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货币与赋税制度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高频非选择题20题)(原卷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10/1B/wKhkGWdAnIqAXXsPAAImYBneywQ030.jpg)
![专题15货币与赋税制度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高频非选择题20题)(原卷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10/1B/wKhkGWdAnIqAXXsPAAImYBneywQ0302.jpg)
![专题15货币与赋税制度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高频非选择题20题)(原卷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10/1B/wKhkGWdAnIqAXXsPAAImYBneywQ0303.jpg)
![专题15货币与赋税制度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高频非选择题20题)(原卷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10/1B/wKhkGWdAnIqAXXsPAAImYBneywQ0304.jpg)
![专题15货币与赋税制度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高频非选择题20题)(原卷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10/1B/wKhkGWdAnIqAXXsPAAImYBneywQ03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5货币与赋税制度、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精选高频考题20题·非选择题本专题涉及第五、六单元四课内容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第15课1.(2022秋·新疆伊犁·高二校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材料三1944年夏,美英苏中等44国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最终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把美元与黄金挂钩,规定35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使美元享有高于其他货币的特殊地位。——《当代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5~18世纪世界白银的流向。(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世纪英镑国际地位确立的历史条件。(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多个角度谈谈你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看法。2.(2022秋·山东潍坊·高二统考期中)我国纸币源于北宋之“交子”,演变沿袭至今,逐渐走向国际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中的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北宋交子钞版拓本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币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发展成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无锚”的信用货币体系。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为全球一体化进程起到促进作用,但其弊端也日益突出,面临重构的艰巨任务。
——摘自王作功、韩壮飞《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成就与前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交子钞版的史料价值。(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民币发展变化的特点,并简述其意义。3.(2022秋·辽宁大连·高二校联考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34年,总统罗斯福签署了《1934年购银法》。该法案命令财政部长在国内外购买白银,直到白银市价回到1.29美元/盎司。作为当时世界唯一以白银为主要货币的中国密切注视美国购银法事件的进展,从政府到金融界都向美方表达了强烈反对法案的意见,但美方并没有正面回应。对此,中国决定采取单方面措施,10月14日,中国宣布自次日起对白银出口征收10%的出口税,但出口管控措施效果有限。到了1935年春天,国际银价已经比中国国内银价高出50%。1935年2月1日,在中国驻美公使馆至美国国务院的备忘录中称,“种种迹象证实,上涨的通货价值,就中国来说,实为灾难”。中国的批发物价指数1934年比1931年下降了23%,当年下降了6.5%,1935年又下降了2.5%。1935年月国民政府采取新方案最终度过这场白银危机。——摘编自张婕《中国近代货币战争史》材料二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后第五种入篮货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末,人民币储备总额为1228.02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份额为1.23,较2016年同期增加0.15个百分点,是继美元(62.7)欧元(20.15)日元(4.89)英镑(4.54)加拿大元(2.02)和澳大利亚元(1.80)后的世界第七大储备货币。——摘编自谈俊《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购银法》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和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国际货币体系有何新特点,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4.(2022秋·辽宁·高二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国际性经济全仗国际货币体系来支撑,而这个体系的基础又是要人们近乎普遍地承认金本位制。……19世纪70年代,西欧和美国都采用了金本位制。谁只要持有任何“文明的”货币——英镑、法郎、美元、马克等,就可以随时去兑换黄金;反过来,一个黄金持有者亦可以把它兑换成任何一种货币。这些通货就像许许多多不同的语言,都在表示着毫无区别的东西。——(美)R.R.帕尔默等著《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材料二
