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文本PAGE1PAGEI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文本PAGE1目录TOC\o"1-2"\h\z第一章 总则 1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2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第一节城镇发展战略与城镇化 5第二节城镇等级、职能与布局 6第三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8第四节基础设施布局 9第五节旅游业发展 10第六节社会服务业发展 11第七节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13第八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16第九节市域空间开发建设与管制 19第四章 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21第五章 中心城总体布局规划 22第一节中心城规划区城乡协调发展指引 22第二节中心城总体布局 27第三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28第四节居住用地规划 30第五节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32第六节油田生产防护用地规划 33第七节旧城更新与城中村改造规划 34第六章 中心城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36第一节对外交通规划 36第二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38第三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40第四节公共停车场规划 41第七章 中心城绿地水系与景观规划 42第一节绿地水系规划 42第二节景观系统规划 46第八章 中心城市政工程规划 49第一节供水工程规划 49第二节污水工程规划 50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50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51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52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 52第七节供热工程规划 52第九章 中心城近期建设规划 53第十章 中心城远景发展构想 56第十一章 河口区总体布局规划 57第一节总体布局 57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58第三节居住用地规划 59第四节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60第十二章 河口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60第十三章 河口区绿地水系与景观规划 63第一节绿地水系规划 63第二节景观系统规划 64第十四章 河口区市政工程规划 65第一节供水工程规划 65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65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66第四节通信工程规划 66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67第六节供热工程规划 67第十五章 河口区近期建设规划 67第十六章 河口区远景发展构想 69第十七章 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69第十八章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71第一节防震减灾 71第二节防洪工程 72第三节人防工程 72第四节消防工程 73第五节综合救灾 74第十九章 城市规划区空间发展与管制 74第二十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77第二十一章 附则 79附录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81附表 95
PAGE103总则为加快东营市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确定城市长远发展目标、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推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根据2004年5月25日《山东省建设厅关于同意修编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复函》,特编制《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规划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以“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区域互动、资源节约、生态保护为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作用,促进东营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划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3)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4)《山东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定》(5)《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1996-2010)》(6)国家和省、市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7)其他相关规划和文件规划期限:近期为2005年-2010年,远期为2011年-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20年到30年。城市规划区东营市城市规划区包括中心城城市规划区和河口区城市规划区两部分。(1)中心城城市规划区包括东营区行政辖区和垦利县垦利镇、郝家镇、董集乡、胜坨镇、垦利镇、永安镇辖区范围,以及东营港、机场、水源地、重要的道路、桥梁等需要规划管理和控制的地段。总面积为2268平方公里。(2)河口区城市规划区包括河口街道办和六合乡辖区范围,总面积为400平方公里。本规划报经山东省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具有地方法规的效力,由东营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非经履行法定程序都无权做原则性的改变。凡在本次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文中“黑体字”条文为本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城市发展总体目标:全面促进东营市在新的战略机遇期内,以高效集约化发展战略为核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产业新型的高效东营、文明富足的和谐东营、滨海特色的宜居东营、接轨国际的活力东营。城市发展阶段目标(1)到2010年,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基本建成小康社会;(2)到2020年,通过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加快园区发展,增长经济总量,使全市的经济综合实力、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显著提高,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发展目标(1)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人均达到80000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75:20。