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贵州省遵义市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贵州省遵义市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贵州省遵义市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贵州省遵义市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贵州省遵义市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贵州省遵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1前两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荀子撰写《天论》,将目光投向自然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试图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以及应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发展。由此可见,荀子()A.认为人类不能够适应自然 B.强调人类应成为自然的主宰C.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D.忽视了自然规律对人类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的思想家荀子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据材料“应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发展”可得出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C项正确;据材料“试图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以及应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发展。”,可见A项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A项;荀子认为人一自然是一体的,亦是人类先驱,B不符合荀子观点,排除B项;据材料“将目光投向自然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可见,荀子是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D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2.秦汉时期,郡守于每年秋冬向中央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即在这时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有功者可受奖赏或升迁,有过者轻则贬秩,重则免官、服刑。这可用于说明,秦汉时期()A.郡县长官职能模糊 B.地方治理功能缺失C.官僚政治体系建立 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汉时期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制度,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体现出中央集权的特点,这可用于说明秦汉时期官僚政治体系建立,C项正确;据材料“郡守于每年秋冬向中央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即在这时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可知,秦汉时期郡县长官职能是明确的,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地方的控制,并非地方治理功能缺失,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以家族为单位严格的等级制度和血缘关系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3.有学者对古代某次变法改革进行研究,这次改革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等措施。这次改革应是()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中设立“三长制”,推行“均田制”,B项正确;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废除井田,开阡陌”,“奖励军功”等措施,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青苗法”,“保马法”等内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一条鞭法”“考成法”等,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中国古代国家中枢机构由位高权重的三公,到品秩较低、集体负责的三省,再到非正式机构的内阁、军机处。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A.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 B.行政中枢运转的成熟C.决策机制的逐渐完善 D.国家治理理念的提升【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清(中国)。据题干“由位高权重的三公,到品秩较低、集体负责的三省,再到非正式机构的内阁、军机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是皇权加强的产物,军机处的设立更是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行政中枢机构的调整,不涉及到行政中枢的运转情况,无法得出运转成熟,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国家治理上决策机制的逐渐完善,只是通过中枢机构的调整反馈出皇权在加强,排除C项;国家治理理念的提升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5.下表所示为宋代官员中通过恩荫入仕与科举入仕的占比情况。这可用于说明,宋代()入仕方式恩荫入仕科举入仕身份高级官员子弟中级官员子弟低级官员子弟进士诸科占比20%10%5%50%15%A.恩荫制度逐渐被废除 B.科举制度受到推崇C.选官的方式趋于单一 D.官员素质有所下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科举入仕的占比相比恩荫入仕的中低级官员子弟较高,说明宋代对科举制度较为推崇,B项正确;材料显示宋代恩荫入仕的比重还是较高,故不能得出恩荫制度逐渐被废除,排除A项;材料中显示宋代选官方式包括恩荫入仕和科举入仕,故不能说明选官方式趋于单一,排除C项;材料只说明了宋代选官入仕的占比,不能看出官员素质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6.清末,政府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并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1906年,清政府规定各省选派学生出国留学,到1911年留学生人数已达数万人。这反映了清末()A.教育改革未获实质进展 B.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C.传统教育制度彻底瓦解 D.文化交流呈现单向趋势【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中国)。清末政府兴办新式学堂并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到1911年留学生人数达数万人。这一现象反映出清末的人才培养开始适应社会需求。随着近代化的推进,社会对具有新思想、掌握西方先进技术和知识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清政府此举正是为了培养能够适应时代变革的人才,以应对国内外的局势变化,B项正确;派遣大量留学生出国深造以及兴办新式学堂表明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非未获实质进展,排除A项;传统教育制度并没有彻底瓦解,传统教育在社会中仍有一定的影响力,排除C项;清末文化交流是双向的,而非单向的,排除D项。