中国外汇储备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20002022年1季度)图示。——王晋斌《美元体系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美元体系》(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形成的原因,说明其特征及影响。(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外汇储备的占比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的关键因素。5.(2022秋·山东临沂·高二统考期中)下表为历史文献中所记载的北宋铜钱铸造额历年变化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年份每年铸额(万贯)每人所占额(文)记载文献太平兴国六年(981年)50—《宋史》至道中(996年)8040《宋史》咸平三年(1000年)125—《宋会要辑要》景德中(1006年)18390《宋史》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12558《玉海》天禧末(1021年)10553《宋史》天圣间(1030年)100—《群书考索》庆历间(1045年)300131《梦溪笔谈》皇祐年间(1050年)146—《玉海》治平年间(1066年)17058《宋史》熙宁年间(1077年)373121(宋会要辑要》元丰间(1080年)506203《文献通考》崇宁五年(1106年)289.4—《玉海》大观前后(11071111年)29066《宋史》宣和二年(1120年)约300—《宋史》——彭信威《中国货币史》(1)说明北宋铜钱铸造额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成因。(2)分析说明上述变化在北宋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促进作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第16课6.(2023春·江苏盐城·高二校联考期中)[赋税与国家治理]材料一
要理解明代一条鞭法引致王朝财政体制转型,并由此开启了王朝国家统治模式的转型,需要从中国王朝国家财政体制结构谈起。历代王朝财政体制存在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国家之财虽然从理论上都属于君主,但并不必定聚于中央。早在汉朝,国家财政的基础本来就在郡国,汉武帝时期的财政措施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王朝财政制度,其结果实质上是加强中央财政的控制能力。但是,不管财政制度发生什么变化,都存在一个财用分掌于各级官府还是集中在中央的区别。藏之于州郡之财,甚至藏之于民之财,都是君主的,因为所谓“民”本身,也是君主之臣民,而地方政府和官民,不过是朝廷的执役,所以,在王朝体制下,财政运作需要处理朝廷与州郡之间分掌财用的关系,不是央地财权划分问题,而是天子治下“设官分职”的问题。——据刘志伟《从国家财政体制转型的视角看一条鞭法》材料二
1116世纪,各地大体上形成了贵族会议,并进而由贵族会议演化出议会,而税权,也大体由贤人会议转入这些组织执掌。由于国家规模空前扩大,事务浩繁,征税更加频繁。每次征税,国王都必须说明理由,而无论什么理由,都必须征得纳税人同意。反过来,由于征税频繁,社会也相应形成了“不经同意不纳税”的习俗或传统。由于征税涉及切身利益,纳税人又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税权,国王遭拒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反映了纳税群体力量的强大,更反映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强化。这时,纳税人已经意识到赋税作为斗争工具的重要性,并以纳税主体的有利条件要求分享权力。而只要分得一定权力,就可以参与国家管理,继而制衡王权。——据顾銮斋《赋税制度与欧洲政治制度的演进》(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历代王朝财政体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一条鞭法实施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中国与欧洲赋税制度演进的不同方向,并分析这种演进对各自社会治理模式产生的影响。7.(2022秋·黑龙江鸡西·高二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清初,赋役的征派仍以地亩、人丁为依据。由于官僚豪绅隐匿土田,特别是随着地权的日益集中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丁役或丁役货币化的丁银便成为广大贫民的沉重负担,不断引发百姓逃亡,直接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了稳定税收,康熙五十一年(1712)宣布以康熙五十年的全国丁银额为准,以后额外增丁,不再征收丁银。并且规定,人丁缺额,以本户新添者抵补;不足,以亲戚丁多者或同甲粮多之丁补之。但在实际操作中,地方官吏与豪绅互相勾结,挪移逃避,造成多丁不承、少丁多承的不均衡现象,无法保证丁银收入的稳定。到雍正时,采取“摊丁入亩”的征收丁银办法,把固定下来的康熙五十年的丁银,以与具体丁户相脱离的方式全部摊入田赋银中征收,称为“地丁制”,确保了国家财政收入。——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清朝实行“摊丁入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摊丁入亩”有哪些积极作用。(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8.(2022秋·江苏苏州·高二校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6年7月,国民政府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所得税暂行条例,所得税最初发生为战时税,以补充战时财政之不足,在抗战期间和胜利后,国民政府对所得税曾进行三次重大修订和税负调整,三次修订和调整都是为了应付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以扩大征税范围和提高税收负担为中心。由于个人所得税征起征点低,进税率级距差距小,最高税率订得较低,失去了调节收入、平衡负担的初衷,抗战结束后,个人所得税的继续开征,加大了工薪阶层对国民政府的离心力,再加上所得税制度本身的缺陷,最终无疾而终。——摘编自何家伟《南京国民政府个人所得税制度略论》材料二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个人扣除标准为800元每月。