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1页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2页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3页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4页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学生版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对网络流行词说“不”①应该有人注意到我不会使用内卷、躺平、摆烂这样的网络流行词。我对此有非常现实的考虑。作为一名写作者,自然希望文章的生命力尽可能持久。一旦有了这样的贪念,就会拒绝网络流行词带来的便利,宁可用一些更为正式古奥的中文词,它们经过时间的冲刷,意味着已经证明了自己的生命力,那么就会延续下去。②除此还有玄学层面的考虑,就是自证预言。即人一旦有什么期待,就会对结果进行某种预言,并且无意识地照着它前进,最后用结果反过来证明预言成立。③学生中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一个人的考试成绩突然有了波动,他就会为此发明一套理论:我只要模拟考成绩都很好,只要大考就一准搞砸。这就是一个预言,它宣布存在着某种特别的规律。结果他就真的模拟考成绩优良,逢大考必败。这时他就会说:看吧,事情就是这样,我早就说过了。④假设模拟考和大考的题目难度类似,这时决定能否顺利解题的因素就不是技能,而是心态或是信念。当他坚信模拟考肯定得高分时,即使面对一道难题也会有信心,觉得自己一定能够解出,那么脑子也会更活跃,更积极地寻求答案;而坚信大考必然搞砸时,面对同样难度的一道题,他首先想到是“果然来了,果然不会做,果然要砸”,然后就陷入恐慌和绝望中,大脑锁死,结果当真就没有解出题目。面对同样的一件事物,不同的心态产生出对结果的不同预测,而这种预测随后会自我应验,证明心态“真实有效”。⑤内卷、躺平、摆烂看起来是无害的情绪宣泄,但这些词语本身是有意义的,它们背后是一套对世界的理解。内卷描绘的是无效内耗的世界。躺平描述的是奋斗和反击无效,躺下反而损失最少的世界;摆烂描述的是全然没有希望,放弃努力反而能得到一点快乐的世界。⑥这同样是一种自证预言。同样的一个世界,心怀摆烂,就总能找出许多现象来证明摆烂成立,最后就当真摆烂,以证这世界的确摆烂。问题是,并不一定需要如此,并不只有这么一种理解。这么去想,去做,去实现,对自己都不公平,因为没有给自己其他的机会。⑦也许有人会说,不过是些玩笑话,那么较真干什么?言辞有力量,这种力量超乎人的想象。一开始你当然可以说一切都是玩笑话,但随着时间流逝,玩笑话变成了流行,每天听闻或者讲述1000遍的时候,其实人已经彻底接受了。当这个人需要考虑世界究竟是怎样的时候,他脑子里已经没有别的答案,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内卷,躺平,或是摆烂。重复是有效的,而亲历就会成为证明。⑧网络流行词往往和夸张、嘲讽、反对有关,又或是落入另一个极端,和亢奋、癫狂、赞美有关。无论在哪一个方向上,自证预言的结果都不会很乐观。心怀一种极端的态度在人世里生活,大概很难心安,也很难快乐。⑨如果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是怎样就是怎样,反倒还好。生活如何呈现,世界如何呈现,都可以接受,而不是忙于下一个定义把它们给约束起来,也等于给了自己更多可能和选择。虽然没有人能保证一定正确,但起码多了许多弹性。(1)“自证预言”是如何实现的?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个人的心态影响了对事情的预测。B.预测会影响人们行动时的心态。C.人们的行动会向预测刻意地前进。D.结果的应验使自证预言循环往复。(2)下列不属于网络流行词特点的一项是A.使用起来非常方便。B.蕴含对世界的理解。C.因有力量所以流行。D.往往容易走向极端。(3)通读全文,概括作者拒绝网络流行词的原因?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读点儿经典①读书就像是郊游登山。大多数人走到山脚最多山腰就觉得够了,没必要那么辛苦继续向上攀爬。剩下的人看兴趣和体力,选择要去往的高度,从哪里眺望一下更开阔的景色。所谓经典算是狭窄曲折山径上的一个个路标,指引着人们一路前往山顶。②记得我曾经推荐过,布鲁姆的《西方正典》。想知道西方文学的脉络?想知道作家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传承?这本书里都有。读完它,经典不再是一本又一本单独的书,作家也不是一个又一个孤立的人,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是一张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建立起来的网。一本经典抵达自身力量穷尽的地方,另一本经典沿着它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一位作家倒在自己思考和创作穷尽的地方,另一位作家接过他手中的火炬继续攀登。③它并不容易读,它要求读者已经做好了前行的准备。起码先阅读过书中提及的经典书目,这样才好理解作者的分析。况且也不是人人都对经典的关联和传承感兴趣。