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卷】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13-11.14) 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云南卷】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13-11.14) 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云南卷】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13-11.14) 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云南卷】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13-11.14) 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云南卷】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13-11.14) 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溪一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语文学科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全球经济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已无处不见互联网技术的参与,互联网用户数量早已超过世界总人口的一半。其中,未成年用户占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一。未成年人正以极其快速的适应能力融入这场数字变革中。与此同时,触网的低龄化特征愈发突出。无处不在的全球互联与匿名开放的网络世界正在迅速瓦解传统线下社会为未成年人建立的保护屏障,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其中数字负能的挑战日益严峻。数字负能包括数字鸿沟、网络成瘾与网络伤害。数字鸿沟主要表现为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网络伤害则侧重强调未成年人面临的安全、隐私与身心健康等巨大挑战,但无论政府还是学术界都较少关注网络伤害。一是因为未成年人面临的风险与伤害并不只是数字时代特有的现象,而是一直以来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二是因为网络世界中的伤害风险只是一种潜在可能,人们容易掉以轻心,致使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的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伤害的机制措施。由于互联网能够突破线下社会的时空限制,大大增加了未成年人面临风险与伤害的概率,传统线下社会为未成年人构建的保护措施越来越难以适应数字时代的需要。在数字时代,没有任何一个上网的未成年人能够远离网络风险与伤害,而本身在传统线下社会已经处于困境的最为弱势的未成年人则更容易受到伤害。在数字时代,负能与赋能犹如硬币的两面。如果说数字负能的挑战日益严峻,那数字赋能也无处不在,并且在持续、快速地改变世界。目前,互联网与数字工具正在重塑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方式,有助于未成年人最大化地发挥自身潜能与展示自我才能。同时,互联网与数字工具为帮助弱势的未成年人掌握传统线下社会的生活技能、打破贫困代际传递带来了新的可能。(摘编自张国胜、方紫意《从负能到赋能:数字时代未成年人的网络治理逻辑》)材料二:智能教育产品与服务是AI技术赋能教育的根本落脚点。利益相关者围绕教育实际需求完成产品的研发,以智能设备、内容和解决方案等形式,打造覆盖教育全过程的服务链条。AI技术还凭借其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决策能力,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课程和内容,增强学习体验并提高学习质量。其应用样态逐渐呈现常态化和多样化。但AI给未成年人带来的安全威胁也不可忽视。正如尤瓦尔·赫利拉所说,“我们无法真正预测未来,因为科技并不会带来确定的结果”。