故选B项。7.以下所示是民国初期《政府公报》发表的一则公示。这反映了当时的官员考核制度()普通文官甄别中,只有交通部传考不到之停职主事郑宝艺一人取消委任资格,其余各部未见有甄别不合格者……在任官则尽赐一榜及第。--1914年11月4日《政府公报》A.相对公平 B.流于形式 C.封建性强 D.无法可依【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初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只有传考不到的人取消委任资格,其余没有甄别不合格的人,在任官则尽赐一榜及第,可知,普通文官甄别落实得不够到位,说明当时的官员考核制度流于形式,B项正确;普通文官甄别不严谨,不能体现公平,排除A项;只有“赐一榜及第”体现了封建性,对材料的理解不全面,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法律,排除D项。故选B项。8.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北平附近悍然发动进攻,制造了七七事变。一时间,战火弥漫,百姓生灵涂炭。日本发动这一“事变”的借口是()A.南满一段铁路被炸 B.东北抗联的成立C.国共合作抗日形成 D.日本士兵的失踪【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1937年中国。据所学可知,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悍然向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D项正确;南满一段铁路被炸涉及九•一八事变,并非是七七事变,排除A项;1936年2月,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七七事变无关,排除B项;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与七七事变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9.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这次会议()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确立了执政地位C.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筹备工作 D.决定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9月(中国)。据题干“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届政协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还对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作了规定,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筹备工作,C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排除A项;我国宪法确立执政地位,排除B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10.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该法成为我国第一部干部人事管理的法律。据此可知,我国()A.干部问责制度日益规范 B.初步探索干部选拔方式C.干部制度改革整体推进 D.积极建立法政人才法规【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5-2005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我国积极颁布法律,规范法政人才,建立法政人才管理制度,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干部问责制度,排除A项;干部选拔方式的初步探索在20世纪90年代前就已开始,排除B项;材料只强调国家立法规范法政人才,无法看出干部制度改革进程,排除C项。故选D项。11.在公元前3世纪早期,“巴比伦的占星术,腓尼基的航海技术,印度的宗教思想,都在罗马人的统治区域内传播……罗马的法律制度则被引入到周边的蛮族地区”。材料旨在说明()A.科学思想引领社会发展 B.罗马文明积极借鉴外部成果C.凯撒征服推动文化融合 D.世界古代文明呈现交互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世纪早期(世界)。据材料的信息可知,罗马与周边的文明成就相互的传播,体现了世界的文明在多元发展的过程中,彼此之间不断交流的过程,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科技、宗教思想和法律制度等多方面的交流,A表述片面,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文明的彼此交流,不是罗马帝国单独的借鉴,排除B项;凯撒是公元前1世纪征服罗马的,故C项与材料的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12.有学者认为,在西欧封建制度中,“君主是他封臣的一个封建宗主,他与他们以互惠的忠诚纽带约束在一起,而不是位居他臣属之上的最高君主。他的经济来源实际上全部来自他作为领主的个人领地,他对封臣的要求基本上是军事性质的”。该学者强调的是,西欧封建君主()A.主要经济来源多样 B.军事要求较为突出C.享有绝对的领导权 D.地位并非至高无上【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君主是他封臣的一个封建宗主,他与他们以互惠的忠诚纽带约束在一起,而不是位居他臣属之上的最高君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学者的观点,西欧封建君主的地位并非至高无上,而是与封臣之间存在一种互惠的忠诚纽带。这种关系意味着封建君主并不拥有绝对的领导权,而是受到与封臣之间的契约性质的约束,D项正确;材料“他的经济来源实际上全部来自他作为领主的个人领地”,可知,西欧封建君主的经济来源较为单一,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军事要求较为突出”只能体现部分材料“他对封臣的要求基本上是军事性质的”,而材料主要体现西欧封建君主的政治地位,排除B项;根据材料“他与他们以互惠的忠诚纽带约束在一起,而不是位居他臣属之上的最高君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君主的地位并非至高无上,没有绝对的领导权,排除C项。故选D项。13.西方文官制度强调文官与“党派脱钩”,即文官在任职期间应专注于本职工作,不参与党派活动和政治斗争。一些国家认为,文官在退休后已经不再承担政府的行政职责,因此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参与政治活动。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A.违背了文官制度的原则 B.体现了文官制度灵活性C.削弱了文官制度作用 D.促进了文官制度的完善【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据材料可知,西方文官制度强调文官与“党派脱钩”,目的是使政府工作摆脱党派利益之争,从而有利于维护政局的稳定有序,而一些国家认为,退休后的文官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参与政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官制度维护政局稳定的作用,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现象的影响,而非违背文官制度的原则,排除A项;文官制度灵活性,与材料中描述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文官制度完善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4.19世纪,法国法在几十年间多次变更,时而实行总统制,总统权力较大,时而实行议会制,议会权力突出。但无论哪种政体,法国宪法都保障了地方在税收、公共设施建设、文化教育等方面有一定的自治权力。