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案(附录一二三四)_第1页
五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案(附录一二三四)_第2页
五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案(附录一二三四)_第3页
五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案(附录一二三四)_第4页
五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案(附录一二三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确定位置第1课时2014年8月29日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定;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2.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教学重、难点:重点:确定位置。难点:用数对表示方格图中点的位置。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白纸。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1.讲述:老师今天带来了两张电影票,谁能找到座位我就送给他。2.出示两张电影票。5排12号3.提问:为什么根据这两张电影票都不能准确地找到位置?4.小结:要想准确地找到位置要知道相应的排数和号数。二、认识列、行1.多媒体出示: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的座位图(实景图)。伏明霞刘翔杨振宁大山王力宏杨利伟李咏王义夫周杰伦王小丫王心凌赵忠祥(其中只有刘翔看得比较清楚,其余的都比较模糊)2.谈话:你们从中认出了谁?他坐在哪里?学生可能会说“坐在第1排第2个”,也可能会说“第3排第2个”,也可能说“第2排第3个”,还可能说“第2排第1个”。引导:听了同学们的发言,你们有什么感想?提问:你们觉得怎样才能正确地说出刘翔的位置呢?3.自学教材第123页例1。提问: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自学到的知识吗?学生上讲台结合场景图讲解:实际上,在确定位置时,竖排(手指着场景图中的竖排)叫做列,横排(手指着场景图中的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提问:(指任意场景图的某一竖排)这叫什么?是第几列?(指任意场景图的某一横排)这叫什么?是第几行?4.小军在第几列、第几行?怎样用数对表示?5.小组合作交流。三、确定位置1.提问:你能用符号表示这个场景中不同的座位,并详细地标出这一场景里的每一列和每一行吗?学生在白纸上尝试完成,完成后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具体地标出每一列和每一行的。2.提问:现在你们能准确说出刘翔的位置了吗?请你用彩色笔圈圈、画画。(第2列第3行)3.揭示:(指着图中刘翔的位置)刘翔坐在第2列第3行,在数学上可以用数对表示为(2,3)。提问:你能理解这个数对的含义吗?数对中的2表示什么?3呢?明确: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要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要用小括号括起来。四、尝试应用11.提问:你们能在图中找到第4列第2行的位置吗?用数对如何表示?请一位同学上台写一写,其余同学在白纸上圈一圈,并写出数对。完成后请一位同学上台指一指第4列第2行,再集体校对数对的写法和每个数表示什么。谈话:那么第4列第2行到底是谁呢?我们一起看看。2.提问:数对(1,1),这里的两个“1”谈话:第1列第1行会是谁?3.多媒体出示所有的人。提问:选出一位你最喜欢的人,找一找他所在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将你所写的数对给同桌欣赏一下,并请他找一找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同桌互相合作。4.完成“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观察在同一列或同一行的瓷砖的位置,说说表示它们位置的数对有什么共同点。5.完成练习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提问:你发现花色瓷砖位置的规律了吗?五、深入探究1.讲述:同学们都去过公园吧,老师这里有一张公园的平面图,欣赏一下好吗?2.出示例2公园平面图。(去掉数字)提问:比较一下,这个公园平面图与我们认识的瓷砖图、地砖图一样吗?有什么区别?3.提问:要想确定每个景点的位置,你们觉得要先怎么做?(先标上列和行)请同学们打开自己的公园平面图,试着在图上标出具体的列和行。学生自主尝试,完成后利用实物投影汇报。4.集体交流汇报。讨论:你们认为这种标法可行吗?5.学生讨论过后教师在例题图上标出“0'',说明为了避免一些误导,我们在写列与行时,数序都是从。开始,O既表示列数的起点,也表示行数的起点,然后将列数、行数标注完整。学生修改自己的公园平面图。六、尝试应用21.提问:你能用数对表示儿童乐园的位置吗?先写一写,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提问:其他景点你们也能用数对表示吗?请你先独立写一写,再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最后集体交流。3.比较这些景点在图中的位置,并说说表示这些景点的位置的数对有什么共同点。4.小结:儿童乐园和草坪的位置、饭店和水池的位置在图中处在同一行,所以用数对表示时,数对中的第二个数相同;盆景园和饭店、书报亭和儿童乐园在图中处在同一列,所以数对中的第一个数相同。5.提问:你还能找到哪个位置与儿童乐园在同一行的,能用数对表示吗?你能再写出一些数对,使这些数对所表示的位置与儿童乐园是同一列的吗?学生尝试。七、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完成教材第124页“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2.出示练习第5题。独立完成第(1)小题,提问:在描述书店的数对中有两个“3'',这两个“3”表示的意思相同吗?教师写出两个数对(6,2)(2,6),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两个数对所表示的位置相同吗?说说理由。再请同学们在图中分别找到这两个数对所对应的位置验证自己的猜想。独立完成第(3)题,先画路线,再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要说清先走到哪个位置,并用数对表示,再走到哪里。3.讲述:刚才我们表示的都是小范围的平面上一个物体的位置。如果在一个很大很广的范围中,如确定地球表面某个点的位置的时候,就很难用几行几列来表示。这样的情况下怎样确定位置呢?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八、全课小结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什么方法确定位置?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板书设计:用数对确定位置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用小括号括起来。数对能准确描述一张图纸上一个图形的具体位置。教后感:课题:数字与信息第1课时2014年8月29日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交流和调查活动中了解数字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它们的实际价值,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2.通过解读数字所蕴含的信息,让学生充分享受探究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观察、交流和调查活动中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课前对有关数字信息进行调查,主要有:1.常用的一些特殊电话号码及其作用。2.学校和家庭居住地的邮政编码及其含义以及为什么寄信时要填写邮政编码。3.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4.自己学籍卡上的学籍号的编排规律。二、提出问题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像电话号码、门牌号码这样用数字组成的号码。你知道下面这些号码分别表示什么吗?(出示教材129页上方图片)学生回答:这些分别是电话号码、门牌号码和火车车次编号。师: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可见,在生活中,数字编码随处可见。三、比较分析1.小组交流:分别说说自己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2.讨论:(1)你能从身份证号码中读到哪些信息?请向同学们做介绍。(2)不同的身份证号码里有相同的部分吗?你知道这一部分所包含的信息吗?(3)你还有什么发现?(4)你知道身份证上的数字编码有哪些用处吗?3.提问:(l)你还见过哪些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例子?(2)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有什么好处?四、设计方案如果要为全校同学编号,你想表达哪些方面的信息?准备怎么设计?学生自行设计编码,之后小组讨论,各个小组优化出一个最好的方案在全班说明。小组1:我想用8位数的编码,分别表示全校同学的人学年份、班级和学号信息等。小组2:我们组用的是6位数的编码,分别表示全校同学的年级、班级、学号和性别等信息。小组3:我们小组……师:你们设计的编码方案都很好,都能达到学校的要求,真是太棒了!五、拓展延伸你还见过哪些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例子?它们分别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各表达了怎样的信息?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汇总后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第130页的“拓展延伸”,感受数字编码的实用性和广泛性。六、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方面的内容?有什么特点?板书设计:数字与信息提出问题比较分析设计方案拓展延伸教后感:课题:认识负数第1课时2014年8月29日教学目标:1、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O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在经历与合作中,体会负数的意义,了解正负数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间题。3、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的简洁之美;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难点:用正数、负数描述和表示生活中的现象。