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厂房消防设计文件2024年_第1页
混凝土厂房消防设计文件2024年_第2页
混凝土厂房消防设计文件2024年_第3页
混凝土厂房消防设计文件2024年_第4页
混凝土厂房消防设计文件2024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设计依据1.本工程的建设审批单位对方案设计的批复意见2.根据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及初步设计审批会议纪要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4.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106号令)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版)6.《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7.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文件申报要求(公安部令)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9.《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47-20041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11.《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1712.《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13.《办公建筑设计标准》(JGJ/T67-2019)14.《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15.《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16.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等资料。二、工程概况1.项目名称:X间2.建设单位:X司3.设计单位:X司4.设计项目规模等级:中型(按层数、复杂程度分类)5.设计内容及范围:本工程为新建生产车间。土建部分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暖通五个专业的消防设计,包括总平面、平面布局、疏散设计、消防设施等内容,二次装修不属于本次设计范围。6.建筑主要消防技术指标1).占地面积:5905.0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971.55平方米。2).层数3层,建筑高度:14.70m3).本工程火灾危险性类别:A类火灾,中重危险级。4).建筑耐火等级:地上三级;5).建筑主要消防技术指标统计表楼号结构类型耐火等级层数建筑高度(m)建筑面积(m2)占地面积(m2)建筑分类(火灾危险性)备注1#生产车间框架结构地上二级地上3F14.7017971.555905.04A类火灾,中危险级6).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工艺要求:生产车间。7).建筑的功能分区、平面布局、立面造型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立面造型见建筑施工图,与周边环境关系详见总平面定位图;8).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情况:无9).具有特殊火灾危险性的消防设计和需要设计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问题:无三、总平面1.场地概述本项目位于X,基地交通优势显著,与主要对外交通干道连接。基地自身生态条件良好,场地整体较为平整。2.总平面布局本案共计用地面积53508.52㎡,全部为新建建筑。由一栋混凝土厂房、三栋钢结构厂房、生产车间食堂、研发中心等组成。3.3交通组织项目车行出入口结合城市道路主要设置在场地北侧。地面设置停车位。厂区主要道路宽为7m-10m,纵坡小于3%。其他道路和中心绿地广场按《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350相关要求设计防滑地面和盲道等设施。3.4总平面消防设计项目楼间间距均满足消防要求,总图工程防火设计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3.4.1防火间距1#生产车间与东侧2#生产车间距离20米;满足建筑防火间距的要求。3.4.2消防车道1.项目设有三个车行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连,满足消防要求。2.园区主要道路宽不小于7m,可作为消防通道以保证消防车通行。3.所有建筑均满足建筑防火间距要求,各类设备用房(供电、煤气等)的设置待征询有关部门后,按现行消防规范进行设置。4.每幢建筑均保证有超过25%以上周边长度且不少于个长边长度布置为消防登高面,并沿项目内部道路(消防通道)布置消防登高面。5.厂区内以120米半径设置室外消火栓。四、建筑设计本工程为多层公共建筑。建筑物的设计耐火等级为地上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4.1建筑物设计概述地上3层,为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为17971.55㎡,建筑基底面积5905.04㎡,建筑高度14.70m,室内外高差0.3m。