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江西省上饶市戈阳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九月语文考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们不可像霍布斯那样,因为人没有任何善的观念,便认为人天生是恶人;因为人不知道什么是美德,便认为人是邪恶的;人从来不对他的同类效劳,因为他认为他对他们没有任何义务;人自认为他有取得自己所需之物的权利,因此便以为他自己是整个宇宙的唯一的主人。诚然,霍布斯看出了现今的人们对自然的权利所作的种种解释的缺点,然而从他自己所作的解释中得出的结论就可看出,他的解释的着眼点也是错误的。既然这位作者是根据他自己提出的原则进行推理的,他的论点就应该这样来表述:我们在自然状态中对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的关心,是丝毫不妨碍他人对保护他自己的生存的关心的,因此这个状态是有利于和平的,是适合于人类的。然而他在书中所说的话却恰恰相反,因为他把为了满足许许多多欲望而产生的需要,与野蛮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而产生的需要混为一谈了;其实,这些欲望乃是社会造成的,而且,正因为人的欲望丛生,才使法律成为必需的东西。

既然霍布斯认为恶人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我们就要问:野蛮人是否也是一个强壮的孩子?如果我们承认他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如果这个人强壮的时候也像他柔弱的时候那样依赖他人,那么,什么过分的事他干不出来呢?他的母亲如果不及时喂他奶,他就会打她;如果他觉得他的弟弟招他讨厌,他就会掐死他:如果别人碰撞了他或打扰了他,他就会咬别人的腿。说自然状态中的人是强壮的,与说自然状态中的人需要依赖于人,这两种说法是矛盾的。人只有在处于依赖状态的时候才是柔弱的:如果他无拘无束,不依赖他人的话,他早就是很强壮的了。霍布斯没有看出:我们的法学家所说的阻碍野蛮人使用理智的原因,正好就是霍布斯本人所说的阻碍野蛮人滥用他们的官能的原因。因此,我们认为野蛮人之所以不是恶人,其原因恰恰在于他不知道什么是善,因为防止他们作恶的,既不是智慧的发达、也不是法律的约束,而是欲念的平静和对恶事的无知:他们从对恶事的无知中得到的益处,比别人从对美德的认识中得到的益处多得多。

此外,霍布斯还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使他不至于过于为了谋求自己的幸福而损害他人,因而可以在某种情况下克制他的强烈的自尊心,或者在自尊心产生之前克制他的自爱心。我认为这是人类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这一点,就连对人类的美德大加贬抑的人也是不得不承认的,因此,我不怕任何人提出反对的意见。我认为怜悯心是我们这样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的禀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人类在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有怜悯心了。我们很欣慰地看到《蜜蜂的寓言》的作者曼德维尔巴不得不承认人是一个有感情和同情心的生物。他以平淡和细致的笔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事例:一个被囚禁的人看见一头猛兽从一个母亲的怀抱里抢走了她的孩子,用尖锐的牙齿咬孩子的肢体,用爪子掏取他还在跳动的内脏。他看到的这件事情虽与他个人无关,但他心中的感受是何等悲伤啊;目睹这种情景,而自己却不能对晕过去的母亲和垂死的孩子一伸援手,他难道不难过吗?

“心地的温情,是大自然把眼泪给予人类的同时赠予人类的礼物。"

曼德维尔已经很清楚地认识到:如果大自然不赋予人类以怜悯心来支持他的理性,那么,人类尽管有种种美德,也终归会成为怪物。但是,曼德维尔没有看到的是,人类的种种社会美德全都是从这个品质中派生出来的。的确,人们所说的慷慨、仁慈和人道,如果不是指对弱者、罪人和整个人类怀抱的怜悯心,又指的是什么呢?其实,从深层次的意义上看,人们所说的善意和友谊,无非就是对某一个特定的对象所抱有的持久的怜悯之心而已,因为我们希望某一个人不受苦,不是希望他幸福,又是希望他什么呢?即使说怜悯心真的只不过是使我们设身处地地为受苦的人着想的一种感情。这种说法,除了更加有力地证明我的论点符合真理以外,还能说明什么呢?

