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四旗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西四旗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西四旗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西四旗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西四旗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四旗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卷

高三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的小说起源于说书,并不是什么高雅的事物。高雅的人当时都去写诗了。所以,小说自古以来地位低微,是“小道"小技”,就连小说的作者本人,都羞于提及自己的写作,这就直接导致包括四大名著在内的白话小说,作者几乎都是存疑的。现在普遍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写的,但也有人认为证据不足,作者有可能是曹雪芹的父亲,或者别人;很多人认为《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写的,但也有人认为不是。《水浒传》《西游记》也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这些著名的小说,到现在都没弄清真正的作者是谁,就在于小说在古代是没有地位的,即便有人写了,也很少把作者的真实姓名署上去——说书、演戏、写小说,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不仅不能望重士林,甚至还会损及自己的声名。

这种局面现在已经彻底改观,文学界近年独领风骚的多半是小说家,但不等于说小说就成了多优雅的文体了。

说到底,小说还是俗物,也是和俗生活紧密相连的。

小说贴近日常生活的末梢,既描写人生中吃喝玩乐、喜怒哀乐的场景,也记录个体的经历、遭遇和命运。一个没有俗生活之经验的人,往往写不好小说。曹雪芹如果没有大户人家的生活经验和成长记忆,他是写不出《红楼梦》的。

因此,小说不应该拒绝俗事、俗生活,相反,只有以俗生活为底子,作家才能把一种人生写结实了。古人云,“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这话说的就是小说,而非诗歌。所谓“文不能通而俗可通”,更是说出了小说的实质,把小说名之为“通俗演义”,恐怕亦因此而来。

关于文学的雅与俗之争,由来已久。多数人的内心,可能都会有一种向往世俗的冲动,俗只是不高尚而已,它的存在,并无什么罪过。给俗文学应有的地位和正确的认识,也有利于文学的发展走向多元、丰富。

文学史不会因着写了张恨水,就变得俗气了;也不会因着写了金庸,就降低标准了。对俗文学一脉的正视,只会使中国文学的版图变得更加完整。

梁启超曾说:“文学之进化有一大关键,即由古语之文学,变为俗语之文学是也。各国文学史之开展,靡不循此轨道。……自宋以后,实为祖国文学之大进化。何以故?俗语文学大发达故。”(《小说丛话》)这当然是夸张之辞,假若梁启超真这么认为,他就应该认可《红楼梦》《水浒传》等小说的价值,可他事实上是否定的,可见,何为俗语文学,至少梁启超本人在当时的认识是不明晰的。

(摘编自谢有顺《“雅俗同欢"是小说的本源》)

材料二:

在小说、戏曲这类中国传统的通俗文学中,也存在雅俗之分。清代的“花雅之争”,就是戏曲内部作为雅乐正声的昆曲与京腔等花部乱弹之间的区别。而笔记体小说的文言叙事与话本、章回的白话叙事之间也有雅俗的不同,《世说新语》往往就不会被视为通俗小说。雅俗之间可变通,而文体不是划分雅俗的关键。特别是对于小说而言,《三国演义》《红楼梦》是传统通俗小说,但当代读者只把它们当经典读。经典即“正”,也就是“雅”。所以雅俗之辨还涉及读者问题。

在《小说的兴起》中,瓦特就专门谈到“读者大众"与“小说”兴起的直接关联。洛文塔尔在《文学、通俗文化和社会》一书中也论及,在18世纪,“甚至一个相当没有名气的作家也可以靠给狂热的公众写连载小说获得丰厚的收入"。在中国,通过写连载小说来获取收入,是从19世纪后期开始的。文学革命之后,新文学家把文学作为启蒙与救亡的事业,而把那些靠连载小说来赢得读者、赚取收入的作家排斥在“主流”文学之外,于是后来的研究者把这些被排斥的作家统称为“通俗作家"。现代中国文学的“雅俗之争”是由雅文学即新文学家主动挑起的,他们把通俗文学作为一个相对的存在,始而批判,既而共生,最终相融。文学革命的发动,目标在于“立人”,读者启蒙是新文学取得成功的关键。要赢得读者支持,就要排斥已拥有大量读者的通俗文学。雅俗文学同争读者市场。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读成是向无产阶级读者、大众读者,尤其是底层读者蔓延的文学运动。文学大众化、通俗化运动在新文学中得以展开,由此雅俗文学互鉴优长。至40年代朱自清提出“雅俗共赏”,既是对理想读者的邀约,也是对文学创作的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雅俗,在诗、文、戏剧领域几乎不存在问题,而小说确有雅俗之分,并且从现代到当代,小说的雅俗所指同样发生了变化。20世纪上半叶的雅俗文学主要指新文学和被其所命名的“鸳鸯蝴蝶派文学"亦即当代学者所称的“通俗文学”之间的差异与关联。20世纪后半叶至今的“通俗文学"已不再是“鸳鸯蝴蝶派”的了,置换成通俗文艺、大众文化、畅销小说、网络文学等其他词汇更能切合当代潮流。