教学准备: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视频片段,用例1、例2的主题图制成的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老师带来了一段天气预报。(播放电视台的天气预报片段)二、自主探索师:这是我国三个城市―南京、三亚和哈尔滨的天气情况。(多媒体出示例1主题图)1.教学例1。(1)认识温度计。师:我们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某个城市的温度呢?(用温度计测量)把温度计实物投影并提问:从温度计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认识“℃”、“下”以及认读温度的方法)(2)认读南京的气温。师:你能读出图上的气温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学生观察后尝试读出温度)根据学情引导学生认识温度计上1小格表示2摄氏度,表示南京气温的是0刻度线,就是零摄氏度。(3)认读三亚和哈尔滨的温度。师: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认读三亚和哈尔滨的气温吗?在学生读的基础上交流:表示三亚的气温在O刻度线以上10格,就是零上幼摄氏度;表示哈尔滨的气温在。刻度线以下10格,就是零下20摄氏度。(4)师:三亚和哈尔滨的气温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小结:三亚的气温是零上20℃,哈尔滨的气温是零下20℃。以。℃为界,一个在。℃以上,一个在0℃以下。一上一下,正好相反。(5)尝试用正、负数记录。师:请你想办法记录这三个温度,比一比谁的办法最简洁。预设一:零上20摄氏度,0摄氏度,零下20摄氏度;预设二:20度,0度,零下20度;预设三:+20℃,0℃,一20℃。优化方法,比较得出:第三种最简单,即+20℃,。℃,一20℃。(板书这三个温度)(6)教学正、负数的读写方法。出示“+20℃”,请学生个别读、齐读后告诉学生“+20”以写作20(板书);出示一20,请学生个别读和齐读。2.教学例2。(1)出示例题2主题图片并提问:你从图上获得了哪些信息?(介绍海拔高度是指与海平面比较所得到的相对高度)师:新疆吐鲁番是我国海拔高度最低的地方,从图上你能看出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吗?你从图中还能看出什么?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海拔高度吗?(2)引导学生发现:比海平面高8844.4米时可以记作+8844.4米;比海平面低155米时可以记作一155米。(板书)3.揭示概念。(l)认识负数。根据板书,提问:你能把这些数分类吗?为什么这样分?学生交流,齐读各个正负数。(适时揭示并板书:像+20、+8844.4遥样的数都是正数。像一20、一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2)认识0与正、负数的关系。师:0是什么数?(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与海拔高度图)揭示:O是正数、负数的分界线,所以O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3)写正负数。师:请你自己写出几个正数和几个负数。看看谁写的数与众不同,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学生写完后先同桌交流,再透择有代表性的数进行交流,学生可能会写出正负小数、分数,肯定学生的写法正确,告诉学生,我们暂时只研究正、负整数和0.)三、巩固练习L教材第2页的“练一练”。学生读数、填数后交流。教师追问学生为什么没有填写0?2.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1题。先读一读温度再说出哪个翻是正数,哪个数是负数。3.引导学生读一读教材第4页的“你知道吗?'’学生读完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4.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3题: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读出所写的数,并判断写的是否正确。5.出示:+8和一5,引导学生结合今天学习的内容,说说这两个数表示的意思。四、全课总结1.师: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课题:认识负数)2.师: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负数?(学生可能会说出存折、工资卡、电费卡等,学生说出后要求说说这些负数的意思)3.小结:(电脑出示有关图片)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钱和取钱,比赛的得分和失分……都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生活中还有哪些能用负数来表示的呢?请大家课后再找一找。板书设计:认识负数正数0负数十20℃也可以写作2Q℃0℃一20℃+8844.4米一155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后感:课题:正负数的应用第1课时2014年8月29日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感受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能用正负数描述一些生活中的现象。2、结合现实情景,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难点:分清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的具体含义。教学准备:教学配套光碟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正数和负数,知道像零摄氏度以上或以下、海平面的以上或以下等,都分别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正数和负数。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负数。二、新知学习。1、学习例3。谈话:张阿姨开了一家服装店,老师收集的服装店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出示统计表。(1)观察表格,你读到了哪些数据,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2)这里的正数和负数表示的盈亏情况一样吗,你知道盈和亏分别是指什么意思吗?教师说明:习惯上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3)再来观察表格,从表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呢?(4)你认为这家服装店生意总体情况怎样,为什么?2、试一试。谈话:想了解这个服装店下半年的盈利情况吗?请根据服装店去年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填写下表。七月份:亏损1200元;八月份:亏损650元;九月份:盈利2500元;十月份:盈利4300元;十一月份:盈利3700元十二月份:亏损250元;月份七八九十十一十二盈亏(元)(1)学生独立填表。(2)交流反馈:正确读出表格中的数据。(3)光看表格,能介绍一下服装店下半年盈亏情况吗,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4)教师小结:正数和负数可以分别用来表示盈利与亏损的情况。2、学习例4。(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方向。(2)提问:从平面图上你能知道些什么呢?(公园在学校的西面2千米,邮局在学校的东面2千米,)(3)讨论:①如果小华从学校出发,向东西方向的大街走2千米,可能到什么地方呢?②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呢?(4)思考:从学校出发,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2千米可能到什么地方?请根据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分别写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5)小结:通过例三和例四的学习,我们应该有所收获:正负数经常被用来表示生活中一对相反的量。如例三中的盈利和亏损,例四中的向东对向西,向南对向北。3、练一练:蓝色线框出的数表示什么?4、练习一的第5题。(1)升降机上升8米记作+8米,下降5米记作()米。(2)一幢大楼18层,地面以下有2层。地面以上第3层记作+3层,地面以下第1层记作()层,地面以下第2层记作()层。(3)学校举行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抢答题的评分规则是答对一题加100分,答错一题扣10分。如果把加100分记作+100分,那么扣10分应记作()分。交流:大家看看,这里又有哪些相对的量可以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呀?5、第6题(1)、观察小明家今年四月上旬的收入和支出的记录表。引导思考:正数表示什么,负数表示什么,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吗?同桌互相说一说。教师小结:及时记录家庭收支情况是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小明家的生活习惯真好啊。(2)、如果张军向东走30米,记作+30米,那么李刚向西走52,记作()米。如果张军向北走40米,记作+40米,那么李刚走“-40米”,表示他向()走了()米。6、第7题(1)教师逐步画出数轴,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过程。对照数轴:让学生观察:正数、负数离0越近,大小有什么不同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怎样的?(2)如果从0开始,向东走1步、2步、4步,到达的位置用数轴上“0”右边的点及相应的数1、2、4表示,那么向西走1步、2步、5步,到达的位置应该用“0”左边的点及相应的-2、-2、-5表示。(3)你会填一填、读一读吗?(4)从0开始,向右依次读一读;从0开始,向左依次读一读。边读边观察,你有什么发现?(5)闭眼想一想,-2接近2还是接近0?再看一看,你想对了吗?7、第8题,先让学生明确表中正数表示上车的人数,负数表示下车的人数0表示没上车也没下车。三、知识介绍1、教师提问:大家知道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是哪个国家吗?2、学生阅读《你知道吗》相关知识。五、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能会用到负数呢?板书设计:正负数的应用-1800-900+2-2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向东走用正数表示向西走用负数表示向北走用正数表示向南走用负数表示数轴上以0为原点,0左边为负数,都比0小,0右边为正数,都比0大。