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语文试题语文测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因果认知是人类智能的重要表征,是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重要能力。现代认知神经科学认为,人的因果认知能力来源于神经元网络之间联结产生的条件反射,随着对于因果关系的日常感知与认知频率的增加、人脑中相应的神经元的突触也会增加。但对于ChatGPT等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来说,因果关系的感知与识别是通过概率与相关性的训练得以完成,由此因果关系成为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显示出拟人化的工具和手段。通过人类对ChatGPT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因果性”概念就被识别为“相关性”概念,实现了因果认知能力的构建。与因果性相比,相关性更容易认知和理解,也更容易成为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模型认知人类世界的工具。对于后者而言,人类世界虽然能够通过数据进行表征,但是数据间的关系涉及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复杂关系,甚至在数据间存在着大量的“噪声”,人类世界的数据在多种关系的杂糅下,形成了复杂性系统。而在深度神经网络、大数据技术、统计分析的加持下,人工智能的相关性认知比因果性认知更加容易模拟和实现,相关关系只需要知道数据本身是什么,而无需知道数据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通过概率叠加的相关关系能够帮助ChatGPT类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更好地“了解”人类世界。正如“大数据之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Mayer-Schönberger)所说“相关关系很有用,不仅仅是因为它能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而且提供的视角都很清晰。而我们一旦把因果关系考虑进来,这些视角就有可能被蒙蔽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ChatGPT已经拥有了人类智能水平的因果认知能力。人的因果认知能力在儿童时期便已经产生。与当前的人工智能相比,人对于因果关系有着更敏锐的认知能力。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实验研究得出,正常儿童在3-6岁的学龄前阶段已经能够对因果关系进行认知,但是他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认知更多是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概率上的匹配。布洛克(BullockM)与格利曼(GelmanR),在其设计的实验中,用不同颜色、不同长短的木棒分别将积木推倒,并让积木在倒下的过程中将放置在桌子上的兔子玩偶撞到地上。E1:3岁左右的部分儿童,认为兔子地摔落与木棒颜色的变化有关,尤其是某一种颜色的长木棒重复出现时。E2:6岁以后的儿童,几乎无人认为兔子地摔落与木棒的颜色有关,并能够给出兔子玩偶掉落的连续原因解释,如表1所示:表1ChatGPT与3-6岁和6岁以上儿童因果认知能力对比表TablelComparisonbetweenChatGPTandcausalcognitiveabilityofchildrenaged3-6andover6yearsold

能力来源因果认知表征因果认知水平3-6岁儿童先天+经验关联低6岁以上儿童先天+经验关联+干预+反事实高ChatGPT(训练)经验关联低这表明,3-6岁儿童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因果认知能力,但是这种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他们能够将环境中出现的一切因素进行归纳和认知去理解“是什么”即“平顶”使得兔子跌落了,但是他们没有进一步探求“为什么”即“反事实”问题,“如果木棒的颜色改变,兔子会摔落吗?”。因此他们会将木棒的颜色纳入因果认知之中。而6岁以上的儿童通过对“反事实”问题的思考,将不相关的因素进行排除,就能够实现完整的因果认知,对于当下ChatGPT而言,人类的训练和深度神经网络的预训练模型使其将因果性认知为相关性的因果认知能力,使其和3-6岁的儿童一样,只能够认知“是什么”,而无法进一步进入到“为什么”的认知之中,因此有人提出当前的ChatGPT已经具备了9岁儿童的智力水平的说法是存在争议的,最起码从因果认知的层面上讲,ChatGPT与9岁儿童的因果认知能力尚存在着差距,当下将因果性等价为相关性的方法只能建构起少量具备真正“智能”的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即弱人工智能。(摘编自尤洋、郭宇《ChatGPT与因果性》)材料二:在概率解释框架下,因果推理被视为归纳推理中的一种推理形态,当对某一现象背后存在的可能原因进行归纳时就可以建立起相关性和事件之间存在的概率关系,如培根所推崇的归纳法和“穆勒五法”。拥有因果推理能力是人类智能的重要表征之一、自然科学定律的发现都经由因果推理而最终建立起自然规律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与之相对,ChatGPT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更多是在概率框架下把握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和事件发生之间的条件概率联系,并非真正对因果性进行认知和把握,因此以因果概率解释框架为因果规则的ChatGPT尚未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因果推理,即便ChatGPT在它的“自我介绍”中说到,它“旨在帮助人们解决各种问题”。