(摘编自张蕾、孟亮《小说的雅俗之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作者都无法确定,其根本原因在于古代时小说并不高雅,是“小道”,作者不会将自己的真实姓名署上去。

B.作者认为,梁启超否定《红楼梦》《水浒传》等小说的价值的态度,与其在《小说丛话》中认为古语文学变为俗语文学是文学的进步的观点相矛盾。

C.为了与拥有大量读者的通俗文学争夺读者市场,赢得读者支持,20世纪30年代向不同层级读者蔓延的左翼文学运动开始兴起。

D.小说的雅俗所指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20世纪上半叶的俗文学主要指新文学和“鸳鸯蝴蝶派文学”,20世纪后半叶至今的俗文学则主要指通俗文艺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文学界有影响力的大部分是小说家,但不能据此断定小说就由“俗"变“雅”了。

B.多数人心中都向往世俗,因此应该充分肯定俗文学,给其应有的地位和正确的认识。

C.不仅新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存在雅俗之分,通俗文学内部之中也有雅俗的不同。

D.雅与俗各有千秋,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要做到“雅俗共赏”,吸引更多读者。

3.下列选项中,能够作为论据来证明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金庸的小说中用了很多传统的叙事形式,也吸纳了不少新文学的写作手法,既是通俗的,也有通雅的一面。

B.《斗罗大陆》奇特的想象方式、《琅琊榜》里对复仇与情义的重释,是最具读者影响力的部分,这表明网络文学须有开新的一面。

C.张爱玲善于观察旧上海市民生活,她称自己从小就是小报的忠实读者,这些从日常生活中获取的材料构成了张爱玲的写作资源。

D.麦家《暗算》、孙甘露《千里江山图》、东西《回响》等文学作品中含有悬疑、推理、解密等元素,吸引了读者。

4.材料一中多次提到《红楼梦》,请简析其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

5.请根据材料内容,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文学的“雅”与“俗"。(6分)

答: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真正的夏天

李娟

在深山夏牧场,白昼越发漫长了,下午时光越发遥遥无边。我们裹着大衣,长久地午眠,总觉得已经睡过了三天三夜。醒来后,一个个懵然坐在花毡上,不知如何是好。

扎克拜妈妈便铺开餐布给我们布茶。盐溶化在茶中的动静遥远可辨,食物被咀嚼在嘴里的滋味深沉又踏实。

在吾塞,我们的驻地地势极高,已入云端。当那些云还在远处时,明亮得近乎清脆,似乎敲一敲就当当作响。可一旦游移到附近,立刻沸沸扬扬、黏黏糊糊的。

这是多雨的六月,每天都会下几场雨。哪怕只飘来一小朵云,轻轻薄薄的,可能也会下一阵雨。而且总是一大早就阴云密布,淅淅沥沥个没完。当满天阴云释放完力量后,天空立刻晴朗得像刚换了新电池似的,阳光立刻灿烂,气温立刻上升。于是湿漉漉的大地在阳光照耀下大量升腾着白茫茫的水汽。这些水汽聚集到天空,立刻又演变为储满雨水的阴云……如此循环,没完没了,令人疲惫。

