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山文苑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江西省上饶市玉山文苑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在乡村工作者看来,中国乡下佬最大的毛病是“私"。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俗语。小到两三家合住的院子,公共的走廊上照例是尘灰堆积,满院生了荒草,谁也不想去拔拔清楚,更难以插足的自然是厕所,没有一家愿意去管“闲事"。如果我们要讨论私的问题,就得考虑一下社会结构的格局了。
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都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说西洋社会组织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楚。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事先规定的。我们不妨称之作团体格局。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产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形成的波纹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在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在周围画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就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是一样的。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也特别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我们一旦明白这个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范围就可以明白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私的问题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材料二:
《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
在家族中,以己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依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而言,五服[注]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缩,弹性度较大;外层中,更是“一表三千里”。从广泛意义上论,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等民谚俚语对这种情形作了生动的描摹。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
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体现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模式。当资源稀缺时,如何分配资源,在没有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往往由个人依据与“己"关系亲疏远近这一标准进行。离“己”愈近得到的资源可能就愈多。究其实质,这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根本目的是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保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稳定性,同时具有一定的排外性。而在整个社会中,差序格局则成了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与自由流动的结构性壁垒。
(摘编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
[注]五服,指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至自身五代。
1.下列对“差序格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种现象反映出“私"的问题,与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密不可分。
B.差序格局具有伸缩能力,家庭可以小到包括一家三口,大到包括所有亲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
C.中国传统社会的差序格局界限分明,就家族关系来说,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且牢固不变。
D.差序格局以自我为中心,一圈一圈推及和自己有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它愈推愈薄,关系越来越疏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社会团体格局意识很强,他们对谁是团体内外的人,分得很清楚,所以西方孩子成年后住在家里给父母交膳宿费是正常的。
B.朋友说要带全家来看望你,如果这个人是西方人,你很容易知道客人数目;如果这个人是中国人,你就可能不确定会来几个人。
C.差序格局是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高度概括,它的关系范畴包括血缘关系,有时还包括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
D.为了让自己利益最大化,当资源稀缺时,和自己关系越近的个人,就能得到越多的资源,可见,差序格局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多土中国差序格局的一项是()
A.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B.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
C.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D.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4.材料一为阐明“西洋社会”特征用到了“比喻"的方式来说理,即利用不同事物间存在的相似点进行比较来说明抽象的道理,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其相似点及效果。
5.在西方,所有姐妹都可以统称为“sister”,而在中国,却分为亲姐妹、表姐妹、堂姐妹,请结合材料分析中西方称谓不同的原因。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仲尼之将丧
冯至
今天早晨,仲尼起得分外的早,这是因为他近日神魂不安,时有噩梦萦绕的缘故。他扶着杖,立在门前,仿佛有什么期待似的,向着远方发呆。鸟儿们的晨歌将罢,草地上的露珠一颗颗地映着旭日的光;遍地的野花昂然向着这皤白老叟微笑,含着几分嘲讽的意味,但是他对于这自然的景象,此时毫不注意;他只是想着,或者有一个弟子能够来吧,或者有什么人带来些外边的消息吧!等到了绝望的时候,便这般说:“咳,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事,哪能影子一般地随我一生呢!"衰弱的目光无力地望着,北方的云雾已散,蔚蓝的泰山余脉,远远起伏地展开在他的面前了。
——赐呀,你来了?来得怎么这么晚呢?
他远远地望见一个衣冠济楚的人,渐渐辨别了知道是子贡以后,慈母见了远方归来的游子一般,两目射出来消逝了的旧日的光芒,迎上去,紧紧地握着子贡的手。
子贡见他先生的神色、言语,都与往日不同,木鸡般地立住了!他忘记了种种的繁文,善于辞令的子贡,一个字都不知怎样说才好。
——先生……
——赐呀,你看这座泰山呀——方才的兴奋,立刻又归于消歇;手扶着子贡的肩,师生两人缓缓地走了几步。
——你说它有时要崩颓吗?
