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24年高三语文10考语文答案

1.D2.C3.C

4.①古罗马作家曾悲叹中国丝绸不仅吸去大量黄金,同时还助长了追求奢华的社会风气。②涌向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的产品中,中国以工艺品为特色,其他国家多是动植物、矿产等。③阿拉伯人把一切精美的或制作奇巧的器皿都称为“中国的"。④中国人在塑像和绘画方面拥有举世罕见的技巧。⑤波斯工艺大师曾数次尝试烧制中国瓷器,却始终稍逊一筹。(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

5.①具有无与伦比的消化融合能力,并在融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②具有精益求精、“画龙画虎亦画骨”的工匠精神,在技艺上有无尽的追求。③具有发达的农业文化保障,物产丰富。政治制度先进。(每点2分)

6.D7.D

8.①刘主任说:“我在······"停顿一下,问道:“你是盲人?”②曾明愣了一下,摇了摇头。刘主任又问一遍:“你失明以后,做梦吗?"③“我想也是,只是盲人不做梦,这是事实呀。”④“也许吧······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在盲人中,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这个问题我总是想不明白”;⑤刘主任说:“我已经听到了你的脚步声。"(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小说从盲人曾明的角度讲述故事,使读者更容易体会曾明的心理状态,感同身受。②让刘主任的行为和言语显得有些奇怪,引发读者的好奇和想象。③使得刘主任是盲人这一重要事实直到结尾才揭示,有出人意料的效果。(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BDF11.A12.D

13.(1)士人和普通百姓说“用什么办法使我自己获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何以"利”“交征利"各1分,句意1分)

(2)从士以上的官吏都以追求私利为羞耻而不和民众争抢职业,以分享施舍为乐而以囤积私藏为耻辱。(“羞利”“乐分施"耻”“积臧"各1分)

14.①路上拾到的金钱,赵柔不去占有,这是重义轻利,不义不取。②面对别人出的更高价格,赵柔以义为先,坚持以说好的低价售出,这是见利思义,言而有信。③赵柔以义制利,成为坚守道义的标杆,对社会也能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文言译文】

材料一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为我的国家带来利益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为什么一定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用什么办法使我的国家获利?’大夫说‘用什么办法使我的家族获利?’士人和普通百姓说‘用什么办法使我自己获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能说不多了。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也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

材料二讲求道义和私利,是人们兼有的东西。即使是尧舜(这样的贤君)也不能除去民众追求私利的欲望,但是能够使他们对私利的追求敌不过他们对道义的爱好;即使是夏桀、商纣这样的暴君也不能去掉民众对道义的爱好,但是能够使他们对道义的爱好敌不过他们对私利的追求。所以道义胜过私利的就是安定的社会,私利胜过道义的就是混乱的社会。君主看重道义,道义就会胜过私利,君主推崇私利,私利就会胜过道义。所以天子不谈论(财物)多少,诸侯不谈论有利还是有害,大夫不谈论得到还是失去,士不去贩运买卖货物。拥有国家的君主不养殖牛和羊,献身于君主的臣子不养殖鸡和小猪,上卿不放高利贷,大夫不筑场种菜,从士以上的官吏都以追求私利为羞耻而不和民众争抢职业,以分享施舍为乐而以囤积私藏为耻辱。所以民众不被钱财困扰,贫穷的人也能够着手料理自己的生活。

人生下来就有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不得不去追求;这种追求如果没有一定的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斗。一发生争斗就会引起混乱,一有混乱国家就会陷入困境。先贤厌恶这种混乱局面,所以制定礼仪、道德来作为区分界线,用来适度满足人们的欲望,人们的追求。使人的欲望不超过物质供应的限度,物质供应不是无限度地满足人的欲望,这两方面互相制约并有所增长,这就是礼产生的原因。

材料三赵柔,字元顺,北魏金城人。年轻时就凭借德行才学闻名河西。沮渠牧犍做金帝时,(赵柔)做金朝的部郎。世祖平定凉州以后,(赵柔)到京师任职。高宗即位以后,(赵柔)被任命著作郎。后来因为历任有政绩,出京任河内太守,仁厚的名声非常显著。

