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策略与方法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10/37/wKhkGWdC_aOANgvUAALLA--onzc686.jpg)
![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策略与方法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10/37/wKhkGWdC_aOANgvUAALLA--onzc6862.jpg)
![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策略与方法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10/37/wKhkGWdC_aOANgvUAALLA--onzc6863.jpg)
![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策略与方法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10/37/wKhkGWdC_aOANgvUAALLA--onzc6864.jpg)
![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策略与方法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10/37/wKhkGWdC_aOANgvUAALLA--onzc6865.jpg)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本文以欧·亨利的短篇故事“TheLastLeaf”为例,探究了高中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有效进行美育渗透的策略与实施方法,包括“聚焦故事情节,体会作品构思之美”“赏析语言,领略语言生动之美”“探究主题意义,感悟作品蕴含的真善美”等。关键词: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教学
美育一、引言美育一般指通过自然美、艺术美与社会美的途径,在潜移默化中对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进行情感的陶冶、健康审美力的培养与健全人格的塑造(曾繁仁,2012)。“美育”的概念是由德国伟大的诗人、美学家席勒于1795年首次提出的。他将美育定义为“情感教育”,为美育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被称为“美学之父”的鲍姆嘉通提出“美育即感性教育”的重要观点;蔡元培先生作为我国现代美育事业的开创者与奠基人,首次将美育列入国民教育方针;朱光潜认为美育是造就德智美全面发展,实现“全人”不可缺少的途径(曾繁仁,2012)。因此美育不仅仅是在艺术课上进行培养和熏陶,它应贯穿于所有学科的教学中。《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课程应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鉴赏能力”,并分别在必修、选择性必修及选修阶段对高中英语教学中美育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从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知和体验英语语言的美,到理解和欣赏英语语言的形式美并在理解和欣赏部分英语优秀文学作品中感悟作品的意蕴美,再到观察和赏析语篇包含的审美元素,获得审美体验,形成对语言和事物的审美感知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由此可见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对美育的实施与渗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在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美育是一项值得探索的课题。本文以北师大版普通高中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八单元Lesson1TheLastLeaf为例,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美育。二、高中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策略与方法“TheLastLeaf”(《最后一片叶子》)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作品,选入高中英语教科书时,略有删减,但故事情节不变。故事围绕常青藤上的叶子展开,展现了发生在三位穷苦画家苏(Sue)、琼西(Johnsy)和贝尔曼(Behrman)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揭示了小人物的高尚品格以及他们向往人性世界的美好愿望,赞扬了小人物之间至真至纯的关爱之情和人性美。语言上,作者采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让语言生动形象。因此,从语言呈现的形式美、故事展现的人性美、主题蕴含的真善美,以及老画家贝尔曼逼真画作的艺术美来说,“TheLastLeaf”是一篇开展美育的佳作。“TheLastLeaf”是以“叶子”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可按照“读文本找人物关系—梳理故事情节—赏析语言特点—思考主题意义”的思路进行。(一)聚焦故事情节,体会作品构思之美作为世界短篇小说大师之一的欧·亨利,擅长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别具匠心的构思。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及预测能力,特别是引导学生体会“欧·亨利式”结尾,在读前环节,笔者先向学生展示一片枯黄的落叶,然后提问:“Doyouliketheleaf?Whyorwhynot?”有些学生说不喜欢,因为它没有生机;而有些学生说它象征着秋天,带给人一种收获的喜悦。笔者继续问:“Doyoubelieveitcouldsaveapersonslife?Andhowdidsuchaleafmakeit?”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引出了话题。随即让学生根据插图来预测故事发生的场景、情节及结局。学生预测后,笔者简要介绍作者欧·亨利及其作品“TheLastLeaf”的创作背景,以引导学生结合特定背景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和主题。