(2)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人均GDP达到120000元,人民生活安定富裕,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65:30。区域协调发展策略(1)发挥区域中心城作用,建设成为接受京津冀辐射,传导鲁北地区及黄河下游地区的重要节点,成为联系京津冀的枢纽。(2)大力实施融入战略,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的角度出发,尽快融入山东半岛城市群整体体系当中,明确分工,加强联系,成为半岛城市群开放和发展的北翼。(3)引领和带动黄河三角洲开放发展,成为黄河三角洲的核心,拓展对外联系通道,增强对外辐射带动的能力。社会发展策略(1)坚持教育先行的发展战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学装备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改革,提升高等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总体水平跨入国内发达地区行列。(2)创新文体事业发展机制,加强基层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把东营市建成群众体育普及,体育设施完善、体育产业健全的体育强市。(3)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为目标,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建立医疗保障、预防保健与卫生执法监督“三位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和医疗急救网络,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4)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扩大社会保障面和就业面,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在城市和农村加快老年公寓、养老院等服务机构的建设,加快儿童福利机构建设,不断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保障水平。城乡协调发展策略: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东营市实现全面小康的工作重点,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民营经济,深化市域综合改革,认真落实促强扶弱政策,促进经济强镇率先发展、经济欠发达乡镇跨越发展。突破就城市抓城市、就农村抓农村的思维定势,做到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统筹规划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产业发展策略加快产业的创新和多元化发展,重点强化教育、文化、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向综合型城市发展。(1)第一产业发展策略在保护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延续和发展传统农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形成一批具有品牌知名度的绿色生态农产品。加快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农副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和农产品市场网络建设,为东营农副产品进入半岛城市群市场创造条件。发挥土地、浅海、滩涂等资源优势,吸引企业投资农产品深度加工,推进东营农业产业化进程。(2)第二产业发展策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发展石油接续产业。近期重点全面推进产业升级,中期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通过山东省加工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延长传统优势产业的产业链,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远期着力建立高效生态工业体系,形成区域内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以工业发展带动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的区域地位。(3)第三产业发展策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近期以完善传统服务业为主,满足油田等大中型企业发展和城乡居民的生活需要为目标。同时通过整体旅游形象的设计,打造生态城市的旅游品牌,融入半岛城市群旅游网络。中期加快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升,壮大商贸流通、房地产、教育文化、金融保险和社区服务业的规模,促进东营向综合型城市发展。远期通过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发展为产业配套的现代生产服务业。生态发展策略: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绿色工业和生态旅游业,以“中国人居环境奖”为目标,积极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市活动,通过实施“生态市”的建设,统筹城市规划、统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生态环境治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城镇发展战略与城镇化城镇发展战略思路:以区内交通干线为依托,以主要城镇为核心,采用轴线集聚、核心增长模式,强化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构建不同等级的增长极体系。城镇空间发展目标:规划采用非均衡的空间发展策略,以星座式的空间格局为目标,一方面促进中心城区和县城的进一步发展,增强其对外扩散的能力,另一方面努力培育次级小城镇,承接中心城镇的产业转移和职能分工,加强不同等级之间城镇的相互联系,为远期建立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网络化空间格局奠定基础。城镇化发展策略(1)强化社会保障,淡化户籍含义,制定有利于人口城镇化的政策措施,促进人口乡村—城镇迁移和跨区域迁移。(2)实施开放型城镇化策略,提高本地人口素质与引进各类人才资源并重,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城镇分工和规模结构,统一规划和共建、共享大型基础设施,优化市域用地结构,进而引导人口健康有序地向东营市流动和迁移。(3)结合各级工业园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人口与产业同步集聚。市域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预测:2010年,总人口规模为2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0%,城镇人口120万人;2020年总人口规模为24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0%,城镇人口168万人。第二节城镇等级、职能与布局城镇等级规模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划分为四级:(1)一级城市为东营市中心城区,城镇人口规模为85万。(2)二级城市4个,分别为河口城区,城镇人口规模18万;广饶县城,城镇人口规模15万;利津县城,城镇人口规模13万;垦利县城,城镇人口规模15万。(3)三级城镇6个,分别为陈庄(2万人)、孤岛(4万人)、胜坨(3万人)、仙河(3万人)、大王(5万人)、丁庄(2万人)。