——先生……
——寂寞呀……赐,你日日锱铢为利,你好久不到我这里来了……
子贡本来是因为货殖的事,由这里经过,顺便看看先生,并且想问一问他近来对于政治上的意见。哪知出乎意料,先生说出这样悲痛的话,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
——先生,可是病……
——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昨夜做了一个梦。咳,这样的梦也不只一次了。你说,前面的泰山,有崩堕的那一天吗?
——先生,梦是无凭的;泰山是不会崩堕的,如同哲人永不陨亡一样……
——赐呀……仲尼皱纹消瘦的颊上,缀了两颗绿豆大的泪珠了。
子贡慢慢地,扶着先生又坐在石阶上,这时候太阳转到南方,被几片浮云遮护着。子贡站立在先生的身旁。等到浮云散开了以后,一只雄鸡高踞在树巅,叫起来了。
——赐呀,这是什么在叫?仲尼低着头。一切都在白昼的梦里迷迷蒙蒙的。
——先生,是一只雄鸡。
啊,一只羽毛灿丽的雄鸡呀!他抬起头,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假如仲由还在,恐怕又要把它射下来,把它的羽毛插在他的冠上;把它的血肉来供我的馐馔。可怜他金星随着太阳一般,傍着我车尘劳碌于卫楚陈蔡的路上,一日不曾离开过我;同我一块儿受着隐士们的嘲笑、路人们的冷遇。我又何益于他呢?他终于很惨怛地死了!
我是自己打算定了的,终身做一个东西南北的流浪人;郑人为我编成歌谣,说我茫茫如丧家之狗,这形容得真是恰当啊!流浪的人是没有家室的,我也从没有一日以家室为怀。我的家室早已任其自然地消逝了。家室啊,是我行动的障碍,是我思想之潮的堤防,我早已把它抛弃在比云还缥缈的虚无之乡了!死的死了;散的散了!
我抱着我的理想,流离颠沛,一十四年——卫呀,楚呀,陈呀……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用我一天,种种魔鬼的力恐吓着我,讽刺着我,压迫着我,四海之大,没有一个地方容我的身躯;终于不能不怀着惆怅回到我这儿时的故乡。故乡真是荒凉呵,乡音入在耳里,泪便落在襟前了!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没有一个人对我不怀着一些异殊的意味。
我悔不该回到故乡,故乡于我,失尽了它的意味了。赐呀,我还有几天的生命呢,天也无边,地也无涯,悠悠荡荡,我种种的理想已化作一片残骸,由残骸化成了灰烬了!后世呀,不可知的后世呀……
——后世,一定有认识先生的人……子贡寻不出另外可以安慰先生的话了。这淡如白水的慰语,丝毫不引起仲尼的注意。
——我为什么回到这个故乡来呢?我早就应该……我为什么不死在匡人的手里?为什么不死在陈蔡人的手里?那时候的死,是怎样的光荣!怎样的可以自傲!那个时候,有颜回在我的身边,仲由在我的身边,百十个弟子在我的面前!在弦诵声中死去,韵调是怎样的悠扬,怎样的美丽呀!现在,善良的颜回也死了,勇健的仲由也死了,百十个弟子都各自走上个人的路了。死也要有死的时候。天呀,天呀……
仲尼一气说尽了多少天积蓄着的抑郁,两目像着了疯狂,两手按胸,不住地咳喘,淤塞着,再也说不下去了。子贡终于不大了解先生的这种心情上的骤然的改变,想用旁的话把先生的话路岔开,却找不出适当的词句。
——先生,该是午餐的时候了吧?
——啊,——似乎仲尼没有听清。——午餐?
——先生的精神太疲劳了!
——咳,疲劳啊……
——先生到房子里休息休息。
——休息?
——我到菜圃里去剪一些菜,为先生煮汤吧!
——你去吧,我到房子里……
子贡一步三回顾地走着,不知将来究竟要发生什么变故,到房后的菜园里去了。仲尼依然坐在门前,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远远近近,静悄悄使人听到万籁中极细微的呼吸……
正是傍午的时分。泰山的余脉,又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了!
