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开题报告: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的法律分析》4500字_第1页
《法学开题报告: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的法律分析》4500字_第2页
《法学开题报告: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的法律分析》4500字_第3页
《法学开题报告: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的法律分析》4500字_第4页
《法学开题报告: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的法律分析》4500字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的法律分析——以微软小冰诗集著作权争议为例(应用型)专业导师姓名学号1.立题依据1.1立题背景现阶段,人工智能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极大地方便了人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以及地位问题引起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但没能达成共识,人工智能创作物有哪些权利又归属于谁,其著作权是否应当,受到传统知识产权法的保护等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各种观点争议频现,众说纷纭。1.2立题意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的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生产力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将实现下一次生产力飞跃的突破口寄托于人工智能上,可以说21世纪是人工智能时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随着人工智能生成物越来越多,为更好管控人工智能生成物,各国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相关立法,随着相关矛盾与纠纷不断对现行著作权法造成巨大冲击,只有在法律上及时明确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才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进而推动国家文化、科学产业的发展。1.3文献综述1.3.1国内研究现状焦和平(2022)研究提出,机器一直以来作为人类的辅助工具出现在大众视野,但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机器渐渐开始具备一定的自主性,切断了人类作者与作品的紧密联系[1]。曲增勋(2022)研究认为,从目前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来看,人工智能已经可以自主创作音乐和小说等作品,并且创作出的作品也受到社会的热烈欢迎。这些作品在实际的流通中,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在这个时候便会出现一个必须面对一个问题,这便是法律问题[2]。艾达娜·江阿力克(2022)提出,人工智能的生成物是否属于“作品”尚未得到学界和法律的统一认定,现阶段难以将其纳入《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3]。郝江锋(2022)研究认为人工智能作为对国家和个人都非常重要的前沿科技,需要得到法律的鼓励与指引,如果缺乏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法律保护,这非常不利于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合理分配权利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从而打消人们投身到更高水平的创作之中的积极性[4]。关于保护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的必要性,韩础伊(2019)在《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法保护研究》中指出,目前我国法律缺少对人工智能著作权的保护,法律上的缺失不能使人工智能生成物得到很好的应用,对于人工智能生成物的重大贡献者给予一定的著作权保护,才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5]。关于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的保护模式,可分为作品模式及邻接权模式。关于使用作品保护模式保护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刘影(2017)在《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初探》中指出,由于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认定人工智能生成物是思想或情感的表达,因而不能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6]。但熊琦(2017)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认定》中指出,人工智能的独立意思既然可视为来自设计者在训练中的“人机回圈”,则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乃是代表设计者或所有者意志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可以使用独创性标准来判断最终成果是否能够获得保护[7]。梁志文(2017)在《论人工智能创造物的法律保护》中提出了以人类读者为基础的版权法理论,从而将人工智能生成物认定为作品进行保护[8]。关于使用邻接权模式来保护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罗祥、张国安(2017)在《著作权法视角下人工智能创作物保护》中指出狭义著作权制度与人工智能创作物保护存在难以解决的理念冲突与规制困境,应当用邻接权保护[9]。刘正之(2020)在《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研究》中也指出,可以考虑设立新类型的邻接权,在对人工智能生成物进行规制的同时,维护现行著作权体系的稳定性[10]。1.3.2国外研究现状目前在世界各国中,大部分国家尚且没有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问题进行详细探讨,已经认识到且试图从法律及政策上对这一问题进行回应的以英美法系国家为主。其中,英国、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认可了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可版权性,澳大利亚对其要求更为严格,不仅要求操作者具有普通的操作能力,还要求对其操作物品的物质形式有一定的控制力。除日本以外,大陆法系国家几乎没有尝试回应人工智能生成物的问题。1.3.1文献评述我国尚未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进行保护,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尚不明确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法律属性。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认为人工智能生成物构成作品;其二,认为人工智能生成物不是作品,但可以作为邻接权保护的对象;其三,认为人工智能生成物既不构成作品,也不能作为邻接权保护的对象。第二,尚不能确定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的保护模式。笔者将从独创性等角度确定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法律属性,并借鉴国内外相关法律,提出完善我国对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保护的建议。2.