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车车辆运行安全监测系统设备轴温报警装置本文件规定了机车车辆轴温报警装置的术语和定义,组成,使用条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本文件适用于铁路机车、客车及动力分散电动车组(以下简称动车组)轴温报警装置,其他车型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17—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n:盐雾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4798.1-2019环境条件分类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第1部分:贮存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3部分: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涵(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6电础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25119—2021轨道交通机车车满电子装置GB/T30121—2013工业铂热电阻及铂感温元件GB/T32347.1-2015轨道交通设备环境条件第1部分;机车车辆设备TB/T3213高原机车车辆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运行中机车车辆的轴承温度。2温升teniperature某一轴承当前温度值减去当前转向架区域环境温度的差值。控制显示器调阅其他车厢轴温数据显示的时间长度。轴温监控主机(模块)bearingmonitoringhost(module)采集轴温数据,判定轴温报警状态,输出状态信号,同时将相关数据传输给车辆接口的装置。轴温转换模块bearingtemperatureconversionmodule将检测到的轴承温度转换为轴温监控主机(模块)或温度处理单元所需的信号形式的装置。前置处理器preprocesso介于轴温监控主机(模块)与传感器之间并完成信息的预处理和/或总线传输的部件。4.1客车轴温报警装置一般包括控制显示器、轴温数据记录仪(以下简称记录仪)、温度传感器(以下简称传感器)、连接线及安装压条(仅适用安装于非电气综合控制柜的轴温报警装置)。4.2动车组输温报警装置一般包含轴温监控主机(模块)、轴温转换模块(或前置处理器)、输入输出设备及传感器等,由其中的若干个设备共同组成。4.3机车轴温报警装置一般包括轴温监控主机(模块)、前置处理器、传感器及连接线,可视情况增设若干副机。5使用条件5.1轴温报警装置工作环境温度应符合GB/T32347.1—2015表2中T3的规定,客车控制显示器、记录仪的工作环境温度为-10t-55℃。传感器的工作环境温度:机车、客车为-55℃~125℃,动车组为-40℃~105℃。5.2海拔:客车、机车不大于2.500m,动车组一般情况不大于1500m,部分线路区段可达2100m。5.3最湿月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不大于95%(该月月平均最低温度为25℃)。5.5特殊使用条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6技术要求6.1一般要求6.1.1机车车辆轴温报警装置监测对象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6.1.2轴温报警装置应满足车辆提供的安装接口要求。6.1.3元器件焊接应牢固,焊点周围平整光滑,不应有虚焊、脱焊,相邻焊点不应相碰。6.1.4线路板及各类模块封装材料应采用阻燃材料。线路板应作喷漆处理。36.1.5机车、客车轴温报警装置传感器探头宜采用铜质或不锈钢材质,安装应采用M16或M12公制粗牙螺纹。传感器导线可采用橡胶电缆。6.1.6非金属材料(包含电缆和导线)应采用无卤、低烟、低毒、阻燃材料。6.1.7轴温报警装置工作电压应满足各车型的要求6.1.8机车车辆轴温报警装置电磁兼容性能应满足附录B的要求。