这就像很多人喜欢读《明朝那些事》,并把它当作历史来看。但喜欢读明史的人就要少很多,喜欢整理分析历朝历代相权变化及其结果,研究明朝的人就要更少一些。上述每一种人都从阅读里找到了乐趣,但是乐趣和乐趣并不同。④有人对我说,他读过了中国四大名著,但最终并无所得,并没有窥见什么高深奥妙之处。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如果把它们当做是四本故事书来读,那就是读了四本故事书而已。⑤但是如果他认真反复去读,那么迟早会有超越故事本身的时刻。他会忍不住提出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或者继续向前推进一步: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如果他读了许多书,那么他迟早也会从不同的书上发现四大名著的影子。发现某种熟悉的框架,某种熟悉的表述,某种熟悉的人物特点。他发现纯然没有来处,完全原创的作品几乎是不存在的。就像是一棵榕树发出了一片榕树林,看起来是一棵棵独立的树,但是在泥土下面它们分享相同的根系。⑥大多数情况下,这两种可能性都不存在。这就像是一个从未试过川菜的人,他听说想要考量一家川菜馆子水准如何,那么就应该去点一道回锅肉和一道麻婆豆腐试试。他点了,吃了,放下筷子说:好像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啊?他不明白的是,说那句话和听那句话的人都应该是老饕才对。他们已经吃过足够多数量的川菜,也吃过了足够多次数,所以他们知道什么才是经典菜式,以及从经典菜式的水平如何可以推知其他菜品的水准。这句话放在一般意义上也没错,一个从未吃过川菜的人,如果对回锅肉和麻婆豆腐完全不感兴趣,那么他对其他菜肴估计同样兴趣不大,不需要再去浪费时间和金钱了。⑦所以从阅读经典开始,这句话本身没有任何错处。由此衍生出经典有用或者无用的话题,这全然取决于个人。一个物理学专业的大学生不需要看过《费曼物理学讲义》,照样可以通过考试和答辩拿文凭毕业。但读过的可能对物理学的兴趣要更浓厚一些,认知也可能会更深入一些。后者能够获得一些前者所无法获得的个人乐趣。⑧乐趣重要么?所有人都可以因为欲望渴求,技术技巧,在特定的道路上前进很长一段距离,而且彼此相差不会太大。但是拉长时间来看,可以驱使一个人长久地行进下去,一路上不因为孤独而为心魔所乘,陷入自我怀疑和癫狂败坏的,大概还得是兴趣指引,以及在这种兴趣指引下接连不断获得的大大小小乐趣。⑨毕竟走在路上这件事情,如果没有乐趣会有些可怖。抬头看,青空冥冥;低头看,大地渺渺。眼前迢迢长路向前蜿蜒延伸,消失在远处的雾气之后。有乐趣的话,可以边走边吹口哨,暂时忘却了周遭空无一人。在每一处经典显现的地方,又可以发现前人的痕迹,于是内心得到了巨大的宽慰——此处有人曾经抵达,我亦可以跟随前行。(1)阅读②③段,概括《西方正典》的特点。(2)阅读④⑤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超越故事本身”的表现是什么。(3)第⑥段中,作者说“这两种可能性都不存在”。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这么说的原因。(4)读⑦~⑨段,说说为什么要阅读经典。3.阅读《水浒传》的节选部分,完成题。智深走到铁匠铺门前看时,见三个人打铁。智深便道:“兀那待诏,有好钢铁么?”那打铁的看见鲁智深腮边新剃暴长短须,戗戗地好渗濑人,先有五分怕他。那待诏住了手道:“师父请坐,要打甚么生活?”智深道:“洒家要打条禅杖,一口戒刀,不知有上等好铁么?”待诏道:“小人这里正有些好铁,不知师父要打多少重的禅杖?戒刀但凭分付。”智深道:“洒家只要打一条一百斤重的。”待诏笑道:“重了,师父。小人打怕不打了,只恐师父如何使得动。便是关王刀,也则只有八十一斤重。”智深焦躁道:“俺便不及关王?他也只是个人。”待诏道:“小人好心,只可打条四五十斤的,也十分重了。”智深道:“便依你说,比关王刀,也打八十一斤的。”待诏道:“师父,肥了不好看,又不中使。依着小人,好生打一条六十二斤的水磨禅杖与师父,使不动时,休怪小人。戒刀已说了,不用分付,小人自用十分好铁打造在此。”智深道:“两件家生要几两银子?”待诏道:“不讨价,实要五两银子。”智深道:“俺便依你五两银子,你若打得好时,再有赏你。”那待诏接了银两道:“小人便打在此。”智深道:“俺有些碎银子在这里,和你买碗酒吃。”待诏道:“师父稳便。小人赶趁些生活,不及相陪。”(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节选部分的内容。(2)从上面的节选部分可以概括出鲁智深的哪些性格特点?二、古代诗文阅读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舒州酬别侍御【唐】顾非熊故交他郡见,下马失愁容。执手向残日,分襟在晚钟。乡心随皖水,客路过庐峰。众惜君材器,何为滞所从。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他郡见”和“失愁容”描绘了他乡遇故知的喜悦感。 B.颔联中的“向残日”和“在晚钟”说明了两人相聚于傍晚时分。 C.颈联中的“随皖水”和“过庐峰”写出了旅途中的行进路线。 D.尾联中的“君材器”和“滞所从”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恼。5.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题。