雨水初停时,天空一角的云层裂开巨大的缝隙,阳光从那里投下巨大的光柱。光芒照耀之处水汽翻涌,热烈激动。而光柱之外没阳光的地方则沉郁、清晰又寒冷。

天气更加凉快,牧草也更加丰饶了。来到吾塞后,奶牛的产奶量明显超过了冬库尔。每天早上三点半,卡西和妈妈就得起床挤奶。我四点起来,劈柴生火烧开水,准备早茶。柴火总是太湿,炉子冰凉,每天早上的第一炉火总是半天也生不起来。斯马胡力则快五点了才舍得离开被窝。他一起来我就赶紧叠被子,收拾房间。刚把木床腾出地方,妈妈和卡西就拎着满满三桶牛奶回家了。我赶紧摆开桌子给大家沏热茶。茶毕,斯马胡力赶羊,卡西赶牛,我摇分离机,妈妈煮奶,并揉搓昨天压好的干酪素。等兄妹俩回家时,新的干酪素也沥出来了。那时往往已经上午十点过了,大家终于又坐到一起喝茶。然后……睡觉。到了那会儿每个人都那么疲惫。

早上三点一过天开始亮了,一直到晚上十一点天色还没黑透。繁重的劳动铺展进如此漫长的白昼之中,也就不是那么令人辛苦了。只是一个个统统睡眠不足。

可是每天午眠前,明明大家都已经很瞌睡了,一个个仍慢吞吞地喝茶。好像还在等待什么,又好像知道接下来会有长时间的休息,所以并不着急。

直到进入七月,直到有一天,三个孩子齐刷刷地变成了小光头,我才突然意识到好几天没下雨了!夏天真的来了,毕竟已是七月。

原先每天只在晚上吃一顿正餐,但如今白昼漫长又悠闲,偶尔到了中午就会有人嚷嚷着要吃抓饭或拌面。主意一定,大家一起动手。卡西立刻揉面,我下山挑水,妈妈出去背柴。我说:“柴还有呢!”妈妈叹气,说:“卡西嫌柴太大,非要小柴烧火。"没办法,我们一圈人全是给卡西打下手的。

天气暖和就够幸福了,如果小牛五点钟就回来了则更幸福。早早挤完奶,就可以早早睡觉。

雨季一过,很快就得往山下搬迁。然后开始擀毡。擀毡是一年中的大事。斯马胡力和海拉提两个也加紧剪羊毛的进程。又择定日子去耶克阿恰弹羊毛,为擀毡做准备。

妈妈计划再缝一床褥子。她在卖羊毛前挑出了五大块最匀净、最柔软的羊羔毛块,让卡西拿到沼泽边洗。这家伙扛着大锡锅和羊毛下山了,半天也不见回来。我去找她,看到她正躺在岸边休息,等着下一锅水烧热。还看到她的手都泡白了。

天气暖和,肚子饱饱,又睡够了觉,卡西心情非常愉快,和我说了很多。说阿娜尔罕去过乌鲁木齐呢,帮一家亲戚带小孩,带了两个月。她尝试着用汉语说这件事,原话大略如下:“阿娜尔罕的嘛,二月的嘛,乌鲁木齐的嘛,一个房子的有嘛,一个巴郎子(孩子)有嘛,我的亲戚嘛,拿一下嘛!”

她还说,小时候家里人口多,兄妹六个都生活在一起。那时这块驻地非常热闹。现在呢,只剩她和斯马胡力了。并再次提到阿娜尔罕在外面打工多么地辛苦,手都烂了,却只请到了三天假,去县城亲戚家休息。我感觉到她的心疼和无奈。

第二天,我散步时路过沼泽。沼泽里的植物大多生着针叶,偶有一片水滩里挤着大片大片的肥厚圆叶,很是富足的光景。看了一会儿,突然想起卡西昨天在此地说过的那些话,竟如同梦中的情景。自然的美景永远凌驾在人的情感之上吗?又好像不是的……

因湿羊毛太重了,卡西洗完后没法运回山顶,便晾在沼泽边的树林里。此时水分滴尽,已经半干。我便帮着抱回山上。真重啊!累得大喘气,回家后忍不住灌了一肚子凉水。

(选自《羊道·深山夏牧场》,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雨季时雨水充足,天气凉爽,牧草丰饶,“我们"住在地势极高的驻地上;雨季过后,便往山下搬迁,这体现了游牧民族无固定住所、逐草而居的生活特点。

