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我爱阅读五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授课人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窃读记》和《走遍天下书为侣》是精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我的长生果》是略读课文。这几篇课文的内容都围绕着阅读。《窃读记》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走遍天下书为侣》告诉我们要以书为伴,终身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与季羡林的对话,使我们知道读书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的长生果》通过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本组教材将“我爱阅读”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二教学目标:1、会认本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会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要求背诵的部分。3、4、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三教学重难点:1、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四、本单元教学建议《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教学本课前,教师可让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所带来的快乐与享受。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本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教学时要重视朗读,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窃读的滋味虽是苦乐交织,忧喜并存,但乐大于苦,喜大于惧,知识和智慧的丰收弥补了身体的劳累。《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本文作为略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所以更应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本文是访谈录,通篇都是对话,在反复自读把握主要内容后,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或模拟采访。在朗读中要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走遍天下书为侣》:本文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形散神不散”是本文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步骤:(1)初读全文,重点交流对主要内容的把握,作者走遍天下以书为侣的理由和方法。然后再交流印象深刻的地方,还可提出不懂的问题。(2)“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这一观点,作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3)反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我的“长生果”》:本文为略读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可放手让学生自学。按阅读提示,先自读自悟,把握主要内容,想想作者写了少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然后,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做一些批注,再同小组的同学交流体会。最后,全班交流,明确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并适当迁移运用。五、课时安排《窃读记》3课时《小苗与大树的对话》2课时《走遍天下书为侣》2课时《我的长生果》2课时课题:1窃读记五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授课人【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2、是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2、画出课文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3、读文思考:作者在什么地方读书的?在哪读书有什么不便之处?二、检查反馈:(一)预习评价:(二)存在问题:三、课堂展示:(一)自主学习展示:A谈话导入揭示课题B预习展示1、出示词语认读:窃读记腋下贪婪惧怕撑着饥肠辘辘依依不舍屋檐柜台抽读,正音。开火车读,齐读。指导书写“檐”2、交流对以上词语的理解3、抽生分段读课文,相机正音。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二)合作探究展示:A“窃”有三种意思:1偷,2偷偷的,3谦称指自己,“.窃读”中的窃应是哪一种?作者为什么要窃读?B作者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窃读,在那儿读书有什么不便这处?C再次朗读课文。四、回顾反思:(一)知识梳理:1、生字,词语。2、课文主要内容。(二)学习评价:五、当堂检测:小练习册第1页第一,二,三题。六、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大练习册第一课的第一课时。2、预习作业:内容详见下节“课前预习”。七、板书设计:1窃读记窃读记腋下贪婪惧怕撑着饥肠辘辘依依不舍屋檐柜台第二课时一、课前预习:1、认真读文,思考“我”为什么要窃读?又是怎样“窃读”的?。2、读书有千百般滋味,请浏览课文,看看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窃读”的滋味?请用“~~~”划出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二、检查反馈:(一)预习评价:(二)存在问题:三、课堂展示:(一)自主学习展示:A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惧怕饥饿屋檐踮脚书柜充足2本课主要写了什么事?B预习展示:1、“我”为什么要窃读?又是怎样“窃读”的?。(1)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全本交流。(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相关的句子,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2、读书有千百般滋味,请浏览课文,看看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窃读”的滋味?请用“~~~”划出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二)合作探究展示:A“窃读”伴随着一种复杂的感受。你能从文中读出作者窃读的酸、甜、苦、辣吗?从课文中找一找相关句子,划一划,读一读。汇报交流感受。读书之苦:找书担忧惧怕饥饿麻木读书之乐:快乐饱读轻松指导朗读重点句子B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C总结写作方法:课文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读书的乐趣?(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及比喻的修辞手法。)D作者为什么要窃读?你认为儿时的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E简介林海音: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四、回顾反思:(一)知识梳理:学习《窃读记》你有什么收获?