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变形记》联读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促织》《变形记》联读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促织》《变形记》联读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促织》《变形记》联读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促织》《变形记》联读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下第六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探究“异化”世界关注现实人生——《促织》《变形记》联读

下面这些故事中的精彩之处在于人的“异化”,怎样在我们的文学地图上添上“异化者”这一版块呢?文学艺术中的变形

生活在十八世纪初的我国清代杰出文人蒲松龄与生活在十九世纪初的西方现代派著名作家卡夫卡,这两位跨越时代与地域的大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人化为虫”的形式,将我们推向了令人惊异又震撼的“异化”世界,本次课就让我们走进“异化”世界,深入探究“异化”世界背后的奥秘。梁祝化蝶精卫化鸟杜宇魂化杜鹃孙悟空七十二变蜘蛛侠1.通过梳理文本,辨析小说“变形”的异同,理解作品的荒诞与真实。2.联系创作背景,剖析小说人物“异化”的根源;理解不同国度、不同时期的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批判。3.发现并关注当下社会的“异化”现象,并思考我们如何面对异化,提升学生对社会现实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增强对社会的认识。学习目标任务一:梳理文本,辨析“异化”之象

活动1:认识人的“虫”化——成名之子、格里高尔

梳理小说中描写人和虫的情节,概括二人作为“人”的形象特点,变成“虫”的特点,提示可从形体、体积、颜色、习性等方面概括其“虫形”特点。

完成表格:

人虫《促织》成名之子《变形记》格里高尔展示点拨1.成名之子变虫前:第5段:窥父不在,窃发盆……儿惧,啼告母。天真、好奇、淳朴变虫后:第6段: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身材短小、其貌不扬第7段: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第8段:每闻琴瑟,则应节而舞。骁勇善战、本领超凡媚上逢迎展示点拨1.成名之子

作者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在极其严酷的社会重压下,即使本该是最淳朴天真的九岁孩童,为了自身及家庭生存,也只能被迫蜕去纯良温和的本性,变得媚上钻营、凶狠无比,身心皆“虫”化。人形人心“虫”形“虫”心展示点拨2.格里高尔第1段: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得吓人的甲壳虫。他躺着,感到脊背坚硬,犹如铁甲,他稍稍抬起头,看见自己的肚子高高隆起,棕色,被分成许多弧形硬片……第9段:他本来可以利用胳膊和手坐起来,但现在取代它们的是许多条小细腿。它们不停地做着许多动作,控制不住。第23段:不过他的下颚倒好像非常结实;靠着它倒真的把钥匙转动了,而并未注意他会因此让自己付出某种代价:一种棕色的液体从嘴巴里流了出来,从钥匙上滴落到地上。第7段:这声音分明还是他以前的声音,然而却掺和着一种来自下面的、无法抑制的痛苦的叽叽喳喳声,使得他的话只是一开始还听得清楚,后面的话音就被破坏得不知所云,以致听的人都不知道是否真的听明白了。第21段:“您二位听懂他哪怕一句话了吗?”协理问父母。外形:身体笨重,有甲壳、细腿、坚硬的下颌,不能发出语音。虫形展示点拨2.格里高尔

“天啊,”他想,“我选了个多么艰辛的职业啊!成天都在奔波。在外面出差为业务操的心比坐在自己的店里做生意大多了。加上旅行的种种烦恼,为每次换车操心,饮食又差又不规律,打交道的人不断变换,没有一个保持长久来往,从来建立不起真正的友情。这一切都见鬼去吧!”心怀对职业现状的焦虑。

假如我不考虑父母的态度,我早就辞职了,那样我就会走到我的老板面前,把我的所有想法都一股脑儿倒出来……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偾——大概还得五六年吧——我一定要办理这件事。惦记对家庭的责任。人心活动点拨2.格里高尔

文中对虫形的格里高尔进行了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甲虫行动极其不便,无法控制自己,不能支配自己。格里高尔逐渐丧失了一个“人”的基本功能——行动与语言能力,但却依然写保留着“人”的意识,典型的“虫”形“人”心。人形人心虫形人心活动小结

人虫《促织》成名之子《变形记》格里高尔天真好奇淳朴软弱敏感孤独内向压抑无奈善良友爱关心家庭委曲求全漠视自我价值身材短小其貌不扬骁勇善战本领超凡媚上逢迎凶狠无比大大的甲壳,细瘦的腿丑陋笨拙脆弱失语人的意识人的情感