这反映了当时法国()A.缺乏稳定公平 B.忽视中央权威C.迫求绝对民主 D.注重权力平衡【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的法国。据材料可知,19世纪,法国法在几十年间多次变更,时而实行总统制,总统权力较大,时而实行议会制,议会权力突出。但无论哪种政体,法国宪法都保障了地方在税收、公共设施建设、文化教育等方面有一定的自治权力。这反映了当时法国注重权力平衡,D项正确;材料强调“无论哪种政体,法国宪法都保障了地方在税收、公共设施建设、文化教育等方面有一定的自治权力”,而不是缺乏稳定,排除A项;材料强调“时而实行总统制,总统权力较大,时而实行议会制,议会权力突出”,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权力重心的变化,但不是忽视中央权威,排除B项;世界上就不存在绝对“民主”,而且材料反映的是法国政体的变化,无论哪种政体,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排除C项。故选D项。15.20世纪30年代,德国为实现其野心,疯狂扩军备战,不仅投入巨额资金大力发展军事工业,还不断护充军队规模。日本为侵略中国,精心制订计划,调遣大量装备精良的军队。这两则史实()A.预示了法西斯扩张必定失败 B.说明了当时的经济危机严重C.充分暴露了两国的作战方案 D.揭示了世界面临的战争威胁【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德国和日本疯狂扩军备战,这说明日本、德国很有可能会挑起世界战争,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德国和日本疯狂扩军备战,不涉及法西斯扩张结果问题,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德国和日本疯狂扩军备战,没有涉及经济危机严重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涉及20世纪30年代德日疯狂扩军备战,材料不涉及具体的作战方案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6.下表为2000-2020年部分欧洲区域经济联盟内部投资占各自总投资比重表。组织名称2000年2010年2020年欧盟35.6%42.3%48.5%欧元区28.7%33.5%38.2%据表可知,这一时期欧洲()A.经济一体化程度在加深 B.投资风险逐渐降低C.经济增长动力严重不足 D.贫富差距不断缩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0-2020年(欧洲)。据题干表格数据可知,欧盟内部投资占各自总投资的比重,从2000年的35.6%上升到2010年的42.3%,再到2020年的48.5%;欧元区内部投资占各自总投资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28.7%上升到2010年的33.5%,再到2020年的38.2%。内部投资比重的不断上升,说明欧盟和欧元区内部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资源配置更加集中在区域内部,这反映出经济一体化程度在加深,A项正确;从内部投资比重的变化,不能直接得出投资风险逐渐降低的结论,因为投资风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波动、政策变化等,表格中并未提供相关信息,排除B项;表格中也没有关于经济增长动力的直接数据和相关信息,不能得出经济增长动力严重不足的结论,排除C项;表格中同样没有关于贫富差距的相关数据,无法判断贫富差距是在缩小还是其他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春秋时期,郑国子产执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改革。他深知土地问题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于是整顿田制,重新划分土地疆界,明确土地的归属,并且承认私田的合法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加强法制建设,子产将法律条文铸于鼎上并公布,使百姓能够知晓法律,这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河。——据司马迁《史记》编译材料二:战国时期,楚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吴起主张“明法审令”,公布明确的法律条文,使国家的治理有法可依。他坚决废除世卿世禄制,剥夺贵族世袭的特权,为有才能的人提供了晋升的机会。同时,他还精简机构,裁汰那些冗余的官员,提高了行政效率,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据刘向《战国策》编译(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子产改革与吴起变法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子产改革和吴起变法的相同之处。【答案】(1)子产改革: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郑国处于晋、楚其间,形势严峻;旧有的土地制度不适应经济的发展。吴起变法: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农耕经济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崛起;百家争鸣,法家为变法提供理论基础;楚王意图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

(2)相同:法律手段;注重经济;破旧创新。【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子产改革的背景:据材料一“春秋时期,郑国子产执政期间”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郑国处于晋、楚其间,形势严峻;据材料一“他深知土地问题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于是整顿田制,重新划分土地疆界,明确土地的归属,并且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并结合所学可知,旧有的土地制度不适应经济的发展。吴起变法的背景:据材料二“战国时期,楚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据材料二“ 剥夺贵族世袭的特权,为有才能的人提供了晋升的机会”并结合所学可知,农耕经济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崛起;据所学可知,百家争鸣,法家为变法提供理论基础;据材料二“楚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并结合所学可知,楚王意图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

【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一“为了加强法制建设,子产将法律条文铸于鼎上并公布,使百姓能够知晓法律,这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河”、材料二“吴起主张‘明法审令’,公布明确的法律条文,使国家的治理有法可依”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法律手段;据材料一“他深知土地问题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于是整顿田制,重新划分土地疆界,明确土地的归属,并且承认私田的合法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材料二“提高了行政效率,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注重经济;据材料一“于是整顿田制,重新划分土地疆界,明确土地的归属,并且承认私田的合法性”、材料二“他坚决废除世卿世禄制,剥夺贵族世袭的特权,为有才能的人提供了晋升的机会。同时,他还精简机构”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破旧创新。18.