6.1.9冲击和振动:车体上部或下部直接安装的轴温报警装置部件应满足GB/T21563—2018中1类A级试验要求,安装在车上或车下电气柜内的部件应满足GB/T21563-2018中1类B级试验要求,传感器应满足GB/T21563—2018中3类试验要求,其中,机车前置处理器应满足GB/T21563—2018中2类试验要求。6.1.10绝缘性能:客车、动车组传感器引线与外壳间绝绿电阻值不应小于10MO。机车轴温监控主机(模块)后面板上对外连接的插座芯子相互短接,测试其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MO,插座芯子和外壳间施加GB/T25119—2021中12.2.10要求的工频交流电压不应有击穿或闪络现象。动车组轴温报警装置设备供电电源与装置内部电路之间以及输出控制信号与装置内部电路之间均应进行电隔离,隔离耐压值为DC500V。6.1.11客车、动车组传感器结构应密封牢固,应能承受风、沙、雨、雪的侵袭,具有良好的防水和防潮性能。浸入水中72h后,用500V兆欧表或绝缘电阻测试仪测量传感器引线与外壳间绝缘电阻,电阻值不应小于1MO。6.1.12传感器分为数字传感器、模拟传感器和温度熔断器,应至少满足以下要求;a)数字传感器主要要求如下2)测温允许误差:在-15℃-105℃范围内,测量允许误差为±2℃;在小于-15℃或大于105℃时,测量允许误差为±4℃。b)模报传感器主要要求如下:1)测量温度范围:-40℃-130℃;2)测温允许误差:±2℃。e)温度熔断器动作温度宜为165.,℃。6.1.13轴温报警装置应在列车运行中自动监测各轴位的轴温变化。当轴温超过设定报警条件时,应及时准确地发出报警信号6.1.14轴温报警装置应有报雪堤示功能。6.2客车轴温报警装置6.2.1客车轴温报警装置型号命名规则应符合C.1的规定。6.2.2控制显示器、记录仪、传感器外形尺寸应符合C.2的规定。6.2.3安装于非电气综合控制桓的控制显示器应具有外接记录仅的接口。6.2.4控制显示器、记录仪外连接线接线正确,线端应按顺序号编号,各线线端应采用端子压接处理,不应裸露导线。控制显示器和记录仪接线定义应符合C.3的规定6.2.5控制显示器外接连接器外壳应采用阻燃材料,其引出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0.3mm²的低烟无卤导线,长度不应小于1m。连接线型号或标识应体现制造厂家、生产年月和长度信息。6.2.6控制显示器外接连接器引出线的电源正线应加接0.3A(电压等级不低于160V)恢复型短路保护器,短路保护器与导线采用冷压连接并用阻燃材料封装。短路保护器距离电源线端头应为6.2.7轴温报警装置列车联网通信线与列车播音线共用时应互不干扰。6.2.8不同厂家的轴温报警装置及其部件在单车和联网使用时,均能实现本文件中所有功能要求。6.2.9轴温报警装置应具有定点报警和跟踪报警功能,报警阅值(1)应符合以下规定:a)定点报警:90℃。b)跟踪报警:(符合公式(1)的规定。式中:c——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通过软件设定的温升阀值,单位为摄氏度(℃),一般为整数值,默认值为45。6.2.10报警方式:声光报警,所有控制显示器同时显示报警车厢顺位号、轴位号和温度。有多个轴位同时超温报警时,循环显示所有报警点。6.2.11轴温报警装置应采用统一的通信协议,以便不同厂家的轴温报警装置能够相互混联成网。6.2.12控制显示器和记录仪的功能要求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6.2.13控制显示器、记录仪电源电压;标称电压DC48V(波动范围DC36V-72V);标称电压DC110V(波动范围DC77V-138V)。6.2.14控制显示器测量温度范围为-45℃~125℃。6.2.15控制显示器系统测量允许误差为±2℃。6.2.16控制显示器定点延时应符合308±2。的规定。6.2.17控制显示器通信采用频移键控(FSK)方式。6.2.18控制显示器消耗功率不大于4w。6.3动车组轴温报警装置6.3.1轴温监控主机(模块)6.3.1.1温度测量与报警功能6.3.1.1.1轴温监控主机(模块)应能通过传感器进行温度测量,连续采集轴温。温度检测循环周期(任意一路温度发生变化时)不超过3s。在-15℃-105℃范围内,系统测量误差为±3℃,在小于-15℃或大于105℃时,系统测量误差为±4℃。6.3.1.1.2根据采集结果和6.3.1.1.3,6.3.1.1.4规定的报警条件判定轴温报警状态报警。