赵柔曾经在路上捡到别人掉的一贯金珠,价值数百匹黄绢,赵柔立即叫回失主把金珠还给了他。后来有人赠送给赵柔数百枚铧,赵柔于是同儿子善明去集市上卖。有个人要买赵柔的铧,(赵柔)向他要价二十匹绢。另一商人见他的要价低,于是要给赵柔三十匹绢,善明便打算卖给这个商人。赵柔说:“和别人做交易,一句话说了就确定不变了,怎么可以因为利益而改变心意。”随即卖给了原来那个人。当时的官僚士绅听说此事后,都非常佩服他。

15.D(说法有误。“更凭君画我,追随二老,游千家寺"是词人的想象,非画中实景。)

16.①从景与天气的角度看,无论晴天还是雨天,皆与西湖美景相宜。②从景与人的角度看,西湖美景与相关的历史名人互相映衬,两相得宜。③从诗与画的角度看,画面内容与苏诗的意境完美交融,相得益彰。(每点2分)

17.(1)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示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18.示例一:长短句结合,句式错落有致,灵活多变,富有节奏感。(2分)“钻出尘封许久的泥土,吐出淡黄青绿的嫩芽,散出芬芳清新的草香”三个短句形成排比,接一个长句悠闲舒缓,再用一个短句结束,干净利落。(2分)

示例二:整散句结合,灵活自然、富有变化,音节和谐。(2分)“钻出尘封许久的泥土,吐出淡黄青绿的嫩芽,散出芬芳清新的草香"是整句,结构相同,长短一致,十分整饬;与散句配合使用,整齐中寓疏落荡漾之致,显出变化之妙,音韵之畅。(2分)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如果将示例一与示例二的答案进行整合,答出“长短句”和“整散句"的相关内容并加以分析,则按每点2分赋分,满分也可得4分)

19.①第一个“这”字可以理解为“这么”,强调突出后面的对象,同时加强语气,表现了作者面对广阔的青草海洋的惊叹与欣喜;(2分)②第二个“这”字代指前文提到的场景,这样表达更简洁)

20.画波浪线句把连续的地点“房前屋后"田埂地畔”“草场林间"组合起来,无停顿,语气形成连读,给人一种思绪连绵,青草遍布家乡土地的意味;(2分)传达出作者对家乡青草的想念和感恩之情。(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示例:A其实不然/其实并非这样(表达出“这是不对的”意思即可,2分)

B二是能改善缺铁性贫血(强调“改善缺铁性贫血”,1分;照应前文的句式“二是”1分)

C如何购买动物血液制品呢(强调“挑选"或者“购买”,1分;“血液制品”,1分)

22.③食用后可能会引发发热、腹泻、恶心等症状

④儿童、老人等免疫力低下者会出现更加严重的病情(每处序号正确给1分,修改正确给1分)

23.略实验高中2024年秋季学期高三10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显然并非所有古代重要科技领域的原创地,但通过无与伦比的消化融合能力,“中国制造”成为古代丝路上优质产品的代名词。以中国周边的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为基础,从历史实境出发来反观融合后创新并高出一筹的中国发明,无疑能让我们更加贴切真实地体认先人的智慧与成就。

中国周边地区对“中国制造"的早期认识几乎只能从考古遗迹中获取。公元前6至3世纪分布于阿尔泰山北麓、形成巴泽雷克文化的游牧民,通过向周边地区卖出马匹,积蓄了来自波斯、印度和中国的大量商品。墓葬所出遗物中,除一辆具有中国设计风格的大型四轮马车外,更引人注目的还有原产自楚地的铜镜和具有战国风格的丝织物。这些产品有些饱含深厚的技术积累,有些展现出精致绝妙的制作工艺,还有些则涉及难以企及的奢华原料。它们通过巴泽雷克等文化中转,进一步传播到北面的米努辛斯克盆地、西面的东欧大草原等地。古罗马作家曾悲叹中国丝绸不仅吸去大量黄金,同时还助长追求奢华的社会风气。尽管各国奢侈品都使古罗马这样的消费主义帝国黄金外流,但仍不难窥见中国发明在外来珍奇中占据的独特地位。

到西汉时期,中国官营作坊生产的漆器,则通过和亲等途径大量流入匈奴,成为贵族墓葬中常见的陪葬珍宝。可见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发明,是备受近邻们青睐的车辆、铜镜、丝织品和漆器。