可以肯定的是,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它使我们在看见别人受难时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在自然状态下,怜悯心不仅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而且还有这样一个优点: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充耳不闻。它能使每一个身强力壮的野蛮人宁可到别处去寻找食物,也不去抢夺身体柔弱的孩子或老人费了许多辛苦才获得的东西。在训导人们方面,它摒弃了“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样一句富于理性和符合公正原则的精辟格言,而采用“在谋求你的利益时,要尽可能不损害他人"这样一句出自善良天性的格言,尽管这句格言没有前一句格言完善,但也许更有用处。

(节选自卢梭《怜悯是人的天性》)

1.依据文意,以下属于霍布斯观点的一项是()

A.人没有善的概念,所以天生是恶人;人是邪恶的,所以不知道什么是美德。

B.怜悯心是我们最应具备的禀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是自然的感情。

C.人以为自己是宇宙唯一的主人,是因为自认为有取得自己所需之物的权利。

D.只有大自然赋予人类以怜悯心来支持他的理性,人类最终才不会成为怪物。

2.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叙述《蜜蜂的寓言》之例,是以囚徒目睹他人不幸尚且悲伤难过来论证人是有感情和同情心的。

B.作者引用诗句“心地的温情,是大自然把眼泪给予人类的同时赠予人类的礼物”,是为了论证怜悯心是大自然赋予人的天性。

C.在作者看来,人类的慷慨、仁慈和人道等种种社会美德,全部都是从“怜悯心"这一品质派生出来的。

D.作者认为“在谋求你的利益时,要尽可能不损害他人”比“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更加完善、有用。

3.下列选项中属于作者所说“怜悯心”的一项是()

A.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促织》)

B.任何违犯、偏离、背弃所谓规章的行为,虽说跟他毫不相干,也总让他忧心忡忡。(《装在套子里的人》)

C.李小二道:“恩人休要疑心。只要没事便好了。只是小人家离得远了,过几时那工夫来望恩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D.贾母听说,忙道:“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唬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那里见的这个势派。倘或唬着他,倒怪可怜见的,他老子娘岂不疼的慌?”(《红楼梦》)

4.选文划横线部分具有浓厚的思辨色彩,请简要分析这种论证效果是如何形成的。

5.卢梭“怜悯是人的天性"与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内涵相通,而目的有异,请加以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太华登临记

熊光炯

惶惶然。

你、她、我,都站住了。我们前面是华山第一道险境千尺幢。

见鬼!这是一条什么路呀!从高耸的陡崖上悬挂下来,上接天,下临渊,与水平线成的夹角不低于八十五度。每级台阶,左右不足一米,前后还不够我脚板的三分之一。游客们次第向上攀缘,顶端的人像蠕动的小虫。

民谣说:“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往上爬。"怎么办?爬!

我打头,她居中,你殿后。对吗?我不敢往后看。当时,我目不斜视,盯稳了脚下的台阶,双手抓牢道边的铁索,小心翼翼地往上爬,爬,爬……不时地提防比肩而过的下山游客。心哪,敲起了小鼓,七上八下!七上八下!我那样子一定很可笑,想必你们是被紧张的汗水粘住了嘴,笑不出来。

爬到哪儿了?汗涔涔,滴滴落,难怪山脚下的云那么浓、那么重。好在有风,向我们献殷勤。注意到了吗,壁上凿有四个字“欲罢不能”?斯言诚哉!

啊,挑夫们走上来了。你、她、我,都让道了。嗬,瞧那神气、姿态,持重、稳健、坚定,好像把太阳和月亮交给他,他也能挑上山。

据说,华山道是前人沿猴子攀登的路线修凿上山的。而山上的道观楼宇,又都是挑夫们一石一木挑上来的。人,具有多么伟大的勇气和力量啊!我真想对你们发发感叹。

踩着一个“险"字,我们爬过了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又拿下了猢狲愁,擦耳崖,上天梯,苍龙岭。不是我阻拦,你和她还想走南峰千丈峭壁边上的长空栈呢。到了华山西峰,我们多么兴奋啊!从山下望去,它是那么高峻,那么遥远。古往今来,多少人“朝北斗望华山”,叹为观止啊!我们呢?我们凌绝顶而小众山!