(二)学习评价:五、当堂检测:儿时的作者是一个()的人,从她身上我懂得了()。六、布置作业:1、完成本课小练习册第四,五题。2、完成本课大练习册第二课时作业3、预习作业:内容详见下节“课前预习”。七、板书设计:1窃读记找书窃读担忧惧怕——快乐急切饥饿——饱读麻木——轻松读书之苦读书之乐八、课后反思:课题: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五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授课人【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2、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3、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4﹑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对读书学习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自读课文,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2、学习访谈中如何倾听对方的表述,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于自身的实践活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小苗”和“大树”分别指谁?2、这篇课文与以往我们学过的课文都不一样。你发现这篇课文与以往我们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3、学习本课生字词,及多音字。二、检查反馈:(一)预习评价:(二)存在问题:三、课堂展示:(一)自主学习展示:A谈话导入揭示课题B预习展示1、出示词语认读:水浒传彭公案贯通2、多音字组词lǜ﹝﹞zhuàn﹝﹞cáng﹝﹞绿传藏lù﹝﹞chuán﹝﹞zàng﹝﹞3、“小苗”和“大树”分别指谁?(“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课文写了小作者张钫与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次采访记录。)4、这篇课文与以往我们学过的课文都不一样。你发现这篇课文与以往我们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访谈录)5、简介季羡林:季羡林先生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他翻译和创作过许多作品,涉及到语言学、翻译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季老在《我的童年》一书中记录了他小时侯偷偷看闲书的有趣经历。(二)合作探究展示:A认真读文,说说苗苗向季老提出了了哪些问题?交流汇报(能不能看闲书,能不能偏科,关于学外语)B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语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示:边读边在表明季老观点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写出自己的感悟。C季老主张看闲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偏科呢?主张看闲书,多看书;读书应做到“三贯通”D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读书的意义?E分角色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读书的意义。四、回顾反思:(一)知识梳理: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你有什么收获?(二)学习评价:五、当堂检测:小练习册P4第三题。六、布置作业:1、完成本课小练习册第二,四,五题。2、完成本课大练习册作业。3、预习作业:内容详见下节“课前预习”。七、板书设计: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闲书
多看偏科
三贯通学习外语
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八、课后反思:课题:3走遍天下书为侣五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授课人【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并受到启示;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侣”的阅读习惯。
3、通过多种形式地读,领悟作者的观点,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学习用比喻的表达方式写出“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也是_”。
【教学重难点】1、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认真读文,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自学生字词。2、读文思考:文中的“我”指的是谁?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检查反馈:(一)预习评价:(二)存在问题:三、课堂展示:(一)自主学习展示:A谈话导入揭题解题“侣”伴侣,朋友B预习展示1、出示词语认读:伴侣娱乐一趟背诵音乐盒零食编织毫不犹豫滚瓜烂熟2、正音,并指导书写“豫”3、抽生分段读课文,注意正音。4、说说本课的主要写了什么?(作者走遍天下与书为侣的理由和方法)(二)合作探究展示:A、作者将书都比喻成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谈感受。B、你不会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意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一个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1)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找出对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2)用自己的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抓住两个问号,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书的什么情感?(3)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联系生活说说书与朋友家的相似之处?B默读课文,思考作者还把书比喻成了什么?仿说关于书的比喻句。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杯耐人寻味的绿茶,也是一盏陈年的佳酿。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段最难忘的人生奇遇,也是嘴边一段喜爱的小曲。C简单回答作者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一本书作为环游世界的伴侣的理由是什么?(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感受到作者爱书之情,这也是作者以书为伴的理由)四、回顾反思:(一)知识梳理:1生字词的掌握2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掌握(二)学习评价:五、当堂检测:语文课本P10--11页第一题和第三题六、布置作业:1完成本课小练习册第一,二,三题。2完成本课大练习册第一课时作业。3、预习作业:内容详见下节“课前预习”。第二课时一、课前预习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自然段介绍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找出来读一读,学习作者的读书方法。