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下学期河南高二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3_第1页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河南高二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3_第2页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河南高二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3_第3页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河南高二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3_第4页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河南高二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河南高二语文期中典型卷3

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四川出土过大量表情生动的说唱俑,其快乐原因不乏庖厨经营和宴饮享受。忠县出土的

手提鲜鱼等食材的陶俑,成都出土的表现案上持刀操作的陶俑,都是笑盈盈的。宴饮图象往

往有乐舞场面形成的欢娱环境,人物形象从容曼妙,烘托出柔和安逸的气氛。蓝勇写道:“汉

代画像砖石中,以巴蜀地区的画像石专石尤为世俗化,其中特别是以宴乐烹饪题材偏多为特

色……”蓝勇在《中国川菜史》(四川文艺出版社)中认为:“巴蜀社会中对饮食的关注度可

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华阳国志》卷三《蜀志》说“蜀之为国”,其地“尚滋味”“好辛香”。蓝勇理解,所谓

“尚滋味”,体现在对较高层次消费生活的追求、对较高等级饮食质量的欣赏,对较高水

准烹饪艺术的享用。这种“滋味”的品尝,是美好生活体验的重要方式,其实也是当时

人幸福指数的表现。

说川菜史,自然离不开对蜀椒的追溯。《艺文类聚》卷八九引《范子计然》说:“蜀椒出

武都,赤色者善。”扬雄《蜀都赋》“木艾椒篱”,左思《蜀都赋》“或蕃丹椒”,《齐民要术♦

种椒》关于“蜀椒”的文字,都说明蜀人对“辛香”的偏爱,是通过今天常称作花椒的“蜀

椒、巴椒、川椒”等调味品的厨艺应用实现的。

辣椒传入中国,对传统川菜形成了显著的影响。“海椒”名号,指示了其外来的路径。

《中国川菜史》考察诸多方志资料和民俗文化信息,注意到贵州及其相邻地区“清初开始食

用辣椒”,“嘉庆以后,黔、湘、川、赣几省辣椒种植普遍起来”,并引余上泅《蛮洞竹枝词》

“漫踏高枝摘海椒,冬来采得春花戴”以为说明。

乾隆十四年修《大邑县志》卷三《物产》:“家椒、野椒、秦椒,乂名海椒J应该是我

们发现的四川地区最早有关花椒的记载。清代中叶至民国初年,川菜中使用辣椒,经历了“逐

渐增辣增量过程二徐心余《蜀游闻见录》记录清光绪年间饮食民俗:“惟川人食椒,须择极

辣者,且每饭每菜,非椒不可。”有人说川南自贡一带嗜辣尤为著名。《自流井竹枝词》写道:

“性情恭烈惹风潮,味要和平缓缓调。怪得人心都辣坏,劝君少吃七星椒。”

除了从“辛香”到“麻辣”的历史变化而外,《中国川菜史》还注意了川菜系列中“动

物类荤食菜品的开发利用”,“郸县豆瓣与传统川菜味型特征的形成",“川酒”和“蜀茶”在

巴蜀饮食生活中的地位等,对“晚清传统川菜的代表性菜品”进行具体介绍,同时乂就“民

国以来传统川菜菜品的定型”进行了梳理说明。关于清末至民国时期“巴蜀饮食商业”的经

营状况,作者考察了重庆、成都、自贡、泸州、绵阳、内江等28个地方饮食业的繁荣和商

业的发展,描绘了多姿多彩且香气四溢的巴蜀饮食风味地图。有关“传统川菜内部亚菜系的

出现”,作者分别就“成都帮”“重庆帮”“大河帮”“小河帮”“自内帮”等有所考论,分析

了这一区域饮食文化生成和发育的“来龙去脉”。

饮食史是社会生活史的重要内容。任职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的蓝勇,对于烹调真心

热爱,曾发掘传统文献中的宝贵信息,开发出古川菜菜品,并参与组建餐饮服务企业,还创

建了西南大学地方史研究所川菜文化研究室和烹饪实验室。

我想,如果更多的历史学家能在讨论王朝兴衰、执政得失、治国成败之外,关心普通人

的生活、考察世俗文化、记述平民经济中的发明和创新、发现民众在柴米油盐日常中的喜好

和快乐,也许可以使得学术事业更为丰满、充实,富有生活气息。

(选自干子今《品味“辛”“辣”中的文化》《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川菜史》考察诸多方志资料和民俗文化信息,注意到清初最早食用辣椒。

B.巴蜀地区的画像砖石都是以宴乐烹饪为题材,因此不仅尤为世俗化还独具特色。

C.引用余上泅《蛮洞竹枝词》“漫踏高枝摘海椒,冬来采得春花戴”是为了说明嘉庆以

后,黔、湘、川、赣几省辣椒种植普遍起来的现象。

D.《中国川菜史》作者对于交调真心热爱,开发出上川菜菜品,并参与组建餐饮服务企

业,还创建了西南大学地方史研究所川菜文化研究室和烹饪实验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列举四川说唱俑和巴蜀地区的画像砖石,呈现了巴蜀社会对饮食的关注度。

