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绵阳市高中2022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共6页;答题卡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3分,共48分)1.考古研究发现,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崧泽文化时期(距今6000—5300年)一直以获取野生动物为主,到良渚文化(距今5300年—4000年)时期则出现变局:一是杭州地区家猪居多,二是上海和江苏地区野生动物为主。这一变化可佐证良渚文化时期()A.人口总量增长迅速 B.劳动分工不断扩大C.逐步迈入文明时代 D.社会生活逐渐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崧泽文化时期(距今6000—5300年)以获取野生动物为主,这很大程度上仰赖于自然的恩赐。而到良渚文化(距今5300年—4000年)时期则出现变局:一是杭州地区家猪居多,二是上海和江苏地区野生动物为主。家养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良渚文化时期的先民们已经饲养家猪,并且驯养家猪,可见当时良渚文化时期已经具备了较为发达的农业和畜牧业,这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反映出他们的社会生活逐渐走向稳定,D项正确;良渚文化时期人口总量虽有所增加,但增加迅速无从得知,且A项表述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项;劳动分工是组织生产的一种方法,让每个劳动力专门从事生产过程的某一部分,材料未涉及劳动分工的内容,排除B项;逐步迈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阶级、国家和文字等,材料未涉及相关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2.在早商时期,中原与周边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城市,周边城市聚落、大型建筑、青铜器及贵族墓葬,均与中原核心的郑州商城、偃师商城类同。从中商时期开始,与中原关系密切的周边城市纷纷衰落或消亡。到晚商时期,商王朝的西部和南部甚至出现了与之匹敌的青铜文明。这一变化反映出商朝()A.中心城市转移 B.地方控制削弱C中原文明扩散 D.统治区域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代(中国)。本题大意是,从早商至晚商,中原文明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逐渐衰退,甚至出现与商朝匹敌的青铜文明,从中原文明与周边文明的此消彼长的关系中可知,商朝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减弱,反映出控制力不足,B项正确;本题虽提及城市兴衰,但没有涉及中心城市变化问题,排除A项;中原文明的影响力削弱,无法说明其在扩散,排除C项;同理,“衰落、消亡、与之匹敌”等信息体现了商朝不能强势影响周边地区,统治区域自然萎缩,排除D项。故选B项。3.《毛诗序》云:“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左传》《国语》中的赋诗多出现于“聘”“盟”“会”等重要场合。晋国使臣韩宣子想通过郑六卿赋诗来看其个体情志,进而窥探郑国的国祚与国志。这折射春秋时期的“诗”中蕴含()A.鲜明的史政意蕴 B.深刻的人文情怀C.传统的礼乐思想 D.突出的现实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可知,《毛诗序》认为《雅》是记述天下之事,记载四方之风的,《雅》是正统,是记述王政兴废的。根据材料“晋国使臣韩宜子想通过郑六卿赋诗来看其个体情志,进而窥探郑国的国祚与国志”可知,晋国使臣韩宜子通过郑六卿赋诗来看其个体情志,进而窥探郑国的国祚与国志。由此可知,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的“诗”中蕴含着鲜明的史政意蕴,A项正确;人文情怀是指一种崇尚人文精神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态度,材料没有体现人文情怀,排除B项;传统的礼乐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规范,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材料没有体现传统的礼乐思想,排除C项;现实主义指对自然或当代生活做出准确的描绘和体现,材料没有体现突出的现实主义,排除D项。故选A项。4.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中提到“吏有五善:一曰中信敬上,二曰精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龚(恭)敬多让”,并提出“怒能喜,乐能哀,智能愚,壮能衰,勇能屈,刚能柔,仁能忍,强良不得”。该史料可以佐证当时官吏考核()A.坚持礼法并重 B.淡化才能功绩C.吸纳儒道思想 D.背弃法家主张【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材料“吏有五善:一曰中信敬上,二曰精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龚(恭)敬多让”的大致意思为,作为一名官员,要具备五种美德:一是要忠诚守信,敬重上级;二是要清正廉洁,无怨无悔;三是要办事谨慎,审时妥当;四是要喜做善事,利国利民;五是要为人恭顺,谦虚礼让。