二、检查反馈:(一)预习评价:(二)存在问题:三、课堂展示:(一)自主学习展示:A复习导入:在环球旅行时,爱书的作者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一本书,理由是什么?B预习展示: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介绍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二)合作探究展示:A读相关段落,说说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1)从哪些词语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的读?(2)从一边又一遍中你体会到什么?(3)作者的读书方法是什么?B有感情的朗读第7自然段,并尝试背诵。C理解句子“他是你自己的东西,以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书方式,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见解,我们应该讯则最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读书)D拓展延伸:交流搜集到的古今中外名人读书法马克思:博,记,读。鲁迅:目的性,灵活性,广泛性。朱熹:心到,眼到,口到。E度被自己喜欢的句段。四、、回顾反思:(一)知识梳理:作者与书为侣的理由是什么?反复读一本书的方法是什么?(二)学习评价:五、当堂检测:背诵第七自然段。六、布置作业:1完成本课小练习册第四,五题。2完成本课大练习册第二课时作业。3、预习作业:内容详见下节“课前预习”。七、板书设计:
朋友、家、故地3、走遍天下书为侣
常见常新百读不厌方法:内容思考品味赏析寻找新知总结收获八、课后反思:课题:四我的长生果五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授课人【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词生字,会正确读写”比喻、呐喊、囫囵吞枣、黯然神伤呕心沥血等词语。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3、学习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认真读文,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自学生字词。2、“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给它加上引号?二、检查反馈:(一)预习评价:(二)存在问题:三、课堂展示:(一)自主学习展示:A谈话导入揭题B预习展示1、出示词语认读﹑正音:比喻呐喊囫囵吞枣黯然神伤呕心沥血锻炼皎洁2、“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给它加上引号?(二)合作探究展示:A读一读,看看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看:“香烟人”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写:《秋天来了》——《一件不愉快的往事》B想一想,作者悟出了什么道理?(1)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2)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板书:构思别出心裁内容与众不同情感真实细腻借鉴模仿创造)C写一写,在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旁边写出体会。不仅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还要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作者描写自己读书的句子,体会她是怎样读书的,并谈谈自己的体会。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D有感情地朗读打动自己的部分。E、学习和借鉴读写方法
1.作者在读书方面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吗?
2.作者在写作文方面有何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3.交流:谈谈你在生活中是怎样读书的?作者写作文的经验对你写作文有什么帮助四、回顾反思:(一)知识梳理:1生字词的掌握2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掌握(二)学习评价:五、当堂检测:语文课本小练习册第一题。六、布置作业:1、完成本课小练习册第,二,三,四,五题。2、完成本课大练习册作业。3、预习作业:内容详见下节“课前预习”。七、板书设计:
4.我的“长生果”
看:“香烟人”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津津有味→废寝忘食→囫囵吞枣→如醉如痴八、课后反思:单元备课: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五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授课人:【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是以“月是故乡明”为专题进行编排的,两篇精读课文《古诗词三首》《梅花魂》,略读课文《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组成。本组选编的内容都是描写游子们思乡怀乡的。《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21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芳、葬身异国、腮边、不甚在意、杭绸、无所谓、梳理、衰老、手绢、华侨”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单元教学重难点】1.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2.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3.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单元教学建议】1、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2、注意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3、加强朗读的指导训练,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4、注意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口语交际和实践活动中,应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培养,争取全面进步。5、根据学生实际,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习作环境。【单元教学准备】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本单元作者的背景以及一些关于思念家乡一些古诗及名人名言【单元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交流平台”和“日积月累”1课时,“展示台”1课时。课题: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授课人:【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重点难点】1、品味诗句,背诵,积累语言。2、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泊船瓜洲课前预习:自学教材20-24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搜集表达思乡情怀的诗词。2、了解王安石的生平。3、搜集王安石的古诗。4、流利的朗读本诗,划出诗词的节奏,并给课后生字注音组词。试着理解诗意。二、检查反馈:(一)预习评价:(二)存在问题:三、课堂展示:(一)自主学习展示:背诵比赛,激趣导入1、比赛背诵关于思乡的古诗词。家乡,是每个人心中那根最脆弱的琴弦,谁一触动它,就会发出最缠绵的思念之音。今天我们就随着古诗《泊船瓜洲》,与王安石共弹一曲思乡曲吧!