6.3.1.1.3报警包括二版报警(预警)、一级报警(报警),其中二级报警功能作为可选功能。轴温报警条件可在以下模式中选择a)模式1:当传感器温度大于报警阈值时。b)模式2:当传感器温度与系统测量的本车其他车轴温度相比温差值超过报警阈值时。6.3.1.1.4报警阀值应满足系统设计要求6.3.1.2数据传输功能轴温监控主机(模块)与车辆数据传输接口可分为硬线接口和国络接口两种形式,具体的接口形式和功能符合各车型的规定。具有硬线接口的,宜提供以下输出信号:a)轴温监控主机(模块)正常/故障。b)轴温报警。具有网路接口的,轴温监控主机(模块)应满足以下要求;c)能通过该接口与车辆交换数据,且网络地址宜通过硬线或软件配置,以保证轴温监控主机(模块)的互换性。d)交换的数据内容应至少包括轴温温度值、轴温报警状态。5分、秒)以及从报警发生前至少4min开始至报警发生后至少1min截止的连续轴温值低于1000组,记录密度不低于1次/min。6.3.1.4状态相示功能轴温监控主机(模块)应能够通过指示灯或蜂鸣器指示设备工作状态6.3.1.5冗余功能针对设有冗余功能的轴温监控主机(模块),冗余功能应满足系统设计要求。6.3.1.6.1通过维护软件应能查询轴温监控主机(模块)设备状态、传感器状态(正常、短路、开路)、6.3.1.6.2具有报警阀值设置功能的主机,通过维护软件应能设置轴温监控主机(模块6.3.1.6.3具有数据记录功能的主具有自检功能的轴温监控主机(模块),自检功能应至少涵盖以下内容:a)轴温监控主机(模块)故障。6.3.2轴温转换模块(若有)轴温转换模块应能周期地将传感器温度值转换为各车型规定的信号形式。转换允许误差为6.3.3前置处理器(若有)前置处理器应能完成传感器温度信息的预处理和/或总线传输。6.3.4输入输出设备(若有)6.3.4.1输入输出设备应具有通信接口,通过该接口应能与轴温监控主机(模块)通信,并应能根据轴温监控主机(模块)网络指令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6.3.4.2通信接口及输出控制信号的具体要求应符合各车型要求。轴温监控主机(模块)传感器通道数不应少于8个。轴温转换模块(若有)传感器通道数不应少于4个。应满足GB/T25119—2021中12.2.10.3的要求,施加规定的耐受电压,不应有击穿或闪络现象。6.3.7盐雾性能要求若设备在长期持续盐雾环境下使用,暴露在盐雾环境中的部件性能应满足GB/T2423.17—20086.3.8防护等级要求车内安装的轴温监测设备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GB/T4208—2017中IP2X的要求,车下安装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传感器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76.3.9功率要求动车组轴温报警装置功率不应大于80W。6.4机车轴温报警装置6.4.1轴温监控主机(模块)6.4.1.1温度测量与报警功能6.4.1.1.1轴温监控主机(模块)应能通过传感器进行温度测量,连续采集轴温。温度检测循环周期(任意一路温度发生变化时)符合系统设计要求。在-15℃~105℃范围内,系统测量允许误差为±2℃.在小于-15℃或大于105℃时,系统测量允许误差为±4℃。6.4.1.1.2根据采集结果和6.4.1.1.3、6.4.1.1.4规定的报警条件判定轴温报警状态报警。6.4.1.1.3系统在机车运行中自动监测测试部件的温度变化,当温度达到设定报警温度阀值或超过设定温升阀值时能进行报警,轴温监控主机(模块)面板报警指示灯闪烁。轴温报警模式分为温升报警和超温报警。6.4.1.1.4报警温度阀值和温升报警阈值设定应符合系统设计要求。6.4.1.2数据传输功能轴温监控主机(模块)与机车数据传输接口可分为硬线接口和网络接口两种形式,具体的接口形式和功能符合各车型的规定。具有硬线接口的,宜提供以下输出信号:a)轴温监控主机(模块)正常/故障。b)轴温报警。具有网络接口的,轴温监控主机(模块)应满足以下要求c)网络接口应符合机车网络统一的通信协议d)能通过该接口与机车数据中心建立通信。6.4.1.3数据记录功能轴温监控主机(模块)应具有记录功能,用于记录机车运行过程中各测点的温度信息,记录要求如下:a)记录装置开机时间、环境温度、轴位及初始温度。b)轴承温度每变化2℃时自动记录一次,记录内容包括轴位、温度值及对应的起始时间。e)装置的硬件部分故障时,应记录故障种类、发生时问、发生部位。