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区光华学校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官渡区光华学校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官渡区光华学校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官渡区光华学校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官渡区光华学校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官渡区光华学校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昆明市官渡区光华学校九月份语文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C【解析】根据材料一第4段可知,原文只是概括了毛泽东诗词的特点以及对人们的影响,无因果关系,“缘于"有误,强加因果。

2.B【解析】A项,材料一原文是“浪漫的想象”,即“浪漫主义手法”,并非“写实手法”。C项,依据材料二“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可知,毛泽东只是“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并不等同于“指出秦始皇在军事方面的高超指挥才能"。D项,依据材料二“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可知,说此话是为了佐证“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这个观点,并不能由此推出“‘焚书坑儒’并非事实”的结论。)

3.B【解析】A项,“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的意思是“晓月当空,军马踏在山路上发出细碎的马蹄声,军号的声音时断时续,深沉悲壮”,暗示了战斗的壮烈,体现了毛泽东诗词的现实主义风格。B项,“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的意思是“像昆仑山崩倒悬崖绝壁,又像台风横扫整个宇宙一样”,表达了毛泽东为革命事业献出全副身心的豪情,表现了作者所预想的未来革命风暴的猛烈壮阔,体现了毛泽东诗词的浪漫主义风格,是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的表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胸怀。C项,“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意思是“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依然岿然不可撼动”,体现了毛泽东诗词中斗志昂扬、坚守阵地的乐观的革命现实主义风格。D项,“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意思是“回想过去,我和我的众多同伴,经常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回想过去,不寻常的日子很多”,体现了毛泽东诗词的现实主义风格。)

①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诗词表现出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②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抒发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主义情怀;③以革命现实主义风格,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内在精神;④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本题要求“概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诗词的特点”,答题的语据主要在材料一。结合“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概括出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诗词表现出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结合“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概括出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抒发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主义情怀;结合“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概括出以革命现实主义风格,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结合“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概括出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

5.①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善于分辨,切忌盲从。如:毛泽东不主张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人云亦云。②应结合多方面的史实,对人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如:以秦始皇为例,毛泽东提到不应盲目地批评秦始皇,而应全面客观地评价。③重视对帝王治国能力的评价,如:毛泽东认为汉武帝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但他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文治武功显赫。

【解析】根据“‘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可以概括为毛泽东在诗词中评说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但同时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对他们进行评说;根据“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可以概括为毛泽东认为不应盲目地批评秦始皇,而应全面客观地评价;根据“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可以概括为毛泽东认为应结合多方面的史实,对人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结合“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已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可知,文章以毛泽东评对古代帝王多从历史功绩、治国能力方面进行评价,得出应重视对帝王治国能力。)

6.C【解析】C.“老婆子在家强势”错误。从文中“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了,外边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别不留神滑倒摔坏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呆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可以看出妻子对老头儿的担心,所以选项中说她强势,理解有误。“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说明老头的自省和愧疚。故选C。

7.B【解析】B.“老婆子气得想跟老头儿离婚……展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错误。“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冲着老头大叫:‘离婚!马上离婚!’”这里并没有对老婆子进行心理描写,而主要是运用语言描写。故选B。

8.①伤心和委屈,老头的离家让他想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②担心。冷静下来后,又开始担心老头儿,于是外出寻找。③感到幸运,想到老头的好处,甚至觉得老头儿可爱了。④甜美温暖,回家后,夫妻又开始默契的互相帮助。

9.①情节方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妻子的担心,出门寻找老头儿,又引出下文对恋爱新婚往事的回忆。(答推动情节发展也可以)。

②人物描写方面:雪下的紧烘托了妻子内心烦乱、忐忑不安的心绪。

③情感表达方面:下雪的世界顷刻间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又很好的暗示妻子对丈夫的宽容理解。

古代诗文阅读

10.A解析:本题断句时从整体上断开后再参考人物的几个连续动作来断句即可。例如动词“与、著"。

B解析: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错误皇帝可以有不止一个年号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时都会更改年号。唐玄宗就有先天、“开元天宝三个年号。一直到明清时皇帝才大多是一人只用一个年号。

12.C“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应为"李白有恩于郭子仪”。

13①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

②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

14B解析:B项,“以动衬静"错,“轻寒”“细雨"无动静相衬。

15特点:“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2分)在乱山深处这样荒凉的处境中“为谁开”,表现了它生长环境的恶劣和不得意的遭遇。(2分)用意:词人以花自喻,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2分)

【解析】对诗歌中自然意象的理解,不仅要抓住其自然属性,还要从自然意象的社会属性出发,知人论世,找出作者写自然意象的深层目的。本词开头两句赞咏碧桃天生丽质、幽独不凡的高雅品格。“乱山深处”表现碧桃地处荒僻之所,显示这仙品托身非所。“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说尽管它具有仙品高格,却没有人来欣赏,从而表现出碧桃不得意的遭遇和寂寞难耐的凄苦心境。联系注释,这正是词人“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的写照。由此可见,其用意是以花自喻,借物抒情。