B.进入七月后,深山夏牧场才不会再下雨,夏天才真正到来。天气也变得暖和,白昼漫长而悠闲,不再睡眠不足,这一切都让人感到幸福愉快。

C.卡西是个非常能干的人,每天早上三点半,卡西就跟妈妈一起起床挤奶,做饭时她负责揉面,大家给她打下手,家里的事都听从她的指挥。

D.“我”看到沼泽里的植物生机勃勃的光景,回想起卡西所说的阿娜尔罕在外面打工的辛苦,大自然的富足与人的困境对比鲜明,“我"感到十分不公。

7.关于第三至五段对深山夏牧场天气变化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三段以“近乎清脆”“似乎敲一敲就当当作响"来描述远处明亮的云,将云写得真实可感,别出心裁。

B.第四段中多处运用叠词,如“轻轻薄薄”“淅淅沥沥"等,使描绘的景象更加形象,且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C.六月的深山夏牧场天气变化快,景色奇妙独特,但作者却对此感到十分厌倦与疲惫。

D.第五段展示了雨水初停时有阳光之处和没阳光之处的不同特点,热烈与沉郁形成鲜明对比。

8.劳动是李娟“牧场系列”表现的主题,请简要分析选文中所写劳动的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

9.文本中频频出现“白昼越发漫长了"这是多雨的六月”“直到进入七月"雨季一过”这类标示时间线索的语句,有怎样的叙述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阳城,字亢宗,北平人也。家贫不能得书,乃求为集贤写书吏,窃官书读之,昼夜不出房,经六年,乃无所不通。既而隐于中条山,远近慕其德行,多从之学。闾里相讼者,不诣官府,诣城请决。陕虢观察使李泌闻其名荐为著作郎德宗令长安县尉杨宁赍帛而召之寻迁谏议大夫。

初未至京,人皆曰“阳城山人今为谏官,必能以死奉职"。人咸畏惮之。及至,诸谏官纷纭言事,细碎无不闻达,天子益厌苦之。而城与客日夜痛饮,人莫能窥其际,皆以虚名讥之。有造城所居,将问其所以者。城知其意,引之与坐,辄强以酒。客辞,城辄引自饮,客不能已,乃与城酬酢。客或时先醉仆席上,城或时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

时德宗在位,多不假宰相权,而左右得以因缘用事。于是裴延龄以奸佞进用,诬谮时宰,毁诋大臣,陆贽等咸遭枉黜,无敢救者。城乃伏阁上疏,论延龄奸佞,贽等无罪。德宗大怒,将加城罪。时顺宗在东宫,为城独开解之,城赖之获免。金吾将军张万福乃造城曰:“谏议能如此言事,天下安得不太平?”然德宗朝夕欲相延龄,城辄沮之,竟坐延龄事改国子司业。

(节选自《旧唐书·阳城传》)

材料二: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行古人之道,天子以为谏议大夫,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愈应之曰:“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为不加矣。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问其官,则曰谏议也;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秩也;问其政,则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

(节选自韩愈《争臣论》)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陕虢观察使李泌闻A其名B荐为著作C郎D德宗令长安县尉杨宁赍E束帛F而召之G寻H迁谏议大夫。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经过、经历,与《庖丁解牛》中“技经肯綮之未尝"的“经”意思相同。

B.造,到……去,与《屈原列传》中“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的“造”意思不同。

C.东宫,指太子居住的宫殿。也借指居住东宫的太子,如《陈情表》“当侍东宫"。

D.下大夫,周朝职官名。唐时谏议大夫为正五品,秩品相当于周时的下大夫。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阳城家中贫穷,但他读书刻苦,学问渊博,后来在中条山隐居,很有声望,甚至乡里有人打官司,也要请他来裁决。

B.阳城到京城之前,百姓对他期望很高,都很敬畏他;而等他到京城之后,人们看到他日夜饮酒的表现,都很失望。

C.阳城看不惯那些连细碎之事都悉数上报天子的同僚,便整天与客人痛快饮酒;有时有客人推辞,他就举杯自饮。

D.在裴延龄得到进用后陆贽等人蒙冤、朝堂上下没有人敢出手援救之时,阳城挺身而出,最终因裴延龄而受牵连。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时德宗在位,多不假宰相权,而左右得以因缘用事。

