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县城区初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四川省仁寿县城区初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四川省仁寿县城区初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四川省仁寿县城区初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四川省仁寿县城区初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仁寿城区初中学校2024年秋半期质量监测一、语言知识及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3分)A.酝酿(liàng) 应和(hè) 着落(zháo) 咄咄逼人(duō)B.静谧(mì) 莅临(lì) 吝啬(lìng)谆谆教导(dūn)C.匿笑(nì) 倜傥(tǎng) 绽开(zhàn)波光粼粼(lín)D.雕镂(lòu) 棱镜(líng) 憔悴(chuì)人迹罕至(hǎn)【解析】A项中的“酝酿”为niàng,“着落”为“zhuó”;B项的“吝啬”读lìn,“谆谆教导”读“zhūn”;D项中“棱镜”读léng,“憔悴”读“cuì”。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3分)A.嘹亮 徜徉 淅淅沥沥 翻来复去B.伫蓄 侍弄 呼朋引伴 鸦雀无声C.博学 决别 茫然无措 温故知新D.娇媚 确凿 花枝招展 人声鼎沸【解析】A项中的“复”应为“覆”,B项中的“伫蓄”应为“贮蓄”,C项中的“决别”应为“诀别”。3.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每当我看电视的时候妈妈就会坐在我身旁,说我少看点电视,多看看书,絮絮叨叨个没完。B.在吴山看到钱塘江、西湖美景“极美”,想要吟诗,搜索枯肠,只能想起《中庸》里的句子。C.他一向表现优秀,在这次半期考试中也不出所料考出优异的成绩,真是让人喜出望外。D.他平时读书多,谈话少,谁知一谈起中国古典文学,便口若悬河,无休无止了。【解析】A项“絮絮叨叨”意思是形容说话啰嗦,唠叨。B项“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C项“喜出望外”指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语境不符;D项“无休无止”意思是不尽不休,没完没了,表示持续不断的状态。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3分)A.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成为全球储备货币,这不仅反映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的不断提升,也表明中国开始融入世界金融体系。B.能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C.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解析】A项语序不当,不仅.....也.…”表递进关系,应把“不仅”后面的内容和“也”后面的内容互相调换;C句式杂糅,可将“的原因”或“造成的”删除;D项肯否不当,删去“不”。5.《诗经·小雅·伐木》言:“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鸟儿嘤嘤鸣叫,召唤伙伴呼应。我校初一(5)班拟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2分)活动一:收集交友故事活动二:摘录交友名言(2)为了探究交友的内涵,请你收集中国古代有关交友的一则名言警句、一个成语故事,填在下表的空白处。(2分)名言警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成语故事伯牙绝弦人之相知,贵在知心。管鲍之交管宁割席6.欣赏漫画,总结两条交友原则与同学们共勉。(不超过20字)(4分)①交友需真诚鼓励,忌恶意打击。②交友应真心支持,勿功利对待。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④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⑤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⑥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⑦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⑧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7.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不义而富且贵

富而可求也

B.吾日三省吾身日中不至C.不成人之恶是人之所恶也D.为人谋而不忠乎吾亦为之A(A:均为“富贵,财富”之意;B:前者:每天,后者:中午;C:前者:陋习,不好的行为,后者:厌恶;D:前者:替;后者:做)8.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B.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C.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D.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C(根据句意: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9.下列对选段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①句中“学而时习之”和②句中“传不习乎”,主要讲的是学习方法和态度。