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学与练第02课声音是什么(原卷版+解析)_第1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学与练第02课声音是什么(原卷版+解析)_第2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学与练第02课声音是什么(原卷版+解析)_第3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学与练第02课声音是什么(原卷版+解析)_第4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学与练第02课声音是什么(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2课声音是什么001预习导学一、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波: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3.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要点:1、声波实际是声源振动的信息和能量通过周围的物质(通常叫介质)传播开去。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这是由于真空中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不能形成疏密状的声波。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二、声速回声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m/s,读作米每秒。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指的就是此值。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2)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一部分被反射回来,便形成回声。4、回声测距:测出从发声到接受到回声的时间,知道了声速利用公式,可以算出发声出到反射物间的距离。要点:在空气中,一般温度每升高1℃声速大约增加0.6m/s。15℃的空气的声速为340m/s,实际生活中,我们说的亚音速飞机、超音速飞机,就是指速度达不到340m/s和速度超过340m/s的飞机。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如隔墙能听到相邻房间里的声音。不同障碍物对声波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通常情况下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音的能力强。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的光滑圆形墙壁能使声波发生多次反射;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如音乐厅的蜂窝状天花板就是为了吸收声音。3、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4、声呐就是利用回声测量海水中目标物的位置的装置,如:用来测定鱼群、沉船和潜艇;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的地形图。三、声波的接受——耳人耳的构造与作用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耳垂,作用:接受声波,传递与感觉声音的振动。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作用:传播声音。内耳:包括耳蜗、三条半规管,作用:感受声音信息,重要的平衡器。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发声体发出声音→介质传声→耳朵听声。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被阻断,都将听不到声音。人耳听觉障碍如果是传导障碍,一般可用骨传导来帮助听到声音。如果是神经性耳聋,不易治愈。要点: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如:讲话时,声带的振动往往经过牙床、上下颌骨等骨头,传入内耳,引起听觉。002考点分类考点1:声源和介质1.下列各实例中,没有声源的是()A.“声呐”探测敌方潜艇 B.挂在胸前的哨子C.蝙蝠在黑夜中飞行 D.手臂振动2.如图所示,小陈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可以用来探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3.清晨,小明听见的闹铃声,是由闹铃产生的,铃声是通过传到小明耳朵的。4.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振动,也可能发出声音B.空气不可能是声源C.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5.自己来制作“水瓶琴”,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可以用两种方法使它发声:(1)拿小棒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2)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关于这两种方法发出声音的声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方法(1)中是小棒 B.方法(1)中是瓶中的水C.方法(2)中是嘴 D.方法(2)中是瓶中的空气柱考点2:探究声音的产生6.下列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A.

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B.

振翅飞行的蝴蝶C.

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D.

敲击水瓶琴7.图中,发声的喇叭使小纸片“跳舞”,这个现象说明()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发声的喇叭正在振动C.小纸片振动使喇叭发声D.固体可以传播声音8.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声音会马上消失,这是因为()A.声音的传播速度小了 B.声音传到人体中去了C.鼓面停止了振动 D.声音的传播速度变大了9.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①实验中采用了常见的转换法②实验延长了音叉的振动时间③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便于观察④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考点3:声音是怎么传播的10.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C.固体和液体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传播的速度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11.在下雨打雷时,雷声隆隆,不绝于耳,这是因为()A.声音的反射 B.多次打雷 C.耳朵的错觉 D.雷声分裂12.下列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观点,正确的是()A.站在商场的广播喇叭前,感觉耳膜都在振动着,因此声音是振动产生的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C.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D.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速度,在真空中没有阻挡,传播得最快13.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声音能传播信息 B.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14.动物世界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有些动物活动时常常会竖起耳朵并不时的转动着方向,你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A.向其它动物示威 B.赶走讨厌的小虫子C.判断声源的方向和距离 D.寻找同伴15.如图所示,小明将耳朵贴到桌面,同桌小亮在桌子的另一端敲击,小明能听到敲击声,该现象说明能传声;同时看到桌面上的小纸屑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16.某锣鼓队正在表演,我们听到的锣鼓声是通过传入人耳的,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原因是手使鼓面停止了。甲同学在足够长的空心铁管一端敲击了一下,乙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能听到次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由传播过来的。17.下列实验中,不是验证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A.敲击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B.敲击鼓面时,撒一些轻小的纸屑在鼓面上C.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中,并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空气D.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咙处考点4: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18.如图所示,逐渐抽走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逐渐,据此可推理出的结论。