AI系统以机器学习算法为核心,具有自主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它们承担了人类的部分决策功能,而这种决策受到诸多不可控因素的直接影响,不可避免地会给未成年人的成长与发展带来风险。现阶段的未成年人还未能对自己的数字权利做出理性而成熟的决定,甚至无法意识到AI产品给其带来的安全威胁。可见,厘清AI技术给未成年人带来的风险是进行有效治理的首要前提。在AI构筑的数字世界里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并存,可能给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与安全造成威胁。具体表现在:其一,AI产品可能存在漏洞,威胁未成年人的健康或生命安全。印度特伦甘纳邦在统考中采用智能分数录入系统,由于系统故障,部分参考学生被标记为缺考状态,导致多位考生自杀。其二,AI产品导致网络游戏成瘾、虚拟社交成瘾、网络欺凌等现象层见叠出,这种新型认知和社交模式会对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产生重大影响,进而诱发未成年人焦虑等心理问题。其三,基于AI技术的学习资源推荐系统过度迎合未成年人的个性化需求,形成“过滤气泡”,产生“茧房效应”,助长未成年人的惰性思维和不良习惯,造成认知和意识形态上的封闭和僵化。AI技术给未成年人的资产安全带来挑战。一方面,AI技术赋能新型诈骗,例如基于“深度伪造”技术的影像诈骗不断涌现,未成年人相比成年人更容易上当受骗,其资金安全往往难以保障;另一方面,群智共享的AI时代鼓励未成年学生进行创新实践,但未成年人的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又缺少相应的产权保护机制,这无疑给了社会教育机构和组织可乘之机。在数据、算法高度集成的AI时代,未成年学生使用AI产品过程中留下海量痕迹,大大增加了数据泄露和隐私侵犯的风险。具体表现在:一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权限划分和数据安全标准尚不明确,导致未成年学生的学习数据存在被泄露、删除和修改的风险;二是个人隐私的安全边界越发模糊,智能系统和学习分析技术可以从原先杂乱无章的数据中挖掘出学生的学习行为偏好等隐私,给学生带来隐私被侵犯的风险;三是在教育市场趋利模式支配下,学生的身份敏感信息和学习数据在不经允许的情况下被传播与贩卖,从而给学生造成精神压力和人格损害,甚至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教育安全问题。AI技术给未成年人也带来了社会安全风险。社会安全风险是指面向未成年人的AI产品的社会应用造成的风险。比如,AI算法难以有足够完备的数据适用于复杂多样的教育场景,由此形成的数据偏见给未成年人中的弱势或边缘化群体带来歧视风险,如英国艾伦·图灵研究所指出,可能影响儿童群体的首要潜在危害是由AI驱动的歧视和不公平。(摘编自郭胜男等《面向未成年人的AI安全风险:风险澄思、根源透析与治理进路》)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愈发突出的触网低龄化现象,网络世界的匿名开放,未成年人传统保护屏障的不适应性,让未成年人遭遇伤害的几率大大增加。B.互联网的发展,在可能给未成年人带来伤害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活学习方式的改变和更多机会,使未成年人最大化地发挥潜力。C.AI技术有助于教育机构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升学习质量,但也可能造成学生认知和意识形态上的封闭与僵化。D.在AI技术为教育赋能时,社会教育机构的趋利性使未成年学生的知识产权、敏感信息、学习数据等面临着被侵占或贩卖的风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国务院2023年发布了《未成年网络保护条例》,材料一成文应在其发布之后。B.互联网未成年用户数量占比较大,与未成年人极其快速的适应能力和互联网技术对全球社会活动全领域的快速渗透有关。C.由于AI的算法具有特殊性,所以我们必须对AI的决策功能进行限定,尽量保证其合理性,同时也要培养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识。D.如果试图提供一款优秀的AI教育产品,相关机构必须综合未成年人、教育工作者的意见进行考量,并提升技术的算法。3.根据材料内容,依次填入下图空白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①AI技术

