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秋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
MT'"飙
(飞
备课人:
目录
单元概述.....................................................................5
第1单元微小世界...............................................................19
1放大镜....................................................................19
2怎样放得更大.............................................................21
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26
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32
5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37
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41
7微生物与健康............................................................46
第2单元地球的运动............................................................52
1我们的地球模型...........................................................52
2昼夜交替现象.............................................................57
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61
4谁先迎来黎明.............................................................66
5影长的四季变化...........................................................70
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76
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80
第3单元工具与技术............................................................85
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85
2斜面......................................................................89
3不简单的杠杆.............................................................93
4改变运输的车轮...........................................................97
5灵活巧妙的剪刀..........................................................101
6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104
7信息的交流传播...........................................................108
第4单元能量..................................................................113
1各种形式的能量..........................................................113
2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116
3电和磁...................................................................123
4电能和磁能...............................................................129
5电磁铁...................................................................134
6神奇的小电动机..........................................................139
7能量从哪里来............................................................144
单元概述
微小世界
“微小世界”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神奇的未知世界。它的神
奇之处就在于他们看到了很多日常生活中未曾关注或只限
于耳闻的微小物体,这个陌生的微小世界能激发学生强烈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的视野从宏观的物质及现象拓宽到微
观的细胞、微生物等,认识世界的视野不断扩大,科学探索之
路越来越有挑战性。
这个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和观察视野的不断发展这条
线索编写,引领学生利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的
微小物体,从而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进步历程,以及
在探索微观世界进程中出现的卓越人物和研究成果。学生通
过亲自观察微小物体,查阅微小世界相关资料等形式,开阔
视野,丰富认知。
学习内容涉及光学、生物、物质的结构、科学发展史等
多个方面。教学时要把握单元学习主线,紧紧围绕利用工具
观察各种微小物体的探究活动,串联起多领域的学习内容。
学生要通过观察多种多样的微小物体感悟使用工具观察它
们的好处,深切体会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促进社会发展的巨
大作用。
应特别指出的是,本单元所指的“微小世界”和通常所说
的“微观世界”有所不同。微观世界一般指分子、原子、电子等
极微小的物质粒子的领域。由于观察条件和学生理解水平的
限制,本单元没有从物质的分子、原子、电子这个角度去展开,
只是扩展到用放大镜和简易的显微镜能观察到的微细领域,
如较小的昆虫、昆虫的器官、生物细胞、水中常见的微小生
物等。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5〜6年级的下列相关
学习内容。
7.4说出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7.5.1知道蘑菇和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7.5.2知道感冒痢疾是由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微生物引起
的。
“微小世界”单元共7课。
第1课“放大镜”,是单元起始课,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观
察比较,进一步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为后续学习观察
工具的演变奠定基础。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学生在经历组合凸透镜观察微小
物体的过程中了解显微镜的来龙去脉,认识到显微镜的发明
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
结构,至此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第3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学生通过用肉眼、放大镜
和显微镜对比观察微小物体,知道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进步,
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初步感知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
