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泽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惠泽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惠泽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惠泽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惠泽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惠泽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D(3分)2.A(3分)3.C(3分)

4.(4分)先介绍了张秉贵的出身以及他的成长;然后具体写到他为了熟悉业务,把一般人想不到的事情做

到极致,体现了张秉贵的敬业爱岗;最后写到张秉贵用“一团火"温暖了无数顾客,人们在传颂张秉贵职业

精神的同时,也用同样的温暖关怀张秉贵,写出了人人平等、互相关爱的良好社会风气。

5.(6分)①叙述角度不同:材料一是旁观者(记者)角度叙述,材料二是张秉贵本人讲述。②详略处理不

同:材料一简略叙述,材料二详尽具体。③写作目的不同:材料一在于突出新生活,努力为人民服务;材料

二在于全面了解张秉贵,突出他在旧社会的悲惨经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项中“‘叹了口气’表现出他担起扁担之后的愁烦和

后悔之意”错误。结合“他摸着肩上的扁担,愁烦地想:‘要不是它,也许早就赶上队伍了。’"可知,他叹

气是因为没赶上队伍而愁烦,没有后悔之意。故选B。

7.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项中“小说运用倒叙手法”错误,交代小秦遇到

这对装着医疗物资的木箱的经过是“插叙"。故选B。

8.①意蕴丰富,表面指的是通讯员小秦和朱总司令的肩膀,实际象征担负起长征和未来革命重任的肩膀。

②揭示主题,表明坚强的年轻战士必将接过长征的重担,完成未来革命的重任。③凸显人物,突出表现文中

人物勇挑革命重担的形象。④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4分,每点1分。)

9.①战友之间痛惜之情:小秦脱帽含泪作别牺牲的红军战士,表现出对战友去世的痛惜。②领导对战士爱护

之情:朱总司令怀抱晕倒的小秦,亲自喂他野菜汤,又自己挑起扁担,表现了革命领袖对战士的关怀爱护之

情。③领导对战士鼓励和教导之情:朱总司令引导小秦重燃革命斗志,表现出革命领袖对战士的鼓励和教导

之情。④战士对领导崇敬爱戴之情:小秦知道了朱总司令的身份后,又勇敢上前把扁担接了回来,表现出战

士对革命领袖的崇敬爱戴之情。(6分,每点2分,其他理解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10.A11.B12.D

13.(1)我学习道理(我学习的是道),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

(2)(我)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当,何况做您的老师呢?

14.韩愈被喻为“蜀之曰”,柳宗元被喻为“越之雪"。

证明的论点: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意动用法,以……为师。句意:我跟随他学习,并且以他为师。②名词用做动词,学习。句意:我是来向

他学习道理的。

③意动用法,以……为师。句意:承蒙您屈辱地来信想拜我为师。

④没有活用,名词“老师”的意思。句意: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

⑤名词用做动词,学习。句意: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

⑥没有活用,名词“老师"的意思。句意: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

故④和⑥句中的“师”均无活用现象。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介词,“于”,比/句尾语气词,表疑问,译为“呢”。句意:他们懂得道理也本来早于我。/来招惹人们的

喧闹和恼怒呢?

B.“乃"均表转折,竟然、却。句意: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竟幸运地被您取法。/现在他们

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

C.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人的弊病在于总喜欢给别人当老师。/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

的筋骨。

D.连词,表结果,因而/连词,表递进,并且。句意: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君子广泛

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另一方面以韩愈为师的遭遇作为前车之鉴,暗示韩愈的做法不可取"错误。作者列举韩愈的遭遇是为了

表明对韩愈的同情理解以及对浮薄世风的愤懑。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师”,学习;“庸知……乎”,哪管……呢;“生于吾”,状语后置句。

(2)“众人”,一般的人;“且”,尚且;“况……乎”,固定句式,何况……呢?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

我成为越地的雪。这里韩愈被喻为“蜀之曰”,柳宗元被喻为“越之雪”,文章使用这种比喻论证想要证明

的论点是段首句“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遭群犬之吠,那

么,“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就不是明智之举了。更何况作者身为被贬之人,已蒙罪名;谪居九年,病疾

不断;又有什么必要仅为一个为师的名号而自取其辱,让那此“呶呶者”一天到晚住耳边聒噪,扰乱心境呢?

