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河不忘古今恨,瀚海永留忠贞心——《屈原列传》《苏武传》群文比较阅读选择性必修中第三单元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走近理想人格
学校电视台要拍摄“走近理想人格”主题系列视频,本期题目为《立世永不屈》,经过思量,敲定人物为苏武和屈原。
假设同学们是电视台的成员,大家应该设计怎样的拍摄大纲,才能更好展现苏武和屈原高洁不屈的一生。苏武屈原1.在疏通两篇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概括人物主要事迹,体会人物精神。2.研习史传作品,比较人物精神及表现人物的艺术手法。3.理解史学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对历史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学习目标活动1:梳理传记内容
文章中写到了屈原和苏武哪些事迹,分别展示了他怎样的品质?总结归纳。任务一:依据内容,解读历史人物精神,寻找共同人格精神《屈原列传》内容梳理交代了屈原的才干,介绍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最后赞美志洁行廉,可与日月争辉。主要叙述的是屈原由“王甚任之”到“王怒而疏”。1—3段侧面反映了屈原在楚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价值。屈原被免官职后,楚怀王三次被秦欺骗,最终客死秦国。4—7段写出了屈原的“衷”与“贤”,阐明他与楚国命运的息息相关。叙述屈原被“迁”的过程。8—9段解释屈原悲剧的原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叙述屈原和渔父的两次对话。10段突出屈原高贵品质:宁愿葬身鱼腹,也不同流合污、苟且偷生。《苏武传》内容梳理出使匈奴,以求通好1段5段:卫律劝降,威逼利诱,宁死不屈三次招降,苏武不屈2—8段4段:卫律审武,引刀自刺3段:张胜语武,恐负国,欲自杀2段:缑王谋反,殃及汉使8段:李陵劝降,忠心表白7段:牧羊北海,持节不渝6段:幽禁窖中,饮雪吞毡汉匈和亲,白发归汉9—10段
分别从不同角度表现苏武的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活动2:解读屈原之“志”1.理解结尾一段“太史公曰”,思考: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
这段文字可以看成是全文的总纲。作者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既是对屈原满腹才华、忠君爱国却不得重用得悲叹,还借贾生的责怪进一步对屈原的高尚品德再次升华,同时也借屈原的遭遇来抒发自己的复杂情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活动2:解读屈原之“志”2.太史公评价里说:“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结合文章第10段,谈谈屈原投江前的情形,听听屈原与渔夫的对话。从屈原与渔夫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思想有怎样的差异?认识到屈原有着怎样的品质?包含了司马迁什么样的感情?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矢志不渝,以死明志屈原与渔夫的对话,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两种不同的品格操守、两种不同的政治取向。两相比照,突出了屈原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操守,表达了作者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以及同情惋惜之情,其中也表现出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渔夫: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渔夫: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VSVS活动2:解读屈原之“志”第一处: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点拨:评论《离骚》写作的缘由、《离骚》的体制及其艺术价值,赞颂了屈原的伟大人格和高洁志趣。3.分析其他三处议论活动2:解读屈原之“志”第三处: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对怀王的昏聩直接评价,予以强烈的谴责,也间接赞颂了屈原的远见卓识,表明《离骚》的主旨。提到宋玉等人,文采可称而人品不及,说明《离骚》为千古绝唱。第二处: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活动3:理解苏武的精神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背景苏武出使匈奴的这一背景,表明苏武出使时的严酷历史环境,同时交代了匈奴尽管“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却只是因为“单于初立,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并非真心和好。所以当汉武帝派苏武护送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还朝,并“厚赂单于”时,“单于益骄”,这也是后来单于悍然扣留苏武一行的原因。暗示1.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怎样?这样的背景暗示了什么?与苏武的关系劝降方式卫律
