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陕西省韩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陶渊明为人任真自然,乐观豁达,他的诗也因其直爽的性格而表现得清净淡泊、悠远空灵。陶渊明对“真我”的狂热追求、对自然万物的尊重珍惜、对自然天命不可违的参透和接受,以及对诗意人生的努力建构,都无一不体现出他超逸不凡的人生哲学。受家族背景和儒家思想的影响,陶渊明的思想有着凡俗的一面,他对入仕做官、报效国家充满了激情,儒家的入仕思想一直贯穿了陶渊明的一生。年少时,陶渊明对儒家文化的接受和耳濡目染,使得他渴望建功立业,志向远大,积极向上,将“兼济天下”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中年时,陶渊明将希望寄予后辈身上,希望他们能够继承祖辈的风姿和抱负,光耀门楣;归隐后,陶渊明也不能忘却自己年轻时对入仕的激情与抱负,时常发出“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的回忆感叹。但另一方面也不容小觑。在自然主义风行的时代里,陶渊明对生活与自然有着无限的向往和热爱。摆脱官场后,归返自然的喜悦之情无以言表。在大自然中自由酣饮,领略自然之美,这使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这种快乐并不是源于金钱,而是源于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质性自然”“本爱丘山”,视仕宦之途为“樊笼”的陶渊明,最终辞官归隐,抛开尘世,远离社会繁杂,返归于自然,做到了真正的心境自然、悠然超逸。陶渊明的这些人生哲学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点。陶渊明的一生从年少时想要立善求名到归隐田园,经历了无数坎坷,但他依旧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中遇到的一切挫折。在归隐后的生活中,陶渊明并没有消极、懒惰地对待生活,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追求自我精神的满足,并且在精神得到满足的过程中完成对自我生命本真的探寻,继续提升个人的修养。陶渊明的人生哲学还处处体现着他委运任化、随时而变的处世态度。《周易·系辞下》中提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地间的一切事情都在随着时间而改变,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陶渊明的人生轨迹也在遵循着他的理想顺时而变,顺势而为。关于陶渊明的为人,苏轼曾经说过:“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叩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斯言得之。当后人细细品读陶渊明的诗作时,会发现陶渊明所展现的不仅是他真实的人生,更是他如何从凡俗人生中超脱升华的人生境界。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妨循着陶渊明的脚步去寻觅一些凡俗和朴实,获取几分超然和飘逸。陶渊明性情率真坦荡的原因就在于,田园就住在他心里,所以他把生活过成了一首诗。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烦恼,但人无完人,我们为什么不能像陶渊明一样,把生活的不如意都转化成“自嘲”,一笑了之?人生充满了真真假假,但何必在意别人的看法。生活是自己的,何必要做给别人看?既然改变不了世界,那就做好我自己。无论是入仕还是归隐,陶渊明都在追求自己的理想人生。入仕时,他将“澄清中原”作为自己的理想;归隐后,找回“真我”成为陶渊明的人生理想。身处动乱环境中的陶渊明尚且能够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以积极的态度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人生,身在和平年代,我们亦能如此。陶渊明主动离开繁杂喧闹的尘世,并不是畏惧消极的逃避,而是在追求自我精神的满足,及在精神得到满足的过程中完成对自我生命本真的探寻,用对生命的感悟来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而这,又何尝不是今天的我们所欠缺的呢?(摘编自梁瑞《超逸与凡俗:陶渊明人生哲学的双重意蕴》)材料二:陶渊明的人生哲学同他的实践关系非常密切,他无意于充当哲学家、思想家,只是将他的思考所得稍稍流露于诗文言谈之中。享受普通人的物质生活,在陶渊明的人生哲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饮酒(其三)》诗云:“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人生苦短,空名无用,与其去追逐那些空洞无用的名声头衔,还不如踏踏实实地来饮酒自娱。饮酒在陶渊明这里固然是一件具体的事情,同时也可以看成他物质享受的一个代码。陶渊明人生哲学的另一基本点是天命论,一切听天由命。“命”“运”“天命”“天运”这些词在陶渊明作品中多次出现。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序》中自称“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为了过这种不“违己”的自由生活,他宁可降低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矫励”就是外界对自己的约束干扰,因为不合自己的本性,要坚决予以排除。当陶渊明归隐时,他又说“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可见他认为自己的归隐也是命中注定的,合于自然之道,并不是什么奇怪或特别的事情。