这些原则中渗透了儒家思想中的强调道德修养、个人操守的内容。材料“怒能喜,乐能哀,智能愚,壮能衰,勇能屈,刚能柔,仁能忍,强良不得”强调做人不走极端,体现出浓厚的道家辩证思维。因此这些史料可以佐证秦朝官吏考核吸纳儒道思想,C项正确;秦朝以法家思想作为主要的治国思想,“礼法并重”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选拔官员淡化才能功绩,且该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吸纳儒道思想并不意味着背弃法家主张,该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5.西汉后期,请托行为对察举、监察等政治运作渗透并不严重,也没形成成熟的请托互利网络。东汉时期,请托风气逐渐盛行,利益交换是请托行为展开的前提,举主举子、门生故吏、州郡豪族等皆是其中的重要角色。这一变化()A.根源于行政体制的调整 B.推动门阀士族不断发展C.不利于统一国家巩固 D.加剧了外戚与宦官专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汉时期(中国)。据材料“东汉时期,请托风气逐渐盛行,利益交换是请托行为展开的前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请托风气的盛行将导致政治腐败、人才选拔不公等问题,这削弱了国家的管理效能,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项正确;请托风气的盛行更多与当时的社会风气、人际关系和利益交换有关而非行政体制调整,排除A项;魏晋时期,门阀士族政治不断发展,与本题的时空不符,排除B项;请托风气主要影响的是人才选拔和政治运作的公正性,而非直接加剧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权力斗争,排除D项。故选C项。6.有学者认为:“魏晋玄学回到儒经原典,又综合老庄等学说,追寻作为名教本原的天道由来及意蕴,阐发名教所蕴的圣人本意或名教体系的合理状态,实际上与董仲舒当年以笼罩宇宙的天道来统一人间秩序一样重要而急迫。”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玄学()A.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承袭了老庄的思想精粹C.形成了严密的思辨体系 D.拓展了儒学的发展空间【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据题干“魏晋玄学回到儒经原典,又综合老庄等学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玄学不仅回归儒经原典,还综合了老庄等学说,对名教体系进行了深入的阐发,这种综合与创新为儒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拓展了儒学的发展空间,D项正确;玄学是对儒经原典的回归和对名教体系的阐发,发展了儒学,排除A项;玄学不仅承袭了老庄的思想,还将其与儒经原典相结合,排除B项;据材料信息无法推断玄学是否形成了严密的思辨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7.唐制规定,百司政务裁决的主要渠道是门下省对奏抄的审读,皇帝并不发表具体的意见,仅表示认可。自开元以来,越来越多使职差遣以奏状的形式直接向皇帝呈报政务,侵占和承担了部分原属六部百司的政务处理权。这一变化反映出()A.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B.政务运行适应现实需要C.中枢异化强化监察力度 D.行政流程混乱影响效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朝开元以来,使职差遣侵占和承担了部分原属六部百司的政务处理权,说明国家事务多,政务运行需要适应现实,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唐朝的政务运行,没有体现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藩镇割据是在安史之乱之后,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唐朝的政务运行,没有体现监察力度,唐监察机构为御史台,排除C项;唐朝的政务运行,是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行政程序,材料没有说明行政流程混乱,排除D项。故选B项。8.下表是唐宋两代漕运中粮食运量的对比简表。(单位:万石)其中数据变化的关键因素是()朝代一般年运量折合斤数最高年运量折合斤数唐朝10059.44400237.8宋朝735484.8935617.61A.造船航海技术的突破 B.政治中心的转移C.经济地理格局的变迁 D.人口流动的加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可知,宋代漕运中粮食运量与唐代相比有很大提高,结合所学,宋代经济重心转移南移完成,东南成为了国家的经济中心,从农业上讲,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体现在漕运上,从东南方向运往中原京师的物资远远超过北方,且江淮一带以水乡为主,气候湿润,河网密布,因此数据变化的关键因素是经济地理格局的变迁,C项正确;宋代虽然在造船和航海技术上均超越了唐代,但并非材料数据变化的最关键因素,排除A项;只有南宋时期政治重心在杭州,其他时期仍然在北方,材料现象与政治中心无关,排除B项;唐朝后期爆发安史之乱和北宋末年爆发靖康之变,由于战乱北方人口迁往南方,但并非材料数据变化的关键因素,排除D项。