也因此,ChatGPT并不能通过因果推理为人类产生新知识、发现新定律,解决新问题,更像是一位高级“写手”,它只能通过对因果性进行认知,解决有限的“实用类问题”。例如,ChatGPT虽然能够做出简单的1+1=2的数学题也能够做出更高难度的高等数学题,但是无论是1+1=2还是对高等数学题的求解,都是在人类已经总结出数学方法和数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要求ChatGPT对数学领域的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类问题进行回答,它则无法做出回答。如,当我们向ChatGPT提出“如何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的问题时,它首先回答道:“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Conjecture)是数学上一个未被证明的猜想,它表明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目前还没有人能够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正确性,因此这个问题仍然是数学上的一个难题。”很明显,当前的ChatGPT并不能解决此类问题。而是只能在当前现有的知识体量中,在因果概率解释的框架下通过数据分析生成人类知识结构中已有的内容,这也使得当前的ChatGPT在文字类写作工作和定义、概念回答中展现出更强的优势。因此,ChatGPT此类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更加适合做文本编辑、代码编写、概念讲解等“文秘”类工作,而无法成为人类产生新知识、解决难问题的智能工具。(摘编自尤洋、郭宇《ChatGPT与因果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果认知是人类智能的重要能力之一,实质是大脑对于因果关系的日常感知与认知频率的增加而产生的条件反射。B.人工智能通过概率与相关性的训练而实现对于因果关系的感知与识别,因此人工智能实质是拟人化的工具和手段。C.ChatGPT等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对因果认知能力的构建,是通过对概率与相关性的训练,从而实现对人类智能的模拟。D.ChatGPT的因果认知将因果概率解释框架作为因果规则,并非真正如人类智能一样对因果性进行认知和把握。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使用“噪声”一词,形象地强调了人类世界的数据是一个各种关系错综杂糅的复杂性系统。B.材料一通过图表的使用,直观地表明当下ChatGPT处理问题的认知水平只是相当于人类3-6岁的儿童。C.材料二最后一段使用“很明显”“并不能”“只能”等词语,强调了当前ChatGPT并没有超过人类的优势。D.材料一侧重阐释人工智能的认知原理,材料二侧重指出人工智能的认知局限,都指出了其底层逻辑的错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对ChatGPT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也只能获得弱人工智能,因为当前的ChatGPT的算法是基于因果概率解释框架的。B.ChatGPT通过大数据技术、统计分析等的加持,对人类世界的认知和了解会加深,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未来会越来越强。C.ChatGPT虽然与人类一样,都需要凭借人类知识结构中已有的内容解决问题,但ChatGPT数据分析却不能创新性地解决问题。D.ChatGPT因果认知能力不及9岁儿童,但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它在其他认知能力上远超9岁儿童,故可完成更难的事情。4.材料中“因果性”与“相关性”两个概念关系该如何理解?请根据材料自行举例分析。5.材料二指出ChatGPT“无法成为为人类产生新知识、解决难问题的智能工具”,请根据材料和下面的图表简要分析其原因。表2ChatGPT与人类因果语言构建对比表Table2ComparisontablebetweenChatGPTandhumancausallanguageconstruction

语境输入输出结果人类主观语境日常经验伪/真因果语言主观表达ChatGPT独立语境语料库数据相关语言客观数据【答案】1.B2.A3.D4.①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因果性意味着一个事件的发生是某个事物引起的,而相关性只是意味着两个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着关联;②因果性包含在相关性中,是一种特殊的相关性;③统计显示,冰糕卖得越多,游泳死亡人数越高,二者属于相关,但并非因果,真正的因是其他因素即气温升高导致的。5.①ChatGPT的因果认知实质是相关性认知,与人类智能的因果认知有本质的区别;②ChatGPT是在概率框架下把握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和事件发生之间的条件概率联系,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因果推理;③ChatGPT没有主观语境,其输入、输出以及结果都是客观数据,不会产生主观的因果语言,不会有日常经验、主观感情与价值判断,也就无法生成新知识、解决难问题。【解析】【导语】这篇文章通过两则材料探讨了人类因果认知与人工智能的区别。材料一强调人类因果认知的复杂性和人工智能在相关性认知上的局限性,指出ChatGPT的认知水平类似于低龄儿童。材料二则进一步分析了ChatGPT在因果推理上的不足,强调其无法产生新知识或解决复杂问题。整体上,文章揭示了人工智能在因果认知上的局限性和潜在发展方向。【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B.“因此人工智能实质是拟人化的工具和手段”错误。