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学联盟 普高教育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东省中学联盟 普高教育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东省中学联盟 普高教育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东省中学联盟 普高教育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东省中学联盟 普高教育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中学联盟&普高教育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座号填涂在相应位置。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为某学者所作中华文明起源示意图。据此推知,夏商周三代()A.文化特征存在地域差异 B.血缘关系影响政权更选C.朝代并立归于秦汉一统 D.氏族原始民主色彩浓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商周时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从图中可以看到,夏、商、周三代分别对应不同地域的文化,如陕西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等,这表明文化特征因地域而异,A项正确;仅通过夏商周三代分别对应的不同地域文化,不能反映夏商周的政权更迭是否受到血缘关系影响,排除B项;夏商西周时期并没有出现朝代并立的局面,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夏商周政权的运行,不能反映原始民族色彩,排除D项。故选A项。2.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南郡守腾谓县、道啬夫:古者,民各有乡俗,其所利及好恶不同,或不便于民,害于邦。是以圣王作为法度,以矫端民心,去其和僻,除其恶俗”。这一告令旨在()A.实现移风易俗 B.加强对地方的治理 C.缓和社会矛盾 D.完善基层管理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题干中的告令提到“其所利及好恶不同,或不便于民,害于邦”,说明存在一些不良的民俗,而“圣王作为法度,以矫端民心,去其和僻,除其恶俗”则表明要矫正民风、移风易俗,而移风易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对地方进行治理,B项正确;移风易俗是为了加强对地方治理的方式和手段,并非其目的,排除A项;材料中涉及革除不好的风俗,而非针对社会矛盾,排除C项;通过移风易俗加强对地方的治理,不属于基层管理的“制度”建设,排除D项。故选B项。3.《史记》记载,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往往影响力很大。在汉武帝直接干预下,大批关东游侠被迁人关中,著名游侠郭解虽“无罪”而被诛。这反映了当时()A.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B.国家强化中央集权C.法律正义受到抑制 D.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游侠的行为“不轨”,但“影响力很大”,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时期将大量“关东游侠”“迁人关中”加强对他们的控制,这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而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加强对游侠的控制,主要是因为其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并非因为其不符合儒家思想的要求,排除A项;游侠行为多有“不轨”,对游侠控制,并非法律正义受到控制,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社会矛盾与文景时期并没有日益尖锐,且仅通过对游侠的控制也不能得出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4.唐初,统治者采取了不征收“关市之征”和交易税、制定规范交易秩序的法规、对日营生活用品不实行禁権政策等措施,但商人所纳基本赋税仍远远高于百姓。这些举措的立足点是()A.满足社会民生需求 B.维护封建经济秩序C.吸取隋朝灭亡教训 D.稳定农业赋役体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唐初统治者采取的这些举措,如不征收“关市之征”和交易税,以及对日常生活用品不实行禁権政策等,主要是为了规范和维护当时的经济秩序,保障商业活动的顺利进行,以达到繁荣经济、稳定社会的目的。虽然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考虑到民生需求,但其核心立足点是维护封建经济秩序,使得经济能够按照稳定的方式运作,同时收取商人较高的赋税也是维护封建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B项正确;材料中的政策虽然一定程度考虑民生,但这不是朝廷实行这些举措的立足点,排除A项;隋朝灭亡的主要教训是隋朝统治者残暴的统治和滥用民力,与材料中对商业的措施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中“制定规范交易秩序的法规、对日营生活用品不实行禁権政策等措施”和对商人征收较高赋税主要涉及的是国家对商业的措施,没有涉及国家对农业赋役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5.契丹族婚姻制度在辽金时期有了明显的转变。辽代的契丹族女性在择倡方面较为自曲,离婚、再嫁比较普遍;金代的契丹族女性离婚、再嫁现象逐渐减少,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度开始并行。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交融加强 B.儒家思想影响 C.门第观念淡化 D.女性地位下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朝(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辽代,契丹族婚姻较为自由,女性有较大的择偶自由和再婚权利,然而,到了金代,随着中原文化的输入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契丹族的婚姻制度发生了变化,儒家思想强调家庭的伦理和纲常,重视一夫一妻制度,反对自由离婚和再嫁,因此契丹族女性的婚姻自由受到限制,这一变化反映了儒家伦理在金代对契丹族的影响渗透,B项正确;民族交融有多种方式,如经济往来等,A项并非导致契丹族婚姻制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辽和金都没有门第观念,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对契丹族婚姻观念的影响,女性地位下降是题干中的现象,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6.