尽管陶渊明对于世事并没有遗忘和冷淡,但强大的天命论思想帮助他克服了种种内心的骚动,而获得宁静与和平。(摘编自顾农《陶渊明的思想和艺术》)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超凡的人生哲学可以从他追求“真我”、尊重自然、参透天命、建构诗意人生等方面体现出来。B.年少时,陶渊明把“兼济天下”作为奋斗目标;归隐后,他将希望寄予后辈身上,希望他们光耀门楣。C.归隐后的陶渊明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追求自我精神的满足,探寻自我生命的本真,提升个人的修养。D.陶渊明注重享受普通人的物质生活,他认为人生苦短、空名无用,与其追逐名声头衔,不如饮酒自娱。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的家族背景和其接受的儒家思想都影响着他,使他的诗表现得清净淡泊、悠远空灵。B.材料一引用《周易·系辞下》和苏轼的话论证了陶渊明委运任化、随时而变的处世态度。C.田园就住在陶渊明心里,他把生活过成了一首诗,是因为他对生活的不如意都能一笑了之。D.当外界与自己的本性不合时,陶渊明会坚决予以排除,借饮酒来表达内心的遗忘和冷淡。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一中陶渊明的人生哲学对当今生活的启示的一项是()A.凡·高执着于绘画梦想,即便在世人漠视、穷困潦倒的环境下,仍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坚持着自我,画自己想画的画。B.海伦·凯勒年幼时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但她凭借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态度学会了读写,成了一位杰出的作家。C.当代大文豪、大学者钱锺书先生成名后依然笔耕不辍,他从不接受任何新闻媒体的采访,更加勤勉地做着学问。D.毛泽东虽然日理万机,但仍保持着勤奋苦学的习惯,无论是外出开会,还是视察工作,只要有时间,他就看书。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鲁迅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陶渊明,说陶渊明有心如止水(恬淡)的一面,也有金刚怒目(豪放)的一面。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1.B2.B3.D4.材料一的行文脉络:①首先介绍陶渊明的性格特点和人生哲学;②接着分析他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入仕经历和归隐后的生活态度;③最后探讨他的人生哲学的特点和对当今生活的启示。5.鲁迅的评价揭示了陶渊明性格的双重性:①他有“心如止水”的恬淡,表现为对自然的热爱、对天命的顺应和对物质生活的淡泊;②他有“金刚怒目”的豪放,体现在他对理想的追求、对入仕的激情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解析】【导语】这两篇文章分别从陶渊明诗意人生和人生哲学出发,探讨了他在儒家思想与自然主义之间的平衡。材料一强调陶渊明在追求“真我”与自然和谐中表现出的豁达与超然,揭示其人生哲学的双重意蕴。材料二则聚焦于陶渊明的天命观和物质生活态度,展示他在顺应自然与内心宁静中的智慧。两者共同勾勒出陶渊明在动荡时代中坚持自我、追求精神满足的形象。【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B.“归隐后,他将希望寄予后辈身上,希望他们光耀门楣”错误,根据材料一“中年时,陶渊明将希望寄予后辈身上,希望他们能够继承祖辈的风姿和抱负,光耀门楣;归隐后,陶渊明也不能忘却自己年轻时对入仕的激情与抱负”可知,陶渊明中年时,将希望寄托在后辈身上。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能力。A.“陶渊明的家族背景和其接受的儒家思想都影响着他,使他的诗表现得清净淡泊、悠远空灵”错误,根据材料一“陶渊明为人任真自然,乐观豁达,他的诗也因其直爽的性格而表现得清净淡泊、悠远空灵”可知,陶渊明的诗表现得清净淡泊、悠远空灵是因为他直爽的性格。选项曲解文意。C.“是因为他对生活的不如意都能一笑了之”错误,根据材料一“陶渊明性情率真坦荡的原因就在于,田园就住在他心里,所以他把生活过成了一首诗。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烦恼,但人无完人,我们为什么不能像陶渊明一样,把生活的不如意都转化成‘自嘲’,一笑了之”可知,田园就住在陶渊明心里,他把生活过成了一首诗,原因是他性情率真坦荡,将生活的不如意转化为“自嘲”只是表现之一,并非唯一原因。选项以偏概全。D.“陶渊明会坚决予以排除,借饮酒来表达内心的遗忘和冷淡”错误,根据材料二“尽管陶渊明对于世事并没有遗忘和冷淡,但强大的天命论思想帮助他克服了种种内心的骚动,而获得宁静与和平”可知,陶渊明对于世事并没有遗忘和冷淡,是强大的天命论思想帮助他克服了种种内心的骚动,获得宁静与和平,而非借饮酒表达内心的遗忘和冷淡。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A.凡・高在世人漠视、穷困潦倒的环境下仍坚持梦想坚持自我,体现了积极乐观对待挫折和追求自我精神满足,与陶渊明的人生哲学有相通之处。B.海伦・凯勒凭借坚定意志和积极态度学会读写成为杰出作家,体现了积极乐观对待挫折和追求自我精神满足,与陶渊明的人生哲学有相通之处。C.钱锺书先生成名后笔耕不辍不接受采访勤勉做学问,体现了追求自我精神满足,与陶渊明的人生哲学有相通之处。D.毛泽东日理万机仍勤奋苦学,主要体现的是毛泽东的勤奋好学和对知识的追求,而非陶渊明所强调的追求自我精神满足和生命本真的探寻,不能体现陶渊明的人生哲学对当今生活的启示。