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1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2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3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4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类型:A高一期中调研监测考试语文试题2024.1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费孝通曾指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我们对于社会的认识主要来自书本与经典,所以才有所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认知格局。强调书本以及经典的重要性,当然很有道理,因为经典记载了过去我们认识世界的经验和总结。但是,费孝通认为若是只通过书本来认识社会的话,应该有两个逻辑前提:一个是过去出版的著作里包含了人类所有的知识,因此任何知识都可以从书本中得到了解;另一个是过去的书中应该包含了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际上,这两个逻辑前提是不成立的。特别是在一个发展日益迅速、竞争强度日渐增加、社会状况日趋复杂的时代,我们的认知也处在知识爆炸的情境中。这样的中国,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还是解决问题的需求,要面对的要素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复杂。所以按照费孝通的说法,认识和治理中国这样的社会,应该以社会调查作为根本途径。费孝通认为社会调查是认识论的起点。这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是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回到实践的一个认识过程。我们要认识社会,必须从实际调查出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费孝通真正将社会调查变成理论体系,形成社会学调查,与他攻读博士学位阶段严格的学术训练有关,这使他可以通过专业的眼光去看待过去做过的社会调查。费孝通强调了社会调查与社会学调查的区别。社会调查是描述性的,告诉我们社会是什么,《江村经济》这本书就是一种描述性的著作,也就是如今所说的民族志。社会学调查是要带着问题或假设去调查,除了描述还需要解释,费孝通从社会调查到社会学调查的分水岭,是云南三村的调查。1938年,费孝通从英国拿到博士学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回到云南,希望将刚刚学到的这套社会学方法运用于调查。他带着问题,在《江村经济》的基础上,去调查研究中国的乡村社会。这就为如今调查需要使用哪种模式做了一个区分,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个民族志的调查,有时需要做一个社会学的调查。(摘编自周大鸣《认识中国:从费孝通的社会调查经历谈起》)材料二:为摸清社会现实,以图与日寇长期斗争,抗战时期颠沛西南的费孝通领导了云南三村调查。在《禄村农田》的导言中,他提出“型式”的概念。禄村调查是对《江村经济》结论的验证,费孝通认为禄村和江村是两种不同的社区,代表着两种“型式”。“型式”强调的是社区之间的不同,但他并不是完全没有看到社区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型式”概念已经包含“类型”的意味了,区别两种不同的社区,进行归类划分,只不过是将相远的或不同的区别开来。而《云南三村》出版后,“类型”作为一个研究着眼点展现出来,它着重于由特殊的事物或现象抽象出来的共通点。在此阶段,他不再只着眼于社区间的区别,而注重观察其结构的相同、相似之处,把相同相近的归在一起,形成“类型”,以达到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1978年后,费孝通都在用社会调查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志在富民”的社会科学家情怀。1983年开始小城镇研究时,费孝通提出“类别”的概念,对“小城镇”这个总体性的概念进行分类。小城镇是农村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其范畴比较复杂,功能也不尽相同,且都具有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功能,但是不同的小城镇的形成基础是不同的,是由各地的历史形成的。