②网络成瘾

③数字赋能

④网络伤害B.①AI技术

②网络伤害

③数字鸿沟

④网络成瘾C.①数字赋能

②网络成瘾

③网络伤害

④数字鸿沟D.①数字赋能

②数字鸿沟

③网络成瘾

④网络伤害4.在论述未成年人面临的安全风险时,材料一与材料二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5.能够指导社会治理的学术研究,往往具有现实针对性、理据充分性和措施可行性等特点,请据此对材料二进行评价。(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文本一:纪录片《大泰山》文字稿(节选)第一集《河山元脉》开篇日出东方,拔地通天。这座山,见证着沧海桑田出九州的格局;这座山,寓意着华夏5000年文明的兴盛。这是石火山的交相辉映,这是天地人的彼此感召。大哉,泰山!国泰,民安!泰山,从来就不仅仅是一座山。从25亿年前浮出海面的群岛山脉,到3000万年前剧烈隆起的磅礴山体。从东夷人渔猎农耕庇护地,到皇帝柴望祭天制高点,泰山一路向上,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巍然于齐鲁大地之上;从天下一统,到五岳独尊;从自然造物,到人文化成;泰山,植入人心。见山则止,遇水而行,自然而然方为河山元脉。第六集《国泰民安》片尾中华泰山,五岳至尊。她是历史巨笔,继续书写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恢宏史诗;她是大地行舟,一直传承着中华民族国泰民安的美好期盼。国之魂魄,民之肝胆。挟山超海,砺山带河。泰山岩岩天下稳!不忧不惧,稳如泰山。泰山巍巍天下安!文本二:访谈录《俞虹:关于真实关于纪录》记者:俞老师,咱们这一次的见面真的是邀约了半年之久,终于见上了,这一次您怎么挤出时间来到山东济南了?俞虹:实际上,山东对我是有吸引力的。主办方给了我特别大的诚意,我对纪录片又情有独钟,200多人参加的纪录片大会,大家的交流分享都充满了热情。记者:那在整个过程当中,您获得了哪些比较新颖的关于纪录片的观点,或者是注意到了哪些纪录片呢?