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围绕陶渊明人生哲学的双重意蕴展开论述,行文脉络如下:①第一段“陶渊明为人任真自然,乐观豁达”“陶渊明对‘真我’的狂热追求、对自然万物的尊重珍惜、对自然天命不可违的参透和接受,以及对诗意人生的努力建构,都无一不体现出他超逸不凡的人生哲学”,首先介绍陶渊明的性格特点和人生哲学②接着,第二段“受家族背景和儒家思想的影响,陶渊明的思想有着凡俗的一面,他对入仕做官、报效国家充满了激情,儒家的入仕思想一直贯穿了陶渊明的一生”分析他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入仕经历;第三段“视仕宦之途为‘樊笼’的陶渊明,最终辞官归隐,抛开尘世,远离社会繁杂,返归于自然”分析他归隐后的生活态度。③第4段“陶渊明的这些人生哲学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点”作为过渡段,过渡到5至6段对陶渊明的人生哲学特点的探讨;7段至文章最后“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妨循着陶渊明的脚步去寻觅一些凡俗和朴实,获取几分超然和飘逸”“我们为什么不能像陶渊明一样,把生活的不如意都转化成‘自嘲’,一笑了之?人生充满了真真假假,但何必在意别人的看法。生活是自己的,何必要做给别人看?既然改变不了世界,那就做好我自己”“身在和平年代,我们亦能如此”“而这,又何尝不是今天的我们所欠缺的呢”说明了陶渊明的人生哲学对对当今人们生活的启示。【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鲁迅的评价揭示了陶渊明性格的双重性:①根据材料一“在自然主义风行的时代里,陶渊明对生活与自然有着无限的向往和热爱。摆脱官场后,归返自然的喜悦之情无以言表”材料二“陶渊明人生哲学的另一基本点是天命论,一切听天由命”和“享受普通人的物质生活,在陶渊明的人生哲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可知,他有“心如止水”的恬淡,表现为对自然的热爱、对天命的顺应和对物质生活的淡泊;②根据材料一“无论是入仕还是归隐,陶渊明都在追求自己的理想人生”“以积极的态度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人生”“受家族背景和儒家思想的影响,陶渊明的思想有着凡俗的一面,他对入仕做官、报效国家充满了激情,儒家的入仕思想一直贯穿了陶渊明的一生”“陶渊明的一生从年少时想要立善求名到归隐田园,经历了无数坎坷,但他依旧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中遇到的一切挫折”可知,他有“金刚怒目”的豪放,体现在他对理想的追求、对入仕的激情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我们看菊花去白先勇早上有点阴寒,从被窝里伸出手来觉得冰冷的;纱窗外朦朦胧胧,是一片暗灰色,乍看起来晨光还早得很,我翻了一下身,刚想闭上眼睛养会儿神,爸爸已经来叫我了。他说姐姐的住院手续已全部办妥,林大夫跟他约好了十点钟在医院见面,但是他临时有个会要开,恐怕赶不回来,所以叫我先送姐姐去,他随后把姐姐的衣服送去,爸爸临出门的时候对我再三嘱咐,叫我送姐姐去的时候千万要小心。我们院子里本来就寒碜,这十月天愈加萧条;几株扶桑枝条上东一个西一个尽挂着虫茧,有几朵花苞才伸头就给毛虫咬死了,紫浆都淌了出来,好像伤兵流的淤血。原来小径的两旁刚种了两排杜鹃,哪晓得上月一阵台风,全倒了——萎缩得如同发育不全的老姑娘,明年也未必能开花。姐姐坐在小径尽头的石头堆上,怀中抱着她那头胖猫咪,她的脸偎着猫咪的头,叽叽咕咕不知对猫咪讲些什么。她看见我走过去,瞪着眼睛向我凝视了一会儿,忽然咧开嘴笑得像个小孩似的:“嘻嘻,弟弟,我才和咪咪说,叫它乖些,我等一下给它弄条鱼吃,喔!弟弟,昨晚好冷,吓得我要死!我把咪咪放到被窝里面来了,被窝里好暖和的,地板冷,咪咪要冻坏,嘻嘻——嘻嘻——咪咪不听话,在被窝里乱舔我的脸,后来又溜了出来。你看,咪咪,你打喷嚏了吧?听话,噢!等一下我给你鱼吃——”姐姐在猫咪的鼻尖上吻了一下,猫咪耸了耸毛,舒舒服服地打了一个呼噜。姐姐的大衣纽扣扣错了,身上东扯西拉的,显得愈加臃肿,身上的肉被箍得一节一节挤了出来;袖子也没有扯好,里面的毛衣袖口伸出一半来。头上的发夹忘记取下来了,有两三个吊在耳根子后面,一讲话就甩呀甩的,头发也是乱蓬蓬的,一束一束绞缠在一起。三轮车已经在门外等了很久了,我心中一直盘算着如何使姐姐上车而不起疑心,我忽然想到新公园这两天有菊花展览,新公园在医院对面。“菊花展览?呃——呃——想是想去,不过咪咪还没吃饭,我想我还是不去吧。”“不要紧,姐姐,我们一会儿就回来,回来给咪咪买两条鱼吃,好不好?”“真的?弟弟。”姐姐喜得抓住我的衣角笑起来,“你答应了的哦,弟弟,两条鱼!咪咪,你听到没有?”姐姐在猫咪的鼻尖上吻了好几下。我帮姐姐把衣服头发整了一下,才挽着她上车,姐姐本来想把猫咪一块儿带走的,我坚持不肯,姐姐很难过的样子,放下猫咪对我说:“不要这样嘛,弟弟,咪咪好可怜的,它没有我它要哭了的,你看,弟弟,它真的想哭了——咪咪,噢,我马上就回来,买鱼回来给你吃。”车子走了,我看见妈站在大门背后,嘴上捂着一条手帕。姐姐紧紧地挽着我,我握着姐姐胖胖的手臂,十分暖和,姐姐很久没有上街了,看见街上热闹的情形非常兴奋,睁大眼睛像个刚进城的小孩一般。“哈哈,弟弟,‘一二三,一二三,左转弯来右转弯——’”姐姐高兴得忘了形,忽然大声唱起我们小时候在学校里爱唱的歌来了,这时三轮车夫回头,很古怪地朝姐姐看了一眼。我知道他的想法,我的脸发热起来了。姐姐没有觉察,她仍旧天真得跟小时候一样,所不同的是她以前那张红得透熟的苹果脸现在已经变得蜡黄了,好像给虫蛀过一样,有点浮肿,一戳就要瘪下去一样;眼睛也变了,凝滞无光,像死了四五天的金鱼眼。“嘘!姐,别那么大声,人家要笑话你了。”当车子停在医院门口时,姐姐悄悄地问我:“弟弟,我们不是去看菊花吗?来这里——”姐姐瞪着我,往医院里指了一指。我马上接着说道:“哦,是的,姐姐,我们先去看一位朋友,马上就去看菊花,噢。”