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学科试题共8页第页龙东联盟2023级高二学年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传说的炎黄二帝至今,我们强调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可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却很难以实物证明其存在:秦汉时代的人们尚且在说虞夏商周为四代,到了秦汉以后就以夏商周为三代,自动选择忽略掉了虞朝。这一切使得中国人心中的五千年文明史更难成功论证。虽说当时的先民并没有什么文明史论,但是到清末因西方文化的冲击,有人对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一个系统归纳,当时的学者以及儒家读书人普遍认为炎黄二帝是确实存在的,无论是按照西元纪年法还是中国人的天干地支纪年法,中华文明从上古传承到清都是拥有着五千年的完整脉络,但它是建立在二十四史的基础上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以书论史”。“以书论史”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学术文化,最早存在于春秋时期,后被司马迁打破,他不仅仅是以书论史,更多的是奔赴实地考察,访问天下老者,记录了诸夏与诸夷狄之间流传的炎黄二帝时代争夺天下的故事。这种以书论史和实物辅佐的文明记录方式一直在中国历代传承,但古代中国不兴考古,所以实物辅佐与实地论史的手段在清末乃至近代逐渐式微,更多的近代学者采用的依旧是以书论史的手段,从诸多帝王的纪年中进行加减,从而得出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法。可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新史学的出现,全球的历史研究者制定了新的标准,即一个文明的存在必须要有两个条件符合:一个条件为古文明的文字,另外一个条件为古代国家的都城。大家一致认为一个文明国度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必然会出现这两样东西。而当时的中国还是“以书论史”的时代,故而夏朝与殷代都不被国际所承认。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受到质疑。(选自《炎黄二帝与华夏文明的兴起》,有删改)材料二:殷墟早在清末就已出现,当时甲骨是被当作“龙骨”来售卖的,清朝史学家研究发现,龙骨也大多是传说中殷代文字的承载之物。上面的文字记录与司马迁史书上面的商王世系几乎完全契合。甲骨文证明了殷代的确是存在的,并且在西周之前已经统治中国数百年,西方史学家口口声声说中国文明止步于周的说法被打破。中国人一直坚持的五千年文明史观也一下子被证明大半。上世纪三十年代,三星堆的横空出世让整个中国史学吃惊。三星堆的古蜀国是一个神秘莫测的文化古国,谁也没想到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需要靠它来旁证。那里出土的青铜器物无一不代表着古蜀国有着与华夏文明相似的太阳神崇拜,而上面的铭文雕刻也叙述着古蜀与夏朝之间的恩怨。经时间验证,它们都是四千八百年前的物品。可我们心心念念的炎黄二帝却始终虚无缥缈。而位于郑州双槐树的考古却让中国人的五千年实物文明梦得以实现。2020年5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确认位于巩义市河洛镇的双槐树遗址是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有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面积达117万平方米,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阶段大型中心居址、大型连片块状夯土遗迹、大型公共墓地、夯土祭祀台遗迹等,并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丰富的文化遗物。这处都邑性聚落遗址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在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就形成了繁华的都市群。”郑州市文物局局长任伟说。“根据过去的考古发现,中原地区给人一种5000多年前社会发展相对沉寂的印象,有过‘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说法。双槐树遗址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选自《河洛古国:炎黄二帝的时代以信史重现人间》,有删改)材料三:文物考古专家顾万发最津津乐道的,是一处用陶罐模拟天上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天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业。”他说。