19.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通过观察纸屑是否跳动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B.图乙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C.图丙中,真空铃实验说明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D.图丁中,小刚轻声说话,小丽通过“土电话”能听到小刚的声音,说明空气可以传声考点5: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和液体传播20.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能传播声音;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21.下列属于骨传导引起听觉的是()A.医生用听诊器听取病人的心音B.某同学听到身边其他同学的悄悄话C.在门窗紧闭的室外听到室内的音乐声D.堵住耳朵,把振动的音叉抵在前额上听到声音22.下列关于声波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岩层发生形变的地声异常来测地震等级,是因为固体能够传播声音B.古人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入人耳C.潜入水底的人一定听不到岸上的各种声音D.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可以像在地球上一样直接交谈23.在盛有水的铁质水管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最多可以听到几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的()A.2次,空气 B.3次,空气C.2次,铁质水管 D.3次,铁质水管24.如图所示,小明和小李用棉线连接两个塑料杯制成一个“土电话”。他们用“土电话”在相距10m远的地方可以相互通话,这表明可以传声,当他们正在用“土电话”通话时,另一位同学捏住了棉线的某一部分,此时他们都听不到对方的声音,这是由于阻止了棉线的振动,从而阻止了声音的;将棉线换成细金属丝后,小明和小李听到对方的声音更清晰,说明了传声效果更好。

25.在学习“有趣的声现象”时,小明做了以下几个实验:①堵住一只耳朵,另一只耳朵紧贴桌面,敲击桌子,能听到敲击声;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③鼓面上放黄豆,敲击鼓面,听到声音同时看到黄豆在跳动;④潜水员下潜到水中,依然能听到岸上的响声;你认为,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填序号)考点6:比较不同介质中的声速26.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是m/s;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介质中,声音在中传播速度最快,在中传播速度最慢。27.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以下小资料可知: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液体中的(选填“大”或“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的影响。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空气(0℃)331煤油1324空气(15℃)340水(常温)1500空气(25℃)346海水(25℃)153128.如表给出了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介质v/(m/s)介质v/(m/s)空气(0℃)331水(常温)1500空气(15℃)340冰3230软木500铜3750A.声音在铜中传播得最慢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快D.声速大小与介质的温度、种类有关考点7:关于声速的计算29.在平直的路面上,一辆轿车正以20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5s后听到回声,则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有m(若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30.为了提高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有关部门要求汽车司机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如图所示,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72km/h,司机在鸣笛后2s听到隧道口处的山崖反射的回声。(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2)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多远?

31.甲、乙两同学通过学习知道声音在不同温度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于是他们设计了一种测量空气温度的方法。他们选择了一根长度为153m的铁管,让甲在铁管一端敲击铁管一下,乙在铁管的另一端用灵敏度较高的仪器测得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420s。通过上网查得: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100m/s,声音在不同温度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如表。求:温度/℃5101520声速/(m/s)334337340343(1)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时间为多少秒?(2)当时的温度为多少摄氏度?考点8:解释生活中的声现象32.人在狭小房间里听不到回声,这是因为()A.在小房间里说话时没有回声B.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C.小房间里说话时声音太小D.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了,所以听不到回声33.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A.声音的音调低些 B.声音的音调高些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 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34.在电影院里,为了更好地体现影片的效果,人们往往在剧场的各个方位都装有大大小小的音箱,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A.使观众听到的声音响一些B.使电影院里各个座位上的观众都能听到声音C.使观众听到的声音更清楚些D.利用双耳效应,让观众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产生立体声的效果35.如图所示,宝轮寺塔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西部陕州风景区。游人立于塔四周数丈,叩石、击掌,会听到“呱呱呱”的类似蛤蟆的叫声,所以当地群众俗称其为“蛤蟆塔”。产生这一奇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声音的反射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D.人耳的特异功能003强化训练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声音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B.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可以发声C.固体、液体、气体、真空都能传播声音 D.航天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相互交谈2.当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A.阻碍了声音的传播,所以听不到鼓声B.阻碍了鼓面振动,振动停止声音消失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没有传到人的耳朵里,所以听不到鼓声D.吸收了声音,所以鼓声消失了3.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只要振动就能听到声音D.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慢,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快5.电影院放映厅的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为了()A.防止声音发生振动 B.减弱回声C.增强回声 D.减小声音的传播速度6.如图所示,手放在喉咙处,持续不断地说话,听到声音的同时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此事实可以说明()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B.固体的传声性能比空气差C.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D.声音不能通过真空传播7.小明在钢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小白在另一端听到3下声音,这三下声音按听到的顺序先后依次是由下列物质传播的()A.钢,水,空气 B.钢,空气,水C.水,空气,钢 D.空气,水,钢8.如图,甲实验: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乙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若在月球(真空环境)上分别做甲、乙两个实验,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实验是()A.甲实验 B.乙实验C.甲、乙实验都能 D.甲、乙实验都不能9.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减弱。则()A.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该实验也能说明真空能传声D.根据这个实验,用理想推理法可以得出真空能传声的结论10.下列的实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一组是()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把泡沫塑料球弹起丁: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A.甲、乙、丁 B.甲、丙、丁 C.甲、乙、丙 D.乙、丙、丁11.小明假期旅游时发现一处深井,边上有“井深危险”的警示标志。他让一石头自由落向井底,用秒表测出“从石头离开手到听到石头击打水面的声音所需的时间”为0.4s,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石头下落的平均速度小于声音速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井的深度为136m B.井的深度为68mC.井的深度小于68m D.井的深度大于68m12.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16s、0.30s、0.14s、0.30s、0.16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A. B.C. D.二、填空题13.我们平时听的声音是以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的,发声体产生的振动带动周围的空气,向远处传播。14.如图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孩子演唱《奥林匹克圣歌》的场景,孩子们的天籁之音是由声带产生的,优美的歌声是通过传入现场观众耳朵里的。15.端午节赛龙舟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而产生的,鼓声主要是通过传到人耳。声音的传播在中最快,中最慢(选填“固体”“气体”或“液体”)。16.如图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这个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17.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次敲打的声音(管中是空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18.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玉笛声是由于笛子内空气的而产生的,“散入春风”由物理知识可知笛声是通过传播的。19.人对着山崖呼喊能听到回声,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与人到山崖的距离有关,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以传播,人对前后两个声音的分辨时间差约为,估算一下人距离山崖至少需要超过才能把原声和回声分开。在研究声音传播时,发现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选填“快”、“慢”或“一样”)。20.小红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填“固”、“液”或“气”)体能够传声;“通话”这种方式体现了声音能够传递。(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不同介质传声效果(填“相同”或“不同”);(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手阻止了线的使声音无法通过线来传播。21.阅读下面数据回答问题: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空气(15℃)340海水1531空气(25℃)346铜(棒)3750空气(35℃)352大理石3810煤油(25℃)1324铅(棒)5000蒸馏水(25℃)1497铁(棒)5200(1)空气中的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可得出的规律是:每升高1℃,声速增大m/s。按照数据中的规律,声音在相同温度的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的(填“相同”或“不相同”)。(2)分析表格中数据可得出:一般情况下,在气体、固体、液体中声速大小的排列顺序是(从小到大排列)。三、实验题22.为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小明同学进行系列的实验研究。(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乒乓球在试验中起到什么作用?。(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3)若在月球上做上述两个实验,实验乒乓球会弹起。(4)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法。A.推理