外科诊室外面病人特别多,把过道塞住了,要过去就得把人群挤开,正当我急急忙忙用手拨路时,姐姐忽然紧紧抓住我的手臂停了下来。“弟弟,我想我们还是回去吧。”“为什么?姐。”我的心怦然一跳。“弟,这个地方不好,这些人——呃,我要回去了。”我连忙放低了声音温和地对姐姐说:“姐,你不是要去看菊花吗?我们去看看朋友然后马上就——”“不!我要回去了。”姐姐咬住下唇执拗地说,这种情形姐姐小时候有时也会发生的,那时我总迁就她,可是今天我却不能了。姐姐要往回走,我紧紧地挽着她不让她走。“我要回去嘛!”姐姐忽然提高了声音,立刻,所有的病人一齐朝我们看过来,几十道目光逼得我十分尴尬。到林大夫的诊室要走很长一段路,我一面走一面装着十分轻松的样子,与姐姐谈些我们小时的趣事,她慢慢地又开心起来了,后来她想起了家里的猫咪,还跟我说:“弟,你答应了的,我们看完菊花买两条鱼回去给咪咪吃,咪咪好可怜的,我怕它要哭了。”过道的尽头有一道铁栅,铁栅的上面有块牌子,写着“神经科”三个大字,里面是一连串病房,林大夫的诊室就在铁栅门口。林大夫见我们来了,很和蔼地跟我们打了招呼说了几句话,姐姐笑嘻嘻地说道:“弟弟要带我来看菊花。”走到铁栅门口时,两个护士便上来把姐姐接了过去,姐姐喃喃地叫了我一声“弟弟”,还没来得及讲别的话,铁栅已经“咔嚓”一声上了锁,把姐姐和我隔开了两边。姐姐这时才忽然明白了什么似的,马上转身一只手紧抓着铁栅,一只手伸出栏杆外想来挽我,同时还放声哭了起来。“你说带我来看菊花的,怎么——弟——”紫衣、飞仙、醉月、大白菊——唔,好香,我凑近那朵沾满了露水的大白菊猛吸了一口,一缕冷香、浸凉浸凉的,闻了心里头舒服多了。外面下雨了,新公园里的游人零零落落剩下了几个,我心中想:要是——要是姐姐此刻能够和我一道来看看这些碗大一朵的菊花,她不知该乐成什么样儿。我有点怕回去了——我怕姐姐的咪咪真的会哭起来。(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爸爸给姐姐办好住院手续,约好和医生见面,对“我”再三嘱托,暗示出姐姐生病了,而且是非常严重的疾病。B.文中画横线处对妈妈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妈妈对送姐姐去医院的不舍、难过与无奈,突出了母亲对女儿的怜爱之情。C.姐姐患有精神疾病,但在“我”眼里,姐姐的一切言行都是正常的,这是“我”的主观感受,体现了姐弟间深厚真挚的感情。D.“她以前那张红得透熟的苹果脸现在已经变得蜡黄了,好像被虫蛀过一样”一句通过脸色对比,表明了姐姐的病情程度。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以“阴寒”“暗灰色”描写环境,渲染凄清寒冷的氛围,为下文骗姐姐去医院奠定了伤感的基调。B.本文是一篇带有强烈抒情意味的小说,抒发了对姐姐患病的同情以及对姐姐因患病而被关的现实的无奈与感伤。C.小说的标题“我们看菊花去”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对姐姐而言,看菊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D.小说用“我”的心理描写作结,是为了表达菊花很好看,可是姐姐未能和“我”一起来看菊花的遗憾之情。8.小说是如何刻画姐姐的形象的?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9.有人说,这篇小说表现了世间常态。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答案】6.C7.D8.①借助直接的外貌、语言、行为描写,展现了姐姐生活自理能力差、形象邋遢、思维简单,患有精神疾病的状态。②对比描写:将姐姐现在的状态与以前进行对比,突显病情的严重。③他人衬托。通过“我”、车夫、其它病人形象衬托姐姐患病的形象。9.小说表现了世间常态,即生活中充满了复杂、无奈和不舍。①姐姐因病被送往医院,家人虽不舍但无奈,只能接受现实,体现了对亲人的爱与责任。②弟弟用“看菊花”哄骗姐姐住院,姐姐被锁在铁栅内时弟弟心情复杂,反映了生活中善意的谎言和对亲人的不舍与无奈。③姐姐在外面唱歌和说话声音大时,人们古怪地看姐姐,表明社会上对于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往往缺乏理解和包容,也是一种世间常态。【解析】【导语】本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家庭在面对精神疾病时的无奈与痛苦。小说以弟弟的视角,描绘了姐姐在精神失常后的天真与无助,以及家人对她的关爱和不舍。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细节,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温情的氛围。标题“我们看菊花去”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现实的残酷使这种愿望无法实现,揭示了生活中无奈的常态。【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但在‘我’眼里,姐姐的一切言行都是正常的”错误。文中多处描写表明姐姐患有精神疾病,她的言行在旁人看来是不正常的,比如三轮车夫回头很古怪地朝姐姐看了一眼,而这时“我知道他的想法,我的脸发热起来了”,“嘘!姐,别那么大声,人家要笑话你了”可知,我眼中姐姐的这些行为也是不正常的,觉得尴尬、无奈。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是为了表达菊花很好看,可是姐姐未能和‘我’一起来看菊花的遗憾之情”错误。小说用“我”的心理描写作结,不仅仅是表达菊花很好看姐姐未能一起看的遗憾之情,更主要的是表达“我”对姐姐现状的无奈、对未来的担忧以及对姐姐那份复杂的情感,选项理解片面。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①外貌描写:文中对姐姐的外貌进行了细致刻画,如“姐姐的大衣纽扣扣错了,身上东扯西拉的,显得愈加臃肿,身上的肉被箍得一节一节挤了出来;袖子也没有扯好,里面的毛衣袖口伸出一半来。