译文:____________

(2)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

译文:____________

14.韩愈认为阳城是“有道之士”吗?为什么?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沁园春·和吴尉子似①

辛弃疾

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怅平生肝胆,都成楚越②,只今胶漆,谁是陈雷③。搔首踟蹰,爱而不见,要得诗来渴望梅。还知否,快清风入手,日看千回。

直须抖擞尘埃。人怪我柴门今始开。向松间乍可,从他喝道:庭中且莫,踏破苍苔。岂有文章,谩劳车马④,待唤青刍白饭来。君非我,任功名意气,莫恁徘徊。

【注】①作于庆元五年(1199)前后,时稼轩罢居铅山瓢泉。吴子似,时任铅山县尉,有史才,并善诗,与稼轩交往颇密,常相互唱和。②肝胆、楚越:语出《庄子·德充符》:“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③胶漆、陈雷:据《后汉书·独行列传》,陈重、雷义两人交谊甚厚,每当官府举荐时,他们都互相推让而不应命。④岂有文章,谩劳车马:化用杜甫《宾至》诗句:“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漫劳,劳驾您。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见君来"三句写友人的到来让词人顿觉茅屋生光,山水增辉,可见词人欣喜之情。

B.“怅平生肝胆”四句连用典故,既写词人与知交疏远的怅然,又写与吴子似的友谊之坚。

C.“要得诗来渴望梅"一句写词人想以友人之诗聊解相思之情,表达词人盼诗之心切。

D.结尾三句是激励之语,词人认为友人不像他那般已看淡功名,希望朋友不要再犹豫彷徨。

16.全词多处化用《诗经》及杜甫的诗句来表情达意,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却能做到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这离不开外物的帮助,正如荀子《劝学》中所说“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一句说统治者在忧患中时往往治绩显著,而《五代史伶官传序》中“____”一句揭示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3)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写景抒情,可以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古诗文中常用这种“时空对举"的手法表情达意,如“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我没有准确地察访过十三溪的位置,甚至怀疑前人只是随便说个数字,以示其多。眼下就更无法弄清它们的①了,大雪一律把它们裹在怀里,远远望去,就如肌肤上的纹理,瓦楞上的坎沟,参差跌宕间隐逸着几多山的活力,几多水的灵韵。那么,脚边的这条河当是九河的第一支了,而且一直被人们尊为上九河。因为下九河与西溪相连,往下流去竟是宝纛河与林家河。曾经出了个在清朝嘉庆年间任职内阁中书且做过道光皇帝老师的翰林的林家河声名显赫。那个翰林就姓林,字杞才,号桂山。因为林老先生的缘故,流经他家门前的林家河里的鱼也被当成贡鱼,献作御馔而②。如今县志里还不忘将它特别提出来,归入“物产"一章,“珍肴”一节,煞是③。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①____②____③____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古时读书人对于老花眼的痛苦,现代人很难体会。①,据说汉代就已经有水晶磨成而具有放大功能的镜片了。只是古人还没把镜片类的那种东西称作眼镜,很可能是由于阿拉伯的读音写成“叆叇"。南宋《洞天清录》一书中有“叆叇,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句,这难写的“叆叇"两字,最早表示云彩很厚之意,后则被借代于如琉璃或云母之类的眼镜片。尽管有镜片的发明,②,我们从未见过李清照或唐伯虎等人有戴眼镜的画面。直到西人忽然发现双耳可以各助其“一臂之力”,于是晚清民初的精英阶层,如齐白石、章太炎等,都能戴上时髦的老花眼镜了。

今人比之古人自然优越,借助于老花眼镜,读书看人两不误也。然而凡事有一利也必有一弊,古人没有退路,只得趁“花眼"之前,③,结果成了饱学之士;而我们有眼镜仿佛有了“后路”,读书不必着急,反而万事成了蹉跎。

20.下列句子中的“自然"和文中加点的“自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生命最好的状态就是顺其自然、任其生长。B.你记住,只要下足了功夫,自然会取得成效。

C.小刚,你现在别问了,到时候自然就明白了。D.看到这一幕我就知道,拍照还是要自然一点。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答: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的“凡事有一利也必有一弊"的看法,在现实生活中也常遇到。甘瓜苦蒂,凡事都有利与弊。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待事情时更应该做到拥有全局观,要能够看到事物的正反两面。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卷·高三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

