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秦朝时期的民族关系阶段:设“典客”“典属国”管理民族事务。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发端中央:地方:北面:北逐匈奴,修筑长城,移民实边南面:南抚夷越,修灵渠,设三郡。汉朝时期的民族关系中央: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地方:北面:西汉:初期,和亲政策;汉武帝派卫霍三击匈奴。东汉:南匈奴內迁,汉化;窦宪出击北匈奴,西迁。西面:河西走廊设四郡;设西域都护府东北:设护乌桓校尉南面:灭南越,设置郡县管理方法:屯戍政策汉和亲

武力“河西四郡”西域都护府护乌桓校尉《汉书·食货志》载:文帝时,匈奴数寇边,晃错上言:“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无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无系虏之患。”

敦煌酒泉张掖武威结合教材和上面史料分析屯田的影响?

有利于抵御匈奴入侵。降低军费开支,减轻人民负担。有利于边疆开发。推动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中央:礼部鸿胪寺礼部司主客司负责朝聘及册封民族首领的礼仪负责各族朝见礼仪负责宾客接待礼仪地方:隋朝:北方:突厥、吐谷浑、党项等族归附南方:冼夫人治理岭南东南:三次派人到流球

地方管理:边疆推行郡县制唐朝:西北:天可汗,平定突厥。吐蕃:和亲、会盟南方:加封南诏,南诏子弟入唐学习。管理机构: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府州战而后和羁縻府州安南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北都护府两位公主入藏单于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南诏王臣服唐(1)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唐朝国力强盛,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唐政府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2)特点:吸取前代经验与教训;先试点后推广,涉及地区逐步扩大;在承认中央王朝统治的前提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享有较大自主权(民族区域自治);管理体系逐步完善。(3)影响:稳定边疆社会秩序,巩固国家统一;加强内地与边疆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边疆地区的发展;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后世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借鉴。综合归纳:羁縻府州制度阅读教材结合两幅地图,你认为宋朝的民族关系有何特点?宋朝先后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并立,时战时和。即使在局部政权割据、战争状态下,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也没有中断过。元朝时期的民族关系“行汉法”区别对待:民族分化政策“因其俗而柔其人”管理办法西北:用色目人做官,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西藏:设宣政院,实行行政管理。东北、云南:设行省,征发赋役。台湾: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边疆管理背景:结束了各民族政权长期并存对峙局面,完成全国统一。明朝时期的民族关系礼部、鸿胪寺、四夷馆中央地方修筑长城,布置九边军镇;实行卫所制度。通过贡赐、茶马贸易,与西藏进行经济交流。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贸易。政治上:羁縻政策东北:设都司、卫、所,管理女真。西北:设赤斤蒙古、沙洲、哈密等卫。西南:设土司。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署,进贡,征调军兵西藏:册封首领为王、法王,建立都司。经济文化交流:军事上:【知识拓展】明朝的卫所制度卫所制度,明朝最重要的军事制度,是明太祖朱元璋模仿北魏隋唐的府兵制、又吸收元朝军制的某些内容而制定。凡是防区在一府之内的设所,一府以上者设卫。一卫有5600人,长官为指挥使。一卫辖属5个千户所(每千户1120人),长官为千户。一个千户所辖属10个百户所(每百户112人),长官为百户。各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司,统由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分别管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将全国定为17个都司、3个行都司、1个留守司、329个内外卫、65个千户所。成祖后增设都司为21个、留守司2个、内外卫493个、千户所359个,兵额总数连屯田军在内达到270余万人。为保证军队的兵源及供给,又推行军户和屯田制度。军士都是世袭,单独编户籍,叫作军户。明初军队大体能够屯田自养,屯田收入成为军饷的主要来源,使国家免去养兵之费,大大减轻人民负担。遇有战事发生,则由兵部奉旨调卫所之兵,临时命将充总兵官统兵出征。战事结束,总兵官交还印信,兵士回到卫所。这样将不专军,军无私将,而军权集于中央。到明中叶,屯田多被军官吞蚀,军士破产逃亡,所存无几,且缺乏战斗训练,仅供地主、军官役使,不能担任防卫职责,遂被募兵代替。清朝时期的民族关系设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中央:地方:北方:满蒙联姻,加强与蒙古族的合作;设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设伊犁将军辖区。青藏:册封达赖和班禅;

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大臣管辖青海、西藏。西南:沿袭土司制度,后实行“改土归流”。东北:设黑龙江、吉林、盛京三个将军辖区土司制度改土归流抗击沙俄签署条约理藩院册封达赖、班禅,设办事大臣管理藏区满蒙和亲不修长城平定噶尔丹消灭郑氏割据势力,在台湾设府清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包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1、含义:指民族间自然融合,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是多民族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趋势,同时,民族融合的趋势有助于推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2、三次高峰: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3、途径:友好往来(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迁徙、联合斗争、民族战争、和亲通婚、少数民族改革、国家统一局面形成。4、民族政策:

战争、和亲、册封、会盟(结盟)、设机构管辖、招抚(羁縻制度)、边境贸易(榷场、互市、通贡)、移民、通婚等。5、特点:6、意义:综合归纳: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朝代表现先秦汉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的交往交流。陆海两个通道;甘英出使大秦;光武帝赐倭国国王金印。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常骏出航到赤土国。造纸术外传阿拉伯地区,海路交通活跃,日本派遣唐使。陆路交通阻隔,海路发达;泉州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通往欧洲的海陆道路通畅;马可·波罗来华,著《马可·波罗行纪》。郑和下西洋;实行海禁。签订《尼布楚条约》;马戛尔尼使团来华;闭关锁国。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1、重要史实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隋唐宋1、条件: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外交通发达;对外政策开明;科技领先,造船业发达;杰出人物作用突出。2、途径:官方和民间贸易;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宗教传播;战争。3、阶段:

(1)秦汉时期:开通陆海通道,陆路(丝绸之路)到波斯湾,海陆到印度南部。(2)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繁荣,陆路畅通,海陆活跃(陶瓷之路)到达阿拉伯。(3)两宋时期:陆路阻隔,海陆发达(广、泉、明三大港)。(4)元朝和明前期:海陆通道都畅通,海陆到红海和非洲东岸。(5)明后期到清朝:对外交往中断(海禁闭关政策)。4、特点:综合归纳: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正是这种持续的相互需要,才使得朝贡体系能够维系千年之久……进入近代,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体系逐渐逊位,在19世纪后期最终解体。

——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根据材料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系走向解体的原因。(1)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也就是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2)目的:政治上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经济上求购异域珍宝特产,满足统治者对于奢侈品的需求。

(3)特点:崇尚睦邻友好;厚往薄来,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形成相对固定的以儒家价值为基础的区域性国际体系;与中华帝国具有君臣等级色彩;结构稳定,持续时间长;形成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重制度性联系。(4)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