头上的发夹忘记取下来了,有两三个吊在耳根子后面,一讲话就甩呀甩的,头发也是乱蓬蓬的,一束一束绞缠在一起”,通过这些描写展现了姐姐生活自理能力差、形象邋遢的特点,暗示出她精神状态不佳。语言描写:姐姐的语言多是围绕着猫咪,如“嘻嘻,弟弟,我才和咪咪说,叫它乖些,我等一下给它弄条鱼吃,喔!弟弟,昨晚好冷,吓得我要死!我把咪咪放到被窝里面来了,被窝里好暖和的,地板冷,咪咪要冻坏,嘻嘻——嘻嘻——咪咪不听话,在被窝里乱舔我的脸,后来又溜了出来。你看,咪咪,你打喷嚏了吧?听话,噢!等一下我给你鱼吃——”,这些话语表现出姐姐思维简单、天真幼稚的特点,符合其患有精神疾病的状态。行为描写:姐姐坐在小径尽头的石头堆上,怀中抱着她那头胖猫咪,脸偎着猫咪的头,叽叽咕咕不知对猫咪讲些什么;当要送她去医院途中又表现得像个刚进城的小孩,兴奋地唱歌,到医院明白要被留下时的挣扎、哭闹等行为,都生动地刻画了姐姐患病后天真、执拗,精神失常,缺乏自我认知的形象特点。②对比描写:将姐姐现在的状态与以前进行对比,“她以前那张红得透熟的苹果脸现在已经变得蜡黄了,好像给虫蛀过一样,有点浮肿,一戳就要瘪下去一样;眼睛也变了,凝滞无光,像死了四五天的金鱼眼”,通过脸色和眼睛的对比描写,突出了姐姐患病前后的巨大变化,进一步突出了病情对她身体状态的影响,表现出病情的严重。③侧面烘托:“三轮车夫回头,很古怪地朝姐姐看了一眼”“所有的病人一齐朝我们看过来,几十道目光逼得我十分尴尬”“外面下雨了,新公园里的游人零零落落剩下了几个”通过周围人对姐姐的态度,记读者感受到姐姐患有精神疾病的形象。【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探讨创作意图的能力。①姐姐患有精神疾病,爸爸要忙着开会,只能让“我”送姐姐去医院办理住院手续,这反映了在家庭面对成员患病尤其是像精神疾病这种较难处理的情况时,往往有着各自的事务和无奈,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照顾患病成员中,虽然不舍却又无奈,只能接受现实;体现了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即家庭在面对困难时的爱和力不从心。②“我”虽然知道要送姐姐去医院治病,但在过程中又不忍心看到姐姐难过,如姐姐要带猫咪时“我”坚持不肯但又觉得姐姐难过的样子很可怜,以及最后姐姐被锁在铁栅内时“我”的无奈、心疼、不舍,这种亲人之间面对患病成员既想帮助其治疗又不忍其痛苦,还要编织善意的谎言的复杂情感;在生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是一种世间常态。③当姐姐在三轮车上兴奋地唱歌时,三轮车夫回头很古怪地朝姐姐看了一眼;当姐姐在医院忽然提高了声音时,所有的病人立刻一齐朝我们看过来……这表明社会上其他人对于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往往会投以异样的眼光,缺乏理解和包容;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世间常态。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为太学生。仪凤中,吐蕃数盗边,元忠上封事洛阳宫,言命将用兵之要。高宗善之。迁监察御史。徐敬业举兵,诏元忠监李孝逸军。至临淮,孝逸惧,按兵未敢前。元忠曰:“公以宗室将,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孝逸然之,乃部分进讨。时敬业保下阿溪①,弟敬猷屯淮阴。元忠曰:“敬猷博徒不知战,且其兵寡易摇,大军临之,势宜克。乘胜进,破之必矣。”孝逸乃引兵击淮阴,敬猷脱身遁,逆进击敬业,平之。迁洛阳令。陷周兴狱当死,以平扬、楚功,得流。岁余,为御史中丞,复为来俊臣所构,流费州。酷吏诛,人多讼元忠者,乃召复旧官。因侍宴,武后曰:“卿累负谤铄②,何邪?”对曰:“臣犹鹿也,苟须臣肉为之羹耳,彼将杀臣以求进,臣顾何辜?”圣历二年,迁检校洛州长史,治号威明。张易之家奴暴百姓横甚元忠笞杀之权豪惮服。为检校左庶子,奏曰:“小人在君侧,臣之罪也。”易之等恨怒,共谮元忠,遂下制狱。中宗复位,迁兵部尚书。武后崩,帝居丧,军国事委元忠裁可,拜中书令,封齐国公。神龙二年,知兵部尚书,当朝用事,群臣莫敢望。安乐公主私请废太子,求为皇太女,帝以问元忠,元忠固称不可,自是语塞。武三思用事,京兆韦月将上书言其恶,帝搒③杀之,后莫敢言。王同皎谋诛三思,不克,反被族。元忠居其间,依违无所建明。初,元忠相武后,有清正名,至是辅政,天下倾望,冀干正王室,而稍惮权幸,不能赏善罚恶,誉望大减。卒,年七十余。谥曰贞。(选自《新唐书·列传四十七》,有删改)【注】①下阿溪:地名,在今安徽省天长市东北。②谤铄:诽谤,诋毁。③搒:拷打。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张易之家A奴B暴C百姓D横甚E元忠笞F杀之G权豪惮H服。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之,指“的”与“失向来之烟霞”(《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之”的意思不同。B.然,指“认为……正确”,与“恬然自安”(《琵琶行并序》)中“然”的意思不同。C.以,指“凭借”,与“慨当以慷”(《短歌行》)中“以”的意思不同。D.谥,对死去的帝王、大臣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仪凤年间,吐蕃多次侵扰边境,魏元忠向朝廷呈奏折和提建议,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得到高宗的赏识。B.魏元忠任御史中丞时,陷入周兴审理的案件而被判死罪,后来他凭着平定扬州、楚地的功劳,得以被流放。C.武后询问魏元忠,为何他多次受到别人的诋毁,魏元忠以鹿自喻,表明这是污蔑者要残害他以求取升官所致。D.王同皎谋划诛杀武三思失败而被灭族,魏元忠身为重臣却不敢直言,他清廉正直的名声在晚年大大下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酷吏诛,人多讼元忠者,乃召复旧官。