2.B

3.C

4.①第一段提到《红楼梦》,以其作者存疑来说明小说在古代地位低微。②第四段中提到曹雪芹如果没有大户人家的生活经验和成长记忆就写不出《红楼梦》,阐述小说与俗生活紧密相连的观点。③最后一段提到梁启超否定《红楼梦》《水浒传》的价值,说明梁启超对俗语文学的认识并不明晰。(每点1分,答满三点给4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5.①不能以雅俗分高下,应该正视俗文学,给俗文学应有的地位和正确的认识,以促进文学的多元化、丰富性发展。②雅俗之间可以变通,文体不是划分雅俗的关键,还涉及到读者问题,如《三国演义》《红楼梦》本是通俗小说,但在当代又是雅文学。③雅俗文学相辅相成,互鉴优长。雅文学与俗文学经历了从批判、共生到最终相融的过程,不应对立,而应“雅俗共赏”。(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6.A

7.C

8.①劳动非常原始,格外依赖自然。用水需要下山挑水,用火需要出去背柴,洗羊毛需要扛到沼泽边去洗。

②日常劳动十分繁重,让人疲惫。选文中每个人每天都有按部就班的劳动任务,如卡西和妈妈早上三点半就要挤奶,“我"劈柴生火烧水,斯马胡力赶羊等。(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9.①整体上按照时间的推移叙述,有一种时间流动和季节转换的节奏感,与题目“真正的夏天”呼应。②具体事件的叙述基本按照时间顺序交代,条理清晰连贯。③自然景物和人的活动,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展现出游牧民族生存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10.BDG

11.A

12.C

13.(1)当时德宗居于君主之位,大多不给予宰相权力,因而身边的人得以乘机擅权。(“假"因缘用事”各1分,句意2分)

(2)看他的德行好像与不在朝做官时一样,他哪里会因为富贵就改变自己的心志呢?(“在野"移易”各1分,反问句式1分,句意1分)

14.韩愈认为阳城不是有道之士,(1分)因为在他看来,阳城担任谏议大夫,拿着俸禄,却不言国事,没有尽职尽责。(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阳城,字亢宗,是北平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籍,于是请求做集贤院的写书吏,窃取官府的书籍来读,白天晚上都不出屋,过了六年,就没有什么不精通的。不久隐居在中条山,远近的人仰慕他的德行,很多人跟从他学习。乡里有争执打官司的,不到官府去,而到阳城那里请求裁决。陕虢观察使李泌听说阳城的名声,推荐他做著作郎,德宗命令长安县尉杨宁带着束帛去征召他,(阳城)不久升迁做谏议大夫。

当初阳城还没到京城时,人们都说“阳城山人如今担任谏官,一定能够以死尽职"。人们都敬畏惧怕他。等(阳城)到任后,众谏官纷纷上奏进言,细碎之事无不上报天子,天子更加为此而厌烦痛苦。而阳城与客人日夜痛饮,人们不能窥知他的边际,都用徒有虚名来讥刺他。有人到阳城家中,想问他这样做的原因。阳城知道他的来意,领着他入座,就硬让他喝酒。客人推辞,阳城就举杯自饮,客人没有办法,于是和阳城互相敬酒。客人有时先醉倒在席上,阳城有时先醉卧在客人怀中,不能听到客人的话。

当时德宗居于君主之位,大多不给予宰相权力,因而身边的人得以乘机擅权。于是裴延龄用奸邪的手段得到进用,诬陷宰相,诋毁大臣,陆贽等人都遭到冤屈贬退,没有人敢援救他们。阳城于是伏阁上疏,议论裴延龄奸邪,陆贽等人无罪。德宗大怒,想加罪给阳城。当时顺宗在东宫居住(是太子),特别替阳城开脱,阳城依靠他得以免罪。金吾将军张万福于是拜访阳城说:“谏议大夫能这样议论国事,天下怎么能不太平?”然而德宗从早到晚总想让裴延龄做宰相,阳城总是阻止这件事,最终因为裴延龄的事改任国子司业。

材料二:

有人向我询问谏议大夫阳城的事:“他可以算是有道之士了吧?他履行古人的道德准则,天子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