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总量较小,基础设施落后,对外开放程度低,三大需求(指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波动较大,需求结构很不稳定。1981年甚至出现了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3%的局面。这一时期,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也经常为负值。但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的作用大幅提高,2007年消费、投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9.6%、42.4%和18.0%。近年来,在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带动下,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尤其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内需的强劲增长有效弥补了外需的不足,对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2012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55.0%、47.1%和-2.1%。——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改革开放铸辉煌经济发展谱新篇--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2013年11月)(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需求结构”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需求结构”变化主要因素。【答案】(1)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为负值,发展到消费、投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的作用大幅提高,再到消费、资本持续提高,而出口跌落为负值。(2)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是基础;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家的扩大内需战略。【解析】【18题】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据材料“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也经常为负值”“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的作用大幅提高”“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55.0%、47.1%和-2.1%”可得出“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为负值,发展到消费、投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的作用大幅提高,再到消费、资本持续提高,而出口跌落为负值”。【19题】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据材料“但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可得出“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是基础”“融资方式的多样化”;据材料“但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可得出“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是基础”;据材料“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得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据材料“在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带动下”可得出“国家的扩大内需战略”。19.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诚然,对中国古代文官影响比较深刻的是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中国古代文官的考核制度囊括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古代文官考核制度,萌于舜,创于秦,成于汉,善于唐”。历代王朝对于文官的考核选拔都非常重视,尤其越来越突出对道德品行方面的考核,并且逐步从考核机构、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考核结果的使用等方面加以发展和完善,“修已安人,为政以德”的选拔科考制度总体代表了这个时期的文官考核制度的基本特点。材料二: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在19世纪诞生之初就注重对文官的考核。世界上其他国家对国家公务人员的考核也极为重视,尤其是在对德行的考核中,特别注重对职业道德的考核。经过几百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西方已初步形成科学完备的职业道德考量体系。尽管西方各国对考核的称呼不尽相同,如法国称为“鉴定”,英美等国称为“考绩”,日本则称为“勤务鉴定”但从考核的内容和方法来看,各国都非常重视在职业道德和道德品质方面的权重设置。西方现代文官制度中德的考核主要特点是注重职业道德立法和保持政治中立。——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金祥《古今中外视阈下官德考核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文官考核与西方近现代文官考核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西方文官考核对你的启示。【答案】(1)特点:中国:注重道德品行;多方面进行考核。西方:注重职业道德考核;注重职业道德立法和保持政治中立。(2)启示:都重视道德方面的考核,且考核体系相对科学。【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近代西方。特点:中国:根据材料“历代王朝对于文官的考核选拔都非常重视,尤其越来越突出对道德品行方面的考核”可知,注重道德品行;根据材料“逐步从考核机构、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考核结果的使用等方面加以发展和完善”可知,多方面进行考核。西方:根据材料“世界上其他国家对国家公务人员的考核也极为重视,尤其是在对德行的考核中,特别注重对职业道德的考核”可知,注重职业道德考核;根据材料“西方现代文官制度中德的考核主要特点是注重职业道德立法和保持政治中立”可知,注重职业道德立法和保持政治中立。【小问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近代西方。启示:根据材料“修已安人,为政以德”“西方现代文官制度中德的考核主要特点是注重职业道德立法和保持政治中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重视道德方面的考核,且考核体系相对科学。20.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古希腊政治制度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古代希腊的雅典民主政治制度为人类贡献了一种全新的管理形式--集体管理。尤其是雅典在繁荣时期所确立的“轮番而治、主权在民”的制度,时至今日,仍在众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施行。古希腊政治制度对近代西方制度的构建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能够汲取古希腊政治制度的优势,并结合本国国情,制定出一套适宜本国发展的政治制度,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国家管理。