随着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1986年国务院先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1994年,国家开始进行全面税制改革,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制度。2008年,国家暂免征收利息税。2011年将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提高到3500元每月,对个体工商户、承包承租经营者的生产经营费用扣除标准也相应提高,但提高了高收入人群的税率标准。——摘编自周晓君《基于功能分析的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研究》(1)根据材料一归纳国民政府开征个人所得税的目的,简要分析近代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无疾而终”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特点。(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认识。9.(2022秋·山东青岛·高二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户主邯寿寿年伍拾陆岁
白丁课户见输女娘子年拾叁岁
小女亡弟妻孙年叁拾陆岁寡计布二丈五尺计麻三斤计租二石廿亩永业肆拾肆亩已受廿三亩口分合应受田壹倾叁拾壹亩一亩居住园宅八十七亩未受——《(武)周大足元年(701年)沙州敦煌县效谷乡户籍》材料二两税法一条鞭法◎量出制入。中央合并原征各项税役,定出“两税元额”,向各地摊派。各州县根据所摊税额,向下摊派。◎取消租、庸、调和一切徭役、杂税,但丁额不废。◎“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论主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两税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无固定居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的1/30征税。——宁欣《中国古代史》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金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明史·食货二》(1)提取材料一的信息,说明材料一对于研究唐朝的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2)根据材料二,从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视角,阐述两税法与一条鞭法之间的关系。10.(2023春·辽宁·高二校联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朝采用户籍制度。在秦国及秦皇朝时期,并不是所有民户都允许单独立户,允许立户的要求:第一,必须不是商人、开客店者及赘婿、后父。第二,立籍的对象必须是土地的拥有者或是官府授田的对象。秦时除有一般的民户户籍外,还有其他不同类别的特殊户籍。民户户籍有两种:“敌秦人”和外来人。除此,还有官吏的“宦籍”,官吏子弟的“弟子籍”,有爵者的爵籍,属于王族的“宗室籍”,属于贾人的“市籍”及其他贱口的户籍等。凡列入“弟子籍”者,既有被任用为官的权利,又有某种免役的特权。——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
唐代前期实行的基本赋役制度是租庸调。据《通典》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总人口为52918309人,其中不负担租庸调的竟有44700988人之多。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其鳏寡悖独不支济者,准制放免。共丁租庸调,并入两税。”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租腐杂徭悉省”,改变了过去“日输月送无休息”的情况。行两税法后,“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经济简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户籍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及其引发的赋税变化。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11.(2022秋·广东江门·高二校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汉以降,国家曾试图对乡村社会进行直接管理,主要依靠乡官及律令与儒家纲常,组织原则是地缘优于血缘,基层社会已经存在早期自治组织。中国乡村治理方式的转变是传统国家以最小成本维持社会运转的必然。自郡县制建立以来,帝国人口不断增加,县级区划的数目却维持了相对稳定;秦汉地方政府职役多至数百人。与此同时,乡村治理的难度却在增加,魏晋南北朝时期存在大量的财产隐匿和人口隐匿的现象。因此,各朝代不得不以最低行政配置来应对扩大的人口,政府效率下降、基层行政职能缩减,县以下交给各种社会组织进行自治就是不可避免的。唐宋时期,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它们来稳固统治。国家通过乡绅、乡约、宗族等各种形式和力量对乡村实行间接控制。——摘编自蒋楠《历史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材料二在历史的长河中,宗族及其领袖——乡绅是发展地方自治,推动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明清以降,宗族组织不仅遍布中国乡村,而且迅速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承担者。国家政权仅到县一级,县以下则主要依靠乡绅领导的宗族组织的自治。国家在县以下虽然也设立保长、里长之类,但人数极少,且只负责赋税以及兵役、劳役等重大的国家事务。其他诸如和谐稳定、文化教育、扶贫济困等,则完全依赖宗族等社会组织。——摘编自韩海浪《宗族与古代基层社会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时期乡官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乡村地方自治的作用。(3)在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古代的乡村治理模式有没有借鉴意义?试说明理由。12.(2022秋·湖北黄石·高二校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历朝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秦汉时期,乡里制度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隋朝基层官吏的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权力也在逐步弱化。唐朝推行“村”制度,对城邑之外的各种聚落形态进行全面规范和整顿,不仅从名称上统一为村,而且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是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自宋神宗熙宁年间直至清朝,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以体现族权的宗族组织为基础,以拥有绅权的士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乡村自治政治。进入20世纪后,清王朝被迫于宣统五年实行新政,传统的乡里制度、保甲制度被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摘编自唐鸣等《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材料二
