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第3部分考点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试题及解析_第1页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第3部分考点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试题及解析_第2页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第3部分考点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试题及解析_第3页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第3部分考点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试题及解析_第4页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第3部分考点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试题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四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第⑦步明考向•体验高考

一、(2019.全国卷H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到梨花屯去

何士光

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

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

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

让到车上来。看得出,这是位下乡干部。

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

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

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到车上来。

“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

“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

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

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屯?”语气中有和解的意味。

老赵谨慎地回答:“是。”

“去包队吗?”

“是。胜利大队。”

“我也是!”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梨花

这一方!”

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

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

“老赵,”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谈谈呢!为七

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条沟,你怕还对我有些意见呐!”

“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

“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该由我负责!

有人把责任归到你头上,当然不应当!”

“我……”

“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但当时压力大啊;上边

决定要挖,社员不同意挖,是我硬表了态:我叫挖的,我负责!”

“这种表态,”老赵想了一想,“我也表过……”

“那是因为我先表嘛!”谢主任接过话头,“老赵,去年报上有篇报道,你

读过没有?”

“哪一篇?”

“谈得真好!”谢主任不胜感慨地说,“是基层干部座谈。总结说:上面是

‘嘴巴硬’,基层干部是‘肩膀硬’!基层干部负责任。像是报道的安徽……”

路转了一个大弯——在一座杉树土岗前好像到了尽头,接着又一下子在马车

前重新展现出来,一直延伸到老远的山坡口……

“正是这样嘛!”谢主任点头,“那条沟,责任由我负!”

“我也有责任!那是分派给我的任务。如果不是我催得紧,态度那样硬,说

不定就挖不成!责任归我负!”

双方都有诚恳的态度,气氛十分亲切了,甚至到了甜蜜的地步。

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

他们无拘无束地谈下去了。谈形势,谈这次去梨花屯纠正“定产到组”中出

现的种种偏差,等等。后来,拉起家常来了……

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突然,谢主任拍了拍赶车老汉

的肩膀:“停一停!”

老人家把缰收住了。

“两年多没到梨花,看看那条沟怎样了!”

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带着锦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着,吸

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

看不见那条沟。

谢主任问车夫:“老同志,那条沟是不是在这一带?”

“唆?”老人家听不清。

老赵大声说:“沟——挖过一条沟啊!”

“嗯,”老人家听懂了,点点头,“是挖过一条沟。唔,大前年的事喽,立

冬后开挖的。分给我们六个生产队,每个劳力摊一截。我都有一截呢!顶上头一

段,是红星队……”

看来老人家说起话来是絮絮不休的。老赵终于打断了他:“现在沟在哪里?”

“哪里?”老人家摇着头,“后来填了嘛,去年,开春过后……”

谢主任问:“哪个喊填的?”

“哪个?”老人家认真地想了一回,“没有哪个。是我们六个队的人商量的。

总不成就让它摆在那里,沟不沟坎不坎的!唔,先是抬那些石头。论挑抬活路,

这一带的人都是好手,肩膀最硬……”

像我们在乡下会碰到的许多老人家一样,这位老人也有着对往事的惊人记忆。

也许平时不大有机会说话,一旦有人听,他们就会把点点滴滴说得详详细细,有

几分像自言自语,牵连不断地说下去。说下去,平平静静的,像是在叙述别人的

而不是自身的事情,多少波澜都化为了涓涓细流,想当初虽未必如此简单,而今

却尽掩在老人家略带沙哑的嗓音里了。

后来,老赵提醒他:“老人家,我们走吧!”

老赵的声音,柔和得有些异样。而且不知为什么,这以后不论是老赵还是谢

主任,都没再说一句话。

啊,前面,杂树的碧绿和砖瓦的青灰看得见了。是的,梨花屯就要到了!

