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研究一例:-思维与语言结构课件_第1页
对比研究一例:-思维与语言结构课件_第2页
对比研究一例:-思维与语言结构课件_第3页
对比研究一例:-思维与语言结构课件_第4页
对比研究一例:-思维与语言结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维与语言结构对比研究一例:2024/11/251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方式是语言的内部机制。因为汉民族的“语言结构和文化结构(主要指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着同构关系”,研究汉民族传统思维方式与语言结构的本质联系显得尤其重要。“意合”是汉语的重要特征,这种特征与汉民族传统思维方式之间相互印证。汉语“意合”与英语“形合”的两立本质上源于思维方式的不同。2024/11/252整体思维与竹节型结构2024/11/253汉民族整体思维方式是从远古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根本运思方式,并通过前人的著书立说固化在中国人的意识中。老子最早提出的“道”的概念,是最具抽象意义的整体意识,体现了对宇宙万物的综合概括的把握。后来的“泛爱万物,天地一体”(庄子·天下),“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都强调从整体的角度观察事物。《吕氏春秋》则明确提出:“人之与天地也同。万物之行虽异,其情一体也”。到了汉代,董仲舒一言以蔽之曰:“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五行相生),从而,“天人合一”成为汉民族稳固的宇宙整体观。2024/11/254整体思维的过程主要靠直观体悟,强调“意会”,因而形成了汉语重“意合”的特点。

当我们谈到汉语的整体思维时,总习惯于与英语的分析型思维相比照。英语是分析型语言,形态丰富,与汉语的特征迥异,但我们不能说英语就没有整体思维。英语的句子结构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环环相扣而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样是一种整体观的表现。然而英语的整体和汉语的整体又有本质的不同。2024/11/255试看下面两个典型的英语句子:1、ThisisthecatthatkilledtheratthatatethemaltthatlayinthehousethatJackbuilt.2.Iamverygladtohavereceivedyourletteraftersomanyyearsofisolation.我们可以看到英语的句子在形式上是自足的,句子成分完备,形态变化清晰,以连接词作为标记,形成一种严密的、相对较封闭整体形式。2024/11/256如果把这个句子对应地翻译成汉语又避免欧化的味道,必须转换思维,按照汉语的逻辑,把整件事情“从头说起”:1、杰克搭建的房子里放着麦芽,一只老鼠把它吃掉了,这只猫捕杀了那只老鼠。2.经过许多年来和外界的隔阂,现在收到了你的来信,我感到非常高兴。我们可以看到,汉语句子是呈“竹节型”延展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趋向平行,层次不明显,没有严密的整体形式。2024/11/257英语的整体观整体(主旨)部分1部分2部分3部分42024/11/258汉语的整体观

整体(主旨)部分1部分2部分3部分42024/11/259英语思维和汉语思维是两种类型的整体观。英语的整体依靠形式来彰显,而汉语可以不依靠连接词而仅依靠意义把各部分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句子的主旨由各部分意合而来。相对来讲英语句的主旨较明确,而汉语句的主旨一般较抽象,因为它是靠直观体悟而来的。在汉民族意识里,“整体”不一定等于各部分的之和,是无法量化的,句子的主旨(整体)因读者或听者的理解差异而有较大的弹性。正是汉语的这种特征,才使得汉语言文学产生了气、韵、神、味、境等独特的审美范畴。2024/11/2510“在汉语的句子里,每个词排在那儿,要你斟酌,要你从不同的关系中去考虑,然后才能往下读。由于思想的联系是由这些关系产生的,因此这一纯粹的默想就代替了一部分语法。”————洪堡特“每个词排在那里”,这种说法很形象,准确概括了汉语的基本形式特征。如果说汉语有“形”的话,词语或短句的铺排,就是汉语最基本的“形”。当然铺排也有基本规则,就是鲁川先生所说的“三大定律”:时间先后律、空间大小律、语气轻重律。汉语语义变化主要靠“增减法”,把“竹节”延长或缩短,而英语则主要靠词形变化。2024/11/2511英语的“搭框架”和汉语的“排次序”体现了两种本质上不同的整体观。其区别主要在于对两大关系的认识: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部分与部分关系。英语思维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形式上的包含关系,逻辑上的从属关系。西方哲学主张“人物分立”,强调客观,重形式论证,以分析性的思维来观察事物,把事物层层分剥以求其本。这种思维体现在语言上,表现出严密的形式逻辑化的表述风格,各部分之间界限清楚,关系明确,通常有语法手段作为标记,听者或读者的理解策略是从结构到语义。