(2)武三思用事,京兆韦月将上书言其恶,帝搒杀之,后莫敢言。14.在徐敬业叛乱之际,魏元忠受命督促李孝逸率军围剿,他是如何帮助李孝逸取得战争的胜利的?请结合原文内容简要说明。【答案】10.DEG11.A12.B13.(1)酷吏被杀,有多人为魏元忠辩冤,就召他恢复原来的官职。(2)武三思掌权,京兆韦月将上书弹劾其罪恶,皇帝打死了韦月将,后来人们都不敢说话了。14.①晓以大义鼓舞李孝逸士气,指出其作为宗室将领肩负天下安危重任,按兵不动可能被取代。②分析局势制定策略,认为徐敬业之弟敬猷兵少易摇,建议先攻淮阴,李孝逸依计行事最终平定叛乱。【解析】【导语】这篇文言文选自《新唐书·列传四十七》,主要讲述了魏元忠生平事迹。文章通过魏元忠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展现了他在军事、政治上的才干和清正廉洁的品格。尽管他曾遭受诬陷和流放,但最终因功绩得以复职。文章还揭示了他在晚年因畏惧权贵而声誉受损的复杂性格。整体上,魏元忠是一个有功有过的历史人物。【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张易之的家奴残害百姓,暴横得厉害,魏元忠打死了他,权豪都害怕而服从其管束。“张易之家奴”作主语,“暴”作谓语,“百姓”作宾语,句子结构完整,故在D处断开;“元忠笞杀之”句子结构完整,“元忠”作主语,“笞杀”作谓语,“之”作宾语,故在EG处断开;故选D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错误。意思相同,均为“的”。句意:议论任命将帅、使用军队的关键。/刚才梦中的烟霞美景都已消失。B.正确。认为……正确/……的样子。句意:孝逸认为他说得对。/随遇而安,自得其乐。C.正确。凭借/助词,无实际意义。句意:凭着平定扬州、楚地的功劳。/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D.正确。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魏元忠任御史中丞时”错误。根据原文“陷周兴狱当死,以平扬、楚功,得流”可知,魏元忠调任洛阳令时,陷入周兴审理的案件而被判死罪。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诛”,被诛杀;“讼”,为人辩冤;“乃”,就。(2)“用事”,当权;“搒”,拷打;“莫”,没有人、没有谁。【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①根据“元忠曰:‘公以宗室将,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孝逸然之,乃部分进讨”可知,魏元忠向李孝逸说明其作为宗室将领,肩负着天下安危的重任,现在天下人都期待着叛乱被平定,如果按兵不动,会让朝廷失望,可能被他人取代。这番话让李孝逸认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从而鼓舞了士气,决定进军。②魏元忠分析局势,认为徐敬业的弟弟敬猷是个赌徒不懂作战,而且兵少容易动摇。他建议李孝逸先攻打淮阴,说“敬猷博徒不知战,且其兵寡易摇,大军临之,势宜克。乘胜进,破之必矣”。李孝逸听从了这个建议,引兵击淮阴,敬猷脱身遁走。接着逆击徐敬业,最终平定了叛乱。参考译文:魏元忠,是宋州宋城人,是太学的学生。仪凤年间,吐蕃多次侵扰唐朝边境,元忠向洛阳宫呈上封事,议论任命将帅、使用军队的关键。高宗认为他说得好。升任监察御史。徐敬业举兵叛乱,皇帝下诏让魏元忠监督李孝逸的军队前去讨伐。到了临淮,李孝逸害怕,停下军队不敢前进。魏元忠说:“您以宗室的身份率领军队,天下的安危就维系在你的身上,现在天下太平时间已经很长,听说狂妄狡诈的贼人悄悄发动叛乱,都侧着耳朵悬着心来等待他们被消灭,如果军队不前进,让远近的人离心,万一朝廷让别的将领来代替你,你用什么话来应对呢?”孝逸认为他说得对,就部署进军征讨之事。当时李敬业守卫下阿溪,其弟李敬猷镇守淮阴。魏元忠说:“李敬猷是个博徒,不懂作战,而且他的军队人数少容易军心动摇,大军压境,其势应该能够打败他们。乘胜前进,打败他们是一定的了。”孝逸就率军进击淮阴,敬猷脱身逃跑,于是进军攻打李敬业,平定了他。调任洛阳令,陷入周兴审理的案件而被判死罪,凭着平定扬州、楚地的功劳,得以被流放。过了一年多,担任御史中丞,又被来俊臣诬陷,流放费州。酷吏被杀,有多人为魏元忠辩冤,就召他恢复原来的官职。趁着魏元忠侍宴,武后问他:“你多次受别人诽谤诋毁,为什么呢?”元忠回答说:“我就像一只鹿,人们如果需要我的肉来做羹汤,他们就要杀掉我来求取升官,我却有什么罪?”圣历二年,升任检校洛州长史,他的治理号称威严英明。张易之的家奴残害百姓,暴横得厉害,魏元忠打死了他,权豪都害怕而服从其管束。担任了检校左庶子,上奏说:“小人在皇上身边,这是我的错误。”易之等人又恨又怒,共同诬陷魏元忠,魏元忠被抓进监狱。中宗复做皇帝,升魏元忠为兵部尚书。武后去世,皇帝守丧,军国大事都委托魏元忠裁决,任命他担任中书令,封为齐国公。神龙二年,担任兵部尚书,在朝廷上执掌大权,群臣没有人能和他相比。安乐公主私下里请求废掉太子,请求自己做皇太女,皇帝拿这个来询问魏元忠,元忠坚持说不可以,这种话自此就被截住了。武三思掌权,京兆韦月将上书弹劾其罪恶,皇帝打死了韦月将,后来人们都不敢说话了。王同皎谋划诛杀武三思,没有成功,反而被灭了族。魏元忠在这中间,依从权势没有什么建议。当初,魏元忠辅佐武后,有清廉正直的名声,到这时候辅政,天下人都仰慕他,希望他纠正皇室的错误,可是他渐渐害怕权幸,不能赏善罚恶,声望大大地降低了。去世,时年七十余岁。谥号是贞。(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横吹曲辞·梅花落沈佺期铁骑几时回,金闺怨早梅。雪中花已落,风暖叶应开。夕逐新春管,香迎小岁①杯。感时何足贵,书里报轮台②。[注]①小岁:春节。②轮台:在唐代,轮台是西域的一个重要地点,在古诗词中常被用来指代边疆或边防重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交代了诗中主人公,“铁骑”代指远在边疆的征人,“金闺”代指思妇。