——摘编自焦晓鹏《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根据材料,结合世界历史相关知识,围绕“古希腊政治与西方近代政治制度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答案】论题:古希腊政治制度为西方近代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阐述:古希腊的雅典民主政治实行“轮番而治、主权在民”,这种集体管理的形式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美国等,在构建政治制度时充分吸收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理念。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虽然保留了君主,但议会掌握国家的实际权力,这与雅典民主政治中公民大会拥有最高权力有相似之处。英国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议会,行使国家权力,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主权在民”。美国在独立后建立了总统共和制,强调三权分立与制衡。其中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这与雅典民主政治中不同机构相互制约的原则相呼应。同时,美国公民通过选举参与国家政治,也体现了“主权在民”的理念。尽管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结合了自身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进行了创新和完善,但古希腊政治制度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在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继承。综上所述,古希腊政治制度对西方近代政治制度构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和近代西方。首先确定论题,据材料“古希腊政治制度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并结合所学可知,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对近代西方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可以确定论题,如古希腊政治制度为西方近代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然后阐述,阐述重点分析古希腊和近代西方制度的联系,强调彼此的关系,如古希腊的雅典民主政治实行“轮番而治、主权在民”,这种集体管理的形式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美国等,在构建政治制度时充分吸收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理念。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虽然保留了君主,但议会掌握国家的实际权力,这与雅典民主政治中公民大会拥有最高权力有相似之处。英国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议会,行使国家权力,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主权在民”。美国在独立后建立了总统共和制,强调三权分立与制衡。其中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这与雅典民主政治中不同机构相互制约的原则相呼应。同时,美国公民通过选举参与国家政治,也体现了“主权在民”的理念。尽管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结合了自身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进行了创新和完善,但古希腊政治制度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在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继承。最后总结升华,强调古代希腊制度和近代西方制度的关系,如古希腊政治制度对西方近代政治制度的构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贵州省遵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1前两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荀子撰写《天论》,将目光投向自然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试图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以及应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发展。由此可见,荀子()A.认为人类不能够适应自然 B.强调人类应成为自然的主宰C.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D.忽视了自然规律对人类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的思想家荀子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据材料“应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发展”可得出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C项正确;据材料“试图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以及应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发展。”,可见A项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A项;荀子认为人一自然是一体的,亦是人类先驱,B不符合荀子观点,排除B项;据材料“将目光投向自然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可见,荀子是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D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2.秦汉时期,郡守于每年秋冬向中央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即在这时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有功者可受奖赏或升迁,有过者轻则贬秩,重则免官、服刑。这可用于说明,秦汉时期()A.郡县长官职能模糊 B.地方治理功能缺失C.官僚政治体系建立 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汉时期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制度,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体现出中央集权的特点,这可用于说明秦汉时期官僚政治体系建立,C项正确;据材料“郡守于每年秋冬向中央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即在这时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可知,秦汉时期郡县长官职能是明确的,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地方的控制,并非地方治理功能缺失,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以家族为单位严格的等级制度和血缘关系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3.有学者对古代某次变法改革进行研究,这次改革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等措施。