根据原文“因果关系成为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显示出拟人化的工具和手段”可知,因果关系是使人工智能显示出拟人化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人工智能是拟人化的工具和手段。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比较材料的能力。B.“认知水平”错误。根据材料一图表可知,不是“认知水平”,而是“因果认知水平”。C.“并没有超过人类的优势”错误。根据材料二“这也使得当前的ChatGPT在文字类写作工作和定义、概念回答中展现出更强的优势”可知,ChatGPT有超过人类的优势。D.“都指出了其底层逻辑的错误”错误。谈到了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但没有说是错误的。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它在其他认知能力上远超9岁儿童”错误。根据原文“因此有人提出当前的ChatGPT已经具备了9岁儿童的智力水平的说法是存在争议的,最起码从因果认知的层面上讲,ChatGPT与9岁儿童的因果认知能力尚存在着差距”可知,不能说ChatGPT“在其他认知能力上远超9岁儿童”,比如9岁儿童的创造力是ChatGPT无法企及的。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①材料中提到“对于ChatGPT等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来说,因果关系的感知与识别是通过概率与相关性的训练得以完成,由此因果关系成为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显示出拟人化的工具和手段”,这表明在自然语言处理模型中,因果性是通过相关性来实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相关性就是因果性。材料中提到统计显示冰糕卖得越多,游泳死亡人数越高,从表面上看,冰糕销售数量和游泳死亡人数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但这只是相关性,并非因果关系。因为冰糕卖得多并不直接导致游泳死亡人数增加,游泳死亡人数增加可能是由于气温升高,人们更倾向于去游泳,同时高温也可能增加游泳的危险性,从而导致死亡人数上升。所以,相关性只是意味着两个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着关联,而因果性意味着一个事件的发生是某个事物引起的。②材料中提到“与因果性相比,相关性更容易认知和理解,也更容易成为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模型认知人类世界的工具……通过概率叠加的相关关系能够帮助ChatGPT类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更好地‘了解’人类世界”,这说明相关性是更广泛的概念,而因果性是在相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究事物之间的关系。③以冰糕销售和游泳死亡人数的关系为例,冰糕卖得越多和游泳死亡人数越高之间的相关性是由气温升高这个共同因素引起的。气温升高导致人们购买更多的冰糕,同时也促使更多的人去游泳,从而增加了游泳死亡的风险。在这里,气温升高是冰糕销售和游泳死亡人数之间的潜在因果因素,而冰糕销售和游泳死亡人数之间只是一种相关关系,并非直接的因果关系。这进一步说明了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同时也体现了因果性包含在相关性中,是一种特殊的相关性。【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图表及探究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①材料一提到“通过人类对ChatGPT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因果性’概念就被识别为‘相关性’概念”,说明ChatGPT对因果关系的认知并非真正的因果认知,而是将因果性等价为相关性。材料一还指出“人的因果认知能力在儿童时期便已经产生……3-6岁儿童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因果认知能力……6岁以上的儿童通过对‘反事实’问题的思考,能够实现完整的因果认知”,而ChatGPT“和3-6岁的儿童一样,只能够认知‘是什么’,而无法进一步进入到‘为什么’的认知之中”,体现了ChatGPT的因果认知与人类智能的因果认知有本质区别。②根据材料二“ChatGPT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更多是在概率框架下把握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和事件发生之间的条件概率联系,并非真正对因果性进行认知和把握,因此以因果概率解释框架为因果规则的ChatGPT尚未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因果推理”可概括出,ChatGPT是在概率框架下把握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和事件发生之间的条件概率联系,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因果推理。③根据题干图表内容,ChatGPT是独立语境,没有主观语境,其输入、输出以及结果都是客观数据,产生的是相关语言,而不是主观的因果语言,ChatGPT有语料库数据,没有日常经验、主观感情与价值判断,“只能在当前现有的知识体量中,在因果概率解释的框架下通过数据分析生成人类知识结构中已有的内容”,也就无法生成新知识、解决难问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摧残柔石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晚上,是这位可怜的妇人产下她第一个儿子后的第三夜。