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1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含解析鲁教版_第1页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1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含解析鲁教版_第2页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1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含解析鲁教版_第3页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1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含解析鲁教版_第4页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1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含解析鲁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9-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据此完成1~2题。1.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2.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D.热带雨林亚热带硬叶林下表中序号①至⑥为我国六座城市。据此完成3~4题。序号1月均温/℃7月均温/℃年均温/℃①-0.327.314.2②4.729.317.2③13.328.421.8④-2.926.612.7⑤2.128.315.7⑥15.828.822.93.⑥→⑤→④城市1月均温的改变体现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4.①→②→③均为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影响它们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海陆位置C.太阳辐射 D.人类活动(2024广东珠海高三零模)长白山北坡拥有较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其上部还分布有独特的岳桦林带,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下图示意长白山天池北部地形及植被分布状况。据此完成5~6题。5.图中甲、乙两处的植被分别为()A.针叶林、高山苔原 B.针阔混交林、针叶林C.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高山灌丛6.图中海拔1800~2000米的岳桦林上部呈匍匐状生长,根系发达,其生长的环境可能是()A.干旱、寒冷、大风B.海拔高、光照弱、生长期短C.干旱、贫瘠土壤、大风D.寒冷、贫瘠土壤、大风(2024天津和平区三模)从开罗到开普敦,穿越整个非洲大陆的梦幻之旅,途经距赤道最近的雪山——肯尼亚山。某旅行者在日记中写道:“再向前行,树木越加稀疏,植被渐渐稀有,越来越多袒露的岩石将你带到漫无边际的沙漠……”图1为非洲梦幻之旅路途图,图2为肯尼亚山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与旅行者日记描述相符的路段是()A.甲 B.乙 C.丙 D.丁8.肯尼亚山()A.山地雨林带受赤道低压影响降水多B.山坡草甸比山麓草原潮湿C.M坡自然带分部主要受降水影响D.①②植被分别为森林、灌丛(2024四川成都一模)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气候、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一个地区的植被覆盖度。下图为我国某山脉4—10月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在垂直方向上的改变统计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9.该山脉可能为()A.天山 B.阴山 C.秦岭 D.南岭10.该山脉2900米以上植被覆盖度下降的主导因素是()A.土壤 B.水分 C.光照 D.热量11.图中甲处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基本一样,其主要缘由是()A.水热条件相像 B.人类活动相像C.植被类型相像 D.地形地势相像(2024北京东城调研)右图示意秦岭地区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甲)和生长季末期(乙)与海拔之间的关系。据此完成12~14题。12.秦岭地区森林植被()A.生长季山上比山麓长B.生长季末期南坡比北坡早C.生长季山上比山麓短D.生长季始期南坡比北坡迟1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图中甲、乙()A.相互靠近 B.上下远离C.同时下降 D.同时上升14.推想南、北坡水热差异最小处位于海拔()A.500米以下 B.1000~1500米C.2000~2500米 D.3000~3500米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千百年来,牧区牧民摸索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他们“逐水草而居”,一年中在不同的牧场来回迁徙。生活在新疆阿勒泰的少数民族,沿袭“四季转场,终年放牧”的传统,每年3月到11月下旬或12月初,赶着上百万头牲畜转场。阿勒泰地区草场依据利用时间分为不同季节的牧场(图a、图b)。