B.文章第三段先引用史料对“蜀椒”的记载,继而论证蜀人对“辛香”的偏爱。

C.文章第七段列举蓝勇等历史学家在讨论王朝兴衰之外,发现民众在柴米油盐日常中的

喜好和快乐,使得学术事业更为丰满、充实,富有生活气息。

D.文章主要运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论证结构清晰,具有辩证意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性情恭烈惹风潮,味要和平缓缓调。怪得人心都辣坏,劝君少吃七星椒」

诗句,是为了论述川南自贡一带嗜辣尤为著名的现象。

B.如果所有的历史学家能在讨论王朝兴衰、执政得失、治国成败之外,关心普通人的生

活、考察世俗文化、发现民众在柒米油盐日常中的喜好和快乐,就能使学术事业更为丰

满、充实,富有生活气息。

C.关于四川地区最早对花椒的记载应该是在乾隆十四年修《大邑县志》卷三《物产》中。

D.作者认为对于社会生活史而言,饮食史是重要内容。

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事关国运民生。作为人口大国,我们

必须增强风险意识,持之以恒地抓好和保障粮食安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做到两个“就是

要让,

“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2021年,中央对粮食安全的重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

原来对行政首长讲行责仟制考核变为党政同责考核,强化了党委对粮食安全的责仟,实行粮

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在保持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体制机制稳定的前提下,将党委责任事

项纳入考核,做到“问责有度、奖励有方”,推动党政同责有效落地,确保面积、产量不掉

下来。

夯实农田基础设施。坚定不移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

涝保收、高产稳产。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完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22年继续

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仝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C212030年)》显示多到2030件建成

12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巩固和提升了粮

食综合生产能力。还针对黑土耕地出现的“薄、瘦、硬”问题;实施土壤侵蚀治理;农田基

础设施建设,肥沃耕作层培育等措施,到2030年实施黑土耕地保护,2.5亿亩。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

是农出,而且必须是良出"。我国耕地资源紧张,入均耕地面积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半,

14亿人口主要靠19亿亩耕地养活,要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

“就是要让种粮衣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

十八大以来中央围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出否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

产、保障种粮收益的政策举措,为粮食领域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支持,让农民

种粮有钱赚、得实惠这是实现粮食安全的根本动力。

强化种粮农民巾场预期。关键在于“强化”准粮价以最低收购价为代表的价格支持政策

是国家兜底粮价、保护农民合理收益的有效举措。最近几年国家适度提高最低收购价格,对

小麦、稻谷市场价格形成利好支撑,兼顾了种粮收益与后续市场平稳运行的双重目标。要强

化种粮农民市场预期,保井农民种粮积极性。此外,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引领粮食节本增

效下通过测土配方、统防统治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水肥•体化、智能化装备等先进技

术提高生产能力,通过农机与农艺融合提高生产效率,多措并举推动技术集成、人工替代集

约经营,最终实现节本增效,强化种根收益预期。

加大种粮补贴力度。我国已建成了包含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

生产者补贴、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补贴等在内的系统补贴体系。为推动粮食生产机械化水

平,将粮食生产薄弱环节、丘陵山区特色农业生产急需的机具以及高端、复式、智能农机产

品的补贴比例提高至35%,将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装备等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范围。2021年,

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204.85亿元的基础上,中央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次性补贴200亿元,

相当于补贴幅度提高16.6%。2022年,中央再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贝占300

亿元,有效缓解因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根据《全

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测算,2012〜2020年种植粮食为粮农带来净利润共计3121.3

亿元。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

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粮食安全。

(摘编自钟锌《扛稳粮食安仝重任做到两个“就是要让”》)

材料二:

民以食为天,保隙粮食安全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任何时候都不能

松劲。保障粮食安全,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保障粮食产量的根本之策,也

是端稳中国饭碗的长远之计•。一直以来,我国将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智力投入农业科技当中。

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到中国数以万”的农业科研工作者。他们都在默默用自己的辛

勤付出让中国农业科技走向世界前沿,不被“卡脖子”。如今,有了世界领先的技术,还要

善于利用市场“无形的手”,借力乡村振兴大势,做大做强农产品科技优势,大力发展科技

农业。高效农业,只有这样,才能激发粮食安全的内生动力。

保障粮食安全。要不断深化农业改革。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也是粮食安全的“催

化剂,当今世界,全球粮食总产量平均到每个人是足够的,但仍然有10亿人口处于饥饿状

态,归根到底是区域性缺狼造成的,也就是说某些国家和地区是映乏配套粮食安全的农业机

制的。那么,摆在中国面前的,是在总结推广以往好经验、好做法的同时.,必须要允许一部

分地区下好先手棋、作打好主动仗。勇做新时代农业改革的探路者、城乡融合的先行者、乡

村振兴的排头兵。如此才能于世界粮食安全的大变局中开辟发展的新天地,在创新中谋求高

质量发展。

保障粮食安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枳极性。但是现实中总会有

不良商贩为获取非法利益,挖空心思侵害粮农利益,打击粮农生产积极性,从而伤害粮食安

全的最根木基石,这些不良商贩必须得到依法惩治,在推动乡村振兴的战略全局中,必须要

充分发挥农民平方的主体作用,尽可能降低粮农种植的各种风险;保障农民“粮丰收、钱到

账”,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每小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号真正做到乡村振兴为了人民、乡村