B.类比

C.控制变量

D.转化23.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声音的传播”的实验。(1)在玻璃钟罩内吊着一个正在发出音乐声的手机,没接抽气机时我们(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音乐声。(2)用抽气机抽玻璃钟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手机指示灯在闪烁,但听到的音乐声逐渐变小。(3)如果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那么我们将(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音乐声。(4)由此实验可得出结论:声音不能在中传播。将正在发声的手机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音乐声,这说明水可以。24.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可见,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在月球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4)如图④所示,把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并由此推理可知:。25.小明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1)当小明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多次弹开。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这种思维方法叫做(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3)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回答下列问题: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分别是;A.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B.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C.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②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是。26.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填“能”或“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弹起,原因是;(4)如图④所示,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现象可能原因是。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27.如图为声速测量仪的实验装置图,如表为使用说明书。阅读使用说明书,然后回答下列问题:使用说明书(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声信号采集器,(2)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A、B接收。(3)液晶显示屏显示A、B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是ms(1ms=10﹣3s)。(1)若把铜铃放在A、B的中点,即s1=s2,敲打铜铃后,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ms。(2)若小明将铜铃放到B的右边,并与A、B在一条直线上,让铜铃发声,增大铜铃到B的距离,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为了测量某液体中的声速,把声速测量仪放置于该液体中,如图将铜铃移至A、B之间,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敲打铜铃,液晶显示屏上显示:0.200,已知s1=0.2m,s2=0.5m,则声音在该液体中的传播速度为m/s。若敲打铜铃,保持声速测量仪中铜铃及A、B的位置不变,将声速测量仪从液体中取出,放置于空气中,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8.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2)小华用手敲鼓面,则声音是由振动发出的。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他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撒小纸团的目的是。(3)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a、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选填“变大”、“变小”)。b、打开阀门,空气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选填“变大”、“变小”)。c、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选填“大”、“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手机响铃的声音了。d、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选填“①”或“②”)是正确的。(4)小明还想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如图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它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B.将同一个暖水瓶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同一个瓶胆中进行比较四、计算题29.小芳同学骑自行车出游,发现前方远处有山崖,她想利用回声测距的原理估测山崖的距离,便对山崖大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声,那么小芳距山崖大约是多少米?若她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1.6km/h,那么小芳到达山崖正下方大约需要多少秒?30.Phyphox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物理实验手机软件,其中的AcousticStopwatch功能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隔: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便自动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计时自动停止(类似于使用秒表时的启动和停止),由于对声音的响应非常灵敏,计时可精确到0.001s。(1)若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0.001s内声音的传播距离为多少m?(2)某人使用手机在空旷的平地山上,测量到对面山崖的距离。他在手机边击掌一次,手机第二次记录到掌声的回声时显示时间差是5秒。那么山崖距离人的距离多远?(3)现实中气压、温度对声音传播的速度都有影响,甲、乙两人使用手机在空旷安静的某地上测量该处声音的传播速度。他们分别站于间距测量值为167m的A、B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甲先在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击掌声之后,也在手机边击掌一次。已知乙听到掌声和击掌的反应时间为t乙=0.5s,甲手机有效记录下了两次掌声的时间间隔为t甲=1.5s。求本实验中测出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为多少?五、综合题3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双耳效应人们利用两只耳朵听声音时,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分辨出声音是由哪个方向传来的,从而大致确定声源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人们的右前方有一个声源,由于右耳离声源较近,声音就首先传到右耳,然后才传到左耳,产生了“时间差”;声源距两耳的距离差越大,时间差就越大;两耳之间的距离虽然很近,但由于头颅对声音的阻隔作用,声音到达两耳的音量就可能不同,产生了“声级差”;当声源在两耳连线上时,声级差最大可达到25分贝左右;不同波形的声波绕过人头部的能力是不同的,频率越高的声波,衰减就越大;于是人的双耳听到的音色就会出现差异,也就是“音色差”。(1)若左耳听到声音的声级比右耳听到声音的声级大,则声源可能在人的;A.正前方