B.第⑥句中“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是从反面论述问题,主要讲的是学习态度。C.选文第③句和第⑤句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告诫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富与贵”。D.选文都是儒家的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问题、做人的道理,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B(应该讲的是个人修养)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答对“不义”,2分,前后句各1分,共4分)(2)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答对第一个“克”为“克制或者约束”1分,“仁”为“仁德”1分,句子通顺2分,共4分)(二)古诗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6分)立冬①即事仇远②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注释】①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此时,在北方,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②仇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代文学家、书法家。仇远生性雅澹,喜欢游历名山大川,每每寄情于诗句之中。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事”指歌咏眼前之景,从诗题可以看出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是立冬时节,作者看到的初冬带有几分对“小阳春”的陶醉和惜别之情。B.诗的前两句是对立冬景色的描写,衬托出秋尽冬来肃杀凄凉的景象,诗人借此哀景,抒发了孤寂、哀愁的心情。C.“庭前木叶半青黄”一句说明时令虽然是立冬了,但是从气象学的角度来讲,还没有到真正意义上的冬天,仍然有绿色的树叶挂在树枝上。D.花草树木凋零的衰败景色往往容易让人心生叹意,但诗的后两句读起来却充满希望和期待。一个“何处”,留给人们无尽的联想空间。B(解析:诗中描写的虽是肃杀凄凉的景象,但并不是哀景,而是对客观景色的描写,作者的心情也不是孤寂、哀愁,而是对生活充满希望)12.这首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3分)“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的意思是感觉春天才过去了没多久,不知哪里的梅花就绽放出香气了,诗人心境淡然,享受着四季的来去和变化,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意思1分,情感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7分)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2),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4)《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5)《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三、现代文阅读(34分)(一)课文重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散步(莫怀戚)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4.小柳在朗读本文时,对以下句子感情基调进行了设计,请你选出设计不妥的一项(

)(3分)A.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欢快活泼)B.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难过悲伤)C.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温和舒缓)D.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亲切自然).B【解析】“总算”写出了“我”“对春天的企盼,“熬"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本句的情感基调应是欣慰、开心。15.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内涵丰富,主题解读可以多元,比如“亲情—关爱”“谦让—和谐”“孝道—伦理”“中年—责任”“生命—感慨”等。B.第⑤段中人物语言描写,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C.第⑥段的“分歧”和“领袖人物”可谓大词小用、小题大做,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D.全文以写景为主,中间插入叙事,渲染了家庭氛围的温馨,烘托了一家人的和谐。.D【解析】本文以叙事为主,中间插入写景。16.下列对本文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题目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B.作者精心选材,以小见大。以“背”为线索反映出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C.文章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既让读者感到真实亲切,又强化主体意识,突显使命感。