【设计意图】背诵思乡古诗,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亮相的机会,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整体感知,直奔重点1、揭题讨论:(1)你知道“泊船”的意思吗?“瓜洲”在这里指哪里?(2)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吗?谁来介绍一下。2、正确、流利朗读诗歌:(1)指名读诗。(2)正音:间、数、重、还。(3)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想一想:哪句诗最能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二)合作探究展示:一、品词析句,体会感情1、反复品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①、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②、描述关于绿的好词: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绿”过江南的美丽景色?指数名学生说③、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换词、朗读体会作者用词之妙,揣摩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乡之情。2质疑:春风真的只绿“江南岸”吗?那作者为什么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不说“春风又绿江两岸”呢?哪个词写出他想回家?(还)①你有过思念家乡的感受吗?你想家时心里是什么滋味?②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还,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春满大地,离家已久,思绪万千,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朗读体会【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让他们的情绪在情境中与诗人产生共鸣,更能体悟作品蕴含的情感。3、是哪些景物让诗人想回家?他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点拨:⑴诗人把船停在瓜洲看到什么景色?朗读一、二行诗。⑵这两行诗中有两个地名,谁知道京口是在什么地方?瓜洲和钟山在什么地方?教师画图表示京口的位置,指名学生在图上标出位置。结合图和注释理解诗意。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水间”“只”“数重山”的意思。⑶作者这两句诗提到了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他到底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京口和钟山离得很近,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①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②读一读,读出路程近4、离家近了,应该回家;离家久了,更应该回家。可是作者依然不能回家,此时,作者内心会怎样想?5、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四、回顾反思(一)知识梳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1)背会并理解了古诗的大意。(2)体会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知道《泊船瓜洲》的表达方法是写景抒情。(二)学习评价:五、当堂检测:完成课堂练习册p10页1大题的(1)(2)(3)小题,3大题的(1)(2)(3)(4)小题。六、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完成课堂练习册p10页四大题。2、预习作业:内容详见下节“课前预习”。七、【板书设计】5古诗词三首◎钟山◎京口~~~~~~~~~~~~~~~~~~~~~~~~~~~~~~~~◎瓜洲八、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秋思》《长相思》。一、课前预习:自学教材20-24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了解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2、搜集这两位诗人的古诗。3、流利的朗读本课诗词,划出诗词的节奏,并给课后生字注音组词。试着理解诗意。二、检查反馈:(一)预习评价:存在问题:三、课堂展示:(一)自主学习展示:一、背诵诗导入1、自由读两首古诗词,要求读得正确、通顺。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试着说说两首诗词的大概意思。2、指几名学生读,正音。3、对比阅读,初步了解两诗词异同4、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读。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悟出诗、词的不同特点。(二)合作探究展示:一、品读诗句,领悟感情学习《秋思》:1、指名朗读古诗。2、借助图、课后注释交流诗的大意,结合重点词随机点拨引导:①“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②“家书”是什么意思?古人说,家书抵万金,假如你给家中写信,会写些什么?想象说话:假如你就是诗人,就是远离故土思念家乡的诗人,你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呢?③“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从这两句中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什么读不懂的?(二)学习《长相思》:1、朗读全词,读通,读出节奏感。2、谈初读感受:3、欣赏课文插图,对照文中注释,尝试用自己的话互说插图所绘情景。4、全班交流:①感受边塞军旅生活之苦:说说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诗的意思。②联系生活谈谈:踏遍千山万水,风雨兼程,你们有没这样的感受?你觉得边塞军旅生活怎么样?朗读体会边塞军旅的千辛万苦。③想象故园和谐宁静之美,对比反衬“碎”字之苦涩。5、质疑:既然身在征途,身系家园,感觉那么的心碎,那为什么还要参加边塞军旅生涯?引导学生明白好男儿心系故园,更爱国家。6、有感情的朗读全词。通过想象画面、对比反衬诗人思乡之情。【设计意图】图文结合,想象画面,换位思考,丰富语感。在这里,朗读不再是机械录放,而是学生个人情感的渲泄。总结延伸,升华情感1、再次回读这三首思乡诗词。2、体悟这三首诗词表达方法之妙:3、师生齐诵读反复诵读,感悟特点,升华情感。四、回顾反思(一)知识梳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1)背会并理解了古诗的大意。(2)体会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体悟这两首诗词表达方法之妙。(二)学习评价:五、当堂检测:完成课堂练习册p10——12页1大题的(4)(5)小题,2大题,3大题的(5)(6)小题。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背诵三首古诗词。2、默写《泊船瓜洲》《秋思》两首古诗。提高学生赏读古诗词的能力。3.完成小练习册余下的题。七、【板书设计】5古诗词三首秋思长相思见秋风,意万重╲边塞苦旅╲思念家乡思念故园热爱祖国说不尽,又开封╱思念故园╱八、课后反思:课题:6《梅花魂》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授课人:教学目标:1.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4.让学生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自学课本25—29页内容,完成自学指导:1、搜集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读一读(对梅花的品格有所了解,以便理解外祖父对梅花的感情)2、给课后生字注音,组词。