教后感: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1课时2014年9月2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思考,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测量、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活动过程,体会“等积变形”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想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课件、剪下教科书第115页上的平行四边形、表格、长方形框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2、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求?怎么求?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出示例1中的第1组图下面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分组活动后交流。(2)出示例1中的第2组你还能用刚才的方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强调“转化”的方法。)(3)揭示课题:把不熟悉的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并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是数学上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转化。今天我们就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2、教学例2:(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问:你能想办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吗?(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交流操作情况第一种: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②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③到斜边重合。第二种: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其剪为两个梯形。②把左侧的梯形向右平移。③到斜边重合。这两种剪拼方法有什么共同点?(4)课件进行演示并小结。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说说你们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学生讨论并汇报想法,小结:沿着高剪,能使拼成的图形出现直角,从而符合长方形的特征,能拼出长方形。3、教学例3:(1)提问: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它的面积大小会不会改变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2)学生操作:请大家拿出从教科书第115页上剪好的任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再求出面积并填写下表。转化成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长(cm)宽(cm)面积(cm)底(cm)高(cm)面积(cm)(3)小组讨论:①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②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③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4)反馈、交流、抽象出面积公式根据学生总结,形成下面的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5)用字母表示面公式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那么你那能用字母写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学生回答,并板书:S=ah(板书)三、巩固练习1、指导完成试一试一块平行四边形玻璃,底50厘米,高70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你能独立计算吗?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说说是怎样列式解答的。2、指导完成练一练:让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计算时应用什么公式?3、练一练两条平行线之间画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长15厘米,宽6厘米,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独立完成练习,说说自己的方法。集体评讲。说说连个图形形状不一样,为什么面积一定相等?4、练习二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想法。5、练习二第2题指出每个平行四边形对应的底和高,再各自测量计算。6、练习二第5题拿出长方形框架。操作时,一个长方形不动,另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1)周长相等吗?面积呢?为什么?(2)连续拉动长方形,面积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四、作业:练习二第3、第4题。五、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板书设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新图形转化已学过的图形割补、剪拼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教后感:课题:三角形的面积第1课时2014年9月2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转化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及空间观念与初步的推理能力。3、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的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重、难点: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的计算三角形的面积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形6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情境引入,感受联系。公园大门前有一块长方形绿地。为了美化环境,公园负责人准备把这块空地平均分成两块,(课件出示)一块种牡丹,一块种玫瑰。想请同学们帮帮忙,你认为可以怎样平均分呢?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自己的想法。课件出示三种分法。你有什么办法说明这两块绿地大小一样?(学生剪拼移的方法验证)请同学们看看:每一块花坛是什么形状呢?再算一算这块花坛的面积是多少2、启发猜想,揭示课题。谈话:刚才,我们借助学过的长方形面积,求出了每块花坛的面积,也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那花坛的形状如果是一个普通的的三角形,你还能借助以前的知识来解决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三角形的面积1、谈话:我们昨天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谁来说一说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怎么样计算的?你还记得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师:遇到一种新图形,把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再来求它的面积,可化难为易。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运用这种方法研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板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1、实践活动:拼摆。(1)课件出示六个不同的三角形,问:你看到了什么?123456(2)问:这几个三角形按角的特点分类,分别是什么三角形?(3)用这些三角形拼一拼,看看哪两个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先以4人为小组来活动,拼一拼,求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填写好下表再在小组里交流。2、操作后让学生展示拼摆交流情况。指名上台(在实物投影上)拼摆,并说出表格内容。①问:谁能用你喜欢的三角形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拼摆情况。问:你是用两个什么样的三角形拼摆的?为什么?(演示一下)问:这个三角形的底、高各是多少?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底和高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②问:三角形的面积怎么来的?(是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3、刚才我们通过拼摆得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表格和拼成的图形,分小组讨论下面三个问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①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②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4、讨论后汇报。①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指出“两个三角形,无论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只要完全一样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②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板书:底高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得: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反之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的2倍。④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板书:底×高底×高÷2指出:为什么要除以2。