d)记录装置关机时间。76.4.1.4状态信息和显示功能轴温监控主机(模块)应具有状态信息显示功能,状态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信息:车型车号、轴位号(可具体描述传感器安装位置)、各测点温度或信息6.4.1.5维护接口功能6.4.1.5.1通过维护软件应能查询轴温监控主机(模块)状态、传盛器状态(正常、故障)、传感器监测的实时温度,轴温报警状态及软件版本等6.4.1.5.2具有报警阀值设置功能的主机(模块),通过维护软件应能设置轴温监控主机(模块)报警6.4.1.5.3具有数据记录功能的主机(模块),通过维护软件应能读取报警事件前后的温度数据6.4.1.5.4具有设备软件更新功能的主机(模块),通过维护软件应能更新设备软件。6.4.1.5.5具备数据转储功能。具有自检功能的轴温监控主机(模块),自检功能应至少涵盖以下内容:a)轴温监控主机(模块)故障。b)传感器故障。e)轴温监控主机(模块)与前置处理器、传感器之间通信故障。6.4.2水密性要求前置处理器、传感器和连接线防护等级应符合GB/T4208—2017中IP67及以上等级规定。6.4.3电源过电压要求当给轴温监控主机(模块)施加1.4倍额定工作电压,时间1s,轴温监控主机(模块)应能正常6.4.4耐老化要求轴温报警装置进行老化试验后,功能应正常。6.4.5耐热冲击要求轴温报警装置进行热冲击试验后,外观及功能应正常6.4.6防潮和灰尘要求轴温报警装置进行防潮和灰尘试验后,功能应正常。6.4.7耐久性要求轴温报警装置进行耐久性试验后,功能应正常7试验方法7.1.1外观及尺寸检查采用目视和测量的方法,检查外观、标志及外形尺寸。7.1.2电源保护试验被试设备按以下步骤进行电源保护试验a)按GB/T25119—2021中7.2.6的规定进行试验。b)按GB/T25119—2021中12.2.3的规定进行试验。7.1.3报警温度测定7.1.3.1客车输温报警装置测定方法定点报警:将控制显示器设置于定点报警状态,使用仿真器模拟数字传感器信号,调整仿真器模拟温度,观察控制显示器在轴温大于或等于90℃时是否报警,在轴温小于90℃时是否不报警。跟踪报警:将控制显示器设置于跟踪报警状态,使用仿真器输出数字传感器信号,设定环境温度为C,调整仿真器输出温度(小于90℃),观察控制显示器在轴温大于或等于C+Ar时是否报警,在轴温小于C+Ar时是否不报警。7.1.3.2动车组轴温报警装置测定方法将轴温监控主机(模块)按正常工作状态连接,铂电阻模拟传感器采用可调电阻箱模拟(其精度不低于0.1级),数字传感器采用数字传感器模拟器(其精度不低于0.1℃),模拟传感器报警状态,检查测试轴温系统的报警输出功能。所有测温通道都应重复该项试验。7.1.3.3机车轴温报誉装置测定方法将轴温监控主机(模块)按正常工作状态连接,待系统启动后,将传感器放置高低温箱内,检测轴温监控主机(模块)在温升及超温条件下是否报警7.1.4传感器温度特性误差测定7.1.4.1客车轴温报警装置测定方法将传感器置于恒温装置(温度波动小于0.2℃,下同),调节恒温装置温度为30℃、60℃、90℃,温度达到并稳定时读取主机显示器上显示的温度值,计算两者差值。7.1.4.2动车组输温报警装置测定方法7.1.4.2.1将传感器置入恒温装置,调节恒温装置温度,温度可从0℃、100℃或30℃、60℃、90℃选择其中一组,按表1规定的测量方法测量传感器误差7.1.4.2.2将传感器置人恒温装置,分别调节恒温装置至各车型规定的测量下限温度(低于-30℃时取-30℃),0℃及各车型规定的测量上限温度,按表1规定的测量方法测量传感器误差。表1传感器测量方法采用电阻测量收器测量电阻值,按CB/T30121—2013中4.1的规采用轴温监控主机(模块)显示温度值,并计算7.1.4.3机车轴温报警装置测定方法将传感器置于恒温装置,测量传感器在-55℃~125℃范围内测温精度是否在要求的范围之内。7.1.5系统测量误差测定7.1.5.1客车轴温报警装置测定方法将控制显示器与数字传感器相连接,传感器置于恒温装置中,分别设定恒温装置为-10℃、30℃、60℃,90℃,温度达到并稳定时读取控制显示器显示温度值,计算两者差值7.1.5.2动车组轴温报警装置测定方法将轴温报警装置连接成正常工作状态,传感器置入恒温装置,分别调节恒温装置至各车型轴温报警装置的测量下限温度(低于-30℃时取-30℃)、,25℃、90℃、120℃,当温度达到并稳定时,检查轴温报警装置是否正常工作,读取主机显示器上显示的温度值,计算两者差值。出厂检验按照30℃、60℃、90℃执行。