3、划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4、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说说作者回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这几件事中体会到什么?二、检查反馈:(一)预习评价:(二)存在问题:三、课堂展示:(一)自主学习展示:1、交流谈话,激趣导入同学们,古往今来,赞美梅花的诗文很多,请大家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通过交流我们知道梅花有一种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精神,有一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秉性。说说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2、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1)指名读课文。(2)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训斥:训诫和斥责。玷污:弄脏。郑重:严肃认真。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颇负盛名:颇,相当地。负,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3、指导写好“眷”(二)合作探究展示: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2、自由读文,质疑问难(1)画出令你感动的地方,并写上批注。(2)标出读不透的地方,作上记号。四、回顾反思:知识梳理: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1)认识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了含义。(2)了解了文章的大意,体会到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学习评价:五、当堂检测:完成小练习册12页——13页1、2、大题。六、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完成小练习册12页——13页3、4大题。2、预习作业:内容详见下节“课前预习”。板书设计:6、梅花魂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幽芳顶天立地衰老欺凌梳理所谓稀罕第二课时一、课前预习:自学教材25-29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归纳出小标题。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体现外祖父对梅花珍爱的语句。二、检查反馈:(一)预习评价:(二)存在问题:三、课堂展示:(一)自主学习展示:1.复习内容,导入新课2.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归纳出小标题。(板书)(二)合作探究展示: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散发出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划出有关语句。1.感悟爱国心“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一颗眷念祖国的心。”体会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1)读诗落泪。“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朗读课文、背诵诗词。)(2)三次落泪: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送别时泪眼蒙眬。(3)一次生气:“他轻轻地刮去污迹,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不容有一点玷污……”。外祖父认为梅花是祖国最有名的花,梅花跟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他爱墨梅图,爱梅花,就是爱祖国呀!①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②“清白”是什么意思?
“玷污”又是什么意思?③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玷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墨梅图的珍爱,对祖国的眷念。(4)赠墨梅图。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读了这段话,你懂得了些什么?(5)梅花魂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从对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的是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
2.小结全文四、回顾反思:(一)知识梳理: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1、通过学课文,体会到祖父有一颗爱国之心。2.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二)学习评价:五、当堂检测:完成课堂练习册p13页5大题。六、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赞颂一种花,突出特有的品格家庭作业:学评6课习题,在课文中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2、预习作业:内容详见下节“课前预习”。七、板书设计6、梅花魂
品格
灵魂
骨气
读诗落泪
赠送墨梅图
珍爱墨梅图
爱国之心送梅花巾
不能回国八、课后反思:课题:7*《桂花雨》的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授课人:【教学目标】学会“箩、杭”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成熟、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教学重难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自学教材30——32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正确,读流利。2、给课后生字注音,组词。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二、检查反馈:(一)预习评价:(二)存在问题:三、课堂展示:(一)自主学习展示:1、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往事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一同去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3.抽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们从未听说桂花会下雨。那“桂花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故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二)合作探究展示:1.自读自悟。(出示思考题。)(1)默读第二至六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画出有关的词句。(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1\*GB3①.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呢?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着桂花,收获着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2\*GB3②.“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她又一次想起了故乡童年的快乐。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她的生命,成为她幸福童年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2.小结四、回顾反思:(一)知识梳理: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1.掌握本课生字词。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体会到了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美好的回忆。(二)学习评价:五、当堂检测:完成课堂练习册p16页1.大题和2.大题的1小题。六、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完成课堂练习册p16页余下各题。2、预习作业:内容详见下节“课前预习”。板书设计