专家认为,这一天文遗迹明显具有特殊人文含义,表明在聚落布局中的礼仪化思维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已经形成,可以认为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河洛古国”还发现了国宝级的文物——一只用野猪獠牙雕刻的、正在吐丝的家蚕。作为已发现的中国最早骨质蚕雕艺术品,与周边同时期遗址出土的迄今最早丝绸实物一起,实证了5300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养蚕缫丝。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最早的代表。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河洛古国”的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外来文化因子:折腹鼎、背壶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双腹器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这证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就是联通四方的交通孔道,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这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选自《同望5300年!——“河洛古国”文明溯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很难成功论证,是因为秦汉以后人们只承认夏商周三代,自动选择忽略掉了虞朝。B.实地论史与实物辅佐的手段在清末乃至近代渐呈式微,使得近代学者只能以书论史,得出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法。C.早在清末时期,就证明了殷代不但存在,而且比西周早数百年,打破了西方史学家关于中国文明止步于周的说法。D.双槐树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了五千多年前中原地区不但不是文明洼地,反而对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影响力。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近代学者采用以书论史的方法证明中华文明史长达五千年,但是这一结论因没有古文明文字与古国都城佐证而不被国际史学界承认。B.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上面的铭文雕刻充分证明了在4800年前古蜀国与夏朝之间曾有过的往来。C.折腹鼎、背壶、双腹器这些文物在双槐树遗址中出土,证明了当时不同地域的文明相互交流和借鉴的史实。D.用野猪獠牙雕刻的、正在吐丝的家蚕之所以称为国宝级的文物,是因为它是已发现的中国最早骨质蚕雕艺术品。3.“以书论史”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学术文化,根据材料,下列各书籍中不能用作论史的一项是(3分)A.《汉书》B.《墨子》C.《资治通鉴》D.《三国志》4.“河洛古国”的文明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二、三概括分析。(4分)5.请结合三则材料梳理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的论证进程。(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凶犯【俄】契诃夫在法院审讯官面前站着的是一个身材矮小、瘦弱无比的庄稼汉,穿着花粗布衬衫和打补丁的裤子。他的脸上胡子拉碴的,一脸的麻子,两条浓眉耷拉着,让人很难看清他的眼睛。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冷漠。他还光着脚。“丹尼斯·格利果利耶夫!”审讯官开口说道,“你往前站一点儿,回答我们的问题。本月7日,也就是7月7日早晨,铁路护路员巡查路况时,在141俄里处,当场发现你在拧铁轨上用来固定枕木的螺丝帽。瞧,就是这种螺丝帽……他便把你和螺丝帽扣留了。是这样吗?”“啥?”“事情是护路员说的那样吗?”“是的。”“好的。嗯,那你拧螺丝帽干嘛?”“啥?”“你别老‘啥、啥的’,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你拧螺丝帽干嘛?”“要是不干嘛,我就不去拧了。”丹尼斯声音嘶哑地说,斜着眼睛看着天花板。“那你用螺丝帽做什么?”“就那种螺丝帽吗?我们用它做钓鱼坠儿。”“你说的‘我们’是指哪些人?”“我们,就是老百姓呗……也就是克利莫夫斯克村的农民。”“听着,老兄,你别跟我装糊涂了,用不着胡扯什么钓鱼坠儿!”“我打娘胎里生下来就没撒过谎,在这里我敢撒谎吗?”丹尼斯嘟囔着,眨巴着眼睛,“再说了,大人,没有坠儿能行吗?你把鱼饵或者蚯蚓挂到鱼钩上,要是没有坠儿,它能沉到水底吗?我撒谎了吗……”丹尼斯发出了一阵冷笑。“这样说来,你拧下这个螺丝帽就是为了拿它做钓鱼坠儿了?”“不为这个又为啥呢?