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04免疫调节_第1页
热点04免疫调节_第2页
热点04免疫调节_第3页
热点04免疫调节_第4页
热点04免疫调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04免疫调节热点提醒:毒品、疫苗等免疫学一、单选题1.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等研究团队最新研究探索出一种创新治疗技术——细胞外囊泡mRNA(EVmRNA)疗法。细胞外囊泡(EV)是由细胞分泌的脂质膜结构,如外泌体、微囊泡、凋亡小体等。研究人员将mRNA装载到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细胞外囊泡中形成EVmRNA,EVmRNA被特定的靶细胞胞吞,在细胞内表达以发挥作用。EVmRNA递送系统无临床排斥反应,有较强的溶酶体免疫逃逸能力。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受体自身产生的EV制作递送系统可最大限度的降低免疫排斥B.EV的存在可防止mRNA与核糖体结合前被溶酶体内的酶降解C.受体细胞摄取EVmRNA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D.EV需要有和靶细胞相识别的特定信号分子以实现mRNA的定向运输【答案】C【分析】1、溶酶体(1)形态: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膜上有许多糖,防止本身的膜被水解;(2)作用: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详解】A、免疫排斥是指移植物作为“非已”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清除的免疫反应,受体自身产生的EV制作递送系统具有自身的结构特点,可最大限度的降低免疫排斥,A正确;B、分析题意可知,细胞外囊泡(EV)是由细胞分泌的脂质膜结构,EVmRNA递送系统有较强的溶酶体免疫逃逸能力,EV的存在可防止mRNA与核糖体结合前被溶酶体内的酶降解,B正确;C、受体细胞摄取EVmRNA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体现了其结构特点,C错误;D、mRBA的定向运输借助于信息分子的识别,EV需要有和靶细胞相识别的特定信号分子以实现mRNA的定向运输,D正确。故选C。2.当细菌、病毒等进入人体时,免疫系统会调动白细胞和某些化学物质进行保护,这种反应通常被称为发炎。天然抗氧化剂多酚存在于各种果蔬、茶、咖啡、红酒等中,有助于减少体内导致炎症发生的氧化应激,从而保护人体健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细菌、病毒等进入人体时,首先受到破坏的是非特异性免疫能力B.免疫活性物质只能由免疫细胞产生C.多酚能清除体内自由基,阻断氧化反应,可以提升人体免疫力D.多酚类物质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能延缓机体的衰老【答案】B【分析】1、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作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作特异性免疫。2、细胞衰老机制假说,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我们通常把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自由基含有未配对电子,表现出高度的反应活泼性。在生命活动中,细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在这些反应中很容易产生自由基。此外,辐射以及有害物质入侵也会刺激细胞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最为严重的是,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这些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去攻击别的分子,由此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对生物膜损伤比较大。此外,自由基还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详解】A、当细菌、病毒等进入人体时,首先要突破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也就是非特异免疫,当细菌、病毒等进入人体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已遭到破坏,A正确;B、免疫活性物质包含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造血细胞等很多细胞都可以产生溶菌酶,B错误;C、据题可知多酚是天然抗氧化剂,阻断氧化反应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体内自由基减少能够减缓细胞衰老,可以提升人体免疫力,C正确;D、多酚是天然抗氧化剂,阻断氧化反应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能延缓机体的衰老,D正确。3.母乳中含某种抗体IgA,其特殊结构能免受蛋白质水解酶的降解。母体还可通过胎盘将另一种抗体IgG转移到胎儿血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母乳中含量最高的物质主要是蛋白质B.母体内的抗体IgA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内环境中C.母乳中的抗体IgA通过小肠上皮细胞主动运输进入新生儿体内D.抗体IgA与抗体IgG均由母体浆细胞分泌【答案】D【分析】抗体是免疫活性物质,可以识别并结合特定的抗原,抗体是免疫球蛋白,是由浆细胞分泌的。