7.桂花雨桂花香飘十里摇花真像下雨爱花赏花拾花
思绪回到故里课后反思:课题:8*《小桥流水人家》的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授课人:【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潮湿、螃蟹”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根据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4、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教学难点】领悟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多种表现方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自学教材33——34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说说课文主要什么事?2.划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3、画出课文中最你感动的地方。4、搜集古诗,马致远的《天净沙》。二、检查反馈:(一)预习评价:(二)存在问题:三、课堂展示:(一)自主学习展示: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思念家乡的课文《小桥流水人家》,出示课题,齐读。其实,这个题目来自于一首古诗词?谁知道?(出示马致远的《天净沙》)一起来读读这首古诗。这首词写出了一位远在他乡的人那种肝肠寸断的思乡之情。“小桥流水人家”人们通常用它来指代美丽的江南水乡。那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走进“小桥流水人家”吧!2、课前让同学们做了充分的预习,哪位同学能读读本课出现的词语?谈谈读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课文中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作者怎样的情感呢?3、本文课题为“小桥流水人家”那么文章哪些段落在写到了小桥?哪些段落写到了流水?写人家的又是哪几小节呢?(第1、2自然段写流水,第3、4自然段写小桥,第5、6自然段写人家)(二)合作探究展示:1、那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爱乡之情的呢?请同学们再细细读课文,划出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边读边在旁边记下自己的思考体会。2、全班交流:“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的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株垂柳。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生:把家乡的景物:柳枝、水鸟、流水当作人来写,表达他对家乡美景的喜爱之情。)(生:我从“清澈见底”“婀娜的舞姿”“粼粼的波纹”“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爱。)下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哪位同学能有感情的读给同学们听。评价“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生:我从抓小鱼小虾这些童年小事中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爱。)(回忆了童年时一件件有趣的小事,表达了对故乡那段日子的怀念之情。)3、请同学们在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4、积累背诵这篇写的这么美,我建议同学们去试着背诵下你喜欢的段落。四、回顾反思:(一)知识梳理:通过学完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1、认识7个生字,掌握了本课的词语2、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3、领悟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多种表现方式。(二)学习评价:五、当堂检测:完成小练习册17——18页1、2大题。布置作业1、完成小练习册8课余下来各题。2、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七、板书设计:8*小桥流水人家景:小溪、杨柳、水鸟、小桥、老家思乡情事:抓鱼虾、丢野花、摘茶叶、赏野花野菌、过太平生活八、课后反思:第三单元学习说明性文章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组主备人授课人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鲸》《松鼠》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本组教材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的用词,形象的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二教学目标:1、认识本单元新字,正确书写本单元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4、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5、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7、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所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及它们在现代化建筑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关心科技发展、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8、提高学生表达、应对、倾听、提问等语言能力。9、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说明方法,学习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能按不同方面把课文分为两部分;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3、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说明方法,学习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4、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四、本单元教学建议1、要有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的意识,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以拓展知识面,另一方面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在教学内容上要统筹安排,把课文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有机整合起来。