目睹着太阳掉进了沉沉的云海,油然产生了观赏太阳攀登飞升的愿望。尽管西峰就有住宿处,但是,我们还是踩着夜色,走到了东峰脚下,住进了“迎阳宫"。

那一夜,我们就着昏暗的油灯,品着山泉煮的清茶,围着那位接待我们的年过花甲的道人——他是华山幸存的十余名道人之一——谈陈抟老祖,谈赵匡胤卖华山,谈沉香劈山救母,谈华岳仙掌的由来……

深夜,我们相约走到门外,就像走进了那些奇妙的神话境界。云化淡墨,到处是黑森森的寂静!山壑盛满了朦胧和神秘。萤火虫明明灭灭,远远近近;云杉幽然直立,影憧憧、黑魆魆。风,在巡夜,清点着每一棵树、每一根草。相传赵匡胤与陈抟老祖下棋,赵匡胤输了马匹刀杖,又押上华山,结果输个精光。但他留了一手,卖山不卖树,所以流传下来的民谣说:“山是道家山,树是皇王树,华山不纳粮,不得乱伐树。”

几天前,还在人声鼎沸的北京,突然走进这纯真古朴的自然中来了……那一夜睡得很香,仿佛世界和我都不存在了。这,恐怕是老庄向我交流信息吧?

第二天。我们离开了迎阳宫,上东峰顶去欣赏太阳的攀登。

东方。曙光醒来了。远方云间一条橘红的色带,始仅一线,渐次扩大,变黄,变淡……五时三十分。跃动,一点红;跃动,一道弧线;跃动,一个小小的弯圆;跃动,半圆;跃动,大半圆……耀眼的光线在晃动,太阳像一个不定型的形体,闪动,闪动……足有半小时,我们屏住了气息,目睹了太阳在云的阶梯上攀登。艰难、凝重,然而势不可当。

自古华山一条路。我们从原道上返回。都说下山更比上山难,我们不觉得。华山的珠玉装在你背着的那个匣子里了,我们似乎都有了灵气。

走到苍龙岭,这才发现右边石壁上的一行大字:“韩退之投书处。"上山太紧张了,谁也没注意到。嗬!那地方,苍龙腾空,云浮雾卷,龙脊如刃,石阶似鳞。难怪韩昌黎上得来,下不去,投书求救,让人拯携下山。韩愈是强烈反对佛道的,他游华山,正是在因上疏《谏迎佛骨表》而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之后。说这干吗?你又没想上山入道,或退学隐居。……当时,我放开双手,放开眼光,放开胆量,把莽莽的苍龙岭细细地观赏了一番。

下到山腰,又听到泉水哗哗响了。啊,这华山的乳汁!这草木的甘露!这云雾的结晶!喝吧,喝个足,趁它尚未出山的时候。杜甫有诗曰:“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一出山就要受尘世的污染了。

我想起了陈抟老祖,他的位置是在玉泉院名叫“希夷洞天"的小石窟里,那儿有他的石雕卧像。据说宋太宗要“凿山选玉”,诏他赴阙,陈抟作了《答使者辞不赴诏》一诗,诗云:“无心享禄登台鼎,有意求仙到洞天。轩冕浮荣绝念虑,三峰只乞睡千年。"传说他大睡三十六载,小睡一十八春,越睡身价越高。宋太宗赐他“希夷先生”之号。何谓“希夷"?《老子》十四章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好一位不染尘世的“希夷先生"!

我们生活的位置是在沸腾的人世间。

我们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万物都在寻找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太阳在寻找,泉水在寻找,我们也在寻找。我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山泉都能找到大海的,有许多在中途就消失了。不,不是消失了,而是走向了田野和村庄,走向了水井和池塘,走向了根须和叶脉,走向了稻穗和麦穗……

难道这就不是一种幸福吗?