B.第二句中,“怨”字主要表达了思妇对早梅开放的怨恨和对青春已逝的哀怨。C.第三、四句描绘了花朵凋零的景象,但随着春天的到来,新的生命将再次焕发生机。D.第五、六句写思妇追逐新春的乐曲,在小岁时举杯迎香,表现了她对新年的期待。16.请简要赏析诗的最后两句“感时何足贵,书里报轮台”。【答案】15.B16.末尾两句以反问语气作结,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这两句诗通过轻视个人感情、关注国家大事,表现了诗人心系边疆、忧国忧民的情怀,具有深沉的爱国思想。【解析】【导语】沈佺期的《梅花落》通过思妇对远征丈夫的思念,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离愁别绪。诗人以梅花的早凋隐喻女子的惆怅,风暖叶开暗示春天将至,却仍不见归人,展现了时光流逝与情感落寞的对比,寄托了对边疆征人的牵挂与期盼。【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思妇对早梅开放的怨恨和对青春已逝的哀怨”错误。“怨”字主要表达的是思妇对远在边疆的丈夫未能归来的思念之情,而非对早梅开放的怨恨或对青春已逝的哀怨。虽然“早梅”可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但这里的“怨”更多是对远方亲人的牵挂和等待。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感时何足贵”中的“感时”是指对时局的感慨和忧虑,诗人认为个人的感怀或伤感在国家大事面前并不重要,表达了一种轻视个人情感、重视国家大局的态度,体现了诗人胸怀天下的责任感。“书里报轮台”一句则进一步表明诗人关心国家边疆事务。轮台是边疆重地,诗人希望从书信中得到边境战事的消息,表现了对前线将士的挂念以及对国家安定的关心。这句诗将个人情感转向国事,寄托了诗人对边境战事的忧虑与期盼。(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动物的声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开篇仅用“_________________”一句就已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点明了季节特征,并渲染了萧瑟落寞的氛围。(3)“鹿”因其恬淡、惬意且安静的生活习性而受古人青睐,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狗吠深巷中②.鸡鸣桑树颠③.浔阳江头夜送客④.枫叶荻花秋瑟瑟⑤.呦呦鹿鸣⑥.食野之苹(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吠、颠、浔、枫、荻、呦、须、渔樵、渚、麋。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水是温柔的。柔情若水。你看到春天的那些花吗?从那些在残冬的边沿第一次在枝头为人间送来一阵惊喜的白花,到那一片卷过山野的姹紫嫣红,从宫苑里①的名卉,到野地里默默开放的草花,无一不是受到水的无声地爱抚。水是妩媚的。秋波流盼。你看到莲花瓣上那莹莹滚动的露珠吗?还有草叶上的一片濡湿的露水,以及白杨枝头的那一片闪闪发光的拂动着的深绿中的一条条细微但十分清晰的脉络和柳树那千丝万缕悠悠垂下的金色的枝条。那在最高峻的山崖上雄立着的古松上的那片青翠,那在最荒凉的边地上迎风招展着的古槐上的那些银花,无一不是受到水的青睐。水是②的。流水有意。从那千顷青青的麦穗,到那万里溢香的稻花,还有那挂满枝头的累累果实,以及那③的芳香和成熟,无一不是因为有了水的无私的眷恋和默默的深爱。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加点的“你”,意思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你看,我说得没错吧!小王肯定能成功。B.司机师傅,你能不能开快点?我赶时间。C.当你面对那清潭,你也会觉得时间好像静止了。D.“你说这件事该怎么办呢?”他焦急地问我。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个双重否定句,它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8.①争奇斗艳②一往情深③漫山遍野19.C20.①双重否定“无一不是”,强调了水对万物影响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突出水的作用。②双重否定起到了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使表达更有力度,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水的价值。【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处,形容春天里花,结合下文“野地里默默开放的草花”,本句是宫苑里的名卉,与下文“默默开放”形成对比,可用“争奇斗艳”。争奇斗艳:竞相展示形貌、色彩的奇异、艳丽。形容百花竞放,十分艳丽。
②处,形容水的特点,结合下文“流水有意……无一不是因为有了水的无私的眷恋和默默的深爱”,可见水一直很多情,饱含爱恋,可填“一往情深”。一往情深:指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的感情,十分向往、留恋。