它又不能当羊拐子玩儿!”“你也可以拿铅块、子弹壳做坠儿啊,或者钉子什么……”“铅块在路上捡不到,得去买,而钉子又不合适。螺丝帽虽然难弄,但比其他东西都要好……很沉,而且有个窟窿。”“你装什么糊涂!难道你还没弄清楚,笨蛋,你这一拧会拧出什么后果?如果护路员没有发现,火车就有可能出轨,就会死很多人!而这些人是你害死的!”“大人!我干嘛要害他们呢?难道我是恶棍吗?”“在你看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火车出了事故呢?虽然你只拧掉了两三个螺丝帽,但也许火车就是因为这而出了事!”丹尼斯阴笑着,半信半疑地眯起眼睛看着审讯官:“得了吧!这些年来,全村人都在拧螺丝帽,还不是照样平安无事?假如我撬了铁轨或是搬了一根木头放在铁路上,哎呀,那么,火车可能会被撞翻,可是……呸!就那么一个螺丝帽!”“你知道不,就是那些螺丝帽把铁轨固定在枕木上的!”“这个我们懂……我们又没拧下所有的螺丝帽……还留着许多呢。”丹尼斯打了个哈欠,并在嘴巴上画了个十字。“去年这里就有一列火车出轨,”审讯官说,“我现在终于明白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去年的火车脱轨了……我终于弄明白了!”“您可是读过书的人,所以您是懂道理的人,您刚才所说的,句句在理。而那个护路员不过就是个乡巴佬,什么都不懂。他抓住我的衣领就把我给拽来了……”“你听着,《刑法》第一千零八十一条规定:凡蓄意破坏铁路,致使该路上行驶中的运输工具发生危险,且肇事者明知该行为有可能将造成灾……你不可能不知道,拧掉螺丝帽会引发什么后果……该肇事者当判处流放并服苦役。”“您当然知道得最清楚了……可我们是睁眼瞎……我们哪懂这些啊!”“你其实什么都懂!你只是在撒谎,装糊涂而已!”“我为什么要撒谎呢?如果您不信,就到村里去问问……没有钓鱼坠儿只能钓到欧鳇鱼。”“嗨,住嘴……”整个法庭鸦雀无声。丹尼斯不时地变换双腿的位置,望着铺着绿色桌布的桌子,使劲儿眨巴着眼睛,仿佛他看到的不是铺着绿绒布的桌子,而是刺眼的阳光。审讯官在快速地写着什么。“我可以走了吗?”丹尼斯沉默了一会儿,问道。“不行。我得先把你抓起来,然后让你去坐牢。”丹尼斯不再眨眼,微微抬起浓眉,疑惑地望着审讯官。“为什么要坐牢呢?大人,我没空,我还得去赶集呢,还得到叶戈尔那里要回三卢布的油钱……”“住嘴,别吵了……”“如果真的犯了事,我也认了,可就这样去……要是您怀疑我欠税,我的大人,您可别相信村主任……村主任算账时净作假,这一点我可以向老天爷赌咒……”“我烦透你了,喂,谢敏!”审讯官吼道,“把他带下去!”“我们家三兄弟,”丹尼斯嘟囔着,两名强壮的法警正拽着他走出审讯室,“兄弟帮兄弟又不是义务……兄弟交不上税,而我丹尼斯却去承担什么责任……你是什么狗屁法官!……你们应该靠本事断案,不应该无中生……哪怕是该被刀剐,也得犯了事才行啊,也要凭良心啊……”背景:1856年,沙皇意识到了改革的必要性,在1861年俄国实行了农奴制改革。文章最初发表是在1885年,表现出俄国社会不同阶层之间不可调和的隔膜和矛盾。社会制度造成俄国阶级固化、阶级间利益相互冲突。(有删改)6.分析划线处几次眼神描写背后的人物心理活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次“斜着眼睛”,表现丹尼斯面对法官的质询,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当的,法庭的审讯是可笑的,“斜着眼睛”透露出他对法庭法官的蔑视。B.第二次“半信半疑地眯起眼睛”,虽然丹尼斯还是不相信法官的话,但是内心已经出现疑虑松动,开始有意识的为自己的行为作辩护。C.第三次“使劲儿眨巴着眼睛”,面对法官提到火车翻车的实例以及可能会面临的刑事处罚,丹尼斯开始有些惶恐紧张,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D.第四次“丹尼斯不再眨眼”,丹尼斯如梦初醒,再次从法官处确认自己可能会坐牢,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感到十分震惊,但是依然不愿认罪。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门见山,通过肖像描写和神态描写展现主人公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态,为其后受审时的反应和态度埋下伏笔。B.小说通过丹尼斯与审讯官的对话表现冲突,对审讯官呵斥丹尼斯的行为描述,表现出作者对审讯官无礼态度的强烈批判。C.本文擅长用典型的生活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如丹尼斯说“又不能当羊拐子玩儿”,让读者看到庄稼汉丹尼斯的生活日常。D.作者对人对事的叙述客观冷静,不露声色,把思考留给读者,这与狄更斯带有自传性质的《大卫·科波菲尔》迥然不同。8.结构紧凑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一大特色,请分析本文是如何做到结构紧凑的。(4分)9.审讯官多次说丹尼斯“装糊涂”,你认为丹尼斯是装糊涂还是真糊涂,请依据丹尼斯的辩解说出你的理由。(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材料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选自《礼记·大学之道》,有删改)