[注]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三人都是孔子弟子。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日神魂不安”“时有噩梦萦绕”,既交代了仲尼起床分外早的原因,也暗示了他身体衰弱的状况。
B.仲尼看到雄鸡便想到了仲由的一生,想到仲由像金星随太阳般地追随自己,这表现出他对仲由的思念和歉意。
C.仲尼慨叹“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面对已失尽了意味的故乡,他早就发出了“故乡真是荒凉"的悲鸣。
D.“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表明作为圣人的仲尼也像普通人一样对死亡充满了恐惧。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渴望“弟子能够来"有什么人带来些外边的消息”等心理描写,突出了仲尼对弟子的思念和渴望热闹的心情。
B.“衰弱的目光"两颗绿豆大的泪珠”“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等细节描写,包含着作者的想象,有意在言外的效果。
C.子贡作为一个锱铢为利、整日忙碌的商人,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思想,他的形象与仲尼追求理想的执着与坚守形成对比。
D.作者结合《史记·孔子世家》《论语》等相关记述进行二度创作,运用大量抒情独白展示孔子的精神及心理。
8.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9.文中孔子倾诉了自己心中的积郁,请你结合文本,分析孔子积郁的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公十年,娶申侯女为夫人,曰武姜。生太子寤生,生之难,及生,夫人弗爱。后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爱之。二十七年,武公疾。夫人请公,欲立段为太子,公弗听。是岁,武公卒,寤生立,是为庄公。
段至京,缮治甲兵,与其母武姜谋袭郑。二十二年,段果袭郑,武姜为内应。庄公发兵伐段,段走。伐京,京人畔段,段出走鄢。鄢溃,段出奔共。
(节选自《史记·郑世家》)
材料二: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繁我独无!”颖孝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节选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材料三:
郑庄公,春秋诸侯中枭雄之姿也。其阴谋忮忍,先自翦弟始,而后上及于王,下及于四邻与国。夫兄弟一本,天属最亲,而养骄长恶以行其芟夷之计及泉誓母敢施于所生,况他人乎?
(节选自清代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卷四十一》)
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
而养A骄长恶B以行其芟夷之C计D及泉E誓母F敢施G于所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武公娶于申”是状语后置句,与《周郑交质》中“王子狐为质于郑"句式相同。
B.“亟请于武公”中“亟"与《臧僖伯谏观鱼》中“乱政亟行,所以败也”的“亟"含义相同。
C.“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与“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的“国”含义相同。
D.“虢叔死焉"中的“焉”,与“姜氏欲之,焉辟害"中的“焉”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姜生次子叔段时是顺产,所以武姜很喜欢叔段,并请求郑武公立共叔段为太子,但郑武公并没有同意。
B.在武姜的明里暗里支持下,共叔段有恃无恐,得寸进尺。郑庄公沉着应对,欲擒故纵,最终打败了共叔段。
C.《春秋》未按“谥号"称郑庄公为“公”;却按兄弟排行称他为“郑伯”,《左传》对此做了解释。
D.颍考叔献计让庄公和其母成功团聚,和好如初。作者借《诗经》中的“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赞颂了郑庄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伐京,京人畔段,段出走鄢。鄢溃,段出奔共。
(2)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14.郑庄公对生母姜氏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请结合选文分析其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和子由四首·送春①
宋·苏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②。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①本首诗是苏轼《和子由四首》中的一首。苏辙于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春末任齐州(治所在今山东济南)掌书记时,作《次韵刘敏殿丞送春》,苏轼诗就是和这一首的,可称和诗的和诗。一般认为此诗是苏轼于熙宁八年(1075)任密州知州时作。②忘机:没有机心,言心无得失,无纷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反问语气开头,呼应题目,表明“青春”虽然已难挽回,但仍能以写诗度过余生的积极心态。