民国时期,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和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得乡村社会的矛盾愈演愈烈,乡村问题日趋恶化。对此,一些地方精英认识到改造中国必须从农村着手,通过乡村治理实现改造中国的目标,掀起了一股乡村建设运动的高潮。其中最典型的有: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定县开展的“以教育为中心”的地方建设;梁漱溟领导的“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在邹平县推行的“以自卫为中心”的乡村建设;卢作孚领导的“乡村现代化模式”在重庆北培进行的“以经济为中心”的乡村现代化建设。这些地方知识精英开展的乡村建设实验主要是来自他们对乡村社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实现乡村社会复兴。——摘编自苏海新、吴家庆《论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历史演进》(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特点并指出其变迁的根本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13.(2023春·云南红河·高二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大一统”的农业社会,乡村是国家的细胞,是王权是否巩固的基础。同时,乡村又是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为了维系王权,封建国家采取“官民共治”的形式,将国家权力渗透到乡村,推行“乡里制度”。乡里制度从秦王朝创立到清末衰竭,经历数千年的变迁,其形式和称谓发生了诸多变化,但却一直延续。“乡里制度”借助宗族制度强化对乡村的管理,用行政手段编制乡村社会,是乡村治理的政治基础,它直接决定了乡村政治文化的基本特点。——摘编自骆正林《中国古代乡村政治文化的特点——家族势力与国家势力的博弈与合流》材料二抗日战争摧毁了疲弱保守的中国乡村政治秩序,刺激了民族意识的萌发,也带来了乡村社会重建之契机。中国共产党以农民的利益为切入点,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各阶级阶层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的调整,开始建设乡村社会新秩序。以共产党为核心的农抗会、妇抗会、教抗会、青抗会和儿童团等群众组织为基础的现代行政体系在敌后根据地出现,并成为乡村社会新的权力中心,在此基础上,1941年前后地方政权建设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全面展开。这一切彻底改变传统乡村的面貌和发展方向,也为中国共产党后来进行大规模社会动员聚集资源,推进乡村乃至全国变革作了准备。——摘编自杨丹伟《抗日战争与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村政治文化的特点,简析中国古代推行“乡里制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治理乡村与中国古代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提出乡村治理的合理化建议。14.(2022秋·山东烟台·高二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宋代是中国古代公益慈善事业发展阶段的一座高峰,这一时期,不仅官方慈善机构众多,在士大夫群体的推动下,民间慈善事业也得到了重大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盛局面。北宋思想家张载提出了“民胞物与”的观点,进一步丰富了儒家的慈善理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儒家把恤老慈幼看作是每个人天经地义的责任和义务,显示了天下一家的思想观念,成为传统社会慈善活动尤其是士人公益慈善活动的思想资源,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宋代士人的公益慈善事业,就其开放程度而言,大体可分为宗亲慈善、士人群体的互助以及士人群体的公益慈善三个方面。——汪家华郑明《论宋代士人群体公益慈善事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代公益慈善事业的认识。15.(2022秋·山东青岛·高二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乡约与基层治理朝代制定者名称主要内容北宋吕大钧《吕氏乡约》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为宗旨,规定了乡人在日常生活与交往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南宋朱熹修订《吕氏乡约》在“德业相劝”一条中加入“畏法令,谨租赋”明朝王阳明《南積乡约》规定乡民共同遵守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如规定不参加乡约者将罚银1两;设有约长、约副、约正等,职责明确明朝吕坤《乡甲约》将乡约、保甲纳入同一个综合治理体系中,以“约”为一个组织单元;官府在各约之上设监督管理机制来监管各约清朝陈秉直《上谕合律乡约全书》举行乡约的程序是:讲解完圣谕“敦孝悌以重人伦”等后,紧接着“读律”(讲解律法)请从“乡约与基层治理”角度对宋朝到明清时期的“乡约”进行合理解读。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8课16.(2023春·河北石家庄·高二校考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代帮扶弱势群体措施(部分)记述出处1武德七年,始定律令……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旧唐书》2悲田出于释教,并望改为养病坊,其两京及诸州。《唐会要》3其孝义之家,赐粟五石。高年八十以上粟二石,九十以上三石,百岁加绢二匹。《唐大诏令集》材料二