1979年5月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包队”“定产到组”等词语,以及关于“安徽”的报道,都指

向改革初期的现实,在今天又使小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

B.谢主任感慨报道中基层干部的“肩膀硬”,而赶车老人随后提及这一带做

挑抬活路的农民们“肩膀最硬”,对谢主任予以嘲讽与回击。

C.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两个下乡干部逐步消除因挖沟曾产生的隔阂,后半部

分转而描写赶车老人讲述填沟等往事,进一步深化了时代主题。

D.小说多次写到路,“拐弯”“爬坡”“重新展现”“越来越平坦”等,既

是写实,又使最后一段自然地传达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愿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对谢主任予以嘲

讽与回击”分析不恰当。谢主任感慨“肩膀硬”突出的是基层干部负责任的特点,

赶车老人感慨“肩膀最硬”是突出“这一带做挑抬活路的农民们”的吃苦耐劳的

特点。

2.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的背景;②以景物描

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及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③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

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都是自

然环境描写,为故事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自然背景。故事里的两个主要人物——

谢主任和老赵曾经关系紧张,而随着两人之间关系的缓和,插入的景物描写“三

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路

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越近梨花屯,

地势就越平坦”等,营造温馨的氛围,暗示二人心理的变化。小说情节在富有田

园色彩的景物描写中持续发展,让读者在清新的田园风格中,体会到那个时代勃

勃的生机。

3.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问:两个乘客的沉默,是由于赶车老人的话使他们产生触动,并

陷入沉思。第二间:①首尾两度写到沉默,既是结构上的呼应,也强调了沉默之

中含有深意;②小说在开头提示“回过头来看一看",结尾又说“不知为什么”,

都指引读者去思考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所包含着的深刻意味。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能力。题干

要求“结合全文分析”,答题时要兼顾全篇。在分析小说中某一情节的作用时,

要从结构、主题、表达效果等方面分析作答。第一问,从小说内容看,两个乘客

的“沉默”与赶车老人的话的内容有关,可知赶车老人的话引发了乘客的思考。

第二问,题干中的“首尾均有",提示作答时要考虑“前后照应”这一角度;联

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再结合故事结尾常有引发读者思考等独特的表达效果,思考

分析这一细节的深刻含意。

二、(2018.全国卷H)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有声电影

老舍

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

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她以为有声电

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

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她确信这

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

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恰巧打牌赢了钱,于

是大请客。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

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

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

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着呢。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

结果是换了件衣裳。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

出发了。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折回家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

着。大家决定不看电影了,找小秃更重要。把新衣裳全脱了,分头去找小秃。正

在这个当儿,小秃回来了;原来他是跑在前面,而折回来找她们。好吧,再穿好

衣裳走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车,耽误不了。

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

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她偏要走

一个给他们瞧瞧。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

道。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

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

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电影已经开映。这当然是电影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

有骂一顿街的必要,可是没骂出来,她有时候也很能“文明”一气。

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

如何不能进去。二姥姥一看里面黑洞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

她主张带小顺回家。谁不知道二姥姥已经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声电影,

将来见阎王的时候要是盘问这一层呢?大家开了家庭会议。不行,二姥姥是不能

走的。至于小顺,买几块糖好了,吃糖自然便看不见红眼鬼了。事情便这样解决

了。四姨搀着二姥姥,三舅妈拉着小顺,二姐招呼着小秃和四狗子。看座的过来

招待,可是大家各自为政的找座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

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

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观众们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地“吃—”,但

是压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特别响亮,要不怎样是“外场”

人呢。

直到看座的电筒中的电已使净,大家才一狠心找到了座。不过,总不能忘了

谦恭呀,况且是在公共场所。二姥姥年高有德,当然往里坐。可是四姨是姑奶奶

呀;而二姐是姐姐兼主人;而三舅妈到底是媳妇;而小顺子等是孩子;一部伦理

从何处说起?大家打架似的推让,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好容

易一齐坐下,可是糖还没买呢!二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

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

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二

姐的孝心,与四姨三舅妈说起二姥姥的后事来。老人家像二姥姥这样的,是不怕

儿女当面讲论自己的后事,而且乐意参加些意见,如“别的都是小事,我就是要

个金九连环。也别忘了糊一对童儿!”这一说起来,还有完吗?说也奇怪,越是

在戏馆电影场里,家事越显着复杂。大家刚说到热闹的地方,忽,电灯亮了,人

们全往外走。二姐喊卖瓜子的;说起家务要不吃瓜子便不够派儿。看座的过来了,

“这场完了,晚场八点才开呢。”