【详解】A、母乳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水,A错误;B、IgA存在于母乳中,母体内的抗体IgA通过导管进入乳汁,B错误;C、母乳中的抗体IgA不会被水解酶降解,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胞吞进入新生儿体内,C错误;D、浆细胞才能分泌抗体,抗体IgA与抗体IgG均由母体浆细胞分泌,D正确。故选D。4.原核生物的受体蛋白、粘附蛋白是经过糖基化修饰的蛋白质。目前对原核生物蛋白糖基化的研究不断深入,其研究的目的不包括()A.阐明原核病原菌的粘附及侵染机制B.利用原核生物糖蛋白研制相关疫苗C.在原核生物内质网中寻找多糖合成酶D.与真核生物糖基化途径对比获得进化的证据【答案】C【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有:原核细胞体积小,无核膜、核仁,DNA上无蛋白质,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真核细胞体积较大,有核膜、核仁,DNA与蛋白质形成染色质(染色体),细胞器的种类多,结构复杂。【详解】A、由题意“原核生物的受体蛋白、粘附蛋白是经过糖基化修饰的蛋白质”可知,研究原核生物蛋白糖基化可以帮助阐明原核病原菌的粘附及侵染机制,A正确;B、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可以利用原核生物糖蛋白研制相关疫苗,B正确;C、原核生物不具有内质网,所以研究目的不包括在原核生物内质网中寻找多糖合成酶,C错误;D、生物进化一般是由简单向复杂的方向进化,对原核生物蛋白糖基化的研究不断深入可以与真核生物糖基化途径对比获得进化的证据,D正确。故选C。5.生物体内存在着一种新型免疫应答方式——训练免疫,即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在首次接触抗原刺激时会产生免疫记忆,当再次受到相同或不同抗原刺激时能产生更加强烈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母乳喂养增强新生儿免疫力不属于训练免疫B.接种疫苗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属于训练免疫C.花粉、青霉素等引起的过敏反应属于训练免疫D.训练免疫利用机体的第三道防线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答案】A【分析】训练免疫是指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在首次接触抗原刺激时会产生免疫记忆,当再次受到相同或不同抗原刺激时能产生更加强烈的免疫应答。【详解】A、母乳中含有的多种免疫细胞可以使宝宝体内产生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浆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细胞,因此该过程不属于训练免疫,A正确;B、接种疫苗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主要是记忆细胞发挥作用,记忆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细胞,因此该过程不属于训练免疫,B错误;C、花粉、青霉素等引起的过敏反应主要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会吸附在某些细胞表面,当过敏原再次侵入细胞时,这些抗体能与过敏原结合,浆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细胞,因此该过程不属于训练免疫,C错误;D、训练免疫利用的是非特异性免疫细胞的作用,主要是在第一、而道防线时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特异性免疫细胞在起作用,D错误。故选A。6.肠道微生物及其产物(如脂多糖LPS)能够从肠道转移并渗透到肝脏。研究者对肝脏应对上述情况的机理做了相关实验,得到如下结果。结果一:肝脏细胞中存在一类T细胞,称为CD8+T细胞。若CD8+T细胞表面表达LPS受体CD14,则称为CD14+CD8+T细胞,这类细胞不会随血液流动,而是长期驻留在肝脏组织。结果二:肝脏CD14+CD8+T细胞占所有CD8+T细胞的比例并不稳定,肠道微生物及其产物能上调CD14+CD8+T细胞的比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D14+CD8+T细胞长期驻留在肝脏中有助于肝脏抵御肠道微生物侵染B.LPS转移到肝脏后,CD14+CD8+T细胞会分泌更多的抗体结合肠道微生物C.机体可根据肠道微生物数量和LPS含量调节CD14+CD8+T细胞的比例D.CD14+CD8+T细胞比普通CD8+T细胞对肠道微生物有更强的特异性【答案】B【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是研究肠道微生物及其产物(如脂多糖LPS)能够从肠道转移并渗透到肝脏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研究CD14+CD8+T细胞进行的,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肠道微生物及其产物(如脂多糖LPS)能够从肠道转移并渗透到肝脏,故CD14+CD8+T细胞长期驻留在肝脏中有助于肝脏抵御肠道微生物侵染,A正确;B、抗体由浆细胞分泌,B错误;C、由结果二可知,肠道微生物及其产物能上调CD14+CD8+T细胞的比例,C正确;D、由于肠道微生物感染导致CD14+CD8+T细胞比例升高,可推测该细胞比普通CD8+T细胞对肠道微生物有更强的特异性,D正确。故选B。7.在人体中存在组织屏障可防御外来物质的入侵。如血—胎屏障,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共同构成,其正常情况下可防止母体内病原体和有害物质进入胎儿体内,但不妨碍母子间营养物质的交换。血—脑屏障,由软脑膜、脉络丛的毛细血管壁和包在壁外的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组成,能阻挡血液中的病原体和一些引起免疫反应的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及脑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胎儿而言,血—胎屏障与皮肤、黏膜的作用类似,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母亲的部分抗体可以穿过血—胎屏障进入胎儿体内,提高新生儿抗感染能力C.