材料二: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盍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选自《礼记·公子重耳对秦客》,有删改)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父死之谓A何B又因以为利C而天下其孰能D说之E孺子F其辞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明德于天下”与“明明如月”(《短歌行》)两句中的“明明”意思不同。B.“此谓知之至也”与“知者不惑”(《<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知”意思相同。C.“然则盍行乎”与“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老子》)中的“行”意思不同。D.“孺子其辞焉”与“孺子可教”的“孺子”是同意,都可表示“年轻人”之意。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道应当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进而能够内心安定,思虑周详,处事合宜,最终更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B.无论是天子还是平民都应以修养品德为根本。修养好品性,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再治理好国家,再平定天下。C.晋献公将要杀害他的世子申生,申生求助于狐突而不得,自知死罪难逃,最终选择了自杀。D.晋献公去世后,秦国使者暗示重耳趁机夺取君位,但经过子犯的分析,重耳放弃了这个打算。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2)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14.申生和重耳都做到了“明明德”,请结合材料二,说说他们的具体表现。(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重游曲江韩

偓追寻前事立江汀,渔者应闻太息声。避客野鸥如有感,损花微雪似无情。疏林自觉长堤在,春水空连古岸平。惆怅引人还到夜,鞭鞘风冷柳烟轻。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重游曲江,触景生情,回想当年立于曲江之滨,为仕途不顺长叹不止。B.第六句与《春江花月夜》中“春江潮水连海平”都描绘出春水涨平的视觉效果。C.全诗用字精当,“自”“空”二字将主观情感融入客观景物,写景而意不在景。D.诗歌虽名为“重游曲江”,但是关注点不在“游”,而在于记写重游故地之感。16.诗人重游曲江,心生惆怅,请赏析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两句,与其说是写梦中情形,不如说是回忆当年的闺房之乐。(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要让别人去做的句子是,。(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互相望着月亮可是却听不到声音,希望随着月光照耀对方的句子是,。(4)《将进酒》中“,”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5)《<老子>四章》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房屋等日常事物,发现“无”的意义,并得出“,”的结论。(四)文言文基础知识(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小题,完成18~20题(每题2分)。18.下列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冬,与越人水战