只好走吧。一直到二姥姥睡了觉,二姐才想起问:“有声电影到底怎么说来

着?”三舅妈想了想:“管它呢,反正我没听见。”还是四姨细心,说看见一个

洋鬼子吸烟,还从鼻子里冒烟呢。“鼻子冒烟,和真的一样,你就说!"大家都

赞叹不已。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塑造了市井妇女的群像,同时对其中人物也分别作了较为精细的刻画,

如“外场”人二姐、“特意换上高底鞋”的四姨、“不大出门”的二姥姥。

B.在公共场所电影院观看具有私密性的“电人巨吻”并发狂鼓掌,或是在这

一场合大谈家事而心安理得,都是作者眼中当时社会生活的怪现象。

C.小说开头部分写二姐等人对有声电影无知,结尾写大家对有声电影“赞叹

不已”,较为完整地描写了普通市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

D.小说标题为“有声电影”,既是指有声电影这一新奇事物,也可指二姐等

人在电影院里一系列“有声”的喧哗表现,可谓一语双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

通过对特定背景下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小说的主题,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

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C.“较为完整地描写了……思想意识转变过程”错,二

姐等人开始对有声电影无知,结尾虽然写大家对有声电影“赞叹不已”,但不是

因为思想意识转变。他们没有真正了解有声电影,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胡乱作出

评价。

2.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

事物的具体心态。(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对待新奇事物,还没亲见就先有说法,“不知为知之”,揭示出二

姐等人傲慢无知的自大;②听说有声电影真有新奇之处,就想“开开眼”,是一

种从众、趋新的心态;③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不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

了解探究,实质上是一种固步自封的心态;④对有声电影胡乱作出“共识”评价,

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对新奇事物时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题干

“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有很强的指向性,由此可知考生应该按照事

件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的表现进行概括分析。“看有声电影的经过”分别为:

没看电影之前先有说法,刚刚听说了有声电影之后要去看,到了电影院之后谈家

事,看完电影之后胡乱评价。根据这些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人物的行为举止等分析

概括人物不同的心理即可。

3.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

例子,并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

用并改换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②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

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③如“既来之则安之,

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

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④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

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

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⑤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

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把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

默;⑥如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

人忍俊不禁。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艺术手法的能力。文中使用的手法很多,如引用经

典语句、排比、夸张、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反语等,都使文章语言诙谐幽默。考

生找出原文内容之后,针对手法进行分析并说出造成的效果即可。如文中第一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以及第九段“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化用经典诗

句,取得幽默效果,等等。

三、(2017.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天济

赵长天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

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

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

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它无情地和

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

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

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

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

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

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撤喇叭。微弱的

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

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

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

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开啦!”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

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

屋里霎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

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

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

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

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的,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

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

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这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

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答答淌,馋人极了!

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

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

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中。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具体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

印象与切身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天嚣”的恐怖气氛。

B.被困队员深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

生死关头奇迹般地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

当心被风卷出去”,就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

D.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

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这都说明生

命奇迹无法解释”错误,这主要说明了生命力的强大与人性的美好。同时,小说

突出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这一主旨,并奏响了各族人民支持祖国科研

工作这一主旋律。

2.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

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题干告诉我们,

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联系小说的体裁特点来看,要回答这样安排“有

什么好处”这一问题,应当从情节安排、主题思想表达等方面来分析。在情节安

排上,“渴”作为试验队员的感受,反映出小说情节是在“试验队员深陷绝境”