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第4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
皮细胞,认识洋葱表皮结构。本课既是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
的技能训练,也是对生物细胞的初次探索,以此激发学生去
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了解生命的多姿多彩。
第5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更多
的生物细胞标本,发现除病毒等少数种类以外,生物体都是
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水中
微小的生物,了解这些微小的生物也具有生命的特征,进一
步认识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同时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
生命世界的成果。
第7课“微生物与健康”,这一节是本单元的拓展和总结
课。学生在查阅资料和研讨交流中,了解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的密切关系以及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诸多成果。接着教师对
本单元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观
察视野的拓展进行梳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一步探索微
小世界。
地球的运动
本单元属于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学习内容,旨在帮助
学生理解课程标准中“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
规律地运动着”的大概念。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本领域的知识
结构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13.1.1知道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
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
13.1.2知道地球自转轴(地轴)及自转的周期、方向等。
13.2.1知道正午时物体影子在不同季节的有规律的变
化。
13.2.2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有关。
本单元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突出了地球空间领域的学习特点。学生在学习中,
系统而深入地采用模拟实验、查阅资料、实际观测、建构模
型等主要探究方法,特别强调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建构和修正
自己的解释模型,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双螺
旋协同发展的模式。在“昼夜交替成因”“谁先迎来黎明”“地球
公转与四季变化,,等主题研究中,都强化了这样的学习特点。
具体如下面的“探索昼夜交替成因”的学习模型图。
二是提供了有助于学生认知发展的学习工具。在单元学
习新知之前,引导学生用概念图对相关的已知进行分析、整
理,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在单元学习结束之后,引
入了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地球运动的认知模型。
本单元共7课。
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作为单元的起始课,为了让学
生奠定后续学习的基础,教师将带领学生从回忆地球相关知
识开始,在分析整理原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找到研究
方向。本课中,为了培养学生用模型表达已知知识的能力和
提高学生读懂模型的能力,安排了学生制作各种地球模型,
观察、分析各种地球模型的探究活动。
第2课“昼夜交替现象二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每位
学生都有机会提出、检验和修正自己的解释。学生将在教师
的组织下充分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模拟实验验
证自己的假说是否能形成昼夜交替现象。学生会发现有很多
假说都能形成昼夜交替现象,面对这样的结果,学生需要分
析假设的相同与不同,通过反思和研讨,发现解释昼夜交替
的成因关键在于明确地球运动特点。
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延续上一课的探究,
本课将让学生继续研究和了解地球的运动特点。学生将通过
对比阅读历史上关于地球运动的经典学说,知道地球的运动
状态是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根据地球的运动特点,学
生再次进行模拟实验验证是否能产生昼夜交替,并最终学习
用连续组图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解释。
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学生认识到了地球在自转且自转
形成昼夜交替后,本课将依托“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
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地球的自转方向。学生需要
先确定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然后用拉圆圈的方法模
拟地球自转,发现不同的自转方向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进而
从生活实例中感知相对运动的原理,利用“太阳东升西落”这
个可视的证据,推理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第5课“影长的四季变化”,学生将在5、6两课中,研究
学习地球公转的特点以及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本课引导学
生了解古人如何观察日影的四季变化规律,然后组织学生通
过制作简易圭表。根据四季太阳高度不同,利用圭表模拟测
量日影的变化,并通过记录、统计、分析数据得出四季影长的
规律。同时,教材安排了学生时间长度为一年的持续测量活
动,希望学生能实证影长的四季变化规律。
第6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在了解四季变化之后,
提出“四季变化是否与地球的公转有关”的研究问题,这是一
个非常恰当的时机。本课将引导学生观察公转模型图片,了
解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然后进行模拟实验,把地球自转和
公转的相关特征表达在地球运动模型上。教材紧接着提供地
球公转的数据和图片等更多信息,让学生通过推理,纠正学
生的“太阳公转时,太阳与地球距离远近不同是形成四季变化
的原因”的错误观点。
第7课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学生通过网络查
找、阅读资料,了解昼夜交替现象和四季变化现象对生物产
生的影响,然后再交流、汇报学习成果,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提高获取、处理、表达信息的能力。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
思维导图总结本单元中学习到的地球运动相关知识。
工具与技术
当今世界,工具和技术紧密相连,技术是工具的发明与
革新的基础,工具是技术的变革和更迭的保障,二者互相融
合并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学生的生活世界里,他们对各种新技术和新工具有着
与生俱来的好奇。他们在生活中还积累了不少对工具和技术
的体验和感知,这些将会成为他们主动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动
力。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5〜6年级的下列相关学
习内容。
2.1知道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