(4)四级城镇14个,城镇人口规模小于2万,包括牛庄、六户、史口、龙居、义和、北宋、汀罗、盐窝、稻庄、石村、李鹊、黄河口、永安、郝家等城镇。城镇职能市域城镇分为5种不同的职能类型:(1)综合型:东营中心城区、河口城区、广饶县城、垦利县城、利津县城。(2)工贸结合型:大王镇、丁庄镇、牛庄镇、六户镇、龙居镇。石村镇、义和镇、黄河口镇、李鹊镇、永安镇、北宋镇、汀罗镇。(3)商贸流通型:陈庄镇、盐窝镇。(4)工业主导型:胜陀镇、稻庄镇、郝家镇。(5)工矿服务型:孤岛镇、仙河镇、史口镇。重点发展城镇(1)一个主中心:东营中心城。(2)四个次中心:河口城区、垦利县城、广饶县城和利津县城。(3)六个重点中心镇:大王镇、陈庄镇、仙河镇、孤岛镇、胜坨镇和丁庄镇。城镇布局结构采取“强化中心城市,拓展轴线联系,培育重点城镇”的总体空间战略部署,发挥“轴线集聚”的功能,构建一主两次发展轴线,形成放射状的空间格局。(1)市域南北发展主轴线:依托威海—乌海高速公路在东营境内的辛庄子—邓王段、以及东青高速公路,经过河口城区、陈庄镇、垦利县城、中心城、六户镇、广饶县城等主要城镇的市域发展主轴。(2)市域东西发展次轴线:依托黄东大铁路(黄骅-东营-大家洼)和规划高等级公路,经过利津县城、胜坨镇和中心城等节点构建市域发展的次轴线。(3)市域沿黄发展次轴线:依托东港高速、通港铁路和规划中的通港高等级公路,经过港口、仙河镇、孤岛镇、陈庄镇、盐窝镇等节点,构成以黄河为坐标系的市域北部发展次轴线。本着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中心城区、河口城区、各县城和重点中心镇的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人均120平方米以内;一般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原则上不能超过150平方米/人。第三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规划目标:至2020年,实现东营市市域交通系统全面现代化和高效联运,将东营市建设成为山东省北部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黄河三角洲最大的客货流集散中心。铁路规划:促进黄骅—东营—大家洼线国家二级铁路东营段建设,尽快增强东营市铁路运输能力。在史口镇重点建设黄东大线与淄东线的联轨站,在六户镇南建设黄东大线的区段站,由该站场出线,建设至东营经济开发区的铁路专用线。远期建设利津—东营港线铁路,并向南延伸与淄博—滨州线相连。公路网规划: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和技术等级为重点,优化路网结构,大力发展高等级公路,实现市到县(区)均由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连接,县区及部分油田二级单位之间均由二级以上标准公路连接。规划期内,首先完成规划中东营市境内的高速公路,其次是对现有重要省道进行改造,完善提高东营市域公路网结构,加大省道密度。公路网络按照高速公路、区域级公路、市域级公路三级进行规划。(1)高速公路:在东青高速公路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乌威高速公路东营段和东港高速公路;远期规划建设从陈庄经盐窝、利津、至滨州高速公路,尽可能利用现状省道S310线升级改造。组成市域高速公路主骨架。(2)区域级公路:保留和完善现有省道,由228省道、316省道主体和新规划的六户南路和东八路(辛沙路)城市对外联系公路组成中心城外环;由231省道、227省道、312省道、S319省道等多条省道组成连接市区和县城、重点镇之间交通运输的主要联系通道。构成环形加放射状公路主骨架,形成东西联系,贯通南北的区域公路联系网络。(3)市域级公路:主要承担市域内主要城镇地区之间的联系,在现有部分省道、县、乡道基础上完善和补充,公路等级不低于二级标准。港口规划:东营港总的功能定位为环渤海地区区域性辅助港口,远期发展建设成为国内中型港口。依托港口建设东营市临港工业和出口加工业基地及黄河三角洲重要的物流园区。机场规划:依托东营永安机场改造提升,规划定位为国内支线机场,按民航4C级设置。完善发展支线航空运输,增强航空运营能力,并努力增辟至国内更多城市的航线。第四节基础设施布局给水及污水处理设施(1)规划全市自来水供水率达到100%。2020年全市水厂供水规模达到200万立方米/日。(2)规划中心城、河口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其他地区污水处理率达到60%。规划2020年污水处理厂总规模达到120万立方米/日。电力供应设施(1)全市电源:区域大唐电厂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胜利电厂60万千瓦机组;孤北电厂扩建后达到30万千瓦机组;孤岛2×30万千瓦机组发电厂。至2020年全市电厂装机总容量可达512.9万千瓦。(2)电网规划:中心城南建设城南500KV变电站,与大唐电厂共同并入山东电网。500KV高压走廊从中心城东通过。2010年实现每个县都有220KV变电站,总变电容量3000MVA。2020年共建成220KV变电站13座,总变电容量达到5850MVA。新增220KV变电站3座。燃气供应规划全市气源以天然气为主,近期气源以胜利油田天然气为主,乡村可开发部分沼气或采用液化石油气作为生活用气主要气源。远期以临淄方向天然气作为新气源。规划全市近期引入天然气2亿立方米/年,远期全市年用天然气量达到5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1.9亿立方米,工业2.5亿立方米,公共设施及其他0.6亿立方米。市政走廊(1)沿227省道规划200米宽市政管线通廊,为规划城市天然气长输管线、输油管线和引水渠等预留通道。在200米通道内不允许建设和工程无关的地面建筑。管线之间应该按有关防火规范预留15-20米间距。(2)500KV高压走廊按75米控制,220KV、110KV高压走廊按50米控制。(3)油田生产集疏管道、其它生产设施按照《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93和《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设置相应保护措施。第五节旅游业发展旅游发展目标:充分利用黄河入海口湿地生态的自然风貌、在黄河文化、石油工业文化和现代文明汇聚和交融的基础上,将东营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观光、度假和专项生态旅游功能齐备,生态原生性保持完好,具有一定国际声誉的环渤海地区旅游名城。旅游形象定位:以“黄河入海口的现代湿地之城”作为其整体形象;“河海生态之旅”作为主题旅游形象;胜利油田文化展示作为次一级的形象主题。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按照主题相近、空间相邻的原则,划分为四大功能区。(1)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范围包括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部,以及黄河沿岸,以原始自然的湿地生态景观风光为主;(2)石油文化旅游区:范围包括西城石油基地、石油大学(华东)、华八井、孤东油田、仙河镇、海上钻井平台等,以石油工业文化景观特色为主;(3)湿地城市游憩区:范围包括东城、西城,以及城郊的广南水库(天鹅湖)等,以生态湿地与现代城市景观相互融合的风貌特色为主;(4)广饶历史文化旅游区:范围包括广饶县城和大王镇。展示历史文化风貌和现代化小城镇建设特色。旅游中心地:一级旅游中心地为中心市区、河口城区;二级旅游中心地为广饶县城、垦利县城、利津县城;三级旅游中心地为大王镇、黄河口镇、孤岛镇、仙河镇。第六节社会服务业发展教育设施:高标准、高质量的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强化初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农村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办学规模应在1500人以上;大力发展以岗位培训、继续教育为重点的成人教育,乡镇企业中、高级技工占技工总数达到30%,农村技术推广机构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80%;进一步改善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建成一批有特色的重点示范学校,积极发展地方高等教育,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20年,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设施先进、管理有效、机制灵活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卫生设施:加快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使东营市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2010年实现每千人拥有病床3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人;建立起功能综合化、现代化的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2020年实现每千人拥有病床4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人,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单位的整体功能,提高卫生资源共享度和综合利用率。