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城五区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重庆市主城五区2025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
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推动着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在中国广表的国土上,超过190万座的5G基站,星罗棋布。在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汇集着数百万家数字化工厂,联网设备总数超过7000万台(套)。数字经济催生的产业新生态为经济运行效率带来很大的变化,从2018年到2021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6.8%,快于国内生产总值6.6%的年均增速,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率变革。
这十年,数字化浪潮还重塑了社会分工。十年间,我国对199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进行了两次修订。在最新公示的职业分类中,首次出现了数字职业标识,数量高达90多个,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商务数据分析师、农业数字化技术员……从这些新职业名称可以看出,如今数字职业从业者已分布在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覆盖了一、二、三产业。
十年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如今,从城市到农村,从社会到个人,从线上到线下,
中国掀起的数字化浪潮,正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摘编自《解码十年·中国掀起数字化浪潮》)
材料二:
信息平台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载体,这也提升了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水平。打造信息平台,一方面有利于加强业务协同、畅通政策传递和信息反馈通道,另一方面有助于推进涉农服务事项在线办理,为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下沉提供便利。
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催生出大量连续性原始数据,涉及乡村空间地貌、农民生活方式、农业生产关系等。将这些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提纯,分析应用,不仅能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重要支撑,也能为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比如,有的地方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农村延伸,在农业生产、服务、监管上实现新突破;有的地方运用“移动议事厅”等平台,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发展讨论,提高了村务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摘编自陈川、刘渊《为乡村振兴赋能,数字乡村建设展现广阔前景》)
材料三:
数字乡村治理是信息技术在乡村空间中不断应用、嵌入与融合的过程。虽然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存在多重耦合基础,并在经济、生态、文化、民生等重点领域有着应用空间,但这一行进过程还面临诸多的挑战、误区及潜在风险,面临农村人员结构和信息素养方面的问题。精准定位这些阻力因素,有助于数字乡村治理的持续推进。
“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开发”是数字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两者分别是数字乡村的“硬件底座"和“软件基础”。目前来看,在硬件上,存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的挑战。不少研究明确提出,当前我国数字多效治理面临的最突出挑战是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薄弱,而面向农业生产的物联网、农机智能装备、4G和5G网络、北斗导航、遥感卫星等基础设施的研发和应用都远落后于现实需求。在软件上,面临系统平台互斥与数据孤岛的挑战。实践中,数字乡村建设尚未形成一体化的数字治理体系,始终存在条块平台分割、系统独自运行的矛盾,数字技术与乡村现实情境难以形成有效耦合。因此,数字乡村治理要想真正实现,一定要以“数据包容"为理念,注重共性平台的打造,通过县域数字一体化平台的推进,纵向上形成“中央一省—市一县一乡”各层级基础数据资源的互联贯通,横向上注重各部门条口的数字协同与涉农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应避免数字平台条块分割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平台的重复建设,从而消除数据资源的横向互斥与信息孤岛。