⑤用字母表示公式:S=ah÷25、小结。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三角形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1、完成试一试。①学生读题后独立尝试解答②交流想法。2、完成练一练(1)P10页练一练(先同座说,再口答)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底是10厘米,高是8厘米的平行四边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评讲时,强调为什么“要除以2”?指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2)完成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想法。3、判断(1)一个三角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是24平方厘米。(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3)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练习二第7题:学生口答并说说想法。四、课堂总结,反思体验。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三角形面积怎么样计算?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五、布置作业:第12页练习二第8、9题。板书设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转化三角形面积=底×高÷2S=ah÷2教后感:课题:三角形面积的练习第1课时2014年9月9日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合作、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再次体验数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并注重解题后的反思或小结。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加深理解、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有关三角形实际问题难点:能运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复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与推导过程同学们,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预设:我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三角形面积=底×高÷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呢?(复习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预设:我知道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底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一半。过渡:看来同学们学得不错,接下来我们一起应用所学的知识挑战一下自己,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二、闯关练习。第一关1、p12第12题。先量出每个图形的底和高,再计算面积。2、判断:(1)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能拼成长方形()(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3)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形状不一定相同。()3、选择:(1)两个()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A、面积相等B、完全一样C、等底等高(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4cm2,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cm2。A、44 B、22 C、88(3)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分米,与这个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dm2。A、6 B、3 C、12第二关综合练习11、p12第11题在方格纸上画出3个面积都是9平方厘米且形状不同的三角形。2、生活中的数学。(1)第13页第13题:一个三角形花圃,底是25米,高22米。如果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花50枝,这个花圃一共可以产鲜花多少枝?(2)第13页14题:李大伯家有一块梯形菜地,分别种了黄瓜和辣椒。你能算出黄瓜和辣椒各种了多少平方米吗?(3)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分别长3、4、5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4)你会测量红领巾的底和高吗?①将红领巾三条边拉直②用对折的方法找高(5)第13页第16题。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50厘米,两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6)帮助王大爷解决问题。①、王大爷有一块三角形菜地,底边长25m,高12m,预计每平方米收萝卜16kg。你能帮王大爷算一下,一共可以收萝卜多少kg?②、王大爷有四个儿子,他要把三角形的菜地平均分给他的四个儿子,你能帮王大爷分吗?(7)第13页第17题下图中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8)右边是用一副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边长8厘米。你能算出其中每一块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吗?板书设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练习课三角形面积=底×高÷2S=ah÷2教后感:课题:梯形的面积第1课时2014年9月10日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猜测、填表、讨论等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迁移前面学法,自主探究梯形上下底、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培养观察、推理、归纳能力,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长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难点:理解梯形推导公式过程中梯形上、下底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剪下书后P117的梯形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引入新课1、激活经验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你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和同学们分享?(图形转化、比较联系、发现算法)2、揭示课题:梯形的面积计算二、合作探究,认识新知1、教学例6出示教学挂图(1)想一想,梯形有什么特点?(2)计算面积,引发转化你能想办法求出这个梯形的面积吗?①数:不满一个算半格,数得20个格子,即20平方厘米.②用分割法将梯形进行分割:A.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B.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③补一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平行四边形面积吗?怎样求出梯形面积2、教学例7(1)从P117选两个梯形剪下来,把它拼成平行四边形,求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和每个梯形面积。填表P14(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探讨梯形面积计算方法说一说: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图形的底等于梯形的(),高等于梯形的(),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它的面积的()。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梯形的面积?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上面的公式可以写成:S=(a+b)×h÷2(3)、比较刚才梯形数的结果和算的结果是否一致。(4)学生继续把另两组梯形并拼成平行四边形,再列式算出梯形的面积。(5)完成P15试一试一块梯形的麦田,上底是36米,下底是54米,高是40米。求这块麦田的面积。三、练习反馈,内化方法1、P15练一练2、右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它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的。涂色的梯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图略)3、P182、计算下面梯形的面积。(图略)4、P183、一个零件的横截面是梯形,上底16厘米,下底24厘米,高8厘米。这个零件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解释:横截面)四、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习的梯形面积,要注意些什么?