初,更始①遣尚书令谢躬率六将军攻王郎,不能下。会光武②至,共定邯郸,而躬裨将虏掠不相承禀,光武深忌之。虽俱在邯郸,遂分城而处,然每有以慰安之。躬勤于职事,光武常称曰“谢尚书真吏也”,故不自疑。躬既而率其兵数万,还屯于邺。时光武南击青犊,谓躬曰:“我追贼于射犬,必破之。尤来在山阳者,势必当惊走。若以君威力,击此散虏,必成禽也。”躬曰:“善。”及青犊破,而尤来果北走隆虑山,躬乃留大将军刘庆、魏郡太守陈康守邺,自率诸将军击之。穷寇死战其锋不可当躬遂大败死者数千人。光武因躬在外,乃使汉③与岑彭袭其城。汉先令辩士说陈康曰:“盖闻上智不处危以侥幸,中智能因危以为功,下愚安于危以自亡。危亡之至,在人所由,不可不察。今京师败乱,四方云扰,公所闻也。萧王④兵强士附,河北归命,公所见也。谢躬内背萧王,外失众心,公所知也。公今据孤危之城,待灭亡之祸,义无所立,节无所成。不若开门内军,转祸为福,免下愚之败,收中智之功,此计之至者也。”康然之。于是康收刘庆及躬妻子,开门内汉等。及躬从隆虑归邺,不知康已反之,乃与数百骑轻入城。汉伏兵收之,手击杀躬,其众悉降。(节选自《后汉书》)【注】①更始:指刘玄,西汉末年刘玄被起义军拥立为帝,年号更始。②光武:指刘秀,刘秀后成为东汉开国皇帝,谥号光武。③汉:指吴汉,吴汉与后文的岑彭都是东汉开国名将。④萧王:指刘秀,萧王是刘秀登基前的封号。(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能下下:攻克B.光武常称曰称:称赞C.而尤来果北走隆虑山走:行军D.不若开门内军内:接纳(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穷寇死战其锋不可当躬遂大败死者数千人A.穷寇死战/其锋不可当/躬遂大败/死者数千人B.穷寇死战其锋/不可当躬/遂大败死者/数千人C.穷寇死战/其锋不可当躬/遂大败/死者数千人D.穷寇死战其锋/不可当躬/遂大败/死者数千人(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驻扎邯郸时,光武虽然厌恶谢躬,但没有在言语中表现出来。B.攻击青犊前,光武与谢躬商议作战计划,让他随后攻击尤来。C.驻守邺城时,陈康被吴汉的辩士说服,让吴汉轻易拿下邺城。D.败给尤来后,谢躬因轻敌被吴汉杀死,他的部队也全部投降。(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若以君威力,击此散虏,必成禽也。三、语言文字运用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心理健康问题不同于一般的生理疾病,需要由具有相关医学的专业人士来负责诊治。从事心理咨询行业,同样需要专门的、大量的学习和培训,具有高度专业性和较高的职业门槛,绝非通过短期培训,学习一些言语技巧或所谓“话术”就能胜任。拿到了培训证书不等于有了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的“合格证”。在现实生活当中,不称职、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的存在,不仅①,反而②,甚至③。客观而言我国社会公众大多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有效性专业性认识不够忽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歧视心理行为问题人群乃至精神障碍患者的情况仍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心理咨询师缺乏专业能力,很容易导致来访者咨询后更“受伤”。多位心理咨询师在接受采访中均表示,不乏来访者因接受非专业心理咨询而延误病情,甚至导致病情加重的案例出现。从长远看,心理咨询行业发展,有赖于健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有专家呼吁,尽快统一的心理咨询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让有需求的咨询者能有所参照。(1)对文中加粗字依次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zīkǎnshèngB.zìkǎnshēngC.zījiànshēngD.zìjiànshèng(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规范建设完善B.规范建立出台C.促进建设出台D.促进建立完善(3)为文中划线句加上标点,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A.客观而言,我国社会公众大多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有效性、专业性认识不够。忽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歧视心理行为问题人群乃至精神障碍患者的情况仍时有发生。B.客观而言,我国社会公众大多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有效性、专业性认识不够,忽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歧视心理行为问题人群乃至精神障碍患者的情况仍时有发生。C.