(建筑高度为室外地面至屋脊中点的高度)4.2平面布置一层功能为生产车间,配电室;二至三层为生产车间。4.3防火分区1.本工程建筑功能为生产车间,耐火等级为二级。本工程一-三层每层为一个独立防火分区,本楼上下楼层间窗槛墙高度>1.2m(封闭阳台处内设防火墙),邻户开口之间设置不小于1.0M宽度的墙体或设置突出外墙不小于0.6M的隔板。相邻户开口之间设置突出外墙1.5m的隔板,防烟楼梯间采用乙级防火门,配电间采用甲级防火门。本工程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4.4安全疏散1.疏散出口:本工程各层建筑功能为生产车间,建筑高度为14.70米,每层设4个安全出口。生产车间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均不小于0.9米,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和首层疏散外面的净宽度均不小于1.1米,满足规范要求。2.疏散距离:每个防火分区内最远疏散门至其最近安全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超过22米,满足规范要求。3.疏散楼梯形式:本工程建筑高度为14.70米,楼梯间采用封闭楼梯间。楼梯间门均采用乙级防火门,并朝疏散方向开启。其设置满足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5.26条、第5.5.27.2条中相关规定。4.5防火构造防火门的设置:防火墙上的门及设备机房门均采用甲级防火门,设备管道井检修门为丙级防火门,双扇防火门还应具有按顺序关闭的功能。防火门关闭时应能从任意一侧手动开启。疏散走道的防火门为常开防火门,常开防火门应能在火灾时自行关闭,并具有信号反馈的功能。管井、电井的设备安装后,在每层楼板处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防火封堵材料封堵;管井、电井与房间相连的孔洞,其缝隙处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穿过防火墙的管道安装完成后,用C20细石混凝土填实。防火墙耐火极限≥3小时,楼电梯间、电梯井道隔墙、前室耐火极限≥2小时,管道井及疏散走道两侧隔墙耐火极限≥1小时。凡建筑内的隔墙均应砌至梁板不留缝隙。采用金属结构为承重构件的部位,均应用防火涂料保护,使耐火极限达到相应耐火等级。装修材料生产厂家应提供材料燃烧性能测试报告,经设计师及监理、业主审核通过后方可使用。电梯层门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并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电梯层门耐火完整性、隔热性和热通量测定法》前室面积≮4.5平方米,合用前室面积≮6.0平方米。所有防火门需能达到开启角度为150度。室内建筑装修材料应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17的规定。五、结构设计5.1工程概况采用框架结构,地上3层;建筑高度14.70m(室外地面至檐口)。5.2荷载条件基本风压:0.35KN/m²(50年一遇);基本雪压:0.40KN/m²(50年一遇);地面粗糙度:B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Ⅲ类。场地土类型:中软场地土。属于建筑抗震一般地段。5.3结构方案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丙)类,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经计算结构主要构件的强度、变形计算均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采用第2层黏粉土为基础持力层,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k=115kPa。经计算,承载力及沉降均满足规范要求。5.4主要构件材料柱、层梁板砼强度等级均为C30室内地坪以上外墙:200厚Mu15煤矸石实心砖,Mb7.5水泥砂浆砌筑;室内地坪以上内、外墙:200厚Mu7.5煤矸石空心砖,Mb7.5水泥砂浆砌筑;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钢筋:HPB300级、HRB400级。六、消防给水及灭火设备6.1室外消火栓系统本工程为多层公共建筑,根据规范要求,本工程应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消防用水量20L/s,火灾延续时间为2h。室外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系统,竖向不分区。在本5#宿舍地下室设置室内消防水池(108m³),地下室消火栓泵2台,并设成套消防稳压设备。室外消火栓沿建筑均匀布置,消火栓距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0m,并不宜大于40m;距路边不宜小于0.5m,并不应大于2.0m。室外消火栓布置见室外总图。6.2室内消火栓系统6.2.1按《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本单体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0L/s,火灾延续时间2h,采用临时高压系统,接地下室低区消火栓加压环网,入口压力0.92MPa。在厂区最高建筑5#楼屋顶设有消防水箱,有效储水容积为(18)立方米,保证灭火初期消防供水。室内消火栓稳压泵设置在屋顶,满足小区内最高处消火栓(0.07)MPa的静水压力。