故选C项。9.万历天启年间,江南地区的士人热衷于辑撰关于米芾轶事的小说,相比于艺术史中米芾“经典化”的形象,更多地将目光放在其怪癖与颠狂的个性上,称赞米芾“楚狂在芾,其颠可及,其浩然之气不可及也”,甚至纷纷效仿米芾颠狂的行为举止。江南士人此举意在()A.对心灵解放的渴望 B.对市民文化的推崇C.对程朱理学的反叛 D.对主流价值的维护【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士人更多地将目光放在其怪癖与颠狂的个性上,甚至纷纷效仿米芾颠狂的行为举止,实际是在令人窒息的礼法社会高举起一面张扬个性、独立自主的旗帜,表明江南士人此举意在对心灵解放的渴望,A项正确;江南士人此举意在对心灵解放的渴望,与推崇市民文化无关,对市民文化的推崇并不是材料所述举措的目的,排除B项;江南士人此举意在对心灵解放的渴望,“对程朱理学的反叛”不符合材料主旨,也并非其主要意图,排除C项;江南士人此举意在对心灵解放的渴望,材料中米芾怪癖与颠狂的形象与主流价值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0.顺治九年清廷规定:“各国由陆路进贡,每次不得过百人,入京只须二十人,余皆留边听赏;由海道进贡,不得过三船,每船不得过百人,一应接贡、探贡等船,不许放入。”康熙七年规定:“安南贡船,不得过三,每船不得过百人,来京员役,不得过二十人。”这些规定旨在()A.保障沿海地区稳定 B.降低财政运行成本C.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D.宣扬天朝上国威严【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本题大意:清朝前期,朝廷严格限制藩属国进贡人数和规模。进贡现象体现了藩属国对宗主国的顺从,故本应多多益善,才能更好地保障沿海地区稳定,但题干却在限制进贡行为,故A错误;朝贡贸易对中国而言,大多薄来厚往,限制进贡可以节省开支,故B有些道理;朝贡贸易是宗藩外交的产物,重在强化政治隶属关系,是宗主国对藩属国的一种恩赏,不是一种常态贸易,不是闭关锁国政策的拓展,故C错误;朝廷在进贡问题上拥有绝对的决策权,其规定虽有节省开支的目的,但也是在树立宗主国的权威,B与D相比较,政治价值更为重要,故D正确。11.古埃及古王国第一王朝时期,国王在叙事语境中常常被描绘为神在人间的化身,国王的权力是由与神相一致的身份而与生俱来的。第四王朝时期,国王的本体不再是神,其神性不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与神构建亲密关系实现的。这一变化有助于说明古埃及()A.人文主义的传播 B.世俗王权的加强C.神灵崇拜淡化 D.君权神授的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古埃及古王国第一王朝时期,国王的权力是由与神相一致的身份而与生俱来的,第四王朝时期,国王的本体不再是神,神性不再与生俱来,说明国王的权力不再由神性决定,而是由世俗王权决定,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世俗王权加强,与人文主义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世俗王权的加强,但神灵崇拜仍然存在,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世俗王权的加强,不是君权神授,排除D项。故选B项。12.公元前3200年左右,两河流域诞生了众多小邦国,他们经过900余年的冲突和征服,才最终建立了统一的阿卡德王朝。古希腊文明虽然一直城邦林立,但在大部分时间里,这些城邦能够和平相处。导致这一差异的根源是()A.经济模式 B.文化传统 C.地理环境 D.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希腊)。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两河流域众多小国经过长时间兼并,建立统一王朝,说明两河流域的文明具有统一性,而古希腊城邦林立,大部分时间能够和平相处,这说明古希腊文明具有多样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属于大河文明,以农耕经济为主,而古希腊属于海洋文明,以商业为主,经济形态差异导致文明具有不同特性,A项正确;文化传统是由当时的经济模式决定的,并不是导致两河流域和古希腊差异的根源,排除B项;地理环境是影响文明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但不是根源,排除C项;文明差异的根源是经济,不是政治,排除D项。故选A项。13.1201年,英国约翰王征收盾牌钱,诸郡中不肯交款者比比皆是。1215年,约翰王征收3马克盾牌钱,因从未有过这样的先例,教会和男爵群起反对,并在1215年《大宪章》中对盾牌钱征收加以限制和否定,甚至勾结法国军队进入伦敦。由此可见当时英国()A.中央与地方分庭抗礼 B.国王权力有名无实C.教会与新贵族相勾结 D.封建秩序面临挑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初(英国)。根据材料“1201年,英国约翰王征收盾牌钱,诸郡中不肯交款者比比皆是。1215年,约翰王征收3马克盾牌钱,因从未有过这样的先例,教会和男爵群起反对,并在1215年《大宪章》中对盾牌钱征收加以限制和否定,甚至勾结法国军队进入伦敦。”