板书设计:梯形面积的计算转化已学过的图形新图形拼摆因为平行四边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教后感: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第1课时2014年9月12日教学目标:1、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应用梯形的面积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学生进一步体会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解决问题中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3、学生能主动地思考、有据地说明想法,体会数学方法的实际应用,培养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梯形的面积计算难点: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方格纸(每个方格边长1cm)和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引入新课1、梯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过程学生用准备方格纸(每个方格边长1cm)和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动手操作推导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2、说一说梯形的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二、运用公式,解决问题1、P18练习三T5量出每个梯形的底和高引导学生指出直角梯形的高求出每个梯形的面积2、P18练习三T63、P19练习三T7(1)学生说说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分别是图中的哪个部分?(2)说出图中标出的数据各是梯形的什么?(3)求出梯形的面积4、P19练习三T8先计算出一个梯形面积,再用计算出的结果乘2(8+4)×20÷2×2把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计算面积(8+4)×205、P19练习三T9(1)引导学生弄清图的组成(2)引导学生找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3)想办法计算出它们的面积三、拓展训练1、求梯形面积2、王大爷在自家墙外围成一个养鸡场(如右图),围鸡场的篱笆的总长是22m,其中一条边是8m,求养鸡场的面积。四、练习小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们交流。板书设计:梯形面积的计算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教后感:课题:公顷的认识第1课时2014年9月12日教学目标: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积极参与观察、推算、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提高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建立1公顷有多大的空间观念,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1、谈话: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与面积打交道。请你估计一下下面物体的面积大约有多大?一张邮票的面积约8()1平方厘米是指边长为多大的正方形?课桌面的面积约24()1平方分米是指边长为多大的正方形?教室地面的面积约50()1平方米是指边长为多大的正方形?红梅公园的面积约37()让学生创造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导入:测量或计算土地的面积时,需要更大的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土地面积单位,它的名字叫“公顷”,生活中许多地方都要用到这个单位:红梅公园的占地面积约为37公顷常州市恐龙园总面积约27公顷天目湖水域面积800公顷世界文化遗产南京明孝陵占地面积大约是170公顷淹城占地面积65公顷关于公顷,你有什么疑问?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1、认识1公顷的含义。谈话:到底多大是1公顷呢?是边长10米的正方形还是边长100米的还是更大的?我们先来看看10米有多长,你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吗?指出:大约需要7、8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大约有多大(结合课前游戏说一说)。红梅公园的面积有可能是37个这么大吗?(不可能。大多了)看来我们得看看100米有多长,你能也结合实际说一说吗?估计一下大约需要多少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想象一下,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有多大?让学生说说头脑中的感觉,指出:像这样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就是1公顷。引导: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呢?自己算一算,与同桌交流后,填在书上。1公顷=10000平方米齐读一遍,记住。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公顷,刚才我们通过计算,已经知道1公顷是10000平方米,那么,究竟10000平方米该有多大呢?你能结合实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公顷的大小吗?刚才我们已经知道100平方米有多大,你认为几个这样的正方形就是1公顷。那么,下面老师也给你一些数据,然后根据数据来想像一下1公顷究竟有多大?大家可以同小组或是同桌去完成。题目:1)我们的课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那么,()个这样的教室的面积大约就是1公顷。2)学校的篮球场大约是400平方米,那么,()个篮球场的面积大约就是1公顷。3)我们学校的操场有1250平方米,那么,()个操场的面积是1公顷。3)我们花园小学的占地面积是()平方米,那么,学校的面积大约是()公顷。小组合作完成后,再问:现在,你们的心目中的1公顷究竟有多大,是否心中有数呢?提问:你能结合实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公顷的大小吗?3.尝试单位换算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出示试一试。独立解答,说说怎样换算。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1填一填。练习三10谈话:对于这两个世界之最,你喜欢选择哪个作为他们的面积单位呢?为什么?2、填一填:练习三16,说说是怎样换算的?3、某小区建造一个底面面积是梯形的健身馆,上底是120米,下底是80米,高是80米,这个健身馆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个健身馆占地面积有1公顷吗?突出比较方法。5、1公顷的土地能释放出多大的能量呢?你知道吗?1公顷的森林一年能滞尘32吨。1公顷的湿地一天能释放氧气600千克,吸收二氧化碳900千克。1公顷的绿色在夏天相当与189台空调机全天的制冷效果。种地能手1公顷收玉米30000多斤。听可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法?四、课后拓展,预习留疑。认识了公顷后,你知道我们常州市的全市面积有多大?我们常州市的全市面积是437500公顷,江苏省的面积约是10000000公顷,用公顷计量方便吗?用什么单位计量好呢?你能不能再创造一个面积单位?这就是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设计:公顷的认识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教后感:课题:平方千米的认识第1课时2014年9月15日教学目标: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通过猜想和推算,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经历观察、体验、感受、推导、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在学习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结合内容,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教学重、难点:认识1平方千米;发现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说说已经学过的几个面积单位,注意从大到小地说。老师板书成:公顷(红笔写)、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问:公顷很特别,说说它有哪些特别之处?(其它的面积单位都有“平方”两字,它没有;公顷是其中最大的面积单位,用于土地面积;其它的面积单位进率都是100,而它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说说1公顷指的是多大的面积?(要学生熟练地说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二、学习新知: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是什么?板书:平方千米知道1平方千米是多大么?(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回忆“1千米”的长度:选两个熟悉的相距1千米的地方,体会相距1千米是较远的距离。算一算:1000×1000=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联系实际想一想它的实际大小:约200个操场的面积大小……体会:平方千米是一个最大的面积单位,它一般用于一个城市、省、国家等很大的面积。2、学习例2:读书上的例2,了解“平方千米”所用的地方。3、补充:中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包括了领土、内海、领海等。我们常州的面积:()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平方千米,我们湖塘镇面积:()平方千米指出:我们常州市面积大约有近()平方千米。4、完整的面积单位进率: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只有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其他的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三、巩固练习:1、试一试: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注意书写格式、进率换算。2、练一练:(1)算一算,注意末尾0的个数。再换算。(2)单位换算,指名说说换算的方法,比较圆明园的面积大小。(3)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换算方法。3、练习十四的部分练习:(1)以江苏省地图为参照,估一估其他各省的面积。如可以先从山西省地图中描画出和江苏省差不多大的部分,再估计剩余部分的面积。估计完后,老师报出确切的数据,检验学生的估算能力。山西省15.63万平方千米,湖南省21.18万平方千米,云南省39.4万平方千米,海南省3.4万平方千米(2)边说边比画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1公顷、1平方千米说进率:1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10000平方米=1公顷,100公顷=1平方千米(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计算机屏幕:问“为什么不是780平方分米?”计算机房:一般房间的面积用“平方米”香港面积:常州的面积有()平方千米,香港比常州大,应该也是“平方千米”;一个城市、甚至更大的地方面积都要用“平方千米”。