在这里,作者所举之例、所说之话看似带着谐谑味道,但其内里实则隐含着无比的悲凄和沉痛,隐含着对韩

愈的同情理解以及对浮薄世风的愤懑。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

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

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

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材料二

二十一日,宗元说: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

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都是正确的。没

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竟幸运地被您取法。我自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

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

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

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

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

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屈原的赋里说:

“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

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幸好

下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

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

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

罪过吗?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的是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

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辛苦忙碌、热火朝天"错误,应为“生机勃勃、美

好动人”。故选D。

16.(6分)(1)《插秧歌》通过描写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精神的赞美;

(2)《春耕》通过对战乱后春耕场景的描写以及作者的议论,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的厌恶和见春耕的喜悦;对

天下太平,百姓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渴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插秧歌》首联概括描写插秧的繁忙景象。四个动词,形象生动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

态。尤以“抛"字最妙,活画出秧束在雨中飞舞的情态。仅此两句,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便跃然纸上,

也流露出诗人对农家拼搏奋斗精神的赞美之情。颔联通过对雨具和雨势的刻画,表现了插秧的艰苦。带“盔”

披“甲”,仍淋得浑身湿透,可见雨之密、之急、之大,也能使读者更为真切地感受农人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春耕》中“乱后荒田杞棘生,归来还喜见春耕”荒凉景象和春耕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乱"一“喜”也形成情感上的反差,“莫遣闾阎有叹声"中不愿听见百姓的哀叹之声与“尽令长亩种香

粳”憧憬处处春耕相呼应,诗人厌乱世,喜太平,愿见百姓生活安康、富足。全诗仅颔联写景,更多的笔墨

抒写了诗人的感慨及对世态的议论。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3)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18.A源远流长B绵延不断(连绵不断)C桀骜不驯(桀傲不恭)(每处1分,如有符合语境的其他成语,

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绵延不断:形容连接不断。桀骜不驯:

凶暴倔强,不肯顺服。

19.[示例]黄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黄河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黄河造就了自强不息的民

族品性。(每个分句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内容和运用修辞的能力。首先读懂

21.甲:对理想世界的美好憧憬乙:新时代黄河故事(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

成理的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首先通读文段,理解大意;然后联系上下文,寻找所给的提示语;最后

根据要求,概括作答。

22.[示例]①,修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④,修改:传承、弘扬黄

河文化,可以为文化认同提供坚实基础。(每处错误修改正确给2分。如有其他修改方式,修改后无语病且

不改变原意的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灌南县惠泽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用2B铅笔和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张秉贵今年59岁,出身贫农家庭,从10岁起就在资本家的工厂当童工,17岁到私营的德昌厚食品店学徒,受尽了剥削阶级的压迫和凌辱。新中国成立后,他翻了身,打心眼儿里感谢党和毛主席。1955年他刚到百货大楼时,认为只要为商店多销货、多卖钱,就是做好了本职工作,报答了党的恩情,因此他比较注意抓大号买卖。一次,有位农民顾客来买两块桃酥,张秉贵光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让这位顾客等了很长时间。顾客生气地质问他:“你是不是嫌我买得少,看不起我?"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张秉贵。党支部书记找他谈心,对他说:“过去资本家做买卖,唯一的目的是赚钱。我们社会主义商店做买卖,首先要为人民服务好。”

张秉贵常说:“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使他们不仅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回到家里热乎乎的,走上工作岗位还要热乎乎的,激发出更大的革命干劲儿,投入社会主义建设,这才算我们对革命事业有了一点儿贡献。"为了当好顾客的参谋,他不知费了多少心血去熟悉自己柜台里的商品。公休日,他到糖果厂去参观访问,了解糖果的制作过程;下班后,他又到医院向医生学习各种糖果的营养知识;卖糖果时,他虚心向爱吃糖的顾客了解各种人吃糖的习惯和各种糖果的味道……经过刻苦钻研,张秉贵的商品知识十分丰富,为群众服务也有更多的主动权了。

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有时,当他累得额头渗满汗珠,顾客就按住秤盘说:“老同志,您先擦擦汗!”后边的也嚷道:“您喝口水,歇会儿再卖!"……这些热情的话,像一股股清泉涌进张秉贵的心田,他感到自己的心和顾客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了。

(摘编自林为民《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材料二:

张师傅在财贸大会的发言中,最使我感动的是这一段:

“在旧社会,我十岁当童工,十七岁到商店学徒,那时候给资本家站柜台,是为了混碗饭吃。政治上没地位,经济上受剥削,人格上还要受侮辱,整天低声下气,提心吊胆。那些官僚老爷、太太小姐、兵痞流氓来买东西,稍不称心,我们就得挨骂。得罪了这些人,资本家就得叫我们‘卷铺盖’,整天像是踩着‘地雷’干活……”