(摘编自中国农村研究网《数字乡村治理何以可能》,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年间,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了两次。我国数字职业从业者已分布在社会各个环节,只有依靠他们,我国经济才能高质量发展。
B.因为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存在多重耦合基础,所以精准定位阻力因素,有助于数字乡村治理的推进。
C.“数据资源开发"是数字乡村的“硬件底座”。目前来看,存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的挑战。
D.数字乡村建设尚未形成一体化的数字治理体系,始终还存在一些矛盾,数字技术与乡村现实情境还难以形成有效耦合。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将会逐渐消失。
B.信息平台是数字乡村建设的载体,因此推进乡村数字一体化平台,实现平台赋能、协同行动和精准对接,就至关重要。
C.数字乡村治理面临农村人员结构的问题,如农村人口严重老龄化,因此需要打造更加简约便捷的数字平台,以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D.数字乡村治理能否持续推进,关键在“人"的素质,也就是能否塑造具备数字技术素养的现代农民。
4.下图是某乡村数字治理平台,这一平台体现了数字乡村建设怎样的优势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4分)
(农
特
电
商
平
台
业
商
家
黄
页
平
台
土
地
流
转
平
台
矛
盾
调
解
平
台
党
员
交
流
平
台
党
群
联
系
平
台
信
息
公
开
平
台
民
情
工
作
平
台
政务服务平台
务
政
网
络
监
督
平
台
村
民
议
事
平
台
农村基层治理平台(乡村大脑)
党务/村务
产)
5.“数字经济”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请根据三则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山谷微风余华
①二月下旬,我和家人离开寒冷的北京,来到冬季时气候宜人的三亚,住在朋友提供的阿那亚二期公寓里。
②阿那亚坐落在吉阳区的山谷里,地势狭长,绵延而上。傍晚时分,我们坐在公寓的阳台上,沐浴微风,眺望远处层峦叠嶂的山势,辽阔壮观,心旷神怡。心旷神怡不只是视觉的向往,还有微风徐徐吹来的惬意悠然。
③七年前的冬季,我们在三亚海棠湾住过一些日子,领略了什么是风急浪高。我们每天在海边的木栈道上行走,嚣张的海风吹得我一阵一阵的头痛,所以这次来三亚带上三顶帽子,心想当三顶帽子都被风吹走后,差不多是我们回北京的时候了。
④我的想法当然错了,这里的微风彬彬有礼,会让我把三顶帽子安然如故带回北京。山谷微风柔和清新,亲切友好,来到身上仿佛是不间断的问候。
⑤初来这里时,我常去下沉式的Y酒店,要一杯咖啡,坐在西班牙餐厅的长桌旁,感受微风吹拂。敞开风格的建筑结构让微风有了细致的变化,我因此想到了一个词汇,这是莎士比亚派遣记忆的信使前来告诉我的。
⑥莎士比亚本能地把风和自由组织进一个句子,在《暴风雨》中,普洛斯彼洛对爱丽儿说,“你将像山上的风一样自由。”在《特洛伊罗斯和克瑞西达》里,阿伽门农对埃涅阿斯说,“请你像风一样自由地说吧。"
⑦就是自由,山谷微风来到通透的敞开式建筑里,依然自如进出,可是墙体的存在试图要规定它的进出,它的自由诉求因此表达出来了。我感受到了与公寓阳台上不一样的微风,阳台上的微风坦率直白,方向一致,扑面而来时毫不犹豫,西班牙餐厅里微风的方向并不总是一致,有些迟疑,有些暗示,有时候迎面而来,有时候在背后提醒,似乎要表达什么,又不知从何说起。
⑧这是什么样的微风,我找不到准确的表述语句,只找到一连串的不是,不是杜甫“细草微风岸”的风,不是高骈“水晶帘动微风起"的风,冯延已的“吹皱一池春水”是因为“风乍起",过于突然,也不是,更不是“风萧萧兮易水寒”里的风,山谷微风不是壮志凌
云之风,不会去送别荆轲,它知道自己普通微小,所以低调,其低调有点像我少年时期在炎热夏天里寻找的穿堂风。
⑨卷起来扛在肩上的草席,这是我少年时有关夏天的意象。那时候我们家搬到了海盐中学后面。当时海盐中学的位置是现在的向阳小学,如今已是全新的建筑,但是这幢两层的旧式建筑完好保存下来,楼上楼下都是五个房间,当时上下各是四个教室、一个教师办公室。当时一层走廊的两端没有门,中间有大门,空荡荡的大门,我中学的四年只见过门框没见过
门,这应该是穿堂风乐意光顾的原因。