南宋政府规定“军民杀统牛者抵死”,杀牛未遂者应处三年劳役徒刑,致中伤炭不能服劳者也应判死刑。上述规定旨在()A.推广曲镜犁以提高粮食产量 B.完备法律制度维护社会稳定C.发展农业生产应对人地矛盾 D.控制军事资源缓等边防压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农业生产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牛等役畜是农耕生产中的重要工具,严厉打击杀牛行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耕作牲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解决由于人口增长带来的人地矛盾,确保粮食产量的稳定和增长,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曲辕犁就已经得到推广,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政府的一项规定,不能“完备”法律制度,排除B项;牛同马不同,主要用于农耕,并不属于军事资源,排除D项。故选C项。7.清乾隆年间,山东落第士人马益著缩纂《庄衣日用杂字》书,总结起家处世、接人信韧等人生哲理,囊括了农村、农业所涉及的文字词语,成为山东及局边地区村垫村学的启蒙教材。这反映出当时()A.朝廷强化社会控制 B.士人价值取向的变化C.知识受众范围扩大 D.农业生产趋于标准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马益著编纂《庄衣日用杂字》,涉及农村、农业的文字词语,成为村学的启蒙,说明当时知识传播范围扩大,C项正确;《庄衣日用杂字》是落第士人马益著所著,与朝廷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是乡村教化,与士人价值取向变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文化方面,未涉及农业生产,排除D项。故选C项。8.魏源认识到西方的机器技术在民用方面比军用方面有更广阔的前途,因而主张发展民用机器工业,允许私人设立厂局,制造机械、商用轮船、望远镜、蒸汽磨等,“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产品自行出售。由此可知魏源()A.开启了早期现代化尝试 B.系统学习西方生产技术C.践行了“中体西用”思想 D.指出了强国御侮新方向【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魏源不仅认识到西方机器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前途,也认识到西方机器技术在民用方面的前途,进而主张发展民用机器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指出了强国御侮新方向,即学习西方的技术,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魏源的认识,并没有付诸实践,排除A项;材料虽然设计西方机器技术在民用和军用上应用的想法,但并非“系统学习”西方生产技术,而是学习有军用和民用价值的西方技术,排除B项;中体西用思想出现在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之后,排除C项。故选D项。9.梁启超认为“以朝廷为国家”是中国弱亡的最大病源,1900年,他发表《少年中国说》,指出应以“民”为核心,在保障民权基础上建立以人民为主体的国家。这一认识()A.说明天朝上国观念已被摈弃 B.体现近代民族主义倾向C.反映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 D.强调国家统一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主张以“民”为核心,强调保障民权和以人民为主体的国家,这与传统的认为朝廷就是国家的观念不同,体现了梁启超已经有了近代国家和近代民族主义的倾向,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梁启超的观点,不能据此判断天朝上国观念是否完全被摒弃,排除A项;材料中梁启超主张主权在民,但没有涉及是否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以民权为代表的近代国家和近代民族主义观念,没有涉及国家统一的重要性,排除D项。故选B项。10.1922年,蔡和森在《统一、借债与国民党》中指出“旧支配阶级的武装不解除,旧军队不完全解散或彻底改组,新支配阶级-即革命阶级-的统治权是不能保持的,他的革命是要被推翻的”。他认识到()A.建设革命军队的必要性 B.开展国共合作的合理性C.创新革命理论的紧迫性 D.推翻北洋军阀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蔡和森在文中指出旧支配阶级的武装不解除,旧军队不完全解散或彻底改组,新支配阶级即革命阶级的统治权就不能保持,这实际上强调了建立一支与旧军队对抗的革命军队的重要性,因此材料反映了他认识到的是建设革命军队的必要性,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蔡和森对革命军队的主张,没有涉及到国共合作,不能得知其认识到国共合作的合理性,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蔡和森对革命武装的认识,不能说明他认识到创新革命理论的紧迫性,且材料也没有涉及到“紧迫”需要创新革命理论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中蔡和森认识到革命军队的重要性,没有涉及对北洋军阀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A项。11.如图为1940年创作的漫画《三年来日寇军费的消耗!》。该漫画意在()A.讽刺日军的外强中干 B.批判国民党消极抗战C.控诉敌人的经济掠夺 D.