客观而言,我国社会公众大多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有效性、专业性认识不够;忽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歧视心理行为问题人群乃至精神障碍患者的情况仍时有发生。D.客观而言,我国社会公众大多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有效性、专业性认识不够,忽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歧视心理行为问题人群乃至精神障碍患者的情况仍时有发生。(4)斜体加粗的句子是个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心理健康问题不同于一般的生理疾病,需要由具有相关医学资质的专业人士来诊治病因。B.心理健康问题一般不同于生理方面的疾病,需要由具有相关医学的专业人士来诊治病因。C.心理健康问题不同于一般的生理疾病,需要由具有相关医学资质的专业人士来负责诊治。D.心理健康问题一般不同于生理方面的疾病,需要由具有相关医学的专业人士来负责诊治。(5)下面三句话依次出现在文中①②③处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a可能对患者产生错误引导b贻误病情、酿成悲剧c不能有效解决咨询者的心理疾患A.acbB.cabC.bcaD.cba四、写作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进入深秋,上海的多条道路陆续开启了“落叶不扫”模式。落叶景观道上,泛黄的树叶铺满道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从过去几乎看不到落叶的干净街面到现在如诗如画的落叶景观道,“落叶不扫”正逐渐成为很多城市的主动选择。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群众认为“落叶”是大自然的馈赠,留住了它,也就留住了秋天。人们不再把落叶当做垃圾,于是拥有了全新的美丽景观。可见,认识的改变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教师版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对网络流行词说“不”①应该有人注意到我不会使用内卷、躺平、摆烂这样的网络流行词。我对此有非常现实的考虑。作为一名写作者,自然希望文章的生命力尽可能持久。一旦有了这样的贪念,就会拒绝网络流行词带来的便利,宁可用一些更为正式古奥的中文词,它们经过时间的冲刷,意味着已经证明了自己的生命力,那么就会延续下去。②除此还有玄学层面的考虑,就是自证预言。即人一旦有什么期待,就会对结果进行某种预言,并且无意识地照着它前进,最后用结果反过来证明预言成立。③学生中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一个人的考试成绩突然有了波动,他就会为此发明一套理论:我只要模拟考成绩都很好,只要大考就一准搞砸。这就是一个预言,它宣布存在着某种特别的规律。结果他就真的模拟考成绩优良,逢大考必败。这时他就会说:看吧,事情就是这样,我早就说过了。④假设模拟考和大考的题目难度类似,这时决定能否顺利解题的因素就不是技能,而是心态或是信念。当他坚信模拟考肯定得高分时,即使面对一道难题也会有信心,觉得自己一定能够解出,那么脑子也会更活跃,更积极地寻求答案;而坚信大考必然搞砸时,面对同样难度的一道题,他首先想到是“果然来了,果然不会做,果然要砸”,然后就陷入恐慌和绝望中,大脑锁死,结果当真就没有解出题目。面对同样的一件事物,不同的心态产生出对结果的不同预测,而这种预测随后会自我应验,证明心态“真实有效”。⑤内卷、躺平、摆烂看起来是无害的情绪宣泄,但这些词语本身是有意义的,它们背后是一套对世界的理解。内卷描绘的是无效内耗的世界。躺平描述的是奋斗和反击无效,躺下反而损失最少的世界;摆烂描述的是全然没有希望,放弃努力反而能得到一点快乐的世界。⑥这同样是一种自证预言。同样的一个世界,心怀摆烂,就总能找出许多现象来证明摆烂成立,最后就当真摆烂,以证这世界的确摆烂。问题是,并不一定需要如此,并不只有这么一种理解。这么去想,去做,去实现,对自己都不公平,因为没有给自己其他的机会。⑦也许有人会说,不过是些玩笑话,那么较真干什么?言辞有力量,这种力量超乎人的想象。一开始你当然可以说一切都是玩笑话,但随着时间流逝,玩笑话变成了流行,每天听闻或者讲述1000遍的时候,其实人已经彻底接受了。当这个人需要考虑世界究竟是怎样的时候,他脑子里已经没有别的答案,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内卷,躺平,或是摆烂。重复是有效的,而亲历就会成为证明。⑧网络流行词往往和夸张、嘲讽、反对有关,又或是落入另一个极端,和亢奋、癫狂、赞美有关。无论在哪一个方向上,自证预言的结果都不会很乐观。心怀一种极端的态度在人世里生活,大概很难心安,也很难快乐。⑨如果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是怎样就是怎样,反倒还好。生活如何呈现,世界如何呈现,都可以接受,而不是忙于下一个定义把它们给约束起来,也等于给了自己更多可能和选择。虽然没有人能保证一定正确,但起码多了许多弹性。(1)“自证预言”是如何实现的?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CA.