婴幼儿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因此比成年人更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D.血液中的病毒和激素等物质均被血—脑屏障阻挡,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保护作用【答案】D【分析】结合题干“在人体中存在组织屏障可防御外来物质的入侵,如血—胎屏障,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共同构成”推测对于胎儿而言,血—胎屏障与皮肤、黏膜的作用类似,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详解】A、结合题干“在人体中存在组织屏障可防御外来物质的入侵,如血—胎屏障,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共同构成”推测对于胎儿而言,血—胎屏障与皮肤、黏膜的作用类似,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B、血胎屏障能阻挡许多病原体进入胎儿体内,避免感染,但同时却允许母亲的一些抗体(IgG)进入胎儿体内,形成胎儿内在的保护,B正确;C、结合题干“血—脑屏障,能阻挡血液中的病原体和一些引起免疫反应的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及脑室”可知婴幼儿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因此比成年人更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正确;D、结合题干可知血—脑屏障阻挡的是血液中的病原体和一些引起免疫反应的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及脑室,并非血液中的病毒和激素等物质均被血—脑屏障阻挡,D错误。故选D。8.为研发有效的新冠疫苗,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的新型冠状病毒蛋白(S、N、M、E)分别免疫小鼠,一段时间后提取免疫血清分别注射给模型小鼠,而后用等量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模型小鼠,检测小鼠肺部组织中病毒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模型小鼠体内通过巨噬细胞将信号分别呈递给某种T细胞或B细胞B.模型小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体内增殖分化产生的某个浆细胞能分泌四种抗体C.感染后13天,注射S蛋白免疫血清的小鼠体内,只有S蛋白抗体发挥作用,使病毒含量一直下降D.感染后1天,注射免疫血清组的模型小鼠体内会发生被动免疫,使病毒含量下降【答案】D【分析】体液免疫: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繁殖快,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详解】A、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模型小鼠体内通过巨噬细胞将信号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A错误;B、浆细胞只能分泌某种特定抗体,B错误;C、由图可知,四种免疫血清处理后,病毒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所以四种抗体均发挥作用,C错误;D、小鼠的免疫血清中含有抗体,因此注射免疫血清组的模型小鼠体内会发生被动免疫,使病毒含量下降,D正确。故选D。9.在正常孕妇的血清中,存在抗配偶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抗体(APLA),它可与胎儿细胞上源于父亲的抗原结合,阻止母体免疫系统对胚胎的识别和攻击。缺乏APLA的孕妇常会发生习惯性流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PLA由母体浆细胞分泌B.APLA能够增强母体对胚胎的免疫反应C.可通过抗原抗体杂交检测APLAD.可给患者接种适量的配偶淋巴细胞进行治疗【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在正常孕妇的血清中,存在抗配偶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抗体,该抗体由母体产生,它可与胎儿细胞上源于父亲的抗原结合,阻止母体免疫系统对胚胎的识别和攻击。【详解】A、在正常孕妇的血清中,存在抗配偶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抗体APLA,是由母体浆细胞分泌,A正确;B、APLA可与胎儿细胞上源于父亲的抗原结合,阻止母体免疫系统对胚胎的识别和攻击,APLA能够降低母体对胚胎的免疫反应,B错误;C、APLA是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可通过抗原抗体杂交检测APLA,C正确;D、APLA是抗配偶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抗体,给患者接种适量的配偶淋巴细胞,可产生APLA,达到治疗的效果,D正确。故选B。10.甲型流感病毒(IAV)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均能够导致呼吸道感染,二者流行期高度一致。研究发现,RSV可诱导被其感染的细胞高水平表达β干扰素,该干扰素能够保护细胞免受IAV的感染。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IAV和RSV均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B.感染过IAV的康复者血清中含有能与RSV结合的特异性抗体C.细胞感染RSV后产生的β干扰素可能会导致IAV的进化D.