振兴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摘编自王万国《保障粮食安全绝不能松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积分析,不正确的计项是

A.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巩固粮食生产根基的举措有助于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

端在自己手中。

B.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建设了9亿亩高标准农田,未来还将继续改造提升部分高标准

农田。

C.最近几年国家适度提高最低收购价格,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还多措并举,强化种粮收

益预期.

D.我国数以万计的农业科研工作者的亲勤付出让中国农业科技全面领先世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英对粮食安全非常重视,由原来对行政首长进行责任制考核变为对党委责任事项的

考核。

B.必须严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必须做到实至名归,所以耕地是我们保障粮食生产的命

保护理服务。

C.当今世界很多区域缺粮,仍有10亿人口处于饥饿状态,目前圣球颗食总产量也是不够

吃的。

D.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尽可能降低粮农种植的各种风险,依法恋治损害粮农利

益的商贩。

(3)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抓好和保障粮食安全举措的一项是

A.抓好高标准农出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高产稳产。

B.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种植收益更高的经济作物,提高农民收入。

C.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将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投入农业科技中去。

D.尽可能降低粮农种植的各种风险,保障农民“粮丰收、钱到账

(4)我国为什么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和保障粮食安全?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5)就如何抓好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问题,两则材料阐述的举措有共同之处。请简要说明。

三.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5分,每小题15分)

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老杨的烦恼

赵靖文

老杨是•个偏远地区偏远县偏远小镇社会服务中心的主任。老杨最近很烦恼,今天

接到分管副镇长的电话,中午陪他一起去下村。不用想,又是招工的事情。

具里设立了经开区、建立了工北园区。工厂建好了,用人难却成了问题。具委以政

府动员每个国家工作人员务必在正月初八企业开工之前,招到2名合格的用工。说起来

招2名用工不多,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小镇属于外出务工型经济,镇里的劳动力大多到

沿海地区打工,再把钱寄回家。副镇长正月初四就下村做工作,大抵是想赶在年青人还

在家,改变几个人外出务工的打算。

给接来家里过年的老丈人递了•盒香烟,在妻子的埋怨声中,老杨骑着摩托车到镇

政府外面的三叉路口见到了约好的小田副镇长.老杨的这位分管领导是从县直单位来的,

刚开始老杨对他印象并不是很好。俗话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小田副镇长才26岁,

大学毕业没两年就来任副镇长,还分管大农口。农机中心、茶办、畜牧站、民政办、合

管站的负责人,包括老杨自己,哪个都比他资历老、乡镇工作经验丰富,还要被他管,

这不是搞笑吗?

“老杨,今天我仅走两个村,先去小溪然后去双龙,你在前面,搞慢点,这个天骑

车冷得很。”接过小田副镇长递过来的香烟,答了声好,老杨打火、发动摩托车往小溪村

赶。心里埋怨,这个天气骑车下村真见鬼,烧自己的油是小事,主要是太冷了,风吹到

脸上像刀割,为什么不把林业站那辆破皮卡车开出来。

沿着乡镇公路骑行十几分钟,开始走通村路。路刚铺好大沙,骑车在上面一颠一簸

的,特别是要爬几个大陡坡,没少摔倒人。老杨把车挂到一档,握紧车龙头开始小心翼

翼地向上爬。眼看要爬完坡了,车轮突然磕在一块大个的碎石上,得了一个翅起,赶忙

用脚支撑好车身。

“老杨,怎么样,碰着没?”小田副镇长把车支撑好问道。

“没事,这里有块大石头。”

“没事就好,那我们继续,我走前面,你骑慢点。”又骑行了半个小时,终于到了

小溪村。小田副镇长把车停在i户人家门口,抖了抖鞋子上的稀泥巴,往堂屋里走。

“郭叔在家吗?”

“在,谁啊?哦,是田镇长和杨主任啊,快进屋烤火。”

这家人户主叫郭建华,老杨非常了解这家情况。家里有6口人,条件不太好。郭建

华的父母70多岁了,妻子智力不太正常。有两个小孩,大儿子高中毕业在家务农、种点

茶,小女儿在市里读职校。家里主要经济来源靠郭建华在周边打点零工。一家人正围着

炉子烤火看电视,见老杨他们进来赶忙腾出两个位子。

“谢谢!”老杨和小田副镇长接过端来的两杯热茶抿了一大口。

“在看春节联欢晚会重播啊,今年过年忙,没得看,今天算补上了。”小田副镇长

开始寒暄。

“嗯,听说大年三十小河那边烧毛坡了?”