增强国人必胜的信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漫画信息可知,漫画标题为“《三年来日寇军费的消耗!》”,漫画中日本人骑着一批瘦马,上面写着巨额的军费消耗,结合漫画时间可知,此时期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通过对日寇军费消耗形象的描绘,增强国人对战胜日寇的信心,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日本侵华以来大量的军费开销,没有涉及到日军的作战能力,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日寇的军费消耗情况,没有涉及国民党对日寇侵略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日寇巨额的军费消耗,没有涉及这些军费的来源,不能得知敌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排除C项。故选D项。12.1949年春,毛泽东提倡全党“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必须学会在城市中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并向帝国主义者作外交斗争。既要学会同他们作公开的斗争,又要学会同他们作荫蔽的斗争”。这主要是基于当时()A.国内主要矛盾变化 B.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C.巩固人民政权的需要 D.阶级斗争路线的需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面临从农村进城执政的新局面,毛泽东提出管理和建设城市以及开展各种斗争的要求,主要是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面对仍然存在的旧势力和国际敌对势力的威胁,需要全党学会在新环境下进行有效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斗争,以稳定政权,确保社会发展,这是当时的重要任务,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国内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与国内政治形式有关,与国际政治形式关系不大,排除B项;材料中的变化与国内政治、军事形势有关,不属于阶级斗争路线的范畴,排除D项。故选C项。13.1954年7月,毛泽东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他意在()A.处理好与邻国外交关系 B.扩大国际和平统一战线C.促进亚非会议顺利召开 D.遏制西方潜在敌对力量【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1954年的讲话中强调“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意在通过与不同制度国家的和平相处、加强联系,来扩大国际和平统一战线,这一政策与当时中国的外交政策方向一致,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B项正确;材料中涉及到中国此时期的积极的外交政策,并非局限于处理与邻国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亚非国际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5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选项D则不符合毛泽东讲话中的和平共处之意,排除D项。故选B项。14.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在1978年初制订了一份“农业作业组生产合同”,准备实行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被村支书称为“走资本主义道路”,最终被地区革委会下达指示坚决制止。这折射出()A.改革开放受到一定阻力 B.人民公社体制已被打破C.农民对农村改革的探索 D.拨乱反正步伐亟需加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年(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时间为1978年初,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但此时孙少安就“制订了一份‘农业作业组生产合同’,准备实行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这反映了在改革开放之前,农民就对农村改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C项正确;据材料时间可知,此时期尚未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A项;人民公社体制被打破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6年文革结束之后,就已经开始了拨乱反正,且材料内容与拨乱反正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5.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变革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原有“国家-单位”保障制逐渐迈向“国家-社会”保障制。这一变革()A.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B.解决了社会民生问题C.服务于国有企业改革 D.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是为了适应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当时的国有企业正经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通过变革,社会保障逐渐由国家和单位共同负责转向国家和社会共同负责,这减轻了企业的福利负担,便于其进行市场化改革,因此,这一变革主要是为了服务于国有企业的改革,C项正确;据所需知识可知,此时期尚未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A项;B项夸大了80年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变化适应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进而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结构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宋代的“祖宗之法”材料一下表为两宋任枢密长贰的文武之员次及其比例。