在阅读环节,笔者设置如下任务,让学生带着相关背景知识读作品了解故事大意、梳理故事情节,同时检查预测情况。任务1要求学生阅读文本,回答下列三个问题,了解故事大意。Q1:Whoarethemaincharacters?Andwhat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m?Q2:Whenandwheredidthestorytakeplace?Q3:Whathappenedattheend?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答案。最后一个问题,对于“欧·亨利式”结尾,学生读后不但吃惊,在忧伤中对贝尔曼还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在任务2里,笔者设计了一个需要填写关键信息并划分段落的“StoryMountain”,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完成该“StoryMountain”框架,感知故事情节。学生在完成“StoryMountain”后,对故事的情节、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故事是围绕“叶子”展开的。笔者追问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故事的结尾:“Doestheendingofthestorysurpriseyou?Ifyes,how?Whatdoyouthinkofsuchanending?”通过讨论,学生体会“欧·亨利式”结尾“含泪微笑”的效果以及贝尔曼为救琼西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性美。(二)赏析语言,领略语言生动之美语言是小说思想内涵的外部表现形式。任何作品都是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抒发内心的某种慰藉与寄托,从而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言是英语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樊红红,2022)。欧·亨利作品语言的最大特点是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为了收到这样的效果,“TheLastLeaf”采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为让学生发现语言的美,笔者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Q1:CouldyoufindthesentencesthatdescribepneumoniainPara.2?Andwhatrhetoric(修辞格)didthewriteruse?Q2:Whydidhedescribepneumoniainthisway?Q3:Couldyoufindmoresentenceswithrhetoric?Whatdoyouthinkofthesesentences?Andwhy?学生两两讨论后,给出带有修辞格的句子“InNovember,acold,unseenstranger,whomthedoctorscalledPneumonia,arrivedinGreenwichVillage.MrPneumoniaplacedhisicyfingeronJohnsy;andshelay,barelymoving...”“Imtiredofwaiting.Iwanttogosailingdown,down,justlikeoneofthosepoor,tiredleaves.”“Oneleafremainedonthevine,bravelyholdingoninthewindandrain.”并一一赏析。第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肺炎看成一个残酷、强大的恶魔;第二句运用了明喻和拟人的修辞格,这里琼西把自己比作一片可怜的、疲惫的藤叶,突显了琼西被病魔折磨的无助感和悲观绝望的心理;第三句也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说明这“最后一片树叶”强大的力量和无畏的精神。再读小说结尾细细品味贝尔曼的masterpiece,引导学生体会这里作者巧妙的一语双关:masterpiece表面上是指贝尔曼内心积蓄多年而画在墙壁上的杰作,实则是在赞美贝尔曼为挽救年轻画家琼西的生命而勇于献身的精神。(三)探究主题意义,感悟作品蕴含的真善美《课标》指出,“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就是对作品传递的价值观的探讨。“TheLastLeaf”描述的是住在贫民窟的三个画家互相关照的故事,特别是为了解救琼西,画家贝尔曼牺牲了自己,彰显了穷苦人之间至真至纯的关爱之情。人性之美在他们身上熠熠生辉!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这一主题意义,感悟作品传递的价值观,笔者从以下方面着手组织探究。首先,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主题。小说以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中心,在交织的人物关系中创设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品的人文价值。故事“TheLastLeaf”中三个主要人物分别是琼西、苏和贝尔曼。琼西和苏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得知琼西病得只有一线生机时,原著写她自己躲起来大哭了一场,收入课本时删掉了此部分。但从“SuetooksomepaperandapenintoJohnsysroomandbeganapendrawing,inanattempttoraiseJohnsysspirits.”这句能看出她对朋友的关心,且接下来的日子她一直陪伴照顾琼西。由此可见苏是一位真诚、善良的女孩子。她对琼西雪中送炭式的帮助,让人感动。小说中60多岁的贝尔曼,一出场是一个失败画家的形象,40多年来,从未创造出他渴望的杰作。但从“Behrmancriedwithdisbelief.‘Aretherepeopleintheworldthatfoolishtothinktheylldiebecauseleavesdropofffromavine?...”可见他对琼西的关心,也突显他粗犷的性格。故事结尾处对他冒雨雪画最后一片叶子救琼西的间接描写,刻画了他无私、高大的形象,令人肃然起敬,人性美的光辉在他身上闪耀到了极致!而年轻的画家琼西在病魔缠身时悲观绝望,在错觉下把自己的生命与风雨中最后一片树叶绑在一起,反映了艺术家超乎常人的思维,也写出了穷苦人们面对强大病魔的无奈无助。