②朝闻道,夕死可矣B.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其坚不能自举也C.①自是者不彰

②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D.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②可以群,可以怨19.下列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A.一日克己复礼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B.强行者有志

自伐者无功C.可以兴,可以观

大夫各爱其家D.胜人者有力

皆有怵惕恻隐之心20.下列加点字含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贼其君者也(伤害)

请事斯语矣(实践)

复众人之所过(弥补)B.天下归仁焉(称许)

故有道者不处(处所)

要誉于乡党朋友(求取)C.故盗贼有亡(灭亡)

请问其目(细则)

静而后能安(性情安和)D.今一朝而鬻技百金(卖)

具此而已矣(齐全)

文胜质则史(鄙俗)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本题共2小题,10分)月中有桂的传说,究竟何时出现、如何出现,已无从考证。只知最早是宋代《全芳备祖》中述及西汉《淮南子》有"月中有桂树"的记载。①?首先,农历八月时,荷花已尽,菊花尚未盛开,也不像春天那样有百花争艳。这时,桂花却灿若金粟,占尽秋光。也许还因为,古人眼中的桂树甚至有了人格。由于常生长在山岩幽壑中,桂树被视为具有"出尘"的品性。比如王维的一句"人闲桂花落",清幽的画面扑面而来。而明月高悬夜空,远离世间,搭配神秘而有灵气的桂树,再适合不过了。此外,桂花的香味也让桂树与"月宫"这种神奇的地方更适配。别的花卉香味都比较清淡,②,诗人们就想象大概只有月宫才能有这样浓郁美妙的花香吧,“异日天香满庭院,吾庐当似广寒宫”。桂树和桂花还被赋予了“出类拔萃”的意象。《晋书》中记载,晋武帝曾问大臣郄诜的自我评价,郄诜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后人就以“③”来形容在朝廷人才选拔中脱颖而出。这下子,a等于给桂树立了个“杰出人才”的人设,b而且还巧妙地和月亮捆绑。c这样祥瑞的寓意,d又有谁能不拒绝?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或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请指出序号并改正。(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论语》: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庄子》: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亚里士多德: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潜能。蒙田:我所希冀的名声只是让人知道我曾安静地度过一生。以上名言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龙东联盟2023级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C.解析:A项,从原文表述“可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却很难以实物证明其存在:秦汉时代的人们尚且在说虞夏商周为四代,到了秦汉以后就以夏商周为三代,自动选择忽略掉了虞朝。这一切使得中国人心中的五千年文明史更难成功论证”可知,因缺少实物证明,秦汉以后才忽略掉了虞朝,使得五千年文明史“更难成功论证”,选项因果不成立且以偏概全。B项,结合原文“这种以书论史和实物辅佐的文明记录方式一直在中国历代传承,但古代中国不兴考古,所以实物辅佐与实地论史的手段在清末乃至近代逐渐式微”分析可知,选项因果错误。D项,原文表述“双槐树遗址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扩大范围,由文中可知:河洛地区仅占地117万平方米,是中原地区的一部分,且文中说有影响力,并没有明确说是重要影响力。2.D.于文无据,因果不成立。3.B.“以书论史”强调的是具有学术性、实证性的史料,《墨子》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4.=1\*GB3①建筑方面。选址精心,规划科学,且规模宏大。=2\*GB3②天文天象方面。具有相对成熟的‘天象授时观’,礼仪化思维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已经形成。=3\*GB3③农业方面。已经养蚕缫丝,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最早的代表。=4\*GB3④文化交流方面。出土文物具有其他地域的文化特征,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一点1分,要有概括)5.①清代以前,用以书论史的方法证明中华文明可溯源至周朝。②清末,殷墟与甲骨文的出土证明中华文明可上溯到殷商。③上世纪三十年代,三星堆文物证明是4800年前的物品,旁证了夏朝的存在。④2020年5月,双槐树遗址(或河洛古国)是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遗址,追溯历史到炎黄时代。(时间脉络清晰2分,其他内容一点1分)6.C“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错,并未。7.B“表现出作者对审讯官无礼态度的强烈批判”错,作者意在表现审讯官和丹尼斯无法沟通的愤怒。8.①设置的人物少,关系单一,只有审讯官和丹尼斯两个人物。②设置的场景少,只选取法庭一处场景作为展开情节的空间。③利用对话形式,交代了丹尼斯受审的前因后果,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交代。④小说情节简单,矛盾单一,只围绕偷螺丝帽这一件事来塑造人物,表现主旨。(一点一分,答出三点给满分)9.第一种观点:装糊涂。①面对审讯官的审问,狡辩为自己开脱,装作听不明白,不认罪。②他的生活经验,使他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事情;③把个人行为上升到农民集体行为,让自己有了和法官抗衡的资本。