“类别”相较于“类型”,又向前进了一步,不仅强调不同小城镇的共通点,同时也看到了它们的个性与特色。今天我们常说的“特色小镇”,也可以从费孝通当年的研究中找到一些线索。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费孝通的关注点进一步拓展,他在《小城镇·再探索》一文中首次提出“苏南模式”这个名词。“模式”是从发展方式上说的,不同的发展路子就是不同的发展模式。各地乡镇的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不同,因而采取了不同的经济发展路子。考察苏南地区乡镇工业时,他发现该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别具一格,自成体系,可以称为一个“模式”。这里兴办社队企业,后来改制为乡镇企业,保存了集体经济实体,形成了城市工业带动乡镇企业发展、乡镇企业又牵引着农村农副业发展的大系统。这种工业化模式即“苏南模式”。1986年费孝通到温州考察时,发现了一种与苏南地区差异较大的发展路子。温州以家庭手工业或家庭企业为基础,开辟专业市场,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的特色模式。温州模式属于个体所有制,这也与苏南不同。这使他意识到之前提出的“苏南模式”概念是不明确的,甚至还带有一点“模范”“样板”的危险因素。于是他提出“因地制宜,多种模式”的主张。至此“模式”的定义被明确为“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的路子”。据此,费孝通提出了“珠江模式”“闽南模式”等多种模式,认识到不能搞“一刀切”,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去发展经济。社会调查,行行重行行,这便是费孝通认识中国社会的全过程。(摘编自周大鸣《社会调查是费孝通认识中国社会的根本路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出现“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认知格局,主要原因是传统社会里人们忽略了对“两个逻辑前提”的分析。B.相较于描述性的社会调查而言,社会学调查突出了问题意识和解释性分析,二者属于不同的社会调查模式。C.“‘型式’概念已经包含‘类型’的意味了”,指费孝通在强调社区间的不同时,也意识到它们之间有共通之处。D.费孝通在不同时期的社会调查,无论是抗战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之后,都始终体现着他作为社会学家的爱国情怀。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当今时代,我们无法单凭书本和经典上的知识,来认知并解决中国社会遇到的各类问题。B.费孝通社会学调查方法的形成,固然受到留学经历的影响,但也与中国社会现实因素密切相关。C.今天我们提出的“特色小镇”概念,就是以小城镇在地区发展中具有的独特性地位为依据的。D.“珠江模式”等一系列发展模式的提出,得益于费孝通“行行重行行”的治学风范和反思精神。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青年毛泽东经常深入社会最基层,了解人民、服务人民、唤醒民众,从中思考中国的社会问题,逐步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B.当代杰出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在社会调查的大舞台中历练,及时发现自我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地加强自我修炼。C.路遥奔波在乡村城镇、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采访调查,了解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情况,为创作《平凡的世界》做准备。D.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地区视察,一路看一路听汇报,发出了“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先声。4.抓住并理解核心概念,就掌握了阅读学术著作的钥匙。请根据表格提示,梳理材料二对下列核心概念的相关阐述,完成表格中空缺的部分。(4分)调查对象核心概念突出特点应用情境云南三村型式①用于归类划分,以区别不同社区类型注重社区间的相同、相似之处用于把结构相同、相近的社区归类②类别关注到了小城镇的个性与特色③模式④用于描述发展方式上不同的发展路子5.请结合费孝通认识社会的思考和实践,对下面材料中中学生认识和了解湘西社会的做法进行简要评析。