的背景下展开的,略去陷入绝境之前的内容,情节显得更加集中、简洁。在主题

表达上,“渴”是试验队员在风沙肆虐这样特定环境下的状态和感受,能更集中

而深刻地诠释小说的主题思想——既讴歌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也揭示

出“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的人生道理。

3.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

了小说的神秘氛围;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题干要求结

合作品分析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应多角

度进行挖掘,联系小说的叙述角度、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及读者的阅读感受来分

析。从叙述角度来看,小说是以试验队员“他”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送瓜人

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这一“美好的谜”应当不在“他”所见所

知范围,不去叙写,就显得真实可信。从情节安排看,结局给出一个“谜”,没

有揭示谜底就戛然而止,送瓜人究竟是怎样冲破风沙来到这里的,就显得非常神

秘,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从读者角度看,读者是希望知道谜底的,而作者偏

偏不揭开谜底,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想象,也就留下了回味的空间。

考点名片

侧重对文本内容的综合分析和鉴赏,鉴赏小说的情节、人物,分析

考点内容小说的标题、语言、手法,探究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及文本

o

考查形式客观题与主观题都会涉及。分值为15分。

预计2021年仍会考查小说,以中国小说为主,在设问方式上可能会

趋势分析

有所创新,关联名著或教材,形成群文阅读。

第2.步夯基础,精准好题

题小说的情节

1

【概括故事情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公共汽车咏叹调(节选)

刘心武

车在西单站停靠了,可没开。

有两个小伙子,是从车上下来的。他们气冲冲绕过车头,闯到驾驶室边,一

个拽开门就骂:“工会大楼干吗不停?!”一个竟伸出手去要拽司机:“有你这

么开车的吗?!你下来!”

工会大楼是前一站。发车时本是说工会大楼停而西单不停的,当时,大家伙

一个劲儿嚷:“西单停!”“西单停!”他才前一站不停停西单。

你们非要在工会大楼下车干吗刚才不嚷嚷?真是谁心善谁吃亏。前一阵大北

窑那儿修路,车堵得厉害,常有忍耐不住的乘客跑过来求他:“师傅,开门让我

们下!”不在站上不能开门,这是制度。他本可以置之不理,可他心软,好几次

都把门开了,让想下去的下去。这回他又心软。“我们都到西单下!”一片嚷声。

他本是将就大家伙,没想到倒惹出了麻烦来。

看这二位那个横劲,怎么着?找茬儿打架吗?他满脸溅沫地指着他们叫嚷起

来:“你们想怎么着?嘿,你们要敢拽我你就真拽,这车我今儿个还真不开了!”

底下两个小伙子倒没真拽,但跳着脚骂个没完。

韩冬生气得浑身哆嗦。他转过身来,朝着车厢呼喊:“嘿,你们说说,是不

是刚才车上都嚷着要我西单停车?!”

车上的乘客竟没有一个应声作证。

韩冬生大受刺激。他转身冲着车下二位对吵起来。交通警走拢车前,问韩冬

生怎么回事儿。

韩冬生气咻咻地望着两个寻衅者消失的地方,赌气地说:“你们逮不着流氓

就罚我吧!今儿个我还真不干了!”他掏出印着红1、黄2、蓝3、绿4的一叠“北

京市机动车驾驶员违章记录证”,一下子递到交通警手里。

交通警很冷静,把四张卡片都还给了韩冬生,对他说:“你先把车开走吧!”

韩冬生把胳膊抱在胸前,梗着脖子宣布:“我这车出毛病了,开不了了!”

连续几辆出租汽车从街心驶过。

韩冬生望着出租汽车顶上安装的有“TAXI”字样的顶灯,心里更不是滋味。

他把那顶灯叫成“坟头”。“那些顶着坟头的家伙”,他这么称呼出租汽车

司机。他从羡慕他们,到嫉妒他们。

韩冬生今年三十一岁。父亲是一家饭馆的“白案”。两个妹妹也在饭馆,一

个给“红案”切菜备料,一个端盘儿。他弟弟是全家的骄傲,在西郊一所大学里

工作,尽管是在大学修建队当瓦工。大学里曾给每位教师配置一部《辞海》缩印

本,本来行政部门的干部以及工人不一定需要那么厚的一大块纸砖,但福利均等

的不成文规则使他弟弟也领到了一部。他弟弟立即倒手转卖,便得了四十块钱。

这类事多了,韩冬生心里便堵上了冰坨——我们公司怎么一年才发两双手套?