文化设施:建设文化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与人民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强市。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网络齐全、设施完善、管理有序、人才涌现、群文普及、市场活跃的文化发展格局。中心城2010年前建成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旅游娱乐文化中心、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新华书店等种类齐全的文化设施,成为东营市的文化娱乐中心。2020年,在原有设施基础上向网络化发展。各区县城区应建设设施完善的文化中心。加强重点中心镇的文化设施建设,各镇设置一定规模的文化站和电影院。2010年前,在中心村驻地建设村文化馆,并配备图书室。体育设施:加快体育设施建设,加强体育锻炼宣传和引导,推进体育产业化,把东营市建成群众体育普及、竞技体育发达,体育科技和教育先进、体育设施完善、体育产业健全的体育强市。在中心城规划建设东营市体育中心。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应设立街道健身路径,各居委会和规范化小区应建有100平方米的室内活动室和400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地。在重点中心镇建成1000座以上的灯光球场,200平方米的室内活动室。其余镇建成一个灯光球场和拥有100平方米以上的室内活动室。在中心村建设文体活动室。第七节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水资源保护与再利用依据水资源的实际供应能力,以“总量控制、统筹配置”为原则,合理安排建设规模和时序。坚持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人口、环境相协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1)节水:按照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依靠科技进步,采取最严格、最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强化节水措施。(2)地下水开发利用:开发东营区麻湾沿黄地带、利津县地下水,作为黄河断流时的应急水源地,以有效缓解对淡水资源的依赖。(3)地表水开发利用:建设蓄水工程,提高地表水及灌溉水回用率,增加黄河水、长江水的调蓄能力。(4)再生水回用:加大推广再生水利用力度,不断提高污水资源化利用程度。逐步使中水成为城市绿化、河湖生态、道路浇洒、生活杂用、工业冷却等主要水源;积极稳妥地利用再生水替换部分农业灌溉水源;进一步研究再生水其它利用方式。(5)雨洪水开发利用:重视雨水渗蓄工程建设,制定技术规范,推广雨洪利用技术。结合城市建设、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广泛采用透水铺装、绿地渗蓄、修建蓄水池等措施,在满足防洪要求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将其就地截留利用或补给地下水。(6)海水开发利用:规划在中心城广利港、河口区境内东营海港附近,兴建海水淡化设施,实施海水淡化利用。(6)新水源:积极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保留南水北调工程和配套工程的发展用地。(7)水资源合理配置:预计2020年在偏枯年全市总需水量约为18亿立方米,枯水年全市总需水量约为20亿立方米。综合内部挖潜和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措施,在偏枯年和枯水年可供水量可以满足城市用水需要。(8)水资源应急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应急供水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增加蓄水设施,保证水资源的安全储备,确保黄河水及南水北调引长江水的供水安全。湿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1)加强湿地恢复性建设,进行地区水资源调蓄,避免工农业发展与湿地过度争水,还水于湿地,实施湿地污染监测和控制。(2)湿地资源保护划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保护湿地指具有突出特色和规模较大的成片湿地、输水河道和泻洪河道,一级保护湿地绝对禁止占用,是严格控制城乡各类建设的区域;二级保护湿地指各区县中型水库、排涝河道及重点湿地附近的水面,二级保护湿地原则上控制,不可占为他用;三级保护湿地指小型人工湿地,这些湿地局部允许占用,但要保障占补平衡。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黄河三角洲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52994公顷。划分为三级保护分区,即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面积58000公顷,区内禁止一切开发与建设活动,核心区内的环保标准地表水水质要保持国家三类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缓冲区面积为13234公顷;实验区面积为81760公顷。石油资源分布及保护管理(1)石油资源在市域范围内广泛分布,主要采油区分布在市域东北部至滨海地区,市域中部胜坨、纯化、东辛、永安等地区;(2)稳定油田生产、建立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基地,在进行其它生产经营活动和土地开发时应尽量避免对油田生产的干扰和破坏,同时加强对废弃油田矿区土地的再利用。其他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及保护管理(1)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湾南新户、太平、义和、孤岛、五号桩地区及广饶、利津部分地区;含煤区主要包括广北、孤岛、义和3处;地下卤水分布于莱州湾西岸,黄河三角洲的东部。(2)合理开采利用各类矿产资源,在市域境内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规定。国土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1)加快流域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加剧;开展大规模荒碱地改造改良;进行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在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的基础上,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2)由内陆向沿海划分为五个区域进行综合整治及利用:①南部山前回灌补源区,重点是节水工程和回灌补源工程,提高地下水位,并有效防止土壤盐碱化和自然环境恶化;同时搞好水土流失的流域治理。②中西部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区:重点是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扩大引黄灌溉面积;整修建设水利工程,并与田间工程和生物工程相结合,综合治理旱、涝、盐、碱及水土流失。