俞虹:首先,纪录片本身最核心的问题可能就是真实性,这是无法绕过而且很重要的问题。我从纪录片的三个核心问题——真实性、历史性、当下性来谈我的辩证思考。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理解影像中的真实。纪录片是天然的,它与真实紧密连接;但是我们也知道任何真实都是有局限的,凡是一部好片子,它一定有极强的主观性表达,我们在强调客观的真实的时候,也要意识到主观性的强大力量。实际上传播者的主体性是特别重要的,真正的好的真实是要由主体来担当的,艺术真实一定是现实生活真实的一个提炼,从题材筛选到主题表达再到艺术表达,它要合为一体。记录今天的,就要具有今天的动态的典型性,这个典型性一定是从具体的事件、人物甚至小人物来切入,汇成整个的时代奏鸣曲。记者:您还提到了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您说您家里的电视只锁定两个频道,第一个是新闻频道,第二个就是纪录片频道。我们现在在网上经常会看到有弹幕或者是网友的留言,说要想提高自己,就需要看几部高评分的纪录片。您觉得为什么纪录片对于大家来说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俞虹:我们过去一直认为纪录片是小众的,甚至只是知识分子喜欢的样态,而真正打开纪录片跨阶层、跨地域传播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国》,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让很多人都觉得纪录片是一个可以和我很近,可以让我获得很多的作品样式。好的纪录片是能够读到很多思想并获得启迪的。因此纪录片就不仅仅属于知识界,它应该还属于大众。记者:刚才俞老师提到看纪录片的问题。其实普通观众看纪录片的时候,有时会被故事情节吸引,有时会被画面的精美吸引。而您从一个学者的角度,在观看每一部纪录片的时候,通常是一个什么样的维度吸引着您呢?俞虹:好的纪录片它一定有价值意义蕴含在里面,要给人启迪,得有思想。举《雪豹和她的朋友们》为例,这部作品留在我心中最重的是一个画面,这个画面呈现的是雪豹和拍摄者的一个对视。作者把有限的时间画面停留在此刻,把双方的这种对视给剪辑起来,就形成了一种纪录片语言,它的核心在表达人类和世界、和自然界如何共处的问题,给观众以思考。但不是每个片子都一定是给人思想,比方说BBC的《循着香味去旅游》,主持人去探寻各种香料,然后烧菜,也很有意思。所以说纪录片其实是用自己的叙事的角度和方式,带给观众很多全新的体验和深刻的思考,有时候可能是瞬时的触动,有时候却是非常长久的影响。

我想说《大泰山》,其实我很愿意来山东或者到山东,我总觉得有一种特别的缘分和融合。2022年那个冬至,我们每一个经历者都知道那个时候对于中国人民是怎样一个磨难,我们跨进了2023年,这个时候我看到了《大泰山》。《大泰山》给予我的触动是什么?我立刻写了随笔,在北大电视研究中心的公众号专门发一期《大泰山》,我给大家稍微分享一下:我们相遇了《大泰山》6集人文纪录片,一个恢弘、厚重、博大的泰山就这样坚定地矗立在我们面前。泰山不仅是自然造化的,更是历史的、人文的,是深深蕴含着中国精神的文化图腾,因此它必然是超越山东地界的,属于中国的,属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也独具世界意义价值。所以我就是希望这个片子能够有更多的人去看。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泰山,从来就不仅仅是一座山”,这说明泰山既有其作为山的自然属性,还有其人文属性、历史属性、精神属性,因此被视为了“河山元脉”。B.访谈中,俞虹提到自己愿意来到山东,还用“缘分”等词语表达自己对山东的喜爱,这种情感的形成有纪录片《大泰山》所起的链接作用。C.在谈及纪录片的魅力时,俞虹多次强调纪录片要有“价值意义蕴含其中”、要“给人以启迪”。可见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必须得有深刻且影响长久的思想。D.俞虹强调看《大泰山》的时间节点,表明她所受到的触动不仅来源于《大泰山》恢弘、厚重的内容本身,可能也来源于她对“国泰民安”的期盼。7.下列对“访谈”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访谈需要有明确的针对性。材料二围绕纪录片这一主要内容展开,介绍了纪录片的特点、价值和意义,体现了“针对性”这一特征。B.访谈是一种有目的的交流方式,记者在最后一问中先谈到普通观众再提及俞虹的学者身份,有意引导出不同答案,使访谈深入一步。C.访谈往往有时间控制,因此访谈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记者对俞虹看电视习惯的了解以及步步深入的提问,都表明其做过精心准备。

