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年天津市和平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学生版一、(共35分)1.(2分)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蜗行(wō)顷刻(qīng)狡黠(xiá)不屑置辩(xiè) B.舵手(tuó)驾驭(yù)渲染(xuàn)如坐针毡(zhān) C.绰号(chuò)旷远(kuàng)诡谲(jué)吹毛求疵(cǐ) D.恐吓(hè)忌讳(huì)旗帜(zhì)开卷有益(juàn)2.(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汉字是意美、形美、音美“三美”兼具的文字,也是世界上少数几种兼具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可以构成书法艺术的字体之一。历代书法家创造的______的书法艺术,是中国代表性的艺术形式,___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学精神和审美理念。然而,近年来,一些个人和机构为了追求标新立异、突出视觉冲击,忽视汉字的书写规范、书写技法和文化内涵、审美特征,故意将汉字笔画和结构进行粗俗、草率的夸张变形,创透出一些_____的字库字体产品,亟待予以规范。A.五彩缤纷显现拙劣 B.多姿多彩体现拙劣 C.多姿多彩显现卑劣 D.五彩缤纷体现卑劣3.(2分)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①科学研究的魅力在于拨开纷繁杂乱的表象,发现现象背后的规律。②它带给人的幸福感源于发现真理、验证未知、探索自然时的兴奋与满足。③这份体验契合了人对真善美的情感需求,因而是迷人的、永恒的。④从这点来看,科学研究带来的心灵享受和震撼足以和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相媲美。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4.(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100多年前的1908年,当欧洲举办奥运会的消息传到中国,人们发出痛心疾首的“奥运三问”()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胜利的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胜利的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从“奥运三问”到“双奥之城”,本身就是百年沧桑巨变的缩影,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注脚()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A.:??。B.。??,C.。,,。D.:,,,5.(3分)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依强源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宽知音?青衫湿!A.“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一句描写了北国明净如洗的秋天。从整首词来看,赏心悦目的秋景反倒烘托了下文国难家愁带来的悲哀。 B.“四面歌残终破楚”使用了“四面楚歌”的典故,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C.“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通过身与心的对比,抒发了作者不能像男儿一样为国奋斗的痛苦之情。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一句使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6.(7分)阅读《信息传播莫重图轻文》,回答问题。信息传播莫重图轻文吴锡平①在时下的信息传播中,有两种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一种是以图片和影像为主体的内容越来越多地占据我们的阅读空间,成为主流传播形式:另一种是各类媒体上文字应用的差错越来越多。②前者从短视频平台流量不断高企以及图片视频不断霸屏“朋友圈”中可以窥见一斑。一荆新闻或信息,本来几句话就可以表达清楚,却要制作成一段视频,铺垫大量背景,顾左右而言他地卖各种关子,半天才进入主题。又或者把内容制作成人物造型夸张的漫画,搭配搞笑配文神成超长图片或动画。③后者能从媒体上时不时出现的文字错误中得到印证。去年东京奥运会上,中国羽毛球队在混双决赛中包揽冠亚军,国内一家网络平台发帖祝贺称“铩羽归来,包揽金银!这份荣耀,非你们莫属!”“铩羽”指超膀被摧残,比喻失意或失败,国羽明明奏凯而还,却被说成是“铩羽而归”。再比如,一些权威媒体的微博或节目的字幕上,经常出现“的”“地”“得”和“已”“矣”等使用混乱不分的情况。④一方面图像传播盛极一时,另一方面文字应用差错频频。这两种现象互相驶照,内里却彼此关联。很大程度上,正是大众对图像的滥用,助长了很多人对语言文字的轻视。⑤滥用图像是一种低效率的传播。信息传播应以受众利益为中心,追求精准、便捷、直抵内核,并且应把信息接收的主动权交给受众,由受众自己控制时间,决定信息取舍顺序。这是一种“天然正义”。而现在的图像传播,遵循的是以平台为中心的算法逻辑,通过营造沉浸式传播场景吸引受众沉浸在一个又一个视频中。受众耗费的时间,在平台那里是流量、热度和所谓的“黏性”,是平台变现的资本。这是图像传播的逻辑。⑥文字是一种符号系统。文字传播是一个眼睛读取、神经传送、大脑接收并进行分析处理的连贯而复杂的过程。相比之下,图像形象直观,所见即所得,更能逢迎人的认知习惯。接收文字信息的时候,身体需要调用的功能要比读图的时候多,更加考验人的思维能力。这是文字传播的逻辑。⑦对比两种传播形式,图像传播营造了一个沉浸式、轻松化的信息接收场景,像是一锅温水,一点一点把人们“煮熟”成一个图像依赖者、丈宇脱敏者和思维钝化者,让网络时代本已十分严重的提笔忘字、错别字泛滥、表达苍白等问题更加严重。因为文字应用的场景不断被图像挤压,很多人越发不知道该怎样恰当、雅别地在不同场合进行得体的表达,只好跟风随大流,大量使用网络流行语,甚至将低俗网络用语用作书面语,导致了汉语的粗鄙化。⑧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在信息传播技术越来越发达的当下,要警惕滥用图像对人们文字应用能力的负面冲击。