活动2:探究小说情节的荒诞与真实,辨识荒诞与虚假

梳理品读文中相关情节,你觉得这两篇荒诞小说中“人变虫形”让你觉得虚假还是真实,为什么?活动点拨1.《促织》(1)求神问卜第4段: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求神问卜并不神奇,但是令人感到神奇的是,顺着巫医扔出来的纸团,成名竟然真的能找到蟋蟀所在的地方,和图画中如出一辙。而文中关于环境的描写和成名找寻促织的动作神情等细节化的描写又是如此的逼真。活动点拨1.《促织》(2)死而复生,魂化促织,灵魂归位。第5段: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出。第6段: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蟋蟀笼虚,顾之则气断声吞,亦不敢复究儿。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趁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活动点拨1.《促织》(2)死而复生,魂化促织,灵魂归位。小孩死而复生,魂化促织,后岁余,灵魂归位,精神复旧的情节设定太过荒诞,但其间人物的反应和心理又极其真实。孩子知道自己把蟋蟀弄死,恐惧至极,以至自杀;妻子则是面如死灰;知道促织死了,成名非常愤怒,跑着去追究孩子的责任,得知孩子自杀时候,悲痛欲绝;发现儿子活过来,开心的放在床上,但依旧为失去了促织而难过;看到空着的笼子,恐惧和忧闷又萦绕心头……成名和自己妻子一系列的情感和心理变化都很真实。活动点拨1.《促织》(3)跳落衣袖,虫鸡大战。第6段: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第7段: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正常的蟋蟀看见人会逃跑,但是这只蟋蟀看到了人竟然主动跳落袖子上,这是多么的令人惊异,战胜对手后,“翘然矜鸣,似报主知”,但又很符合孩子对父亲的亲近和爱。鸡是虫子的天敌,蟋蟀战胜自己的天敌,很是荒诞。但蟋蟀的外形、动作刻画又非常真实,虽然身材短小、其貌不扬,却骁勇善战,本领超凡,这种对蟋蟀的动作、外形的细节描写,很符合一个小男孩的性格和行为,生动形象。活动点拨1.《促织》(4)一朝富贵,一派祥和。故事的结尾,从皇帝到抚军,再到宰最后到成名,人人都懂得知恩图报,令人觉得荒诞不经。如果这些上级官吏真这么善良,那么成名又怎么会陷入困境?又怎么会被打得奄奄一息?成名儿子又为何会化成促织呢?这是极不符合常理的。但这种上下一团和气的景象与前文对成名被“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第一段、第二段)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的这种善意表达虽然不真实但封建等级官吏的苛刻、狠毒致民不聊生却非常真实。第8段: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活动点拨2.《变形记》(1)变为甲虫

格里高尔·萨姆沙从烦躁不安的睡梦中醒来时,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得吓人的甲壳虫,更为荒诞的是这只虫子仍具有人的意识、情感。而且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的格里高尔并没有急着让自己变回来,心情甚至没有特别大的起伏,脑子里想到的仍然是睡眠——工作辛苦——想安安静静地不受干扰地起床、穿衣——吃早饭——想从床上起来——想让协理不要为难父母——想着前去工作。荒诞

格里高尔对自己工作的工作状况的吐槽很真实:工作很艰辛,四处奔波,低劣的饮食,被领导的压迫。

作者对大甲虫的外形特点和习性刻画得又非常形象逼真,荒诞中透着真实。真实活动点拨2.《变形记》(2)家人反应

面对格里高尔如此的变形,他的父母妹妹们没有去探求变化的原因,而是顺理成章的接受了这种变形,也没人关心如何让他变回来。荒诞

家人母亲的“担忧、难过、害怕、无措、恐惧”,直呼“救命”,妹妹的“尖叫”,父亲则“恶狠狠地捏紧拳头,仿佛他要将格里高尔打回房间里去似的。”这些细节将人对异变生物的恐惧的反应刻画得如此之真实。真实活动点拨2.《变形记》(3)逐渐失语

格里高尔变成虫子后,一开始父母还能听清自己的声音,但到后面则是什么也听不见了。值得注意的是,能被听到的声音是他说要起床或者他要前去工作时所说的话,而后面解释自己不去上班的话,却不被听见,这本质上源于他们对格里高尔的忽视以及亲人关系的冷漠。这是荒诞的,又是真实的。荒诞而又真实活动小结

荒诞真实《促织》《变形记》灵魂化虫死而复生求神问卜天下无敌战胜天敌(鸡)人变甲虫人的意识人的情感成名之子的恐惧,成名夫妻的情感和心理反应(惊、怒、悲、喜、忧、惧),小蟋蟀的外形、行为、动作、神态对工作的吐槽,逐渐失语,家人的反应(担心、怕、憎),虫子外形、习性

古今中外小说艺术的共同之处,以真实细节与生活逻辑表现荒诞情节,以深刻的意蕴讽刺现实,虽荒诞而不虚假,情节引人入胜。任务二:结合创作背景,探究“异化”之因

活动1:从个人角度、家庭角度、社会角度梳理成名之子和格里高尔“异化”的原因。

1.蒲松龄老先生为什么让成名之子化身成促织,且文中多次提到成名之子变成“小虫”,小有何意?卡夫卡又为什么让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甲虫有什么象征意义?讨论促织之“小”和甲虫之“大”。活动点拨甲虫的象征意义“甲”:自我保护,疏离冷漠的人际关系大身躯:沉重的压力,不堪重负的生活小足细腿:行动不便,弱小任人主宰,无法掌控自身命运

