实为诗人借酒抒发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环境偏僻才能使人悠闲自得,表达诗人宁静安详的心态。
C.“山气日夕佳,£鸟相与还”,展现了独特的自然之美:静态的温馨和动态的灵性。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其中的妙谛,在诗人看来,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9.苏轼曾这样评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一个“见”
字写出了诗人的心境。
10.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自己归田后的生活状况:虽身居闹市,
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以“心远”二字回答了“无车马喧”的
原因,反映了诗人超凡脱俗、亳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句中“见”字,写出了一种无
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风格吻合。
D.“此中有真意”中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之“景”和悠然自得之“情”;“真意”与“但
使愿无违”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1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该诗前四句从哲理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
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诗人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这两句是妙手偶
得之笔,可谓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C.“山气日夕佳”一句承上启下。其中“佳”字,写出了诗人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这一景象的赞美,
表现了诗人渴望仕途生活和对归隐田园的厌倦情怀。
D.这首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它是一首具有鲜明形象和悠远境
界,又蕴含某种宇宙人生之理的哲理诗。
6.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鞘,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
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朗,愿她千里
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
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
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鞘,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
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时像小儿女一般哭哭啼啼。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请作赏析。
3、对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
必为离别而悲伤。
B.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包含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
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在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
富有哲理。
4.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点出送别的地点和友人的去向。其中“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
大地守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B.颔联中诗人用“同是宦游人”即以两个人的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写与友人的离情别意,感情
真挚,态度诚恳,增强了友人悲凉和孤独的感受。
C.尾联写青春年少当奋发有为,怎会面临“歧路”泣下沾巾呢?其中“儿女”二字,原指年轻的
情侣,在这里,诗人以幽默的口吻劝慰友人不要儿女情长。
D.这是一首送别诗,离愁别恨在所难免,该诗却抛开了伤感的情绪,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吊:,充
分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8.登幽州台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②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对这首诗赏折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3.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
流逝,一去不返。诗人不由感慨自己生不逢时。
B.后两句写诗人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悠悠天地,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
泪。其中“悠悠”一词营造了苍茫寥远的意境。
C.这首诗在句式上,长短参错。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前两句比较急促,后两
句比较舒畅。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D.诗人在这首短诗中,通过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壮
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之情。
09《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的感情。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4.“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4.请描述加横线的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40字)
5.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请你说说该联妙在何处?
6.下面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客路”与“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流露出诗人羁旅漂泊之情。
B.颔联中“平”“阔”“正”“悬”四个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C.颈联用“生”“入”二字将“日”与“春”拟人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1>尾联呼应首联,写诗人希望从大雁那里得到友人的消息,悲伤之情溢于•言表。
7.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f次”有“依次”“停留a接连”等意思,标题中的“次”指停留、停宿。
B,首联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山水兼程、旅途奔波的辛劳。
C.颔联描写了船行江上、一帆风顺、平野开阔、春潮渐退的壮观景象。
D.颈联蕴含着时序变迁的自然理趣,以及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7.杜甫的《春望》和本诗都提到了“书”的意象,请分析其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8.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6
A.这首诗既抒写诗人辞官再归时的离愁,也表达立志报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立意高远,感情充沛。
B.诗的前两句议论、抒情。“浩荡”写“离愁”之大,"白FI斜”指离别的时间,也渲染出惨淡哀
伤的气氛。
C.“浩荡离愁”的黯然神伤与“吟鞭东指”流露出的暂时的放松相互映衬,是诗人复杂心情的真实
写照。
D.诗的后两句展开联想,用“落红”比喻朝廷,借此表达自己虽然不被重用却依旧甘愿奉献的爱国
热忱。
E.这首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受生活中“落红”“春泥”“护花”等现象的启迪,写出打动人心
的名句。
9.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深表同情和关心,于是写下
这首诗,遥寄给友人,以带去一点慰藉,分担他的愁苦。
B.首句写景。其中“杨花落尽”和“子规啼”不但点明时令,烘托一种凄凉悲惋的气氛,寄寓诗
人叹瓢零、感离恨的特定心境,还为后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C.第二句由写景转入言事。从“闻道”二字可以看出诗人得知友人遭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过
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紧扣题目中的“遥有此寄”,由写景言事转为抒情寄慨。这里诗人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把月亮当成友好的使者,表达了对友人的忧愁、无奈以及关切之情。
10.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
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第一联押韵的字是“前",是平声韵。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两句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
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颔联中的“潮平两岸阔”一句,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
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其中“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D.颈联诗人从炼意着手,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
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1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以对偶发端,点明题意:诗人从北向南外出游历已有多时,途中路过满目青翠的北周山。这
里还不是目的地,他还要乘船继续前行。
B.颔联写了江面宽阔,江风劲吹,船行快速的景象。其中“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C.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那江上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
将赶走寒冬,蕴含新旧交替、时序变迁的自然理趣.