B.颔联前句写我像一个喝醉的病人来到异乡作客,昏昏欲睡,以“惟"字加强语气;后句用一“亦”字,以黄蜂之懒比己之懒。
C.颈联化用杜牧《题禅院》“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句意,出句写景,对句抒情,花已谢,年渐老,心渐平,是“酒阑”句的进一步发挥。
D.尾联进一步抒情,诗人想要借《法界观》里的“圆融无碍之说"洗刷世间之烦恼。
16.本诗颔联和颈联历来为人所称道,元代方回认为其情与景相互交织,一来一往,已达“神妙流动”之境,请加以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可以看作是对《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提问的回答。
(2)《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及的月亮,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3)《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均运用比喻修辞,表达了诗人身在宦海却心系田园的心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医学理想的萌发,来自青春期的一场大病。16岁时,屠呦呦患肺结核,经过两年多的治疗才得以康复。“医药的作用很神奇,我当时就想,如果我学会了,不仅可以让自己远离病痛,还可以救治更多人,何乐而不为呢?"屠呦呦对记者回忆道。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大医学院。在关于屠呦呦的原始材料里,有一张照片保存得很好,照片中,屠呦呦佩戴着北京大学的校徽,照片旁是她的亲笔备注:“佩戴北京大学校徽的大学生。”在这里,她打下了扎实的中西医知识功底。
20世纪60年代,疟疾横行、生命临危。背负着党和国家的重望,屠呦呦挂帅“523"小组,与死神的较量拉开帷幕。190次失败的打击,因缺乏防护所致的中毒性肝炎的折磨,以身试药的风险……,终于,1978年,屠呦呦小组成功研制青蒿素。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全球疟疾的综合治疗中,青蒿素至少降低了20%的死亡率及30%的儿童死亡率。”诺奖评选委员会在评选资料上特别指出。
2016年,屠呦呦踏上研究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的新征程。2018年初,双氢青蒿素对红斑狼疮的治疗效果最终得以确认。屠呦呦告诉记者:“青蒿素对治疗红斑狼疮存在有效性趋势,我们对试验成功持谨慎的乐观。"
18.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523”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
B.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将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C.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D.他的“一抓准"一口清”绝技,他创造的整套服务经验和服务艺术,至今为全国广大商业、服务业职工学习和称颂。
19.如以“以创造性劳动造福人类"为题写一篇新闻评论,请结合材料,写出三个评论角度,每个角度内容不超过12个字。
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表现了屠呦呦坚定的科研精神,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都认为,寂寞是由于想做事而无事可做,想说话而无人与说,想改变自身所处的这一种境况而又改变不了才产生的心理状态。是的,以上基本就是寂寞的定义了。寂寞是对人性的缓慢的破坏。寂寞相对于人的心灵,好比锈相对于某些容易生锈的金属。①,金子就根本不生锈,不锈钢的拒腐蚀性也很强。
知识者,我以为,正因为所感受到的寂寞往往是更深层的,所以需要有更强的抵抗寂寞的能力。这一种能力,除了靠阅读来培养,目前我还贡献不出别种办法。知识给予知识分子之最宝贵的能力是思想的能力。②,无论被置于何种孤单的境地,人都不会丧失最后一个交谈伙伴,而那正是他自己。自己与自己交谈,哪怕仅仅做这一件在别人看来什么也没做的事,他也足以抵抗很漫长很漫长的寂寞。
谁都不要错误地认为孤独和寂寞这两件事永远不会找到自己头上。现代社会的真相告诫我们,那两件事迟早会袭击我们。人啊,③,读书吧!人啊,一旦具备了这一种能力,某些正常情况下,孤独和寂寞还会由自己调节为享受着的时光呢!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断亲”,作为城市化过程中衍生的一种新现象,似乎越来越多地发生在青年人身上。“断亲"指的是基于血缘联结的亲戚关系逐渐淡化,青年人懒于、疏于、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交往,简单来说就是基本不走亲戚,而非正式断绝亲戚关系。今年过年期间,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对当今青年的“断亲”现象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90后"及“00后”年轻人,如果家里没有事就不与亲戚联系。对此,有的人表示理解他们的选择,也有一些人为“断亲"年轻人的“没人情味”而感到忧心忡忡。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2.D3.B
4.①论者指出西洋社会像捆柴,利用分扎清楚的柴与西洋社会归属分明的团体界限之间相似性来阐述团体格局的特征。