这时,我拿起笔来,向张秉贵同志笑着说:“我知道您是个忙人,我今天问您两个问题。第一是:请您把您解放前的生活仔细地说一说,让我好有点感性认识。"

张秉贵同志也笑了一笑,用充满了回忆的目光看看我,说:“我是北京人,一家八口人,只靠我父亲每月六块钱的工资过活。我母亲难过地说:‘你们孩子们也自谋生活吧。’我的大哥就到十五间房一个卖烟卷煤油的杂货店里去当了学徒。我从七岁就出去捡柴、挖野菜,那些野菜都是人家喂鸡的,我们每天就是吃那些野菜。我八岁就去‘打执事’,那就是遇有什么红白喜事,出殡的、娶亲的,我就戴上红缨帽,穿上大褂子,去给背小鼓什么的。旧社会,这是实在没办法的人才干的,可是我还唯恐人家嫌我小,不要我。天没亮就出去,太阳落山才回来,每天只挣两个‘铜子儿’。十岁那年,我和三哥到天津的一所地毯作坊去当学徒。父亲本在天津给一个资本家看门,这时失业了。我们在作坊里是七个人睡在一个小炕上,挤得大家都得侧着身子睡。这屋里又没有灯,炕上的臭虫就多得不能提了。那时我先学的是绕毛线,绕来绕去地,毛线都勒进手里去了,又流血又疼,只好用纸把手包起来再绕。资本家看见了就骂:‘你这是在绕毛球呢!’他踢了我一脚,把我撵出来了。

“年初六,原在一个厂的一位师傅来找我说:‘小秉贵儿,你跟我到榄杆市乾祥瑞织布厂当学徒吧。’这个厂的资本家姓牛,很毒辣,每天一到下半夜,就从柜房里出来,挺着大肚子,喊‘嘟——咋’,说是轰乌鸦呢,把我们都叫醒了。这时间比摇上班的铃还早一个钟头!”

“我在那里待了两年多,织一匹布挣两毛钱。十七岁上,我到米市大街的德昌厚食品店当了伙计,从一九三六年,直到一九五五年,十九年没动……以后我就到了百货大楼,这些事您全知道了。以前的这些事,折磨得我永远也忘不了旧社会的苦,真是:新旧社会两重天,一个苦来一个甜呵!"

说到这里,他停住了,我抬头望着他的从容而沉静的笑脸,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敬佩!

(摘编自冰心《颂一团火》)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运用了对比手法,他在旧社会当童工学徒,备受压迫和欺凌,在新中国成立后做服务员,获得顾客的感激和尊重。

B.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是一心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的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激励广大职工积极进取有重要意义。

C.张秉贵售货服务热情周到,有感受到党的温暖、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的觉悟提高,以及受到顾客的尊敬和爱戴等原因。

D.两则材料都围绕着张秉贵这一中心人物来进行采访报道,抓住张秉贵“一团火"的精神来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思想境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张秉贵利用公休日、下班后的时间积极学习,刻苦钻研,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

B.冰心对张秉贵在旧社会的遭遇深感同情和非常好奇,所以采访的重点放在张秉贵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具体生活。

C.张秉贵十七岁到德昌厚食品店,当了19年伙计,这期间政治上没地位,经济上受剥削,人格上受侮辱。

D.张秉贵笑着回忆旧社会的经历,从容而沉静,可见,他感受到新中国的好,早已忘记在旧社会受的苦。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没有直接写张秉贵“一团火”精神的一项是()(3分)

A.张秉贵一把就能抓准分量,顾客要半斤,他一手便能抓出5两。

B.张秉贵具有非常神奇的算账速度。遇到顾客分斤分两买几种甚至一二十种糖果,他也能一边称糖一边用心算计算。经常是顾客要买多少的话音刚落,他就同时报出了应付的钱数。

C.张秉贵师傅的柜台站满了里三层外三层的顾客,有买东西的,有参观的,有学习的……

D.张秉贵发明了“接一问二联系三"的工作方法,即在接待一个顾客时,便问第二个顾客买什么,同时和第三个顾客打好招呼,做好准备。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结构思路。(4分)

5.张秉贵在新中国成立前的经历,两则材料的叙述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肩膀

王愿坚

西天,一抹晚霞正在消退;远处丘陵的后面,淡淡的雾气慢慢地升腾起来。通讯员小秦望着前面茫茫的草地,皱起了眉头。现在,整个草地空荡荡的,看不见火光,听不见人声。他摸着肩上的扁担,愁烦地想:“要不是它,也许早就赶上队伍了。”他轻轻地叹了口气,把扁担换了个肩,又吃力地向前走去。