现在,越来越多的牧民起先了定居生活,他们种植饲料。随着家畜数量不断增加,过度放牧问题依旧突出。游牧在阿勒泰已渐行渐远……(1)分析气候条件对阿勒泰每年3月到8月游牧迁徙过程的影响。(2)简述阿勒泰冬季牧场自然环境的特点。(3)分析阿尔泰山地“林带缠山腰”现象的主要缘由。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云南中部的哀牢山北段气温年较差小,气候条件困难多样。受西南季风影响,该山迎风坡按湿绝热梯度0.6℃/百米爬升降温,在背风坡按干绝热梯度1.0℃/百米下沉增温,从山麓至山顶可划分为6个山地农业气候层。该山段农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100米以下,以上为常绿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通常以最冷月均温0℃左右为其分布临界。下图示意哀牢山北段某剖面山地农业气候层的分布。(1)分析哀牢山北段气候条件困难多样的缘由。(2)与东坡相比,说明该山段西坡农耕业生产的优势条件。(3)该山地2100米以上有亚热带植被分布,却不宜种植亚热带作物,请说明缘由。(4)指出该山地农业气候层在东西两坡的分布差异,并分析缘由。参考答案课时规范练1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2.1.D2.A第1题,读图,沿X方向植被带从热带荒漠过渡到温带荒漠,主要是热量因素造成的,且热量在削减。沿Y方向植被带从温带荒漠过渡到温带草原,是水分因素造成的,且降水量在增加。故选D项。第2题,读图推断,Y方向为经度地带性,植被从热带荒漠带过渡到甲,应为热带草原。X方向为纬度地带性,植被从温带草原过渡到水分更多的乙,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A项。3~4.3.A4.C第3题,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南北差异大,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⑥→⑤→④城市1月均温的改变说明纬度上升,气温降低,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项对。第4题,①→②→③均为我国东部地区城市,海陆位置差异不大,B项错。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地形差异影响小,A项错。城市间人类活动差异小,D项错。由表可知,①→②→③1月均温渐渐上升。影响它们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纬度高则太阳辐射小,C项对。5~6.5.A6.D第5题,由材料分析可知,目前“北坡拥有较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其上部还分布有独特的岳桦林带”,长白山位于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山地的基带应当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甲地位于海拔1800米旁边,应为落叶阔叶林之上的植被,即针叶林。乙以上为高寒荒漠,而高寒荒漠带应当位于苔原带之上。A项正确。第6题,题干中“呈匍匐状生长,根系发达”,说明植被抗风且土壤贫瘠,必需扎根深处才可以获得足够的养分。该地纬度高、海拔高,寒冷的环境使得植物匍匐生长更简单存活。D项正确。7~8.7.C8.B第7题,从日记内容“树木越加稀疏……将你带到漫无边际的沙漠”可知,该旅行者是从热带稀树草原带进入到热带荒漠带。甲段处于埃塞俄比亚高原旁边,该段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对应的植被为热带稀树草原带和山地垂直带,A项错误;乙段在非洲东部高原地区,经过地区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B项错误;丙段起点旁边为热带草原气候,但往南到西部沿海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因此丙段会看到植被由稀树草原变为荒漠的场景,C项正确;丁段终点在开普敦旁边,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项错误。第8题,读图,山地雨林带位于热带草原带之上,其分布海拔为1000~2000米,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弱,受赤道低压影响小,该地降水多的缘由主要是位于山地东南坡,受东南信风影响,地形雨丰富,A项错误;山坡草甸分布的海拔在4000米左右,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而山麓草原分布海拔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因此山坡草甸比山麓草原潮湿,B项正确;M坡自然带的改变属于山地垂直分异,是受热量和水分两者共同影响形成的,C项错误;①处海拔高于②,森林分布的海拔应低于灌丛,则①为灌丛,②为森林,D项错误。9~11.9.C10.D11.B第9题,4—10月为我国绝大部分植被的生长期,图示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在1000~3000米处超过90%,说明该山脉植被覆盖度较高,且在1000~2000米处,南坡植被覆盖度高,说明在1000~2000米处的同海拔位置,南坡水热条件好。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为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其植被覆盖度较低。北坡受北冰洋和大西洋水汽的影响,水分条件比南坡好,所以北坡应比南坡植被覆盖度高,A项错误。阴山和南岭海拔较低,B、D两项错误。