16(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2)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示例:①脍炙人口②获益匪浅③了如指掌

【解析】①脍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②获益匪浅:形容受到很大的益处和启迪。③了如指掌: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一样,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

B【解析】根据语段前半部分内容“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毛泽东对《资治通鉴》研究颇深”,以及“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领导武装斗争后,毛泽东对读报的需求如饥似渴”可知,语段前半部分讲的是“读书”,后半部分讲的是“读报”,故“也"前后应分别是讲读书和读报,排除A、C两项。根据括号后面的句号可知,此处填写的应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D项“毛泽东酷爱读书,也喜好读报的一生”只是一个定语+中心语的短语结构,并不是完整的语句,排除D项。故选B。

19(1)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毛泽东对读报的需求"比喻成人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2)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毛泽东对读报的迫切需求。

【解析】比喻即“打比方”,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甲事物来喻指乙事物。比喻的主要作用有: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易于表达情感。

20.A【解析】A项,“‘这’是一个代词,应该删去"错误,“这”代指“我们该怎样把握青春”,做“是每一个年轻人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的主语,不应删去。

21【示例】在为国家的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解析】答题时,抓住“需要我们树立起为国为民奉献的理想"中的“为国为民”,“为他人的奉献"属于“为民”,应接着续写“为国"。句式上,要和前句“让青春在为他人的奉献中闪现砥砺之光”保持一致,即“在为……中……”,注意省略号处的字数、词性等应该和前句相同。

四、写作

22.【写作指导】材料展现了不同的青春风采。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沁园春·长沙》抒发了青年昂扬向上、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闻一多的《红烛》借蜡烛赞扬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表达年轻一代的心声;《峨日朵雪峰之侧》营造了凝重而壮美的氛围,展现了青春之时卑微却强劲的生命力;《哦,香雪》展现了当“青春"遭遇“远方的世界”时,年轻人所迸发出的用知识改变贫穷落后局面、走出封闭环境的美好愿望。

青春有不同的样子,也有不同的价值。作为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身处价值多元、网络发达的社会,我们要积极思考青春的价值。比如青春是最宝贵的一段时光,要倍加珍惜,不可荒废;青春是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的关键期,要努力学习,为未来奠基;青春要树立远大理想,勇敢担当时代重任,用奋斗书写青春华章;青春的价值在于奉献、担当、进取、奋斗等。

【范文】

以青春之我,助青春之中国

从古至今,中国青年一直在中国的发展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无论是周恩来总理“安忍坐视而不一救邪"的呼告,还是燕园学子那“团结起来,重振中华!”的呐喊,无一不在告诉我们:“莫惜青春年华,与我同振国家。"

100多年前,五四运动的爆发就像一道闪电撕裂了窒息的黑暗,像一星炬火引燃了燎原的烈焰。直到现在,五四运动的光芒还照耀在神州大地,灼灼其华,“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青年们对祖国的谏言,“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是他们对政府的呼吁,废除“二十一条”是他们对列强的憎恨。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政府的打压,中国近代的青年无所畏惧,他们试着用自己的青春力量将中国带进一个新的时代。

青春的价值就是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勇气。也许我们不会知道,在我们的爷爷那一辈,青年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莫言十几岁下乡支教,因为没有正规书籍,他只能把一本字典翻来翻去看上几十遍;韩少功16岁到汨罗插队,一呆就是六七年,平常只能看仅有的两本杂志。但是那个艰难贫瘠的时代,有多少人从边陲乡村走出国门,成为连接国内外的纽带,成为科研项目的拓荒人,对知识的热爱与不懈追求是中国现代青年对抗贫穷与苦难的武器,青春的价值就是坚持不懈,奋斗不止的毅力。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放眼眺望中国,现在也不失这样的青年,去年年底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大批九零后、零零后的青年人自告奋勇支援武汉,虽深谙此去,山高水深,他们仍然选择告别安全的后方奔赴战场。今年北斗导航系统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成功的背后是那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科研团队竭尽全力的付出。在中美关系的处理上,也有那么多的青年外交官秉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信念而冲锋在前,青春的价值就是为国立功,为民请命的担当。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民族复兴迫在眉睫。我们这一代青年,更是应该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青春价值观,应该与国同行,与时俱进,为祖国发展科学技术而尽一己之力,为祖国迈出国门自信地走向世界而骄傲地欢呼,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勇敢担当。

李大钊说过:“以青春之我,铸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江山不负青春泪,且把利剑破长空!昆明市官渡区光华学校九月份语文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沉浮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

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

(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

材料二: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1958年年底,他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