影响和变化。
3.3使用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解决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
17.3.1知道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
17.3.2知道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是常见的简单机
械。
要达成上述学习目标,就要求教师带领学生经历本单元
所设定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工具和技术在解
决特定问题时给人们带来便利,了解工具和技术之间的关联,
从而使学生对“技术发明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技术
包括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以及“工具是
一种物化的技术”等主要概念有着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理解感
悟。
本单元一共有7课,始终围绕着“工具与技术”这一主题开
展教学活动。本单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点。
突出工具与技术的融合,又有所侧重。本单元大致按照
总一分一总的形式组织和编排学习内容。第1课点明学习主题;
第2〜4课侧重探究具体的工具,第5〜7课侧重探究具体的技
术,在第7课总结提升单元主题。值得注意的是,第2飞课虽
然各有侧重,但设计上始终把技术和工具融合在每一课教学
内容之中。
突出工程技术领域的实践特点。单元中的每一课,基本
上按照“发明背景-任务与测试-评估与交流-社会影响”这样
的框架编写内容,有助于学生对工具与技术形成更全面而深
刻的认识。同时,在每一课中借助测试任务的方式和指标的
变更,逐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1课“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作为单元的起始课,一方
面它承担着帮助学生明确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工具和技术”
任务,引导学生探讨“工具和技术的联系”。另一方面,它又可
以帮助教师调查学生的前概念,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和
还想知道什么。本课创设的生活情境是“取核桃仁”,学生从不
用工具、选用工具、使用专门工具三个层次来完成任务。在
体验的基础上联系生活经验,再进行比较、评价,建构对“工具
和技术”的个体理解,开启本单元的学习历程。
第2〜4课,我们将引领学生分别对斜面、杠杆、轮轴三种
“简单机械”开展探究活动。第2课“斜面”创设了两个情境共四
个任务,让学生在运下来、搬上去的活动中体验、感悟“斜面
的作用”。学生探究技能的培养,本单元由零基础到逐渐开放,
具体体现在工具使用过程中评价指标的设定。本课是学生第
一次进行工具评价,所以教师直接设定了相关的指标,后面
几课逐步放开,让学生根据实践的感受自主设定评价目标,
突显了高年段探究的自主性和开放性。
第3课“不简单的杠杆”和第4课“改变运输的车轮”都是
建立在学生实践、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理解和建构“杠杆和
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的科学概念。纵览第2〜4课我们可以
发现,教材的内容安排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强调学生
在实践中操作工具完成特定任务,强调学生自主设定指标来
评价工具在完成任务时的优缺点;从另一角度看,教材的内
容设计弱化了对工具背后隐含的简单机械原理的认知,这样
处理避免了跟初中科学的重复学习,降低了难度,增添了探
究的趣味性。
第5课“灵活巧妙的剪刀”,这一课的主线是工具,“剪刀”
是组合工具,是斜面和杠杆的组合。对剪刀结构特点的分析,
实际就是对前面学过的简单机械的一种回顾、强化。另一条
线是技术,剪刀的发明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其他多种多样的
剪刀也是人们在尝试过程中,随着经验的累积、认知的深入,
不断改进的结果。所以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前面
四课的小结,又开启了后面三课对技术的专门探究。
第6课“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在这一课中“技术”成为
组织教材内容的明线。印刷术是闻名于世的古代中国四大发
明之一,学生在模拟活字印刷的过程中,既体验了印刷过程,
又感受了技术和发明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
化。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需要,印刷的工具也在不断变化更新,
从人工到电气,从油墨到碳粉,印刷工具的改进带来的是印
刷的高效。这种将技术与工具相互融合的教材内容组织暗线,
同样需要我们关注。
第7课“信息的交流传播”,印刷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是
信息的广泛传播。本课以“制作萝卜独轮车”为任务线索,以
“文字”和“视频”为信息传播形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用不同
工具传播信息的差别,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利用工具完成任务
时带来的便利,感受技术对完成任务质效的影响。同时,本课
是本单元学习的总结、提升,提供了教师评估的内容和机会,
有助于教师评估学生对工具和技术的运用和认识。
能量
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很多事情,都和能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或“变形”是能量在“工作”,例如用火烧
坂、开灯照明是在进行能量转换。我们从食物中获取能量才
能维持生命和进行活动,大自然中的绿色植物从阳光中获取
能量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要靠吃食物来取得能量维持生
命・・....一切生物都依赖能量生存。
学生在生活经历和科学学习中,会接触至『'能量”这个词,
并对能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他们知道太阳的光和热是太
阳能,知道食物能提供我们身体需要的能量,甚至知道电能、
水能、风能等科学词汇。但是,在学生的头脑里还没有形成关
于能量守恒和转换的相关科学概念。“能量”的概念是抽象的,
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某种能量所产生的某种效应。本单元不
是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来演绎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换,而
是从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能量表现形式入手,选择了学生最
熟悉的电和磁为切入口展开对能量的认识和探讨。能量守恒
定律渗透在每一课的学习中,即自然界中一切物质都具有能
量,能量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并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
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另外,教科书中对
新能源开发和低碳环保生活方式等内容有所涉及。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5〜6年级的下列相关
学习内容。
6.6.1知道声、光、热、电、磁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能
量形式。
6.6.2调查和说明生活中哪些器材、设备或现象中存在
动能(机械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及其之间的
转换。
15.2.1描述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
15.2.2知道太阳能是生活中可利用的一种清洁、可再生
能源。