可通过注射相关疫苗预防IAV和RSV导致的呼吸道感染【答案】B【分析】体液免疫:①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②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③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④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⑤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⑥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A正确;B、感染过IAV的康复者血清中含有能与IAV结合的特异性抗体,由于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该抗体不能与RSV结合,B错误;C、RSV可诱导被其感染的细胞高水平表达β干扰素,该干扰素能够保护细胞免受IAV的感染,对IAV起到了选择作用,可导致其发生进化,C正确;D、病毒引起的疾病可通过注射相关疫苗进行预防,D正确。故选B。11.下图为小鼠感染腺病毒后身体不同部位的病毒载量变化及血清抗体变化情况。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小鼠体内只有部分细胞含有与病毒识别有关的基因B.在小鼠感染病毒的前3天,部分免疫细胞参与免疫调节C.在病毒载量下降的过程中,抗体和腺病毒抗原特异性结合D.感染7天后,图中小鼠各部位病毒载量均下降,没有传染其他小鼠的风险【答案】B【分析】由图分析可知,在腺病毒感染早期,病毒载量逐渐升高,大多数部位在第7天达到顶峰,然后开始下降;腺病毒感染前10天,机体没有抗体产生,后来抗体逐渐增加,最后保持稳定。【详解】A、不考虑变异情况下,小鼠体内所有细胞都含有与病毒识别有关的基因,A错误;B、在小鼠感染病毒的前3天,病毒载量进一步上升,虽然没有抗体产生,但是免疫调节已经启动,有部分免疫细胞参与免疫调节,B正确;C、大约7天时,各部位病毒载量开始下降,但是由第二图可知,7天时,机体没有产生抗体,因此在病毒载量下降的过程中,不一定存在抗体和腺病毒抗原的特异性结合,C错误;D、感染3天后,肝细胞中病毒载量开始下降,其余部位病毒载量在第7天开始下降,在下降过程中仍然可以传染其他小鼠,D错误。故选B。12.减毒活疫苗是用自然界中与病原体高度同源且致病力极低甚至不致病的毒株或者通过实验室培养选育出致病力低的毒株制成的;亚单位疫苗是用病原体蛋白质水解成的多肽制成的;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是将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基因导入到没有致病性或者致病性极微弱的病毒制成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预防天花的牛痘病毒属于减毒疫苗B.减毒活疫苗存在突变后形成高致病力的毒株的风险C.三种疫苗均能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重组病毒载体疫苗可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制备【答案】D【分析】疫苗指的是用各种病原微生物制作而成的生物制品,是人们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而给人体预防接种的针剂。疫苗通常分为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详解】A、天花疫苗就是把牛痘病毒,通过减毒处理等方法制成天花疫苗,因此预防天花的牛痘病毒属于减毒疫苗,A正确;B、减毒活疫苗是用自然界中与病原体高度同源且致病力极低甚至不致病的毒株或者通过实验室培养选育出致病力低的毒株制成的,该毒株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因此存在突变后形成高致病力的毒株的风险,B正确;C、疫苗是用于预防传染病的抗原制剂,最重要的作用是使身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力,因此三种疫苗均能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正确;D、病毒无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重组病毒载体疫苗必须导入受体细胞中表达,不能用培养基直接直接培养制备,D错误。故选D。二、多选题13.免疫系统通过感知抗原剂量及抗体水平的变化进行反馈调节。科研人员将多只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家兔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乙两组同时注射相同抗原,丙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45d后逐天测量并记录两组家兔血清中抗体滴度变化(抗体滴度可反应抗体浓度,抗体滴度数值越高表明抗体的浓度越高);第55d时,乙组家兔与丙组家兔交换部分血清,然后逐天测量并记录甲、乙两组家兔血清中抗体滴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活性物质仅由免疫细胞分泌B.55d后,乙组抗体水平急剧上升与反馈调节有关C.65d后,甲组抗体水平维持较低水平可防止免疫功能过强D.该实验证明免疫系统可通过感知抗体水平变化进行反馈调节【答案】BCD【分析】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免疫防御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详解】A、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A错误;B、丙组未注射抗原,血清内不含相应抗体,第55d,乙组与丙组交换部分血清,导致乙组血清中抗体水平降低,免疫系统感知到抗体水平变化,进行反馈调节,使抗体水平急剧上升,B正确;C、抗体浓度逐渐降低可使机体特异性免疫维持在适度水平,防止机体免疫功能过强,C正确;D、由乙组实验可知,免疫系统可通过感知较低抗体水平,进行反馈调节使抗体水平急剧上升,D正确。故选BCD。14.麻疹疫苗打过一次之后会获得终身免疫,而大多数疫苗需要多次接种或隔几年接种一次。