青白的脸色对着青白的灯光,她坐在一堆破棉絮内,无力地对一位中年男子——她的丈夫说道:“照我的意思做去吧,这样决定好了。”宽松的两眼向她怀内的小动物一看,——婴儿露出一头黄发在被外。妇人继续说:“现在,你抱他去吧。时候怕也不早了,天又冷,路又长,早些去吧。”可是婴儿仍留在妇人的怀中,她上身向前偻一些,要抱紧一些似的。男子垂头丧气地说道:“不能到明天吗?明天,明天,等风发发小些的时候。”“趁今夜罢!”妇人又吻了一吻婴儿说。“再商量……我想。”“没有办法了,米一粒也没有了,柴一束也没有了,没有办法了!”妇人痴痴地摇摇头。男子简直不自觉地抱起婴儿,眼圈红红地跨出门外。妇人在他后面啜泣地说道:“走走快些,抱抱紧些,莫忘记了拉铃。”男子没有答话,就乘着门外的冷风跑走了。他一口气跑了七八里路,就在一座山岭上坐着。朔风更暴猛地,鼓着两面的树林,简直使他喘不出气。婴儿是没头没脚裹着的,有如一只袋,他这时却解开袋口,似要再看看里面将失去的宝物,可是这一看竟使他伤破胆了!婴儿的小眼已紧闭,气没有了,他闷死了。“唉!”他大喊了一声,从坐着的石头上滚下去,可是一点方法也没有。“抱回家去?怎样对妻说?”他想,他决定:送到育婴院以后的孩子是和死相差无几的。他还是就葬这个小尸在这山上罢!他痴痴坐着,死婴在他的膝上。他一点勇气也没有,眼泪不住地流。一时,他竟号哭起来。山岭上管山的人家奇怪地走出来了,他就向他们借了锄。他们同声地说,安慰他:“穷人原不配有儿子,不要伤心!何况你年轻,将来也不患没有儿子。”说完,他们也就进去了。一位年老的婆婆,还烧了一撮纸钱在门口。他不能立刻就回家,为了要使他妻不疑心,他可以将这发生瞒过。他坐着,他坐着,夜过得非常慢。风声,水声,树木的动摇声,他都听得非常清楚,他镇静着他自己抵御一切可怕的夜声的侵袭。他慢慢地推进他家的门。妇人仍在床上坐着一动没有动。她哭过了,眼之四周红肿地。这时他懒懒地走近问:“你为什么不睡呢?”“等你回来。”妇人轻声地答。他站在她前面,几乎失声哭起来,可是他用他全力制止住。于是妇人问:“你已送去了吗?”“送去了。”“送到育婴院了吗?”“送到了。”声音同回音似的,妇人眨一眨眼,又问:“你拉过铃吗?”“拉过了。”“你听到先生们出来抱去的吗?”“听到的。”“你也听到这时娃娃哭吗?”“哭的,可是你不要多问了!”男子不耐烦地,妇人却苦笑一笑,说:“这样,我放心了!”“你可以放心。”“那么,我还是明天去呢,后天去?”“哪里去?”男子稍稍奇异的。“到育婴院做乳母去。”“到育婴院做乳母去?”“是呀,我早这样对你说的,忘记了吗?”男子却几乎要昏去一样:“你仍旧要看护你自己的儿子吗?”“是的。”“不行吧!”“因为这样是好方法,一边我有饭吃,又有钱赚。”“你一定要这样做?”“不是吗?你怎么失落了魂在山岭上似的?”男子悲伤地呼喊起来,同时坐下椅上。“唉!唉!这是不成功的,明天不要去罢!”妇人独断地苦笑说:“那么后天去吧。”第三天,妇人终于进了城内的育婴院。她开始一个一个地将婴儿认过去,可是在这数十个婴儿中没有她自己的婴儿。于是再向各乳母询问哪几个是男孩子,结果男孩子只有两个,而且这两个都有四个月以上了。她非常奇怪,她畏畏缩缩地跑到事务室的门外,探头向一位事务员微笑地问:“先生,前天夜里没有人丢婴儿到这里过吗?”事务员向壁上挂着的婴儿出入表一瞧,说:“有的,你问这个做什么?”妇人更微笑地答:“我不过想询问一问,因为邻舍……一位姑娘私产下了一个孩子……先生,你能告诉我这孩子是男的,还是女的吗?”那位事务员又向壁上一瞧,也微笑地说:“男的。”“真的吗?那真是有趣的事!我还可以将这个笑话告诉先生,假如先生肯告诉我现在这个婴儿在哪里,让我见一见面的话。”那位事务员却摇一摇头,带着阴险的恶毒的脸色说:“你真见鬼!告诉你,我是骗你的,前夜哪里有什么孩子!男的,女的,私生的,恰恰前夜,一个都没有。此外是每夜都有的。”妇人一时酸软了两腿。她极力克制住她从内心所爆发的悲伤。而那位事务员继续问:“你有没记错日子呢?那你还能告诉我你的邻舍姑娘私生孩子的故事吗?”妇人低下头,一边移动脚步,一边说:“不必告诉了,那她所生的孩子一定死了!”她坐在育婴室内,发着呆。她简直无从着想,似陷在山洞中望着落日一样。第三天,她丈夫来探望她,她却拉了她丈夫到一阴角询问道:“我们自己的孩子呢?”她丈夫慢慢地答:“没有在院里吗?”“没有,我简直将近数天丢来的孩子都认过了,没有一个是的。”“那我不知道。”“你怎么不知道呢?”男子低下头说:“恐怕死去了!”“没有!没有!”妇人张声地说,“就是死了,这里也有收账的,那一夜简直没有!”男子待着,妇人又逼他道:“你说,怎么一回事,将娃娃藏到哪里去了呢?”许久,他记起那夜别人劝他的一句话,他说:“穷人原不配有儿子的,不要伤心!”“什么呀?”他极力想忍制住不说,可是声音冲出口边来:“那夜在路里就死了!我给他葬在那山边!”“怎么呀?你说……”同时她放声哭了。那位事务员与乳母们跑拢来,事务员知道了这秘密,就高声地向男子和妇人说:“你们犯法了!将自己的孩子丢到这里来,而自己又来做乳母,这是犯法的。叫警察,送你们到警察所里去罢!”妇人一边止泪,一边说:“先生,我已经没有儿子了,我的孩子已经死了!这里哪个是我的儿子呢?”那位事务员说:“不管的,你们要想这样做,就送你们到警察所里去!”妇人几乎跪下地哀求道:“莫非我生了一个儿子还犯法吗?我现在也终究没有儿子了!先生,饶恕我们罢!”事务员愤怒地向事务室走去,妇人却晕倒在她丈夫的臂上了。一九二九年五月十七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妇人催促男子早些将婴儿送走,却又上身前弯像要抱紧孩子,反映了妇人内心的犹豫,很想留下孩子亲自抚养。B.夫妻俩之所以在第一个儿子出生后的第三夜就决定将婴儿送走,是因为他们也认识到作为穷人本来就不配有儿子。C.妇人决定到育婴院去做乳母,既能养活自己,又可以赚钱,还能看护自己的儿子,说明妇人是一个工于心计的人。D.妇人笑着询问事务员是想以此讨好事务员以获得问题的答案,而事务员微笑回答不过是随意地敷衍和故意调侃。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将故事的发生设置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晚上,有助于故事情节的展开,也预示了小说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B.小说中“青白的脸色”“宽松的两眼”“无力地”等处,采用白描的手法把刚刚产子的妇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C.