这副担子,是两个钟头以前落到他的肩上的。

还是刚过正午不久,一阵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他在离队处理伤口返回时走错了方向。当他顶风冒雨在烂泥里奔跑的时候,猛地撞到了这副担子上。这是两个不大的木箱,被棕绳紧紧地捆在一根小竹扁担上,里面装着不多的药品、纱布和几件医疗器械。就在担子前一米多远的泥塘里,它的主人——一位中年红军战士牺牲了,小秦摘下他那顶小小的八角军帽,默默地注视着这位没走完长征道路的烈士,含着眼泪,挑起了这副担子。

起初,这一切是那么简单:担子,是战友留下的革命财产,必须挑上它。因此,他满怀信心地相信:他一定能挑着它赶上队伍,走到宿营地。但是,当他走了两个小时以后发现,坚持下去越来越困难了。再加上寒冷和饥饿一齐袭来,他头晕得天旋地转,浑身一点儿劲也没有了。

就在这时,他脚下被草根一绊,猛然摔倒了。他歪坐在地上,望着在眼前晃动的水草、矮树和那对木箱,心想:“不行了,我是挑不动啦!就在这里歇一会儿。只一会儿……不要紧的,反正后面还有部队,反正……"这么一想,他觉得浑身的骨头架子都散了,那抓着扁担的手一松,倒了下去。

朦胧间,听见有人在说话。小秦用力睁开了眼睛,发现自己正在一个人的怀里躺着呢。他仰脸望去,只见这位同志已经不年轻了。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宽阔的额角上刻着几条深深的纹路。尤其吸引他的,是那两道平直的一字眉下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醒了!”那同志微微一笑,那双眼睛更温和、更慈祥了。他向旁边的战士问道:“做好了没有?"

“好了,”一个背着驳壳枪的战士端着一个小搪瓷碗走过来。

那位老同志接过碗,放在嘴边试了试,又轻轻地吹了吹,然后慢慢送到小秦嘴边。碗里,是加上青稞面粉煮的野菜汤。小秦吃着却是那样香甜。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那位老同志亲切地问道:“小鬼,你怎么掉队啦?"小秦吃着菜汤,简要地把事情的经过说了说。

“对,那是一个好战士啊!”老同志深情地点了点头,“小鬼,你也是个好同志。看!你接过来,又把它挑了那么远。"得到了老同志的夸奖,小秦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可是,”老同志亲切地摸着小秦的臂膀,又问了,“你为什么不继续往前走了呢?"

“我,我想歇歇。”小秦坦白地说。

“噢,想歇歇?"老同志指了指木箱,“那么,这东西怎么办呢?”

“这……"小秦觉出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对了,他嗫嚅着说,“我一点儿劲也没有了……”

“不!"老同志收敛了笑容,慢慢地摇了摇头,“你有劲,知道吗?你有很多很多的劲。”

小秦不解地望着这位老同志。老同志没再说什么,他把小秦扶着站起来,然后拿出了一架望远镜。老同志把望远镜拿在手里,调整了一下距离,然后递给了他。

小秦把镜子举在眼前,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望去。草地顿时变得清晰起来,就在夜幕垂下的天际,现出了点点火光。他高兴地跳着叫起来:“篝火!"

“对,那里就是今天的目的地。”老同志把一只大手搭在小秦肩头上,轻声地说,“篝火后边是什么地方呢?"

小秦仔细地看了半天,摇了摇头:“我看不见了。”

“看不见吗?"老同志笑了,“那里,是草地的边边。再往前,是陕北革命根据地——那里,就是我们明天、后天的目标。”

“陕北?"

“对,陕北,”老同志深情地重复了一句,“党中央带着红一方面军,去年就到了那里。现在,毛主席正等着你,等着我,等着我们大家呢!"他那双搭在小秦肩头上的大手按得更重了,“在那里,有好多好多事情正等着我们去做啊!”

小秦觉得这些话,像只看不见的大手,在推着他,拉着他,向一个新的天地前进,他放下望远镜,激动地望着这位老同志。

“小鬼,要鼓起劲来,继续前进!要知道,将来,革命的将来,属于你们,也依靠着你们哪!"