(6分)在阅读完小说《边城》后,由12名中学生组成的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湖南湘西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带着预想和问题,同学们进入茶峒古镇,领略秀美风景,感受淳朴民风。在古码头上听船工讲古镇往事,感受这里作为国家精准扶贫首倡地的今昔变化,矮寨大桥更是作为世界级的人类工程成为湘西的新地标。清水江畔,学生们交流着所感所想。一名学生说道:“这里和小说里一样,但比小说更加美好。”返回学校,他们把自己记录的见闻感受整理汇编,在学校官方媒体平台上发表,让更多人看到湘西之美。他们立志通过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水田之上张晓根杨景林眯着眼,仰在门前晒太阳,睁眼一瞥,又合上,好像没看见我们。驻村工作队来他家,是为了告诉他太阳能发电项目,让他见识一下我们如何给千坪村带来光明“钱”景。杨大明喊,景林叔,老头鼻子哼了哼。又喊了一声,他才睁开眼,阴阳怪气地说,你们皮鞋蛮亮,是从宾馆来的吧?我下意识看皮鞋,真是油光水滑,早上从租住的民房出门时,特意擦去了泥灰,打了鞋油。杨大明说,我们来,是向您汇报太阳能发电项目。听到他这样说,我马上来了劲,开始讲宏大的计划。杨景林眼睁得像灯泡,脖子一伸一缩地干咳着。我滔滔不绝地讲着,以为他会竖起大拇指,他却把木棍往地上一戳,甩出三个字:我反对!我心头拔凉拔凉的。从百里之外来这儿接任队长,我做梦都想把千坪村变成太阳能发电村。杨景林提起木棍,指着杨大明呵斥,你在广东赚了几个臭钱,就忘了本?杨大明一脸懵圈,木头样立着。我抱不平。若他果真忘了本,就不会回村当支书,拓路,建学校,带头捐资。杨大明打起哈哈,呵呵,看您说到哪了,景林叔,我们要去乡里开会啦。老头咳得直打颤,嘴唇一翕一合,好像在说,你们走吧。树叶子黄了,是北边来的风刮的。我陪技术员来栗山组,为安装设备做规划。杨景林就住这组,但反对项目就是反对乡村振兴,量他水沟里的泥鳅翻不了大浪。我们正讨论得火热,①门外响起一阵刺耳的干咳声,一根木棍戳进铁门,随后一只乌黑的棉鞋出现。杨景林佝偻着进来,木棍咔哒咔哒击在水泥板上,冲击每个人的耳鼓。他立稳脚,立目横眉,向杨大明射出两道逼人的光。我们都怔住了,只见杨景林一把抓住杨大明的胳膊,拖着往外走。您这是干嘛?杨大明想立住,但杨景林倾斜着身子拉扯,脖上的青筋如条条蚯蚓在爬。他只好搀扶着杨景林出门。他们一正一斜,拖拖拉拉往村口滑行。我们满腹狐疑地跟着他们,出了村口,过了石桥,上了坡,停下,张望脚下的田。杨景林就势一歪,坐在只有枯草的田里,咕嘟咕嘟说着什么。杨大明像被使了定身法,两眼呆滞,神情恍惚。我们靠近他们,听到杨景林在问,砍的是右腿吧?他伸出柴棒般的手,捋起杨大明右脚裤管,膝盖上露出一条蜈蚣似的疤。杨大明哽咽说,当年我在这里开荒,砍灌木丛时,砍到膝盖,血流了一地。他慢慢蹲下,揉着膝,好像现在仍在痛。杨景林拿起木棍,敲了下杨大明黑亮的皮鞋,数落说,千坪村三千一百亩田,有三百多亩长草,你书记咋当的?杨大明低头。②风在空旷的原野上吟哦,冷意袭上心头。景林叔,回去吧。但杨景林铁砣样扎在田里,直到杨大明答应不再让这些田抛荒,他才干咳两下,挣扎着爬起。技术员一声不吭,等到把杨景林送走,才问,太阳能发电还要不要规划?当然规划。我毫不含糊地说。杨景林上访了。这个老头,得尺进丈。我坐杨大明的小车,前往县信访局,心里五味杂陈。老头子说搞太阳能发电是花架子,这是对驻村工作队的全盘否定。一片黄叶在车前飞旋,砸在挡风玻璃上:杨大明见我拉长脸,便打开音乐,古筝声似泉水叮咚,却让人觉得嘈杂难忍。李队长,我在见到那块荒田后,常梦见当年公社开大会的场景。我戴着大红花,书记把“新时代南泥湾开垦者”的奖状颁给我。在支书杨景林的介绍下,我入了党。我还梦见拿柴刀砍灌木丛,砍着,砍着,砍到膝盖,还砍到头上……我把头扭向窗外。他停顿了下,嗫嚅说,太阳能发电,投入大,又没技术。③我瞪了他一眼,投入大,找钱;没技术,派人学。他闷着头,不再吱声。我们走进信访局,只见杨景林端坐在沙发上,绷着一张老黑脸,动也不动。我和杨大明一左一右坐到他身边,他以为要挟持他出信访局,像弹簧样弹起,准备逃跑,一下没站稳,向前滑去,我俩忙搀扶,他才没倒下,两眼圆鼓鼓的,手握木棍,如握着一杆枪。老头拿抽纸捂住嘴咳起来,止住咳后,把抽纸揉成一团,放进口袋,瞄了一眼我们,不紧不慢地说,刀把田、黄鳝丘,这些小田不好种,许多田的土都板结了,产量又低,你们不改田,搞什么屁太阳能发电?老支书啊,专款专用,资金不能挪。其实,项目还在审批,可不这么说,又该怎么说呢?以前,杨大明与我是同一战线的,这次,他变了口风,当场表态,将钱投到修渠改田上。我头轰的一声响,原本用它来作启动资金的想法,顷刻化成泡影。来的路上,我就察觉到杨大明对太阳能发电有看法,没料到他这么干脆就把我卖了。杨景林手持木棍,缓缓站起,木棍指着杨大明,说,你早该这样!挖掘机开进栗山组的水田。杨景林从衣兜里掏出报纸包裹的东西,交给杨大明。报纸上墨笔标注:五千一百八十二元三角。打开报纸,里边是皱巴巴的钞票,最大的面额一百,最小的一角,厚厚的一沓。看着金字塔似的钞票,我对杨景林有了由衷的敬意。挖掘机从杨大明家的荒田开挖。小田开始破硬合并成大田,水渠也动工疏通加固。大雪纷纷扬扬,北风呼吁刮着。