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插秧歌》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6.2《插秧歌》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6.2《插秧歌》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6.2《插秧歌》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6.2《插秧歌》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插秧歌/杨万里学习目标梳理诗歌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技巧(重点)感受蕴含于诗歌中的劳动之美(难点)了解诚斋体我们学过的杨万里诗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荫。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导入新课写作背景《插秧歌》写于淳熙六年春,杨万里西归故乡吉水,途径衢州,时值农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的劳动场面,作该诗。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有《诚斋集》传世。作者简介题目解说所谓“插秧”,是指将稻秧栽到稻田里。《插秧歌》生动地表现了农民插秧劳作的情景。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页,描写插秧的繁忙第二部分:颔联,反衬劳动的紧张、艰苦第三部分:颈联、尾联,表现劳动紧张、农人勤劳

这首诗,通篇用口语、俗语连缀成句,用毫不卖弄甚至毫不修饰的白描手法,写出农家插秧的情景,那么浅显,那么真实,又是那么生动,那么形象,只觉一股活泼泼的生活气息从诗中溢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紧张插秧劳动的图画,展现了农家吃苦耐劳的品格。中心思想正音朗读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móu)蓑(suō)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jiǎ)。唤渠朝(zhāo)餐歇半霎(shà),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shì)未匝(zā),照管鹅儿与雏鸭。【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共14张PPT)【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共14张PPT)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兜鍪:古代打仗时战士所戴的头盔胛:肩胛渠:他半霎:极短的时间莳未匝:这块田里还没栽插完毕。莳:移栽匝:布满,遍及照管:照料,照看。这里有“提防”的意思译文:丈夫把秧苗扔给妻子,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斗笠作头盔蓑衣作盔甲,雨水从头流入脖颈沾湿肩膀。呼唤他们歇息一会把早饭吃了,只弯腰低头忙作无人作答。秧苗还未栽稳,稻田还没有插完,您把饭放这儿,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儿们。结合种水稻的基本步骤,看看杨万里的《插秧歌》具体描写了哪些图景?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抛秧接秧图拔秧插秧图雨中插秧图呼唤早餐图农夫应答图稻田秧田拔秧——抛秧接秧——插秧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动作,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思考:本联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巧妙的叠用两个比喻,把草笠比作头盔,把蓑衣比作铠甲,造成一种紧张的,似乎生命攸关的氛围,从而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雨中插秧图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家人送饭却无人答话,体现劳作的忘我、专注,表现出了抢插秧苗的紧张程度。模拟农夫口吻回话,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思考:同样是描写劳动的场景,《芣苢》和《插秧歌》有什么不同?1、语言手法:《芣苢》重章叠唱,回环往复,令人神往;《插秧歌》善用口语,浅白流畅。富有自然、新鲜的意趣。2、思想主旨:《芣苢》句式整齐,节奏明朗、轻快,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插秧歌》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结合本诗说说“诚斋体”的语言特点。

诚斋体:

从内容上来看,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生活场景,因而既形象自然,又新鲜风趣,富有生活趣味。从语言形式来说,想象奇特,但是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至的章法,近于口语,生动活泼。从感情来看,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知识拓展:炼字类题目答题思路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思考:尝试将上一题(赏析这四个动词)答案改为这种思路模式。示例:①“抛”“接”“拔”“插”等字均为插秧时的一系列动作。(解释含义)②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描述景象)③运用动作描写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状态,表现劳动人民忙碌而充实的生活。(点明手法、效果)拓展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6分)拓展练习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读懂诗歌】

恬亭的栏杆面临小溪绿树围绕,小溪的岸上高高低低的在翠微之中。太阳落了人在断桥上单独地站立,水中幽静的大树上栖息着飞鸟。清静地游览才觉得心不累,幽静的地方有谁知道世上还有事情。想着到了深夜还要再徘徊,然后在秋风中天上挂着斜月坐着钓鱼船回去。拓展练习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解题规范】

第一步:判断抒情手法为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艺术手法。“更待”一词为“再等到”,由此可知,此句为想象之景,想象了一派清幽闲逸的景色。“秋风斜月钓舟归”是以景结情,区别于其他诗词的直抒胸臆式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同时情景交融,“闲适”之情与“清幽”之景相融合,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第三步:组织答案,先概括艺术手法,后结合诗句分析。拓展练习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