为了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帮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真善美,笔者先让学生在文本中画出描写他们动作、语言及神态的语句,然后针对关键信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揣摩文中的人物形象,最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表演作品中的一些场景。表演中学生不仅深入分析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还加入了个人的理解。其次,感受环境描写,领悟主题。环境描写可以烘托人物心理,塑造人物鲜明形象,从而让主题突出(田敏、王超,2016)。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故事“TheLastLeaf”第一段写格林威治村是个艺人聚集的地方,他们在那里寻找窗户朝北且租金低廉的公寓。苏和琼西的画室就在一座三层楼的楼顶。这段社会环境描写不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表明了主人公贫困的处境,为故事发展奠定了基调。此外,文中还有自然环境描写,如“BehrmanandSue...noticedthattherewasjustoneremainingleaf.Whatsmore,acoldrainwasfalling,mixedwithsnow.”,画线部分生动地描写了窗外最后一片藤叶在恶劣天气环境中摇摇欲坠的情形,把故事推向了高潮,也为后文贝尔曼画最后一片叶子作了铺垫;“Oneleafremainedonthevine,bravelyholdingoninthewindandrain.”,画线部分暗示了最后一片“叶子”屹立在风雨中,预示了琼西活下去的希望,也彰显了贝尔曼的伟大。为了让学生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Whatsthefunctionoftheparagraph1?Canyoufindmoreenvironmentaldescriptioninthestory?Andwhydidthewriterdescribethesurroundings?”通过思考、探讨,学生感受环境描写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以及对主题意义的烘托作用。最后,复述故事,深化主题。通过阅读完成“StoryMountain”,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故事的情节。为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深化主题意义的探究,笔者在读后环节让学生按时间顺序完成下图,并复述故事。在学生梳理时间线,复述完故事后,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Q1:WhydidBehrmandiewithinonlytwodays?Q2:WhydidSuecallthepaintingamasterpiece?Q3:Whatdoyouthinkthestoryistryingtoexpress?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在汇报环节,学生积极发言,对贝尔曼不惜牺牲生命救琼西的行为和品质给予高度赞扬。对贝尔曼的杰作,学生也从不同方面进行理解和赏析。有学生认为,它不仅仅是一幅画,更体现了贝尔曼值得赞扬的精神;有学生认为这幅作品画得太逼真了,以至于画家琼西都没有发现;更有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对这幅画给予评价,认为贝尔曼赋予了画作生命。作品表达的穷苦人之间纯洁、温暖、感人的关爱之情在学生中引发了共鸣。笔者借机引发学生思考题目的妙处,提出问题“Fromwhatwehavelearned,whatsyourunderstandingofthetitle?”。师生共同探讨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题目“TheLastLea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理念下的现代家居设计风格
- 现代饮食文化与胃肠健康的平衡
- 生产环境下的操作规范与质量控制
- 现代企业网络攻击的防范与应对
- 现代企业决策分析与科学决策
- 2023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单元 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配套说课稿 新人教版
- Unit5 Humans and nature Lesson 1 A sea story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二册001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 第五章 三角函数 5.7 三角函数的应用(2)说课稿 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 2023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8章 平行四边形18.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2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3说课稿 (新版)华东师大版
- 2023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2 树之歌配套说课稿 新人教版
- (人卫版第九版传染病学总论(一))课件
- 压力性损伤护理质控细则及集束化管理措施
- 《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全套教学课件
- 产后康复-腹直肌分离
- 丙烯-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粉条加工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配电网设施可靠性评价指标导则》
- 2024年国家电网招聘之通信类题库附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
- CJJ 169-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 食品企业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记录及其报告格式参考
- 产品质量法解读课件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