⑩署假的时候,我经常在午饭后光着上身,穿着拖鞋,卷起自己床上的草席,扛在肩上,走过池塘,走进海盐中学那幢教学楼的走廊,探寻穿堂风,从这头走到那头,既感受风向,也感受风力,然后选定一个和风习习的位置,铺开草席,席地而睡。
①可是穿堂风是自由主义的风,一会儿从这边过来,一会儿从那边过来,有时候风吹不断,有时候突然没风,像是风扇遭遇停电。
⑩我少年时期夏天的午睡因此充满了缺陷,经常是躺下后还没睡着就没风了,就得起身卷起草席去找下一个风点,确定那里的风还会吹一会儿,再躺下去,可是马上又没风了。
躺下,起身,再躺下,再起身,如此反复,睡意全无,这是穿堂风留给我的清晰记忆,在此后的日子里时常出现一下。如今的穿堂风只剩下名字,它在炎热夏天里已经不受重视。凉风习习不再是从自然界长途跋涉而来,而是人工凉风了,从私人和公共建筑里的制冷空调里出来,在房间里在大厅里在建筑里旋转扩散。
⑩我童年时享受过人工凉风,准确的说法是手工凉风,那时候人们的家里没有电风扇,空调是闻所未闻,人们习惯在夏天的晚上坐在户外乘凉,人手一把蒲扇,一边给自己扇风,一边与邻居聊天。
童年的我假装认真听他们说话,站在扇过来的风这边,搭上一阵子顺风,这个大人手累了放下蒲扇,我就走到另一个仍在扇风的大人旁边,继续假装听他们说话,继续搭顺风,他们笑的时候我也跟着笑,其实我根本听不懂他们说的话。
⑩这里的山谷微风不是当年海盐中学教学楼里的穿堂风,这里白天的上坡风和晚上的下坡风持续不断,这是山谷狭长地势给予的礼物,因此我坐在Y酒店负层的西班牙餐厅长桌旁时,感受的不是微风的离去和到来,而是微风的细致和变化,还有微风的不可知,我开始了无边的遐想。
⑩多少豪杰壮举,不论是壮士一去不复还,还是壮士高奏凯歌而归,只要进入历史的长河就会无足轻重,维吉尔说:“一丝微风勉强把他们的名字吹入我们耳中。"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介绍阿那亚坐落在山谷里,地势狭长,绵延而上这一地形特点,隐含了惬意悠然的微风徐徐吹来的原因。
B.第③段插入七年前冬季在三亚吹海风的经历,解释了这次带三顶帽子的原因,写出了我领略了嚣张的海风后的心有余悸。
C.对温情问候“我”的山谷微风的喜爱,以及由此生发的对穿堂风、手工风的联想,暗含着自由简单的生活情趣。
D.电风扇、空调等现代制冷产品的出现,免除了追逐穿堂风的种种劳苦,夏天的午睡更加圆满,感受微风的能力却变得钝化。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④段用“这里的微风彬彬有礼",展现出山谷微风柔和清新、亲切友好的特点,将
微风人格化,富有表现力。
B.第⑧段中用一连串“不是……”,引用中国传统古诗文,表达角度独特,反向突出了
微风的微小低调的特点。
C.文章对特征各异的风进行了褒贬评价,层层递进,最后水到渠成,得出非凡与平凡终归虚无的生命启示。
D.文章写了不同场景下不同的风,联想与想象丰富,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拓展了文章的广度,有助于突出主题。
8.有人曾评价余华的写作:“他清晰的思想脉络借助于有条不紊的逻辑转换词。"文本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4分)
9.文中多处写到“微风”并由此引发作者无边的遐想,其中包含了哪些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邡。邡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邡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迁枢密使。
朴为人明敏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
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谷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呜呼,王朴之材,诚可谓能矣。不遇世宗,何所施哉世宗之时,外事征伐,攻取战胜;内修制度,议刑法,定律历,讲求礼乐之遗文,所用者五代之士也,岂皆愚怯于晋、汉,而材智于周哉惟知所用尔。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删改)
材料二:
秦观:臣读五代史,见王朴为周世宗决平边之策,然后知朴者,天下之真材也。……故朴以大而脆者为易,小而坚者为难,易者宜先。难者宜后。则所以先吴而后并也。皇朝受命,四方僭伪次第削平,皆如其策。非所谓天下之真材,其孰能与于此。
(选自《历代名贤确论》,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填写相应的字母标号。(3分)
其A后B宋C兴D平E安F四G方H惟|并J独K后L服M皆N如0朴P言。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宗雅已知朴”与“都督阎公之雅望,桨戟遥临"(《滕王阁序》)两句的“雅”意思相同。
B.“又见信于世宗"与“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两句中的“见"意思不同。
C.“诚可谓能矣”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诚”意思不同。