1834年英国政府所颁布的济贫法修正案,遭到了工人集会的反对,因为院内救济将破坏家庭关系并使被救济者失去人身自由,而即便是院外救济也使人失去尊严。在19世纪80年代,英国约1/3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表明贫困问题已超出个人慈善组织的能力范围,穷人贫困并非因为自身,而是社会环境的影响所致。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思想开始涌现,保证人们的最低收入被视为社会责任,它意味着制定最低工作收入制度、为失业者提供工作、养老金及疾病救济,而现有的济贫制度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新自由主义思想在政治上的一个结果,就是促使19061914年自由党政府实施一系列的社会改革。1908年的第一个《老年人养老法案》规定;对年满70岁的老人发放养老金,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确定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1921年新的《国民保险法》加大了保险力度。这样现代意义上的福利思想在英国开始萌芽。不过与二战后相比,当时英国社会福利的范围还是比较狭窄的。——摘编自刘成、奚慧玲等《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历史沿革》材料三
二战后,西方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则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国家干预下的社会平等。在这一目标的带动下,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发展形势出现极大的转变,逐渐暴露出局限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经济制度降低了原本的竞争力,导致平均利润降低;最后,福利制度本质只属于一种奖惩机制,所以也会对社会风气、资本主义社会原本的竞争精神造成破坏。——摘编自魏煦哲《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帮扶弱势群体的主要途径。从社会教化的角度,简述上述帮扶措施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英国政府进行社会福利政策改革的原因和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17.(2023春·云南昆明·高二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传统社会的控制系统分为“公”和“私”两部分。一方面,国家系统利用直至县和次于县的政权体系,依靠军队、法律等政治力量和经济的、习惯的等方面的力量实现其控制权,国家的权力似乎是绝对的和无限的。另一方面,实际对基层社会直接进行控制的,是乡族的势力,包括血缘和地缘性的,是一种多层次、多元的、错综复杂的网络系统。而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实际上就是“公”“私”两大系统相互冲突又相互利用的互动过程。——摘编自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材料二
1517世纪,英国地方治安法官取代郡长成为郡最高长官,实现了郡的半地方自治。此后,通过一系列法案,地方治理体系逐渐完善。19世纪80年代的议会改革,贯彻地方自治的“主权在民”原则,郡内的地方简化政府结构,郡变成了一个居民对郡事务进行民主治理的政府机构。地方治理职能从政治统治为主到以公共服务为主,地方治理主体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再简化、又到多元的若干次反复。——摘编自陈国申《从传统到现代:英国地方治理变迁》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管理模式。1954年,国家颁布条例,规定在城市基层设立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正式确立街居体制。通过街居体制,无单位、无组织的群众被全部纳入政府管理范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的基本特征,并简析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地方治理相较于古代中国地方治理的主要不同之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特点。18.(2022秋·江苏南通·高二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会在平时资助贫民春耕的种子、规定各级政权的扶贫职责等。北朝在以“三长制”重建乡里机构时,特别强调三长有照顾乡里贫弱的责任。宋朝国家鼓励、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明清时期政府诏令设置养济院,“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民便转贷”。——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老百姓的生老病死、住房医疗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完全由国家和集体包办,人们认为作为“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a字母组合音标》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密封箱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高温多色花纸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金融财会类专业》课件
- 正面与侧面描写课件
- 2023年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人员大比武网络练习卷含答案
- 环境监测课后习题练习试题及答案
- 摄影师复习测试卷附答案
- 《过程导向审计技术》课件
- 《小故事大哲理》课件
- JTT888-2020公共汽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_(高清-最新)
- 综合布线验收报告材料
- 某天然气公司场站设备管理制度
- 临时码头施工方案
-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专项规划
- 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优秀课件
- 村镇建设统计年报讲解
- 电力工程施工单位如何提升管理办法
- 商场撤场申请书
- 塑料电线挤出模具设计
- 《建筑固定消防设施》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