研究发现,在B细胞活化后增殖的区域有很多滤泡树突状细胞,这些滤泡树突状细胞不具备抗原呈递能力,但可将抗原浓缩、滞留在细胞表面并维持数周到数年。有人认为,这些滤泡树突状细胞表面持续存在的抗原可能为经过这些区域的记忆B细胞提供了存活的信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B细胞活化与病原体和辅助性T细胞均有关B.树突状细胞均具有吞噬、加工抗原以及呈递抗原的功能C.麻疹疫苗能使机体获得终身免疫可能与滤泡树突状细胞有关D.二次免疫产生抗体快,其产生抗体的量与初次免疫大致相同【答案】AC【分析】体液免疫过程:①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提供第一个信号;②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病原体,而后对抗原进行处理,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③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④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⑤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详解】A、B细胞的活化需要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A正确;B、由题意可知,滤泡树突状细胞不具备呈递抗原的功能,B错误;C、滤泡树突状细胞表面持续存在的抗原可能为经过这些区域的记忆B细胞提供了存活的信号,使机体获得终身免疫,C正确;D、二次免疫过程能迅速产生抗体,且产生的抗体量远远超过初次免疫,D错误。故选AC。15.卡介苗是对毒性强烈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培养获得的减毒活疫苗,发现其对所有的试验动物都没有致病力,该疫苗的保护作用一般可以持续10-15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接种过卡介苗的人,再次接触结核分枝杆菌时会出现过敏反应B.接种卡介苗后记忆细胞可以在10-15年内保持对抗体的记忆C.卡介苗对接种者一般无致病力,但不建议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接种D.疫苗还可以利用病原体的某些成分及其产物制备,不一定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答案】CD【分析】疫苗属于抗原,常见的疫苗有减毒活疫苗、灭活病毒疫苗、重组蛋白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详解】A、接种过卡介苗的人,再次接触结核分枝杆菌时会发生二次免疫,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不会出现过敏反应,A错误;B、根据题意“该疫苗的保护作用一般可以持续10-15年”,可知接种卡介苗后记忆细胞可以在10-15年内保持对相应抗原的记忆,B错误;C、免疫缺陷病的儿童免疫力较低,给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接种疫苗,特别是减毒活疫苗(卡介苗是减毒活疫苗)易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接种该疫苗,C正确;D、可以利用病原体的某些成分及其产物来制备疫苗,不一定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例如可利用病原体的mRNA来制备疫苗,D正确。故选CD。16.白细胞介素12(IL12)是介导肿瘤清除的重要细胞因子。由于IL12在体内半衰期短(快速失活),临床治疗时多采用静脉多次给药,导致IL12在到达肿瘤部位前会刺激、活化血液循环中的免疫细胞,产生副作用。为延长IL12的半衰期,研究人员设计了用IL12天然受体封闭IL12活性的药物proIL12,该药物在外周无活性;某些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可切割proIL12释放IL12的生物活性,发挥特异性抗肿瘤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推测IL12可激活体内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以清除肿瘤B.静脉多次进行IL12给药引起的副作用属于过敏反应C.基质金属蛋白酶应为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高表达的蛋白D.可在proIL12中加入肿瘤杀伤药物进一步提高抗肿瘤效果【答案】ABC【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详解】A、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不是B细胞产生,A错误;B、白细胞介素12(IL12)是介导肿瘤清除的重要细胞因子,临床治疗时多采用静脉多次给药,导致IL12在到达肿瘤部位前会刺激、活化血液循环中的免疫细胞,产生副作用,由免疫作用过强引起的,但白细胞介素12不是过敏原,不会引起过敏反应,B错误;C、白细胞介素12是细胞因子,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某些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可切割proIL12释放IL12的生物活性,说明基质金属蛋白酶应为辅助性T细胞特异性高表达的蛋白,C错误;D、由题干信息可知,某些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可切割proIL12释放IL12的生物活性,因此可在proIL12中加入肿瘤杀伤药物进一步提高抗肿瘤效果,D正确。故选ABC。三、综合题17.2023年1月29日,海南先声药业申报的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先诺欣”(主要成分为“先诺特韦”和“利托那韦”)批准上市。“先诺欣”中的“先诺特韦”是一种3CL蛋白酶抑制剂。研究发现,3CL蛋白酶是多种新冠病毒复制的必需酶。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回答下列问题。