就这样,我们和山泉结伴下山了,太阳选择了最好的位置,在向我们微笑……

(有删改)

文本二:

在月光下赶路的人

张守刚

撕下一片月光

这个夜晚就不会太黑

朦朦胧胧中

那个低头赶路的人

追逐着自己的影子

让脚和路交谈

心和自己交谈

月光下的这条路

是留给他一个人的

他要走到天亮的地方

找到自己明亮的温暖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描写上山时,作者用悬崖上凿刻的“欲罢不能"和传说“华山道是前人沿猴子攀登的路线修凿上山的”表现上山艰难与路途险峻。

B.“把太阳和月亮交给他,他也能挑上山"道观楼宇,又都是挑夫们一石一木挑上来的”,感情充沛,赞颂了挑夫的勇气和力量。

C.赵匡胤卖山、陈抟老祖不应诏和韩愈投书的故事展示了华山厚重的文化底蕴,为文章增添了情趣,能够激发读者对华山的向往。

D.本文结构严谨,对比鲜明,作者从攀登前带着畏惧出发,到迎着朝阳结伴下山,体验了华山的奇险,也发掘了华山的内在神韵。

7.下列对两个文本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汗涔涔,滴滴落"影憧憧、黑魆魆”运用叠词,除了表现华山之险外,还增添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B.文本一在描写太阳攀登飞升时,以色、光、形、声等外在形式,将华山日出之美呈现给读者,让读者身临其境,从中得到愉悦。

C.文本一按照时间顺序记述了作者游览华山的过程,采用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融自然景物与人生思考于一体。

D.文本二中,作者将“月光"比喻为纸张,与“一片’形成组合关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撕下”与“月光"搭配的紧张关系。

8.文本一是如何表现华山的“险”的?请简要概括。

9.两个文本都有夜间赶路的内容,但赶路的原因不同,这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发?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故何也执有命者以杂于民间者众。执有命者之言曰:“命富则富,命贫则贫;命众则众,命寡则寡……虽强劲,何益哉"上以说王公大人、下以阻百姓之从事,故执有命者不仁。故当执有命者之言,不可不明辨。

然则明辨此之说,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必立仪。言而毋仪,譬犹运钧①之上,而立朝夕②者也,是非利害之辩,不可得而明知也。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或以命为有。盍尝上观于圣王之事古者桀之所乱,汤受而治之;纣之所乱,武王受而治之。此世未易,民未渝,在于桀、纣,则天下乱;在于汤、武,则天下治。岂可谓有命哉!

是故古之圣王,发宪出令,设以为赏罚以劝贤。是以入则孝慈于亲戚,出则弟长于乡里。坐处有度,出入有节,男女有辨。是故使治官府,则不盗窃;守城,则不崩叛;君有难则死,出亡则送。此上之所赏,而百姓之所誉也。

今用执有命者之言,则上不听治,下不从事;上无以供浆盛酒醴祭祀上帝鬼神,下无以降绥天下贤可之士;外无以应待诸侯之宾客,内无以食饥衣寒,将养老弱。故命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而强执此者,此特凶言之所自生,而暴人之道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执有命者之言,不可不非。此天下之大害也。

[节选自《墨子·非命(上)》]

【注】①运钧:制作陶器时用的转轮。②朝夕:指东和西。亦借指方向。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天下之士A君子B忠实C欲天下之富D而恶其贫E欲天下之治F而恶其乱G执H有命者之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恶,指憎恶,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非恶其声而然”中的“恶"词义不同。

B.原,指推究,“原始察终”中的“原"即此意,与“情有可原”中的“原"词义不同。

C.劝,指劝勉、鼓励,与《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劝"词义不同。

D.非,指反对,《〈论语〉十二章》“非礼勿视”中的“非"指“违反”,两者词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有命论"者思想的影响,认为一切结果都是命中注定,所以古代的王公大臣治国往往不成功。