个人的心态影响了对事情的预测。B.预测会影响人们行动时的心态。C.人们的行动会向预测刻意地前进。D.结果的应验使自证预言循环往复。(2)下列不属于网络流行词特点的一项是CA.使用起来非常方便。B.蕴含对世界的理解。C.因有力量所以流行。D.往往容易走向极端。(3)通读全文,概括作者拒绝网络流行词的原因?【分析】本文由网络网络流行词说起,作者列举了自己拒绝网络流行词的原因,还举了学生中模拟考成绩都很好,只要大考就一准搞砸的自证预言例子,告诫人们不要心怀一种极端的态度在人世里生活,更不要被自证预言给约束起来,要给自己更多可能和选择。【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预测刻意地前进”错误,原文是“无意识地”前进。故选:C。(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BD.正确。C.有误,原文是说因为流行所以有力量。故选:C。(3)本题考查内容的分析。依据①段“作为一名写作者,自然希望文章的生命力尽可能持久。一旦有了这样的贪念,就会拒绝网络流行词带来的便利,宁可用一些更为正式古奥的中文词,它们经过时间的冲刷,意味着已经证明了自己的生命力,那么就会延续下去”可知,因为作者希望自己的文章生命力尽可能持久,而网络流行词没有经过时间冲刷,往往难以持续,才拒绝使用网络流行词。依据⑧段“网络流行词往往和夸张、嘲讽、反对有关,又或是落入另一个极端,和亢奋、癫狂、赞美有关。无论在哪一个方向上,自证预言的结果都不会很乐观。心怀一种极端的态度在人世里生活,大概很难心安,也很难快乐”可知,网络流行词往往极端,且结果并不乐观;依据⑨段“生活如何呈现,世界如何呈现,都可以接受,而不是忙于下一个定义把它们给约束起来,也等于给了自己更多可能和选择。虽然没有人能保证一定正确,但起码多了许多弹性”可知,作者希望给自己更多可能和选择。答案:(1)C(2)C(3)我希望自己的文章生命力尽可能持久,而网络流行词没有经过时间冲刷,往往难以持续。②网络流行词往往极端,且结果并不乐观,而我希望给自己更多可能和选择。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读点儿经典①读书就像是郊游登山。大多数人走到山脚最多山腰就觉得够了,没必要那么辛苦继续向上攀爬。剩下的人看兴趣和体力,选择要去往的高度,从哪里眺望一下更开阔的景色。所谓经典算是狭窄曲折山径上的一个个路标,指引着人们一路前往山顶。②记得我曾经推荐过,布鲁姆的《西方正典》。想知道西方文学的脉络?想知道作家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传承?这本书里都有。读完它,经典不再是一本又一本单独的书,作家也不是一个又一个孤立的人,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是一张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建立起来的网。一本经典抵达自身力量穷尽的地方,另一本经典沿着它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一位作家倒在自己思考和创作穷尽的地方,另一位作家接过他手中的火炬继续攀登。③它并不容易读,它要求读者已经做好了前行的准备。起码先阅读过书中提及的经典书目,这样才好理解作者的分析。况且也不是人人都对经典的关联和传承感兴趣。这就像很多人喜欢读《明朝那些事》,并把它当作历史来看。但喜欢读明史的人就要少很多,喜欢整理分析历朝历代相权变化及其结果,研究明朝的人就要更少一些。上述每一种人都从阅读里找到了乐趣,但是乐趣和乐趣并不同。④有人对我说,他读过了中国四大名著,但最终并无所得,并没有窥见什么高深奥妙之处。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如果把它们当做是四本故事书来读,那就是读了四本故事书而已。⑤但是如果他认真反复去读,那么迟早会有超越故事本身的时刻。他会忍不住提出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或者继续向前推进一步: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如果他读了许多书,那么他迟早也会从不同的书上发现四大名著的影子。发现某种熟悉的框架,某种熟悉的表述,某种熟悉的人物特点。他发现纯然没有来处,完全原创的作品几乎是不存在的。就像是一棵榕树发出了一片榕树林,看起来是一棵棵独立的树,但是在泥土下面它们分享相同的根系。⑥大多数情况下,这两种可能性都不存在。这就像是一个从未试过川菜的人,他听说想要考量一家川菜馆子水准如何,那么就应该去点一道回锅肉和一道麻婆豆腐试试。他点了,吃了,放下筷子说:好像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啊?他不明白的是,说那句话和听那句话的人都应该是老饕才对。他们已经吃过足够多数量的川菜,也吃过了足够多次数,所以他们知道什么才是经典菜式,以及从经典菜式的水平如何可以推知其他菜品的水准。这句话放在一般意义上也没错,一个从未吃过川菜的人,如果对回锅肉和麻婆豆腐完全不感兴趣,那么他对其他菜肴估计同样兴趣不大,不需要再去浪费时间和金钱了。⑦所以从阅读经典开始,这句话本身没有任何错处。由此衍生出经典有用或者无用的话题,这全然取决于个人。一个物理学专业的大学生不需要看过《费曼物理学讲义》,照样可以通过考试和答辩拿文凭毕业。但读过的可能对物理学的兴趣要更浓厚一些,认知也可能会更深入一些。