7.1.5.3机车轴温报警装置测定方法将轴温报警装置连接成正常工作状态,传感器置于恒温装置中,分别调节恒温装置为-40℃、30℃、60℃、,90℃,当温度达到并稳定时,读取主机显示器上显示的温度值,计算两者差值。7.1.6电磁兼容试验机车车辆轴温报警装置电磁兼容试验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7.1.7冲击和振动试验按GB/T21563-2018中1类B级对控制显示器及记录仪进行报动冲击试验,检查控制显示器及记录仪机械构件有无破裂、明显变形和紧固件、元器件松动、脱焊等现象,检查车上部件能否正常工作。按GB/T21563-2018中3类对传感器进行振动冲击试验,检查传感器机械构件有无破裂、明显变形和紧固件松动等现象,检查车下部件能否正常工作。按照GB/T21563—2018中1类B级对轴温转换模块进行振动冲击试验,检查轴温转换模块能否正常工作。按照GB/T21563—2018中2类对前置处理器进行振动冲击试验,检查前置处理器能否正常工作。7.1.8绝缘性能试验在空气中用500V兆欧表或绝缘电阻测试仪测量绝缘电阻。对于客车、动车组轴温报警装置,将传感器探头浸入水中距离水表面100mm的位置,浸水72h后,用500V死欧表或绝缘电阻测试仪测量引线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值。7.1.9环境试验7.1.9.1.1客车轴温报警装置试验方法按GB/T2423.1试验Ae的规定进行试验,严酷等级为:温度选取-10℃±3℃,持续时间选取16h。控制显示器及记录仪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通电,观察其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控制显示器在-25℃±3℃保持2h,观察其声光报警是否正常。将传感器放入低温箱内,在温度为-45℃±3℃的条件下恒温4h后,检查传感器有无损坏,能否正常工作。7.1.9.1.2动车组轴温报警装置试验方法按GB/T2423.1试验Ad的规定进行试验,轴温监控主机(模块)不通电放入试验箱,在不少于0.5h内将箱温从25℃±10℃逐渐降至-25℃±3℃,达到热稳定后放置2h并继续保持低温状态,对轴温监控主机(模块)通电进行功能检测。将传感器放入低温箱内,在温度为-40℃±3℃的条件下恒温2h后,检查传感器有无损坏,能否正常工作。7.1.9.1.3机车轴温报警装置试验方法按GB/T25119-2021中12.2.4的规定进行试验。轴温监控主机(模块)、前置处理器、传感器不通电放入试验箱,在不少于0.5h内将箱温从正常试验环境温度25℃±10℃逐渐降至-40℃±3℃,达到热稳定后放置2h并缠续保持低温状态,通电进行功能检测。恢复室温后,再次进行功能检测。7.1.9.2.1客车轴温报警装置试验方法按GB/T2423.2试验Be的规定进行试验,严酷等级为:温度选取55℃,持续时间选取16h。控制显示器及记录仪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通电,观察其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将传感器放入高温箱内,在温度为125℃±2℃的条件下恒温4h后,检查传感器有无损坏,能否正常工作。7.1.9.2.2动车组轴湿报警装置试验方法按GB/T2423.2的规定进行试验,轴温报警装置通电后放入试验箱,在不少于0.5h内将箱温从正常环境温度25℃±10℃逐新升高至70℃±2℃,达到热稳定后保温6h,对轴温报警装置进行功能检测。试验完成后,将装置冷却到正常环境温度下,再次进行功能检测。包含一种试验工况,在85℃±3℃下保持10min,检查功能是否正常。7.1.9.2.3机车轴温报警装置试验方法按GB/T25119-2021中12.2.5的规定进行试验,将轴温监控主机(模块)通电后放入试验箱,在不少于0.5h内将箱温从正常环境温度25℃±10℃逐渐升高到70℃±2℃,达到热稳定后保温6h,进行功能检测;在85℃±2℃下保持10min,再冷却到环境温度,进行功能检测。将前置处理器、传感器部件通电后放人试验箱内,在不少于0.5h内将试验温度从25℃±10℃逐渐升高到80℃±2℃,达到热稳定后,保温6h,进行功能检测;在85℃±2℃下保持10min,再冷却到正常环境温度进行功能检测。