并结合所学可知,约翰王统治时期“几乎是一个不断战争的时代”,英王军队中雇佣军数量比重较大,加之物价上涨和军事技术装备的进步,军费开支迅速增加,约翰王充分利用亨利二世构建起来的君主集权体制,打破以往的封建习惯和约定,对贵族、教会乃至城市进行超常规的经济攫取,但遭到了拒绝,并迫使约翰王和25名贵族代表于1215年签下了《大宪章》。由此可见当时英国王权受到限制,封建秩序面临挑战,D项正确;材料不仅提到地方对中央的挑战,也提及对王权的限制,且“分庭抗礼”的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大宪章》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虽然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但并非“有名无实”,排除B项;《大宪章》确立了贵族、教会的政治权利与自由,并非是教会与新贵族相勾结,且这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14.1571年桑蒂斯主教在英国议会中宣称:“宗教多元化会对国家造成危害,我们应该信奉同一个上帝、同一个君主、同一种信仰、同一种职业……分化会弱化国家。我们应该在宗教上团结和统一,使之成为保家卫国的基石。”这一主张()A.凸显了议会至上原则 B.确立了王权至尊地位C.强化了主教世俗权力 D.发展了民族国家内涵【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71年英国。材料中桑蒂斯主教在英国议会中强调了宗教的统一,宗教统一主张有助于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这是对民族国家内涵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宗教的统一,没有涉及议会至上原则,排除A项;没有涉及王权,材料强调的是宗教统一,排除B项;教会没有世俗权,排除C项。故选D项。15.法国大革命后,资产阶级精英基佐指出王权帮助市民脱离了“混乱”“愚昧”“没有立法权力”的“半野蛮社会”状态并获得了“保持长治久安的一切手段”。他认为中央集权制度能够让法国变得更为“富庶”“宏伟”“幸福”和“光荣”。从中可以看出他()A.对专制王权的推崇 B.对社会稳定的渴望C.对理性主义的反思 D.对议会政治的不满【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法国大革命后的法国。根据材料可知,法国大革命后,社会局势依旧动荡,资产阶级精英基佐肯定王权的重要性和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因为基佐认为它们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体现了他对社会稳定的渴望,B项正确;资产阶级精英基佐的主张体现了他对社会稳定的渴望,而不是推崇专制王权,排除A项;资产阶级精英基佐的主张体现了他对社会稳定的渴望,未涉及对理性主义的反思,排除C项;资产阶级精英基佐的主张体现了他对社会稳定的渴望,材料未涉及议会政治,排除D项。故选B项。16.1823年,美国联邦政府规定每年拨款1万美元用于“教化印第安人,防止临近美国边疆定居区的印第安部落衰落和灭绝”。与此同时,许多宗教团体纷纷到印第安部落传教建立日校和学习手工技术的寄宿学校,向印第安人推行文明教化的使命。美国此举意在()A.维护边疆地区安全稳定 B.传播启蒙思想成果C.削弱印第安人族群认同 D.推动工业革命扩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美国)。美国政府在1823年拨款用于“教化印第安人”并支持宗教团体在印第安部落中开展教育和传教活动,表面上是为了改善印第安人的生活条件,但其核心目的在于推动印第安人接受白人文化和价值观,削弱其族群认同,C项正确;材料所述举措有可能间接促进边疆地区的安全,但并非其最终目的,排除A项;启蒙思想主要强调理性、自由、科学等,美国政府此举侧重于对印第安人的文化教化,并非传播启蒙思想,排除B项;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欧洲,并逐渐扩展到其他地区,美国政府此举与推动工业革命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17题25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达摩眼皮变茶树”一直作为茶叶起源故事广为流传。然而,据547年最早记载达摩事迹的《洛阳伽蓝记》记载当时饮茶在南方已经非常普遍,北方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传播。中国有关“达摩”的典籍中并没有这一传说的记载。从考古资料判断,中国开发利用茶叶的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早期。中国有关茶叶起源的传说,除了“神农说”,还有“吴理真说”“诸葛亮说”等。以历史学的视野看,将茶叶起源归功于某一位先祖的说法,难以作为信史。经过考证发现,这个故事来自卡姆弗1728年出版的《日本史》。但在日本传世的文献典籍和绘画资料中,也没有记载这个故事。19世纪以后,英国迫切需要解决茶叶供应受制于中国的问题。科学家曾在英国本土种植茶叶,最终宣告失败。1824年,印度野生大茶树发现后,英国加速推进在印度种植茶叶,众多英国投资者和公司在印度开发茶叶种植园,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急剧扩张,丰厚的利润吸引了更多投资者进入。基于此,英国一批植物学家、历史学家特别是印度茶叶从业者开始改写茶叶发展历史,通过其话语主导权重塑茶叶发展的历史谱系,将茶叶的起源地变更为印度,炮制出“茶叶印度起源说”,并凭借其学术话语输出能力向全球推销。