②论者借助比喻说理,把关于西方社会团体格局所蕴含的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5.①因为西方社会是团体格局,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所以西方社会将所有姐妹当成一个团体,可以不用区分亲缘关系的远近,将她们统称为“sister"。
②中国传统社会是差序格局,亲属关系以“己”为中心,如同心圆波纹向外扩散,但是越向外,与“己"的关系越远,因此中国对姐妹的称呼会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进行细致地划分。
6.D7.A
8.(1)早晨景物描写和泰山余脉的描写,为故事开展提供背景或以乐景衬哀情;
(2)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以及仲尼和子贡二人的心理变化;
(3)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4)结尾用泰山余脉象征孔子,用薄暮笼罩暗示孔子死亡的结局。
9.(1)对过去的怀念和失落。孔子在文中多次提到他的学生,如颜回、仲由等,这些学生在他的一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的去世让孔子感到深深的悲痛和孤独。
(2)对现状的不满和失望。孔子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满,他认为自己四处流浪,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真正接纳他和他的理想,他感叹“四海之大,没有一个地方容我的身躯”。
(3)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惧。文中提到“我抱着我的理想,流离颠沛”,说明孔子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恐惧,他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日子可活,感到生命的无常和宇宙的浩渺。
(4)对自我价值的质疑。孔子对自己回到故乡的选择感到后悔,文中提到“我为什么回到这个故乡来呢”,认为故乡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他怀疑自己是否应该回到故乡。
10.BDF11.C12.D
13.(1)郑庄公又攻打京邑,京邑的人背叛叔段,叔段出逃到鄢地。鄢地被攻克,叔段又逃亡到共地。
(2)君王何必担忧呢?如果掘地见水,挖通地道去见面,谁能说这不是黄泉相见?14.①姜氏不爱庄公,偏爱段,劝说武公立段为太子;②在姜氏的帮助下段势力不断膨胀;③姜氏与段合谋袭郑,并作内应。
15.A
16.①颔联和颈联巧妙地将情感与自然景物交织。
②诗人沉醉病懒,黄蜂亦懒采蜜,花草凋零,皆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心境与景色的互动。
③通过景物描写,进一步表达诗人心灰意懒之情和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情,达到情景交融的“神妙流动"境界。
17.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18.C
19.①创造性劳动的体现;②创造性劳动的条件(或“保障”);③劳动成果对人类的作用。
20.①通过列出失败次数,细数折磨、风险等经历,从不同角度写出科研路上的困难之大;②省略号表明困难列举未尽,突出科研路上挑战之多;③“终于"1978年”均用逗号隔开成为独立语句,强调科研过程历时之长及结果之难得。以此表现了屠呦呦坚定的科研精神。
21.①但不是所有的金属都那么容易生锈
②因为靠了思想的能力
③为了使自己具有抵抗寂寞的能力22.①连用三个“想……而……"的句式构成排比,形式整齐,节奏感强。
②采用排比,从多方面对寂寞的内涵进行阐释,语义上层层递进,增强语势。
23.莫让“断亲”成心墙,重绘亲情新画卷
在时代浪潮的滚滚奔涌中,“断亲"现象如同一颗石子,在社会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当城市化的脚步匆匆前行,那些基于血缘联结的亲戚关系,在青年人的生活中似乎正逐渐淡去。“90后”“00后"们,大多在无事时便与亲戚疏于联系,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思考。
曾经,亲戚关系是我们生活中温暖而坚实的纽带。逢年过节,亲戚们相聚一堂,欢声笑语中洋溢着浓浓的亲情。那时候,长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简单购销合同样式
- 2024年度智能物流系统研发外协服务合同
- 2024版钢筋购销合同模板及相关服务订购协议3篇
- 装修清包工合同范本
- 基于云计算的智能教育系统设计与实施合同(2024版)
- 二零二四年二手住宅垫资款合同3篇
- 2024年度钢筋工程设计与施工体化服务合同2篇
- 离婚协议书详细样本
- 手房出租合同 手房东的租赁合同
- 奶制品原料进口2024年合同
- 《班级安全员培训》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风电运维行业发展现状规划分析报告
- 福建省福州第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光伏项目达标投产实施细则-施工
- 2024年新疆(兵团)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珍爱我们的生命》测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版教材)
- 小学六年级数学100道题解分数方程
- 产前检查的操作评分标准
- 食堂油烟系统清洗服务投标方案
- 入团志愿书(2016版本)(可编辑打印标准A4) (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