秦岭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夏季雨热同期,植被覆盖度较高,且秦岭海拔接近4000米,C项正确。第10题,依据材料可知,气候、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植被覆盖度,2900米以上的植被覆盖度南、北两坡都随海拔的增加而下降。2900米以上的山区土壤随海拔的上升改变较小,所以其植被覆盖度的改变受土壤影响小,A项错误。2900米以上的山区因水汽削减,降水较少,且改变不大,故其植被覆盖度的改变受水分影响小,B项错误。海拔越高,空气越淡薄,光照条件越好,植被覆盖度应上升,与图示不符,C项错误。随海拔上升,气温下降,热量条件变差,植被覆盖度应下降,D项正确。第11题,据第9题可知,该山脉为秦岭,南坡为阳坡和迎风坡,所以南坡水热条件比北坡好。甲处南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且北坡坡度较陡,南坡较缓,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其南、北两坡植被覆盖度应不相同,故A、C、D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影响植被覆盖度的因素还有人类活动,若南、北两坡人类活动相像,可能使植被覆盖度基本一样,B项正确。12~14.12.C13.B14.D第12题,读图可知,该地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随海拔上升而推迟,生长季末期随海拔上升而提前。森林植被生长季是生长季始期到生长季末期的时间,因此图示海拔越高,生长季越短,故生长季山上比山麓短,A项错误,C项正确。秦岭山区的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相对较好,生长季始期较早,生长季末期较迟,B、D两项错误。第13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热量条件变好,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提前,生长季末期延迟,故图中甲位置下降,乙位置上升,即上下远离,B项正确。第14题,随着海拔上升,山坡面积缩小,南、北坡相隔距离缩短,水热交换增多,森林植被生长的水热条件差异减小,因此南、北坡水热差异最小处位于秦岭山顶旁边,在四个选项中,选项D海拔最高,最接近山顶,D项正确。15.答案(1)每年3月中旬,气温回升,积雪从南向北起先消融,牧民从冬牧场向北游牧;4月初进入春牧场。这里位于山前地带,海拔较高。春季气温回升快,牧草较早起先生长;6月向阿尔泰山夏牧场转移。这里海拔高,气候凉快,降水较多,牧草产量高,质量好;8月下旬,气温下降,山区降雪,牧民下山,从北往南游牧,在相对暖和的秋牧场放牧。(2)阿勒泰冬牧场主要分布在有逆温现象的中、低山的荒漠草原带上,在有些地区分布在河谷平原或戈壁沙漠中;冬牧场一般避风、向阳,有利于牲畜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3)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受阿尔泰山地阻挡抬升,随着海拔上升,降水量递增,最大降水带出现在山地半山腰2000米左右的地带,再向上,降水量削减。森林的生长受制于这条降水带,出现“林带缠山腰”的现象。解析第(1)题,阿勒泰地区游牧迁徙过程与气温上升及植被草原生长过程有关。每年3月中旬,气温回升,积雪从南向北起先消融,牧民从冬牧场向北游牧;4月山前地带气温回升,牧草起先生长,牧民进入春牧场;6月阿尔泰山海拔高,气候凉快,降水较多,牧草产量高,质量好,牧民转入夏季牧场;8月下旬,气温下降,山区降雪,牧民下山到相对暖和的秋牧场放牧。第(2)题,结合图示信息,阿勒泰冬季牧场位于阿尔泰山西南坡山麓地带,从地形方面看主要分布在有逆温现象的中、低山的荒漠草原带上,在有些地区分布在河谷平原或戈壁沙漠中;从气温方面,冬牧场一般避风、向阳,有利于牲畜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第(3)题,“林带缠山腰”现象说明山腰地带降水较多,缘由是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受阿尔泰山地阻挡抬升,随着海拔上升,降水量递增,最大降水带出现在山地半山腰2000米左右的地带,再向上,降水量削减。16.答案(1)该段山地纬度较低,基带热量足够;山体相对高度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坡向及局部地形对气候条件影响大,气候条件困难多样。(2)西坡为迎风坡,降水较丰富;河流较多,且有水库,浇灌用水稳定;多河谷及山间盆地,宜农耕地较多。(3)低纬山地,气温年较差小,冬季温柔(均温0℃以上),常绿阔叶林可以生长;夏季凉快,高海拔地区夏季热量不足,不利于亚热带作物种植。(4)差异:各农业气候层的分布上限,东坡均高于西坡;海拔越低,同一农业气候层在两坡的上限高度差异越大。缘由:东北坡为西南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受焚风效应影响),热量条件优于西南坡;(背风坡下沉增温梯度为1.0℃/百米)海拔越低,增温越明显,东西两坡气温差异越大。解析第(1)题,哀牢山北段气候条件困难多样的缘由要从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地形、纬度及坡向等进行分析。读图可知,哀牢山北段山地纬度较低,基带热量足够;山体相对高度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坡向及局部地形对气候条件影响大,所以气候条件困难多样。第(2)题,与东坡相比,西坡农耕业生产的优势要从降水及耕地角度分析。结合材料并读图可知,西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河流较多,且有水库,浇灌用水稳定;多河谷及山间盆地,宜农耕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