B.左后方

C.右前方

D.右后方(2)下面不是由于双耳效应达到的效果的是;A.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B.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C.有时将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更准确判断声源位置D.舞台上的立体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3)如图2是立体声录音现场情景示意图,两个拾音器模拟人的双耳并排放置,这样两个拾音器拾得的信号既有“时间差”又有“”,等于模拟了人的双耳效应;图3是立体声播放时的情景示意图,双声道播放使听者产生了立体感(空间感)。

第02课声音是什么001预习导学一、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波: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3.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要点:1、声波实际是声源振动的信息和能量通过周围的物质(通常叫介质)传播开去。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这是由于真空中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不能形成疏密状的声波。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二、声速回声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m/s,读作米每秒。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指的就是此值。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2)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一部分被反射回来,便形成回声。4、回声测距:测出从发声到接受到回声的时间,知道了声速利用公式,可以算出发声出到反射物间的距离。要点:在空气中,一般温度每升高1℃声速大约增加0.6m/s。15℃的空气的声速为340m/s,实际生活中,我们说的亚音速飞机、超音速飞机,就是指速度达不到340m/s和速度超过340m/s的飞机。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如隔墙能听到相邻房间里的声音。不同障碍物对声波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通常情况下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音的能力强。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的光滑圆形墙壁能使声波发生多次反射;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如音乐厅的蜂窝状天花板就是为了吸收声音。3、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4、声呐就是利用回声测量海水中目标物的位置的装置,如:用来测定鱼群、沉船和潜艇;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的地形图。三、声波的接受——耳人耳的构造与作用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耳垂,作用:接受声波,传递与感觉声音的振动。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作用:传播声音。内耳:包括耳蜗、三条半规管,作用:感受声音信息,重要的平衡器。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发声体发出声音→介质传声→耳朵听声。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被阻断,都将听不到声音。人耳听觉障碍如果是传导障碍,一般可用骨传导来帮助听到声音。如果是神经性耳聋,不易治愈。要点: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如:讲话时,声带的振动往往经过牙床、上下颌骨等骨头,传入内耳,引起听觉。002考点分类考点1:声源和介质1.下列各实例中,没有声源的是()A.“声呐”探测敌方潜艇 B.挂在胸前的哨子C.蝙蝠在黑夜中飞行 D.手臂振动【答案】B【解析】A.“声呐”探测敌方潜艇,它发出声波,故是声源,故A不符合题意;B.挂在胸前的哨子没有振动,没有发出哨声,不是声源,故B符合题意;C.蝙蝠在黑夜中飞行,发出超声波,是声源,故C不符合题意;D.手臂振动发声,是声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如图所示,小陈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可以用来探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答案】A【解析】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用来探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清晨,小明听见的闹铃声,是由闹铃产生的,铃声是通过传到小明耳朵的。【答案】振动空气【解析】[1][2]物体振动发声,一切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清晨小明听见的闹铃声,是由闹铃振动产生的,铃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小明耳朵的。4.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振动,也可能发出声音B.空气不可能是声源C.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答案】C【分析】声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解析】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错误;B.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声源,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D.只要物体振动,就会发出声,但不一定在人们的听觉范围内,所以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故D错误.故选C5.自己来制作“水瓶琴”,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可以用两种方法使它发声:(1)拿小棒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2)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关于这两种方法发出声音的声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方法(1)中是小棒 B.方法(1)中是瓶中的水C.方法(2)中是嘴 D.方法(2)中是瓶中的空气柱【答案】D【解析】AB.拿小棒敲击瓶子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子和水,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声源是瓶子和水。故AB错误;CD.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声源是瓶中的空气柱。故C错误,D正确。故选D。考点2:探究声音的产生6.下列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A.