2024/11/2512汉民族的整体观讲究的是“合”而不是“分”,是意义之“合”而不是形式之“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靠意义来贯通。在部分与部分之间,汉语通常不需要做明确的层次标记,因为汉语思维更注重事物的横向联系,认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是网络状而非数枝状,各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联系无处不在而不必去追究层次,正如“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文心雕龙·物色)。若硬性地分出了高低层次,倒破坏了这个“整体”。2024/11/2513易经中的八卦说,尚书中的五行说,都把世界看成一个由很多部分横向联合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易经》认为天、地、雷、火、风、泽、水、山八种东西同为世界的根源,而实际上天、地与其他六个部分并不属于一个层次,但还是被与其他部分平行排列。五行中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也并不区分高下层次。这也说明中国的整体意识不强调个体而强调“类”的概念,讲究“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易·系辞上),倾向于用“类”来对世界做综合概括的把握,不会为了形式上的规整而把事物层层剥离。这是汉语整体思维的基本特点。反映在语言上,则不讲求严密的形式逻辑,靠铺排来组词成句,组句成章;靠“意合”来表情达意。2024/11/2514偶对思维与主客互动偶对思维其实是整体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联系式的思维方法。偶对思维的形成源于中国先民对自然界的认知和效仿。人类自身和自然界中的各种双偶对称结构,使人们得到了最直观的启迪,通过日积月累的感触和体验,偶对思维逐渐成为一种习惯性思维方式。偶对思维的特点是表述一种事物时,同时对举另外一种相关事物,有呼有应,相辅相成,互文见义。古汉语的诗性特征,无论韵律还是骗偶形式,都是偶对思维方式所致。2024/11/2515老子的“高下相形,难易相生”最早提出了二元对立统一的哲学观,刘勰则更明确地说“造化赋形,肢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文心雕龙·丽辞),他认为偶对形式是这个世界最自然的形态,而人的言辞也是与造化同形,与自然同性的:“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文心雕龙·丽辞)。偶对思维形成了汉语言的诗性特征,并进一步形成了汉民族崇尚对立耦合的审美传统。2024/11/2516早在诗经中就已出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这样非常整齐的对句,之后文有骗赋,诗有律体,到五代以后更出现了对联这一独特的语言形式,它上下对称,韵律和谐,内容辨证统一,是偶对思维方式的极至体现。郭绍虞先生曾说研究汉语语法要和修辞结合,更有学者认为修辞对汉语来说就是语法。偶对形式虽说是一种修辞,但偶对思维对汉语的影响早已超越了修辞的范畴。2024/11/2517需要强调的是,偶对思维对汉语的影响,不仅在于形式,更在于意义。白话文以后,偶对的形式退出了主流文体,但“偶意”却一脉相承下来,在散行行文中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它的踪迹。比如在现代汉语中有一种独特的同义重复现象:1.我们必须节俭,减少不必要的开支。Wemustpracticeeconomy.2024/11/25182、要保持警惕,决不能掉以轻心。Wemustmaintainourvigilance.3、安排财政开支要有轻重缓急,不能不分主次。Financialexpendituresshouldbearrangedinorderofpriority.4.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环境,这是至关重要的。Itisessentialtocontrolenvironmentalpollution.2024/11/2519在以上汉语句子中,划线的两部分其实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不过从相对应的两个角度去说,互相补充说明来把意义表达清楚。翻译成英语时,只需要把一个部分翻译出来就可以了,另外一个部分倒显得多余。汉语句子这种特点正是习惯性的偶对思维所至,正如刘勰所说:“虽句字或殊,而偶意一也”(文心雕龙·丽辞)。2024/11/2520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汉语的偶对思维方式不仅体现在语法手段,也体现在交际手段。早在20世纪30年代,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就注意到了汉语交际中读者和听者的独特地位,他在《中国语和中国文》中指出,汉语表义不依赖形态变化而“更强烈地诉诸读者或听者的逻辑分析能力”。有西方学者也曾注意到,英语文化中直接清楚地表达信息是文章作者和说话人的责任,而在亚洲的某些文化中,如中国、日本和韩国,直接清楚地交流信息并不是说话者的责任,听众和读者有责任去理解作者和说话者表达的意思。