数百年后,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治下的首都巴格达,同唐都长安一样,万邦来朝,商旅凑集。这个文化勃兴时期的文献记载骤然增多,其中不乏盛赞中国发明的文字。生活在巴格达的文化名流贾希兹(775-868),在其《论市场监察官》中提到从各国进口的货物,其中来自中国的有“优质宝剑、丝绸、大瓷碗、纸、墨、孔雀、快马、鞍鞯、毡、肉桂、大黄”。在数量上,中国商品与来自拜占庭和波斯古城伊斯法罕的货物相当,略多于印度。但后面几处的出产多为动植物、矿产甚至奴隶,唯独中国以工艺品为特色。

中亚加兹尼王朝的文人撒阿利比(961-1038)在其《珍闻谐趣之书》里提到中国时,开宗明义地对中国产品赋予极高评价:“阿拉伯人习惯把一切精美的或制作奇巧的器皿,不管真正的原产地为何地,都称为‘中国的’······在制作珍品异物方面,今天和过去一样,中国以心灵手巧、技艺精湛著称。"撒阿利比指出除精美透明的瓷器、可追溯到中国的撒马尔罕纸以外,中国人在塑像和绘画方面也拥有举世罕见的技巧。中国画家不仅要在笔下呈现出人物的神情形态,还要更加力透纸背地刻画出人物的灵魂,辨别出其笑容蕴含的究竟是嘲弄、困惑、莞尔还是惊异。

对中国制造的模仿在西亚一直进行着,但大部分时间内,当地工匠最终收获的是叹服。波斯作家穆罕默德·花德米尔(逝世于1534年)记录了赫拉特(现阿富汗西北部城市)一位在金属器皿上绘制图案的工艺大师曾数次尝试烧制中国瓷器,但经过不懈努力,他始终只能制作出形制与中国产品极为相似的器皿,但在颜色和纯净度上仍稍逊一筹。限于篇幅,笔者在此不再列举读者容易找到的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和阿克伯《中国志》等关于中国发明的记载。从丝路实境来看,有一种认识自古一以贯之,即中国发明在西亚和中亚作家眼中,已经远远不只是瓷器、纸张、丝绸、宝剑、工艺美术等具体事物(这些器物往往并非最早出现于中国),而是对精益求精、“画龙画虎亦画骨”的工匠精神的无尽追求。抚忆往昔,这无疑是更加值得国人自豪和深思的历史遗产。

遥远的地理和心理距离容易带来认识上的偏颇。翻看中世纪阿拉伯史料,无论是在大马士革还是开罗,其市场之繁荣、古代中国未尝发展但常见于西亚的科技领域之多,昭示出人类文明发展如钻石般拥有多个切面;即便如此,中国发明在其他切面依然拥有杰出地位。

(摘编自陈巍《古丝路语境下的中国发明》)

材料二汉朝时,中国就开始同周边的族群进行交往,这些族群都是少数民族,他们的生活来源是原始的游牧和狩猎,与中国发达的农业文化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当时繁华的唐朝具有丰富的物产、先进的政治制度,世界各地的外交使节挤满了长安城,都来取经学习,将中国作为模范。在这些附属国的心中,中国就是世界的中心,霸气十足的泱泱大国,这些国家主动向中国称臣,同时从中国引进各种文化以及当时先进的科学技术,如雕版印刷术、造纸术、制瓷技艺等等。

古代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强大的国家。中国开始认为自己的文化思想是最优秀的文化思想,自己的科学技术是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会把周围弹丸之地的小国家放在眼里。从事物的发展规律看,当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碰撞时,落后文化会向先进文化学习,而先进文化则不会向落后文化学习。于是,落后文化在向先进文化学习的过程中开始走向先进,而先进文化不仅觉得落后文化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它吸取,还会对落后文化产生鄙视的心态,不断增强的自我优越意识,使得它们不思进取,因脚步停滞不前而衰落。

(摘编自张馨元《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对周边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既有明确的文献资料记载,也可以从考古发现中得到充分的验证。