(《光明日报》2022年01月16日12版)(1)对本文结构划分最合理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A.在时下的信息传播中,有两种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B.很大程度上,正是大众对图像的滥用,助长了很多人对语言文字的轻视。C.大量使用网络流行语,甚至将低俗网络用语用作书面语,导致了汉语的粗鄙化。D.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3)对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③段运用举例论证,证明各类媒体上文字应用差错越来越多的现象。B.第⑤段以图像传播的逻辑为例,证明图像传播是低效率传播。C.第⑥段将文字传播与图像传播的过程进行对比,突出接收文字传播对人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D.第⑦段使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证明图像传播对人产生的影响。7.(9分)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回答问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别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别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就尔而与之,乞人不睛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死亦我所恶(恶劣)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优厚的俸禄)D.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二者不可得兼B.贤者能勿丧耳C.蹴尔而与之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B.提出论点之后,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证明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C.第二段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将“行道之人”与“乞人”的行为正反对比,突出“义”的普遍存在。D.第二段连用“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等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式,有力地论述了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失其本心。8.(8分)古诗文默写。(1),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2)醉里挑灯看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定风波》)(4),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6)小大之狱,,必以情。(《曹刿论战》)(7)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二、(共7分)9.(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①,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②四川都指挥司照磨③,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④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记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⑤,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⑥矣。(选自宋源《送天台陈庭学序》)【注释】①中书左司掾:官名。②擢:提升。③指挥司照磨:指挥司的属官,主管文书。④眺:游览。⑤以例自免归:依照惯例辞官归家。⑥侈:大,多。(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①屡从大将北征②诗人文士游跳饮射赋咏歌呼之所(2)翻译文中画线句.既览必发为诗,以记其景物时世之变。(3)从选文来看,“其诗益工”的原因有哪些?三、(共15分)10.(15分)阅读小说《一件小事》,回答问题。一件小事鲁迅我从乡下跑进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不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叫他拉到S门去。不一会,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跌倒的是一个老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一定要裁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是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擦着臂膊立定,问伊说:“您怎么啦?”“我摔坏了。”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利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我的活力这时大约有些凝滞了,坐着没有动,也没有想,直到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了车。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钢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我一路走着,几乎怕敢想到我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钢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然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一九二〇年七月(1)请你梳理“一件小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完成下面的表格。