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2.1研究主要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的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生产力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将实现下一次生产力飞跃的突破口寄托于人工智能上,可以说21世纪是人工智能时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随着人工智能生成物越来越多,为更好管控人工智能生成物,各国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相关立法,随着相关矛盾与纠纷不断对现行著作权法造成巨大冲击,只有在法律上及时明确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才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进而推动国家文化、科学产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了解人工智能的性质,以及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概念和类型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人工智能生成物与人类传统意义上的作品相似,需要著作权法的保护;但是两者具有差异性。笔者认为现有的《著作权法》不能对人工智能生成物这种新兴事物的著作权进行保护,所以,根据我国现状应尽快完善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保护制度。其次,我国现行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通过对人工智能生成物性质的分析,笔者认为人工智能生成物是智力劳动成果,满足最低标准的独创性及可复制性,所以,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最后,通过借鉴域外相关立法,笔者根据我国国情选择适合我们国家的一种保护模式,即以人工智能作品模式保护,并从权利主体、权利客体、权利内容、保护期限方面,提出具体制度建议。具体研究大纲如下:前言一、人工智能创造物著作权的保护理由(一)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保护的必要性1.人工智能创作物的形式、作品、实质已经跟人类作品无差别2.出于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者的权利保护3.文化发展的必然走向(二)人工智能创造物对传统著作权理论的冲击二、人工智能创作物是否受著作权保护现状及争议(一)立法现状1.法规政策2.法律(二)微软公司创作作品小冰诗集案例分析(三)人工智能创作物是否应当受著作权保护的争议1.人工智能创作物不属于受著作权保护的范围2.人工智能创作物属于著作权保护范围三、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保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一)人工智能创作物性质认定不清(二)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保护期不明(三)智能创作物版权登记规则不配套(四)创作物著作权权属混乱(五)生成过程中合理使用和侵权界限含糊四、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保护的建议(一)明确智能创作物法律概念肯定作品性质(二)确定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著作权保护期(三)构建人工智能创作物区块链版权登记规则(四)尊重意思自治建立以使用者利益为核心的权利归属原则1.合同约定在先确定权利归属2.建立以使用者为核心兼顾编程者与投资者的归属原则(五)规定智能生成过程中的合理使用标准1.合理使用场景的确定2.设立智能创作物著作权强制投保制度分散侵权风险五、结语参考文献致谢2.2研究预期目标随着人工智能创作物的大量出现,对人工智能创作物侵权行为也屡见不鲜,如何保护人工智能的相关合法权益,至今还尚未制定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我国学界对于人工智能是否具有法律主体地位存在争议,人工智能创作物的权利归属,及其著作权是否应该受到传统知识产权法的保护等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虽然各种观点争议频现,众说纷纭,但是笔者通过研究认为人工智能创造物的相关权益作为法律所允许的正当利益,应当受到保护。加之现当今科技快速发展,对新兴事物立法也要有前瞻性要保留相对的空间。所以传统知识产权法有待完善,人工智能领域的良性发展需要法律给出明确回应。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人工智能创造物并提出了应当受法律保护相应的保护措施。3.研究对象及方法3.1研究对象微软小冰是微软Bing搜索中国团队发布的一款智能聊天机器人。是一套完整的、面向交互全程的人工智能交互主体基础框架包括核心对话引擎、多重交互感官、第三方内容的触发与第一方内容生成,和跨平台的部署解决方案。小冰出版了《阳光失了玻璃窗》这一诗集后,受到广泛关注和称赞。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是通过对网络数据中大量的优秀诗歌作品的进行收集,分析其行文逻辑和修辞手法,不断地运算和编程新的算法,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著作诗歌的水平。普通人究其一生也无法阅读如此之多的诗集。2017年5月以来,小冰已协助诗歌爱好者创作诗歌超过500万首,相当一部分作品在各类文学刊物上发表。小冰作为人工智能,其作品不仅很难与人类作品相区别,而且有着自己成熟而独特的文风,令读者眼前一亮。3.2研究方法数据收集的方法、或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4.研究进度安排表SEQ表\*ARABIC1研究进度安排表起止时间研究内容和要求备注2022年6月23日前按要求撰写论文开题报告6月23日至7月7日完成并提交开题报告一稿7月8日至7月13日老师评阅论文题目和开题一稿8月20日至9月1日修改开题并提交开题报告二稿9月2日至9月7日教师评阅开题报告并给出评阅结论9月8日至9月14日发布开题报告成绩9月15日至9月24日撰写并提交毕业论文初稿9月25日至9月30日评阅并给出论文初稿指导意见10月1日至10月10日修改初稿一稿并提交初稿二稿参考文献[1]焦和平.人工智能创作中数据获取与利用的著作权风险及化解路径[J].当代法学,2022,36(04):128-140.[2]曲增勋.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2022,(18):35-37.[3]艾达娜·江阿力克.论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著作权保护[J].大陆桥视野,2022,(06):53-55.[4]郝江锋.法哲学视域内关于人工智能作品独创性的思考[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04):59-64.[5]韩础伊.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法保护研究[J].法制博览,2019(26):2.[6]刘影.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法保护初探[J].知识产权,2017(9):7.[7]熊琦.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认定[J].知识产权,2017(3):6.[8]梁志文.论人工智能创造物的法律保护[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35(5):10.[9]罗祥,张国安.著作权法视角下人工智能创作物保护[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7,32(6):7.[10]刘正之.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9):3.[11]刘琳.人工智能生成成果的法律定性——以著作权法与专利法的异质性为视角[J].科技与法律(中英文),2022,(03):93-99.[12]刘强,母运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