B.从先秦时期开始,中国制造的车辆、铜镜、丝织品和漆器等,就先后以其精湛的工艺水平受到周边地区的喜爱和追捧。

C.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此消彼长,有其深刻的历史社会因素和内在的逻辑关系。

D.两则材料都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繁荣发展为主要内容,不同之处在于材料一侧重理性分析,材料二侧重列举史料。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形成于阿尔泰山北麓的巴泽雷克文化,在中华文明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中转作用。

B.刻画出人物的灵魂,比呈现出人物的神情形态难度更大,也更能体现中国古代匠人在技艺上精益求精的追求。

C.作者没有选用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等人的记载做论据,是因为这些记载为大家所熟悉,论证力度不够。

D.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曾长期领先于世界,到了近代,不思进取、故步自封的大国心态导致科技发展落后于世界。

3.下列说法中,能够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画横线句子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哦,香雪》中,香雪想从旅客手中换得铅笔盒,凤娇关注旅客头上的“金圈圈"。

B.《小王子》中,小王子抱怨沙漠里有点孤独,蛇说:“在有人的地方也一样孤独。”

C.《西游记》中,乌鸡国太子曾经如此评论唐朝:“你那东土虽是中原,其穷无比。"

D.《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轻视探春:“又是庶出,他敢怎么?”

4.材料一中,从史料记载看,中国古代科技及艺术远超其他国家的表现有哪些?(4分)

答:_____________

5.中国古代科技艺术等曾长期领先于世界,原因有哪些?(6分)

答: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牵手

范小青

曾明的眼睛不是一下子坏了的,他先是得了一种眼病,医生就预言曾明的眼睛不行了。最后曾明真的成了一个盲人。

在黑暗的世界中生存下去,这就是曾明必须选择的路。曾明被介绍到街道办的福利工厂去工作,往一块小小的金属板上辗螺丝,上班的时候,把一台收音机开着,节目很丰富,多半是直播形式的,盲人们常常放下手里的活,给电台打热线电话,曾明很快就被吸引,觉得生活有意味得多了。

辗螺丝对曾明来说,真是小菜一碟,进厂不多久,就已经很熟练。有一天曾明起身去方便,不小心和邻近的老陶撞了一下,金属板翻到了一处,他们一起蹲下来拣金属板。才拣了几十只,曾明就再也摸不着了,便有些急,道:“我做了一百只了,怎么只有这一点点?"

老陶随口回道:“这么凑巧哇,刚好一百。”

“我数到一百,才起身去上厕所。"

几个人笑了起来,曾明道:“你们的意思,是我瞎说?”

没人回答曾明的问题,曾明便起身找负责人,负责人听了,也是一笑,道:“算了,又不计件,不要计较了吧。"凡事总有个道理。”

“扯不上,工资又不挂钩······"

曾明再没有说话。晚上回家听电台节目,曾明打了一个热线电话,把事情说了,主持人告诉他,这算是一种病态心理,解除的最好办法,就是找人倾诉。主持人告诉曾明,曾明住处不远的另一条街上,有一位在街道办事处做调解的刘主任,建议曾明找那位刘主任说说,刘主任是调解战线的先进。

曾明在某一天果真找到那地方去,人们把他引到主任的办公室时,曾明听到刘主任正在调解民事纠纷,他听主任说得在情在理,很快就把当事双方说通了,高兴而去。曾明听到喝水的声音,接着刘主任问他:“你是不是我们这个街道的?”

“是,是电台的主持人叫我来的。"

“是小丁吧,他常常介绍人来我这里。”

曾明就把事情说了,说罢却有好一阵没有听到刘主任的声音,只觉得周围有一种沉静压抑的气氛,曾明还以为刘主任出去了呢,忍不住问道:“你在吗?"

刘主任说:“我在······”停顿一下,问道:“你是盲人?"

曾明心下有些奇怪,但并没有往深里想,只是点头道:“是的,得了一种奇怪的眼病,医不好。”

“这么说来,你失明的时间不很长?"在曾明的感觉中,刘主任的声音好像离得很远。

“半年吧。”

“你······"刘主任又停顿了一下,问道:“你失明以后,做梦吗?”曾明愣了一下,摇了摇头。

刘主任又问一遍:“你失明以后,做梦吗?"