“达摩眼皮变茶树”的故事,在新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发生了变异,甚至被横加篡改和重塑。——摘编自宋时磊《达摩的眼皮:一个茶叶故事的由来、传播与变异》(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达摩眼皮变茶树”的传说不能作为茶叶起源的依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达摩眼皮变茶树”的故事在欧洲传播和变异的背景。(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达摩眼皮变茶树”故事的流传与变异对历史研究的启示。【答案】(1)依据:饮茶风气出现的时间早于达摩所处时期,更早于“达摩眼皮变茶树”故事出现的时间;“达摩眼皮变茶树”的传说不能在中国和日本的相关史籍和传说中得到印证,也与考古资料不符;将茶叶起源归功于某一位先祖的说法不符合历史学常理;“达摩眼皮变茶树”的传说背后隐含英国学者打压其他国家茶叶产业、服务本国贸易和殖民经济发展的特殊意图。(2)背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对外开展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在印度发展茶叶种植和生产,希望打破中国茶叶在世界市场的优势地位,开拓印度茶叶市场,获取利润;一批英国学者和印度茶叶从业者的篡改和宣传;19世纪的欧洲存在着对东方文化和知识的误解和偏见;中国茶叶产业的相对衰落和不注重茶文化在世界上的宣传。(3)启示:警惕学术霸权和大国文化沙文主义;加强本土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研究阐述、对外传播,打造文化品牌,提升国民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和近代世界。依据:据材料“据547年最早记载达摩事迹的《洛阳伽蓝记》记载当时饮茶在南方已经非常普遍”“这个故事来自卡姆弗1728年出版的《日本史》”得出饮茶风气出现的时间早于达摩所处时期,更早于“达摩眼皮变茶树”故事出现的时间;据材料“中国有关‘达摩’的典籍中并没有这一传说的记载”“中国有关茶叶起源的传说,除了‘神农说’,还有‘吴理真说’‘诸葛亮说’等”“在日本传世的文献典籍和绘画资料中,也没有记载这个故事”“从考古资料判断,中国开发利用茶叶的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早期”得出“达摩眼皮变茶树”的传说不能在中国和日本的相关史籍和传说中得到印证,也与考古资料不符;据材料“以历史学的视野看,将茶叶起源归功于某一位先祖的说法,难以作为信史”得出将茶叶起源归功于某一位先祖的说法不符合历史学常理;据材料“英国一批植物学家、历史学家特别是印度茶叶从业者开始改写茶叶发展历史,……将茶叶的起源地变更为印度,……并凭借其学术话语输出能力向全球推销”得出“达摩眼皮变茶树”的传说背后隐含英国学者打压其他国家茶叶产业、服务本国贸易和殖民经济发展的特殊意图。【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以来的世界。背景:据材料时间信息“19世纪”以及“众多英国投资者和公司在印度开发茶叶种植园”并结合所学得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对外开展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在印度发展茶叶种植和生产,希望打破中国茶叶在世界市场的优势地位,开拓印度茶叶市场,获取利润;据材料“英国一批植物学家、历史学家特别是印度茶叶从业者开始改写茶叶发展历史,……将茶叶的起源地变更为印度”得出一批英国学者和印度茶叶从业者的篡改和宣传;结合所学,西方人之所以轻信“达摩眼皮变茶树”的不实传说,不愿意相信“茶叶起源于中国”,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方人自身的优越心理和对东方的轻视,故可得出欧洲存在着对东方文化和知识的误解和偏见;从中国方面找原因,可得出中国茶叶产业的相对衰落和不注重茶文化在世界上的宣传。【小问3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认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摩眼皮变茶树”的传说体现了西方学者突出西方文化优越性的意图,启示我们警惕学术霸权和大国文化沙文主义;从如何避免其他国家主导学术、篡改历史的角度分析,可得出加强本土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研究阐述、对外传播,打造文化品牌,提升国民文化自信;借鉴英国利用“茶叶印度起源说”拓展茶叶贸易的做法,可得出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和智慧,深入发掘历史经验和历史智慧,既是对中国史学知古鉴今、经世致用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构建新时代中国史学的题中之义。为此,本刊约请五位学者围绕“历史上的制度建设与治国理政”展开讨论,以飧读者。具体如下:晁福林:《先秦国家制度建构的理念与实践》晋文:《秦汉经济制度与大一统国家治理》方志远:《明前期国家治理中的民生关怀》李新烽:《古代中国化解政治冲突的智慧》武力、李扬:《新中国经济成就的制度因素及其演进逻辑》——摘编自《历史研究》2020年第3期“历史上的制度建设与治国理政”笔谈材料是部分学者围绕该主题研究的论文题目。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该主题,另拟一个论文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撰写论文摘要和关键词。