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B.

振翅飞行的蝴蝶C.

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D.

敲击水瓶琴【答案】A【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关闭的立体收音机不会产生振动,因此不能产生声音,故A符合题意;BCD.振翅飞行的蝴蝶、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敲击水瓶琴,蝴蝶的翅膀、橡皮筋、水瓶和水均产生了振动,因此均能产生声音,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7.图中,发声的喇叭使小纸片“跳舞”,这个现象说明()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发声的喇叭正在振动C.小纸片振动使喇叭发声D.固体可以传播声音【答案】B【解析】纸片“跳舞”,是因为喇叭振动使纸片振动,说明发声的喇叭在振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8.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声音会马上消失,这是因为()A.声音的传播速度小了 B.声音传到人体中去了C.鼓面停止了振动 D.声音的传播速度变大了【答案】C【解析】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鼓面停止振动,发声停止,声音马上消失,而声音的速度没有发生变化。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9.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①实验中采用了常见的转换法②实验延长了音叉的振动时间③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便于观察④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解析】音叉发声时,音叉的振动难以直接观察,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实验中通过乒乓球被弹开将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出来,用到转换法;乒乓球不能延长了音叉的振动时间,也不能使音叉的快速振动停止,故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考点3:声音是怎么传播的10.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C.固体和液体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传播的速度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答案】C【解析】A.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说话时,声带在振动,不说话时,声带振动停止,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固体和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故C错误,符合题意。D.声音传播的速度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1.在下雨打雷时,雷声隆隆,不绝于耳,这是因为()A.声音的反射 B.多次打雷 C.耳朵的错觉 D.雷声分裂【答案】A【解析】雨天,云层之间放电,同时引起了空气的振动,产生雷声,雷声在传播的过程中,经地面、山丘等障碍物多次反射,传来隆隆不断的雷声,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2.下列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观点,正确的是()A.站在商场的广播喇叭前,感觉耳膜都在振动着,因此声音是振动产生的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C.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D.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速度,在真空中没有阻挡,传播得最快【答案】C【解析】A.站在商场的广播喇叭前,感觉耳膜都在振动着,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相同,故B错误;C.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如在空气中,温度不同,传播速度也不同,故C正确;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故选C。13.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声音能传播信息 B.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答案】C【解析】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当震感消失时,她会发现声音也消失了,所以这个实验用来探究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4.动物世界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有些动物活动时常常会竖起耳朵并不时的转动着方向,你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A.向其它动物示威 B.赶走讨厌的小虫子C.判断声源的方向和距离 D.寻找同伴【答案】C【解析】当动物在外活动时,如果有声音常常会竖起耳朵并不时的转动着方向,这样做可以寻求声音的方向,从而可以确定发声物体的位置,从而可以做出防卫措施,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5.如图所示,小明将耳朵贴到桌面,同桌小亮在桌子的另一端敲击,小明能听到敲击声,该现象说明能传声;同时看到桌面上的小纸屑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答案】固体振动【解析】[1]用手敲桌子时能听到声音,因为敲击时桌面振动发出声音,这个声音是通过桌面传来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说明固体能够传递声音。[2]由于发声桌面的振动不易于观察,因此可通过放大振动的方法在桌面上放一些小纸屑,因此小纸屑在跳动,可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16.某锣鼓队正在表演,我们听到的锣鼓声是通过传入人耳的,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原因是手使鼓面停止了。甲同学在足够长的空心铁管一端敲击了一下,乙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能听到次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由传播过来的。【答案】空气振动两铁管【解析】[1]我们听到的锣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的耳朵;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当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产生声音,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振动停止,不再发声,鼓声就消失了。[2]在足够长的空心铁管一端敲击了一下,声音会在铁管和空气中同时传播,所以能够听到两次声音。[3]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铁管传来的。17.下列实验中,不是验证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A.敲击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B.敲击鼓面时,撒一些轻小的纸屑在鼓面上C.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中,并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空气D.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咙处【答案】C【解析】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感知发声体的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B.敲击鼓面时,撒轻小的纸屑,可以看到纸屑在鼓面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不符合题意;C.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若把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则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是验证声音传播条件的,故C符合题意;D.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结处,会感觉到声带的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4: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18.如图所示,逐渐抽走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逐渐,据此可推理出的结论。