这次改革应是()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中设立“三长制”,推行“均田制”,B项正确;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废除井田,开阡陌”,“奖励军功”等措施,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青苗法”,“保马法”等内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一条鞭法”“考成法”等,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中国古代国家中枢机构由位高权重的三公,到品秩较低、集体负责的三省,再到非正式机构的内阁、军机处。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A.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 B.行政中枢运转的成熟C.决策机制的逐渐完善 D.国家治理理念的提升【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清(中国)。据题干“由位高权重的三公,到品秩较低、集体负责的三省,再到非正式机构的内阁、军机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是皇权加强的产物,军机处的设立更是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行政中枢机构的调整,不涉及到行政中枢的运转情况,无法得出运转成熟,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国家治理上决策机制的逐渐完善,只是通过中枢机构的调整反馈出皇权在加强,排除C项;国家治理理念的提升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5.下表所示为宋代官员中通过恩荫入仕与科举入仕的占比情况。这可用于说明,宋代()入仕方式恩荫入仕科举入仕身份高级官员子弟中级官员子弟低级官员子弟进士诸科占比20%10%5%50%15%A.恩荫制度逐渐被废除 B.科举制度受到推崇C.选官的方式趋于单一 D.官员素质有所下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科举入仕的占比相比恩荫入仕的中低级官员子弟较高,说明宋代对科举制度较为推崇,B项正确;材料显示宋代恩荫入仕的比重还是较高,故不能得出恩荫制度逐渐被废除,排除A项;材料中显示宋代选官方式包括恩荫入仕和科举入仕,故不能说明选官方式趋于单一,排除C项;材料只说明了宋代选官入仕的占比,不能看出官员素质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6.清末,政府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并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1906年,清政府规定各省选派学生出国留学,到1911年留学生人数已达数万人。这反映了清末()A.教育改革未获实质进展 B.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C.传统教育制度彻底瓦解 D.文化交流呈现单向趋势【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中国)。清末政府兴办新式学堂并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到1911年留学生人数达数万人。这一现象反映出清末的人才培养开始适应社会需求。随着近代化的推进,社会对具有新思想、掌握西方先进技术和知识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清政府此举正是为了培养能够适应时代变革的人才,以应对国内外的局势变化,B项正确;派遣大量留学生出国深造以及兴办新式学堂表明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非未获实质进展,排除A项;传统教育制度并没有彻底瓦解,传统教育在社会中仍有一定的影响力,排除C项;清末文化交流是双向的,而非单向的,排除D项。故选B项。7.以下所示是民国初期《政府公报》发表的一则公示。这反映了当时的官员考核制度()普通文官甄别中,只有交通部传考不到之停职主事郑宝艺一人取消委任资格,其余各部未见有甄别不合格者……在任官则尽赐一榜及第。--1914年11月4日《政府公报》A.相对公平 B.流于形式 C.封建性强 D.无法可依【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初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只有传考不到的人取消委任资格,其余没有甄别不合格的人,在任官则尽赐一榜及第,可知,普通文官甄别落实得不够到位,说明当时的官员考核制度流于形式,B项正确;普通文官甄别不严谨,不能体现公平,排除A项;只有“赐一榜及第”体现了封建性,对材料的理解不全面,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法律,排除D项。故选B项。8.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北平附近悍然发动进攻,制造了七七事变。一时间,战火弥漫,百姓生灵涂炭。日本发动这一“事变”的借口是()A.南满一段铁路被炸 B.东北抗联的成立C.国共合作抗日形成 D.日本士兵的失踪【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1937年中国。据所学可知,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悍然向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D项正确;南满一段铁路被炸涉及九•一八事变,并非是七七事变,排除A项;1936年2月,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七七事变无关,排除B项;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与七七事变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9.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这次会议()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确立了执政地位C.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筹备工作 D.决定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9月(中国)。据题干“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届政协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还对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作了规定,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筹备工作,C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排除A项;我国宪法确立执政地位,排除B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10.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该法成为我国第一部干部人事管理的法律。据此可知,我国()A.干部问责制度日益规范 B.初步探索干部选拔方式C.干部制度改革整体推进 D.积极建立法政人才法规【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5-2005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我国积极颁布法律,规范法政人才,建立法政人才管理制度,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干部问责制度,排除A项;干部选拔方式的初步探索在20世纪90年代前就已开始,排除B项;材料只强调国家立法规范法政人才,无法看出干部制度改革进程,排除C项。故选D项。11.在公元前3世纪早期,“巴比伦的占星术,腓尼基的航海技术,印度的宗教思想,都在罗马人的统治区域内传播……罗马的法律制度则被引入到周边的蛮族地区”。材料旨在说明()A.科学思想引领社会发展 B.罗马文明积极借鉴外部成果C.