③东北部滨海平原盐、碱地治理区:重点加强排灌系统及占地工程建设,改良盐渍化土壤;充分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营造林地和草地;搞好坑塘水面的治理,发展淡水养殖。④现代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区:重点保护好草原和自然林,杜绝狩猎动物资源。⑤沿海滩地海防工程建设区:重点建设海防工程和防护林带。⑥油田矿区土地复垦区:重点是石油污染区土地的复垦,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基本农田保护(1)全市基本农田总面积为184524.1公顷,根据《东营市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保护区范围进行保护。(2)基本农田保护区应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进行长期和严格保护,不得随意征用或改作它用。禁止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挖沙、取土、采石、采矿、建房、堆放固体废弃物;禁止进行非农开发建设,对于确需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国家和城市重点建设项目,应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调整。能源利用: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生产、生活节能与降耗并重,强化节能措施,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处理好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费与大气环境保护的矛盾,完善电力、燃气、供热工程规划。预计2020年全市清洁能源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60%以上。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能工作,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GDP)能耗在现有基础上降低50%以上。海岸线保护与利用(1)渔业及观光岸线:包括城市东部由东营市界至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南端的海岸范围,保持渔业资源、恢复增殖区,同时发展滨海旅游观光功能。(2)自然保护区岸线:包括城市东部、北部位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的海岸范围,岸线保护与利用应参照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划,发挥生态、科研、旅游等多方面的功能。(3)石油开采及港口岸线:包括城市东北部东营港周边的海岸范围,在现状东营港区的基础上建设石油码头、散杂货码头、石油勘探码头和航道,预留新型工业岸线。(4)渔业及盐业岸线:包括城市北部由东营市界至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及东部由港口岸线至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岸线范围,以发展渔业养殖及盐业功能为主,同时加强海岸湿地功能的恢复。第八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目标:建设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的生态经济体系;建设以湿地为生态特色的湿地之城;建设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体系和体现现代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近期初步改善市域的生态环境,远期全面提高环境质量,基本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力争到2020年初步建成有黄河三角洲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搞好防潮防洪堤坝建设和防潮闸建设,稳定黄河入海流路,确保黄河防洪安全,保证生态安全。强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综合整治国土,保护基本农田,兴修水利,保证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实施“水土保持”计划,搞好王庄、五七、胜利等风沙区治理,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0%;耕地盐渍化要得到治理和改造,基本消除污水直接灌溉;植树选林,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加快生态绿化工程建设。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促进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生态绿化建设指标: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9%,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5%。环境污染防治目标:全面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和“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实行流域、区域综合治理,强化协调和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有效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到2010年,城市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国家标准;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优于二级,海洋环境功能区达标,饮用水源水质和环境噪声等全部符合国家标准。水环境保护(1)东营水厂、耿井水厂、南郊水厂、辛安水厂、纯化水厂、河口水厂、垦利水厂、利津水厂、广饶水厂以及各城镇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水域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执行GB383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设置的排污口必须拆除;不得设置与供水需要无关的码头,禁止停靠船舶;禁止堆置和存放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和其他废弃物;禁止设置油库;禁止从事种植、放养禽畜,严格控制网箱养殖活动;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动和其他活动。(2)耿井水库、辛安水库、民丰水库、南郊水库、广南水库、广北水库、纯化水库、孤河水库、五号水库、净化站水库一级保护区以外的地区为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执行GB383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二级保护区内污染企业必须限期治理,做到达标排放,确保城市饮用水安全。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3)黄河为城市主要水源,远期长江水为第二水源。黄河干流部分河段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水体标准。其他河流水质应稳定在四类水体以上。大气环境保护:控制工业废气排放,工业废气处理率达到100%,汽车尾气达标排放率100%,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改善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城区集中供热率达到90%,城市气化率达到100%。