7.1.9.3交变湿热试验7.1.9.3.1客车轴温报警装置试验方法将控制显示器及记录仪按正常工作方式连接后,放入湿热箱内,接通电源,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使箱内温度升至40℃±3℃,当温度稳定后,再加湿(相对湿度95%±3%)以防止控制显示器及记录仪上产生凝结水。待箱内温度、湿度达到规定值后持续4h,检查控制显示器及记录仪能否正常工作,外观是否符合规定。7.1.9.3.2机车、动车组轴温报警装置试验方法按GB/T25119—2021中12.2.6的规定进行试验7.2客车轴温报警装置7.2.1线路板及焊接检查采用目视的方法,检查线路板及焊接情况。7.2.2连接线及连接器检查采用目视和量具检测的方法,检查连接线及连接器。7.2.3控制显示器、记录仪电源范围检验将标称电压DC48V的控制显示器、记录仪分别在电源电压DC36Y、DC48V、DC72V下各开关3次,检查控制显示器、记录仪能否正常工作。将标称电压DC110V的控制显示器、记录仪分别在电源电压DC77V、DC110V、DC138V下各开关3次,检查控制显示器、记录仪能否正常工作7.2.4控制显示器定点延时时间试验用秒表测量控制显示器定点延时时间。7.2.5控制显示器功能试验控制显示器按正常工作方式连接并开机试验,检查是否符合D.2~D.14的规定。7.2.6控制显示器联网功能试验7.2.6.1参考图1设置网路连接,检查控制显示器的联网功能。在模拟的广播线上用扩音机加上电压峰峰值为200V的音乐信号,检查网路是否正常工作,是否在任意一台控制显示器上都能够调取其他控制显示器的数据。用其中一台控制显示器发送报警数据,监测其他控制显示器状态。7.3.2.1.4数据记录功能试验具有数据记录功能的轴温监控主机(模块),报警功能试验结束后,通过服务接口读取系统记录数据,检查数据记录功能。7.3.2.1.5状态指示功能试验将轴温监控主机(模块)按正常工作状态连接,检查指示灯显示状态。7.3.2.1.6维护接口功能试验将轴温监控主机(模块)按正常工作状态连接,通过维护接口连接上位计算机服务软件,检查维护接口功能。7.3.2.1.7自检功能试验将轴温监控主机(模块)按正常工作状态连接,模拟传感器开路、传感器短路;具有网络接口的,模拟网络故障,检查主机能否给出故障状态。当故障恢复时,检查监控主机能否恢复正常工作。7.3.2.2轴温转换模块测温功能及精度检测根据传感器类型不同,采用7.1.3规定的模拟装置模拟传感器输出30℃.60℃、90℃及各车型规定的测量温度上、下限对应温度信号,并将该信号接人被测设备传感器接口上,检查被试设备输出结果。所有测温通道都应重复该项试验。7.3.2.3输入输出设备功能试验按正常工作模式将被测设备与通信模拟装置互联,采用通信模拟装置模拟轴温监控主机(模块)输出系统状态信号,检查输人输出设备的输出信号。7.3.3介电强度试验按GB/T25119-2021中12.2.10.3的规定进行试验,检查是否发生击穿或闪络现象。7.3.4盐雾试验按GB/T2423.17-2008的规定进行试验。7.3.5防护等级试验车内安装的轴温监测设备按GB/T4208—2017中II2X的规定进行试验,车下安装的至少按GB/T4208—2017中IP54的规定进行试验,传感器至少按GB/T4208—2017中IP67的规定进行试验。7.3.6功率试验将被试设备按正常工作状态连接,在工作电压下,测量电流,计算并记录功率值。7.4机车轴温报警装置7.4.1低温存放试验按GB/T25119-2021中12.2.15的规定进行试验。轴温报警装置在不通电的情况下放置于低温箱中。在不小于0.5h内,将箱温从正常试验环境温度25℃±10℃逐渐降至-40℃±3℃,温度稳定置通电后是否正常工作。7.4.3电源过电压试验按GB/T25119—2021中12.2.7的规定进行试验。给轴温监控主机(模块)施加1.4倍额定工作电压,时间1s,检查轴温监控主机(模块)是否能正常启动。7.4.4工频耐压试验对装配好的轴温监控主机(模块),将后面板插座中的电源脚短接,在相互短接的插座芯子和外壳间施加500V工频交流电压1min,检查是将轴温报警装置整体放入试验箱,将箱温设为60℃.在此环境下连续工作48h。试验过程中每7.4.6热冲击试验a)低温工况:将设备放入环境试验箱,将温箱温度降至-40℃,保持该温度至设备达到热稳定。b)高温工况:将设备由低温区移到高温区(温度80℃)。其转移时间不超过5min。保持该温度至设备达到热稳定c)重复循环:重复上述循环过程4次,即共计5次d)环境温度试验;将温箱温度调至25℃并保持1h,或者至设备达到热稳定。