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3.1《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3.1《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3.1《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3.1《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GoodbyeRomanBritain香港回归·英舰离港/周婷、杨兴说课说教材1说学情2说教学目的、重点、难点3说教学方法4说教学过程51说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选取富有代表性的历史时刻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民族自豪感2说学情对新闻文本仅限于生活上的熟悉而非阅读与写作技巧的熟悉3说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目的:学习新闻写作特点,了解探究新闻报道角度的规律。了解本文的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理解本篇新闻的写作特点。品味意味深长的语言,感受文中展现出的国家尊严和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把握本文将历史与现实相融合的写作手法,品味意蕴丰富的语言。教学难点:体会文中流露出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4说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5说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播放历史图片,介绍写作背景。二、一语破的,统领全文。探讨标题的巧妙性与角度的独特性。三、仔细品读、重点讲解。划分四个时间阶段,熟悉文本,体会作者抒情的写作手法,感受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感。四、概括总结、深化理解。再次回顾总结新闻获奖理由。五、学以致用,展示自我。以“回家了,香港”为题写一篇通讯报告。勿忘百年屈辱史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60年10月24日

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与英国签署了《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42年8月29日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九龙、新界沦为英国殖民地,签订的“专条”中明确“以九十九年为期限”。回到历史现场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主权。观看《1997年香港回归中英防务交接仪式》纪录片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举国欢腾。情境导入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此文曾获得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别了,“不列颠尼亚”》为何能在众多的报道中脱颖而出?

作为历史的见证人,新华社的数位记者不辱使命,不负众望,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时刻,写下《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请走进文本,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探究其获奖理由。任务情境整体感知“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有何独到之处?标题采用主谓倒装的句式,突出了“别了”这一内容,强调与英国殖民者的告别,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1运用借代,“不列颠尼亚”指代英国,妥帖生动。2巧用双关,表面含义是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是写实的一面,是现实场景。深层含义是象征着英国管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被洗刷。3标题独特视角独特“写英国撤离香港,既不能喧宾夺主,只写中方,更不能对英国痛骂一顿,讽刺挖苦,但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

——作者思考:本篇新闻报道一共写了哪几个场景?除了真实地记录新闻事件之外,还写了哪些内容?活动:现实与历史的不断交织现实与历史的不断交织第一组:2-4段第二组:5-7段第三组:8-9段第四组:10-11段段落现实场景(新闻事件)历史材料(新闻背景)4时30分,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表明港督将永远成为历史港督府建成时间,其后的扩建、发展晚6时15分至7时45分,添马舰东面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象征英国长达150多年的管治结束子夜时分,最庄严的政权交接仪式,米字旗落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0时40分,查尔斯王子及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港156年前,英国士兵占领港岛,升起英国国旗,英国管治开始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长达一个半世纪米字旗插上港岛的时间,英国管制香港的精确时间,大英帝国从海上来作者在记述香港回归的事实时,为什么要穿插相关的历史背景材料呢?补充新闻事实,形成今昔对比。历史与现实像一个个特写镜头,历史和现实镜头交错出现,画面感、丰富度、厚重感更强,既保持了事件的完整性,又形成对比,让人产生强烈的历史纵深感和民族自豪感。现实与历史的不断交织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这一背景知识,用精确的数据,交代英国殖民统治的时间,说明那段历史刻骨铭心,永世难忘。《别了,“不列颠尼亚”》通过介绍背景抒情通过对雨的描写,衬托了英国人失落无奈的心情,也有暗示雨过天晴、香港回归后会有灿烂的明天。第二段“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第六段“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

《别了,“不列颠尼亚”》通过写景来抒情。

《别了,“不列颠尼亚”》通过对比来抒情。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短短13个字,用了对比手法,却有无穷的意蕴:当年耀武扬威地来,而现在黯然落寞离去。这其中有现实场景——1841年,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97年,“不列颠尼亚”号黯然从海上离去。有历史的轮回——“从海上来”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统,回归祖国。中国人民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vs现实已为陈迹又从海上去今日英国7时45分降旗子夜时分易帜,7月1日第一分钟,五星红旗升起子夜时分易帜,6月30日最后一分钟,米字旗最后一次降下大英帝国从海上来156年前英国在添马舰东面升旗港督府建筑历史扩建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来。

《别了,“不列颠尼亚”》通过对比来抒情。小结选材角度新颖。标题一语双关,独具匠心。1挑选富有象征意义的关键场景。2新闻现场与历史交织的纵深感。3客观陈述中隐含着丰富的情感。4恰到好处运用对比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