韩冬生赶上了最后一茬“上山下乡”。在村里种地的时候,他常常一边抹着

汗水一边幻想:什么时候能当个工人就好了!后来房山的一个小煤矿招工,他欢

天喜地地去了。去了才知道当矿工比种地还苦,于是他幻想哪一天能调回城里就

好了!一九七九年还真遇上了难得的机会,父亲的一个“把兄弟”在公共汽车公

司的一个车队当队长,靠这个“后门”,他转到城里公共汽车公司来了。临调走

时,矿上让他在一张纸上按手印,那上头写着他自愿从四级工降为二级工。他没

犹豫,蘸着大红的油墨按了。他在公共汽车公司从二级工从头干起。先卖了两年

票,后来才学了开车。头两年他还算安心。可这一年多来,他心上长毛了。关键

是出租汽车的勃兴,公共汽车驾驶员远没有出租汽车司机自在和实惠。

看着川流不息的出租汽车,韩冬生越发想坚持他的罢工行动。

1.下面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品通过对驾驶员韩冬生闹“罢工”的描写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真实

地再现了当时体制不完善、分配不公等社会矛盾。

B.作品在写实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生动地展现了交通领域的诸多问题,体现

了作者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历史责任感。

C.作品采用第三人称,既注重人物动作、语言描写,又注重心理活动的描写。

D.作品行文紧凑而有波澜,如先写西单停车之事,然后再写前一站发生的事,

插叙写一家人的工作情况。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的能力。“大胆想

象”不当,误将人物的心理活动说成了是想象。本文在塑造韩冬生人物形象时,

多使用的是人物心理描写的手法。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品的情节结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乘客闹事,韩冬生与乘客吵架;交通警前来询问情况,韩冬生宣布车

不开了;看着几辆出租汽车,韩冬生心生不平,回忆以前的经历;韩冬生想坚持

罢工。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本文情节波澜起伏,关涉人物较多,

可从主人公的角度,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对情节进行划

分,交通警登场前后各为一个情节,其后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一个情节,最后交代

坚持罢工为一个情节。

3.有人认为作者笔下的驾驶员对乘客的态度过于嚣张,你对此有怎样的看

法?试从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角度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如此对待乘客确实有些嚣张,但这样写使韩冬生这一人物更具真实性。

因为面对社会不公,他不想当公共汽车驾驶员,又遭遇乘客的怨骂,自然难有好

态度。描写人物的嚣张,便于表现人物内心的不平,从而更好地反映社会不公的

问题,呼唤改革。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作答时可从

塑造的人物真实与否、对表现主题有无作用等角度进行考虑。就公共汽车驾驶员

而言,韩冬生的态度是不正确的,但他为什么会有如此态度?作者这样写用意何

在?进行这样的思考,不难得出答案。

【赏析情节手法】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老樊的烦恼

袁良才

老樊决定到乡下老友周健家去住上几天,散散心,消消火。

周健是个能人,经营着一家渔家乐,吃住都方便,再说老樊和他是从小玩到

大的发小,还沾亲带故,没啥好拘束的。

老樊刚从局长位置上退下来,他立马感受到“人一走,茶就凉”简直是千古

以来至理名言,他眼下正被这六个字折磨得心烦意乱,恨得牙根痒痒。

那天老樊在家里实在憋得慌,就出去转转,鬼使神差竟走到他原来供职的单

位。

老樊首先看见的是传达室老汪。老汪是老樊的扶贫对象,当时的樊局长就把

老汪弄到单位当了保安,一下子就脱了贫,老汪一直对他心存感激,视之为恩人。

今天怎么啦?老樊感觉老汪脸上的笑容没有过去灿烂了,跟自己打招呼没有

过去恭敬了。老樊心里很生气,没想到你老汪也是个势利小人!当然老樊是有涵

养的,他装作什么事也没有,对老汪干笑两声,道声谢谢,轻车熟路地上到二楼。

办公室主任小魏恰好在,见了老局长,立马让座,敬茶,陪老樊有一句没一

句地寒暄。老樊不时点头,微笑,间或应答,实际上老樊心里相当不爽:办公室

不可能不准备太平猴魁,可小魏只给自己泡黄山毛峰!老樊越想越气,终于忍不

住了,皮笑肉不笑地起身告辞。

老樊出门时与郑局长差点撞个满怀,老樊脱口而出:“大郑啊!”又礼节性

解释道:“我路过单位,过来翻翻报纸,老习惯,一时难改。”