杨景林半坐半躺在竹椅靠背上,微闭着双眼,两颊凹陷,面色暗紫。几天前,一辆三蹦子顶风冒雪,突突炮朵,嘎地停在田边。杨景林戴着灰毡帽,裹着泛黄的军用棉袄,上下已沾满雪花,坐在车厢的木椅上。抱着那根木棍。我俩赶紧奔向三蹦子④他艰难地抬起木棍,指着我沾满泥土的胶鞋,咳得说不出话。他儿子抹着泪说,爹硬要来看看水田,也许这是他最后来看水田,他肺癌晚期,今早还咳出了血。我和杨大明心里一酸,要他快回家屋里翻腾着炭火的热气。我抓着杨景林左手,杨大明抓着他右手,他的手冰凉,不停抖动着。老人吃力地撑开眼皮,嘴角欠了欠,断断续续说着什么。他儿子俯耳听了会儿,转述他说的内容,太阳能发电果真好,修渠改田后,可以搞……听到这话,我像坐过山车,从最低点跃到最高点。他儿子又从躺椅的毯子下拿出《太阳能发电基础知识》的书,这是我儿子从网上给爷爷买的。我握住杨景林的手,眼泪像决了堤地流。(有题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景林眼一瞥、鼻子一哼和说话阴阳怪气等行为,让“我”和杨大明陷入尴尬的处境,表现出他对我们的冷淡和不满。B.虽然杨景林也在栗山组,但“我”认为他翻不了大浪,说明“我”此时还没有认识到杨景林的执着会给项目推进带来很大的阻力。C.杨景林把杨大明拖到荒田,捋出大明膝盖的伤疤,试图唤起大明的回忆和对土地的情感,改变他坚持发电项目的想法。D.杨大明的梦境反映出他对过去荣誉的自豪和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担忧,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村子带来不好的后果。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中刺耳的干咳声、木棍戳进铁门等细节既表现出杨景林的愤怒,又透露出我们对他的到来感到意外。B.句子②吟哦的风、空旷的原野营造了凄冷的氛围,烘托出“我”因项目推进困难而感到忧虑的心理。C.句子③“瞪”这一动作和简短有力的语言,表现出“我”对杨大明动摇的不满和“我”立场的坚定。D.句子④沾满泥土的胶鞋与前文油光水滑的皮鞋形成对比,表明“我”的工作态度由好高骛远转变为脚踏实地。8.小说最后“眼泪像决了堤地流”蕴含着复杂的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9.小说以修渠改田和建设太阳能发电项目的矛盾为中心展开情节,产生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材料一:(曹)操以荀彧为侍中,守尚书令。操问以策谋之士,荐其从子蜀郡太守攸及颖川郭嘉。操征攸为尚书,与语,大悦。曰:“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以为军师。操以山阳满宠为许令,操从弟洪有宾客在许界数犯法,宠收治之。洪书报宠,宠不听。洪以白操,操召许主者,宠知将欲原客,乃速杀之。操喜曰:“当事不当尔邪!”是时,诸军大乱,平虏校尉泰山于禁独整众而还。道逢青州兵劫掠人,禁数其罪而击之。青州兵走,诣操。禁既至,先立营垒,不时谒操。或谓禁:“青州兵已诉君矣,宜促诣公辨之。”禁曰:“今贼在后,追至无时,不先为备,何以待敌!且公聪明,谮诉何缘得行!”徐凿堑安营讫,乃入谒,具陈其状。操悦,谓禁曰:“淯水之难,吾犹狼狈,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于是录禁前后功,封益寿亭侯。操引军还许。操辟陈国何夔为掾,问以袁术何如,对曰:“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术无信顺之实而望天人之助,其可得乎!”操曰:“为国失贤则亡,君不为术所用,亡,不亦宜乎!”操性严,掾属公事往往加杖;夔常蓄毒药,誓死于辱,是以终不见及。沛国许褚,勇力绝人,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坚壁以御外寇,淮、汝、陈、梁间皆畏惮之。操徇淮、汝,褚以众归操,操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焉。关中诸将以袁、曹方争,皆中立顾望。凉州牧韦端使从事天水杨阜诣许,阜还,关右诸将问:“袁、曹胜败孰在?”阜曰:“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公有雄才运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材料二:曹孟德推心以待智谋之士,而士之长于略者,相踵而兴。孟德智有所穷,则荀彧、郭嘉、荀攸、高柔之徒左右之,以算无遗策。迨于子桓①之世,贾诩、辛毗、刘晔、孙资皆坐照千里之外,而持之也定。故以子桓之鄙、叡之汰,抗仲谋、孔明之智勇,而克保其磐固。魏足智谋之士,昏主用之而不危。故能用人者,可以无敌于天下。(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三国》)[注]①子桓,即曹丕。