【答案】减小真空不能传声【解析】[1][2]图中,逐渐抽走玻璃罩内的空气,可听到罩内的铃声逐渐减小,据此可推理出的结论真空不能传声。19.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通过观察纸屑是否跳动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B.图乙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C.图丙中,真空铃实验说明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D.图丁中,小刚轻声说话,小丽通过“土电话”能听到小刚的声音,说明空气可以传声【答案】A【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将纸屑撒在鼓面上,可以通过纸屑的跳动感知鼓面的振动,故A正确;B.图乙中,将乒乓球与音叉接触,如果音叉振动,乒乓球就会被弹开,将音叉的微小振动转化为乒乓球被弹开,便于观察,并不能将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故B错误;C.图丙中,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走,听到闹铃的声音变小,由此推理,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D.小丽通过“土电话”能听到小刚的声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的,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D错误。故选A。考点5: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和液体传播20.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能传播声音;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答案】液体大于【解析】[1]运动员在水中听到音乐,说明声音通过水传播到人耳,表明液体能传播声音。[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所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21.下列属于骨传导引起听觉的是()A.医生用听诊器听取病人的心音B.某同学听到身边其他同学的悄悄话C.在门窗紧闭的室外听到室内的音乐声D.堵住耳朵,把振动的音叉抵在前额上听到声音【答案】D【解析】A.医生用听诊器听取病人的心音,是通过空气和固体传声,故A不符合题意;B.某同学听到身边其他同学的悄悄话,是通过空气传声,故B不符合题意;C.在门窗紧闭的室外听到室内的音乐声,是通过固体传声,故C不符合题意;D.堵住耳朵,把振动的音叉抵在前额上听到声音,是通过额骨传给听觉神经的,属于骨传导,故D符合题意。故选D。22.下列关于声波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岩层发生形变的地声异常来测地震等级,是因为固体能够传播声音B.古人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入人耳C.潜入水底的人一定听不到岸上的各种声音D.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可以像在地球上一样直接交谈【答案】A【解析】A.声音可以在固态中传播,因此利用岩层发生形变的地声异常来测地震等级,故A正确;B.马蹄声可以由空气传入人耳,由于固态传声比气体快,所以古人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敌人的马蹄声,可以及早获得信息,故B错误;C.水也能传播声音,所以潜入水底的人也能听到岸上的各种声音,故C错误;D.在太空中,没有传播声波的介质,所以航天员即使距离很近,也只能通过无线电来交谈,故D错误。故选A。23.在盛有水的铁质水管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最多可以听到几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的()A.2次,空气 B.3次,空气C.2次,铁质水管 D.3次,铁质水管【答案】D【解析】由于声音可以在空气、水和铁质水管中传播,且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铁质水管中传播最快,在水中传播速度其次,在空气中传播最慢,所以可以听到3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铁质水管传播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24.如图所示,小明和小李用棉线连接两个塑料杯制成一个“土电话”。他们用“土电话”在相距10m远的地方可以相互通话,这表明可以传声,当他们正在用“土电话”通话时,另一位同学捏住了棉线的某一部分,此时他们都听不到对方的声音,这是由于阻止了棉线的振动,从而阻止了声音的;将棉线换成细金属丝后,小明和小李听到对方的声音更清晰,说明了传声效果更好。

【答案】固体传播金属丝【解析】[1]棉线是固体,用“土电话”在相距10m远的地方可以相互通话,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2]说话声引起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的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线的某一部分,则振动就会停止,阻止了声音的传播,也就听不到声音了。[3]改用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更大,更清晰,说明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好。25.在学习“有趣的声现象”时,小明做了以下几个实验:①堵住一只耳朵,另一只耳朵紧贴桌面,敲击桌子,能听到敲击声;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③鼓面上放黄豆,敲击鼓面,听到声音同时看到黄豆在跳动;④潜水员下潜到水中,依然能听到岸上的响声;你认为,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填序号)【答案】②③①④【解析】[1]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和③鼓面上放黄豆,敲击鼓面,听到声音同时看到黄豆在跳动这两种现象说明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②③。[2]①堵住一只耳朵,另一只耳朵紧贴桌面,敲击桌子,能听到敲击声这种现象说明桌子(固体)可以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④潜水员下潜到水中,依然能听到岸上的响声这种现象说明水可以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①④。考点6:比较不同介质中的声速26.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是m/s;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介质中,声音在中传播速度最快,在中传播速度最慢。【答案】340固体气体【解析】[1][2][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27.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以下小资料可知: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液体中的(选填“大”或“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的影响。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空气(0℃)331煤油1324空气(15℃)340水(常温)1500空气(25℃)346海水(25℃)1531【答案】小温度【解析】[1]由资料可知,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速度比较大,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小。[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温度不同,传播的速度不同。28.如表给出了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介质v/(m/s)介质v/(m/s)空气(0℃)331水(常温)1500空气(15℃)340冰3230软木500铜3750A.声音在铜中传播得最慢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快D.声速大小与介质的温度、种类有关【答案】D【解析】A.从表中数据可知,声音在铜中传播的速度最快,故A不符合题意;B.在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而0℃时与15℃时的速度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C.从表中数据可知,声音在软木中传播的速度为500m/s,在水中的速度为1500m/s,故C不符合题意;D.从表中数据可知,声速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故D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7:关于声速的计算29.在平直的路面上,一辆轿车正以20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5s后听到回声,则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有m(若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答案】900【解析】5s时间内声音通过的距离为此段时间内车通过的距离为则鸣笛时车距山的距离为30.为了提高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有关部门要求汽车司机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如图所示,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72km/h,司机在鸣笛后2s听到隧道口处的山崖反射的回声。(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2)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多远?