2024/11/2521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说话者表达的意思清不清楚竟然要听话者来负责任。如果照这个思路深究下去,“语言”这个概念的界定恐怕要改写了。然而事实确实如此,这符合汉语的“意合”特点。王力先生最早在《汉语语法纲要》中提到‘意合’时,解释为“意会”,从而指明了“意合”的双重含义:它不仅是表达策略,同时也是理解策略。申小龙先生也同样认为汉语句子结构“有无相生,虚实相资的组织方略,是需要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主体意识积极参与的”2024/11/2522试想“小王有病没来”这样的句子,说话者不使用任何连接词,仅仅把“小王有病”和“(小王)没来”两件事按次序排列出来,没有其他任何手段说明其关系;听话者要正确理解这个句子,必须运用与说话者相同的思维机制,从两件事“位置的前后”领悟到“发生的先后”,再到两件事的“因果关系”。因此,在汉语里,“意合”是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的责任。中国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思维,而外族人学汉语时必须同时去习惯另一套思维方式。2024/11/2523在汉语交际中,说话者和听话者(或者说作者和读者)被认为是一对互动的实体,“表达”和“理解”也被认为是对应关系,双方“同而通理,动而相益,顺而相受”(《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相互依存,彼此照应,意义的完整表达靠双方共同“意合”来完成。这就是汉语的互动性特征。2024/11/2524出于“事不孤立”,“自然成对”的习惯性思维,汉语说话者在组织语言时,心理上往往对听话者有所期望,预设听话者有相关的经验,能够体悟说话的意思,意义可以“不言自明”,对方可以“心领神会”,因而不需要多余的形式。我们权且把它叫做说话者的“互动预期”。正是这种“互动预期”的存在,使得汉语摒弃了繁琐的形态。2024/11/2525而英语则是相反的情况,基于“主客两分”的思维,说话者唯一任务是力求详尽和清楚地表述意义,以讲求科学性的描述使任何人都能准确地理解,因而形式完整,内容精确,听话者只需从结构去把握意义而根本不必费心去体悟“弦外之音”。2024/11/2526由于汉语表达法具有“主客互动”的特征,也就不难理解汉语中数量众多的省略和停顿。在汉语中,说话者省略的成分往往需要听话者理解时来补足。比如: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2024/11/2527补充缺失部分后,应为:(我们要)鼓励(企业)兼并,规范破产(程序),(对)下岗(人员进行)分流,减员(以)增效和(鼓励)再就业工程,,(这样逐步)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2024/11/2528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________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2024/11/2529(我们)出门向东,(走)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石桥那边,)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我们)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房子)去,(房子的)第三间是书房。(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匾上写)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上)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鹿)伏在古树下。(因为)没有孔子牌位,(所以)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行礼)算是拜孔子,第二次(行礼)算是拜先生。________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补足缺失、省略部分之后:2024/11/2530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_____《水浒传》李逵杀虎理解一:“一只吊睛白额虎,在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一声,忽地随着一阵风跳出来了。”理解二:“李逵在星月光辉之下,猛觉一阵风起,听到一声大吼,看到一只吊睛白额虎跳出来了。”2024/11/2531潘文国先生说“汉译英可能会减掉某些东西,但绝对必须增加一些东西;英译汉可能会增加某些东西,但绝对必须减掉一些东西”。,精辟指出了汉语的省略特性。比如"三岁时,他父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句子,中国人会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