开端①发展我让车夫继续走,可车夫却放下车子去扶那老女人。高潮②结局③(2)小说中对车夫的描写笔墨不多却字字珠玑,请你结合上下文赏析以下人物描写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及作用。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您怎么啦?”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擦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3)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的深刻含义。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4)对小说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开头用“所谓国家大事”对“我”的影响正面衬托下文“一件小事”对于我的深刻意义。B.车夫搀扶老女人走向巡警分驻所时,小说写道“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车夫对自己行为负责的高大形象。C.“我没有思索的要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是因为“我”自责与后悔,想通过这样的行为来弥补自己的过失,同时也看出“我”对车夫行为的赞赏。D.故事结尾处写道“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用安静的环境来烘托“我”此时平静安详的内心。E.小说表现出“我”勇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进而揭示出了知识分子必须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深刻社会主题。四、(共13分)11.(5分)综合性学习。2月20日晚,北京冬奥会正式闭幕。国际奥委会品牌和可持续发展总监玛丽•萨鲁瓦盛赞:“北京冬奥会是绿色奥运里程碑,低碳、环保在这里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阅读下面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京冬奥会的一些冰上体育场馆是由夏奥场馆变身而来。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利用了原有的工业建筑进行改造而成。这种转换模式大幅降低了后期拆除改造的成本,也减少了新建场馆产生的碳排放。在场馆建设中,采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从2018年到2020年,场馆建设及改造现场利用了约24.6%的建筑废弃物。【材料二】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等冰上场馆使用最清洁、最低碳的二氧化碳制冷剂,不仅减少了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还大幅降低制冷系统能耗,与传统制冷方式相比,可实现节能30%。全冰面模式下每年仅制冷部分就能节省200多万度电,相当于约120万棵树实现的碳减排量,整个制冷系统的碳排放趋近于零。【材料三】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中国传统历法的时光轮转作为倒计时开场,从24数到1,冬去春来,四季更替,每一顿都是壁纸,每一秒都美如画。第24届冬奥会,二十四个节气,又恰逢第一个节气“立春”,诗意的偶然,浪漫的创意,巧妙的融合,再配上一首首中国古典诗篇,一重又一重的意境汇成世界人民都看得懂的美好。【材料四】【材料五】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26个场馆全部使用风力、光伏等清洁能源转换而来的“绿色电力”,在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坝头风电场、盘长河风电场、水泉风电场、北庄堡光伏电站助力冬奥场馆供电,四个电场(站)年度可上网电量约9.6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省标煤约30万吨,减少碳排放量约79万吨。(1)以上五则材料中没有围绕“绿色奥运”含义进行说明的是材料(2)阅读以上材料,概括北京冬奥会被称为“绿色奥运”的具体原因。12.(4分)名著阅读。《简•爱》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有(1)色彩的长篇小说,作者是(2)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小说的主人公简,爱是一位(3)、(4)的女性。13.(4分)阅读《儒林外史》选文及其陈美林先生的批注,回答问题。马二先生在门外望里张了一张,见几个人围着一张桌子,摆着一座香炉,众人围着,像是请仙的意思。马二先生想道:“这是他们请仙判断功名大事,我也进去问一问。”站了一会,望见那人磕头起来,旁边人道:“请了一个才女来了。”马二先生听了暗笑。又一会,一个问道:“可是李清照?”又一个问道:“可是苏若兰?”又一个拍手道:“原来是朱淑贞!”马二先生道:“这些甚么人?料想不是管功名的了,我不如去罢。”(批注:马二只知“功名”“举业”,其不知李、苏、朱等才女为什么人,不必为怪。)鲁迅先生特别推许马二先生游西湖能够写出“迂儒之本色”。请你结合以上选段及小说中有关马二先生的内容,谈谈“迂儒之本色”的含义。五、(共50分)14.(50分)作文。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政协委员唐江涉校长阐释了许多对教育的深刻认识。其中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每个人每一天都应该给自己留一点做梦的机会,否则那颗照亮我们心灵的明灯都会黯淡下来。”正处在中考冲刺阶段的你还记得你内心埋藏着的梦吗?不管有多忙碌,都不要让那颗照亮我们心灵的明灯黯淡下来。请你以“梦想,那颗照亮我心灵的明灯”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字数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2022年天津市和平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教师版一、(共35分)1.