郑局长热情地说:“您没事就到局里多转转,我还有不少事要求教您呢!今

天不巧,我正要带魏主任他们下乡调研,改天再陪您聊。”

老樊只觉脸上一阵火烧火燎,这不明摆着下“逐客令”吗?这个白眼狼,你

接任局长也有我向组织上推荐之功嘛。罢罢罢,老樊昏头昏脑地从单位大楼逃也

似的出来,决计永远不再踏入这里一步了。

老伴被老樊闹腾得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人也瘦了一圈。她担心老樊这样下

去……她简直不敢想下去。

听说老头子想去乡下老家散散心,老伴自然求之不得,担心他身体,要陪他

去。老樊眼一瞪,没好气地说,我够烦了,你也来烦我?我一个人去就行!但老

樊只在发小周健家住了一夜就打算回去了,他感觉发小老两口貌似热情如旧,但

实质上也变了。老樊是从一个小细节——一盘菜里琢磨出来的。

老樊最爱吃“香辣酸菜鱼”,菜是老白菜腌菜或雪里藤腌菜均可,鱼非乌鱼

片不可,这叫黄金搭档,绝配,细嫩爽滑,口感最好!以前每次去老周家,周健

都给老樊做这道他的最爱。这回做是做了,食材却以次充好,换上了胖头鱼片。

老樊顿觉胃口全无,食之无味,象征性地吃了几口菜,喝了二两酒,饭都没吃,

就说饱了。

第二天,老樊起得很早,眼圈是黑的,眼袋更明显了。老樊打算吃过早饭就

走,这里他也找不到过去的感觉了。

老周两口子还没起床,大门关着。老樊本想开了门出去,到村里随便转转,

乡下早晨的空气真好!但他怕遇见熟悉的乡亲,遂断了这念头,只坐在客厅沙发

上发呆。

突然,窜出一条小宠物狗,通身雪白像个滚动的小雪球,冲到老樊跟前汪汪

直叫。老樊感到奇怪!这是周健家养的宠物狗,听老周说,是什么“博美”,英

国名犬,老周两口子叫它“小不点”。按说这狗跟自己也不是不熟啊,原来每次

来它都摇头摆尾,打躬作揖,要么翻筋斗,今天怎么也翻脸不认人,对自己又扑

又吼的?

“让你这个畜生也狗眼看人低!”老樊正想着,那狗竟扑咬起老樊的裤脚来。

老樊终于忍无可忍了,一脚踹去,“小不点”退缩回去,呜呜哀鸣。

“樊局长,'小不点’这是叫您给它开门,它好出去方便呢!这狗,贼爱干

净。”老周爱人打开大门,一团雪球闪电般滚了出去。

“啊?”老樊吃惊地张大了嘴巴。接着,老樊像想起了什么,叹口气道:“嫂

子,我已经不当局长了,退休喽!”

老周边穿外衣边走下楼来,朗声说:“退不退休,跟我没关系!冬天乌鱼爱

沉到深水里,甚至煨泥巴,难捕。我今天再去试试,争取让老朋友吃上正宗的‘香

辣酸菜鱼‘!”

老樊的脸一下子红了。

红了脸的老樊心情却好起来,哈哈笑着说:“人好,水也甜哩!我这就打电

话,叫你弟妹也下来,我们多住几天!”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8年3月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老樊“实在憋得慌”,“鬼使神差竟走到他原来供职的单位”,原因在于

不适应突然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变化。

B.小说中老樊的心理活动非常丰富,它们既是对老樊退休前生活境遇的有力

补充,也是解读老樊这一人物形象的关键。

C.老樊从拒绝老伴陪自己下乡到结尾主动提出让老伴到乡下小住几天,既表

明他被周健夫妇的热情、真诚所打动,又表明他对退休后生活境遇的变化已经释

怀。

D.小说讲述了退休局长老樊经历的“人走茶凉”“人情冷暖”的官场故事。

作者讽刺官场司空见惯的势利的同时,于结尾处彰显了普通百姓的真诚良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综合赏析的能力。结合文本最

后一节内容分析可知,“对退休后生活境遇的变化已经释怀”属过度解读。

2.巧妙的设置往往能使简单的情节尺水兴波。本文在情节设置上运用了哪些

手法?请找出两种,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悬念。小说开头写老樊决定去周健家是为了“散散心,消消火”,