“那可不是嘛,有人去山上祭祖,点的蜡烛没熄灭就走,把那边坡烧了一半。镇里

民兵队和小河村民扑了一天,晚上11点多才扑灭。”

“田镇长和我也在。”老杨补充道。

“我家其坤也去扑了一天火,回来被熏得黑漆漆的。“郭建华的大儿子叫郭其坤,

是镇民兵队的。

“你家郭其坤可以,做事情积极、肯干。县工厂在招工,正好可以让他去试哈!”

“好是好,不过呢,一是我家这个从来没出过远门,怕不习惯;二是听说经开区第

一个月没得好多工资,还要自己买生活用品、付住宿费。听镇里的人讲,只要去经开区

务工,政府就解决100。块临时生活救助。”郭建华试着打听道。

“县城不远,又有好多熟人,再说了,你也应该让他自己闯下,对不对嘛?至丁

生活救助,杨主任,可以用于这方面吗?”

“镇里面其他领导都是这样安排的,经开区工资太低了,不这样做招不到人。”老

杨小声跟小田副镇长解释说。

“怎么会这样?”小田副镇长皱起眉头道,”这明显不在临时生活救助金使用范围。”

“都是这样的。”

“那好吧,你先把钱给他,喊郭建华写个申请来,我签字拿去民政办埋。”

把钱给郭建华,交代初七早上到镇社保中心集合后,招工的事情总算解决了。老杨

和小田副镇长又走访了几户困难家庭,回到镇里天已经黑了。

“老杨,把郭建华家那张救助申请书给我,你快点回去吃饭吧。”

“不是和这几家的申请i起办理吗?”

“你别管,给我就是了。”

“好吧!”老杨找出郭建华家那张申请递给小田副镇长。

吃完饭,老杨还一直在纳闷,小田副镇长为什么要把郭建华家那张申请拿走。是想

私吞这1000块,还是觉得不符合临时生活救助标准,不敢去办,让自己承担这1000块?

一想到这些,老杨心里就“毛闷”。“杨主任在家吗?”

“哦,是田镇长咂,快进来坐,他在。”老杨的妻子在外屋答道。

“不坐了,我还有事。这1000块钱,是还今天借杨主任的,你拿好,麻烦嫂子和杨

主仟说声。”坟1000块终于有了着落,老杨心中的乌云顿时散了。

后来,老杨在镇里公示的临时性救助人员名单中始终没见到郭建华的名字。再后

来,镇政府规范了临时性救助申请程序,必须先提供困难证明,再由乡镇主要领导或者

分管副镇长签字确认后才能办理。

(有删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i项是

A.小说中老杨有些烦恼,尤其不喜欢在大冷天里下到村里去招工,这是因为老杨对上级

分派的招工工作不认同,而且还要费自己的油钱。

B.招工难主要是因为该镇劳动力习惯到沿海地区打工,对在本地打工积极性都不高。郭

建华家条件不怎么好,也对去工厂工作顾虑颇多。

C.郭建华家境困难,但不符合生活救助条件,他利用乡镇干部急于解决本地工厂招工问

题的心理,故意曲解政策,要到了1000块钱的救助。

D.小说以大年初四小任副镇长和老杨冒着严寒为幺经开区工厂招工为核心事件,穿插扑

灭山火等情节,表现了基层工作的繁杂、琐碎与辛苦。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比如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

着力刻画小田副镇长这一政府基层干部的正面形象。

B.小说用老杨来衬托小田副镇长,老杨一开始对下村工作热情不高,对招工感到为难,

而小出副镇长则是工作杓方法,没有怨言地付出。

C.小说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是借老杨的口,说大家对小田副镇长的印象不好,后通

过招工这一事情展现出小田副镇长的能力与品格。

D.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如下村路上,小田副镇长先是让老杨走在前面,

后是自己走到前面,一前一后的变化,耐人寻味。

(3)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小田镇长这一人物形象。

(4)有人说,去掉小说最后一段,以老杨的烦恼开始,以老杨心中的乌云散了结束,故

事也很完整。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9分,每小题19分)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孙奋字子扬,霸弟也。太元二年,立为齐王,居武昌。权薨,太傅诸葛恪不欲诸王处江