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曹公有雄才A运略B决机C无疑D法E一而兵精F能用G度外之人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意为掌管、主持,与《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当”意思相同。B.道,在路上,名词作状语,与《琵琶行》“闻舟中夜弹琵琶者”的“夜”用法相同。C.以,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忽魂悸以魄动”的“以”在意思和用法上都不相同。D.左右,意为帮助、辅助,与“左右逢源”“如左右手”中“左右”的意思都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禁认为敌人就在后面,随时会追上,应该事先做好迎敌准备,于是他在从容地挖好壕沟安好营寨后,才拜见曹操汇报情况。B.许褚勇力过人,聚集少年勇士及宗亲坚守寨垒抵御外侵,后率领部众归附曹操,被委任为都尉,跟随许褚的侠客们也都得到重用。C.杨阜认为袁绍成就不了大业,因为袁绍虽宽容却不果断,导致自己错过时机,虽喜欢谋略却迟疑不决,导致自己缺乏威信。D.王夫之认为贾诩等人既有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才能,又能很坚定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从而确保了曹魏政权坚如磐石,国势不危。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洪以白操,操召许主者,宠知将欲原客,乃速杀之。(4分)(2)为国失贤则亡,君不为术所用,亡,不亦宜乎!(4分)14.王夫之评价曹操“推心以待智谋之士”,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这一说法?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入清江界,地名九段田,沃壤百里,黄云际天,他处未有也张孝祥①野水弥漫欲涨川,稻云烘日更连天。定无适粤千金橐②,可买临江九段田。黄犊眠边高树荫,白鸡啼处远炊烟。此中若许投簪绂③,便老锄耰卜数椽。[注]①乾道元年,罢职在家的张孝祥再次受到起用,此诗即作于其赴任桂林途中。②千金橐:西汉初,陆贾奉命至南越(粤)赐封,返回时,南越王赏其千金。③簪绂:冠簪和缨带,古代官员服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路过清江县,看到此处沃壤百里,水源充沛,这里独有的景象让他感到十分欣喜。B.第二句写绵延天际、即将收获的水稻如烘日之云,既形象又照应题目中的“黄云际天”。C.颔联运用典故,将自己和陆贾对比,慨叹囊中羞涩,虽有想法却无力买下江边的田地。D.尾联直抒胸臆,若能离开官场,便在此耕田锄地终老,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16.请简要赏析颈联“黄犊眠边高树荫,白鸡啼处远炊烟”写景的妙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同学们去爬山,行至山顶,抬眼远望,远处小山村依稀可见,几缕炊烟袅袅升起,小慧不禁想起了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诗句:“______,______。”(2)当你一觉醒来,梦中光怪陆离的世界如泡沫般消散,只剩眼前的枕席和一丝缥缈的回忆。此情此景,正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所言:“______,______。”(3)宋代词人常借古人在战场上的英雄事迹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如“______,______”,就是借古人之事,抒自己胸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航天育种也叫太空育种,是让农作物种子搭乘着返回式航天器,到太空“出趟差”,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然后再回到陆地上,经过科学家的多代筛选培育,最终形成特性稳定的新品种。并非所有的种子都能获得太空之旅的资格,(甲),①带上太空的种子必须具有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②然后科研人员用返回式航天器将种子带上太空,③利用宇宙中的强辐射、微重力、弱地磁作用下使种子产生优良变异。④然而整个研究最繁重和最重要的工作是后续在地面上完成的。⑤返回地面后,⑥科研人员再培植、选育出植物的新种质、新品种。(乙),而是自身基因的变异,没有打破物种界限。而转基因则是将一个外来基因移植到另一个作物当中。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