使读者急切地想知道老樊心中冒“火”的原因。制造悬念,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

趣,也使得情节更加紧凑。②误会。周健请老樊吃“香辣酸菜鱼”,没有用老樊

最爱的乌鱼片,用的是胖头鱼片。老樊认为周健故意轻怠自己,后来才知道误会

了好友。这样的设置强化了小说的戏剧效果。③对比。老樊退休后,老汪、小魏

等人对老樊的态度和周健对老樊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樊退休前后老汪等

人对老樊的态度也存在对比(从老樊的心理活动中可读出)。这些对比突出了老樊巨

大的心理落差,有利于塑造老樊、周健的人物形象,突显小说的主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结合文本内容“老樊决定

到乡下老友周健家去住上几天,散散心,消消火”分析可知,开头设置悬念,吸

引读者。结合“这回做是做了,食材却以次充好,换上了胖头鱼片”“冬天乌鱼

爱沉到深水里,甚至煨泥巴,难捕。我今天再去试试”分析可知,作者用了误会

来设置情节,使情节曲折,强化了小说的戏剧效果。结合文本第五、六、七、八、

九段内容分析可知,作者用对比来设置情节,如老樊退休前后,老汪、小魏等人

对老樊的态度形成对比;老樊退休后,老汪、小魏等人的变化和周健的不变形成

对比。这些都有利于塑造老樊、周健的人物形象,突显小说的主题。

3.关于本文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老樊,也有人认为是周健,你认为本文的

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老樊。首先,老樊是贯穿全文始终的角色。小说的标题与老樊

有关,主要内容也是围绕老樊的烦恼展开的。其次,老樊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

小说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方面刻画了这个人物形象。

(示例二)周健。首先,作者虽然对周健着墨不多,但小说正是通过对周健待人

真诚、重情重义这些品格的塑造,彰显了本文的主题思想。其次,小说写老汪、

小魏和郑局长也主要是为了衬托周健。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探究谁是主

人公,考生要点明塑造人物角色所用到的描写手法(正面、侧面描写,对比、衬托

手法等)及其对主人公的作用;要分析情节怎样围绕主人公展开及其对主人公性格

展示所起的作用;要分析小说塑造了主人公怎样的性格及通过该主人公表现了什

么主题。本题需要先明确观点,再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果认为主人公是老樊,

理由可以写全文主要是围绕老樊退休这件事情展开的,主要内容写老樊的烦恼;

小说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方面刻画了老樊这个人物形象。如果认为主

人公是周健也可以,结合文本结尾内容分析可知,周健待人真诚、重情重义,彰

显了本文的主题;前面老汪、小魏和郑局长等人的表现与周健的表现形成对比,

凸显了周健这一人物形象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爬梯子

秦德龙

他又梦见自己爬梯子了。

梯子吊在半空中,上边是天,下边是地,左边是云,右边是风。他在梯子上

爬着,艰难地爬着,一不小心,就可能会掉下去。掉下去,肯定是粉身碎骨。这

样的梦境,总是让他心惊肉跳,胸口里如揣了一只疯狗。

他经常梦见自己爬梯子,每次从梦中醒来,都是大汗淋漓。

在官场上混,谁不想爬到金字塔上去?有梯子要上,没有梯子,创造梯子也

要上。他知道,往梯子上挤的人很多,只有把别人挤下去,才有可能让自己爬上

去。因此,他左踹一脚,右跺一腿,干掉了一个又一个逞能的家伙。但他心里总

是不静,总是梦见自己爬梯子。这让他非常痛苦,他就在心里琢磨:又该修理谁

了?

说实话,他没少修理人。那种铜头钢脸铁脖子的货,一看就是杠子头,对这

号货,有一个灭一个。而另一种闷不吭声的葛货,真恨不得揭开脑瓜盖,将脑汁

咕咚咕咚喝了!最倒胃口的,是那种半男半女的阴阳货,只要掐一把,除了冒酸

水还是冒酸水。在他看来,隔三岔五,就要把这些货捞出来,修理一顿,不然的

话,他们可能在暗地里锯他的梯子,哪怕是拉个小口子,也会让他一落千丈。

有时,他也在想,算了吧,自己能耐再大,也未必能干到联合国。后来又一

想,这个思想要不得,真是要不得。你不去联合国,有人去联合国。去联合国的

梯子很高很长,你不爬,有人爬,等别人一步一个台阶爬上去了,你不就成了跟

屁虫了吗?