云岭之上的风声、水声和树木的动摇声与男子的镇静形成鲜明的反差,表现男子在接受现实后内心逐步回归平静。D.小说中的人物都无具体名字,只是以性别、年龄或职业而赋予了一个符号化的名称,使之具有更普遍的社会意义。8.小说中画线部分的语句都是男子面对妻子追问时极其简洁的回答,请分析这些语句背后所蕴含的人物心理。9.有人评价说柔石笔下的“母亲”“深爱着肉体和精神的创伤”,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D7.C8.①担心言多必失,不敢多言。②痛失新生儿子,不愿多言。③未完成妻子托付心有愧疚,不想多言。9.(1)肉体上的创伤:①寒冷天气的折磨,凛冽冬日,朔风暴猛;②贫苦生活的压迫,米无一粒,柴无一束,生活极度艰难。(2)精神上的创伤:①骨肉分离的痛苦,虽万般不舍却只有送走孩子;②失去爱子的悲伤,满怀希望到育婴院照顾孩子却发现了孩子已死去的真相。③人情冷漠的伤害,无奈失去孩子未得到安慰又马上面临进警察所的打击。【解析】【导语】这篇小说通过一个贫困家庭的悲剧故事,揭示了社会底层人们的无奈与绝望。故事发生在寒冷的冬夜,环境的恶劣与人物的困境相互映衬,增强了悲剧氛围。夫妻俩因贫困被迫送走孩子,母亲的爱与无奈交织,父亲的痛苦与隐瞒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无名的角色设定使人物具有普遍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困境。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深刻揭示了贫困对人性的摧残。【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反映了妇人内心的犹豫,很想留下孩子亲自抚养”错误,妇人催促男子早些将婴儿送走,又上身前弯像要抱紧孩子,主要反映她对孩子的不舍,而非内心犹豫想留下孩子亲自抚养。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妇人完全不具备将孩子抚养长大的条件。B.“是因为他们也认识到作为穷人本来就不配有儿子”错误,将婴儿送走是环境所迫,并非他们认识到穷人不配有儿子。C.“说明妇人是一个工于心计的人”错误,妇人的想法是被迫无奈的权宜之计,与“心计”无关。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表现男子在接受现实后内心逐步回归平静”错误,男子的镇静是极度悲痛后的强做平静,并非接受现实后的自然回归平静。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送去了”“送到了”“拉过了”“听到的”这些极其简洁的回答,首先体现了男子担心言多必失。他知道自己没有按照妻子的嘱托将孩子送到育婴院,而是孩子在途中死亡,他害怕说多了会露出破绽,所以不敢多言。②男子痛失新生儿子,内心极度悲伤,根本没有心情多说什么,这些简洁的回答也反映了他的痛苦和无奈。③男子未完成妻子托付,心有愧疚,他知道妻子对孩子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望,而自己却没有办好这件事,所以不想多言,以免让妻子更加伤心。【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1)肉体上的创伤:①寒冷天气的折磨:小说中描述了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晚上,朔风更暴猛,鼓着两面的树林,简直使男子喘不出气。这种恶劣的天气给刚刚产子的妇人带来了极大的身体痛苦,是肉体上的创伤之一。②贫苦生活的压迫:“米一粒也没有了,柴一束也没有了”,生活极度艰难。贫困的生活让妇人身体虚弱,没有足够的食物和温暖,这也是肉体上的创伤。(2)精神上的创伤:①骨肉分离的痛苦:妇人虽然万般不舍,但在生活的逼迫下,只能决定送走孩子。从她对孩子的一系列举动可以看出她内心的痛苦,这种骨肉分离的痛苦对于一个刚刚生产完的母亲来说是巨大的打击,这种痛苦让她精神上备受折磨。②失去爱子的悲伤:妇人满怀希望地到育婴院做乳母,一方面是为了有饭吃、有钱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照顾自己的孩子。然而,当她得知孩子已经死去的真相时,她的精神瞬间崩溃,这种打击让她陷入了巨大的悲伤之中。③人情冷漠的伤害:在妇人无奈失去孩子后,她没有得到周围人的安慰和帮助。相反,当事务员知道他们的事情后,不仅没有同情他们的遭遇,反而以“犯法”为由威胁要送他们到警察所。这种人情的冷漠让妇人感到更加无助和绝望。她在经历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创伤后,还要面临法律的制裁,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她的内心充满了对人性的失望和对未来的恐惧。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建中初年,李希烈自蔡陷汴,驱兵东下,将收江淮,宁陵守将刘昌以兵二千拒之。希烈众且十倍,攻之三月,韩晋公以三千强弩,涉水夜入宁陵,弩矢至希烈帐前。希烈曰:“复益吴弩,宁陵不可取也。”解围归汴。后数月,希烈骁将翟辉以锐兵大败于淮阳城下,希烈且蹙,弃汴归蔡。后司徒刘公玄佐见昌,问曰:“尔以孤城,用一当十、凡百日间,何以能守?”昌泣曰:“以负心能守之耳。昌令陴者曰:‘内顾者斩’昌孤甥张俊守西北隅,未尝内顾,摔下斩之,军士有死志,故能坚守。”因伏地流涕。司徒刘公亦泣,抚昌背曰:“国家必以富贵尔。”(节选自杜牧《宋州宁陵县记》)材料二:杜牧记刘昌守宁陵,斩孤甥张俊事,史臣固疑之,然但以理推,未尝以《李希烈传》考之也。希烈围宁陵时,守将高彦昭,昌乃其副,贼坎城欲登,昌盖欲引去,从刘元佐请兵,出不意以捣贼。彦昭誓于众曰:“中丞欲示弱,覆而取之,诚善。让我为守将,得失在生人。今士创重者须供养,有如弃城去,则伤者死内,逃者死外,吾民尽矣。”于是士皆感泣,请留,昌大惭。则全宁陵,昌安得全攘其功耶?计刘元佐间能拒守当在彦昭,不在昌也。牧好其意,欲造作语言为文字,故不复审虚实。希烈围宁陵四十日,而谓之三月;城不陷,以元佐救兵至,败希烈,而云韩晋公以强弩三千,希烈解围,皆非是。士固有幸不幸高彦昭不得立传计是官不至甚显而死故昌得以为名。赵充国云:“兵者,国之大事,当为后法。”昌为将固多杀,正使有之犹不足为法,况未必有。聊为辩证,以信史氏之说。