表1时期总员次文职出身(员次)占比武职出身(员次)占比宋太祖10440%660%宋太宗352160%1440%宋真宗442966%1534%两宋72465991%659%——整理自梁天锡《宋枢密院制度》材料二下图为北宋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三宋代的“祖宗之法”,开创于太祖、太宗时期,当时陆续奠定的政策基调和一系列做法,是宋初政治的中心内容;把这一时期所施行的法度及其精神加以总结概括,将其明确称之为“祖宗典故”“祖宗之法”,并且奉之为治国理事之圭臬。其中有豁朗开明之处,也有因循保守的方面;有理性务实的措置,也有颟顸荒唐的做法。——摘编自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根据材料一、二、结合宋代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答案】材料三认为,宋朝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体现了多方面的特色和矛盾之处。北宋初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实行二府三司制。设枢密院掌管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中书门下的长官为宰相,只保留行政权。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分割宰相权力。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节度使逐渐成为虚衔,中央派文臣出任地方知州;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在地方设立四个平行的路级机构,合成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中央;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实行更戍法,统兵权和调兵权相分离。此外,宋朝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北宋初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了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有利于社会稳定。但过度分权和增设官僚机构,也造成了北宋中期三冗两积的局面,进而出现统治危机。【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宋代(中国)。设问要求根据材料一、二、结合宋代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据材料三“开创于太祖、太宗时期,当时陆续奠定的政策基调和一系列做法,是宋初政治的中心内容”“其中有豁朗开明之处,也有因循保守的方面;有理性务实的措置,也有颟顸荒唐的做法”及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初年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在北宋初期巩固统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到北宋中期又产生了统治危机,据此可概括材料三观点:宋朝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体现了多方面的特色和矛盾之处。材料一是北宋初期重文轻武政策的体现,材料二为北宋初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在进行说明时主要结合北宋初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和这些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等角度进行说明。可进行说明如下:北宋初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实行二府三司制,设枢密院掌管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中书门下的长官为宰相,只保留行政权。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分割宰相权力。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节度使逐渐成为虚衔,中央派文臣出任地方知州;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在地方设立四个平行的路级机构,合成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中央;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实行更戍法。统兵权和调兵权相分离。此外,宋朝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北宋初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了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有利于社会稳定。但过度分权和增设官僚机构,也造成了北宋中期三冗两积的局面,进而出现统治危机。17.1872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华民族寻求出路、追求富强的产物。阅读下面材料。轮船招商局材料轮船招商局创办前“洋商旗昌、怡和、太古公司轮船巳久在长江、闽粤沪海面载货搭客,往来如织”。在轮船招商局筹备初期,创办者李鸿章奏称,“无事时可运官粮客货,有事时装载援兵军火,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经营者拟定了《招商局条规》等章程,规定“凡有股份者,如欲将股份单转售别人,必须先赴本局告明,以便注册。惟只准售于华商”“本局轮船现由殷实洋商保险,凡各商货物归货主自行保险”。1873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开局。招商局迅速购置轮船,组建船队,先后开辟了近海商业航线和长江商业航线,此后,更以“通五州航,招天下商”为目标,开辟日本、东南亚、英国、美国航线等。1873年底,浙、苏、赣、鄂、湘五省调拨20万石漕粮,统归轮船招商局承运,运费收入折银七八万两。1876年,轮船招商局收购了美商旗昌洋行在华的全部资产和业务。1887年,李鸿章奏称,“创设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轮船招商局兴办或投资的企业还包括保险公司、码头栈房、铁厂、煤矿、对外商贸公司、关栈及揽载行、纺织与缫丝业。——摘编自何一民《论晚清轮船招商局的品牌思维与品牌要素》(1)概括1872年洋务派筹备轮船招商局的理念。(2)以“轮船招商局:寻求出路的探索”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答案】(1)抵制外国垄断;增强自主经济实力,为中国商民谋利;具备军用潜力,实现自强和维护国家利益。