凯撒征服推动文化融合 D.世界古代文明呈现交互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世纪早期(世界)。据材料的信息可知,罗马与周边的文明成就相互的传播,体现了世界的文明在多元发展的过程中,彼此之间不断交流的过程,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科技、宗教思想和法律制度等多方面的交流,A表述片面,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文明的彼此交流,不是罗马帝国单独的借鉴,排除B项;凯撒是公元前1世纪征服罗马的,故C项与材料的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12.有学者认为,在西欧封建制度中,“君主是他封臣的一个封建宗主,他与他们以互惠的忠诚纽带约束在一起,而不是位居他臣属之上的最高君主。他的经济来源实际上全部来自他作为领主的个人领地,他对封臣的要求基本上是军事性质的”。该学者强调的是,西欧封建君主()A.主要经济来源多样 B.军事要求较为突出C.享有绝对的领导权 D.地位并非至高无上【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君主是他封臣的一个封建宗主,他与他们以互惠的忠诚纽带约束在一起,而不是位居他臣属之上的最高君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学者的观点,西欧封建君主的地位并非至高无上,而是与封臣之间存在一种互惠的忠诚纽带。这种关系意味着封建君主并不拥有绝对的领导权,而是受到与封臣之间的契约性质的约束,D项正确;材料“他的经济来源实际上全部来自他作为领主的个人领地”,可知,西欧封建君主的经济来源较为单一,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军事要求较为突出”只能体现部分材料“他对封臣的要求基本上是军事性质的”,而材料主要体现西欧封建君主的政治地位,排除B项;根据材料“他与他们以互惠的忠诚纽带约束在一起,而不是位居他臣属之上的最高君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君主的地位并非至高无上,没有绝对的领导权,排除C项。故选D项。13.西方文官制度强调文官与“党派脱钩”,即文官在任职期间应专注于本职工作,不参与党派活动和政治斗争。一些国家认为,文官在退休后已经不再承担政府的行政职责,因此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参与政治活动。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A.违背了文官制度的原则 B.体现了文官制度灵活性C.削弱了文官制度作用 D.促进了文官制度的完善【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据材料可知,西方文官制度强调文官与“党派脱钩”,目的是使政府工作摆脱党派利益之争,从而有利于维护政局的稳定有序,而一些国家认为,退休后的文官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参与政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官制度维护政局稳定的作用,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现象的影响,而非违背文官制度的原则,排除A项;文官制度灵活性,与材料中描述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文官制度完善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4.19世纪,法国法在几十年间多次变更,时而实行总统制,总统权力较大,时而实行议会制,议会权力突出。但无论哪种政体,法国宪法都保障了地方在税收、公共设施建设、文化教育等方面有一定的自治权力。这反映了当时法国()A.缺乏稳定公平 B.忽视中央权威C.迫求绝对民主 D.注重权力平衡【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的法国。据材料可知,19世纪,法国法在几十年间多次变更,时而实行总统制,总统权力较大,时而实行议会制,议会权力突出。但无论哪种政体,法国宪法都保障了地方在税收、公共设施建设、文化教育等方面有一定的自治权力。这反映了当时法国注重权力平衡,D项正确;材料强调“无论哪种政体,法国宪法都保障了地方在税收、公共设施建设、文化教育等方面有一定的自治权力”,而不是缺乏稳定,排除A项;材料强调“时而实行总统制,总统权力较大,时而实行议会制,议会权力突出”,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权力重心的变化,但不是忽视中央权威,排除B项;世界上就不存在绝对“民主”,而且材料反映的是法国政体的变化,无论哪种政体,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排除C项。故选D项。15.20世纪30年代,德国为实现其野心,疯狂扩军备战,不仅投入巨额资金大力发展军事工业,还不断护充军队规模。日本为侵略中国,精心制订计划,调遣大量装备精良的军队。这两则史实()A.预示了法西斯扩张必定失败 B.说明了当时的经济危机严重C.充分暴露了两国的作战方案 D.揭示了世界面临的战争威胁【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德国和日本疯狂扩军备战,这说明日本、德国很有可能会挑起世界战争,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德国和日本疯狂扩军备战,不涉及法西斯扩张结果问题,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德国和日本疯狂扩军备战,没有涉及经济危机严重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涉及20世纪30年代德日疯狂扩军备战,材料不涉及具体的作战方案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6.下表为2000-2020年部分欧洲区域经济联盟内部投资占各自总投资比重表。组织名称2000年2010年2020年欧盟35.6%42.3%48.5%欧元区28.7%33.5%38.2%据表可知,这一时期欧洲()A.经济一体化程度在加深 B.投资风险逐渐降低C.经济增长动力严重不足 D.贫富差距不断缩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0-2020年(欧洲)。据题干表格数据可知,欧盟内部投资占各自总投资的比重,从2000年的35.6%上升到2010年的42.3%,再到2020年的48.5%;欧元区内部投资占各自总投资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28.7%上升到2010年的33.5%,再到2020年的38.2%。内部投资比重的不断上升,说明欧盟和欧元区内部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资源配置更加集中在区域内部,这反映出经济一体化程度在加深,A项正确;从内部投资比重的变化,不能直接得出投资风险逐渐降低的结论,因为投资风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波动、政策变化等,表格中并未提供相关信息,排除B项;表格中也没有关于经济增长动力的直接数据和相关信息,不能得出经济增长动力严重不足的结论,排除C项;表格中同样没有关于贫富差距的相关数据,无法判断贫富差距是在缩小还是其他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春秋时期,郑国子产执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改革。他深知土地问题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于是整顿田制,重新划分土地疆界,明确土地的归属,并且承认私田的合法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加强法制建设,子产将法律条文铸于鼎上并公布,使百姓能够知晓法律,这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河。——据司马迁《史记》编译材料二:战国时期,楚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吴起主张“明法审令”,公布明确的法律条文,使国家的治理有法可依。他坚决废除世卿世禄制,剥夺贵族世袭的特权,为有才能的人提供了晋升的机会。同时,他还精简机构,裁汰那些冗余的官员,提高了行政效率,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据刘向《战国策》编译(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子产改革与吴起变法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子产改革和吴起变法的相同之处。【答案】(1)子产改革: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郑国处于晋、楚其间,形势严峻;旧有的土地制度不适应经济的发展。吴起变法: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农耕经济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崛起;百家争鸣,法家为变法提供理论基础;楚王意图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