(1)多数情况下,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__________可以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2)部分人群被新冠病毒感染后,其机体内肾上腺素和__________激素等分泌会增加,细胞代谢增强,导致产热增多,体温会出现短暂升高。(3)3CL蛋白酶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其RNA可直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参照中心法则,写出新冠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4)“利托那韦”本身没有抗新冠病毒的作用。“先诺特韦”在人体内会被CPY3A酶分解,导致其在血浆中的浓度水平降低,在临床上将“先诺特韦”与“利托那韦”配合使用,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据此推测,“利托那韦”发挥作用的机理最有可能是_________。【答案】(1)吞噬细胞(或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2)甲状腺(3)降低新冠病毒复制反应过程所需的活化能;(4)抑制CPY3A酶的活性(或防止CPY3A酶对“先诺特韦”的分解),维持先诺特韦在人体中的血浆浓度水平。【分析】1、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它们不仅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入侵人体,而且他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毒、细菌)的作用。2、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前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3、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脾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详解】(1)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大多数情况下,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吞噬细胞可以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2)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导致产热增多,部分人群被新冠病毒感染后,机体内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等分泌会增加,细胞代谢增强,导致产热增多,体温会出现短暂升高。(3)由题意可知,3CL蛋白酶的作用机理是促进RNA复制酶的形成,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其RNA可直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其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为:。(4)“利托那韦”本身没有抗新冠病毒的作用,“先诺特韦”是一种3CL蛋白酶抑制剂,“先诺特韦”在人体内会被CPY3A酶分解,导致其在血浆中的浓度水平降低,在临床上将“先诺特书”与“利托那书”配合使用,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由此推测,“利托那书”发挥作用的机理最有可能是:抑制CPY3A酶的活性,使“先诺特韦”在人体内不被分解。18.免疫记忆是指机体再次遇到初次抗原入侵时,免疫系统出现的二次增强性应答的现象,是疫苗预防疾病的基础。注射卡介苗可预防结核杆菌引发的结核病。回答下列问题:(1)吞噬细胞在抗结核杆菌感染的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非特异性反应过程中,吞噬细胞的作用是_____。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吞噬细胞的作用是___和分泌免疫活性物质,从而激活免疫细胞。(2)通过调查发现注射卡介苗的儿童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几率也下降,出现了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的现象。为了探明机制,研究人员对普通小鼠甲注射卡介苗并适应性饲养一段时间,然后取无胸腺的裸鼠分为乙、丙、丁三组,进行如下处理:从小鼠甲的脾脏中获得_____(填“吞噬细胞”或“淋巴细胞”),注入乙组小鼠;取小鼠甲的血浆,注入丙组小鼠;丁组小鼠正常饲养。饲养一段时间后,用_____(填“结核杆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乙、丙、丁三组小鼠,观察发病情况。①若____组小鼠病情较轻,而___组小鼠病情较重,则说明卡介苗可促进“吞噬细胞的非特异性免疫作用”。②若_____组小鼠病情较轻,而_____组小鼠病情较重,则说明卡介苗可促进“机体产生非特异性免疫物质”。【答案】(1)吞噬并消化病原体呈递抗原(2)吞噬细胞其他病原体乙丙和丁丙乙和丁【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详解】(1)在非特异性反应过程中,吞噬细胞的作用是吞噬并消化病原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吞噬细胞的作用是呈递抗原,并可分泌免疫活性物质,从而激活免疫细胞。(2)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注射卡介苗的儿童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几率下降,并出现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的现象的原因,实验的自变量是卡介苗处理后吞噬细胞的有无,因变量是小鼠的病情,故可设计实验如下:从小鼠甲的脾脏中获得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在抗结核杆菌感染的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注入乙组小鼠;取小鼠甲的血浆,注入丙组小鼠;丁组小鼠正常饲养。