(题目不得与材料重复,摘要和关键词围绕论文主题书写,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影响摘要: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与完善的重要时期,三省六部制作为当时中央政府的基本架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研究探讨了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形成背景、结构特点及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通过分析三省分权与协调机制,研究其在优化行政管理、提升治理效率上的实际效果。此外,三省六部制如何在安史之乱后迅速恢复功能并继续维持帝国统治也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最后,探讨这一制度对后世王朝政治体制的影响与启示,认为其为后代提供了传统与创新结合的有效治理模式。关键词:唐代、三省六部制、行政管理、政治体制、历史影响、安史之乱。【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设问信息可知,材料是部分学者围绕该主题研究的论文题目。设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该主题,另拟一个论文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撰写论文摘要和关键词。据材料“在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和智慧,深入发掘历史经验和历史智慧,既是对中国史学知古鉴今、经世致用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构建新时代中国史学的题中之义”可知,改主题主要涉及中国古代的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可以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方面选择论文题目。如选择政治方面,如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可以通过论文的形式探讨三省六部制的背景、运行机制、特点、影响、发展过程、对后世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书写。所以论文的摘要可以对文章进行简要概括: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与完善的重要时期,三省六部制作为当时中央政府的基本架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研究探讨了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形成背景、结构特点及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通过分析三省分权与协调机制,研究其在优化行政管理、提升治理效率上的实际效果。此外,三省六部制如何在安史之乱后迅速恢复功能并继续维持帝国统治也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最后,探讨这一制度对后世王朝政治体制的影响与启示,认为其为后代提供了传统与创新结合的有效治理模式。可以选择能够系统反应三省六部制形成背景、结构特点及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的词语作为关键词,如:唐代、三省六部制、行政管理、政治体制、历史影响、安史之乱、启示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家中的财产无论分家次数多寡,各“房”分得的财产总量大体保持一致。各房兄弟独立经营家庭农庄,倘若兄弟之间进行交易,也需按照一般程序签订契约。家庭急需资金时,可通过进行借贷;农忙时节,农民可选择雇佣短工;缺乏的生产生活资料,可从市场购买。明清时期,每户农家拥有的土地面积在十亩左右,但个体家庭农庄仍能维持一家四五口的生计及其再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毛坯房装修补充合同
- 补充合同货款折扣条款解析
- 购销合同中的物流与配送
- 商品退货政策说明购销合同
- 房屋买卖合作合同示例
- 市场营销策划合作协议
- 借款合同担保函
- 招标文件测绘详尽指南
- 小额借款延期还款合同
- 卷帘门批发商采购合同
- 诗词大会训练题库(九宫格)课件
- 《铁道概论》考试复习题库400题(含答案)
- 末位淘汰制度
- DB15T 1700.1-2019“蒙字标”认证通用要求 农业生产加工领域
-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定稿;共7课)
- 妇产科学课件:子宫内膜异位症(英文版)
- 卧式单面多轴钻孔组合机床液压系统的设计
- 铁路线路工起道作业指导书
- 酒店安全生产规范要求
- 幼儿园:幼儿园食育课程的五个实施途径
-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Unit3Food and Culture Reading Cultureand Cuisine课件(13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