D.材料二记录的是一问一答的对答式访谈,因此话题集中,语言简洁明了,两人在问和答的过程中都不使用口语以免影响专业性的表达。8.有人说,“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生命。纪录片的真实性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现象真实、内在真实、哲理真实。请结合访谈内容,谈谈你对纪录片“真实性”的理解。(4分)9.第29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将结合观众选票评选出纪录片十佳作品,如果你要为《大泰山》投票,你会从哪几个方面说明理由。(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晁错者,颍川人也。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节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材料二:汉之贤君,皆曰文、景。文帝宽仁大度,有高帝之风。景帝忌克少恩,无人君之量,其实非文帝比也。帝之为太子也,吴王濞世子来朝,与帝博而争道,帝怒以博局提杀之。濞之叛逆,势激于此。晁错始与帝谋削诸侯,帝违众而用之,及七国反,袁盎一说,斩之东市,曾不之恤。梁王武,母弟也,骄而从之,几致其死。临江王荣,太子也,以母失爱,至使酷吏杀之。其于君臣、父子、兄弟之际,背理而伤道者,一至于此。原其所以能全身保国,与文帝俱称贤君者,惟不改其恭俭故耳。

(节选自苏辙《历代论》)材料三: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于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节选自苏轼《晁错论》)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迁A为御史B大夫C请D诸侯之罪E过F削G其地H收其枝郡。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衣,动词,穿上。与《鸿门宴》中“沛公欲王关中”的“王”用法相同。B.曾,增加。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曾益其所不能”的“曾”意思相同。C.全,保全。与《出师表》中“苟全性命于乱世”的“全”意思相同。D.骤,突然,一下子。与《赤壁赋》中“知不可乎骤得”的“骤”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晁错备受景帝宠爱,恩宠甚至超过九卿。他经常请求同皇帝单独议政,景帝也时常采纳他的意见。晁错上奏的所有事宜,公卿列侯没人敢非难。B.晁错修改律令三十章,削夺诸侯的封地,诸侯多有不满,十分忌恨晁错。晁错的父亲听闻此事,不忍心眼见大祸殃及自身,竟然选择服毒而死。C.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吴王刘濞的世子来到京城,二人在下棋时发生争执,景帝发怒用棋盘击杀了世子,苏辙认为这也是吴王叛乱的一个诱因。D.邓公认为,晁错削藩本是功及万世的谋划,然而计划才开始施行就蒙受了杀戮之灾。这样做对内会杜绝忠臣的谏言,对外则反而替诸侯报了仇。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4分,共8分)(1)梁王武,母弟也,骄而从之,几致其死。(2)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14.李贽评价晁错“不善谋身”,请你谈谈这样评价的理由。(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送邢桂州①王维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②。赭圻③将赤岸,击汰复扬舲。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明珠④归合浦,应逐使臣星。【注】①邢桂州:指邢济,作者的友人。桂州治所在今广西桂林。②洞庭:邢济此行盖自京口溯江而上,取道洞庭湖、湘水赴桂州。③赭圻:《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八:“赭圻故城在(宣州南陵)县西北一百三十里。”赤岸:赤岸山,在今江苏南京市六合区东南。④“明珠”句:据《后汉书》记载,合浦(在今广西)原产珠宝,因官吏搜刮珠宝渐移他地,人物无食,贫者饿死在道上。孟尝调任合浦太守后,革除前弊,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贾流通。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的上句先声夺人,以铙吹之声描绘诗人送别友人的场景,“喧”字点明送别场景之热闹。B.首联对仗工整,其中下句使用“下”字,写出友人乘风破浪、远去洞庭湖的情景,生动形象。C.颈联在描写友人行舟途中的景色时选取不同的色彩,画面丰富有层次,富有极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D.尾联用语直率而又真诚恳切,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最后两句不相同。16.钱锺书在《谈艺录》中指出,唐人作诗用地名“尚有用意,非徒点缀”。本诗中,诗人使用多个地名有哪些“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走上工作岗位的小刚将苏轼《赤壁赋》中“,”两句作为座右铭,警醒自己在物质诱惑面前保持廉洁之心,拒绝贪腐之念。(2)面对耻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在《报任安书》一文中,司马迁选择用著书的方式来抵偿,他用夸张的手法来表明自己的决心“,”。(3)在古代诗歌中,植物的凋零很容易引发诗人的伤感之情,比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所谓君子,必须有着人性的优雅。为了这优雅,他们甚至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春秋时期,那是一个以优雅为美、追求人生使命的时代。几乎每一段故事,包括每一场战争,都会涉及礼。婚丧嫁娶、迎宾送别、祭祀盟会、节日庆典,都离不开礼乐。歌之舞之,钟鼓而食。行礼、奏乐、吟诗,是他们的日常生活。那时的中原大地,是真正的“礼义之邦”。而礼乐,只是外在的形式。孔子说“(