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高于二级。噪声环境控制:加强对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噪声等常规噪声源的控制和管理,强化夜间施工的建筑噪声源的管理力度。加强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和道路绿化建设,减少噪声污染。噪声达标区覆盖率高于90%。固体废弃物综合整治:建设全市固体废物管理网络,完善回收利用和交换系统,加快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步伐。各级城镇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分类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工业固废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80%,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率达到95%,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垃圾清运率达到100%。第九节市域空间开发建设与管制综合生态功能区划与开发建设指引东营市综合生态功能区划分为7种类型:(1)浅海滩涂生态区:主要位于河口区西北部和垦利县东南部;东营区、广饶县东部。负15米等深线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滩涂面积699平方公里,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合发展水产养殖业,滩海油田和盐业。(2)湿地自然生态保护区:主要位于黄河入海口,面积1410平方公里。该区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为主,全面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重点保护珍稀、濒危鸟类,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逐步将其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自然保护区。(3)草场封育生态区:主要位于河口区中北部和垦利东部、东营区东北部。总面积735平方公里。重点封育、改良天然草场,逐步建成畜牧养护区,推行草业与牧业为主型生态农业模式,实现牧草资源的优化利用。(4)城镇综合生态建设区:主要包括现状城镇建设用地、规划期城镇发展用地、交通建设用地等。规划期内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202平方公里以内。鼓励土地集约利用,实行总量控制,提高城镇生态环境质量为主。(5)石油工矿与生态绿化建设区:主要包括胜利油田在河口区的开发的主要区域以及市域中东部主要绿色空间。面积约1665平方公里。该区重点是加强生态绿化工程建设。对于石油矿区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油气资源评价预测系统;强化稳定基础,积极开发新区;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控制并逐步减少勘探和采油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保护黄河淤积和海陆交汇的原始生态。(6)盐碱地改良生态区:主要位于河口区南部、东营区和利津县北部,该区也是油地协作发展的重要区域。面积1253平方公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到旱、涝、盐、碱综合治理,推广农牧结合、棉粮间作、林粮间作等生态农业模式,改善生态环境;发挥油地结合的独特优势,油地合作联手开发,清除老油区石油污染,恢复土地生产能力,实现石油污染区土壤的复垦,改善当地自然生态环境。(7)高效生态农业区:主要位于广饶县及东营区、利津县西部。面积1960平方公里。力争把该区建成黄河三角洲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市域开发建设空间管制市域空间划分为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三种用地类型,规划针对不同的空间分区分别采取不同的开发建设模式。(1)禁止建设区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和重大基础设施的预留地,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凡是不符合资源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必须限期搬迁。规划将黄河流路、沿海生态敏感区、地表水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核心保护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核心保护区、其他划定为一级湿地的核心保护区、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绿化隔离地区和绿线控制范围划定为禁止建设地区。(2)限制建设区是资源环境重点保护地或敏感区以及规划期内控制发展建设的地区,应根据资源环境条件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科学合理的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应尽可能避让。限制建设区与城镇建设区重叠的区域,应按照相关的保护要求提出具体建设限制标准,严格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规划将地表水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防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林牧水产养殖业生产地区、矿产油气资源分布密集区、工程地质条件不适于建设区以及城镇防护与生态绿化控制区域、规划确定的城市远景发展备用地划定为限制建设地区。(3)适宜建设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建设行为须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满足各类保护区的标准要求。规划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以外的地区为适宜建设区。重要空间管制(1)高速公路、省道等主要公路和铁路两侧绿化带控制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严禁在公路、铁路两侧绿化控制范围内修建永久性建筑物,其中高速公路两侧绿化控制为其两侧边沟以外300米范围内、城市外环公路为100米、省道为50米、县道10米、乡道为5米。限制城镇沿公路两侧进行大规模的带状开发建设。铁路两侧距路基30米范围内为铁路防护林地,不得建设永久性建筑物。(2)主要河道蓝线控制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城镇建设用地内蓝线不小于50米,城镇建设用地以外不小于100米。(3)控制预留市政基础设施走廊用地。(4)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水源地、军事设施、城市安全设施、原油等危险品仓库等设施应按照有关规范要求确定控制范围。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城市性质我国重要的石油基地,山东省主要的工业城市,黄河三角洲具有生态湿地特色的中心城市。城市职能(1)具有良好的现状基础,今后需继续强化发展的城市职能:我国重要的石油开采和加工基地;山东省以石油机械和加工制造、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城市;东营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今后需大力发展的城市职能:全国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黄河三角洲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市规模(1)2010年中心城区总人口65万人,河口城区总人口13万人;2020年中心城区总人口85万人,河口城区总人口18万人。