15.2.3描述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
大的能源,知道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
15.2.4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了解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一
些举措。
形式,知道能量使物体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对能量的初
步感知。本课的拓展布置了调查家中用
“能量”单元共有7课。
第1课“各种形式的能量:从学生熟悉的驱动汽车的能量
引入,了解我们身边的能量表现形式,知道能量使物体发生
了变化,形成了对能量的初步感知。本课的拓展布置了调查
家中用电器用电情况的任务,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第2课“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以学生最熟悉的“家”为能
量认知场景,通过调查、分析、统计等方法,以电能消耗为突
破口,发现家中的各种能量表现形式、能量来源和能量转换。
在调查、分析、统计家中电能消耗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
节能意识。
第3课“电和磁”,带领学生“重演”科学史上著名的奥斯特
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发生
偏转,将通电导线绕成线圈能使小磁针偏转角度更大,从而
认识电可以产生磁。本课注重引导学生善于寻找、思考电和
磁转换的依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4课“电能和磁能”,通过引导学生制作电磁铁、研究电
磁铁的性质和磁极,学生认识到电磁铁是一种电能转换为磁
能的装置,进一步从具体的事例中了解电能和磁能之间的转
换。
第5课“电磁铁”,学生要设计、验证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
圈圈数、电流大小的关系。在亲手做对比实验的过程中,学生
逐步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收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中,
逐步培养科学论证能力。
第6课"神奇的小电动机”,小电动机是磁铁和电磁铁性质
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实例,学生通过拆解真实的小电动机认
识其内部结构,通过简单模型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小电
动机的探索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感受奇妙的能量转换的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能量的认识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
层次。
第7课“能量从哪里来”,先引导学生追溯自然界最大的能
量来源一太阳,通过食物链来理解太阳的能量对于生物体的
意义;然后以电能为例,通过动手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
电能的来源和转换;最后利用班级记录表引导学生对本单元
的知识进行整体回顾,完善“能量”概念的建构。
整个单元以“能量”为研究支点,以生活实例为研究载体,
引导学生用“转换”的观念把声、光、热、电、磁等多种能量形
式联系在一起,在生活调查、资料查阅以及大量实验探索的
积累过程中,逐渐充实对“能量”的认识。
第1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
L放大镜的作用
2.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
3.放大镜的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放大镜的镜片和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透明、中间厚边缘薄的共同特
点
【教学准备】
放大镜、广口瓶、烧杯、玻璃杯、塑料袋、烧瓶和水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1.出示一个放大镜,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2.在黑板上画一个小A,用放大镜观察它,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
现象,字母A被放大了吗?”
3.在科学课的学习中,我们经常用到放大镜,我们曾经用它观察过什么?
用放大镜观察和用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人们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呢?带着
这些问题,我们进入这节课的学习,教师板书课题“放大镜”。
二.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小组讨论活动:
有哪些工作需要经常用到放大镜?放大镜的作用是什么?
2.在课本第2页的网状图中填写讨论结果
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三.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请学生阅读课本第2页关于放大镜使用的两种方法
2.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3.出示课件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
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小组活动:
用眼睛看科学课本上的一幅照片,再用放大镜观察这幅照片。两次观察获
得的信息有什么不同?我们还有什么发现?有哪些细节是用放大镜后才看到
的?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播放用放大镜观察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的视频
提问学生:“当用放大镜观察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时,你们观察到什么
现象?”
小结: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四.放大镜的特点
L提问: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呢?我们注意到它的特点了
吗?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呢?
2.小组探究活动:观察放大镜的特点
给每个小组提供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请学生观察比较放大镜的特
点和放大倍数
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4.教师归纳总结:
放大镜镜片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放大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观察范围越小
5.小组探究活动:广口瓶、烧杯、玻璃杯、水滴、塑料袋、烧瓶有没有
放大作用?
给每个学生小组提供广口瓶、烧杯、玻璃杯、塑料袋、烧瓶和水,让
学生探究哪些物品具有放大作用。
6.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7.问题讨论:
(1)放大镜的镜片和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人们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这是为什么?
8.补充小知识:
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
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
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
镜。
五.复习回顾本课主要知识点
六.结课:放大镜是一种常用的观察工具,我们借助放大镜可以探究更多
神秘的未知世界!