滨兵马之地,徙奋于豫章°奋怒,不从命,又数越法度。恪上笺谏曰:“帝王之尊,与天同

位,星以家天下,臣父兄,四海之内,皆为雨妾。仇傩有善,不得不举:亲戚有恶、不得不

诛,所以承天理物,先国后身,盖圣人王制,百代不易之道也。昔汉初兴,多王子弟,至于

太强,辄为不轨,上则几危社稷,下则骨肉相残,其后惩戒以为大讳。自光武以来,诸王有

制,惟得自娱于宫内,不得临民,干与政事,其与艾迪,皆有重禁,遂以全安,各保福祚。

此则前世得失之验也。近袁绍、刘表各有国土,土地非狭,人众非弱,以适庶不分,遂灭其

宗祀。此乃天下愚智所共嗟痛。木行皇帝览古戒今,防芽遇萌,虑于千载。是以寝疾之日分

遣诸王备早就国诏策殷勤科禁严峻其所戒敕无所不至诚欲上安宗庙,卜仝诸王,使百世相承,

无凶国害家之悔也。大王宜上惟太伯顺父之志,中念河间献王、东海王强恭敬之节,下当裁

抑骄恣荒乱以为警戒。而闻顷至武昌以来,多违诏敕,不拘制度,擅发诸将兵治护宫室。区

左右常从有罪过者,当以表闻,公付有司,而擅私杀,事不明白耍里语U:,明镜所以照形,

古事所以知今。'大王宜深以鲁王为戒,改易其行,战战兢兢,尽敬朝廷,如此则无求不得。

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中者能受之。是以不自知言至,愿蒙三思。”

奋得笺惧,遂移南昌,游猎弥甚,官属不堪命。及恪诛,奋下住芜湖,欲至建业观变。

傅相谢慈等谏奋,奋杀之,坐废为庶人,徙章安县。太平三年,封为章安侯。

(节选自《三国志•吴主五子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寝疾之日分遣诸王/各早就国/诏策殷勤/科禁严峻/其所戒敕/无所不至/

B.是以寝疾之日/分遣诸王/各早就国/诏策殷勤/科禁严峻/其所戒敕/无所不至/

C.是以寝疾之FI/分道诸士/各早就国/诏策殷勤科/禁严峻/具所戒敕/无所不至/

D.是以/寝疾之H分遣诸王/各早就国/诏策殷勤科/禁严峻/其所戒敕/无所不至/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行皇帝是中国封建帝制时代,在皇帝去世直至谥号、庙号确立之前,对刚去世的皇

帝的敬称。

B.“其与交通”与“阡陌交通”(《桃花源记》)两句中的“交通”一词含义不同。

C.“以适庶不分”与“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以”字含义相同。

D.“惟达者能受之”与“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两句中的“达”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傅诸葛恪不想诸王长期停留在长江沿岸的兵马争战之地,就准备将孙奋转迁到豫章

郡,结果孙奋拒不从命。

B.汉朝初年,皇帝多分封子弟为王,及至他们变得过于强大,无法节制,导致骨肉相残,

几平危害国家社稷。

C.诸葛恪认为,鲁王改变了品行习惯,小心谨慎行事,最终没有什么愿望不被满足,因

此,孙奋应当向他学习。

D.孙奋收到诸葛恪的书信后十分恐惧,于是移居南昌,但是他秉性未改,后因杀傅相谢

慈等人而被贬黜为平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承天理物,先国后身,盖至人立制,百代不易之道也。

②又左右常从有罪过者,当以表闻,公付有司,而擅私杀,事不明白。

五.诗歌阅读(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

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南乡子•归梦寄吴橘①

陆游

归梦寄吴橘②,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③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注释:①本词陆游在淳熙五年(1178)二月自蜀地东归江行途中所作。②吴橘:归吴的

船只。③朝衣:上朝拜见皇帝的官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在开头交代了自己虽在归途当中,但距离家乡路途遥远,只能在梦中寄希望于船

能顺利前行,突出了自己归乡急切的心埋。

B.词人在3〜5句写自己在舟中远远望见了曾经到过的武昌,并停泊芳洲,欣赏美景。

其中一个“认”字写出了他对武昌美景有很深的印象。

C.词的下阕,写词人设想回家时的情景。词人虽然回到家中,但得到的不是回家时的欢

愉,而是有着无限的愁思。

D.这首词主要采用对比手法,突出词人回家时的矛盾心理。上阕写行程及景色,景中含

情,下阕重在抒情,情真意切。

(2)西晋王赞《杂诗》中说:“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工然而词人问乡却有凄凉和恐

慌的心理,请结合全词,分析他为何有如此心理?这样写有何好处?