(2分)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蜗行(wō)顷刻(qīng)狡黠(xiá)不屑置辩(xiè) B.舵手(tuó)驾驭(yù)渲染(xuàn)如坐针毡(zhān) C.绰号(chuò)旷远(kuàng)诡谲(jué)吹毛求疵(cǐ) D.恐吓(hè)忌讳(huì)旗帜(zhì)开卷有益(juàn)【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解答】A.有误,“顷刻”的“顷”应读作“qǐng”。B.有误,“舵手”的“舵”应读作“duò”。C.有误,“吹毛求疵”的“疵”应读作“cī”。D.正确。故选:D。2.(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汉字是意美、形美、音美“三美”兼具的文字,也是世界上少数几种兼具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可以构成书法艺术的字体之一。历代书法家创造的______的书法艺术,是中国代表性的艺术形式,___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学精神和审美理念。然而,近年来,一些个人和机构为了追求标新立异、突出视觉冲击,忽视汉字的书写规范、书写技法和文化内涵、审美特征,故意将汉字笔画和结构进行粗俗、草率的夸张变形,创透出一些_____的字库字体产品,亟待予以规范。A.五彩缤纷显现拙劣 B.多姿多彩体现拙劣 C.多姿多彩显现卑劣 D.五彩缤纷体现卑劣【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解答】根据“书法艺术”的提示,第一空选“多姿多彩”恰当;根据“审美理念”的提示,第二空选“体现”恰当;根据“产品”的提示,最后一空选“拙劣”恰当。故选:B。3.(2分)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①科学研究的魅力在于拨开纷繁杂乱的表象,发现现象背后的规律。②它带给人的幸福感源于发现真理、验证未知、探索自然时的兴奋与满足。③这份体验契合了人对真善美的情感需求,因而是迷人的、永恒的。④从这点来看,科学研究带来的心灵享受和震撼足以和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相媲美。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积累常见病句类型,掌握每种病句类型的常见设错规律,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注意“抓主干,理枝蔓”。【解答】第①③④句正确。第②句有误,语序不当,且搭配不当,应将“发现真理、验证未知、探索自然时的兴奋与满足”改为“探索自然、验证未知的兴奋,以及发现真理时的满足”。故选:B。4.(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100多年前的1908年,当欧洲举办奥运会的消息传到中国,人们发出痛心疾首的“奥运三问”()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胜利的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胜利的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从“奥运三问”到“双奥之城”,本身就是百年沧桑巨变的缩影,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注脚()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A.:??。B.。??,C.。,,。D.:,,,【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平时学习中,我们要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解答】“人们发出痛心疾首的‘奥运三问’”总领后文,后面具体给出哪三问,所以第一空格处应填冒号;三个问题是连续发问,每句话后面都应使用问号,所以第二、三空填问号;“从‘奥运三问’……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注脚”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第四空应填写句号。故选:A。5.(3分)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依强源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宽知音?青衫湿!A.“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一句描写了北国明净如洗的秋天。从整首词来看,赏心悦目的秋景反倒烘托了下文国难家愁带来的悲哀。 B.“四面歌残终破楚”使用了“四面楚歌”的典故,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C.“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通过身与心的对比,抒发了作者不能像男儿一样为国奋斗的痛苦之情。 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一句使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分析】《满江红•小住京华》是清末女革命家秋瑾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阕描写作者眼见祖国被列强欺凌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抒发作者为国报效的决心;下阕表现了作者身不甘为女子的英雄情怀,抒发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在菊花的点缀下,秋天的风景显得更加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地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我平生对国对民赤胆忠心,并常常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的忧患而心潮起伏、热血沸腾。