机场跑道:20公顷4、你知道吗?学生读一读,了解基本情况。估一估哪个洲面积最大?然后老师从大到小依次报出各面积,学生记录。四、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相关练习板书设计: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教后感:课题: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第1课时2014年9月15日教学目标:1、认识组合图形,能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的多种方法,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2、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3、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4、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难点:理解不同割补、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熟悉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公式。最近,华丰小学遇到了有关图形面积的难题,听说同学们这几天正好也在研究图形的面积,想请同学们帮忙解决,你们愿意吗?二、探究方法 1、讲解例10.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吗?(它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请你们估一估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估计值记录下来)2、独立探索、寻求方法这个图形到底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呢?请你们独立思考一下该怎么做,也可以和同学互相讨论,还不明白的话也可以举手请老师帮忙。老师发现大家都很会思考,现在把你的方法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看看你们小组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 号方法,长方形面积+梯形面积(2) 号方法,长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3) 号方法,梯形面积+三角形面积(4) 号方法,长方形面积-梯形面积(5)号方法,梯形面积—三角形面积4、明晰方法,渗透思想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来计算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如果让你把这些方法分一分,你打算怎么分?(学生分类)同学们再观察一下,这些方法看似不同,但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能发现吗?(不论是分割或添补,目的都是——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基本图形。板书:转化)像这样由几个基本图形拼成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组合图形(板书:组合图形)现在你们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了吗?(补充:面积)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组合图形,一起来看看。(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组合图形)师:这是房子的平面图,它可以由哪些图形拼成呢?中队旗?三、巩固练习 1、P21练一练。2、P23练习四第2题。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样的收获?五、课堂作业。 1、P23练习四的第1题板书设计:组合图形面积割长方形面积+梯形面积长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三角形面积补长方形面积-梯形面积梯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教后感:课题: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第2课时2014年9月15日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能灵活运用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3、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教学重、难点:综合应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稍复杂的图形面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完成练习四第3题:用简便方法计算要求: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或性质?2、说一说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一般方法是什么?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四第4题:要求:学生读题,看懂图意,在图中标出数据。集体汇报计算思路。2、完成练习四第5题: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可以分割成哪些图形?说一说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学生列式计算3、完成练习四第6题: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可以分割成哪些图形?说一说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米学生列式计算如何求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吨?小结:用总吨数除以总公顷数,就求得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吨。3、完成练习四第7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要求刷10扇门的正面一共是多少平方厘米,需要先去什么,怎么求?要求一共需要多少元,就是求什么?三、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四第8题中队旗可以看成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组成的,也可以看成从一个长方形里去掉一个三角形。强调:测量时要将队旗拉直四、课堂检测 练习与测试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组合图形面积转化组合图形 规则图形割补教后感:课题: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第1课时2014年9月15日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数方格的方法可以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了解不同的数法得到结果与实际面积的差异情况,能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2、学生通过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了解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估计方法,感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取值范围和初步体会逐渐逼近的极限思想,感受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方法的多样性。3、学生体会估计的价值和作用,体会数学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培养估计意识,丰富数学学习的经验。教学重点: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难点:理解不同估计方法和面积大小的取值范围。教学准备:树叶、方格纸(每个小方格1平方厘米)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新知 (一)、分一分、数一数1、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2、你是怎样分的?怎样数的?(二)、数一数、算一算1、下面是某自然保护区一个湖泊的平面图。你能估计这个湖泊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吗?你打算怎么估计?交流方法一:如果只数整格的,共计55格,也就是说湖泊的面积不少于55公顷;如果把不满整格的都当做整格计算,共计91格,也就是说面积不超过91公顷。综合起来,湖泊的面积是在55-91公顷之间。交流方法二:先在湖泊上面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再算出湖泊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55个整格和36个半格,湖泊的面积大约是73公顷。2、完成练一练。(1)共有22个整格,34个不满整格,树叶的面积在22-56平方厘米之间,或大约是39平方厘米。(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吗?3、完成练习四第9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第一幅图,小正方形的面积是64平方厘米,共包含4个整格、12个不满整格,面积大约在256-1024平方厘米。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检测 练习与测试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进行面积是多少实践活动,怎样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呢?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整格55在55-91公顷之间不满整格9155+36÷2=73(公顷)教后感:课题:整理与练习第1课时2014年9月15日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进一步熟悉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整理和认识知识的联系和结构。