D.“皆如其策"与“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两句中的“策"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宗多次向大臣们询问良策,文士都认为以文治为先,只有王朴一人讲求用兵之策,世宗对此很满意,后决心重用王朴。
B.王朴预测了各国灭亡的次序:淮南可最先平定,并州可能在最后灭亡。后来果真像王朴说的一样,并州是最后臣服的。
C.王朴拜访前任宰相李谷,在李谷的府第疾病发作,抬回家中后就去世了。世宗听闻噩耗,用玉钺敲地,悲恸不已。
D.世宗和王朴君臣相知。世宗锐意征伐,王朴为其积极谋划,世宗知人善用,让王朴发挥了能臣作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
(2)故朴以大而脆者为易,小而坚者为难。
14.秦观赞叹王朴“天下之真材也”,王朴的“真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过史相国坟①陆廷抡
广陵城北一孤坟,云是先朝旧督臣。冢上断碑题汉字,路旁荒草拜行人。沧波呜咽三江戍,碧血凄凉万古春。一自前军星坠后,至今无复见纶巾②。
[注]①史相国: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在扬州(广陵城)组织抵抗清军。城破,史可法自尽未死,为清军俘虏,不屈就义。②纶巾:此处借指儒将。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紧扣诗题,从广陵城北史可法葬身之地入笔,一个“孤”字更显荒寂。
B.“碧血"乃忠臣烈士所流之血,“凄凉”更增添了史可法牺牲的悲壮色彩。
C.诗歌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如断碑、荒草和沧波等,展现坟地的凄凉景象。
D.全诗情感真挚深沉,风格质朴沉郁,展现了诗人对史可法的缅怀敬仰之情。
16.清代朱武章有“衣冠一抓土,梅花冷艳伴孤忠"的语句祭拜忠烈公史可法。本诗是如何表现史可法的“孤忠”精神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面对学生在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和诸多疑惑,李老师引用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
"两句,告诉学生没有谁天生就懂得这些知识,有疑惑是很正常的。
(2)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可见音乐有着动人心魄的力量,在《赤壁赋》中写出了音乐这种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青色是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密码之一,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
描写将要下雨时的阴郁,又用“”表现天空的广袤无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想要了解宇宙究竟有多大,请你试着将一枚硬币放在你的面前。①,那么另一枚代表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的硬币就应当放在大约563公里之外。对于生活在中国上海的读者而言,这第二枚硬币几乎要摆放到山东或安徽省境内;对于一些小国的居民而言,这枚硬币可能已经放到外国了。
而这仅仅是太阳和距离它最近的一颗恒星而已。当你试图模拟更大范围内的宇宙空间时,②。比方说,相对于你的那枚硬币太阳,银河系的直径大约是1200万公里。宇宙的尺度大到令人(A),几乎没有办法用我们生活中所熟知的距离尺度加以衡量。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丈量宇宙的梦想是(B)的。天文学家在长期的工作研究中已经找到一些(C)的方法去测量宇宙的尺度。
科学家找到了一种绝佳的描述宇宙中遥远天体之间距离的方法。由于宇宙在膨胀,在宇宙中传播的光线的波长将被拉伸,就像橡皮筋被拉长一样。光是一种电磁波,波长变长意味着向波谱中的红光波段靠近。于是天文学家们使用“红移"一词来描述天体,简单地说,就是描述从天体发出光束之后在空间中经历了多大程度的膨胀拉伸。一个天体的距离越远,它在传播的过程中③,光线也就越红。如果使用这种描述方法,那么你可以说这些遥远的星系的距离大约是红移值Z=7.9,天文学家们立刻就会明白你所说的距离尺度。
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渐渐地,山谷深陷,峡底终不可见。树愈高大,林愈浓密。几次停车瞭望,都觉得该是目的地了,却只是停在大山鼓起的腹上观见林海苍苍。山越高,下方的峡谷越显出雄浑与幽深。正褪去夏天浓绿的妆色的森林在秋风吹拂阳光融霜的时节开始泛黄泛紫。树干中与枝头上充盈的水分正回到土石下的根部,制造光合作用的叶绿素正在褪去,叶片中的花青素浮现
出来,连绵的森林将幻变出响亮的黄和鲜艳的红。森林将在脱尽叶片,在严冬的风雪中沉沉睡去之前,要在一年中最明净的阳光里,在最湛蓝的天空下,来一次色彩的大交响:万众树木气势磅礴,高声歌唱!