(2)规划至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01.71平方公里,人均用地119.66平方米。(3)规划至2020年,河口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1.44平方公里,人均用地119.15平方米。中心城总体布局规划第一节中心城规划区城乡协调发展指引协调发展策略(1)加强对规划区内中心城市、县城、乡镇及村庄的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强调城镇整体布局和职能分工,以实现优势互补、减少资源浪费和避免恶性竞争,保障中心城区及其近邻乡镇的协调有序发展。(2)明确各类建设区和非建设区的保护范围,强化规划区内土地资源的保护、利用与控制,通过对各类生态敏感区域的界定,促进区域内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合理配置规划区生态景观资源、大绿化布局与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以及其他资源要素,实现区域内基础设施共建共享。(4)对规划区内农村居民点建设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以城乡统筹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在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同时相对集中的发展,重点对地处生态保护区内的农村居民点进行整合或外迁。 城市发展用地选择(1)规划区内地质条件较差地区、受自然灾害几率较大地区、沿海和水源地保护范围及大面积集中分布的基本农田、油气等地下资源密集区,是规划期内城市发展应避让的区域,应予以严格保护与控制,主要包括:生态敏感地区:黄河堤线以北的河槽洼地和河间洼地,东八路以东的滨海地区。水源保护地区:辛安水库、耿井水库、广南水库等城市饮用水源保护范围。重要的生态湿地绿色资源:庐山路与六干渠相交区域的大面积集中湿地、广利河和六干排交汇处四周的湿地、五干排和西六路相交区域的湿地、南郊水库周边区域、溢洪河东北部的大面积湿地等。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地区:西六路以西、广蒲河以南等地区。石油开采作业区:东八路以东地区,西四路以西、六干排以北地区,潍坊路以北、西二路以东地区等油气资源分布密集区。以及规划确定的油田生产廊道、油田开采露天矿用地等油田生产防护用地。(2)城市发展用地应选择基本可以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用地发展建设需要的地区,这类用地不占用基本农田,与生态资源保护、油田生产矛盾较小,同时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中心城规划区内成片分布的适宜建设用地主要包括西城北部、垦利县城西南部地区,经济开发区东部地区及永安镇南部地区。规划区用地功能区划(1)城镇建设区城市发展区:包括东、西城片区及垦利县城在内的城市型生活、生产区域及其未来拓展空间,鼓励进行有序的城市更新和集约化的新区开发。城镇发展区:包括城区周边各镇区内城镇型生活、生产区域及其未来拓展空间,进行适度改造和开发建设,并以保护耕地和鼓励向城区集聚发展为原则限制大规模开发和高强度建设。独立工矿区:包括城区外围相对独立的大型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区及其配套建设用地,以集中紧凑布局和对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原则,用地选择以在一定条件下可进行开发建设的盐碱地、荒草地等未利用地和可适时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油田生产与油气资源分布地区为主。(2)生态建设区生态改善区:主要包括生态公益林、楔形绿地与郊野公园、生态廊道、湿地等生态用地,这类区域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鼓励进行生态恢复或生态建设。生态保护区:主要包括水源地保护区。这类区域对城市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一旦破坏难以恢复,需要进行重点保护。农业开敞区:主要包括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以农业生产为主,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协调基本农田周边的建设项目,避免对基本农田造成污染。农业开敞区内的农村居民点建设,应在尊重农民利益、按照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和完善农村生活环境,同时要在做好农村规划的前提下,控制好农村居民点的建设用地。规划区城镇功能定位与产业空间组织(1)中心城市东营市中心城作为市域综合性的功能中心,是整个市域功能组织的核心,形成一城三区“品”字形总体空间布局结构。其中东城片区以行政、科教、文化功能为主,发挥市域行政和科教文化中心的功能;西城片区作为传统的油田管理中心,以居住、商业和工业功能为主;垦利县城作为市域次中心城市,是东营市中心城未来的重要拓展方向,将凭借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发扬垦区文化精神,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承担更多的商贸流通功能。同时培育壮大东营经济开发区、胜利工业区、垦利工业区及胜陀工业区,注重发挥工业园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城镇相关产业的发展。(2)重点发展城镇胜陀镇作为规划区内重要的工业发展城镇,发展成为以化工、机械、建材等工业为支柱的油田服务基地,承接中心城的工业转移。牛庄镇大量发展商贸流通业,承担规划区南部商贸流通功能,同时面向中心城区,发展城郊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3)西部城镇规划区西部的董集、郝家、史口和龙居四个乡镇,作为一个功能相似的城镇群,应注重相互协调发展,共同发挥服务油田、承接油田相关产业的功能。同时结合土地资源丰富的特点,推行农业集约化生产,重点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等高附加值的农业。(4)东北部永安镇及机场地区作为服务空港的重要中心地,重点发展以商贸、储运、流通为主的绿色临空型产业。同时适度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畜牧水产养殖业。(5)东部滨海地区发展具有黄河口特色的水产养殖业,适度发展旅游观光业,建设滨海生态旅游区。在不影响生态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环保型特色产业。规划区基础设施协调建设统一规划、综合改造和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加强规划区内的设施与资源共享,形成完善、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供应系统。推动机场、铁路、城市外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综合改、扩建及增建水厂、污水处理厂、供电、燃气等设施。重点加强快速路建设,由规划区内外围公路、高速公路、绕城公路以及城市快速道路形成完善的对外交通路网体系。将南二路、西六路、六干排路与东六路改造建设成为城市中心环状快速道路,同时将垦利片区北部复兴路改造建设成为北部快速路,建立城市道路与对外交通便捷的网络联系。在黄河路、庐山路预留轻轨交通线路,线路位置可选择安排在庐山路、黄河路道路一侧绿化带内或道路中央隔离带内,红线控制8米—12米。以地面敷设和高架相结合。规划期内沿黄河路、庐山路两侧预留用地,为将来实施这一项目留有充分余地。规划区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建立多层次、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绿化系统为目标,重点加强对黄河周边滩涂湿地和滨海滩涂湿地的保护,合理利用耕地、牧草地等农业开敞区作为郊野生态绿地,对河流水系进行维护,以护岸绿地和道路绿化带构成城乡绿化渗透廊道。