饲养一段时间后,用其他病原体感染乙、丙、丁三组小鼠,观察发病情况。①若卡介苗可促进“吞噬细胞的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则由于二次免疫反应,注射了小鼠吞噬细胞的乙组小鼠病情较轻,而没有注射吞噬细胞的丙和丁小鼠病情较重。②若“机体产生非特异性免疫物质”,则注射了甲组小鼠血浆(含有多种抗体)的丙组小鼠病情较轻,而没有注射的乙和丁组小鼠病情较重。19.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病,其症状主要是口腔、手等部位出现疱疹,伴有发热,食欲明显降低等。EV71的结构模式图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被EV71感染后,将会启动特异性免疫对其进行清除。该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2)与成人相比,婴幼儿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是婴幼儿体内缺少针对EV71的_________。接种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手段。EV71的四种结构蛋白不适合用于疫苗研发的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3)IFIT5是一种促进干扰素分泌的调节因子,miRNA200b是一种较短的非编码单链RNA。科学家对EV71致病机制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EV71导致宿主细胞内mRNA200b增加,抑制IFIT5合成,进而使干扰素含量降低,从而抑制免疫应答。请设计实验验证上述结论,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备选实验材料:动物细胞、EV71、miRNA200b抑制剂等)。【答案】(1)激活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并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2)抗体和记忆细胞VP4VP4位于病毒颗粒内部,不容易被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3)将动物细胞平均分成三组,第一组不做处理,第二组用EV71侵染细胞,第三组加入miRNA200b的抑制剂后再用EV71侵染细胞,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三组细胞中miRNA200b、IFIT5和干扰素的含量。【分析】1、体液免疫的过程为,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随后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2、细胞免疫的过程: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详解】(1)人体被EV71感染后,在体液免疫中,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随后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在细胞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2)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与成人相比,婴幼儿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是婴幼儿体内缺少针对EV71的抗体和记忆细胞。VP4包埋在病毒内部,不易被免疫细胞识别,若作为抗原,不易与免疫细胞结合,因此不适合作为抗原制备疫苗。(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miRNA200b抑制剂,因变量是细胞中miRNA200b、IFIT5和干扰素的含量,第一组为对照组,实验步骤为:将动物细胞平均分成三组,第一组不做处理,第二组用EV71侵染细胞,第三组加入miRNA200b的抑制剂后再用EV71侵染细胞,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三组细胞中miRNA200b、IFIT5和干扰素的含量。20.免疫疗法被誉为癌症治疗的“第三次革命”,通过诱导、增强或抑制免疫反应治疗疾病,其中溶瘤病毒疗法成为治疗癌症的新武器。下图展示了溶瘤病毒疗法的治疗机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细胞①的名称是______,其作用为______,免疫系统除了图中所示类型外,还包括______。(2)图中涉及的免疫类型为______,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功能。(3)据图分析,溶瘤病毒的作用机理为_________________。(4)相较于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将溶瘤病毒直接注射到肿瘤区域更好,从作用时间和效果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答案】(1)抗原呈递细胞(或树突状细胞)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2)细胞免疫免疫监视(3)一方面能够大量增殖直接使肿瘤细胞裂解,另一方面也能通过释放肿瘤内部的抗原激活人体特异性免疫,杀灭肿瘤细胞(4)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病毒都首先需要通过体液运输才能到达肿瘤区域,发挥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