学习课文时向学生推荐优秀科普文章,引导学生阅读,在教学结束时召开读书交流会,在学习每篇课文时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和卡片,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3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常识课,对于科学知识,在语文课上不要深究,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上。五课时安排《鲸》2课时《松鼠》1课时《新型玻璃》2课时《计入没有灰尘》1课时9鲸五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授课人【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颚、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了解鲸的特点、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知道保护鲸的意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4.认识列举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并学会运用。【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鲸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课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2理解鲸的进化过程,感受鲸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进而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二、检查反馈:(一)预习评价:(二)存在问题:三、课堂展示:(一)自主学习展示:A谈话导入揭示课题B预习展示:1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你们对鲸还有什么了解吗?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1)在字音上注意“滤”。在字形上引出“肺“字,及时指出注意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市”。(2)理解“胎生”和“卵生”等词语(二)合作探究展示:A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1)默读课文思考(2)汇报交流: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鲸的形体;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鲸进化(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段:(第4一7自然段),写鲸的生活习性。(3)再请学生结合着板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用最简练的语言来概括。B.朗读课文。四、、回顾反思:(一)知识梳理:1对本课的生字词的掌握;2本课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二)学习评价:五、当堂检测:1完成本课小练习册第1题。六、布置作业:1完成本课小练习册第2,3题。2完成本课大练习册第一课时作业。3、预习作业:内容详见下节“课前预习”。七、板书设计:9鲸哺乳动物上颚过滤胎生判断第二课时一、课前预习:1、认真读文,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2、课文介绍鲸时使用了那些说明方法,画出相关的句子。二、检查反馈:(一)预习评价:(二)存在问题:三、课堂展示:(一)自主学习展示:A复习导入:1上节课,通过初读课文使我们对陌生的鲸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现在大家回忆一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鲸的哪几方面知识?(板书:形体、进化、种类、生活习性)
2、在这四部分知识当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二)合作探究展示:A:鲸的形体(自由读)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谁能准确地概括出鲸的形体特点?(大)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特点呢?2、学生讨论交流。(1)用鲸的一条舌头和十几头大肥猪的重量(做比较)、用一个人站在鲸的嘴里、四个人围着桌子看书…(举例子)
3我国捕获过一头近四十吨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列数字)4、指导感情朗读。
第二段:鲸的进化(指名读)
1(指名读课文)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并把它画下来。
2、能不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那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和后面内容的关系呢?(理解中心句与后面内容之间的因果关系)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本段内容复述一下?
3通过“鲸自述进化”体会鲸的特点。
第三段:鲸的种类(齐读)
学生齐读第三段。体会鲸的种类的主要特征。
第四段:鲸的生活习性(默读)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段,思考课后习题2并画出有关语句。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学生分小组讨论填表——鲸的生活习性)3、怎样判断两头鲸哪头是须鲸,哪头是齿鲸,并说明理由。4、鲸睡觉有什么特点?鲸为什么要这样睡觉呢?B指导朗读四、回顾反思:(一)知识梳理:1本课的说明方法。2鲸的形体,进化,种类,生活习性。(二)学习评价:五、当堂检测:填空:1鲸是()动物,不是鱼(),一是因为(),二是因为()。2鲸分为两类:()和()。须鲸主要吃(),齿鲸主要吃()。3鲸睡觉时,总是()。六、布置作业:1完成本课小练习册第四,五题。2完成本课大练习册第二课时作业3、预习作业:内容详见下节“课前预习”。七、板书设计:形体大进化哺乳动物26.鲸分类须鲸齿鲸习性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胎生生长快寿命长(说明方法: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八、课后反思:课题:10松鼠五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授课人【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正确书写本课生字。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生数学思维训练日记征文
- 电子商务在公益慈善领域的应用
- 电子商务营销策略与品牌建设
- 优化业务流程的解决方案手册
- 商务往来信函与合同签订指南
- 特定型号电子产品购销合同
- 职场新人入门指南与职业素养培养建议
- 金融科技产品创新与推广合作协议
- 中国历史事件读后感
- 知识产权保护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
- 货物学基础 课件 项目一 任务一 货物的基本概念
- 无人机法律法规与安全飞行 第2版空域管理
- 我的小学生活
- 《商务沟通-策略、方法与案例》课件 第三章 书面沟通
- 2024具身大模型关键技术与应用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
- 提高瓦屋面太阳能板安装一次验收合格率
- 2024上海市房屋租赁合同范本下载
- CSC资助出国博士联合培养研修计划英文-research-plan
- 我的物品我做主班会
- 二次供水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
- 外汇行业汇率风险管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