“没,好像没有梦见过什么。”他不明白刘主任问他这个做什么,或许是一种心理治疗。

“盲人做梦,若能看见东西,古时候称作天眼开。"

曾明想了想,说:“那恐怕说的是先天的盲人吧,像我们这样,应该是能做梦的,人若盲了,已经够痛苦,若连梦也做不起来,那就更惨,不能这么不公平吧。”

“我想也是,只是盲人不做梦,这是事实呀。"

“你怎么知道?”

刘主任没有回答曾明的这个问题,却回到了曾明的主题上,说:“你心中的这股气,其实不是对着老陶的,你说是不是?从根本上说你对于自己的失明一直郁闷不平,看起来你已经适应了失明以后的生活,其实你并没有适应,你还需要继续适应······"

曾明打断刘主任的话:“没有失明的人,怎么能够体验失明人的滋味,就像你,怕是不能体谅我的心情吧。”

刘主任笑了一下,说:“也许吧······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在盲人中,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

曾明一时回答不出来。

刘主任说:“这个问题我总是想不明白,我总是在想······”下面的话被一阵人声打断,有人进来说道:“刘主任,又来人了。"

曾明知道刘主任有工作了,便站起来道:“刘主任,你忙,我先走了,过日我再过来就是。”

刘主任说:“好,我领你出去。"就有一只热乎乎的手伸过来。一路过来,刘主任没有和曾明说话,曾明再一次感受到在刘主任办公室里感觉到的那种沉静压抑。

曾明继续到福利厂上班,大家和他仍像以前一样亲切,好像谁都不记得曾经有过一丝不愉快的事情。一天夜里,曾明做了一个梦,梦见刘主任对他说:“你怎么不来了?我很想你。”醒来后,曾明的心里有些不宁。过了几天,他又到刘主任那里去,这一回曾明只让人把他引到走廊端头,他自己沿着走廊,很快摸到了刘主任的办公室,进去,刘主任说:“我已经听到了你的脚步声。"

曾明说:“你的耳朵真好。”

刘主任说:“你来得正好,今天是我的休息日,我们一起出去走走好吗?"

“到哪里?”

“到那地方你就知道。"

一只热乎乎的手伸过来,曾明的手被那只手牵着,他们一起往外走,以曾明的感觉,好像到了一个类似公园的地方。

“你听到了什么?”

“鸟叫,很多很多的鸟。"

刘主任笑了,说:“是的,他们都在这里遛鸟,今天比赛。”

曾明说:“比什么?"

“比鸟的叫声。”

在一片叽喳的鸟鸣声中,曾明突然感觉到自己内心一片明亮,刘主任的热乎乎的手又伸过来牵住了他的手,说:“走,我们上那边看看去。"

他们牵着手走了几步,曾明听到身边有人在说话,他们说,瞧,两个瞎子手牵着手在走路呢。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明主动给电台的主持人打热线电话,不仅是为了发发牢骚,实际上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

B.知道曾明是个盲人后,刘主任并没有改变自己调解纠纷时的惯常做法,这说明刘主任对人一视同仁,维护他人尊严。

C.“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这个问题的提出与引发的思考,构成了小说的基调与主题。

D.相比于盲人生活的不便,小说更侧重于描写他们精神上面临的困惑,也体现出对残疾人心理问题的理解与关注。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人经常给电台打热线电话,写出了福利工厂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也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B.小说通过曾明与老陶发生口角这个偶发事件,具体展现了“在黑暗的世界中生存下去"的现实问题,由小及大,构思自然。

C.第一次见刘主任时,曾明“觉得周围有一种沉静压抑的气氛”,这写出了盲人心理上的敏感。

D.小说语言平实、质朴、简洁,这种语言风格体现着作者对盲人世界的认识,看似平淡,实则很有韵味。

8.小说直至最后才交代刘主任是个盲人,但前文已有多处细节予以暗示,请找出相关细节。(4分)

答:_____________

9.小说从曾明的角度讲述故事,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0~14题。

材料一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上重义则义克利,上重利则利克义。故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士不通货财。有国之君不息牛羊,错质之臣不息鸡豚,冢卿不修币,大夫不为场圃,从士以上皆羞利而不与民争业,乐分施而耻积臧。然故民不困财,贫窭者有所窜其手。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荀子》)