教学难点:运用多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与整理 (一、)复习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两种方法:1、制表:2、画图:3、小组交流: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经过平移、旋转等方法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梯形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有哪些相同之处?二、综合练习1、第1题2、第2题3、第3题要求:在图中标出相关数据,并列式计算。有没有不同的画法?画完后,如何检查?4、第4、5题运用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第5题要求20千克油漆够不够,需要先求什么?四、课堂检测 练习与测试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后感:课题: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2014年9月15日教学目标: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加以巩固,使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准确熟练地加以运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和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教学难点:运用多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用恰当的方法合理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 1、复习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面积单位。平方米 边长1米的正方形土地公顷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平方千米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完成整理与练习第6题2、补充练习二、综合练习 1、 第7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同桌交流解题思路,右边一小题有没有不同的思路?集体交流,及时纠错2、第6题: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调:认真审题,及时注意单位间的换算。3、第9题有两种不同的算法:(1)整体面积–石子路的面积;(2)把小路两边的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底是19m,高是9m的平行四边形,再计算出面积。4、第10题:要明确每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就是两条腰的长度,即都是8米。5、补充练习三、探索与实践 1、P27第11题重点要指导高的测量方法。2、P27第12题比较两次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3、P27第13题学生自己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动物头像和方格纸,想办法估计出头像的面积说说是怎样估计的,面积在哪个范围之内或大约是多少。思考题:鼓励有兴趣的学生主动去解决。必要时可以通过画图提示学生,也可以用本单元第16页中的“你知道吗”介绍的方法,以打开学生思路。四、课堂检测 练习与测试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整理、应用,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教后感:课题:校园的绿地面积第1课时2014年9月16日教学目标:1.能综合应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稍复杂的图形面积,并通过在校园中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和计算,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初步掌握割、补等数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教学重点:能综合应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稍复杂的图形面积。教学难点:掌握割、补等数学方法解决数学实际问题,选择合适方法测量一些数据。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预设3分钟)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吗?我们学校虽然不大,但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校园的绿地面积。(出示课题:校园的绿地面积)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5分钟)学生测量长方形花圃、三角形草地、梯形花坛、长方形运动场中央的草坪想要知道这些地方的面积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分工合作:4人测量、1人监督、1个人记录、1个人计算结果。测量注意事项:尺子长度不够学会做标记、皮尺要拉直、刻度看准、梯形的高的量法、最好取整米数香港路校区校园绿地面积测量记录序号形状量的的数据/米面积M2=1\*GB3①=2\*GB3②=3\*GB3③=4\*GB3④合计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预设14分钟)1、香港路校区校园绿地面积统计表月日类别合计草坪花圃树木其他面积m22、香港路校区人均校园绿地面积统计表绿地总面积(M2)全校师生人数(人)人均绿地面积(M2/人)月日在今天这样的测量、统计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先在小组里讨论。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收获和大家交流、分享板书设计 教后感:课题:小数的意义和读写第1课时2014年9月24日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知道什么是小数,小数的意义,学会分数、小数的互化。2、培养学生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难点:小数的意义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复习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数。1角=()元2角=()元1分=()元1分米=()米1厘米=()米1毫米=()米二、教学例1:1、出示例1:1分米等于几分之几米?改成小数是多少?3分米呢?指名回答问题。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1厘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是几分之几米?米写成小数是0.01米。2、教学小数的读法:0.01读作零点零一。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0.05读作:零点零五0.48读作:零点四八引导学生总结读整数部分为0的小数的方法: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3、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想一想:4厘米、12厘米各是1米的几分之几,各是几分之几米?思路:1米=100厘米,1米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厘米,1厘米就是1米的百分之一;4厘米是4个百分之一,也就是1米的百分之四。根据上面的思路,让学生说明12厘米是1米的百分之十二。观察板书: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看到0.04和0.12都是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4、“试一试”A、理解:1分是=元,写成小数是()元指名理解1分为什么是元。(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分,1份就是1分,1分也就是1元的百分之一,就是元。)B、5分、7角3分学生回答并说名理由。C、观察板书:这三个分数都是什么样的分数?(百分之几的分数)这三个小数呢?(两位小数)我们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那两位小数又表示什么呢?(百分之几)5、初步感受三位小数的含义。1毫米等于几分之几米?40毫米、105毫米呢?观察前面出现的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结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6、进一步体会读法:0.001读作:零点零零一0.040读作:零点零四零0.105读作:零点一零五强调:小数部分的零要一个一个的读,不能只读一个零。三、数形结合,再建小数的概念。练一练把什么看作"1"?(正方形、正方体)看着图形写成分数、小数。学生自主填空后回答。提问:0.1表示什么?0.01又表示什么?5、练一练:学生自主填空,交流时注意让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进行说明。四、巩固练习:练习五的1-5题。练习时让学生自主练习,指名回答时要培养学生完整回答并应用自己学过的知识阐明观点的习惯与能力。板书设计:教后感:课题:小数的数位顺序表第1课时2014年9月24日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的意义。2、学生认真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知道数位、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3、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品质。教学重点: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及之间关系。难点:计数单位的理解教学准备:卡片0、0、1、2和小数点o。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提问:十分之三写成小数是?百分之五写成小数是?千分之十二写成小数是?0.6表示什么意义?0.23表示什么意义?0.125表示什么意义?二、出示例2:下面每个图形都表示整数“1”3上面的小数,再填空。1、引导学生把1和0.1都看成相同单位的数量。追问:1里面有()个0.1。1里面有()个0.01。2、你能用类似的方法探索0.1和0.01有什么关系?0.01和0.001呢?学生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交流结果。3、小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整数部分的1和小数部分的0.1之间的进率也是10。三、学习例3:你能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吗?344.725提问:这个数的整数部分是多少?“7”在哪一位上,表示多少?“2”和“5”呢?小结:同整数一样,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小数的数位。