六.默写(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

6.(6分)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回顾了“五丁开

山”的传说。

(2)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是“,\

(3)杜甫《蜀相》中,“,”两句,借对祠堂庭宇景色

的描写,抒发凭吊情怀。

(4)屈原在《离骚》」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长声叹息,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两

句诗是“,

(5)“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李密《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臣

无祖母,;祖母无臣,J

七.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7分,每小题7分)

7.(7分)请给下面一段话的横线处填上一个与括号内意思相近的成语,使其与语段内容意

思衔接连贯。

有种人我最不喜欢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养的人。杀死他大将,或是抽了他个

车,他①(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是无关痛痒,使得你觉得②________

(索然寡味)。君子无所争,下棋却是要争的。当你给女方一个严重威胁的时候,对方的头

上青筋暴露,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的在额上陈列出来;或哭丧着脸作惨笑,或抓耳挠腮,或

大叫一声,或长吁短叹,或③________(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词,或一串串的噎嗝打个不

休,或红头涨脸如关公,种种现象,不一而足。这时节你“行有余力”便可以点起一支烟,

或啜一碗茶,静静地欣货对方的苦闷的情形。

®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A.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13分,每小题13分)

8.(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凌霄是紫蕨科的攀援藤本,以气生根攀附于它物之上。①_______,在上千年的观赏历

史中,凌霄花也被文人大量描绘,并产生了多种不同的意蕴。由于其经常攀附于其他植物向

上生长,有些诗人便指责其趋炎附势。如唐代白居易的“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一旦树

摧倒,独立皆飘飘。”宋代苏轼也在面对缠绕松柏的藤蔓发出了“举觞酹其根,无事莫相羁”

的感慨。这些作品表面上指责凌霄,实际上②o

然而,凌霄花也因“志存高远”“色彩艳丽”的性质,文人墨客很多大加赞赏。宋代贾

昌期赋诗替曰:“披云似有凌云志,向口宁无捧日心。珍重青松好依杆,育从平地起千寻”。

宋人杨绘有诗赞曰:“直绕枝干凌霄去,犹有根源与地平。不道花依他树发,强攀红日斗修

明。”这些作品直言不讳地写出了对凌霄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凌霄不仅流连于诗集,③。凌霄入药的记载始于《神农本草经》,后世医书如

《唐本草》《千金翼方》《本草纲目》中都有对其药用价值的描述。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下列选项中,与文中白居易诗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B.布裂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锻鱼肥。

(3)文中画横线的句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

九.作文(共1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6。分)

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过:“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J

最近,抗疫前线的一名年轻护士这样说:“非典来临的时候,全世界都在保护我们'90

后现在,换我们‘90后‘保护你们!

2020年3月5日,世卫组织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表示,让她最感动的

是中国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在疫情中的角色,有着绝对驱动力,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

同学们,在这次疫情当中,你肯定是一个保护者或者是被保护者,对于上面这些话你肯

定有着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深刻的思考。请就此写•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河南高二语文期中典型卷3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四川出土过大量表情生动的说唱俑,其快乐原因不乏庖厨经营和宴饮享受。忠县出土的

手提鲜鱼等食材的陶俑,成都出土的表现案上持刀操作的陶俑,都是笑盈盈的。宴饮图象往

往有乐舞场面形成的欢娱环境,人物形象从容曼妙,烘托出柔和安逸的气氛。蓝勇写道:“汉

代画像砖石中,以巴蜀地区的画像砖石尤为世俗化,其中特别是以宴乐烹饪题材偏多为特

色……”蓝勇在《中国川菜史》(四川文艺出版社)中认为:“巴蜀社会中对饮食的关注度可

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华阳国志》卷三《蜀志》说“嵬之为国”,其地“尚滋味”“好辛杳”。蓝勇理解,所谓

“尚滋味”,体现在对较高层次消费生活的追求、对较高等级饮食质量的欣赏,对较高水

准烹饪艺术的享用。这种“滋味”的品尝,是美好生活体验的重要方式,其实也是当时

人幸福指数的表现。

说川菜史,自然离不开对蜀椒的追溯。《艺文类聚》卷八九引《范子计然》说:“蜀椒出

武都,赤色者善。”扬雄《蜀都赋》“木艾椒篱”,左思《蜀都赋》“或蕃丹椒”,《齐民要术・

种椒》关于“蜀椒”的文字,都说明蜀人对“辛香”的偏爱,是通过今天常称作花椒的“蜀

椒、巴椒、川椒”等调味品的厨艺应用实现的。

辣椒传入中国,对传统川菜形成了显著的影响。“海椒”名号,指示了其外来的路径。

《中国川菜史》考察诸多方志资料和民俗文化信息,注意到贵州及其相邻地区“清初开始食

用辣椒”,“嘉庆以后,黔、湘、川、赣儿省辣椒种植普遍起来”,并引余上泅《蛮洞竹枝词》

“漫踏高枝摘海椒,冬来采得春花戴”以为说明。

乾隆十四年修《大邑县志》卷三《物产》:“家椒、野椒、秦椒,又名海椒。”应该是我

们发现的四川地区最早有关花椒的记载。清代中叶至民国初年,川菜中使用辣椒,经历了“逐

渐增辣增量过程”。徐心余《蜀游闻见录》记录清光绪年间饮食民俗:“惟川人食椒,须择极

辣者,且每饭每菜,非椒不可。”有人说川南自贡一带嗜辣尤为著名。《自流井竹枝词》写道:

“性情恭烈惹风潮,味要和平缓缓调。怪得人心都辣坏,劝君少吃七星椒。”

除了从“辛香”至IJ“麻辣”的历史变化而外,《中国川菜史》还注意了川菜系列中“动

物类荤食菜品的开发利用”,“郸县豆瓣与传统川菜味型特征的形成",“川酒”和“蜀茶”在

巴蜀饮食生活中的地位等,对“晚清传统川菜的代表性菜品”进行具体介绍,同时又就'‘民

国以来传统川菜菜品的定型”进行了梳理说明。关于清末至民国时期“巴蜀饮食商.业”的经

营状况,作者考察了重庆、成都、自贡、泸州、绵阳、内江等28个地方饮食'业的繁荣和商

业的发展,描绘了多姿多彩且香气四溢的巴蜀饮食风味地图。有关“传统川菜内部亚菜系的

出现”,作者分别就“成都帮”“重庆帮”“大河帮”“小河帮”“自内帮”等有所考论,分析

了这一区域饮食文化生成和发育的“来龙去脉”。

饮食史是社会生活史的重要内容。任职西南大学历父地理研究所的蓝勇,对于烹调真心

热爱,曾发掘传统文献中的宝贵信息,开发出古川菜菜品,并参与组建餐饮服务企业,还创

建了西南大学地方史研究所川菜文化研究室和亮饪实验室。

我想,如果更多的历史学家能在讨论王朝兴衰、执政得失、治国成败之外,关心普通人

的牛活、考察世俗文化、记述平民经济中的发明和创新、发现民众在柴米油战口常中的喜好

和快乐,也许可以使得学术事业更为丰满、充实,富有生活气息。

(选自王子今《品味“辛”“辣”中的文化》《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列D

A.《中国川菜史》考察诸多方志资料和民俗文化信息,注意到清初最早食用辣椒。

B.巴蜀地区的画像砖石都是以宴乐烹饪为题材,因此不仅尤为世俗化还独具特色。

C.引用余上泅《蛮洞竹枝词》“漫踏高枝摘海椒,冬来采得春花戴”是为了说明嘉庆以

后,黔、湘、川、赣几省辣椒种植普遍起来的现象。

D.《中国川菜史》作者对于烹调真心热爱,开发出吉川菜菜品,并参与组建餐饮服务企

业,还创建了西南大学地方史研究所川菜文化研究室和烹饪实验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文章第一段列举四川说唱俑和巴蜀地区的画像砖石,呈现了巴蜀社会对饮食的关注度。

B.文章第三段先引用史料对“鄂椒”的记载,继而论证蜀人对“辛香”的偏爱。

C.文章第七段列举蓝勇等历史学家在讨论王朝兴衰之外,发现民众在柴米油盐口常中的

喜好和快乐,使得学术事业更为丰满、充实,富有生活气息。

D.文章主要运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论证结构清晰,具有辩证意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根正确的一项是B

A.文章引用“性情恭烈惹风潮,味要和平缓缓调。怪得人心都辣坏,劝君少吃七星椒。”

诗句,是为了论述川南自贡一带嗜辣尤为著名的现象。

B.如果所有的历史学家能在讨论王朝兴衰、执政得失、治国成败之外,关心普通人的生

活、考察世俗文化、发现民众在柴米油盐日常中的喜好和快乐,就能使学术事业更为丰

满、充实,富有生活气息。

C.关于四川地区最早对花椒的记载应该是在乾隆十四年修《大邑县志》卷三《物产》中。

D.作者认为对于社会生活史而言,饮食史是重要内容。

【考点】论文;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分析论点、论据、论证

方法.

【答案】(1)D

(2)C

(3)B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相关的

信息,然后与诜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

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

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解答】(1)A.错在“清初最早食用辣椒”,根据第4段第・2行,应该是“贵州及

其相邻地区'清初开始食用辣椒'",另外,该项表述不仝面,“注意到”的内容列举不完

整;

B.根据第1段中“汉代画像砖石中,以巴蜀地区的画像砖石尤为世俗化,其中特别是以

宴乐烹饪题材偏多为特色……”可知,“巴蜀地区的画像砖石都是以宴乐烹饪为题材”太

绝对,另外,该句的“因此”强加因果;

C.引用余上泅《蛮洞竹枝词》中“漫踏”两句不只是“为了说明嘉庆以后,黔、湘、川、

赣几省辣椒种植普遍起来的现象”,还耍说明“贵州及其相邻地区'清初开始食用辣椒

从语法结构上说,“贵州及其相邻地区'清初开始食用辣椒和“嘉庆以后,黔、湘、

川、赣儿省辣椒种植普遍起来”都是“注意到”的内容,因此,”并引余上泅《蛮混竹枝

词》‘漫踏高枝摘海椒,冬来采得春花戴'以为说明”当然要说明的是“注意到”所领起

的所有内容;另外,余上泅是清朝中叶贵州诗人,引用其诗刚好可以一举两得,印证“注

意到”所领起的两个内容。

故选Do

(2)C.“文章第七段列举蓝勇等历史学家”说法错误。原文第七段说的是“任职西南大

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的蓝勇,对于烹调真心热爱,曾发掘传统文献中的宝贵信息,开发出