(2)相同:法律手段;注重经济;破旧创新。【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子产改革的背景:据材料一“春秋时期,郑国子产执政期间”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郑国处于晋、楚其间,形势严峻;据材料一“他深知土地问题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于是整顿田制,重新划分土地疆界,明确土地的归属,并且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并结合所学可知,旧有的土地制度不适应经济的发展。吴起变法的背景:据材料二“战国时期,楚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据材料二“ 剥夺贵族世袭的特权,为有才能的人提供了晋升的机会”并结合所学可知,农耕经济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崛起;据所学可知,百家争鸣,法家为变法提供理论基础;据材料二“楚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并结合所学可知,楚王意图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

【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一“为了加强法制建设,子产将法律条文铸于鼎上并公布,使百姓能够知晓法律,这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河”、材料二“吴起主张‘明法审令’,公布明确的法律条文,使国家的治理有法可依”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法律手段;据材料一“他深知土地问题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于是整顿田制,重新划分土地疆界,明确土地的归属,并且承认私田的合法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材料二“提高了行政效率,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注重经济;据材料一“于是整顿田制,重新划分土地疆界,明确土地的归属,并且承认私田的合法性”、材料二“他坚决废除世卿世禄制,剥夺贵族世袭的特权,为有才能的人提供了晋升的机会。同时,他还精简机构”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破旧创新。18.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总量较小,基础设施落后,对外开放程度低,三大需求(指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波动较大,需求结构很不稳定。1981年甚至出现了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3%的局面。这一时期,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也经常为负值。但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的作用大幅提高,2007年消费、投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9.6%、42.4%和18.0%。近年来,在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带动下,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尤其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内需的强劲增长有效弥补了外需的不足,对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2012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55.0%、47.1%和-2.1%。——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改革开放铸辉煌经济发展谱新篇--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2013年11月)(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需求结构”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需求结构”变化主要因素。【答案】(1)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为负值,发展到消费、投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的作用大幅提高,再到消费、资本持续提高,而出口跌落为负值。(2)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是基础;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家的扩大内需战略。【解析】【18题】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据材料“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也经常为负值”“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的作用大幅提高”“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55.0%、47.1%和-2.1%”可得出“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为负值,发展到消费、投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的作用大幅提高,再到消费、资本持续提高,而出口跌落为负值”。【19题】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据材料“但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可得出“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是基础”“融资方式的多样化”;据材料“但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可得出“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是基础”;据材料“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得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据材料“在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带动下”可得出“国家的扩大内需战略”。19.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诚然,对中国古代文官影响比较深刻的是占统治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