)”,所以,只有形式,并不是真正的优雅。所有这些形式,都要服从于内在的“仁”。没有仁德,算不上君子。春秋之时,周天子的权威不再,可是他所象征的礼乐尚存。信奉礼乐的就是中华之人,否则就是蛮夷之人。礼乐也成为中国文化绵延千年的力量之源。春秋结束了,礼乐的余音渐渐远去,然而君子之风却从远古一直吹拂到今天。每个时代都有人不时地穿越时光,回溯到春秋,去那里汲取智慧和力量。它们从不枯竭,弥久常新。18.以下句子填入括号中,使文段语句通顺连贯,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B.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C.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D.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19.文段中划横线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此种修辞在这句话中的构成和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当旅行变成一种内卷化的追逐,匆忙纷乱的行程,网红扎堆的景点,滤镜过度的美颜,大同小异的vlog……不禁让人疲惫。旅行中,人们总追求见识的广度,而

;在意去往更多的目的地,而不在乎与当地人的连结。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正试图重新定义旅行的意义,并建立旅行和人的关系。何为“更好的旅行”?这个问题

,一千个旅人有一千种旅行方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无论哪种方式,有意义的旅行,也能将人从日复一日的流程性生活中摆脱出来。让我们抛却日常的按部就班,去往不确定的远方,打开感官和眼界,从认识陌生而广阔的界域中,寻找自身的位置和价值。真正的旅行绝不仅仅是见证美妙和奇特,还应该见证沉闷与苦难。仅仅是了解到“世界上还有人在这样生活”,就足以令内心辽阔起来。或许旅行,本该如此。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2.文中最后加点的“或许”和“本该”是否矛盾?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广博阅读,让人眼界开阔,也可能会浮光掠影;精深阅读,让人思维深邃,但可能是信息茧房……不同的阅读行为,或许是不同的人生缩影。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玉溪一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语文学科试卷(答案)1.(3分)B【解析】“使未成年人最大化地发挥潜力”错误。根据材料一“互联网与数字工具只是有助于未成年人最大化地发挥潜能”可知,原文只是“有助于”。2.(3分)A【解析】“材料一成文应在其发布之后”错误。根据原文“致使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的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伤害的机制措施”可知,材料一成文应在其发布之前。3.(3分)C【解析】根据材料二,互联网下的AI技术不一定带来更多发展机会,反而有诸多潜在伤害。根据材料,数字赋能可以给未成年人掌握传统线下社会的生活技能等带来可能,即拥有更多发展机会。故①处填“数字赋能”。故排除AB。根据材料一“网络伤害则侧重强调未成年人面临的安全、隐私与身心健康等巨大挑战”可知,网络伤害侧重安全、隐私、健康风险。故③处填“网络伤害”。故排除D。根据材料一“数字鸿沟主要表现为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可知,是否使用互联网会造成数字鸿沟。故④处填“数字鸿沟”。4.(4分)①产生风险的主体不同:材料一侧重于阐释互联网发展带来的风险;材料二侧重于AI技术带来的风险;②论述角度不同:材料一重在阐述风险的产生原因,材料二重在梳理风险的具体表现。(每点2分)(①材料一侧重于阐释互联网发展带来的风险以及风险产生的原因。②材料二侧重于AI技术带来的风险,梳理了风险的具体表现。此种形式也给分)5.(6分)①本文针对AI技术正在给未成年人带来风险这一普遍现象展开分析,体现了现实针对性。②本文多处使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进行说理,体现了理据充分性。③本文未对这一现象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不具有措施可行性的特点。(每点2分)【解析】①材料围绕AI技术给未成年人带来的风险这一现实问题展开分析。如今,AI技术在教育等领域广泛应用,其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日益凸显。材料中指出智能教育产品与服务是AI技术赋能教育的根本落脚点,AI技术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课程和内容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威胁,这一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且亟待解决,体现了学术研究的现实针对性。②引用论证:如引用尤瓦尔·赫利拉所说“我们无法真正预测未来,因为科技并不会带来确定的结果”,说明AI系统具有自主性和不确定性,不可避免地会给未成年人带来风险,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举例论证:印度特伦甘纳邦在统考中采用智能分数录入系统出现故障,导致多位考生自杀,说明AI产品可能存在漏洞,威胁未成年人的健康或生命安全。这些论证方式丰富了文章内容,使观点更具说服力,体现了理据充分性。③材料主要分析了AI技术给未成年人带来的身心健康与安全、资产安全、数据泄露和隐私侵犯、社会安全风险等问题,但未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缺乏具体的应对措施使得文章在指导社会治理方面缺乏可操作性,不具有措施可行性的特点。6.(3分)C

【解析】“必须”的表述太绝对了。“BBC的《循着香味去旅游》,主持人去探寻各种香料,然后烧菜,也很有意思”就否定了“必须”一说。7.(3分)D

【解析】第一,记者与俞虹的这次访谈有使用口语的地方,如“咱们这一次的见面真的是邀约了半年之久”;第二,使用口语不一定就会影响专业性的表达。8.(4分)①现象真实:来源于现实生活真实,从具体的事件、人物甚至小人物来切入。②内在真实:真正的好的真实是要由主体来担当的,它有极强的主观性表达。艺术真实一定是现实生活真实的一个提炼。③哲理真实:有价值意义蕴含在里面,要给人启迪,得有思想。(答正确一点得2分,正确两点得3分,三点正确得4分)

9.(6分)①纪录片语言呈现出磅礴大气的风格,给人美的感受。②内容丰富:展示出五岳之首的自然、历史、文化价值。③意义深远:向世人展现了泰山文化、齐鲁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世界影响。④符合我国战略发展需要:厚植文化自信,浸润走出苦难后的人心。(任意三点6分)10.(3分)CFH(涂对一处得1分,共3分)11.(3分)B