(节选自叶梦得《避暑录话》)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士固有幸A不幸B高彦昭不得立传C计D官不至甚显E而死F故G昌得以为名。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益,增加,与《孟子》“曾益其所不能”的“益”意思相同。B.富贵,使……富贵,使动用法,与《师说》“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习”用法不同。C.者,判断句的标志,与《庄子》中“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的“者”用法相同。D.法,标准,准则,与成语“道法自然”的“法”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据杜牧记载,刘昌率两千士兵顽强抵挡李希烈近两万大军,最终等来韩晋公的强大支援,迫使李希烈解围而去。B.在杜牧笔下,刘昌军令如山,大义灭亲,他通过斩杀孤甥,极大地鼓舞了守军士气,但这也让他内心异常痛苦。C.关于刘昌的军事策略,叶梦得并没有全盘否定,但在对高、刘二人事迹的对比性叙述中流露出了褒高贬刘的倾向。D.叶梦得认为,杜文中丝毫没有叙及高彦昭,除了杜牧对刘昌有感情偏向之外,主要是高彦昭官职不够显赫的缘故。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尔以孤城,用一当十,凡百日间,何以能守?(2)史臣固疑之,然但以理推,未尝以《李希烈传》考之也。14.叶梦得认为杜牧所记不实,因此“聊为辨正”,他做了哪些“辨正”?请简要概括。【答案】10.BCF11.C12.B13.(1)你凭借孤城,用一个人抵挡十个人,总共一百天以内,为什么能够守住?(2)史官本来就怀疑它,然而只是依据常理推断,未曾依据《李希烈传》来考察。14.①宁陵守将是高彦昭,刘昌只是副将;②刘昌主张弃城,高彦昭反对并率众坚守;③围城时长为四十日而非三月;④援兵是刘元佐而非韩晋公。【解析】【导语】这篇文言文通过杜牧和叶梦得的记载,呈现了对刘昌守宁陵事件的不同视角。杜牧的记载强调刘昌的英勇和果断,尤其是通过斩杀孤甥来激励士气,表现出一种英雄主义的叙述风格。而叶梦得则通过考证和理性分析,质疑杜牧的记载,认为高彦昭才是守城的关键人物,指出杜牧可能因个人偏好而忽略了事实。这种对比反映了历史记载中主观与客观、情感与理智的冲突。【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士人本来就有幸运和不幸运的,高彦昭没能立传,估计是官职没有到怎么显赫就去世了,所以刘昌能够因为这一战役成名。“有”的宾语是“幸不幸”,所以在B处断句;“高彦昭不得立传”是完整主谓结构,“计是……”是对“高彦昭不得立传”原因的推测,所以在C处断句;“故”表结果,一般用于句首,与前文构成因果关系的复句,所以在F处断句。故选BC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及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A.正确。句意:又增加了吴地的弓弩。/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B.正确。使……富贵/学习。句意:国家一定会因为这一功劳让你富贵的。/学习其中的文句知识。C.错误。用法不同。判断句标志/定语后置句的标志。句意: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宋国有一个善于制作防止皮肤冻裂的药的人。D.正确。标准,准则/效法、遵循。句意:即使真有这事也不值得作为法则。/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自然而然”的规律。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B.“大义灭亲”错误。刘昌的外甥张俊“未尝内顾”,没有违反军令,所以斩杀张俊并非大义灭亲,而是通过牺牲近亲立威,故而他自述为“负心”。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凭借;“当”,抵挡;“凡”,总共;“何以”,为什么。(2)“固”,本来;“但”,只是;“以”,依据;“考”,考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念文章内容的能力。①“希烈围宁陵时,守将高彦昭,昌乃其副”,叶梦得指出宁陵的守将是高彦昭,而刘昌只是副将,这与杜牧的记载不同,杜牧将刘昌描述为主要的守城者。②“贼坎城欲登,昌盖欲引去,从刘元佐请兵,出不意以捣贼。彦昭誓于众曰:‘中丞欲示弱,覆而取之,诚善。让我为守将,得失在生人。今士创重者须供养,有如弃城去,则伤者死内,逃者死外,吾民尽矣。’于是士皆感泣,请留,昌大惭”,材料二中提到刘昌曾想弃城而去,但高彦昭誓言坚守,并成功鼓舞士气,最终守住宁陵,这与杜牧所述刘昌坚守的故事相悖。③“牧好其意,欲造作语言为文字,故不复审虚实。希烈围宁陵四十日,而谓之三月”,叶梦得指出李希烈围攻宁陵的时间是四十天,而杜牧记载为三个月,时间上存在出入。④“城不陷,以元佐救兵至,败希烈,而云韩晋公以强弩三千,希烈解围,皆非是”,援救宁陵的是刘元佐的军队,而非杜牧所说的韩晋公的强弩部队,这也是杜牧记载不实之处。参考译文:材料一:建中初年,李希烈从蔡州攻陷汴州,驱使军队向东进发,将要夺取江淮地区,宁陵守将刘昌率领两千士兵抵御他。李希烈的兵力将近是他的十倍,攻打了三个月,韩晋公率领三千强弩手,涉水在夜间进入宁陵,弩箭射到了李希烈的帐前。李希烈说:“又增加了吴地的弓弩,宁陵攻取不了了。”于是解除包围返回汴州。几个月后,李希烈的猛将翟辉率领精锐部队在淮阳城下大败,李希烈处境窘迫,放弃汴州返回蔡州。后来司徒刘玄佐见到刘昌,问道:“你凭借孤城,用一个人抵挡十个人,总共一百天以内,为什么能够守住?”刘昌哭着说:“因为有负心的手段才能守住啊。我命令在城墙上守卫的人说:‘往城内看的斩首!’我的孤外甥张俊守卫西北角,未曾往城内看,就被拽下来斩首了,军士们有拼死的决心,所以能够坚守。”于是伏在地上流泪。司徒刘公也哭了,抚摸着刘昌的后背说:“国家一定会因为这一功劳让你富贵的。”材料二:杜牧记载刘昌守卫宁陵,斩杀孤甥张俊这件事,史官本来就怀疑它,然而只是依据常理推断,未曾依据《李希烈传》来考察。