2怎样放得更大
【教材简介】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2课。在上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
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但是一
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聚焦部分引导学生提出“怎样才能使物体的图像放
得更大呢?”的问题。探索部分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引导学生操作显微镜,将两个
放大镜组合起来,调节合适的距离并固定,让学生在其过程中发现两个放大镜组合
能使图像放得更大;二是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微小物体,比较和肉眼观察的
不同之处,并记录新的发现;三是认识实验室常用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包括目
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和反光镜。本课中不涉及实验室显微镜的使用,这就
需要学生通过比较自制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的异同,来了解光学显微镜每个结构
的功能。拓展部分主要是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了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及其在观
察对象上的变更,在比较中体会到技术的改进为科学研究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作
用。
【学生分析】
在第1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放大镜的基本特点,掌握了利用放大镜观察物
体的基本方法,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凸度有关。本课需要学生在观察的同时
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对观察所得进行记录。学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已经
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并能用简单的词句进行记录。这些知识和技能储备为本
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
3.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它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在观察过程中,能通过调节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找到大而清晰的图像。
科学态度目标
L乐于参与自制显微镜的活动。
2.体会科学家对科学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进技术的不断改进,而技术的改进又会促进科
学研究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用两个放大镜组装成一个简易显微镜,并用它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两个放大镜、印有小字的纸片、A4白纸、剪刀、透明胶带、餐
巾纸、供观察的物体(如头发、花蕊、纸纤维、昆虫标本等)、学习表。
教师准备:两个放大镜、一架光学显微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聚焦
1.每位同学发一张印有小字的纸片,观察上面写了什么内容。
提问:
(1)用肉眼观察,能看清纸片上的信息吗?
(2)用放大镜观察,能看清吗?和肉眼观察有什么区别?
2.谈话:用肉眼观察,我们只能勉强辨认纸上写的内容;用放大镜观察,我
们发现字放大了一些。可看起来还是比较累,有什么办法能放得更大吗?
(板书课题:怎样放得更大)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纸片上微小的字,让学生体会到仅仅用肉眼和放大镜来
观察微小的物体是不够的,需要有能让图像放得更大的方法或仪器,从而引出课
题一怎样放得更大。
二、探索和研讨
(-)自制显微镜
提问:提供两个放大镜,把它们组合使用,能不能使物体图像放得更大?
L第一次活动。(初步尝试)
(1)学生两人一组,使用两个放大镜的组合,轮流观察文字的放大效果。
(2)研讨:通过尝试,两个放大镜组合能否让图像放得更大?在观察过程
中,为什么要不断调节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尝试用两个放大镜组合来观察,发现两个放大镜平行
组合下,能让物体图像放得更大一些。并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两个放大镜之间需
要调节合适的距离,才能使观察的图像大而清晰。引导学生认识到放大镜之间的
距离会影响放大倍数和清晰度,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
2.第二次活动。(找准方法)
(1)谈话:我们发现调节两个放大镜之间距离会改变放大倍数和清晰度,这
两者哪个要优先保证?(板书:清晰度)我们要在保证清晰度的前提下,尽量让图
像放更大倍数,这就需要我们找到合适的距离,老师来介绍一种方法(PPT出示)。
①先用一个放大镜观察,在清晰的前提下,观察到最大的图像。
②保持第一个放大镜不动,在下面平行增加第二个放大镜。
③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找到最大的清晰图像。
④保持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不变,反复移进和移出第二个放大镜,比较所观
察到的图像。
(2)学生用上述方法边观察边调节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找到大而清晰的
图像,并比较两个放大镜组合观察所得的放大倍数和一个放大镜观察的放大倍数
之间的差异。
(3)保持两个放大镜之间的最佳距离不变,另一名同学用尺子测量出两个放
大镜之间的距离并记录。
(4)研讨:怎样组合放大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在这个过程中,你还
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方法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调节放大镜之间距离并不是
随意的,边观察边调节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既是一种对方法的应用,也是一个探
究的过程,旨在让学生发现两个放大镜恰当地组合能使图像的放大倍数得到有效
的提升。
3.固定放大镜的组合。
(1)谈话:我们发现两个放大镜组合放大倍数比一个放大镜更高,但也存在
一定的局限,解脱不了双手,一旦手动了,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也会随之发生改
变,导致图像清晰度和放大倍数发生变化。怎样固定两个放大镜?
(2)提供材料:A4纸、剪刀和胶带(或者直径和放大镜相当的塑料管、透明
亚克力管等),做一个纸筒将两个放大镜固定好,这样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提示:提供的A4纸尺寸要事先裁好,长度大于刚才测量的两个放大镜之间的
距离,宽度和放大镜周长相同。如果是塑料管和透明亚克力管等硬质材料,应课前
进行处理,割出一条纵缝,保证放大镜镜柄放得下去。
设计意图:动手制作简易显微镜,不仅要固定好两个放大镜,还要让两个放大
镜之间的距离保持为大而清晰的测量值。制作时需要两个同学密切配合,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用自制简易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1.明确活动要求: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来观察餐巾纸和自己选择的其他物体,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的区别,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学习表上。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所得。
3.研讨:用肉眼和自制显微镜观察在放大倍数上有什么不同?还有什么新的
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对多个对象进行观察及观察方式的对比,进一步发现自制的
显微镜能有效提升放大的倍数,同时也认识到放大倍数的提高能够让我们发现事
物更多的细节。
(三)认识实验室显微镜的结构
1.谈话:早在16世纪,来自荷兰的詹森父子就已经发现,两个放大镜组合
在一起,能使图像放得更大,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根据这个发现,他们研制
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显微镜(出示PPT图片),它和我们做的显微镜有什么相似之
处?