【答案】(1)340m/s;(2)320m【解析】解:(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声=340m/s。(2)汽车行驶的速度由可知,汽车2s行驶的路程s车=v车t=20m/s×2s=40m声音2s传播的路程s声=v声t=340m/s×2s=680m汽车鸣笛时到山崖的距离听到回声时到山崖的距离答:(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2)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有320m。31.甲、乙两同学通过学习知道声音在不同温度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于是他们设计了一种测量空气温度的方法。他们选择了一根长度为153m的铁管,让甲在铁管一端敲击铁管一下,乙在铁管的另一端用灵敏度较高的仪器测得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420s。通过上网查得: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100m/s,声音在不同温度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如表。求:温度/℃5101520声速/(m/s)334337340343(1)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时间为多少秒?(2)当时的温度为多少摄氏度?【答案】(1)0.03s;(2)15℃【解析】解:(1)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时间(2)因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较慢,故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从表中数据可知,当时是15℃。答:(1)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时间为0.03s;(2)当时的温度为15℃。考点8:解释生活中的声现象32.人在狭小房间里听不到回声,这是因为()A.在小房间里说话时没有回声B.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C.小房间里说话时声音太小D.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了,所以听不到回声【答案】D【解析】在狭小房间里,由于我们说话的地点离墙很近,声音传到墙壁上反射回来的时间与我们说话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时间差太短,比0.1s还短,因此人耳区分不开原声与回声。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33.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A.声音的音调低些 B.声音的音调高些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 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答案】D【解析】教室的长与宽约8m左右,在空教室讲话时,声音经墙壁反射回仅需0.04s左右,当回声比原声到达耳内的时间差低于0.1s时,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这就是空教室内讲话声特别响的原因;开着窗声音会传出室外减小响度,教室内放有桌椅,声音传播过程中会被桌椅等物质吸收,使声音能量大大减少,这样一来即使有回声,也因能量变小而使声音变弱。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34.在电影院里,为了更好地体现影片的效果,人们往往在剧场的各个方位都装有大大小小的音箱,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A.使观众听到的声音响一些B.使电影院里各个座位上的观众都能听到声音C.使观众听到的声音更清楚些D.利用双耳效应,让观众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产生立体声的效果【答案】D【解析】在剧场里安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扬声器,不同位置的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传到人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就会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正是由于双耳效应,所以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35.如图所示,宝轮寺塔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西部陕州风景区。游人立于塔四周数丈,叩石、击掌,会听到“呱呱呱”的类似蛤蟆的叫声,所以当地群众俗称其为“蛤蟆塔”。产生这一奇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声音的反射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D.人耳的特异功能【答案】B【解析】游人立于塔四周数丈,叩石、击掌,会听到“呱呱呱”的类似蛤蟆的叫声,这是塔内传来的类似蛤蟆叫声的回声,属于声音的反射。故选B。003强化训练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声音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B.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可以发声C.固体、液体、气体、真空都能传播声音 D.航天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相互交谈【答案】A【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只要有声音,那么一定是物体在振动,故A正确;B.物体振动尽管能产生声音,但是没有介质就不能传播声音,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直接传播,因此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不可以直接用语言交谈,故D错误。故选A。2.当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A.阻碍了声音的传播,所以听不到鼓声B.阻碍了鼓面振动,振动停止声音消失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没有传到人的耳朵里,所以听不到鼓声D.吸收了声音,所以鼓声消失了【答案】B【解析】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敲击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当用手按住鼓面时,手使鼓面停止振动。振动停止,所以发声停止,声音消失,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3.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答案】C【解析】A.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故A不符合题意;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故B不符合题意;C.因为声音可以通过水进行传播,所以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故C符合题意;D.流水的“哗哗”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只要振动就能听到声音D.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慢,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快【答案】D【解析】A.声速与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不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频率不在这一范围内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因此并不是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故C错误;D.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故D正确。故选D。5.电影院放映厅的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为了()A.防止声音发生振动 B.减弱回声C.增强回声 D.减小声音的传播速度【答案】B【解析】电影院放映厅一般都很宽阔,如果产生回声,直接影响听声效果。由于松软多孔的物质容易吸收声音,所以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凹凹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弱声波的反射,减弱回声,不影响听原声,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6.如图所示,手放在喉咙处,持续不断地说话,听到声音的同时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此事实可以说明()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B.固体的传声性能比空气差C.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D.声音不能通过真空传播【答案】A【解析】A.听到声音的同时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这一事实,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B.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故固体的传声性能比空气好,故B不符合题意;C.