后者能够获得一些前者所无法获得的个人乐趣。⑧乐趣重要么?所有人都可以因为欲望渴求,技术技巧,在特定的道路上前进很长一段距离,而且彼此相差不会太大。但是拉长时间来看,可以驱使一个人长久地行进下去,一路上不因为孤独而为心魔所乘,陷入自我怀疑和癫狂败坏的,大概还得是兴趣指引,以及在这种兴趣指引下接连不断获得的大大小小乐趣。⑨毕竟走在路上这件事情,如果没有乐趣会有些可怖。抬头看,青空冥冥;低头看,大地渺渺。眼前迢迢长路向前蜿蜒延伸,消失在远处的雾气之后。有乐趣的话,可以边走边吹口哨,暂时忘却了周遭空无一人。在每一处经典显现的地方,又可以发现前人的痕迹,于是内心得到了巨大的宽慰——此处有人曾经抵达,我亦可以跟随前行。(1)阅读②③段,概括《西方正典》的特点。(2)阅读④⑤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超越故事本身”的表现是什么。(3)第⑥段中,作者说“这两种可能性都不存在”。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这么说的原因。(4)读⑦~⑨段,说说为什么要阅读经典。【分析】本文介绍了西方经典的关联与传承(构建了西方文学的体系);阅读的门槛很高;需要足够的阅读兴趣。对写法及写作目的等有更深入的探究,领会到它开创了一种文学类别。没有足够的积累无法品出经典的好;认为无用没必要深入探究。经典让人获得对事物更深入的兴趣;从经典中获得的乐趣让人得到宽慰与力量。【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理解的辨析能力。从“读完它,经典不再是一本又一本单独的书,作家也不是一个又一个孤立的人,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是一张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建立起来的网”这一句可看出作家与书有着密切的关联。“一个作家从另一个作家手中接过”句可以概括为:经典会不断的延续传承。结合“它并不容易读,它要求读者已经做好了前行的准备”句可得出:不容易读,需要做好前行的准备。(2)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概括。结合“如果把它们当做是四本故事书来读,那就是读了四本故事书而已”“他会忍不住提出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或者继续向前推进一步: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如果他读了许多书,那么他迟早也会从不同的书上发现四大名著的影子。发现某种熟悉的框架,某种熟悉的表述,某种熟悉的人物特点。他发现纯然没有来处,完全原创的作品几乎是不存在的。就像是一棵榕树发出了一片榕树林,看起来是一棵棵独立的树,但是在泥土下面它们分享相同的根系”句可知,反复阅读之后,就不再局限于故事本身,会开始考虑作者的想法,为什么会写这本书,这本书这么写的好处在哪里,而且在读了很多书之后,还会发现不同的书里有着相同的内容。(3)本题考查句子的意思的理解。阅读可知,“这两种可能性都不存在”之后的句子是对这句话的一个解释,理解“这就像是一个从未试过川菜的人,他听说想要考量一家川菜馆子水准如何,那么就应该去点一道回锅肉和一道麻婆豆腐试试。他点了,吃了,放下筷子说:好像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啊?他不明白的是,说那句话和听那句话的人都应该是老饕才对。他们已经吃过足够多数量的川菜,也吃过了足够多次数,所以他们知道什么才是经典菜式,以及从经典菜式的水平如何可以推知其他菜品的水准。这句话放在一般意义上也没错,一个从未吃过川菜的人,如果对回锅肉和麻婆豆腐完全不感兴趣,那么他对其他菜肴估计同样兴趣不大,不需要再去浪费时间和金钱了”句的大意,意思就是如果对阅读经典都不感兴趣的话,对于其他的东西同样不会感兴趣。(4)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由“但读过的可能对物理学的兴趣要更浓厚一些,认知也可能会更深入一些。后者能够获得一些前者所无法获得的个人乐趣”句得出:阅读经典可以产生更多的阅读兴趣,也能增长见识。由“但是拉长时间来看,可以驱使一个人长久地行进下去,一路上不因为孤独而为心魔所乘,陷入自我怀疑和癫狂败坏的,大概还得是兴趣指引,以及在这种兴趣指引下接连不断获得的大大小小乐趣”句得出:在产生了阅读兴趣之后,同样也能在其指引下获得大大小小的乐趣。由“在每一处经典显现的地方,又可以发现前人的痕迹,于是内心得到了巨大的宽慰——此处有人曾经抵达,我亦可以跟随前行”句得出:每一处经典显现的地方,都能够跟随前人的步伐,砥砺前行。答案:(1)①读《西方正典》,可以了解到作家与书之间存在的关联。②经典会不断的延续传承。③不容易读,需要做好前行的准备。(2)反复阅读之后,就不再局限于故事本身,会开始考虑作者的想法,为什么会写这本书,这本书这么写的好处在哪里,而且在读了很多书之后,还会发现不同的书里有着相同的内容。(3)作者借用“麻婆豆腐和回锅肉“来暗指阅读经典这件事情,意在说明经典是无法超越的,如果对经典的东西都不感兴趣,那么对待其他的东西,同样无法获得真正的乐趣。(4)①阅读经典不仅仅可以产生更多的阅读兴趣,也能增长见识。②在产生了阅读兴趣之后,同样也能在其指引下获得大大小小的乐趣。③每一处经典显现的地方,都能够跟随前人的步伐,砥砺前行。3.阅读《水浒传》的节选部分,完成题。智深走到铁匠铺门前看时,见三个人打铁。