【解析】“曾不之恤”的“曾”意思是“竟然”。12.(3分)A

【解析】“晁错上奏的所有事宜,公卿列侯没人敢非难”错,以偏概全。文中仅是说晁错上奏削藩事,皇帝让公卿列侯宗室聚集商议,没人敢有非难。13.(8分)(1)梁王刘武,是景帝的同胞兄弟,景帝却故意骄纵他,差一点导致其死亡。(判断句,1分;母弟,同胞兄弟,亲弟弟,1分;骄而从之,故意骄纵他,使其骄傲放纵,1分;几,差一点,几乎,1分。)(2)自己想要留守京城,却叫皇帝御驾亲征。按情理来说,皇帝本来已经觉得这是勉为其难了。(居守,留守京城,1分;自将,御驾亲征,亲自率兵,1分;以情而言,按情理来说,1分;难之,对这件事感到困难,勉为其难,1分。)14.(3分)①削藩集权,不顾及个人安危。(1分)②效忠君王,未看透君王秉性。(1分)③面对危机,不敢挺身而出。(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给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晁错,是颍川人。景帝登基,任命晁错担任内史。晁错曾多次请求单独同皇上谈论政事,皇上总会听取,他受宠爱超过了九卿。晁错升迁做了御史大夫,奏报诸侯所犯罪过,削减他们的封地,收回他们的近旁诸郡。奏书上报,皇上便诏令公卿、列侯及皇族宗室集中商议,没人敢有非难。晁错修改律令三十章,诸侯众口喧哗,忌恨晁错。晁错的父亲听闻此事,服毒药而死,并说:“我不忍心眼见大祸殃及于我。”他死后十多天,吴、楚七国果然就反叛了,以诛杀晁错为名。等到窦婴、袁盎进言劝说,皇上便诏令晁错身穿朝服在东市被处斩。晁错已被处死,谒者仆射邓公担任校尉,做抗击吴楚叛军的统帅。他回朝,上书奏明军中之事,觐见皇上。皇上问道:“听到晁错死后,吴楚罢兵没有?”邓公答道:“吴王计划谋反有几十年了,因被削夺封地而怒气发作,以诛杀晁错为名,而他的意图并非在晁错身上。况且我还担心天下的士人会闭口,不敢再进言了!”皇上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是忧虑诸侯强大而不能控制他们,因此请求削夺他们的封地来尊崇朝廷,这本是功及万世的事情。而计划才开始实行,就蒙受杀戮之灾,对内便杜绝了忠臣的谏言,对外反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这样做是不可取的。”这时,景帝沉默了许久。材料二:汉代的贤君,都说是文帝、景帝。文帝宽厚仁慈为人大度,有高帝的风范。景帝猜忌刻薄薄恩寡义,没有人君的度量,他实际上不能和文帝相比。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吴王刘濞的世子来到京城,和他下棋发生争执,景帝发怒用棋盘击杀了他。吴王刘濞叛乱,情势也是被这件事激怒。晁错和景帝谋议削藩诸侯,景帝力排众议用了晁错的建议,等到事发后七国反叛,又听从袁盎的建议,在东市斩杀了晁错,竟然一点也不顾念他。梁王刘武,是景帝的同胞兄弟,景帝却故意骄纵他,差一点导致其死亡。临江王刘荣是太子,因为母亲失宠,也被景帝派酷吏杀死。无论从君臣、父子、兄弟三种关系来说,景帝都是违背天理有损道德,竟然到这种地步。推究汉景帝能够保全自身和国家,与文帝一起被称为贤君的原因,只是没有改变他的恭敬俭约的缘故罢了。材料三:七国那样强大,却突然遭到削弱,他们起来叛乱难道值得奇怪吗?晁错不在这个时候豁出自己的性命,为天下人承受抵挡大难而首当其冲,从而控制吴楚等国的命运,居然做保全自己性命的谋划,想要让景帝御驾亲征平定叛乱而自己留守京城。再说那挑起七国之乱的人,是谁呢?在这个时候,即使没有袁盎,晁错也不可能免于杀身之祸。为什么呢?自己想要留守京城,却叫皇帝御驾亲征。按情理来说,皇帝本来已经觉得这是勉为其难了。15.(3分)D【解析】“尾联用语直率而又真诚恳切”错误。尾联运用典故,委婉含蓄。16.(6分)①使用多个地名,展示了友人的行程,表现了其路途之遥远与艰辛;②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挂念与期盼;③多个地名引发读者对当地景色的联想,扩展了诗歌的意境;④多个地名散落句中,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动态美),使得情感的表达更为强烈。【参考翻译】铙歌鼓吹喧响于京口,乘风破浪扬帆向洞庭。经过赭圻城和赤岸山,击水向沅湘驾着轻舲。夕阳西沉后江湖浪白,潮水涌来时天地映青。明珠又回到合浦海域,定是追随着使臣之星。【解析】“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颔联承上联写路途所见。“赭圻”为地名(今安徽繁昌县西),“赤岸”亦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