手放在喉咙处,持续不断地说话,听到声音的同时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该过程不能说明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故C不符合题意;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但题干中的事实不能证明真空不能传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7.小明在钢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小白在另一端听到3下声音,这三下声音按听到的顺序先后依次是由下列物质传播的()A.钢,水,空气 B.钢,空气,水C.水,空气,钢 D.空气,水,钢【答案】A【解析】小明在钢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声音会在钢管、水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所以小白在另一头听到3下声音,第一次是通过钢管传播的,第二次是通过水传播的,第三次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8.如图,甲实验: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乙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若在月球(真空环境)上分别做甲、乙两个实验,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实验是()A.甲实验 B.乙实验C.甲、乙实验都能 D.甲、乙实验都不能【答案】A【解析】甲实验只要音叉在振动,泡沫塑料球接触时,音叉的振动带动泡沫塑料球,塑料球弹开,在月亮上也是的,音叉的振动带动乒乓球运动。而乙实验在地球上由于空气能够传声,左边的音叉会振动,从而带动乒乓球运动,在月球上,由于没有介质,不能传声,故左边的音叉不会振动,乒乓球也不会弹起,故甲实验可以,乙实验不行,故A符合题意。故选A。9.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减弱。则()A.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该实验也能说明真空能传声D.根据这个实验,用理想推理法可以得出真空能传声的结论【答案】A【解析】ABC.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声音会逐渐减弱。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就会听不到声音,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D.人们根据这个实验,用理想推理法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下列的实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一组是()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把泡沫塑料球弹起丁: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A.甲、乙、丁 B.甲、丙、丁 C.甲、乙、丙 D.乙、丙、丁【答案】D【解析】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鼓面在振动,说明了声音产生的条件,不能说明声音的传播条件;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了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说明声音的传播条件;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左边的音叉在振动,右边的音叉声音传递给左边的音叉,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能说明声音的传播条件;丁: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说明了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说明声音的传播条件;综上所述,能说明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一组是乙、丙、丁;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1.小明假期旅游时发现一处深井,边上有“井深危险”的警示标志。他让一石头自由落向井底,用秒表测出“从石头离开手到听到石头击打水面的声音所需的时间”为0.4s,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石头下落的平均速度小于声音速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井的深度为136m B.井的深度为68mC.井的深度小于68m D.井的深度大于68m【答案】C【解析】石头下落的平均速度小于声音速度,则声音传播时间小于石头下落的时间,已知石头下落的时间和声音传播的时间之和为0.4s,所以声音传播时间小于0.2s,则井深小于声音0.2s传播的距离,即井深小于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16s、0.30s、0.14s、0.30s、0.16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A. B.C. D.【答案】B【解析】根据变形公式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大,因为所以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13.我们平时听的声音是以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的,发声体产生的振动带动周围的空气,向远处传播。【答案】声波振动【解析】[1][2]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我们平时听的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的,发声体产生的振动带动周围的空气振动,向远处传播。14.如图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孩子演唱《奥林匹克圣歌》的场景,孩子们的天籁之音是由声带产生的,优美的歌声是通过传入现场观众耳朵里的。【答案】振动空气【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即孩子们的天籁之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优美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耳朵里的。15.端午节赛龙舟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而产生的,鼓声主要是通过传到人耳。声音的传播在中最快,中最慢(选填“固体”“气体”或“液体”)。【答案】振动空气固体气体【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鼓声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3]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16.如图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这个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答案】发声体在振动转换法【解析】[1]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2]在本实验中,音叉的振动人眼直接很难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能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放大,这种实验方法叫转换法。17.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次敲打的声音(管中是空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答案】2固体、气体都可传声,且传播速度不同【解析】[1][2]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声音由钢管和空气传播,钢管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所以会听到2次敲打的声音。18.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玉笛声是由于笛子内空气的而产生的,“散入春风”由物理知识可知笛声是通过传播的。【答案】振动空气【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玉笛声是由于笛子内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2]笛声“散入春风”,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19.人对着山崖呼喊能听到回声,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与人到山崖的距离有关,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以传播,人对前后两个声音的分辨时间差约为,估算一下人距离山崖至少需要超过才能把原声和回声分开。在研究声音传播时,发现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选填“快”、“慢”或“一样”)。【答案】17快【解析】[1]一个人要想从听觉上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声音来回传播需用时间至少,则自己的叫声从发出到障碍物需用时间由得人至少要离障碍物距离[2]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固体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不能传声,而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20.小红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填“固”、“液”或“气”)体能够传声;“通话”这种方式体现了声音能够传递。(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不同介质传声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