李陵小结:不管是威逼利诱,死的威胁,还是肺腑之言的劝说,都打动不了忠贞如一的苏武,对二人不同的回答表现了苏武爱憎分明、立场坚定、大义凛然的品格。他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敌人:卫律主动投降,成为国家民族的罪人,可耻的叛徒,对于热爱祖国的苏武而言他是敌人,所以不用客气。亦敌亦友:李陵原来与苏武“俱为侍中”“陵与子卿素厚”,虽然也已投降,但是对汉朝还有感情,还有羞耻之心,苏武和他是亦敌亦友的关系。
傲慢:卫律手段卑鄙,态度傲慢,苏武对其威逼“不动”,对其利诱则“不应”,表现对其为人的鄙夷。当他说出“与君为兄弟”的话后,苏武终于忍无可忍,“骂律”,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抵抗。文雅:李陵则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文雅方式,“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苏武全然不为所动,先自陈心志,晓以大义,后称李陵为“王”,划清二人的关系,表明自己的立场。采用的是绵里藏针、有理有节的方式。2.对于卫律和李陵的招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上为什么有不同?苏武不愿意投降(1)肉体折磨。“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啮雪,咽毡毛”“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等。(2)精神折磨。“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等。总之,在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情况下企图以贫贱移其志(迫降)。匈奴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降实际上是匈奴与汉朝的一次对峙,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事发时他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所以要自杀避祸、避辱。在被卫律审讯时,他大义凛然,“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刀自刺,以死明志、为国雪耻。匈奴在威权、富贵无法征服苏武的情况下,便要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求死而变成了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地活下去,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为尊严而生,为荣誉而生,为使命而生。两度自杀设法求生从全文看来,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所以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3.苏武不愿意投降,匈奴是怎样对待他的?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4.苏武“留匈奴凡十九岁”,靠的是什么?点拨:
靠的是忠诚、信念与意志,靠的是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5.课文最后一句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点拨:
(1)叹惋、敬佩之情溢于言表:一生大好时光都在煎熬中过去;坚守信念,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
(2)欣慰之感也显而易见:历尽磨难,终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务,荣归故里。比较屈原苏武的精神相似点:对正道直行的坚守,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忠君爱国的坚守,对国家大义的坚守。
在拍摄过程中,要依据不同人物采用不同艺术技巧,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借鉴传记的艺术技巧。请从选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讨论分析原传记的艺术技巧。任务二:从传记借鉴艺术技巧活动1:分析《屈原列传》艺术特色问题提示:(1)本文明明是为屈原立传,为什么还要用相当长的篇幅记叙楚国的命运?(2)对屈原相关事件的叙述是否详细?(3)全文四个部分都有“传”有“评”,说说“评”与“传”的关系。(4)司马迁在写这篇传记时,采用了怎样的语言表达风格?①文章用很多的篇幅记叙楚国的命运,这些穿插在人物传记中的都是在屈原“既绌”后出现的,这就从侧面说明屈原的去留,关系着楚国的命运。同时,作者也意在通过记叙这些史实揭示楚王父子的昏庸无能,以及当朝重臣的贪婪鄙陋,这些昏聩无能和贪婪鄙陋之人,势必会让像屈原这样端方正直的人不能被朝廷所容,最后导致屈原自投汨罗江的悲剧发生。②《屈原列传》没有曲折、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根据文献记载,粗笔勾勒了人物的生平事迹。但是在这粗笔的叙述中,却饱含着司马迁对屈原的赞颂之情。