2.出示光学显微镜,用课件介绍光学显微镜主要有目镜、物镜、反光镜、载
物台和调节旋钮等结构。
3.学生观察比较光学显微镜和自制显微镜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了解光学显微
镜的几个主要结构的功能。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光学显微镜和自制显微镜原理一样,也是
利用两个放大镜组合来进行观察。让学生认识光学显微镜的优点在于其具有稳定
的结构以及观察和操作上的便利。
三、拓展
1.了解电子显微镜:呈现电子显微镜图片,介绍它的放大倍数和所能观察到的
微小物体。
2.研讨:放大倍数的不断提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以及所能观察到的微小物体的了解,认
识到放大倍数的不断提高能使观察内容变得越来越清晰,体会技术的进步给科学
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两个放大镜组合能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利用
放大镜能使我们发现更多微小物体的特征,这也是光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在今后
的学习中,我们还将利用光学显微镜来进行观察,发现更多微小事物的特征。
【板书设计】
怎样放得更大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手册要求学生用组合放大镜观
P怎样放得更大
察周围常见物体并记录它们的特点。表我的课发话叫£家日期:
格第二栏观察的第一样物体为餐巾纸。用31台凸透跳观察身边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并非观察整张餐巾
纸,而应观察餐巾纸被撕下的一个小角。
在用组合放大镜观察之前,要先用肉眼
进行观察,把肉眼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记录的方式既可以用词语或短句的文字形式,尽量全面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也可
以用画图的方式,形象地把观察到的特点画下来,再辅以文字进行简要说明。在记
录组合凸透镜观察的现象时,要把餐巾纸放大后的一些细节记录得尽量全面,能和
肉眼观察的结果形成对比。观察的第二样物体可以是头发、花蕊、棉线、昆虫的局
部等一些肉眼观察不清楚的微小物体,记录的方式和观察餐巾纸类似。
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教材简介】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3课。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
分聚焦,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微小的动物,了解人肉眼看不清的物体结
构。教科书提供了一张用放大镜观察蚱嘘的图片,提示学生可以以昆虫为例来进
行观察研究。第二部分探索,在学习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肉眼、
放大镜和显微镜三种不同方式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用示意图和文字记录自己
的发现,通过对三者的比较来体会观察工具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研讨,让学生积
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通过交流,知道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
体的图像越大,视野越小。第四部分拓展,通过资料阅读,让学生明白人类的很
多发明都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从而建立起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大自然之间
的关联。
【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虽然对身边常见的微小物体有所了解,但大多学生没有亲自观
察过这些物体的微小结构,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进行观察的机会就更少
了。他们对物体微小结构的探索充满兴趣,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份求知欲,
引导他们自主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同时,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能
力,所以,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的同时,提供更多的独立探究的机会,以进一
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
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2.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用示意
图和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
3.知道人类的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能说出工程师利用科学原
理发明创造的实例。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探索微小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
2.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当前微小世界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2.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用
示意图和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
难点: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蝴蝶标本、红色卡纸、放大镜、手持式显微镜、光学显微镜、
观察记录表。
教师准备:光学显微镜、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聚焦问题
1.图片导入。
(1)出示身边常见的微小物体的图片:沙子、浮萍、苔葬、花蕊、蜜蜂、螃
虫、瓢虫、蟋蟀、蝴蝶。
(2)学生欣赏图片后,组内讨论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之处。(板书:微小的
物体)
(3)揭示课题: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板书补充课题)
2.提问:要看清楚这些微小物体,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呢?(板书:肉眼、
放大镜、显微镜)
3.聚焦问题:这些微小物体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以身边各种微小的物体图片导入,引出本课的研究对象一微小物
体。
二、探索
(-)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引言: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显微
镜的使用方法。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为五个步骤:安放一对光一上片一调焦
一观察。(板书:安放一对光一上片一调焦一观察)
光学显微镜。
1.出示光学显微镜及其操作步骤图文,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操作。
(1)安放:右手握住显微镜的镜臂,左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
平坦的桌面上,略偏左,镜座离桌子边缘大约7厘米。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白亮的视野。