凡夫俗子的胸怀狭窄,怎么能够理解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大千世界茫茫红尘,我到哪里找到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的同道之人呢?这怎能不令人潸然泪下。【解答】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D.正确;C.有误,这一组三字短句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故选:C。6.(7分)阅读《信息传播莫重图轻文》,回答问题。信息传播莫重图轻文吴锡平①在时下的信息传播中,有两种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一种是以图片和影像为主体的内容越来越多地占据我们的阅读空间,成为主流传播形式:另一种是各类媒体上文字应用的差错越来越多。②前者从短视频平台流量不断高企以及图片视频不断霸屏“朋友圈”中可以窥见一斑。一荆新闻或信息,本来几句话就可以表达清楚,却要制作成一段视频,铺垫大量背景,顾左右而言他地卖各种关子,半天才进入主题。又或者把内容制作成人物造型夸张的漫画,搭配搞笑配文神成超长图片或动画。③后者能从媒体上时不时出现的文字错误中得到印证。去年东京奥运会上,中国羽毛球队在混双决赛中包揽冠亚军,国内一家网络平台发帖祝贺称“铩羽归来,包揽金银!这份荣耀,非你们莫属!”“铩羽”指超膀被摧残,比喻失意或失败,国羽明明奏凯而还,却被说成是“铩羽而归”。再比如,一些权威媒体的微博或节目的字幕上,经常出现“的”“地”“得”和“已”“矣”等使用混乱不分的情况。④一方面图像传播盛极一时,另一方面文字应用差错频频。这两种现象互相驶照,内里却彼此关联。很大程度上,正是大众对图像的滥用,助长了很多人对语言文字的轻视。⑤滥用图像是一种低效率的传播。信息传播应以受众利益为中心,追求精准、便捷、直抵内核,并且应把信息接收的主动权交给受众,由受众自己控制时间,决定信息取舍顺序。这是一种“天然正义”。而现在的图像传播,遵循的是以平台为中心的算法逻辑,通过营造沉浸式传播场景吸引受众沉浸在一个又一个视频中。受众耗费的时间,在平台那里是流量、热度和所谓的“黏性”,是平台变现的资本。这是图像传播的逻辑。⑥文字是一种符号系统。文字传播是一个眼睛读取、神经传送、大脑接收并进行分析处理的连贯而复杂的过程。相比之下,图像形象直观,所见即所得,更能逢迎人的认知习惯。接收文字信息的时候,身体需要调用的功能要比读图的时候多,更加考验人的思维能力。这是文字传播的逻辑。⑦对比两种传播形式,图像传播营造了一个沉浸式、轻松化的信息接收场景,像是一锅温水,一点一点把人们“煮熟”成一个图像依赖者、丈宇脱敏者和思维钝化者,让网络时代本已十分严重的提笔忘字、错别字泛滥、表达苍白等问题更加严重。因为文字应用的场景不断被图像挤压,很多人越发不知道该怎样恰当、雅别地在不同场合进行得体的表达,只好跟风随大流,大量使用网络流行语,甚至将低俗网络用语用作书面语,导致了汉语的粗鄙化。⑧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在信息传播技术越来越发达的当下,要警惕滥用图像对人们文字应用能力的负面冲击。(《光明日报》2022年01月16日12版)(1)对本文结构划分最合理的一项是D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DA.在时下的信息传播中,有两种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B.很大程度上,正是大众对图像的滥用,助长了很多人对语言文字的轻视。C.大量使用网络流行语,甚至将低俗网络用语用作书面语,导致了汉语的粗鄙化。D.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3)对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第③段运用举例论证,证明各类媒体上文字应用差错越来越多的现象。B.第⑤段以图像传播的逻辑为例,证明图像传播是低效率传播。C.第⑥段将文字传播与图像传播的过程进行对比,突出接收文字传播对人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D.第⑦段使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证明图像传播对人产生的影响。【分析】本文是议论文,开篇提出在时下的信息传播中,有两种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接着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证明了图像传播盛极一时,文字应用差错频频。最后总结全文,突出论点: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结构划分。第①段“在时下的信息传播中,有两种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以种……另一种……”介绍两种现象,第②段“前者”和第③段“后者”具体分析了两种现象,因此这三个自然段是一层意思;第④段“一方面图像传播盛极一时,另一方面文字应用差错频频”,对前三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中心论点“大众对图像的滥用,助长了很多人对语言文字的轻视”,本段是一个层次;第⑤段“滥用图像是一种低效率的传播”,第⑥段“文字是一种符号系统”,第⑦段“对比两种传播形式”对第⑤⑥段进行了总结,这三个段落对中心论点进行了具体论证,是一个层次;第⑧自然段总结全文,重申了“在信息传播技术越来越发达的当下,要警惕滥用图像对人们文字应用能力的负面冲击”的观点,是最后﹣个层次;因此全文层次结构可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故选:C。(2)本题考查文章中心论点的提炼。A.“在时下的信息传播中,有两种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在文章开头,只是列举现象,属于论据,因此不能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B.“很大程度上,正是大众对图像的滥用,助长了很多人对语言文字的轻视”,在第④段中,是在总结时下信息传播中两种现象的基础上,提出的针对“信息传播莫重图轻文”的具体观点,能够概括全文的论证中心,因此可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C.“大量使用网络流行语,甚至将低俗网络用语用作书面语,导致了汉语的粗鄙化”,在第⑦段中,是对网络流行语的评价,是文章的论据,因此不能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D.