D.本文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如“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给人自然怡人的印象,预示着前方是一片美好的前途。B【解析】作者精心选材,以小见大。以“散步”为线索反映出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0分)【材料一】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其中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等学段目标,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在5-6年级,烹饪与营养方面,学生要用简单的炒、煎、炖等烹饪方法制作2-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参与从择菜、洗菜到烧菜、装盘的完整过程,能根据家人需求设计一顿午餐或晚餐的营养食谱,了解不同烹饪方法与食物营养的关系。【材料二】2023年3月,某市在十所中小学对1000名师生就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某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调查统计表调查项目统计数据学生对开设劳动课的看法很有必要没有,瞎耽误工夫无所谓或讨厌13%16%71%学校劳动教育的开设情况开设了未开设不清楚33%33%34%劳动教育课程是否作为考核科目是否不清楚3%79%18%【材料三】什么是“劳动课程”?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同时,这门课程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与德智体美相比,劳动教育受重视的程度一直低迷,经常处于“喊起来重要,教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以至于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现实中,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什么家务都不让孩子干,怕浪费学习时间;一些学校劳动与技术课程成“摆设”,经常被占用,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和需求的劳动实践课程开设不足,比如:家政、手工、饲养、非物质文化遗产、康养服务等;社会也无法全面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实践需求。17.下列选项与以上材料信息不符的一项是()(3分)A.《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B.《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规定,学校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得低于1课时。C.学生对开设劳动课“无所谓或讨厌”的所占比例最高。D.现实社会无法满足各级各类学校的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实践需求。D【解析】根据材料三第二段“社会也无法全面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实践需求"可知,本项“现实社会无法满足”表述有误。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劳动课程学段目标要求小学生会制作2-3道家常菜,能根据家人需求设计营养食谱。B.大多数学校对于劳动教育课的开设情况不够重视,认为劳动教育课程没有必要作为考核科目。C.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是义务教育劳动课程实施的主要目的。D.劳动课程主要采用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A【解析】根据材料一可知,课程学段目标要求5-6年级学生要会简单的制作2-3道家常菜,能根据家人需求设计一顿午餐或晚餐的营养食谱,而非全部的小学生。19.结合三则材料内容,请归纳概括实施劳动教育有哪些有效途径?(4分)(4分)示例:①执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落实课标精神。②学校开设符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劳动实践课程;③加强家校共育,家长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④社会为满足学校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实践设置岗位。(三)文学作品的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5分)清明忆母(肖复兴)①父亲去世那一年,我在北大荒,弟弟在青海。那时,我们热血沸腾,挥斥方遒,一心只顾“指点江山”,而把两个老人那样毅然决然、毫无情义地抛在家里,像抛在孤寂沙滩的断楫残桨。我们只顾自己年轻,却忘记了老人的年龄。②那是1973年秋天,我和弟弟回北京探亲后,我刚刚返回北大荒不几日,而弟弟还在返回青海的途中,父亲去世的电报就打来了。③家里只剩下了母亲一个人。好心的街坊问她:“肖大妈,有没有孩子们的地址?找出来,我们帮您打电报!”④从床铺褥子底下,她找出放着的一封封信。那是我们几个孩子这几年给家中寄来的所有的信。她看不懂一个字,却完完整整保存完好;虽目不识丁,却能从笔迹中,准确无误辨认出哪封是我或弟弟寄来的。我回到家后,街坊们告诉我:你妈这老太太真是刚强的人,一滴眼泪都没掉,就等着你们回来。街坊就是按照信封上的地址,给我和弟弟打去了电报。