(3)上片:将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正对
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4)调焦:眼睛看着物镜,转动调节旋钮(或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
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用左眼从目镜往下看,同时反方向转动调节旋
钮(或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再略微转
动调节旋钮(或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图像。
(5)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用左眼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
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一边观察一边将观察到的图像画在学习单上。
2.学生亲手操作,学习使用光学显微镜,教师巡视指导。
手持式显微镜。
L谈话:实验室还有一种简易的显微镜一手持式显微镜。(板书:手持式显
微镜)
2.出示手持式显微镜及其操作步骤,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操作。
(1)掰开镜筒,打开灯泡。
(2)透明罩对准、紧贴被观察物体。
(3)眼睛对准目镜观察。
(4)转动调焦旋钮进行调焦,直到看到清晰的图像。
(5)观察并将图像画在学习表上。
3.出示红色卡纸和显微镜下的卡纸图像,学生使用手持式显微镜观察红色卡
纸,直到观察到目标图像,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边讲解边演示的方法教学显微镜的使用,这样更为形象,学
生更容易理解。学习两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别为本课和后续学习观察、研究
做铺垫。红色卡纸的观察是为了检验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手持式显微镜,为本
课后面的观察做好准备。
(-)观察蝴蝶
1.谈话:今天,我们用手持式显微镜来观察一种我们比较熟悉的昆虫一蝴蝶。
2.出示蝴蝶标本图片。
(1)布置观察任务:分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选择蝴蝶身体上的
一个部位进行观察,把我们观察到的图像画下来,并用文字记录我们的发现。
(2)出示学习表1,介绍学习表及记录方法,可以参考教科书第7页上方的
内容。
3.蝴蝶标本观察结束后,再任选两样微小物体,用手持式显微镜进行观察,
并画出示意图,记录在学习表2中。
4.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以及
观察内容的描述。
设计意图:蝴蝶标本的各部分结构基本上是不透光的,所以选择手持式显微
镜来观察比较合适。使用观察工具来观察物体时,安排了两人一组,轮流观察。
三、研讨交流
1.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汇报观察结果。
2.重点研讨问题。
(1)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蝴蝶的某个部位,各发现了什么?
(2)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蝴蝶这个部位时,图像大小和视野大小有
什么不同?
(3)你用手持式显微镜观察到了什么微小物体?有什么新发现?图像大小
和视野大小与用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
(4)观察中,让你最惊奇的是什么?
3.出示肉眼、放大镜、高倍显微镜下的植物叶片照片。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结果,说一说使用不同观察工具,图像大小和视野
大小各有什么特点。
4.小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反而越小。(板书:
图像越大,视野越小)
设计意图:利用重点问题来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能够使学生更容易发现同
一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是不同的,认识到工具的放大倍
数越大,图像越大,视野反而越小。
四、拓展
1.资料学习:昆虫给人类发明的启发。
(1)谈话: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的应用使得人类对微小物体的研究更加深
入、透彻,人类还从一些昆虫的身体结构上得到启发,发明了先进的产品,让我
们来看一看。
(2)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页《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找一找,资料中人
类是受到昆虫身体结构的哪些启发,发明了有益于人类的探测仪器?
2.集体交流。
3.说一说,人类还有哪些发明也是受到自然界生物的启发的?
(例如,鱼鳏一潜水艇、蝙蝠一雷达、萤火虫一人工冷光、电鱼一伏特电池、
蛙眼一电子蛙眼、鱼鳍一船桨、锯齿草一锯子、苍耳一尼龙搭扣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资料找重点的学习方式,来了解人类的很多
发明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培养学生阅读科学资料的能力。
【板书设计】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一、肉眼放大镜显微镜
二、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安放一对光一上片一调焦一观察
三、手持式显微镜
四、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反而越小。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学生活动手册是让学生画出显微镜怎样放甯更大
下观察到的微小物体,并注明微小物体
的名称。要求边观察边画图,尽量将整
个视野范围内的所有内容都画下来。这
里设计了三个画图位置,并非让学生必
须画出三种微小物体,学生可以根据课
堂中实际观察的物体数量来使用,教师
也可以根据自己设计的学习表,让学生结合使用。
附:学习表1
蝴蝶的观察记录
班级:姓名:日期:
观察方
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显微镜观察
法
示意图
我的发
现
图像大
小
范围大
小
任务清单:
1.画一画,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到的蝴蝶某一个部位的示意图。
2.写一写,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蝴蝶这个部位时,各有什么特点。
3.比一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蝴蝶同一个部位时的图像大小、
视野大小有什么不同。
附:学习表2
用手持式显微镜自由观察的微小物体。
物体名称:物体名称:
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教材简介】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4课。本课是在前面学生用显微镜
观察身边微小物体的基础上,尝试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认识洋葱表
皮细胞的结构。这是对生物细胞的初次探索,以此促使学生去观察更多的生物细
胞,了解生命的多姿多彩。当然,课堂上还要继续巩固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加强技能训练。
本课主要有两个活动和一个研讨组成: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和观察洋葱表
皮细胞,这两个活动之间属于递进关系。第一个活动是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学生根据教科书呈现的步骤动手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这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的基础;第二个活动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旨在使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细胞的基