“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在第⑧段中,是对语言文字作用的诊断,不能概括“信息传播莫重图轻文”的文章中心内容,因此不能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故选:B。(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分析。ACD.正确;B.有误,第⑤段观点是“滥用图像是一种低效率的传播”,然后以图像传播的逻辑为例进行了证明。图像传播合理利用还是有益的,并非所有的图像传播都是低效率传播。因此本项中“图像传播是低效率传播”的理解是错误的。故选:B。答案:(1)C(2)B(3)B7.(9分)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回答问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别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别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就尔而与之,乞人不睛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死亦我所恶(恶劣)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优厚的俸禄)D.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A.二者不可得兼B.贤者能勿丧耳C.蹴尔而与之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开篇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B.提出论点之后,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证明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C.第二段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将“行道之人”与“乞人”的行为正反对比,突出“义”的普遍存在。D.第二段连用“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等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式,有力地论述了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失其本心。【分析】参考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愉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所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A.有误,本句的意思是:死亡是我所厌恶的。恶:憎恶,厌恶。BCD.正确。故选:A。(2)本题考查分析判断文言词语的通假现象。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解答此题,头脑中要有常用通假字用法的知识储备。ABC.没有通假字;D.有通假字。本句中“得”同“德”,感激的意思;“与”同“欤”,语气词,相当于“吗”。故选:D。(3)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内容。ABD.正确;C.有误,“行道之人”与“乞人”的行为是一致的,不是正反对比论证。故选:C。答案:(1)A(2)D(3)C8.(8分)古诗文默写。(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7)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分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解答】答案:(1)浊酒一杯家万里(2)梦回吹角连营(3)也无风雨也无晴(注意“晴”的书写)(4)北风卷地白草折(注意“白”的书写)(5)生子当如孙仲谋(6)虽不能察(注意“察”的书写)(7)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注意“遣”的书写)二、(共7分)9.(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①,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②四川都指挥司照磨③,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④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记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⑤,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⑥矣。(选自宋源《送天台陈庭学序》)【注释】①中书左司掾:官名。②擢:提升。③指挥司照磨:指挥司的属官,主管文书。④眺:游览。⑤以例自免归:依照惯例辞官归家。⑥侈:大,多。(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①屡从大将北征随从,跟从②诗人文士游跳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地方,处所(2)翻译文中画线句.既览必发为诗,以记其景物时世之变。(3)从选文来看,“其诗益工”的原因有哪些?【分析】参考译文:天台陈庭学君,擅长作诗,多次以中书左司掾之职,多次随从大将北征,建有功劳,提拔为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经过水路到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曾经在此生活过,英雄豪杰曾在此攻伐征战、驻扎防守过,诗人文士也曾在这个地方游历观览、饮酒射覆、赋诗吟咏。庭学无处不去游历观览,之后必定发而为诗,用来记录这些地方景物和时序的变化,由此他的诗艺更加精湛。三年之后,庭学依惯例自己辞职归来,在京师和我相聚。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语气更加豪壮,志趣理想更加高远,这大概是他得益于山水帮助的缘故吧。