一想到跟屁虫,他的脸色就绿了。他不想拾别人的屁吃,只想让别人拾他的

屁吃。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往上爬。他也知道,往上爬,飘忽不定,是要冒风险

的。因此,他每次看见消防战士爬云梯,看见民工爬高楼刷墙面,都要头晕,都

要惊出一身冷汗。

是的,每次梦见爬梯子,就说明又有坎坷了。可是,他又希望梦里有梯子。

只要梦里有梯子,就表明自己仍然有高升的可能。坎坷算什么?只要有梯子可爬,

吃些苦头也是在所难免的嘛。

记得有一次,他在梦里爬梯子,爬来爬去,爬到了一条江边。他也不明白,

明明是向上爬的,怎么会爬到了江边?真是荒诞!荒诞的还在后面。江边有人在

做“升棺”表演,也就是把棺木从船上吊到空中,而后,再拉入峭壁上的洞穴里。

这也叫“悬棺”表演,是千古奇绝。就在他爬着梯子,兴致勃勃地观赏“升棺”

表演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棺木在上升的过程中,突然断了绳索!棺木从

半空中掉了下来,砸到了水里。一具死尸从棺木里飞了出来,落到了水里,被鱼

儿分食。他爬过去去看那死尸,死尸的脸,居然是他的脸!他当时就吓醒了。不

错,前些年,去南方旅游,的确是看过“升棺”表演的,当时棺木并没有从空中

掉下来呀!梦见棺木掉下来了,而且,死尸的脸是他的脸,可把他吓得不轻。他

从床上爬起来,提上裤子,就去银行提款了。该烧香的烧香,该拜佛的拜佛,见

庙就磕头,心里才渐渐平静下来了。

他就是这样落下来毛病的。他常常对着冷月叹息:当官真危险啊!当官,是

最有风险的职业!当然,这样的感叹,也只是说给自己听的,是不能对外人说的,

说了人家也不信,人家反而会骂他作秀,骂他腐败!

让他想不到的是,他正在梯子上爬着,日复一日地爬着,饶有兴趣地爬着,

却忽然间“软着陆”了。上边下来了“一刀切”的政策,他这个年龄线的人,像

割韭菜一样,全被割下来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谁不想多坐一小会儿呢!他

心里真不平衡啊,可又有什么法子呢?

从梯子上下来后,虽然意犹未尽,他还是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了。其实,

他和普通老百姓是不一样的,他还吃着一份俸禄呢,衣食无忧。他每天上街闲转,

看见一片树叶落了,也会发出一声冷笑。这天,转来转去,他转到了一家装饰公

司的门前。有几个工人正在忙着。让他眼前一亮的是,他看见了一架梯子!

他简直高兴死了,弯下身去,爬开了梯子。几个工人都笑他:“这个人,神

经了,梯子在地上躺着呢,爬什么爬?”他听见了工人们的谈笑。于是,直起了

身子,愣愣地看着躺在地上的梯子。

他在心里恨恨地骂着:“梯子本来就在地上躺着的,我却爬了几十年!这几

十年,我一直在地上爬着!”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他”和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都是比较典型的形象,两人都处

在一种精神困境中,但造成困境的原因却有所不同。

B.文中多次对“梯子”进行了细致描写,因为“梯子”是小说的线索。它推

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了主人公的结局。

C.小说借助梦境刻画了他内心的感受,同时,用“软着陆”“一刀切”的现

实与日复一日地爬着的梦境形成反差,讽刺意味浓。

D.“该烧香的烧香,该拜佛的拜佛,见庙就磕头”一语双关,既指虔诚地烧

香拜佛磕头,也指他为了保住官位用钱去打点关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综合赏析的能力。“多次对

‘梯子’进行了细致描写”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