本结构。第三部分研讨我们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与罗伯特・胡克观察到的细胞有
什么相同与不同。
【学生分析】
学生在五年多的《科学》学习中,通过大量的观察活动已经认识了许多生物
的共同特征:都有生命,都有各自独特的结构,都要适应环境……对于细胞,学
生通过科普书籍、科学视频等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为细胞能治疗疾病,克隆羊
与细胞有关,细胞很小……但是亲眼观察细胞,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经历过,对于
细胞结构的认识更是知之甚少,更不用说亲手制作玻片标本,观察细胞了。亲手
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亲眼观察自己制作的标本,学生兴趣异常浓厚。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用图画和文字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
胞。
3.能够对比洋葱表皮细胞与死亡的软木细胞,认识植物细胞的特点。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过程。
2.发展观察生物细胞、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工具的发明和进步,使人类的视野不断扩大和深入,发现了更多的自然
奥秘。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用图画和文字记录观察到的洋
葱表皮细胞。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洋葱、小刀、清水、滴管、镇子、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
玻片、显微镜。
教师准备: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和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的微课、教学课件
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聚焦
1.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细胞吗?(板书:细胞)
2.学生说说自己对细胞的了解。
3.你想不想亲眼看一下细胞?今天我们就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说一说对细胞的初步认识,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细胞
认识的前概念,视情况进行后续教学。然后顺势提出“你想不想亲眼看一下细胞”
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二、探索
(-)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L谈话:怎样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呢?我们不能直接拿洋葱来观察,要先制作
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明确制作要求。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需要把洋葱表皮做成薄而
透明的玻片标本。
2.认识制作材料。
清水:滴在载玻片上,使标本舒展。
碘酒:染色。
滴灌:吸取清水,吸取碘酒。
载玻片:放置标本。
盖玻片:盖住标本。
吸水纸:吸取多余水分。
镶子:撕下洋葱表皮,夹取盖玻片。
小刀:切洋葱,划'‘井"字。
3.学习制作方法。
教师演示或观看制作视频,分步骤讲解制作要求及要点,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1)撕下一小块洋葱表皮。
(2)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3)用镶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
不能折叠。
(4)用镶子夹取盖玻片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
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5)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让碘酒尽量渗
透到洋葱表皮细胞。
(6)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和碘酒。
简单概括为:撕一滴一展一盖一染一吸。(板书)
4.领取材料,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
条件允许的可以每人一套材料,每人动手操作。
(在制作过程中,部分学生撕的表皮不够理想,需要教师巡视指导;部分学
生的盖玻片容易碎裂,要多准备一些。)
设计意图: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基础。在制作环节,
通过先观看视频,再分步骤学习讲解,最后动手制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制
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技能,体验学习的成功感。
(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谈话:完成了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制作,接下来我们就要用显微镜来观察
了。还记得怎样使用光学显微镜吗?下面来复习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使用步骤:安放一对光一上片一调焦一观察。
注意事项:①先对光再上片;②先用低倍物镜,再用高倍物镜;③镜简先下
降,再上升;④观察时双眼睁开,用左眼看目镜;⑤显微镜中看到的图像与真实
物体方向相反。
2.利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并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2篇)
- 2024年度建筑施工现场食堂运营合同2篇
- 国际货物运输的合同
- 农产品购销合同范本
- 2024年度智慧农业发展与运营合同2篇
- 美发店股份制入股合同
- 2024年度钢筋工程环境保护与绿化合同2篇
- 消防改造合同范本
- 2024年度店铺家具买卖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品牌合作与推广服务合同2篇
- 【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 选必1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设计
- 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
- 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大单元教学设计)
- 《诗意的色彩》课件 2024-2025学年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非遗文化走进数字展厅+大数据与互联网系创业计划书
- 2022年7月贵州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动物疫病检疫检验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社区普法法讲座
- 部编版(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一、第二单元)
- 走进黄帝内经文化殿堂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上海中医药大学
- 闽教版(2020版)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