D.尾联运用设问,在自问自答中借“雁足传书”的故事,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愁绪,这一联紧承三联
而来,遥应首联,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12.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次北固山下”中“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诗人泊舟北固山下,眼望长
江两岸的风景,抒发乡思的愁绪,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B.颔联妙在“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即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
平浪静等大景也表现出来了。意境开阔,情绪饱满。
C.“海口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蕴
含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泛舟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一群北归的大雁
正略过晴空。诗人想借北归的大雁捎信给远在洛阳的家人。
10《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7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美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颔联用“、”比喻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
2.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
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美。
②美的具体表现:
3.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4.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5.本诗的开头叙述诗人①___________,接着记录沿途的自然风光,结尾用人物问答的方式叙写了
②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列出第二联构成对偶的词涪,简要分析这一联运用对偶的表达效果。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B.颔联以景喻人,诗人以“蓬”“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C.颈联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FI/圆。
D.尾联写作者到了边塞却未遇到将官,表达了作者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
8.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
的神奇壮丽。
C.颈联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
D.这首诗意境雄浑,马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9.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E紧紧相扣。
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描写塞上的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
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地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的景象。这两句雄浑开阔,
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了该诗慷慨豁达的艺术特色。
8
D.第四联写使者在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在前线大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
事的关心。
10.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写诗人王维以使者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
将士。“单车”写出了形单影只的情状以及行程中内心的孤寂。
B.颔联叙事兼写景。写诗人自觉如“征蓬”般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进入胡天,诗人以“蓬”
“雁”自比,暗写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的内心感受。
C.颈联中诗人用白描手法,借助对''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象的描写,为我们展
现出了一幅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尾联“都护在燕然”一句与首联“属国过居延”一句遥相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诗人经过长
途跋涉到达边塞,萧关的侦察兵却骑马来报:“都护正在前线作战。”
1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自己奉命出使。“单车”是说随从不多,规格不
高。“欲问边”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B.颈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孤烟”本显苍凉,“直”却给人劲拔、坚毅之态;“落日”
本带给人伤感之情,“圆”字却又显得亲切温暖。
C.尾联“都护在燕然”一句巧用“燕然”的典故,既感慨自己遭逢种种厄运、不得朝廷重用的境
遇,又赞扬了将士们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爱国热情。
D.这首诗角度新颖,艺术构思不落俗套,语言自然精练,写景状物逼真传神,抒发情感深沉饱满,
情景交融,内蕴丰富,意境雄浑。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C
1.诗歌中寓情于景(借景择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
T作者的心情。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3.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4.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明月”在诗中扮演什么角色?
12.《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C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C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后人称道,试简要分析。
2.诗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3.诗中采用“”和“"(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4.对“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作简要赏析。这首诗中,诗人用“'
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9
5.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6.小语的爸爸创业失败,心情沮丧。小语引用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谏安慰爸爸。请你
说说小语引用这两句诗的用意。
7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其浪漫笔法主要表现在词语、诗句、意
境的夸张上。词语的夸张,如“金樽”“玉盘”“斗十千”“直万钱”等。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第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
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苦闷,感情的激荡变化。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
诗人巧用姜尚和伊户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
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13.《黄鹤楼》唐•崔题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妻要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本诗首联、颔联各有一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2.本诗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有诗评说“结二语蕴含无穷,千秋第一绝唱”结合全诗,分析尾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5.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和颔联全是虚写,从神话传说落笔,想象仙人乘鹤而去的情景,写出黄鹤楼的悠久历史和神异
色彩。
B.颈联诗人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来,转写登楼所见美景:原野、树木、芳草、沙洲,境界阔大,
意韵丰富。
C.尾联诗人凭栏远望,口近黄昏,烟波凄迷。漂泊异乡的人,见此情此景,不禁惹动满怀愁绪。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被誉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6.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乂增添了黄鹤楼
的神异色彩。
D.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
10
的迷惘与悯怅之情。
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
之情油然而生。
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
音调和谐,旋律优美。
7.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B.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直挚,历来为人传诵。
8.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前两联四句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
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写登上黄鹤楼远望之景:汉阳川上的树木历历可见,
而江中鹦鹉洲上长满了凄清荒芜的杂草,令人伤感。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
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空寂之情。
D.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
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9.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的景象前后三变,先是明丽如画,接下来神异渺茫,最后归于朦胧凄迷,风貌有别,
诗意也生波澜。
B.诗作以“愁”字收篇,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乂照应开头,以起伏辗转的
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C.颈联写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
富于音乐美。
D.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
烘托思乡之情。
14.《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2.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3.“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
达的作用。
4.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而—,时间是从—至—,
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5.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前两句自问自答,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绵延不尽、高耸入云。而首句则生动传神
地写出了诗人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
11
B.二、四句虚实结合,上句虚写泰山的神奇秀丽,下句实写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其中“割”字
写出了泰山参天福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企盼登山之情。“会当”是“一定要”之意,这两句写诗人从
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看似写登山,实为明志。
D.全诗紧扣“望”字来写,由近到远,赞美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透露出诗人早年
的远大抱负。该诗炼字讲究,意境深远,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6.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前两句诗人以主观体验来描写泰山的地理特点:在百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
在那里的泰山。在此诗人别出心裁地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
R.“割”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像一把巨斧,把阴卬和昏晓劈开,泰山险峻、雄伟、高大的形
象给人深深的震撼,体现了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
C.第五、六句写诗人细望所得:泰山上面层层白云涌现,变化多端,诗人望之,感到自己的胸中
云气回荡,无比开阔。这两句蕴藏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D.结尾两句写诗人登临泰山极顶所见景象,蕴含着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
气概,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
7.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是诗人早期的一首诗,字里行间洋溢着蓬勃的生机。诗的题目是《望岳》,“望”字贯穿全
篇。先仰望泰山整体,再仰望泰山周围,最后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B.三、四两句是上句“青未了”的脚注。“钟”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
“割昏晓”三字则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泰山的高峻绵长写到了极致。
C.五、六两句由静景描写转为动景描写。“决眦”二字将诗人极目俯视时全神贯注、浮想联翩的
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
D.结尾两句化用孔子名言,以众山的“低小”反衬泰山的高大。句中“会当”“凌”表现出诗人
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体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8.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9.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I).“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10.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
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D.