(2)轮船招商局创立是19世纪晚清社会背景下的一次重要探索,旨在应对外国洋商对中国航运市场的垄断,及民族工业的落后状况。该局由李鸿章提议于1872年筹备,并于1873年在上海正式成立。这一机构迅速开始购置船只,开辟国内外航线,实现了中国在近海和远洋航运的跨越。轮船招商局不仅仅在航运领域立于潮头,还涉足保险、码头、纺织及矿业等多个领域,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全面发展。通过这种壮大民族航运业的努力,一方面减轻了国民在长江、沿海航线上的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也为后来其他实业和民族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该局创造了一个由国人掌控的商贸和航运渠道,部分收回了丧失的经济主权,是近代中国寻求现代化出路的重要实践。轮船招商局不单是一个商业机构,它象征着一种反对外来经济侵略、提高民族经济自主性的重要尝试。【解析】【小问1】据材料“洋商旗昌、怡和、太古公司轮船巳久在长江、闽粤沪海面载货搭客,往来如织”及所学知识可知,抵制外国垄断;据材料“无事时可运官粮客货,有事时装载援兵军火,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可知,增强自主经济实力,为中国商民谋利;具备军用潜力,实现自强和维护国家利益。【小问2】设问要求以“轮船招商局:寻求出路的探索”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综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短文应以轮船招商局应对外国垄断为背景,结合材料中招商局的成立过程、开拓航线、经济成效等信息,阐述了该局在民族经济自强中的探索意义,指出其在中国经济现代化中的尝试和贡献。可进行书写如下:轮船招商局的创立是19世纪晚清社会背景下的一次重要探索,旨在应对外国洋商对中国航运市场的垄断,及民族工业的落后状况。该局由李鸿章提议于1872年筹备,并于1873年在上海正式成立。这一机构迅速开始购置船只,开辟国内外航线,实现了中国在近海和远洋航运的跨越。轮船招商局不仅仅在航运领域立于潮头,还涉足保险、码头、纺织及矿业等多个领域,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全面发展。通过这种壮大民族航运业的努力,一方面减轻了国民在长江、沿海航线上的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也为后来其他实业和民族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该局创造了一个由国人掌控的商贸和航运渠道,部分收回了丧失的经济主权,是近代中国寻求现代化出路的重要实践。轮船招商局不单是一个商业机构,它象征着一种反对外来经济侵略、提高民族经济自主性的重要尝试。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青年》创刊伊始便开辟发表读者来信的“通信”栏目,自第4卷第1号起,该栏目被冠以不同“主题”。以下为《新青年》第4-9卷“通信”栏目的部分“主题”。发行时间卷/号“通信”的“主题”1918年1月第四卷第1号论小说及白话韵文新文学与今韵问题自由恋爱1918年12月第五卷第4号反对注音字母反对“世界语”“脸谱”-“打靶子”论《新青年》之主张劝读杂志1919年4月第六卷第3号白话诗的三大条件论译戏剧改良文学与更换文字日本留学生与日本文学欢迎《新声》1920年2月第七卷第3号教育问题林纾与育德中学妇女选举权1920年9月第八卷第2号男女同校问题大学教授问题工人教育问题1921年7月第九卷第3号英法——中国改造开明专制1921年8月第九卷第4号同善社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摘编自邓金明《五四青年对<新青年>杂志的阅读研究》对1918-1921年《新青年》“通信”栏目主题的变化予以合理解释。【答案】1918-1921年《新青年》“通信”栏目主题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政治问题的多样化和日益激进化的趋势。《新青年》“通信”栏目最初的主题集中在文学与语言改革,如白话文运动及新文学的讨论,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追求现代化语言表达的努力。随着时间推移,主题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及政治议题,如教育改革、妇女权利及国际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此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在五四运动后的迅速变化,青年知识分子对多样化社会问题的关注及其对塑造新社会结构的尝试。【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设问要求对1918-1921年《新青年》“通信”栏目主题变化予以合理解释。据材料信息可知,最初,1918年的主题关注于文学改革,这与五四运动的文化启蒙密切相关,推动了白话文及新文学的发展。随后,注意力转向对观念冲突的探讨(如反对注音字母和世界语),反映了对于现代化变革路径的分歧与讨论。1919年,随着新的激进思想的传播,栏目开始关注政治和社会问题,如白话诗的条件、戏剧改革等。到1920年,关注点进一步扩展至教育、性别平等等现实社会问题,此时的讨论更关注于社会结构的变革。1921年,主题涉及国际政治思想(共产主义)和制度探讨(开明专制),标志着青年对全球思想流动对中国社会改造的兴趣和接受,反映了思想激进化和寻求更大社会变革的趋势。这一演变过程体现了中国知识界在短时间内从文化层面逐渐深入到社会、政治层面,探索民族自强与现代化路径的动态历程。可进行解释如下:《新青年》“通信”栏目最初的主题集中在文学与语言改革,如白话文运动及新文学的讨论,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追求现代化语言表达的努力。随着时间推移,主题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及政治议题,如教育改革、妇女权利及国际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此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在五四运动后的迅速变化,青年知识分子对多样化社会问题的关注及其对塑造新社会结构的尝试。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体育口号中的时代记忆1952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毛泽东题写“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时期,社会上出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