促织之小:儿童魂化促织,固小,小小一只虫子直接决定了百姓的生死贫富,讽刺意味十足。

甲虫之大:背负的沉重巨大的压力,自我保护,与世界的疏离,现代人共同面对的精神困境,警醒意味深刻。

2.成名之子为什么会变成促织?格里高尔又为什么变成大甲虫?请结合创作背景和文本中相关情节,思考探究导致他们“异化”的原因。

《促织》时代背景:

康熙年间,正是清朝的盛世,康熙本人被视为“英主”。可当时的统治集团和康熙本人同样追求“声色犬马”,酷爱斗鸡戏虫”,至今传下来的斗蟋蟀盆,以康乾年间制作最精,康熙时更是以制盆扬名于世。

《变形记》时代背景:

卡夫卡生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动荡不安、物质主义盛行的年代。“社会主义、犹太主义、德国民族主义、玩世不恭的思想、人道主义、以及一切虚假的世界主义等各种信念都相互冲突”。活动点拨(1)《促织》第1段: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第2段: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第5段: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滥用权力,压榨百姓。皇帝征促织是为了满足私人喜好,中层官吏征促织是为了讨好上级,获得权力,基层官吏征促织是为了敛财。以喜写悲,表现统治者的不当喜好给百姓带来的苦难,批判了封建专制的腐朽。活动点拨(2)《变形记》第4段:我选了个多么艰辛的职业啊!成天都在奔波。在外面出差为业务操的心比坐在自己的店里做生意大多了。加上旅行的种种烦恼,为每次换车操心,饮食又差又不规律,打交道的人不断变换,没有一个保持长久来往,从来建立不起真正的友情,这一切都见鬼去吧!工作辛苦、饮食低劣、人情淡漠、精神压抑第5段:假如我不考虑父母的态度,我早就辞职了,那样我就会走到我的老板面前,把我的所有想法都一股脑儿倒出来……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偾——大概还得五六年吧——我一定要办理这件事。债务繁重、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第29段:此时,父亲从后面给了他真正解救性的猛力一推,格里高尔猛地远远弹进了他的房间里,顿时满身鲜血淋漓。亲人冷漠活动点拨(2)《变形记》工作压力、经济压力、精神压力、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心理苦闷、自卑怯懦终于让格里高尔异化为非人,在悲凉中死去。纯粹的悲剧表现了商品经济和资本压迫之下人的物化和异化的命运!后续情节:妹妹在他变虫前后的反应前:格雷特在另一扇门侧门外担心地轻声问道:“格里高尔,你不舒服吗?需要什么东西吗?”后:“我们得设法摆脱它,”现在妹妹对着父亲说,“他会要了你们的命,我能看见这个结局。我们都已经得这么辛苦地工作,没法再在家里忍受这种无尽的折磨,我再也受不了了。”

“亲爱的爸爸妈妈,事情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了。对这个怪物,我没法开口叫他哥哥……我们一定得把他弄走。我们照顾过他,对他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我想谁也不能责怪我们有半分不是了。

数日之后,全家人都将格里高尔视为累赘,终遭社会和家庭的唾弃,在无声无息中死去。活动小结

个人角度家庭角度社会角度《促织》《变形记》误毙促织,内心愧疚自卑、自我厌恶心理父亲落榜秀才,为人迂讷,受尽逼迫,倾家荡产独自养家,债务繁重,亲人关系淡漠帝王嬉戏、官贪吏虐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淡漠,金钱至上

活动2:品味同样的“异化”不同的艺术技巧和文化差异。

同样是“化虫”,二者在化虫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不同?一“喜”一“悲”的结局折射出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交流成果。活动点拨1.情节处理

《促织》中人变为虫的情节出现在小说高潮部分,在层层推进的过程中适时发生。《促织》是中国的传统小说,格外注重情节结构,重视对社会环境的描写,有清晰的故事发展线索,情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深刻揭示了底层百姓走投无路的事实。

《变形记》以变形开篇,则是用西方表现主义手法,重视人物内心感受体验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格里高尔复杂而隐秘的内心世界,以此来表现人的生存困境。活动点拨1.情节处理

中国古典小说特别讲究有头有尾、一环扣一环的连锁性情节;但是到了十九世纪,欧洲和北美的小说却不再讲究情节的完整性,而是采用“生活的横断面”和“纵切面”的结构,把短篇小说这一文学艺术形式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种潮流的推动下,完整的外部事件被瓦解了,取而代之的是片断性的外部事变,外部事件完整链条的瓦解只是为了突出强调内部情感世界的奇异。而这两篇文章即是对此的典型例证。——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