【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①句意:多次随从大将北征。从,随从,跟从。②句意:诗人文士也曾在这个地方游历观览、饮酒射覆、赋诗吟咏。所,地方,处所。(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既,已经;览,游览;以,来,用来。句意:已经游览之后必定发而为诗,用来记录这些地方景物和时序的变化。(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记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等句子,可以看出庭学诗歌大有长进的原因是因为其游历了成都等许多地方的名山胜水,从山水中获得灵感,用诗歌记录这些地方景物和时序的变化。据此作答,意对即可。答案:(1)①随从,跟从;②地方,处所。(2)已经游览之后必定发而为诗,用来记录这些地方景物和时序的变化。(3)从选文来看,“其诗益工”是因为他游历了成都等许多地方的名山胜水,从山水中获得灵感,用诗歌记录这些地方景物和时序的变化。三、(共15分)10.(15分)阅读小说《一件小事》,回答问题。一件小事鲁迅我从乡下跑进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不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叫他拉到S门去。不一会,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跌倒的是一个老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一定要裁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是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擦着臂膊立定,问伊说:“您怎么啦?”“我摔坏了。”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利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我的活力这时大约有些凝滞了,坐着没有动,也没有想,直到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了车。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钢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我一路走着,几乎怕敢想到我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钢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然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一九二〇年七月(1)请你梳理“一件小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完成下面的表格。开端①因为生计关系“我”到S门去,雇定了一辆人力车。发展我让车夫继续走,可车夫却放下车子去扶那老女人。高潮②车夫放弃了生意去帮助她,让“我”很敬佩。结局③车夫被留在巡警分驻所,“我”请巡警惕转交车夫一大把铜元之后离开了。(2)小说中对车夫的描写笔墨不多却字字珠玑,请你结合上下文赏析以下人物描写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及作用。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您怎么啦?”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擦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3)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的深刻含义。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4)对小说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DA.文章开头用“所谓国家大事”对“我”的影响正面衬托下文“一件小事”对于我的深刻意义。B.车夫搀扶老女人走向巡警分驻所时,小说写道“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车夫对自己行为负责的高大形象。C.“我没有思索的要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是因为“我”自责与后悔,想通过这样的行为来弥补自己的过失,同时也看出“我”对车夫行为的赞赏。D.故事结尾处写道“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用安静的环境来烘托“我”此时平静安详的内心。E.小说表现出“我”勇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进而揭示出了知识分子必须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深刻社会主题。【分析】《一件小事》这篇短文,叙写的是知识分子“我”从一个人力车夫身上看到生活的希望和获得改造自己力量的故事。作品以恳切真挚的笔致,描绘了人力车夫高大的正面形象,以充满热情的歌唱,抒发了作者对城市苦力工人的敬意和赞美。【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不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叫他拉到S门去”,①概括为:因为生计关系“我”到S门去,雇定了一辆人力车;结合“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利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②概括为:车夫放弃了生意去帮助她,让“我”很敬佩;结合“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请你给他……”,③概括为:车夫被留在巡警分驻所,“我”请巡警惕转交车夫一大把铜元之后离开了。(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第一个句子,“扶”“搀”是动词,对人力车夫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车夫将老人撞倒后的关心,表现了车夫的善良。