第二种观点:真糊涂。①丹尼斯认为用铁轨螺丝帽做钓鱼坠理所应当,认知简单。②丹尼斯认为他没有拧下全部的螺丝帽就不会造成事故,就不会害人,。③丹尼斯认为拧下螺丝帽并不违法,捕到鱼才更重要,愚昧无知。=4\*GB3④丹尼斯的生存环境(阶级地位)决定了他自身认识的局限性。不懂法律,意识不到自己的违法行为。(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酌情给分)10.BCE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11.B.名词,认知;“知”同“智”,聪明、智慧。句意:这就是认知的最高境界。/聪明的人不迷惑。A.正确。彰明美好的;明亮的。句意: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品德。/明亮的月亮。C.正确。行动,这里指逃走;行走。句意:那么为什么不逃往他国呢?/踮起脚尖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D.正确。12.C“申生求助于狐突而不得,自知死罪难逃”表述错误,曲解文意。申生向狐突表达的是希望他能辅佐君主,不是为自己求助,文中也没有说狐突未答应;不是因为死罪难逃,而是出于对父王的忠孝而选择自杀。13.(1)本应看重的却没有重视,而不应重视的却予以重视,没有过这样的事情。“厚”,看重、厚待;“薄”,轻视,不重视;“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正常的语序为“未有之也”,意思是“没有过这样的事情”。三点各1分,句意1分(2)公子重耳对申生说:“您为何不向父亲说明白你的心志呢?”“子”指代的是申生;“盍”何不;“于公”状语后置;三点各1分,句意1分。14.①申生不辩解不逃亡,宁可自杀也不肯使父亲伤心(1分);死前还求狐突辅佐君主,表现了他的忠孝之心(1分)。=2\*GB3②重耳不因父亲去世而谋权篡位,表现了他的忠诚和仁德。(或答重耳叩拜秦使者但不拜谢,表明不以晋献公的继承人自居;不与人私谈,不谋求个人利益,表现了他的忠诚和仁德。)(1分)15.A诗人是此时立于江边,诗歌中也未提到他因何事而叹息。16.①通过描写自身行为,独自立于江边叹息,至夜不回,表现内心的惆怅之情。(或答通过塑造一个独立江边暗自叹息的主人公形象,表达内心惆怅之情。)=2\*GB3②融情入景,通过描写野鸥、微雪、冷冷的春风、柳条等景物表达自己的惆怅之情。=3\*GB3③直抒胸臆,尾联直接说出自己的惆怅之情。每点2分,如答出以景结情、拟人、炼字(自、空)、多感官(视觉、触觉)描写酌情给分17.(1)小轩窗,正梳妆。(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4)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5)(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8.C.是,意动用法;亏,使动用法。A都是名词作状语,在水上/在早上B都是形容词作名词,贤人/坚固的程度D都是名词动用,种植/提高人际交往能力19.D有力量,古今同义/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古今同义;A一旦,古今异义/填平洼地,古今异义;B勤勉而行,古今异义/没有功勋,古今同义;C能够用来,古今异义/卿大夫的封地,古今异义。20.A全部正确。B处(为,做)。C亡(同“无”)。D史(虚饰,浮夸)21.为什么跟月亮绑定的是桂树呢桂花的香味则非常浓郁蟾宫折桂22.正确表达:等于给桂树立了个“杰出人才”的人设,而且还巧妙地和月亮捆绑。这样吉祥的寓意,又有谁能拒绝?c处改“祥瑞”为“吉祥”。修饰不当,“祥瑞”是名词,指好事情的兆头和征象,修饰“寓意”不正确。d处去掉“不”。反问语气+否定等于肯定,此处要表达无法拒绝的意思。23.作文立意:1.知其不可而为之,拥有向逆境说“不”的气概。2.奋斗不息,抗争到底。3.以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过好此生。4.无问东西,从心而为。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试题所给的四句材料,精选中外名家名言,两两对照,分别体现了“有为”与“无为”的不同人生观。其中,材料第一句出自《论语•宪问》,“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意思是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凸显的是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担当精神。第三句亚里士多德的言论与之相似,强调人不能安于现状,而是要积极开发自己的潜能。潜能是一种潜在的、可能的、尚未外化为现实的能力。冰山理论认为:人们拥有的能力就像冰山一角,只占能力的30%,而还有70%能力隐藏在冰山之下,未被发掘。但是激发潜能需要坚定自信、奋斗目标、现实危机、榜样感召以及崇高的责任感等等。可见,这两句话强调的都是一种奋发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行动力。第二句材料出自《庄子•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意思是知道是无可奈何的,就当作命运一样去接受,这就是人生最高的德行。表现的是道家的崇尚自然、清静无为、顺应天道的思想。诚然,“安之若命”里会含有躲在舒适圈里的含义,但有时候不硬碰硬,也意味着一种变通和审时度势。第四句里蒙田的名言,关键词是“安静”,也强调了对于清静无为的推崇。那么,对于材料的联想与思考,就应当围绕材料所体现出来的“为”与“不为”的思辨关系展开。对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我们可以指出: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勇武、奋进精神让人佩服,但庄子、蒙田的清静无为态度也未必没有道理。其实,就个人来说,“为之”还是“安之”,最终还是看什么事。因此。不管是选择哪一个题目为文,都需理解“之”这个代词指代的是什么。想一想,哪些事完成它有困难,有挫折,而又应该做的。比如自己的理想抱负、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为了民族与国家的未来等等。哪些事知道它不可以而又不去做呢?比如在自己人生成长中的各种诱惑、名利以及无谓的牺牲等等。参考译文:材料一:大学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