6.2.2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道布置成环状,各层消火栓布置均能满足火灾时任何部位有二股充实水柱到达。6.2.3消火栓箱箱内设置SN65消火栓一只、QZ19水枪一支、L=25m衬胶水龙带,30m长JPS1.6-19消防软管卷盘一套,各层箱内均设置远距离报警按钮和指示灯各一只。消火栓口应朝外,并不应安装在门轴侧;栓口中心距楼(地)面为1.1m。消火栓箱采用乙型组合式消防柜,安装详15S202/19。6.2.4所有消防阀门应为常开,系统所有检修阀门均为明杆,且设有明显启闭标志。6.2.5消防埋地管直径不小于DN100时,应在管道弯头、三通和堵头等位置设置钢筋混凝土支墩。6.2.6本工程中采用的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的组件和设备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准入制度的产品。6.2.7消防水泵控制柜在平时应使消防水泵处于自动启泵状态。消防水泵所配驱动器的功率应满足所选水泵流量扬程性能曲线上任何一点运行所需功率的要求。流量扬程性能曲线应为无驼峰、无拐点的光滑曲线,零流量时的压力不应大于设计工作压力的140%,且宜大于设计工作压力的120%。当出流量为设计流量的150%时,其出口压力不应低于设计工作压力的65%。6.2.8消防水泵不应设置自动停泵的控制功能,停泵应由具有管理权限的工作人员根据火灾扑救情况确定。消防控制柜或控制盘应设置专用线路连接的手动直接启泵按钮。消防控制柜防护等级不低于IP55,并应设置机械应急启泵功能,并应保证在控制柜内的控制线路发生故障时,由有管理权限的人员在紧急时启动消防水泵。机械应急启动时,应确保消防水泵在报警后5min内正常工作。6.2.9消防给水管穿过墙体或楼板时应加设套管,套管长度不应小于墙体厚度,或应高于楼面或地面50mm;套管与管道的间隙应采用不燃材料填塞,管道的接口不应位于套管内。6.2.10减压稳压型室内消火栓应符合下列规定:a.其孔板的单孔直径不应小于20mm;b.其节流装置应由套筒、弹簧和不锈钢孔板组成,并设置在消火栓的栓后(按水流方向),且节流和滑动配合部位应采用耐腐蚀材料;c.在升压和降压过程中,消火栓不得出现震荡现象。6.2.11管材和接口:消火栓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管径小于等于DN50采用丝扣连接,套丝扣时破坏的镀锌层表面及外露螺镀锌钢管应做防腐处理,管径大于DN50采用卡箍连接,镀锌钢管与法兰的连接处应二次镀锌,P=1.6MPa。6.3灭火器系统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本单体按轻危险级A类火灾配置,灭火器保护距离不超过25m。采用组合式消防箱和灭火器箱,每处设置MF/ABC3灭火器2具(每具2A)同时在一些特殊场所,如配电间、电梯机房等进行单独配置灭火器箱,每处2具,灭火器箱不得上锁,位置详见施工图平面图纸。七、电气设计1、设计依据基本概况:见建筑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主要规范标准及法规:《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201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T50034-202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51309-2018)《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55036-2022)《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55037-2022)其它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及标准。2、供电负荷等级二级负荷:应急照明及火灾报警系统、消防排烟风机三级负荷:其他不属于上述二级负荷的用电。二级负荷由两台变压器各引一路低压回路在负荷端配电箱处切换供电;消防负荷两路电源一用一备,在最末端切换,消防负荷过载只报警不断电源。3、线路敷设1).低压出线电缆选用WDZB1N-YJY无卤低烟阻燃耐火交联聚烯烃绝缘聚烯烃护套电力电缆;若在同一桥架内设有主备供电源电缆时,需在桥架内用防火隔板做好分隔。2).所有支线消防设备采用阻燃耐火型导线,其它未注明均选用阻燃型导线。在电缆桥架上的导线应按回路绑扎成束。3).应急照明支线应JDG管暗敷在吊顶或墙内,由顶板接线盒至吊顶灯具一段线路穿钢质波纹管;机房内管线在不影响使用及安全的前提下,可采用热镀锌钢管、金属线槽或电缆桥架明敷设。消防设备配电线路暗敷设时,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须大于30mm;明敷设时须做防火处理,穿有防火保护的金属管或者有防火保护的封闭式金属线槽。电气竖井内每层以及水平配电管线穿越防火分区及配电设备处的孔洞在设备安装完毕后须用防火材料封堵。4).所有穿过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后浇带的管线应按国家、地方标准图集中有关做法施工。暗敷在楼板、墙板柱内的缆线(有防火要求的缆线除外),其保护管的覆盖层不应小于30MM。4、应急照明1).本工程在内疏散走道、门厅、配电间、排烟机房等处设置火灾应急照明;本工程疏散用的应急照明,a)疏散楼梯间、疏散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及其前室、避难层、避难间、消防专用通道,不应低于10.0lx;b)疏散走道、人员密集的场所,不应低于3.0lx;c)本条上述规定场所外的其他场所,不应低于1.0lx。2).疏散楼梯、电梯前室、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处均设置疏散指示标志。3).