材料三赵柔,字元顺,金城人也。少以德行才学知名河右。沮渠牧犍时,为金部郎。世祖平凉州,内徙京师。高宗践阼,拜为著作郎。后以历效有绩,出为河内太守,甚著仁惠。

柔尝在路得人所遗金珠一贯,价直数百缣,柔呼主还之。后有人与柔铧数百枚者,柔与子善明鬻之于市。有从柔买,索绢二十匹。有商人知其贱,与柔三十匹,善明欲取之。柔曰:“与人交易,一言便定,岂可以利动心也。"遂与之。缙绅之流,闻而敬服焉。

(《魏书·赵柔传》有删改)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苟为后义A而先利B不夺C不餍D未有仁E而遗其亲者也F未有义而后G其君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中的“利"与“王何必曰利”中的“利"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名词,利益、好处的意思。

B.材料二“故义胜利者为治世”中的“治"与《陈情表》中“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治"意义不相同。

C.材料二“有国之君不息牛羊”中的“息"与《归去来兮辞》中“请息交以绝游”的“息"意义不相同。

D.材料三“少以德行才学知名河右”中的“以"是凭借之意,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皆以美于徐公”的“以"意义和用法均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说“万乘之国、千乘之家、千乘之国、百乘之家”这几句话,意在指出如果先利后义,贪婪的人心得不到满足,社会就会动荡不安,国家就会危险。

B.荀子认为,“义"与“利”都是人性的本能,人有逐利的冲动,在价值判断上,“义"要高于“利”,要用“义"来约束和引导“利”的冲动。

C.荀子认为,在重义的前提下,要正视和满足人们的求利欲望。先王“制礼义”,就是用“礼”作为区分界线,适度满足人们的欲望。

D.赵柔同儿子善明去集市上卖铧。有个人要买赵柔的铧,赵柔向他要价二十匹绢。另一商人见他的要价低,出价三十匹绢来买,赵柔与儿子都坚决地拒绝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答:_____________

(2)从士以上皆羞利而不与民争业,乐分施而耻积臧。

答:_____________

14.请根据前两则材料,评价材料三第二段中赵柔的行为。(3分)

答: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水龙吟·赵祖文画西湖图,名曰总相宜①

扬无咎②

西湖天下应如是。谁唤作、真西子。云凝山秀,日增波媚,宜晴宜雨。况是深秋,更当遥夜,月华如水。记词人解道,丹青妙手,应难写、真奇语。

往事输他范蠡。泛扁舟、仍携佳丽。毫端幻出,淡妆浓抹,可人风味。和靖③幽居,老坡遗迹,也应堪记。更凭君画我,追随二老,游千家寺。

【注释】①总相宜:出自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②扬无咎(1097-1169):字补之,北宋画家,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③和靖:北宋诗人林逋,晚年隐居杭州西湖,谥号“和靖先生"。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真正的西湖美景就是画中这样:云雾凝结凸显山的秀色,日光更添水波的妩媚。

B.深秋时节,月光如水,即使“丹青妙手”也很难画出此时此刻的西湖美景。

C.怀想往事,谁也比不上范蠡,他驾着一叶扁舟,与西施泛舟湖上,十分悠闲。

D.画面中,词人追随着林和靖与苏东坡二人,一同游览西湖岸边的众多寺院。

16.这是一首题画词,画作以“总相宜"为名,意蕴丰富,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王安石以澄江翠峰、残阳西风展现金陵黄昏秋景,又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画面增添明丽色彩。

(2)“民心所向"是推动历史进程的关键,在贾谊的《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描写了天下百姓拥护陈涉起义,奋起反抗秦朝暴政的盛况。

(3)服饰在古典诗词中能够传递丰富的信息,或成为诗中人物身份的象征,或寄寓诗人独特的情思,或体现时代的风尚,如“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荒芜了一个冬春的塞北大地,第一个传递生命信息的使者就是那些微不足道的青青小草。你看它们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悄悄地,钻出尘封许久的泥土,吐出淡黄青绿的嫩芽,散出芬芳清新的草香,在经受几场风吹雨打和沙尘洗礼后不屈不挠,茁壮成长。一点点,一片片,一层层,汇集成碧绿的海洋,微风吹过,这荡漾。这与河流、山川、土地、森林、草原、阳光、空气融为一体,形成生命的载体,人间天堂。它给人类提供可再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