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0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含解析鲁教版_第1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0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含解析鲁教版_第2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0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含解析鲁教版_第3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0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含解析鲁教版_第4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0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含解析鲁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降雨侵蚀力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实力,是客观评价由降雨引起土壤分别和搬运的动力指标。读1980~2003年延河流域平均降雨侵蚀力等值线图,完成1~3题。1.该流域平均降雨侵蚀力()A.由北向南递减 B.由东向西递减C.最大值出现在中部 D.最小值出现在西北部2.该流域降雨侵蚀力最强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在沟口筑坝淤地,会使流域()A.涵养水源实力降低B.降雨侵蚀力增加C.输出泥沙量削减D.耕地面积削减1.D2.B3.C解析:第1题,从图中的平均降雨侵蚀力等值线可以看出,该流域平均降雨侵蚀力自北向南递增,自东向西递增。最大值出现在南部,最小值出现在西北部,数值小于1450。第2题,依据图中的经纬度可以推断,该地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属于东部季风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所以该流域降雨侵蚀力最强的季节是夏季。第3题,在沟口筑坝淤地,水流速度降低,泥沙沉积,会使流域输出泥沙量削减,涵养水源实力增加,降雨侵蚀力减弱,耕地得到爱护。(2024·德州模拟)近年来陕北黄土丘陵区主动实施封山退耕、植树种草战略开发决策,走出了一条在修复生态中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中修复生态的良性循环之路。下图表示陕北黄土丘陵区某流域2000年和2024年农户土地利用结构改变状况,据此完成4、5题。4.下列有关该地农户土地利用结构改变的说法,正确的有()A.坡度小的耕地面积增加B.果园面积增加比例最多C.林草地面积改变不大D.坡度大的耕地面积增加5.据图推想,该流域农户土地结构的改变干脆反映了当地()A.耕地质量有所好转B.粮食生产实力显著提高C.农夫经济收入提高D.水土流失状况已被遏制4.B5.A解析:第4题,该地农户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可从图中数据中获得。2024年土地利用构成中,林草地面积明显增加,C项解除;果园面积也明显增加,且增长幅度最大,即增加比例最多,B项正确。耕地总面积削减,坡度大和坡度小处耕地面积均削减,但坡度小处耕地面积所占比重增加,说明耕地趋于向坡度平缓处集中分布,A和D解除。第5题,退耕和植树种草会在肯定程度上减轻该区域的水土流失,但是“已被遏制”材料中未体现,D项解除;土地利用结构改变意味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农夫经济收入可能会有所提高,但这不属于干脆影响,C项解除;由上题题干可知,该区域耕地向坡度平缓处集中,坡度平缓处水土流失较轻,利于土壤水分和肥力的保持,故耕地质量有所好转,A项正确。耕地面积减小,耕地质量见好,粮食生产实力会有所提高,是否“显著”应当还取决于该区域其他地理要素,如技术等,B项解除。(2024·贵阳模拟)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缘由是地下水位超过了临界水位和剧烈的自然蒸发作用,使得含有盐分的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绿色覆盖密度的增加),土壤表层的可溶性盐分渐渐减小。下图为甘肃秦王川地区不同绿色覆盖下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6.4~7月,该地表层土壤盐分的改变主要是由于()A.地上生物量增加,根系汲取盐分多B.地上生物量增加,抑制盐分上升C.大气降水多,淋溶作用强D.浇灌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7.若该地实行春小麦/毛苕子(牧草)套种的种植模式,其主要的生态效益是()A.增加绿色覆盖密度,防风固沙B.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C.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展多种经营D.延长绿色覆盖时间,减轻地表土盐渍化6.B7.D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4~7月,该地表层土壤盐分变小,地上生物根系不汲取盐分,A错。地上生物量增加,抑制水盐上升,B对。甘肃降水量较少,淋溶作用不强,C错。浇灌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简单导致盐分增加,D错。第7题,若该地实行春小麦/毛苕子(牧草)套种的种植模式,会增加绿色覆盖密度,不是为了防风固沙,A错。不是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B错。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展多种经营,但不是生态效益,C错。延长绿色覆盖时间,减轻蒸发量,减轻表土盐渍化,D对。下图中甲河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土地、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流域内的东南部以三角洲平原、台地、丘陵为主,中部以台地、丘陵为主,西北部则以山地、丘陵为主。读甲河流域示意图,完成8~10题。8.该流域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沙尘暴 B.旱涝灾难C.土地盐碱化 D.水土流失9.该流域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是()A.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B.盲目扩大浇灌面积,大水漫灌C.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D.气候干旱,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10.防治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有()①植树造林,全面封山育林②发展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③平整土地,陡坡修建梯田④发展沼气,解决生活用能问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D9.C10.D解析:第8题,由材料可知,该流域属于低山丘陵地区,我国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9题,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人们乱砍滥伐,导致植被破坏,产生严峻的水土流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特点;该流域气候潮湿,降水丰富,很少出现大水漫灌的现象。第10题,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防治水土流失的主要途径是植树造林,发展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推广沼气,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全面封山育林是不现实也不合理的;梯田多在缓坡修建。二、非选择题11.(2024·山东等级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平方千米(图1),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24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夫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接着北行,研学小组发觉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峻淤堵。图1图2(1)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供应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改变图(图2),发觉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缘由。(2)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觉,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缘由。(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化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肯定相识。为削减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解析:第(1)题,河流上游“植被稀疏、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中游“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所以含沙量可从风力作用与流水作用两个角度分析。第(2)题,输沙率是指在肯定水流和床沙组成条件下,水流能够输移的泥沙量。图中显示3月与7月、9月流量相近,输沙率不同的关键即季节不同水流补给类型不同流速不同。流速快,携带实力强,输沙率高。第(3)题,对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起伏大,地面坡度大,地表径流流速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强。所以要做的是减缓坡度、削减坡面,修筑梯田,降低流速,拦水拦沙;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对于风沙区,冬春季节风沙严峻,风将沙吹入黄河。所以要防风固沙。对于冲积平原区,汛期易泛滥,入黄口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淤堵,所以要刚好清淤,避开沙随水入黄。答案:(1)冬春季节,大风将大量的沙尘吹送到河道里积累,供应了丰富沙源;夏秋季节暴雨多发,侵蚀搬运作用强,增加了入河泥沙量;进入河道的泥沙被洪水搬运,易形成高含沙水流。(2)3月份,径流主要来自融雪补给,流速小,输沙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