应急照明灯及应急疏散指示灯采用分散设置的集中电源供电,灯具的主电源和蓄电池电源由集中电源提供,灯具主电源和蓄电池电源在集中电源内部实现输出转换后应由同一配电回路为灯具供电;4).系统正常工作模式下应保持主电源为灯具供电;系统内所有非持续型照明灯应保持熄灭状态,持续型照明灯的光源应保持节电点亮模式;系统主电源断电后,集中电源或应急照明配电箱应连锁控制其配接的非持续型照明灯的光源应急点亮、持续型灯具的光源由节电点亮模式转入应急点亮模式;系统主电源恢复后,应连锁其配接灯具的光源恢复原工作状态;灯具持续点亮时间达到设计规定的时间,且系统主电源仍未恢复供电时,应连锁其配接灯具的光源熄灭。5).火灾确认后,应急照明控制器应能按预设逻辑手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应急启动,由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的火灾报警输出信号作为系统自动应急启动的触发信号;应急照明控制器接收到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火灾报警输出信号后,控制系统所有非持续型照明灯的光源应急点亮,持续型灯具的光源由节电点亮模式转入应急点亮模式。应急照明控制器上能够一键式手动操作完成系统的应急启动,且系统手动应急启动应能够控制系统所有非持续型照明灯的光源应急点亮,持续型灯具的光源由节电点亮模式转入应急点亮模式,同时控制集中电源转入蓄电池电源输出、应急照明配电箱切断主电源输出。6).集中电源蓄电池达到使用寿命周期后标称的剩余容量应保证放电时间满足180min。用于应急照明的所有灯具外壳不应采用易碎材料或玻璃材质,且具备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检验报告。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集中控制报警系统。2).系统组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火灾应急广播系统;消防直通对讲电话系统。.消防控制室:(1)消防控制室设置于一楼,并设有直接通往室外的出口。(2)消防控制室的报警控制设备由火灾报警控制主机、联动控制台、CRT显示器、打印机、应急广播设备、消防直通对讲电话设备、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和电源设备等组成。(3)消防控制室可接收感烟、感温等探测器的火灾报警信号及水流指示器、压力报警阀、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的动作信号。(4)消防控制室可显示消防水池、消防水箱水位,显示消防设备的工作状况。(5)消防控制室可联动控制所有与消防有关的设备。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本工程采用集中报警控制系统。(2)探测器:本工程均设置感烟探测器(3)探测器布置按装修后设置,探测器与灯具的水平净距应大于0.2m;与送风口边的水平净距应大于1.5m;与多孔送风顶棚孔口或条形送风口的水平净距应大于0.5m;与嵌入式扬声器的净距应大于0.1m;与自动喷水头的净距应大于0.3m;与墙或其它遮挡物的距离应大于0.5m。(4)在本楼适当位置设手动报警按钮及消防对讲电话插孔。手动报警按钮及对讲电话插孔底距地1.5m。(5)在消火栓箱内设消火栓起泵按钮。接线盒设在消火栓的开门侧,底距地1.8m。(6)在各防火分区设置火灾显示装置。安装高度为底边距地1.5m。5).消防联动控制:火灾报警后,对消火栓泵、自动喷淋泵,既可通过现场模块进行自动控制也可在联动控制台上通过多线手动控制,并接收其返馈信号;切断保护区域内非消防用电负荷。(1)消火栓泵控制:a)消火栓按钮的动作信号应作为报警信号及启动消火栓泵的联动触发信号,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消火栓泵的启动。b)消火栓系统出水干管上设置的低压压力开关、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上设置的流量开关或报警阀压力开关等信号作为触发信号,直接控制启动消火栓泵,联动控制不应受消防联动控制器处于自动或手动状态影响。c)消火栓泵的动作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2)自动喷淋泵控制a)联动控制方式,应由湿式报警阀压力开关的动作信号作为触发信号,直接控制启动喷淋消防泵,联动控制不应受消防联动控制器处于自动或手动状态影响。b)手动控制方式,应将喷淋消防泵控制箱(柜)的启动、停止按钮用专用线路直接连接至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联动控制器的手动控制盘,直接手动控制喷淋消防泵的启动、停止。c)水流指示器、信号阀、压力开关、喷淋消防泵的启动和停止的动作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3)排烟系统控制a)应由同一防烟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作为排烟口、排烟窗或排烟阀开启的联动触发信号,并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排烟口、排烟窗或排烟阀的开启,同时停止改防烟分区的空气调节系统。b)应由排烟口、排烟窗或排烟阀开启的动作信号,作为排烟风机启动的联动触发信号,并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器排烟风机的启动。c)应能在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联动控制器上手动控制送风口、电动挡烟垂壁、排烟口、排烟窗、排烟阀的开启或关闭及防烟风机、排烟风机等设备的启动或停止,排烟风机的启动、停止按钮应采用专用线路直接连接至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联动控制器的手动控制盘,并应直接手动控制防烟、排烟风机的启动、停止。