第二个句子“毫不踌躇”意思是一点儿也没有犹豫,结合“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分析,“我”认为老人慢慢倒地,不会摔坏。但是车夫却没有这种想法,对自己撞伤老人的行为勇于负责。(3)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理解。这句话反映了“我”对车夫的敬佩和将自己与车夫对比,自我反思后的惭愧。“大”与“小”的对比,赞美车夫对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表现了“我”自我批评的精神。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可憎的面目和黄包车夫及他所代表的劳动人民的可爱。让“我”发现他和他们拥有的淳朴敦厚的优良品质是值得学习的、值得尊敬的。(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A.有误,文章开头用“所谓国家大事”对“我”的影响反面衬托下文“一件小事”对于我的深刻意义;BCE.正确;D.有误,用安静的环境烘托了“我”此时复杂的心理活动。故选:AD。答案:(1)①因为生计关系“我”到S门去,雇定了一辆人力车;②车夫放弃了生意去帮助她,让“我”很敬佩;③车夫被留在巡警分驻所,“我”请巡警惕转交车夫一大把铜元之后离开了。(2)第一个句子,“扶”“搀”是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车夫对老人的关心,表现了车夫的善良。第二个句子“毫不踌躇”意思是一点儿也没有犹豫,车夫认为老人被撞伤了,表现了他勇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3)车夫的善良、正直、光明磊落、敢做敢当、关心别人的高大形象,震撼了自私自利、看不起人的“我”,让“我”看清了自己的渺小。(4)AD四、(共13分)11.(5分)综合性学习。2月20日晚,北京冬奥会正式闭幕。国际奥委会品牌和可持续发展总监玛丽•萨鲁瓦盛赞:“北京冬奥会是绿色奥运里程碑,低碳、环保在这里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阅读下面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京冬奥会的一些冰上体育场馆是由夏奥场馆变身而来。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利用了原有的工业建筑进行改造而成。这种转换模式大幅降低了后期拆除改造的成本,也减少了新建场馆产生的碳排放。在场馆建设中,采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从2018年到2020年,场馆建设及改造现场利用了约24.6%的建筑废弃物。【材料二】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等冰上场馆使用最清洁、最低碳的二氧化碳制冷剂,不仅减少了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还大幅降低制冷系统能耗,与传统制冷方式相比,可实现节能30%。全冰面模式下每年仅制冷部分就能节省200多万度电,相当于约120万棵树实现的碳减排量,整个制冷系统的碳排放趋近于零。【材料三】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中国传统历法的时光轮转作为倒计时开场,从24数到1,冬去春来,四季更替,每一顿都是壁纸,每一秒都美如画。第24届冬奥会,二十四个节气,又恰逢第一个节气“立春”,诗意的偶然,浪漫的创意,巧妙的融合,再配上一首首中国古典诗篇,一重又一重的意境汇成世界人民都看得懂的美好。【材料四】【材料五】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26个场馆全部使用风力、光伏等清洁能源转换而来的“绿色电力”,在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坝头风电场、盘长河风电场、水泉风电场、北庄堡光伏电站助力冬奥场馆供电,四个电场(站)年度可上网电量约9.6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省标煤约30万吨,减少碳排放量约79万吨。(1)以上五则材料中没有围绕“绿色奥运”含义进行说明的是材料三(2)阅读以上材料,概括北京冬奥会被称为“绿色奥运”的具体原因。【分析】(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根据[材料一]“在场馆建设中,采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这种转换模式大幅降低了后期拆除改造的成本,也减少了新建场馆产生的碳排放“可知,材料一从场馆建设角度谈减少碳排放,能体现“绿色奥运”含义;根据[材料二]“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等冰上场馆使用最清洁、最低碳的二氧化碳制冷剂……相当于约120万棵树实现的碳减排量,整个制冷系统的碳排放趋近于零”可知,材料二从制冷剂的使用角度谈减少碳排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教学竞聘
- 购房合同范本范本版
- 劳务分包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四年设备购买及技术支持的合同2篇
- 2024年度校园心理健康宣传月合同
- 2024年度药品研发委托合同3篇
- 4-O-Methylatalantoflavone-生命科学试剂-MCE
- 智能化系统维保合同 范本版
- 2024年度建筑工程项目验收合同协议书2篇
- 2024年度商业保理合同标的及服务内容2篇
- 建筑公司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 承包酒店鲜榨果汁合同范本
- 2024-2030年中国无菌注射剂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 第七章-应聘应试技巧
- 退休员工返聘审批表
- 森林抚育作业设计
-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说课课件
- 2024年新冀教版三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Unit 5 Lesson 4
- 预制菜战略合作协议书合同范本
- 第02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