如“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寥寥数语,就写出了屈原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才能。《屈原列传》艺术特色1.精湛的叙事小结:《屈原列传》是一篇兼具文学美和史学美的人物传记。司马迁用精湛的叙事、饱含感情的语言,叙议结合地既展现了屈原的高尚品德,也深情地赞扬了屈原的爱国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统治者昏庸不察的愤慨。《屈原列传》艺术特色2.叙议结合全文四个部分都有“传”有“评”,因“传”而“评”,以“评”点“传”。议论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部分为评价式,第二部分为结语式,第三部分为陈述式,第四部分为比照式。3.语言浓厚的抒情色彩本文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叙中有情,倾向鲜明;议中有情,直抒胸臆。作者运用对偶、排比、反复、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屈原由于正道直行而被疏远、流放,自投汨罗江;司马迁由于敢于直言而被处以宫刑。正是这种身世之叹,使得司马迁以最真挚的情感歌颂了屈原的伟大崇高,以最大的怨愤揭露了统治者的昏庸不察,这种感情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活动2:分析《苏武传》的艺术特色本文在刻画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上,用了哪些写作方法?1.在典型环境下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本文从环境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如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幽禁。在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几乎被置之死地。这些典型的环境描写,让苏武的性格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示。2.用语言、行动、细节等描写方式来刻画人物。本文中的主人公苏武之所以能打动万千读者,其中的具体细致的描写功不可没。“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充满悲壮色彩。“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些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都是表现苏武忠贞的典型细节。再如其他语言动作描写:“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复举剑拟之,武不动。3.详略得当。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详写苏武宁死不降、卧雪牧羊等;略写武为於靬王赏识及牛羊被盗等。这样写的作用是:突出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4.对比中凸现人物性格。文章里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对苏武也起了对比映衬的作用。如:张胜、卫律、李陵三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民族气节,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民族英雄形象。任务三:合理选材,设计大纲及旁白
请同学们根据《苏武传》和《屈原列传》,设计拍摄大纲,用四字词语作题目,阐述详略剪裁的理由。同时,为视频设计一段旁白,突出理想人格这个主题。大纲《持节出使,厚赂单于》《卫律劝降,苏武不屈》《饮雪吞毡,牧羊北海》《李陵攻心,岿然不动》《苏武至诚,李陵悔愧》《汉匈和亲,白发归汉》示例1《苏武传》理由:从苏武出使到卫律劝降之前,苏武归汉及归汉后获得的荣誉,这些事件和突出苏武关系不大,都可以简略带过;从卫律劝降到李陵劝降应该详细展现,尤其是劝降的对话,能够突出展现苏武在匈奴给的巨大诱惑面前的坚定;这样也符合文章的详略安排。苏武在匈奴十九年,作者并没有采用编年纪的方式来描述这个过程,而是详写匈奴方面劝降、逼降和苏武的拒降。所以我赞同详细拍摄苏武拒降的过程,但是我认为不应该完全按照文章详略来拍摄,因为拍视频还要重视画面感,而开头的持节出使和末尾的白发归来很适合在视频中呈现,并且这首尾之间形成对比,更能衬托出苏武的爱国情怀。大纲《疾王不聪,忧作<离骚>》《屈原既绌,不忘劝谏》《再遭谗言,屈原被迁》《吟答渔父,自沉汨罗》示例2《屈原列传》理由:屈原从被信任到被疏远的过程是可以略拍的,这部分主要是讲了屈原的才华,进谗言官员的可恶和楚王的偏听偏信,不能突出表现屈原的人格;屈原痛心君王不明,忧愤为文可以详拍,尤其是屈原作《离骚》的场面,是具有极强艺术感染力的,也是突出表现屈原人格的;屈原被绌,却心忧社稷,坚持劝谏的场面也是可以详拍的,将君王的半信半疑和屈原的忧心失望进行对比;与渔父对答,然后投汨罗江自尽的场面是重中之重,要详细展现,这最直接表明屈原的信仰和人格。我认为可以到此结束。旁白为苏武的结束语:他于茫茫大漠,心怀使命,昂首挺胸,眼里不变的是刚强;他于阴暗地窖,寒冷饥饿,卧雪吞毡,虽死不向匈奴投降;他于遥远北海,持节而行,牧羊为生,忍辱负重只盼重回故乡。苏武,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用行动捍卫家国,用行动捍卫人格。示例1《苏武传》
屈原的结束语最好为《离骚》的一节: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