四、教学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整理出数位顺序表。教师: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1、提问:(1)小数部分有一个数位,叫几位小数?(让学生举例)(2)小数部分有4个数位,叫几位小数?(让学生举例)小结: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叫做几位小数。提问:(1)0.7表示什么?(2)0.26表示什么?(3)0.008表示什么?反复口答练习,增强识记。结论:一位小数的小数点右边有一位,这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是几表示几个十分之一,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两位小数的小数点右边有两位,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是几表示几个百分之一,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2、把书上的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填完后,交流。提问:(1)顺序表里整数部分的数位从各位起往什么方向排列,小数部分呢?(2)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什么,右边第一位呢?(3)百位和百分位分别是小数点哪边的第几位?(4)1个千是几个百?10个10是几个百?(5)0.1是几个0.01?10个0.001是几个0.01?(6)1里面有几个0.1,10个0.1是多少?类似的问题多提问,加强学生对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以及计数单位之间关系的理解。五、试一试和练一练。这部分内容是为了巩固学生对于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的知识的理解,从而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所以这两部分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六、巩固练习:1、练习五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并阐明自己的观点。2、练习五第7题。独立完成,教师关注两位小数的位置。3、练习五第10题。独立完成,指名口答。4、练习五第11题。学生拿出准备的卡片,老师读要求,同学们在课桌上拼摆后读一读。让摆的又快又对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小窍门。七、课堂小结:本节课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吗?八、课堂作业:1、练习五第8、9题。板书设计:教后感:课题:小数的性质第1课时2014年9月25日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自己发现并掌握小数的性质。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能力。3、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难点:发现小数的性质并对小数的性质作出抽象概括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准备题(1)1元=()角=()分(2)在下面()里填适当的小数。3角=()元30分=()元100毫米=()米(3)0.4里面有()个0.10.40里面有()个0.012、引入:今天继续研究小数。二、体验发现,理解性质。1、课件出示例4:(1)读题(2)分组准备,讨论。(3)说出结果。0.3元=0.30元(4)为什么?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A、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B、画图理解。C、从小数的意义解释。0.3是3个0.1,也就是30个0.01,0.30也是30个0.01,所以0.3=0.30。(5)这两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提问:小数部分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小数变了,小数的大小没有变)。2、教学例5: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1)学生自主填空。(2)交流自己的看法,并阐明观点。(3)汇报自己的结果。由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得到0.1=0.10=0.100。(4)观察板书:你得到什么结论?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三、理解内涵,学会应用。1、课件出示例6:学生自主填空。提问:这些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指名回答。(着力于对小数"末尾"的理解。)结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学生尝试做"试一试"。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练一练。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0.4=()3.16=()10=()学生自主改写。书上第一题:照样子在方框内里填上合适的小数?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进一步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练一练第2题:下面各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不可以,为什么?突出小数末尾的0才可以去掉。四、巩固练习。练习六的1-5题。第1、2两题巩固并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0"必须是小数末尾的0。第3、4、5题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其中有去掉末尾"0"化简小数,也有在末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有改写小数,还有改写商品的单价。这些练习题使学生在应用中掌握小数的性质。五、自主小结。本节课我通过------学习了-------,了解了-------,还有什么-------?板书设计:教后感:课题:小数大小的比较第1课时2014年9月25日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难点:能熟练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1.演示动画"小数大小的比较".教师提问:三角尺和练习簿,那个贵一些?你是怎么想的?小数如何比较大小呢?(板书课题)2.大胆猜测:举例说明整数是如何比较大小的?(当整数的位数相同的时候,从高位比起;位数不同的时候,位数越多,数越大)3.比较下面整数的大小:教师提问: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你对小数的了解,能试着说一说小数怎样比大小吗?二、尝试探索:1.教师提问:根据你的猜测,用你的方法比较下面两组小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9.7元和5.9元(2)6.79米和6.85米2.学生汇报:(1)9.7元是9元7角,而5.9元是5元9角,9元7角大于5元9角,所以9.7元〉5.9元;(2)6.79米是6米7分米9厘米,而6.85米是6米8分米5厘米,因为6米7分米9厘米<6米8分米5厘米,所以6.79米<6.85米.3.教师提问:这两组小数是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的?(比较时是从整数部分开始比较,整数部分大,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这个数就大.)4.比较下面各小数的大小,你又有什么发现?(例7)0.6元和0.48元学生汇报:5.教师归纳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6.教师:我们归纳出来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与你最初的猜测相比,有什么不同?三、试一试.1、完成"试一试"的练习,在小组里说说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2.两个同学一组,一人任意说出两个小数,另一人比较小数的大小.要求小数的位数不超过四位.四、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的题目。2、判断:(1)6.809>6.799()(2)5.1>5.1002()(3)38.748<38.75()(4)0.009>0.010()3、完成练习六中的6、9、10、12题。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希望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家庭作业:1、练习六的第7、8、11题。2、下面的小数各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1)□<1.8<□(2)□>23.47>□(3)□<5.006<□(4)□>70.02>□板书设计:教后感:课题:数字的改写第1课时2014年9月26日教学目标:1、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改写。2、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真切感受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会把一个大数目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答:3840000=()万34900000000=()亿说说是怎样把这些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2、 导入: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方便,我们常常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来表示一些大数目。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来表示一些大数目。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8(1)读题后出示要求(1):把3844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后先说一说,也可以把遇到的困难说一说。如有困难,师可启发:(1)读读这个数。想想:384400接近多少万?如果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得到的结果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