B.墨子为了明辨“有命论”的说法,指出要订立三条准则,其中的“用"是指在施政中考察利弊。

C.文中举桀纣乱国、汤武治国的例子驳斥“有命论”,墨子认为君主只要励精图治,就一定能大有作为。

D.文章将“有命论"和“非命论”引发的不同结果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有命论"误国的愤慨之情。

13.将文中画横线和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说王公大人,下以阻百姓之从事,故执有命者不仁。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之道》)

14.结合文章第五段,简要概括“有命论”危害的具体表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日怀秦髯

李彭

山雨萧萧作快睛,郊园物物近清明。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

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

15.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雨过天晴,诗人来到小园漫步,不仅交待了时令,也写出了天气倏忽多变的特点。

B.“晚节渐于春事懒"一句,由“承”入“转”,写诗人虽然年事渐高,但游兴不减,心情欢畅。

C.“病躯却怕酒壶倾”,“却怕"二字,既有对病体的客观描述,又抒发无法饮酒的抑郁颓唐之情。

D.“睡余苦忆旧交友”写对友人的思念,不是“长忆"而是“苦忆”,用字分量极重,表现了友情之深。

16.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班会课上,吴老师引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两句话,告诫学生不要沉湎于手机游戏,而应专心学习。

(2)创建和谐社会,从搞好邻里关系开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布置了一些古诗书法作品,其中“_____________,”两句出自杜甫《客至》,表现了邻里之间把酒言欢、亲如一家的和乐情景。

(3)古人写诗填词,常喜欢自问自答,以增强表达效果,如“?"两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浩瀚的大洋江湖中,有一个常年栖息于海底、以善用“毒暗器”而令人闻风丧胆的门派——芋螺派。这个门派的成员昼伏夜出,善于伪装,遇到敌人,便射出带芋螺毒素的“鱼叉”,中镖的对手顿时全身麻痹,束手就擒。

芋螺派中高手云集,地纹芋螺所用暗器与众不同,它对付的是疾游如飞的鱼类,释放出暗器后能在较远距离让对手全身瘫软,然后再将其一击毙命,真是“十步杀一鱼,千里不留行”的狠角色。

令人意外的是,【甲:______。】

这种暗器引起了科学家的浓厚兴趣:这是怎样的动物胰岛素?【乙:______?】为了验证这种胰岛素的威力,科学家从地纹芋螺分泌的毒液中提取出胰岛素,将其注射入健康的斑马鱼体内,再分析血糖水平,结果发现斑马鱼的血糖迅速下降。当科学家将这种胰岛素释放到斑马鱼的周围水环境中,刚才还活蹦乱跳的斑马鱼很快就变得萎靡不振了。

这让科学家们更为着迷:胰岛素家族作为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圣杯”,竟然也是海底猎手的独门暗器。这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一百年前,科学家从牛胰脏中提取出了具有降糖效果的胰岛素,然而,他们早期提取出的胰岛素杂质较多且疗效不稳定,有流脓感染等毒副作用。①他们在利用兔子进行动物实验时发现,②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③会引发危险的低血糖效应出现,④使兔子休克甚至瘫软。⑤这种现象被称为“胰岛素休克”。⑥因此,在临床上对糖尿病人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时,⑦为防止这种情况不再出现,⑧护士要准备一杯高糖橘汁。

后来,科学家逐渐摸索出胰岛素提纯的工艺技术,【丙:______。】这为糖尿病治疗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18.请在文中方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下列句子中的“对付"与文中加点的“对付”,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时我们需要放下对精致的追求,用简单的食材对付一餐也是一种满足。

B.人体的免疫系统非常复杂,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对付外敌的办法。

C.他们夫妻俩最近有些不对付,需要找个时间好好谈谈,化解误会。

D.对待生活的态度决定了生活的质量,凡事对付着过,并不能带来幸福感。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一件危及所有人生命安全的核事故发生了,关于这一事件的各种报道即刻(①)。但是各类消息混杂在一起,难分真假。对于同一事件,甲,甚至在不同的时间,同一网站的报道也不相同。