李希烈围攻宁陵的时候,守将是高彦昭,刘昌是他的副手,贼寇挖城墙想要登城,刘昌大概想要领兵离去,向刘元佐请求援兵,出其不意地攻击贼寇。高彦昭向众人发誓说:“中丞想要显示弱小,再返回来进攻敌军,诚然很好。然而我是守将,得失在于保全百姓生命。如今受重伤的士兵需要供养,如果放弃城池离去,那么受伤的会死在城内,逃跑的会死在城外,我们的百姓就完了。”于是士兵们都感动哭泣,请求留下,刘昌非常惭愧。那么保全宁陵,刘昌怎能完全占取这个功劳呢?谋画刘元佐参与能够抵抗守卫应当在高彦昭,不在刘昌。杜牧内心对刘昌有好感,想要编造话语写成文章,所以不再审查事情的真假虚实。李希烈围攻宁陵四十天,却称说是三个月;城池没有陷落,是因为刘元佐的救兵到来,打败了李希烈,却说韩晋公凭借三千强弩,李希烈解除包围,都不对。士人本来就有幸运和不幸运的,高彦昭没能立传,估计是官职没有到怎么显赫就去世了,所以刘昌能够因为这一战役成名。赵充国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应当成为后世的法则。”刘昌作为将领本来多杀戮,即使真有这事也不值得作为法则,何况未必有这事。姑且进行辨正,以证实史官的说法。(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初秋(其三)王夫之①昔昔秋犹在,疲劳老易侵。宝刀蚀虎气,孤镜吼龙吟。凉梦惊难续,闲愁病不任。江山留九辩②,未许怨登临。【注】①王夫之,明清之际思想家,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隐居于石船山。②《九辩》是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宋玉创作的长篇抒情诗。宋玉素有忠君报国之志,但一生穷困潦倒,理想落空,因借古乐“九辩”为题抒发抑郁情怀。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是又一年秋天降临,却说成是以前的秋天还在,表达出时光易逝的深沉感慨。B.颔联表现了诗人英雄失志的悲凉,与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感情基调颇相似。C.颈联“凉”字语带双关,既紧扣“初秋”写天气之凉,更含蓄表现世态的炎凉。D.诗歌表达方式以叙事、抒情为主,但也通过物象、典故等寓意,不失含蓄蕴藉。16.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末句“未许怨登临”的理解。【答案】15.C16.①说“未许怨”,正表明诗人愁怨颇深,这种愁怨既是因登高临远,触景而生;②更是因国破家亡、年老体衰、壮志难酬等更深层的原因而起;③说“未许怨”,也包含着诗人试图超越哀愁,以积极、豁达态度面对困境的情感。【解析】【导语】这首诗通过描绘初秋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英雄失志的感慨。诗中运用典故和物象,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末句则体现了诗人虽有怨愤,但仍不愿放弃对江山的眷恋与希望。【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更含蓄表现世态的炎凉”错误。不是表现世态炎凉,而是内心悲凉,“凉梦”是让人内心无限悲凉的梦。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①诗中描绘了初秋的景象,“昔昔秋犹在,疲劳老易侵”,秋天的氛围容易引发人的感慨,让人感到时光的流逝和自身的衰老。诗人登高临远,看到江山景色,触景生情,心中的愁绪油然而生。“未许怨”,正表明诗人愁怨颇深。②王夫之反清起义失败,国家灭亡,这给诗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愁怨。诗中提到“疲劳老易侵”,诗人感到年老体衰,身体的疲惫和衰老让他更加感慨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宝刀蚀虎气”暗示了他曾经的壮志豪情已经被岁月消磨,心中充满了无奈和遗憾。这种壮志难酬的痛苦也是他愁怨的重要原因之一。③尽管诗人心中充满了愁怨,但他说“未许怨登临”,表明他试图超越这种哀愁。他不允许自己仅仅因为登高临远而陷入无尽的愁怨之中,而是希望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困境。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的坚强和勇敢,他不愿意被愁怨所束缚,而是努力寻找一种超越困境的方式。他虽然身处困境,但并没有被愁怨所压倒,而是以一种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音乐课上,小聪被老师安排去弹钢琴,小聪正想推脱给别人时不禁想起了《论语》中的文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欣然接受了任务。(2)中秋之夜,月华如水,小刘漫步在松林间,听着叮咚的泉水声,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了王维《山居秋暝》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代诗人经常在诗的上下两句中以对比的手法来表达批判讽刺之意,如唐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如此。【答案】①.己所不欲②.勿施于人③.明月松间照④.清泉石上流⑤.战士军前半死生⑥.美人帐下犹歌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施”“照”“犹”。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冶铁史方面、新发现仿佛井喷一样、使人A,传统的老看法几乎被全面刷新了。1972年,在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中出土了一件铁刃铜钺,发掘单位把这件钱送到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院去分析,检验结果说铁刃所用的材料是古代的熟铁,《考古》1973年第5期发表的简报中,(甲),而且还把它和郭沫若《班簋的再发现》一文中推测“周初已有铁矿的冶炼和铁器的使用”的说法相联系,认为:“台西铁刃铜钺的发现证明了郭沫若同志的论断是正确的。”