这话,一下子钻进了这个小红军战士的心,引起了他深沉的思索。

就在他想着的工夫,同志们已经收拾好行装,准备上路了。那位老同志弯腰抄起扁担,放到自己的肩上。他挑着担子,迈开大步在队伍前头走着,那魁梧的身躯和宽阔的肩膀那么结实,那么健壮。仿佛就靠这个坚强的人的带动,整个队伍才走向前去。

这时候,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迎面跑过来,向那位老同志敬了个礼,又朝小秦这边跑来。

小秦不禁向干部问道:“前头那个挑担子的同志是谁呀?”

“嘿,你这小鬼!"干部笑了,“那是我们的朱总司令啊!”

“啊,是他?!"小秦怔住了。他连忙拔腿向前跑去,紧紧地抓住了扁担。

“我说你有劲嘛!”朱总司令爱怜地摸了摸小秦的肩膀,把扁担搁上去,“好,挑着吧!肩膀,挑重担子的肩膀,就是在前进的路上磨出来的!"

小秦挑着担子,望着朱总司令那健壮的背影,踏着前边的脚印,大步走着。就在这时,他明白了:这副担子本来就是属于他的。现在是他的,将来也是他的。

(节选自《王愿坚小说集》,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小说和茹志鹃的《百合花》都塑造了小通讯员的形象,他们虽然性格、经历不相同,但都有极大的革命热情。

B.小说开头写小秦挑扁担已经非常吃力,“叹了口气”表现出他担起扁担之后的愁烦和后悔之意,但他仍能努力向前走。

C.小秦吃那碗野菜汤“狼吞虎咽”,吃得非常香甜,这既能表现出此时小秦已经饥饿至极,又能够反映长征路上的艰苦。

D.小秦只从望远镜里看到了远方的篝火,并没有看到草地边和陕北,但是这三个目的地层层深化了他对革命目标的认识。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的景物描写点明故事的时间和天气状况,说明了当时环境的恶劣,也烘托了小秦饥寒交加之下内心的忧虑。

B.小说运用倒叙手法,交代了小秦遇到这对装着医疗物资的木箱的经过,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

C.小说运用了多处心理描写,写出了小秦从起初的勇挑重担到后来的不能坚持而松懈,最后重燃革命斗志的过程。

D.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构成了这个革命故事的主体,使故事情节更加集中,也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8.小说以“肩膀”为题,可谓匠心独运,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妙处。(4分)

9.茹志鹃的《百合花》表现了革命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具有人情之美,王愿坚的小说也是如此。请结合本篇小说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节选自韩愈《师说》)

材料二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①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②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予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①吾子:第二人称,您,即韦中立,他是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欲拜柳宗元为师。②屈子:对屈原的敬称。

10.下面各句中“师"解释,全部具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

①吾从而师之___②吾师道也

③辱书云欲相师④因抗颜而为师

⑤因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⑥人益不事师

A.①②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④⑥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___以召闹取怒乎

B.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人之患在好为人师___蚓无爪牙之利

D.而谁敢炫怪于群目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2.下面对文言文阅读材料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肯定自古以来师对任何人总是不可少的,因为人不能“生而知之”。因此,他认为师并不是什么特殊人物,而是一种“传道受业解惑"的人。

B.韩愈认为人人都可以为师,没有地位(贵贱)与年龄(长少)的限制,只问他有没有“道”,有就可以为师。

C.韩愈提出的“师道"思想,招致顽固的“士大夫之族”的反对和嘲讽,这在柳宗元的文章中得到了证明。

D.柳宗元在文章中一方面对韩愈“抗颜为师"进行声援,另一方面以韩愈为师的遭遇作为前车之鉴,暗示韩愈的做法不可取。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14.材料二的第二段,柳宗元用形象生动的喻体分别比喻韩愈和他自己,请你分别指出其使用的喻体,然后说一说使用这种比喻论证想要证明的论点是什么?(5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插秧歌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春耕张纲

乱后荒田杞棘生,归来还喜见春耕。

随犁细雨濛濛湿,转垄新泉聒聒鸣。

好劝卖刀添健犊,尽令长亩种香粳。

腐儒一饱真馀事,莫遣闾阎①有叹声。

[注]①闾阎:指平民百姓。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插秧歌》运用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了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富有情趣。

B.《插秧歌》首联中,“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具体准确,突出了一家四口插秧时配合默契。

C.《春耕》首句写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和后文春耕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与尾句形成了勾连,寄托了作者的感慨。

D.《春耕》颔联中,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细腻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辛苦忙碌、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16.两首诗都写劳动,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