现在是新闻最多的时代。我们比以往更多地获得新闻,同时也更容易困惑;我们似乎更容易看见“真相”,乙。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全民新闻时代了,人人都可以发布新闻,但事实的真相反而难以辨别了。看起来,民众似乎掌握着前所未有的新闻控制权,但这也意味着民众自身必须拥有把握这种控制权的能力。现在的信息鸿沟不在网民和非网民之间,而在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和(②)的人之间。

“新闻素养”是公民素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要体现为公民如何面对奔涌而至的新闻信息,以及如何发布新闻。原来仅仅为专业新闻工作者掌握的职业知识,丙。

21.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微公益是一种旨在通过小额捐款、志愿服务和社会化传播等方式为公益事业做出贡献的行为,它以缓解社会问题,改善公众生活为目标。

有人以“微公益,出钱好还是出力好?"这个主题,作了一次小型的调查,此调查发现,认为捐款(出钱)好的受访者说,像小额捐款或是零钱捐这类型的活动,每个人都可以参与,以量取胜、积少成多,另外,捐款可以救急需、救穷苦,是实实在在、立竿见影的改变。

而认为出力重要的人则表示,做公益的实质意义,就是要宣扬一种大爱精神,如果能真正让自己参与其中,在感动自己的同时,也能带动感染其他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2.D3.D

4.(1)运用假设论证/归谬法。先假定霍布斯的观点是正确的,再连续假设追问,推出自相矛盾之处和明显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它是错误的。

(2)先破后立,边破边立。推翻霍布斯的观点后,明确得出“野蛮人不是恶人,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善”的观点结论。

(3)使用多组逻辑关联词。如“之所以……在于……因为"既不是……也不是……而是……”,使句与句之间形成逻辑缜密。5.(1)内涵相通:

①都认为每个人天然都有怜悯他人的心(人都有怜悯他人的心,怜悯心是天性)。

②都认为怜悯心是众多美德的开端。

(2)目的有异:

①卢梭站在人类和平的角度,指出利用怜悯心来缓和自尊心、自爱心,让人谋求自身利益时不损害他人,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

②孟子站在治国理政的角度,指出需要对不忍人之心在内的“四端"加以扩充,才能做到施行仁政、安定四海。

6.D7.B

8.①正面描写。如以“从高耸的陡崖上悬挂下来,上接天,下临渊”突出其高峻;以“与水平线成的夹角不低于八十五度"表现其陡峭;以“每级台阶,左右不足一米,前后还不够我脚板的三分之一”“踩着一个‘险’字"表现其窄陡与攀时的危险困难。

②侧面描写。“惶惶然”“见鬼!这是一条什么路呀"心哪,敲起了小鼓,七上八下”等人物的心理描写,以及韩愈投书的故事,虽没直接写“险”,却将“险”展现在了读者面前。9.①文本一的“赶路"指的是作者三人为了看日出,在夜间赶到了看日出的最佳地点东峰。

②文本二的“赶路”用其比喻义,指在寂静的月夜中反思自己,反问自己的良知与本心,寻找自己的光明和前途。

③启发:文本一启发我们,有想法就要立即行动,为实现目标做充分准备;文本二启发我们,要留给自己思考的空间,找准人生定位,明确人生方向。

10.BEG11.A12.C

13.(1)对上游说王公大人,对下阻碍百姓的生产。所以主张“有命"的人是不仁义的。

(2)《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14.①在上位的人不认真治理国家,下面的百姓不劳作。

②对上没有粢、酒来供奉上天鬼神,对下没有东西可以安抚天下贤士。

③对外没有东西可以接待诸侯的宾客,对内则不能给饥饿的人食物,给寒冷的人衣服,抚养老人小孩。

15.B

16.颔联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花儿似乎懂得人意,笑颜相迎,不知名的小草自由自在地生长,展现了春日的自然之美和生命的活力。

1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