既有实物,又有鉴定结果,又有郭老的高见,一时间似乎成为B了,可是也就在发表上述简报的那期《考古》上,有一篇夏鼐先生的《读后记》,认为(乙)。这下差点闹出大乱子,有人说夏先生是在贬低古代劳动人民在冶铁方面的伟大成就。幸亏随后钢铁学院柯俊教授的指导,重新对这件锇作了检验分析,证明铁刃中所含的镍达6%左右,而且出现了分层的高镍偏聚。这种现象只有在冷却极为缓慢(每百万年冷却1℃-10℃)的天体中才能发生,从而肯定了铜铖的刃用的是陨铁。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18.A.目不暇接/应接不暇B.不刊之论/不易之论19.示例一:幸亏随后在钢铁学院柯俊教授的指导下,重新对这件钺作了检验分析,证明铁刃中所含的镍达6%,而且出现了分层的高镍偏聚。示例二:幸亏随后钢铁学院柯俊教授指导,重新对这件钺作了检验分析,证明铁刃中所含的镍在6%左右,而且出现了分层的高镍偏聚。20.甲:不仅肯定了这一结果乙:其铁刃所用的材料有可能是陨铁【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原文提到“在冶铁史方面、新发现仿佛井喷一样”,这表示新发现非常多,让人看不过来。“目不暇接”或“应接不暇”的意思是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非常符合语境。B.前面提到“既有实物,又有鉴定结果,又有郭老的高见”,这些因素加起来让这个结论看起来非常正确、不可更改。“不刊之论”或“不易之论”都表示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不可磨灭,符合此处语境。【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示例一:“幸亏随后钢铁学院柯俊教授的指导”有语病,若将其看作全句状语成分,则缺少介词结构,加上“在……下”,可改为“幸亏随后在钢铁学院柯俊教授的指导下”。“证明铁刃中所含的镍达6%左右”,“达”和“左右”语义重复,保留“达”,可改为“证明铁刃中所含的镍达6%”。示例二:“幸亏随后钢铁学院柯俊教授的指导”有语病,若将“柯俊教授”作为主语,则缺少谓语成分,去掉“的”,可改为“幸亏随后钢铁学院柯俊教授指导”,这里“指导”作谓语,句子结构完整。“证明铁刃中所含的镍达6%左右”,保留“左右”,将“达”改为“在”,可改为“证明铁刃中所含的镍在6%左右”。【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由后文“而且还把它和郭沫若”可知,这里需要一个表示递进关系的句子,并且要与后面的“而且”相呼应,再结合前面提到的这件事有了结果,所以可补写为“不仅肯定了这一结果”。乙:由后文“重新对这件钺作了检验分析”“从而肯定了铜铖的刃用的是陨铁”可以推断出,夏鼐先生之前的观点应该是认为这件器物的铁刃所用材料可能是陨铁,所以此处补写“其铁刃所用的材料有可能是陨铁”。(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左边是飞来峰的侧面,不说那些就山石雕成的佛像,就连那山石的凹凸、俯仰、向背也似乎全是巧手雕出来的。石缝里长出些高高矮矮的树木,苍翠,茂密,姿态不一,又给山石添上点缀。沿峰脚是一道泉流,从西往东,水大的时候流得快,水小的时候流得慢,泉声就有宏细疾徐的分别。道跟泉流平行。道左边先是壑雷亭,后是冷泉亭,在亭子里坐,抬头可以看飞来峰,低头可以看冷泉。道右边是灵隐寺的围墙,淡黄颜色。道上多的是大树,又大又高,说“参天”当然嫌夸张,可真做到了“荫天蔽日”。暑天到那里,不用说,顿觉清凉,就是旁的时候去,也会感觉“身在画图中”,自己跟周围的环境融合一气,挺心旷神怡的。灵隐的可爱,我以为就在这个地方。道上走走,亭子里坐坐,看看山石,听听泉声,够了,享受了灵隐了。21.请改写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要求两个语句均使用拟人修辞手法和叠词,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22.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21.示例:水大的时候急急忙忙,水小的时候从从容容。22.①采用短句,形成简洁明快的风格,与心情的愉悦与享受相契合;②使用“走走”“坐坐”等具有口语色彩的叠词,凸显心情的轻松愉悦;③使用整句以及叠词,具有音韵美。【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运用叠词的能力。本题要求改写句子使用拟人修辞,可从水流状态入手,根据其流速快和慢,对其进行拟人化处理。比如“流得快”,可以表述成急忙、匆忙等具有人的情态的动词;“流得慢”,可以表述成沉稳、从容等具有人的情态的动词。叠词就是重复使用同一个词或短语以加强表意效果,将拟人化的词语化为叠词表述即可,如“急急忙忙”“匆匆忙忙”“从从容容”等。【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分析表达效果的能力。①划线句中,每一个句子都是短句,短句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能够表达活泼情感。此处作者用短句表达,能更好地契合愉悦与享受的心境,更明快。②“走走”“坐坐”“看看”“听听”使用了叠词,叠词能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叠词能够拖长节奏,表现人物闲适自在的动作情绪,能更好地表达强烈的情感和语气,可以凸显心情的轻松愉悦;③“道上走走,亭子里坐坐”和“看看山石,听听泉声”是典型的对称句式,属于整句,音韵和谐具有美感。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位作家在谈到该如何进行文学创作时说:要沉下去,浮上来。沉下去就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向人民学习。不但要深入生活,还要能从日常的生活中走出来,从生活提炼出精华,写出作品。不能一猛子扎去,最后写不出东西来。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