检查系统的老化7.4.7防湖和灰尘试验7.4.7.1灰尘箱应能容纳轴温报警装置并能允许灰尘粒子从环绕样品任何方向自由分布。灰尘箱应有积尘盘和一个朝向积尘盘的高压空气喷嘴,使样品灰尘接近饱和。每分钟进行三次持续3s-5s的空气喷射。7.4.7.2本试验中使用灰尘不应小于80目包括下列材料和成分比例:a)铁粉750gb)硅砂750ge)碳酸钙800g。7.4.7.4防潮和灰尘试验步骤如下a)将相对湿度由50%升至95%(只有第一个周期为50%,后续周期均保持在95%),将温度由26℃升至65℃,时间在2.5h以上。b)保持相对湿度95%和温度65℃恒定3h。e)将相对湿度由95%降至50%,且温度由65℃降至26℃,时间在2.5h以上。d)将相对湿度由50%升至95%,且温度由26℃升至65℃,时间在2.5h以上。)保持相对湿度95%和温度65℃恒定3h。该步骤在第二和第三小时进行报警温度测定。()保持相对湿度95%,且温度由65℃降至26℃,时间在2.5h以上。g)保持相对湿度95%和温度26℃不少于8h。步骤a)-g)为一个周期。在第二、三个周期,进行粉尘试验。本步骤的第一和第四小时进行报警温度测定。紧接着将轴温报警装置从湿度试验箱取出放入粉尘试验箱,且其喷射装置以每分钟3次喷粉尘的方式工作1h。当轴温报警装置置身于粉尘环境时无需做报警温度测定。在试验结束后取出轴温报警装置,不应使用空气吹或真空吸去除粉尘。外现检查轴温报警装置老化部位,进行报警温度测定,对比和记录测试结果,测试后,将轴温报警装置放回湿度试验箱。h)再重复步骤a)~g)另外3个循环。在最后循环的步骤()结束后,把轴温报警装置放回在26℃环境下24h,以使其干透。i)在24h处理周期后,外观检查轴温报警装置老化状况,并进行报警温度测定,对比和记录测试结果。7.4.8耐久性试验7.4.8.1试验前检查轴温报警装置的外观状态,特别注意潜在的老化部位,并进行报警温度测定,记录测试结果。7.4.8.2进行1000h的温度循环试验时,高、低温度点分别为+80℃和-40℃,试验按5℃/min的变化进行,试验步骤如下:a)调节温箱温度自+25℃降至-40℃。b)保持-40℃恒定达10min。e)调节温箱温度自-40℃升至+80℃。d)保持+80℃恒定达10min。e)调节温箱温度自+80℃降至-40℃。f)重复步骤b)-e)达1000h。为确保轴温报警装置能在规定温度范围内工作,轴温监控主机(模块)的输入电源将以5min“通”,4min“断“的循环方式工作。7.4.8.3温度循环试验步骤如下:a)高温试验:1000h温度循环后,调节温箱达到且保持80℃最少1h或轴温报警装置达到热稳定,进行报警温度测定,对比和记录测试结果。b)低温试验;调节温箱达到-40℃,保持-40℃最少1h或轴温报警装置达到热稳定,进行报警温度测定,对比和记录测试结果。c)环境温度试验:调节温箱达到25C、保持环境温度点1h,检查轴温报警装置是否老化,再进行报警温度测定,对比和记录测试结果8检验规则8.1.1型式检验全部项目应在同一次抽样的样品上进行,试验项目全部合格时,该产品合格;若任意一项不合格,则该产品不合格。8.1.2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定型或首次生产时。b)当产品性能、结构、生产工艺或材料有重大改变,影响产品性能时。e)停产2年以上恢复生产时。e)转场生产时。8.1.3客车轴温报警装置型式检验项目应符合表2的规定,动车组轴温报警装置型式检验项目应符合表3的规定,机车轴温报警装置型式检验项目应符合表4的规定。8.2出厂检验客车轴温报警装置出厂检验项目应符合表2的规定,动车组轴温报警装置出厂检验项目应符合表3的规定,机车轴温报警装置出厂检验项目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2客车轴温报警装置检验项目1√√9.12√3V4√√5√√6√7√8√V9V√√V√√√V√V√√√√√√表3动车组轴温报警装置检验项目1√√2√3√4√√5√V6√7√一8√√9√√一√V√√轴温转换模块测温功能及精度检测(若有)VV输入输出设备功能试验(若有)√√V√√一√√轴温转换模块作为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泪成部件时,可随列车同络控制系电源保护试验,出厂检验时仅执行7.1.2a)传感器温度特性误差测定,出厂检验时仅执行7.1.41√V2√3V4√√5√√6√7V8√√9√V√一√√√一VV√V√√Vc)合格证章9.2.4包装箱外宜标志有a)制造厂名称。b)产品名称型号或标记。e)出厂日期。