⑤匆忙赶回家,母亲正孤零零呆坐在床前,看见了我,站起身来,缓缓地走到我的面前,望着我半天没有说话。家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安静,静得我直想落泪。过了一会儿,母亲才对我说道:“你先去谢谢人家街坊,人家帮忙拍的电报!”⑥A.这时候,我才忽然发现母亲已经老了,头发花白了,皱纹像菊花瓣,密密地布满在瘦削的脸上。算算她的年龄,这一年,她整整七十岁了。年轻和壮年的时光,一去不返,我却以为她还不老,还可以像以前一样为我们操劳奔波。⑦那天晚上,我和母亲睡得很晚。一直到她催我:“快睡吧,你回家跑了这么老远!”我说:“好,就睡,您先睡吧!”⑧我确实没有一点儿睡意,心里乱得很。看着母亲钻进被子,脱掉外衣,忽然,看见她里面穿的衣服,B.是我读中学时候的运动衣,棕色,翻领,已经很旧,掉了颜色,而且破了洞,被她缝补上了补丁。补丁是几小块蓝布,和运动衣的颜色不一样,在昏黄的灯光映照下,格外刺眼,像飞出来几块蓝色的箭镞,扑簌簌直射向我。我的心一阵紧缩,强忍着,没有在母亲的面前掉下眼泪。⑨我呆呆地望着她,望得她有些发愣,连忙摆摆她那枯枝一样的手臂,催促着我:“快去睡吧,那么远的道,坐车跑了两天,怪累的了!”⑩那一晚,那一幕的情景,真的深深地刺激了我。母亲脱掉外衣,伸出枯瘦的手臂,映在墙上的影子,像一幅棱角尖锐的木刻画,总也忘不掉。以前,我觉得跑到了北大荒,以为只有自己痛苦,却竟然忘掉了母亲是怎么艰辛度日的。那时候,我也觉得自己很无能,居然让年老的母亲穿自己丢掉不穿的破衣裳。⑪我感到非常内疚。我的心中可曾装有几多老人的位置?父亲的丧事料理妥当,弟弟回青海了,我留下没走。就是从那一夜起,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从北大荒搬回北京,决不让母亲一个人茕茕孑立,守着孤灯冷壁、残月寒星生活!一定要让母亲以后的日子过得好一些!⑫人生如梦,流年似水,转眼整整五十年过去了。母亲已经走了三十四年。如今,我也老了,年龄已经和当年的母亲一样大了。那一夜那一幕的情景,却总像刻在我的脑子里一样,只要一想起母亲,就会忍不住浮现在眼前。而且,居然还会在我老年后的梦中重现,梦中的我泪流满面。(刊载于2023年4月3日,有删改)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记叙了“我”回家为父亲料理丧事时,见到母亲的情景。在此过程中,“我”意识到母亲已经老了,“我”的内心深受触动。B.文中母亲完好地保留“我们”寄来的所有信件,即使目不识丁,也依然能通过字迹分辨出“我”或弟弟所寄的信件,体现了母亲对“我们”的爱与思念。C.“母亲正孤零零呆坐在床前”这句话应重读“孤零零”一词,以体现母亲此时无精打采、失落的情绪状态。D.母亲虽沉浸在父亲去世的悲伤中,但仍不忘让“我”向街坊表达感谢,这一细节刻画了母亲懂得感恩的人物形象。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第⑤段“匆忙赶回家,母亲正孤零零呆坐在床前,看见了我,站起身来,缓缓地走到我的面前,望着我半天没有说话”,可知:母亲因为父亲的离世,非常痛苦和无助。“孤零零”强调母亲失去父亲时,内心痛苦孤独的情绪状态,并非是“无精打采”。21.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文中划线的A、B两句。(6分)(1)A.这时候,我才忽然发现母亲已经老了,头发花白了,皱纹像菊花瓣,密密地布满在瘦削的脸上。(从修辞的角度赏析)(3分)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②把“皱纹”比作“菊花瓣”,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母亲脸上的皱纹之多、之深,③表达了作者发现母亲变老后的心疼。(1点1分)(2)B.是我读中学时候的运动衣,棕色,翻领,已经很旧,掉了颜色,而且破了洞,被她缝补上了补丁。(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3分)①运用了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②形象地写出了母亲所穿衣服的破旧,进一步体现了母亲的节俭和生活的艰辛,③表达了作者内心对母亲的愧疚、怜惜之情。(愧疚、怜惜任对一个得1分)(1点1分))22.品味下面句子,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3分)以前,我觉得跑到了北大荒,以为只有自己痛苦,却竟然忘掉了母亲是怎么艰辛度日的。①“只”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生活于北大荒的不易和痛苦中,②“竟然”表达了作者完全忽略了自己离家后,母亲生活的不易与痛苦。③“只”和“竟然”蕴含着作者现在想到母亲仍无比遗恨、愧疚、自责的内心情感。(遗恨、愧疚、自责)(1点1分)本文结尾写“梦中的我泪流满面”,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我”泪流满面的原因。(3分)①“我”和弟弟年轻时只顾自己闯荡,忽略了父母也会变老,也需要陪伴的事实。②面对父亲的去世、母亲的苍老,“我”为自己不能在老人面前尽孝,不能让母亲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感到自责、愧疚,以至于多年后的今天,“我”依然为此耿耿于怀,梦中再见这一幕仍泪流满面。(第①点1分;第②点2分)四、名著阅读(6分)24.下面有关《朝花夕拾》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朝花夕拾》以作者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B.《父亲的病》中陈莲河给“我”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蚂蚁,其荒唐可笑的药方,使我们认识到旧社会庸医装神弄鬼、草菅人命的罪恶。C.《无常》中塑造的“无常”这个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D.《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