③处,结合前文“千顷……万里……累累果实”,可知“芳香和成熟”范围之广,可填“漫山遍野”。漫山遍野:原指布满了山坡山冈、田间旷野,现形容数量很多、范围很广。【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文中加点的“你”是泛指,指读者。A.“你”是特指,指对话的另一方;B.“你”是特指,指司机师傅;C.“你”是泛指,指面对清潭的人;D.“你”是特指,指对话中的对方“我”。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①文中画横线句子“无一不是受到水的青睐”用双重否定“无一不是”,更能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水与万物紧密且不可或缺的关系,强化了水在万物生长、呈现美好姿态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突出水对万物影响的普遍性和必然性。②从语气上看,双重否定句起到了加强语气的作用,“无一不”,即“都是”,比一般的肯定句更加强调万物都受到水的作用这一情况,增强表达的力度,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水的价值,更能引起对水的喜爱和重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一类极为有效的药物。抗生素自出生以来,就一直受到许多人的追捧,但也有人因为使用抗生素产生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导致产生死亡。新的研究还发现青少年服用抗生素过多会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此外,抗生素也有致命的缺点。其一,并不是每一种抗生素都只针对特定的细菌,因此它们在杀害有害细菌的同时也可能杀掉无害细菌,①,对人体自身的免疫机制会有影响;其二,部分顽强的细菌经过抗生素的“轰炸”后并没有被杀死,反而不断地繁殖和进化,形成了耐药性细菌,也就是超级细菌,原先的抗生素无法再消灭它。随着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多,超级细菌的种类也随之增多,②,人们不得不一直开发新的抗生素来对抗它,最终将构成恶性循环,因此绝不能滥用抗生素。为了预防抗生素的滥用,人们开始寻找抗生素的替代品。研究发现,自然界中有几种天然的细菌“杀手”。如蜂蜜、生姜、葡萄柚、姜黄、大蒜、茶树油等,虽然这些天然抗生素经过了多重研究,但关于这些天然“杀手”是如何抑制细菌繁殖、预防感染的,科学家还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因此③,也要像人工制造的抗生素一样,不能滥用。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1.抗生素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许多人追捧,但也有人因为使用抗生素产生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22.①破坏人体的菌群平衡②超级细菌越来越难以对付③即便是天然的抗生素【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句语病有二:(1)搭配不当。“抗生素”与“出生”搭配不当,应将“出生”修改为“诞生”;(2)成分赘余。“导致”有“使产生”之意,与“产生”语义重复,应删除“产生”一词。【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这里需要补充的是抗生素对人体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杀死有害细菌的同时,也可能破坏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影响免疫机制。据此可填“破坏人体的菌群平衡”。第二空,前文提到随着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多,超级细菌的种类也随之增多,此处应填入一个递进性的句子,进一步说明超级细菌的变化趋势及其带来的后果。据此可填“超级细菌越来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进排气歧管项目发展计划
- 社交媒体平台下的网络直播销售模式研究
- 小区建筑工程设备租赁合同5篇
- 幼儿园中秋活动计划
- 企业员工下半年工作计划
- 第二学期班主任个人工作总结
- 环境设计与科技审美的互动关系研究
- 亲子乐园全包装修合同范例
- 2025年度货车司机用工与道路通行证申请服务协议
- 2025年02月贵阳贵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84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英语试题
- 2025-2030年中国青海省旅游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 人力资源部门2023年度招聘效果分析
-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章 单元综合测试卷(北师版 2025年春)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课件 Unit1第1课时Startup
- 2025年安徽碳鑫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广东珠海高新区科技产业局招聘专员1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数学-福建省泉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二)试卷和答案(泉州二模)
- 员工行为守则及职业道德规范
- 3学会反思 第一课时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 2025年寒假实践特色作业设计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