智深便道:“兀那待诏,有好钢铁么?”那打铁的看见鲁智深腮边新剃暴长短须,戗戗地好渗濑人,先有五分怕他。那待诏住了手道:“师父请坐,要打甚么生活?”智深道:“洒家要打条禅杖,一口戒刀,不知有上等好铁么?”待诏道:“小人这里正有些好铁,不知师父要打多少重的禅杖?戒刀但凭分付。”智深道:“洒家只要打一条一百斤重的。”待诏笑道:“重了,师父。小人打怕不打了,只恐师父如何使得动。便是关王刀,也则只有八十一斤重。”智深焦躁道:“俺便不及关王?他也只是个人。”待诏道:“小人好心,只可打条四五十斤的,也十分重了。”智深道:“便依你说,比关王刀,也打八十一斤的。”待诏道:“师父,肥了不好看,又不中使。依着小人,好生打一条六十二斤的水磨禅杖与师父,使不动时,休怪小人。戒刀已说了,不用分付,小人自用十分好铁打造在此。”智深道:“两件家生要几两银子?”待诏道:“不讨价,实要五两银子。”智深道:“俺便依你五两银子,你若打得好时,再有赏你。”那待诏接了银两道:“小人便打在此。”智深道:“俺有些碎银子在这里,和你买碗酒吃。”待诏道:“师父稳便。小人赶趁些生活,不及相陪。”(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节选部分的内容。(2)从上面的节选部分可以概括出鲁智深的哪些性格特点?【分析】语段节选自《水浒传》,《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通读文段,根据“智深道:‘洒家要打条禅杖,一口戒刀,不知有上等好铁么?’”“智深道:‘便依你说,比关王刀,也打八十一斤的’”可概括为:鲁智深走到铁匠铺打造关王刀一样的戒刀和禅杖。(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①智深焦躁道:“俺便不及关王”表现鲁智深性急如火的性格特点。②智深道:“俺便依你五两银子,你若打得好时,再有赏你”表现鲁智深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答案:(1)鲁智深走到铁匠铺打造关王刀一样的戒刀和禅杖。(2)性急如火、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二、古代诗文阅读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舒州酬别侍御【唐】顾非熊故交他郡见,下马失愁容。执手向残日,分襟在晚钟。乡心随皖水,客路过庐峰。众惜君材器,何为滞所从。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他郡见”和“失愁容”描绘了他乡遇故知的喜悦感。 B.颔联中的“向残日”和“在晚钟”说明了两人相聚于傍晚时分。 C.颈联中的“随皖水”和“过庐峰”写出了旅途中的行进路线。 D.尾联中的“君材器”和“滞所从”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恼。【分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首先我们应把握诗歌的内容;再次,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解答】ABC.正确;D.有误,本诗题目的“酬别”为赠别的意思,是作者送别友人。“众惜君材器,何为滞所从”意为大家都重视友人的才识,作者劝其不必留在此处,可远行去一展报负。全诗没有诗人怀才不遇的意思。故选:D。5.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题。初,更始①遣尚书令谢躬率六将军攻王郎,不能下。会光武②至,共定邯郸,而躬裨将虏掠不相承禀,光武深忌之。虽俱在邯郸,遂分城而处,然每有以慰安之。躬勤于职事,光武常称曰“谢尚书真吏也”,故不自疑。躬既而率其兵数万,还屯于邺。时光武南击青犊,谓躬曰:“我追贼于射犬,必破之。尤来在山阳者,势必当惊走。若以君威力,击此散虏,必成禽也。”躬曰:“善。”及青犊破,而尤来果北走隆虑山,躬乃留大将军刘庆、魏郡太守陈康守邺,自率诸将军击之。穷寇死战其锋不可当躬遂大败死者数千人。光武因躬在外,乃使汉③与岑彭袭其城。汉先令辩士说陈康曰:“盖闻上智不处危以侥幸,中智能因危以为功,下愚安于危以自亡。危亡之至,在人所由,不可不察。今京师败乱,四方云扰,公所闻也。萧王④兵强士附,河北归命,公所见也。谢躬内背萧王,外失众心,公所知也。公今据孤危之城,待灭亡之祸,义无所立,节无所成。不若开门内军,转祸为福,免下愚之败,收中智之功,此计之至者也。”康然之。于是康收刘庆及躬妻子,开门内汉等。及躬从隆虑归邺,不知康已反之,乃与数百骑轻入城。汉伏兵收之,手击杀躬,其众悉降。(节选自《后汉书》)【注】①更始:指刘玄,西汉末年刘玄被起义军拥立为帝,年号更始。②光武:指刘秀,刘秀后成为东汉开国皇帝,谥号光武。③汉:指吴汉,吴汉与后文的岑彭都是东汉开国名将。④萧王:指刘秀,萧王是刘秀登基前的封号。(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不能下下:攻克B.光武常称曰称:称赞C.而尤来果北走隆虑山走:行军D.不若开门内军内:接纳(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穷寇死战其锋不可当躬遂大败死者数千人A.穷寇死战/其锋不可当/躬遂大败/死者数千人B.穷寇死战其锋/不可当躬/遂大败死者/数千人C.穷寇死战/其锋不可当躬/遂大败/死者数千人D.