d)送风口、排烟口、排烟窗或排烟阀开启和关闭的动作信号,防烟、排烟风机启动和停止及电动防火阀关闭的动作信号,均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e)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总管上设置的280℃排烟防火阀在关闭后应直接联动控制风机停止,排烟防火阀及风机的动作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4)非消防电源控制:本工程部分低压出线回路设有分励脱扣器,由消防控制室在火灾确认后断开相关电源,当需要切断正常照明时,宜在自动喷淋系统、消火栓系统动作前切断。6).消防直通对讲电话系统:在消防控制室内设置消防直通对讲电话总机,除在各层的手动报警按钮处设置消防直通对讲电话插孔外,在变电所、消防水泵房、消防电梯机房、防排烟机房、管理值班室等处设置消防直通对讲电话分机,专用对讲电话分机底距地1.5m。在消防控制室内设置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7).电源及接地:(1)所有消防用电设备均采用双路电源供电并在末端设自动切换装置。消防控制室设备还要求设置蓄电池(消防主机及多线控制盘电源应独立分开)作为备用电源,此电源设备由设备承包商负责提供。(2)消防系统接地利用单体综合接地装置作为其接地极,设独立引下线,引下线采用WDZN-BYJ-1*35-SC40。要求其综合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8).消防系统线路敷设要求:(1)平面图中所有火灾自动报警线路及50V以下的的供电线路、控制线路穿RC或SC管暗敷在楼板、吊顶或墙内。由顶板接线盒至消防设备一段线路穿金属耐火波纹管。其所用桥架均为防火桥架,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若不敷设在桥架内,明敷管线均应涂两道防火涂料。(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每回路地址编码总数应留15%~20%的余量。9).系统所有器件、设备均由承包商负责成套供货、安装、调试。系统的深化设计由承包商负责,设计院负责审核及与其他系统的接口的协调事宜。6、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1).本工程设置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系统由消防设备电源监控器、电压/电流信号传感器组成.2).当消防设备发生过压、欠压、缺相、过流、中断供电等故障时,消防设备电源监控器进行声光报警、记录,并实时显示被检测电源的电压、电流值及故障点位置。3).传感器自带总线短路隔离器。4).现场传感器应采用不影响被检测电源回路的方式采集电压/电流信号及开关状态。5.未尽事宜参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相应规定。7、电气火灾监控系统1).本工程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系统由电气火灾监控器,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组成.2).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设置不影响供电系统的正常工作,全部按只报警不跳闸考虑.3).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动作报警值为300mA,当回路自然漏电流较大,不能满足测量要求时,应采用门槛电平连续可调的剩余电流动作报警器或分段报警方式抵消自然泄漏电流的影响.8、防火门监控系统设计1)、防火门监控系统应满足GB29364-2012《防火门监控器》的规定,必须具有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型式检验报告。2)、防火门监控系统对防火门的开启、关闭及故障状态等动态信息进行监控,防火门处于非正常打开或非正常关闭的状态给出报警提示;能保持防火门常开,可现场手动关闭或复位防火门,当火灾发生时接收火灾报警信号,自动控制关闭常开防火门。能保持防火门常开,可现场手动关闭或复位防火门,当火灾发生时接收火灾报警信号,自动控制关闭常开防火门。3)、防火门监控器主机专用于防火门监控系统并独立安装在消防控制室,用于显示并控制防火门打开、关闭状态,不能兼用其他功能的消防系统,不与其他消防系统共用设备。4)、防火门监控器主机能监控管理254/508组单/双开防火门,并记录防火门的状态信息,存储容量≥100000条,并可将信息上传至图形显示装置。防火门集中电源给MC门磁开关、电动闭门器或电磁释放器提供DC24V安全电压供电。5)、防火门监控器主机采用报警两总线通信,连接管理254/508个单/双防火门监控模块,通信距离1000m。6)、当防火门监控模块数量少于30个时,由监控主机为监控模块供电,故采用WDZB1N-RYJS2×1.5mm²(通信)+WBYJN-BJY2×2.5mm²(电源)JDG20同管敷设,或沿弱电桥架敷设;当防火门监控模块大于30个时,需要增加分布电源为防火门监控模块供电源。一个分布电源可以为30个常开防火门监控模块供电,当常闭防火门模块和常开防火门模块混接时,四个常闭防火门模块的用电量相当于一个常开防火门模块的用电量。7)、安装要求:每樘防火门门框边沿预埋接线盒。8)、防火门监控系统的施工应考虑线路的压降损耗,按照批准的工程设计文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