古川菜菜品,并参与蛆建餐饮服务企业,还创建了西南大学地方史研究所川菜文化研究

室和烹饪实验室”,可见只有蓝勇•人”在讨论王朝兴衰之外,发现民众在柴米油盐日常

中的喜好和快乐工

故选C。

(3)B.“如果所有的历史学家……就能使”说法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的是“我想,如

果更多的历史学家能在讨论王朝兴衰、执政得失、治国成败之外,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考察世俗文化、记述平民经济中的发明和创新、发现民众在柴米油盐日常中的喜好和快

乐,也许可以使得学术事业更为丰满、充实,富有生活气息”,可见不是“所有的历史学

家”,文中说的是“如果更多的历史学家”,也不是“就能使学术事业更为丰满、充实,

富有生活气息”,文中说的星“也许可以便”。

故选

答案:

(1)D

(2)C

(3)B

【点评】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I)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c(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己然、原

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耍认真甄

别。

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事关国运民生。作为人口大国,我们

必须增强风险怠识,持之以恒地抓好和保障狼食安全,扛粒根食安全重任,做到两个“就是

要让工

“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2021年,中央对粮食安全的重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

原来对行政首长进行责任制考核变为党政同责考核,强化了党委对粮食安全的责任,实行粮

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在保持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体制机制稳定的前提卜,将党委责任事

项纳入考核,做到“问责有度、奖恸有方”,推动党政同责有效落地,确保面积、产量不掉

下来。

夯实农田基础设施。坚定不移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早

涝保收、高产稳产。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完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22年继续

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显示多到2030年建成

12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克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通过完善农田某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巩固和提升了粮

食综合生产能力。还针对■黑土耕地出现的“薄、瘦、硬”问题;实施土壤侵蚀治理;农田基

础设施建设,肥沃耕作层培育等措施,到2030年实施黑土耕地保护,2.5亿亩。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耕地是粮食牛.产的命根子”“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

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我国耕地资源紧张,入均耕地面积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

14亿人口主要靠19亿亩耕地养活,要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

“就是要让种粮衣民有钱挣、得实患,口子越过越好”“

十八大以来中央围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出否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

产、保障种粮收益的政策举措,为粮食领域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支持,让农民

种粮有钱赚、得实惠这是实现粮食安全的根本动力。

强化种粮农民市场预期。关键在于“强化”准粮价以最低收购价为代表的价格支持政策

是国家兜底粮价、保护农民合理收益的有效举措。最近几年国家适度提高最低收购价格,对

小麦、稻谷市场价格形成利好支撑,兼顾了种粮收益与后续市场平稳运行的双重目标。要强

化种粮农民市场预期,保抵农民种粮积极性。此外,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引领粮食节本增

效下通过测土配方、统防统治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水肥一体化、智能化装备等先进技

术提高生产能力,通过农机与农艺融合提高生产效率,多措并举推动技术集成、人工替代集

约经营,最终实现节本增效,强化种根收益预期。

加大种粮补贴力度。我国已建成了包含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

生产者补贴、长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补贴等在内的系统补贴体系。为推动粮食生产机械化水

平,将粮食生产薄弱环节、丘陵山区特色农业生产急需的机具以及高端、复式、智能农机产

品的补贴比例提高至35%,将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装备等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范围。2021年,

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204.85亿元的基础上,中央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200亿元,

相当于补贴幅度提高16.6%。2022年,中央再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次性农资补贴300

亿元,有效缓解因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根据《全

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测算,2012〜2020年种植粮食为粮农带来净利润共计3121.3

亿元。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

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粮食安全。

(摘编自钟钮《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做到两个“就是要让”》)

材料■二:

民以食为天,保障粮食安全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任何时候都不能

松劲。保障粮食安全,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保障粮食产量的根本之策,也

是端稳中国饭碗的长远之计。一直以来,我国将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智力投入农业科技当中。

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到中国数以万计的农业科研工作者。他们都在默默用自己的辛

勤付出让中国农业科技走向世界前沿,不被“卡脖子二如今,有了世界领先的技术,还要

善于利用市场“无形的手”,借力乡村振兴大势,做大做强农产品科技优势,大力发展科技

农业。高效农业,只有这样,才能激发粮食安全的内生动力。

保障粮食安全。要不断深化农业改革。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也是粮食安全的“催

化剂二当今世界,全球粮食总产量平均到每个人是足够的,但仍然有10亿人口处于饥饿状

态,归根到底是区域性缺粮造成的,也就是说某些国家和地区是缺乏配套粮食安全的农业机

制的。那么,摆在中国面前的,是在总结推广以往好经验、好做法的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