(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浪潮,青年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无比坚定地表示,革命青年能担负历史使命。

B.毛泽东诗词记录了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诗词中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C.随着岁月流转,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世代流传,缘于毛泽东诗词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特点。

D.在毛泽东笔下,长征途中的残酷现实不过是“泥丸”“细浪”,这充分体现其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国雪霁的壮美景色,在毛泽东诗词中以写实手法表现为“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体现了他对革命斗争的激情。

B.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了前进动力。

C.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特别是多次指出秦始皇在军事方面的高超指挥才能。

D.材料二中,毛泽东在回复郭沫若的诗里提到,人们对“焚书坑儒"可能存在误解,说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不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现实主义风格的一项是()(3分)

A.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D.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C.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D.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4.请结合材料概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诗词的特点。(6分)

5.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谈谈应如何评价古代帝王。(5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夫老妻

冯骥才

①他俩又吵架了。

②可是今天的架吵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不过是老婆儿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块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老婆儿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老婆儿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老婆儿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两人互相顶嘴,翻起对方多年来一系列过失的老账,话愈说愈狠。老婆儿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子打落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老婆儿吓得一声尖叫,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冲着老头大叫:“离婚!马上离婚!”

③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燃烧着。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

④老婆儿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候得了那场病,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执拗、愈急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

⑤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吵架过后两小时,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可是……老头儿总该回来了;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仍没回来。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了,外边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别不留神滑倒摔坏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呆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

⑥雪下得正紧,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绒绒、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活鲜鲜的生气了。

⑦她一看这雪景,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五十年前,他们在一个学生剧团。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在沿着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去。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浑身上下像一个雪人。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⑧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存在她心底。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年轻时,她几乎一见到雪就想到这事;中年之后,她只是偶然想到,并对他提起,他听了都要会意地一笑,随即两人都沉默片刻,好像都在重温旧梦。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即使下雪天气也很少再想起这桩事。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

⑨可现在她多么希望身边有一只手,夕阳老头儿在她身边!

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四十多年如同形影,紧紧相随。尽管老头儿爱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等等,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一件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

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老头儿仍不见,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只有先回去了,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当将要推开屋门时,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

屋门推开了,啊!老头儿正坐在桌前抽烟。地上的瓷片都扫净了。炉火显然给老头儿捅过,呼呼烧得正旺。顿时有股甜美而温暖的感觉,把她冻得发僵的身子一下子紧紧地攫住。她还看见,桌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自然是斟给她的……老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

她站着,好像忽然想到什么,伸手从衣兜里摸出刚才夺走的烟嘴,走过去,放在老头儿跟前。什么话也没说,赶紧去给空着肚子的老头儿热菜热饭,还煎上两个鸡蛋……

(节选自《冯骥才小说》,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选择一对老夫老妻作为写作的对象,选择“吵架”这一件生活小事为冲突点,正是要歌颂平凡人真挚感情的可贵。

B.老婆子出门时“从挂衣钩儿上摘下老头儿的围巾、棉帽”,这个貌似不经意的细节,彰显出她对老头儿无微不至的关爱。

C.老婆子在家强势,每次都把老头儿气得离家出走,结尾老头儿“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说明了这一点。

D.老头儿性情急躁却不记仇,这一点从老婆子外出寻找老头儿时的回忆以及文末老头儿回家后的一系列行为中可以看出来。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主要以妻子的视角来展开情节,采用第三人称“她"来讲述故事,不受时空限制,感情细腻丰富,叙述自由灵活。

B.小说多用心理描写,比如老婆子气得想跟老头儿离婚,希望老头儿已经回家等心理刻画,准确展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C.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使用插叙丰富情节,如插入“恋爱时”场景,说明他们有很好的感情基础,从而为和好作伏笔。

D.小说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修饰,处处体现着朴实之美,不仅人物做着朴实的事,说着朴实的话,叙事语言也很朴实。

8.老夫妻吵架过后,老婆子先是愤怒,然后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9.结合文中第⑥段对“雪"的描写,简要分析本段环境描写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1)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2),不应。苏頲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3)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新唐书.李白传》)

【注解】(1)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唐玄宗二年追谥。(2)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3)頮:huì,洒。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B、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C、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D、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有关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常说的“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天宝,是唐玄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自汉武帝开始,后形成制度,之后历代皇帝都有年号,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

C、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D、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文中李白就是被永王李璘在节度东南时聘为军中幕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任。

C、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D、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2)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9分)

虞美人

秦观[注]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大家面前。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词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C.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D.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古琴曲名,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

15.“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是:___,___。

(2)《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游子回首望乡、长路渺茫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__,

_____________。

(3)《虞美人》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表现愁绪绵绵不断的句子是: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毛泽东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的读书志向、读书精神、读书态度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