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15.《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L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2.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12
3.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4.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5.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7.“城春草木深”的“草木深”值得玩味,其意为,这里从侧面写出了的景象。
8.颈联中的“连三月卬抵万金”有何表达效果?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城春草木深”写作者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深”字,
令人满目凄然。渲染了残破凄凉景象。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情景交融。极富表现力。
B.“烽火连三月”: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现在仍然没有结束。所以“连三月”三个字,
写出了战乱时间之长,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C.“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强烈思念之
情。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写诗人年老衰朽,头发苍白,以至于发愁没有了穿戴、簪发的
心情。
9.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春望所见:虽然国都已经沦陷,城池残破,但是山河依旧存在,春天乂来到长安城,草木
繁密茂盛。诗人感慨万千,禁不住赞美眼前明媚的景象。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通过对“花”“鸟”的描写,运用触景生情的艺术手法,
淋漓尽致地表达「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C.颈联中的“家书抵万金”一句,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们心中共有
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E整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
内容丰富而不先杂。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目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c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3
1.第3段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长夜沾湿何由彻”这句话?
3.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八月秋高风辔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4.诗歌最后一段“安得广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有什么作用?
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
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二是表现盼望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
C.第一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之情。
【).诗人推己及人,宁可“吾庐独破”,也愿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
疾苦的深厚感情,寄托了企盼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6.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诗以描写开篇,先写秋风的威力,再写自己无可奈何的情状。其中“飞”“渡”“洒”“挂胃”
“飘转”等动词写出狂风对茅屋的破坏,组成了一幅鲜明的秋风呼号图。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描绘出深秋夜晚,风雨过后,天空出现墨色的云的
景象,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气氛,从而烘托出诗人内心深处沉重的苦闷。
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由个人的悲惨遭遇,想到天下穷苦人们水深
火热的生活,体现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D.该诗属于歌行体,句数没有限制,用韵灵活,语言朴素、生动。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
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
1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c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C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
画面的内容。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字好在哪里?整句有什么妙处?
3.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诗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14
4.诗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
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试描述一下在你
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限40字)
5,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该诗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真实的描绘,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
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
B.开头两句突出边塞的气候特征:北风扫荡,草木摧折,八月飞雪。一个“即”字,表明这里与内
地相比,冬天来得格外早,不免使人感到惊异。
C.结尾四句描绘出一幅空旷寂寥的雪中送别图景。“雪满天山”令人凄迷,“山回路转”使人惆怅,
而雪地上的马蹄印迹,又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远方,充满伤感情绪。
D.这首诗气势宏大,写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把美丽的雪景写得形象生动,同时写景中
又抒发了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惜别之情和思乡之情。
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
3.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
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4.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D闻笛赋:(2)烂柯人:
5.奠定本诗感情基调的词是,后转化为。
6.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这首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回应白居易所赠之诗,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
B.颔联运用典故,既表现了世态的变迁,又表达出生疏怅惘之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协议2篇
- 2024安装增压泵合同范本
- 房屋建筑施工环境保护合同(2024版)2篇
- 2024企业保密意识提升与合同实操培训
- 2024年度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商业用地转让3篇
- 跨国公司董事长聘用合同范文
- 医院大楼建设施工合同
- 租赁合同样本:教育设备
- 设备租用合同:体育设施
- 二零二四年度原材料采购合同服务内容扩展
- 大学语文优质课件《韩孟诗派》
- 2023年国家宪法宣传周知识竞赛答题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机械原理-第4章力分析
-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 液化石油气脱硫技术研究
- 1999-2023年南京大学844环境工程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汇编
- 06K131 风管测量孔和检查门
- 第20课 皮影戏(说课稿)2022-2023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护理查房
- 美团网电子商务案例详细分析课件
- 学习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专题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