(节选自阿来《分云拨雾见米仓》,有删改)
21.下列句子中的“响亮”与文中加点的“响亮",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这些人当中,鲁迅的名声最为响亮
B.深秋季节,街头的银杏响亮而辉煌。
C.该建议获得响亮的“赞同”票。
D.她的声音很响亮,大厅里每个人都听得见。
2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生活中,人们常常试图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现象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
高2025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3分)B(“促进高端人才两极分化"错,无中生有。由材料一“这十年,数字化浪潮还重塑了社会分工。十年间,我国对199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进行了两次修订。在最新公示的职业分类大类中,首次出现了数字职业标识”可知,数字化浪潮重塑了社会分工;但没有说“促进高端人才两极分化"。故选B。)
2.(3分)D(A.“只有依靠他们,我国经济才能高质量发展”错,由材料一最后一段“中国掀起的数字化浪潮,正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可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只有依靠数字职业从业者,过于绝对和狭隘。B.“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存在多重耦合基础,所以……”错,强加因果。由材料三第一段“虽然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存在多重耦合基础,并在经济、生态、文化、民生等重点领域有着应用空间,但这一行……"可知,两个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不是因果关系。C.“‘数据资源开发’是数字乡村的‘硬件底座’”错,张冠李戴。由“‘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开发’是数字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两者分别是数字乡村的‘硬件底座’和‘软件基础’"可知,“数据资源开发”不是“硬件底座”,而是“软件基础”。故选D。)
3.(3分)A(“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将会逐渐消失"错。由材料一第一段“我国数字经济……,推动着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可知,并未提及“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将会逐渐消失"。故选A。)
4.(4分)(1)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载体:党务、政务和产业三大版块及其所辖的十一个治理平台各成体系,又加强了三方的协同发展和共同治理,提升了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和治理水平;(2)将这几大治理平台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提纯和分析应用,能为解决乡村各版块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重要支撑,为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一点2分)
5.(6分)①硬件上,继续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推动面向农业生产的物联网、农机智能装备、4G和5G网络等基础设施的研发和应用。②软件上,整合数据资源,以“数据包容”为理念,打造共性平台,建立涉农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机制。③人才上,让更多数字职业从业者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④平台建设上,打造信息平台,构建面向农村农业的综合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数字技术在农村领域的应用。(答到三点即可,每点2分)
6.(3分)D(“感受微风的能力却变得钝化"错,文中作者并未表现出“感受微风的能力却变得钝化”这一点。故选D。)
7.(3分)C(“文章对特征各异的风进行了褒贬评价,层层递进"错,文本没有明确的褒和贬的评价,也不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故选C。)
8.(4分)(1)善用关联词:如第⑧段“不是”等单个关联词间接描述微风特征,使得意象更加丰富;(或:文中还用成对的关联词,如“多少豪杰壮举,不论是壮士一去不复还,还是壮士高奏凯歌而归,只要进入历史的长河就会无足轻重"中,用了“不论……,还是……”“只要就”,明确了叙述的范围、条件等;(2)善用领起词:用“这里”“就是"“这是”“可是"等领起相关语句或段落,清晰呈现微风的特点及由此生发的联想,既铺垫推进,又对比对照,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每点2分)
9.(6分)①对自然的赞美:文章写阿那亚山谷微风的柔和清新、持续不断,让人心旷神怡,表达了对自然的喜爱与赞美。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写穿堂风、山谷微风的自由,引用莎士比亚名言,突出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③对旧日时光的怀念与感慨。追述童年、少年时期靠芭蕉扇纳凉、炎热夏天里寻找穿堂风的辛酸、简陋却自在的生活,生发出对旧日时光的感慨。