穷寇死战其锋/不可当躬/遂大败/死者数千人(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驻扎邯郸时,光武虽然厌恶谢躬,但没有在言语中表现出来。B.攻击青犊前,光武与谢躬商议作战计划,让他随后攻击尤来。C.驻守邺城时,陈康被吴汉的辩士说服,让吴汉轻易拿下邺城。D.败给尤来后,谢躬因轻敌被吴汉杀死,他的部队也全部投降。(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若以君威力,击此散虏,必成禽也。【分析】【参考译文】当初,更始帝派遣尚书令谢躬率领六位将军攻打王郎,不能获胜。正好光武帝来到,便一起平定了邯郸郡,而谢躬的副将抢劫掠夺却不前来禀告,光武帝对这种做法深为憎恶。虽然都在邯郸城,却分城驻守,不过还是每每过去安抚他们。谢躬勤勉于自己的职责,光武帝常常称赞说“谢尚书是真正尽职的官吏啊”,所以谢躬内心对光武帝从不存有任何怀疑。谢躬不久率领他所属的数万兵力,返回到邺城驻扎。这时光武帝南下攻打青犊贼军,对谢躬说:“我到射犬聚去追击贼人,一定会将他们击破的。在山阳郡的尤来贼人,势必会惊怕逃跑。如果凭借您的威力,攻打这股游散的敌虏,他们一定会被擒获。”谢躬说:“好啊。”等到青犊贼军被击破,而尤来贼人果然向北逃跑到隆虑山,谢躬于是留下大将军刘庆、魏郡太守陈康守住邺城,亲自率领众位将军追击这股逃敌。陷入绝境的逃敌拼死作战,势头锐猛无法阻挡,谢躬于是被打得大败,被敌人杀死的士卒有数千人。光武帝趁谢躬带兵在外,便派遣吴汉和岑彭袭击了邺城。吴汉先让善辩之士去劝说陈康:“听说智慧超群的人不让自己处在危险的境地,更不希求意外的成功,中等智慧的人趁着危机时刻建立自己的功业,下等愚昧的人对危险无动于衷只能自取灭亡。危急灭亡到来的时候,就看人采取什么样的做法了,不能不明察啊。现如今京师长安出现混乱局面,四面八方也像乌云一般纷乱,这是您所知道的。萧王(刘秀)兵力强大士人归附,河北各州郡都愿意听命于他,这是您所见到的。谢躬对内背弃萧王,在外失去民心,这也是您所知道的。您现在守着孤立而危急的城邑,等待着覆灭和消亡的灾祸,在道义上无所凭借,在节义上也不会成就美德。不如打开城门接纳大军,将灾祸转为幸福,避免下等愚蠢之人的毁灭,而获得中等智慧之人所能够建立的功业,这是最为完善的计策了。”陈康认为正确,于是陈康拘捕了刘庆和谢躬的妻小,打开城门接纳吴汉等人。等到谢躬从隆虑山回到邺城,并不知道陈康已经反叛于他,竟带着数百名骑兵轻率地进入城内。吴汉埋伏兵卒将谢躬拘捕起来,并亲手将谢躬击杀而死,谢躬的随从全部投降。【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ABD.正确。C.有误,走,逃跑。故选:C。(2)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句意:陷入绝境的逃敌拼死作战,势头锐猛无法阻挡,谢躬于是被打得大败,被敌人杀死的士卒有数千人。故选:A。(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谢躬被杀不是因为轻敌,而是不知道陈康叛变,刘秀的势力已占据邺城,因而被吴汉设伏击杀。故选:D。(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重点词:以,用。威力,强大的力量。散虏,溃散的敌军。禽,同“擒”,捉。句意:如果凭借您的强大力量,攻击这些溃散的敌军,一定能成功地捉拿他们。答案:(1)C(2)A(3)D(4)如果凭借您的强大力量,攻击这些溃散的敌军,一定能成功地捉拿他们。三、语言文字运用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心理健康问题不同于一般的生理疾病,需要由具有相关医学的专业人士来负责诊治。从事心理咨询行业,同样需要专门的、大量的学习和培训,具有高度专业性和较高的职业门槛,绝非通过短期培训,学习一些言语技巧或所谓“话术”就能胜任。拿到了培训证书不等于有了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的“合格证”。在现实生活当中,不称职、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的存在,不仅①,反而②,甚至③。客观而言我国社会公众大多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有效性专业性认识不够忽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歧视心理行为问题人群乃至精神障碍患者的情况仍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心理咨询师缺乏专业能力,很容易导致来访者咨询后更“受伤”。多位心理咨询师在接受采访中均表示,不乏来访者因接受非专业心理咨询而延误病情,甚至导致病情加重的案例出现。从长远看,心理咨询行业发展,有赖于健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有专家呼吁,尽快统一的心理咨询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让有需求的咨询者能有所参照。(1)对文中加粗字依次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A.zīkǎnshèngB.zìkǎnshēngC.zījiànshēngD.zìjià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