包装成箱的产品运输(集装箱运输除外)时,应避免雨、雪、冰雹侵袭。包装成箱的产品,按GB/T4798.1—2019中气候环境条件1K21级库房内储存,储存期限为6个月,储存超过6个月时应逐件进行性能检验,合格者方可使用。(规范性)机车车辆轴温报警装置监测对象机车车辆轴温报警装置监测对象应符合表A.1的规定。表A.1机车车辋轴温报警装置监测对象(规范性)机车车辆轴温报警装置电磁兼容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机车车辆轴温报警装置电磁兼容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应符合表B.1的规定。表B.1机车车辆轴温报警装置电碰兼容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123CRHIA平台(CRHIA,CRHIA-A,CRHIB、CR4CRH3C平台(CRH3C)5CRH380B平台(CRH380B,CRH380BL、CRH360日○⑥□图C.2安装于非电气综合控制柜的控制显示器外形尺寸图o图C.3安装于电气综合控制柜的记最仪外形尺寸图图C.4安装于非电气综合控制柜的记录仪外形尺寸图C.2.2传感器外形尺寸客车轴温报警装置传感器外形高度不大于53mm,连接螺杆长度不大于15mm,固定螺帽高度为8mm,密封螺帽高度为10mm,引线长度不小于750mm,导线连接端采用的镀银焊片直径为d4mm-d5mm或筒式端子。数字传感器外形尺寸见图C.5。图C.5数字传感器尺寸示意图C.3.1客车轴温报警装置控制显示器外接连接器采用DB-15型冷压式针形插座,插座接线应符合图C.6的规定,导线颜色符合以下规定:b)9号线;绿色。e)12号线;红色图C.6客车轴温报警装置控制显示器插座接线定义图C.3.2控制显示器外接记录仪的接口采用DB-9型孔形插座,插座接线定义应符合图C.7的规定。图C.7DB-9型孔型插座接线定义图C.3.3记录仪上的接口采用DB-9型针型插座,插座接线定义应符合图C.8(规范性)D.3控制显示器应具有联网功能,网络不设主机(无主式),网络最多可接20台控制显示器。在任意时刻开、关任意一台控制显示器或有一台控制显示器发生故障均不应影响网络中其他控制显示器正常工作。如果通信线在某处断开,则断开处两边的控制显示器应能形成两个独立的网络,并保持正常工作。控制显示器没有开机顺序。D.4控制显示器显示方式采用液晶显示屏。一屏同时显示车厢顺位号、8路轴温和1路环境温度。控制显示器应带有报警状态和通信状态指示灯。D.5控制显示器应具有唯一的电子身份号,该电子身份号应与生产厂家的产品出厂编号一致。所有设置应具有断电保存功能。D.6每一台控制显示器平时均处于本车轴温监测状态,可调阅网络中其他车厢的数据和本车报警的电子身份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19045-2:2024 EN Ophthalmic optics - Contact lens care products - Part 2: Method for evaluating disinfecting efficacy by contact lens care products using trophozoites of
- GB 4407.2-2024经济作物种子第2部分:油料类
- 总经理聘用协议+合同范本
- 2024版物联网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合同
- 全新委托进口代理合同模板下载
- 质损车销售协议完整
- 物理化学教学课件:12-06
- 二零二四年度跨境电商合作运营合同2篇
- 品质保证协议书
- 铝合金门窗产业链合作协议2024
- 直肠癌MDT教学讲解课件
- 挖掘机安全操作规程
- 注意力训练教案
- 2023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完整+答案+解析】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件(第八单元全部)
- 学宪法《法律伴我成长》
- 临床科室年终总结(三篇)
- 多重耐药菌病例分析
- 变压器教学设计
- 国军淞沪会战
- GB/T 12688.8-2011工业用苯乙烯试验方法第8部分:阻聚剂(对-叔丁基邻苯二酚)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