④对人生意义的反思:一切伟大和非凡都会终归于平凡,学会感受生命的平静、低调与美好。(答到三点即可,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3分)DHM(原句: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11.(3分)D(A.雅:平素,一向/高雅,不俗;B.见:意思相同,均用在动词前表被动;C.诚:意思相同,均是“确实”的意思;D.策:意思相同,均是“策略"“计谋”的意思。)
12.(3分)A(“只有王朴一人讲求用兵之策"错误,由原文“惟朴等言用兵之策”可知,并非只有王朴一人,而是王朴等人。故选∧。)
13.(8分)(1)(周世宗)看到他议论高妙,更加认为他有奇才,召来与他一同商讨天下大事,都契合自己的想法。(得分点:益、奇、引、合,句意通顺)
(2)因此王朴把大而容易支离破碎的国家作为容易攻取的对象,把小而团结坚定的国家作为难以攻取的对象。(得分点:朴、以……为、易、难)
14.(3分)有政治远见;善于谋划用兵之策;为人明敏多材智。(有政治远见,从材料一第一自然段“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可知;善于谋划用兵之策,从“言用兵之策”“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等可知;为人明敏多材智,从“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等可知。答到三点,一点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王朴,字文伯,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年轻时考中进士,担任校书郎,依附于汉枢密使杨祁。杨邡和王章、史弘肇等人不和,王朴见后汉建立的时间较短,后汉隐帝(刘承佑)年少软弱,任用小人,而杨祁作为大臣,和将相关系不和睦,料知他一定会作乱,于是离开杨祁东归家乡。
周世宗即位,王朴又改任比部郎中。周世宗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严格地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多次看望大臣询问治国之道,选拔文士徐台符等二十人,让他们写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王朴就在被选的行列中。而当时的文士都不建议皇帝急于用兵,认为平定叛乱,应该先修德,收买民心。只有王朴等人说用兵之策,认为江淮地区可以首先平定。周世宗向来就了解王朴,看到他高妙的论述后,更加认为他有奇才。召来他一同商讨天下大事,都契合自己的想法,于是决心采用他的建议。显德(周世宗年号)三年,征讨淮河地区,任命王朴为东京副留守。回师后,加封他为户部侍郎,又升枢密使。
王朴聪明,才智很高,不只当世政务,就是阴阳律历等方面,也没有不精通的。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周世宗讨伐淮河地区,王朴留守京师,增广新城,开通道路,京城更加庄严宏伟,现在京师的布局,大多是他规划建造的。他创制的音乐,至今还采用,没有更改。他上奏陈述的用兵方略,也不是只能用在一时的策略。他说的各国灭亡的次序:“淮南可以最先平定,并州是一定要消灭的敌人,在最后灭亡。”后来宋朝兴起,平定天下,只有并州最后臣服,都像王朴说的一样。
显德六年春天,周世宗派王朴巡视汴河口,建造斗门,回京,到前任宰相李谷的府第拜访,疾病发作,倒在座位上,抬回去后就死了,时年五十四岁。周世宗亲临了他的丧礼凭吊,用玉钺敲地,大声痛哭了好几次。追赠王朴为侍中。
啊!王朴的才能,确实可以说是非常贤能了。如果没有遇到世宗,如何能施展出来世宗在位的时候,对外用兵,攻取战胜;内修制度,制刑法,定律历,讲求礼乐文章,他所用的都是五代的士人,难道他们在后晋后汉时期都愚昧胆怯,到了后周就变得聪明有才智了这只是因为周世宗知人善任而发挥了这些人的作用罢了。
材料二:
秦观:我读五代史,看到王朴为周世宗谋划平边的策略,这样之后知道王朴是能够平定天下的真正人才啊!……因此王朴把大而容易支离破碎的国家作为容易攻取的对象,小而团结坚
定的国家作为难以攻取的对象。容易攻取的对象应当先平定,难以攻取的对象应当后平定,这就是先灭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正规版本
- 交通事故赔偿协商合同范本
- 幼儿园入园托管合同书
- 重庆新版服务合同标准范本
- 11爸爸妈妈在我心中 第1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 Fantastic animals绘本融合(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一起)英语六年级下册
- 劳动合同解除合同
- 20《蜘蛛开店》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 运输代理合同范文
- 戒烟保证金合同协议
- 2025年南通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深度研究
-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八年级生物试题
- 2025年东营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英语试题(含笔试答案无听力答案、原文及音频)
- 真需求-打开商业世界的万能钥匙
- 《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规范》解读培训
- 第1课 立足时代 志存高远 (课件+视频)- 【中职专用】高一思想政治《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房产1%份额买卖合同范本
-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 皮带机提升机链运机功率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