建设以黄河、渤海、农田、林地等自然环境为背景的生态保护圈,形成滨海沿河生态区、农林生态区、湿地生态区三大类生态区域。规划控制建设九处市级生态保护区,包括森林公园与耿井水库等生态保护区核心、辛安水库湿地等水源涵养湿地生态保护区、南郊水库等景观湿地生态保护区。同时依托规划区内水系形成多条生态绿化廊道。规划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原则,促进城市功能拓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推进。以经济开发区改造、城中村改造为带动,实现工业园区与农业基地、城市社区与农村村落、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加强村镇公共设施和公益设施的建设投入,努力营造良好的生产与生活环境。第二节中心城总体布局中心城总体规划用地范围:东起东八路及溢洪河,西至东营区界及西六路,南起南外环路及东营南站,北至东营区行政区界(含垦利县境内胜北社区及机场西侧部分用地范围)。面积约480平方公里。城市用地发展方向:近期城市以东城片区向西、西城片区向东发展为主导;远期东、西城片区、中心区分别以向北发展为主导,向南适度发展。规划新增用地主要分布于东、西城之间的对接区范围、以及城市北部黄河路与潍坊路之间地区,部分新增用地位于东部经济开发区及南部胜利工业园发展用地范围内。中心城总体布局的目标与原则(1)兼顾城市当前的发展需求和远景战略目标,从更广阔的空间视野内考虑土地开发的空间安排和时序安排。(2)以提高城市整体效率为目标,改变双城的布局形态,采取整体集中的紧凑布局模式,实现各部分的功能互补与整体结构的统一性。(3)强化城市的中心职能,通过商贸、金融、文化、体育等多种公共设施用地综合布局促进城市中心区的形成,同时完善次级中心和各级组团中心的配置。(4)对自然生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将油田生产设施与城市建设用地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油田生产与城市布局、生态环境与城市特色协调发展的目标。规划至2020年,中心城形成“一城两片,中心集聚;一带四轴,生态渗透”的用地布局结构。(1)“一城两片”指中心城以紧凑、集约发展为目标,将原东城片区与西城片区作为一个整体城区进行统一布局,统筹管理、安排各项公共设施,改变双城的布局形态,推进东、西城的一体化发展,实现集中、高效的结构性战略目标。(2)“中心集聚”指以新中心区建设为带动,形成城市公共核心脊梁,引导城市公共职能的集聚,整体提升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3)“一带四轴”指以庐山路为纽带,形成中心区北连垦利、南抵东营南站的城市公共职能带;同时围绕东二路、西四路形成两条南北向城市拓展轴;依托北二路、黄河路形成两条东西向城市联系轴,加强城市东、西之间的功能联系。(4)“生态渗透”指规划依托城市南部的森林公园、东部的辛安水库、及规划的中心湿地涵养区等生态核心区,组织多条生态隔离带,形成与城市空间交融、渗透的生态空间结构。第三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总体发展原则:在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同时,全面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重视公益性服务设施的优先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设施布局。结合城市布局结构,建立符合城市总体公共利益的设施网络,实现均衡分布、功能互补,同时保证各片区公建设施用地安排的灵活选择,有利于局部效益、效能的发挥。适当改造和利用现有公共设施以达到投资少、见效快的目的。近、中、远期建设相结合,以便进行弹性调节。用地规模:规划公共设施总用地1618.12公顷,占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的15.91%,人均用地19.04平方米。总体布局:规划形成“一主两次、三街多点”的多核网络状中心体系。 (1)市级中心:建设“一主两次”三个市级中心。=1\*GB3①主中心:位于新中心区,公共设施沿庐山路东侧呈带状布局,以区政府向北的服务带为核心,轴向对称建设商务商贸中心。主要承担市级商务、商贸、信息、文化、体育的职能。=2\*GB3②西城次中心:呈“十”字形布局,以济南路为横向联系轴,西四路为纵向拓展轴,主要承担市级商业服务、医疗卫生的职能。=3\*GB3③东城次中心:呈“中”字形布局,以黄河路和东二路的交叉处为东城片区的服务核心,沿东一路和东三路纵向延伸公共服务职能。主要承担市级行政办公职能。(2)片区服务中心:包括胜利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工业配套服务为主的工业服务中心、居住区级服务中心、以及胜北社区服务中心。 (3)特色街区:结合市级中心区重点建设三条特色街区,分别是济南路特色商业街区、庐山路商业文化休闲步行街区、府前街行政办公街区。行政办公用地:规划用地325.94公顷,占建设用地的3.20%,人均用地3.83平方米。重点建设石油管理局、市政府、区政府三个行政办公区。商业金融用地:规划三个市级商业金融中心,分别位于西城济南路和西四路交叉口的四周;东城黄河路和东二路交叉口的周围;中心区北二路和庐山路交叉口的四周。规划商业金融总用地515.93公顷,占建设用地的5.07%,人均用地6.07平方米。规划四处大型专业市场,用地面积为223.56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08%。文化娱乐用地:在森林公园北侧,黄河路南侧规划建设市级文化中心,布置市级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重要文化娱乐设施。同时完善城区内文化娱乐设施的服务体系。规划文化娱乐用地总面积152.61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50%,人均用地1.80平方米。体育用地:市级体育中心选址在潍坊路与衡山路交叉口的西南角建设,规划面积为30.31公顷。规划结合城市大型公园布置体育设施,完善居住区内、街头绿地内的公益性体育设施。规划体育用地总面积77.78公顷,占建设用地的0.76%,人均用地0.92平方米。医疗卫生用地:在黄河路南、太行山路西新建一处市级医院鸿港医院,面积9.01公顷;改善现有中心医院、胜利医院、人民医院三处市级医院医疗环境,补充完善医疗设施。规划医疗卫生总用地117.3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15%,人均用地1.38平方米。教育科研用地:重点建设以石油大学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区,用地面积为250.62公顷;同时建设以现状职业学院为基础、高速公路东侧的教育科研区,以及东城南部的科技研发区。完善以9年义务教育为主的公益性教育设施体系。规划教育科研总用地428.52公顷,占建设用地的4.21%,人均用地5.04平方米。第四节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用地规划建设原则(1)逐步协调油、地社区管理机制,统一规划建设;(2)整体进行居住用地规划分区,分级完善配套设施建设;(3)新区开发与旧区改造相结合,综合改善城市居住环境;(4)合理迁并城区周边油建村、居民点,纳入城市管理的范畴。规划至2020年居住用地达到2492.54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总用地的24.51%,人均用地29.32平方米。规划居住用地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适当布置少量一类居住用地。规划低层住宅主要分布于环境较好的地区;新建小区与旧城改造地区原则上以建设多层住宅为主。居住用地布局及人口分布改造完善西城、东城、胜北三大现有居住片区,拓展整合中心居住片区及若干居住区等新增居住空间。规划新增居住用地495.02公顷,主要分布于西城西南部、东城东北部及胜北社区南部地区,同时集中配套建设经济开发区工业配套居住区与胜利工业园居住片区。最终形成16个综合性居住片区,并以此对各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配套建设。规划各居住片区用地规模与人口容量分布如下:经济开发区居住片区规划居住用地规模为103公顷,居住人口容量为3.5-3.7万人;东城南居住片区规划居住用地规模为194公顷,居住人口容量为6.6-7.0万人;东城北居住片区规划居住用地规模为329公顷,居住人口容量为11.2-11.9万人;东城西南居住片区规划居住用地规模为74公顷,居住人口容量为2.6-2.7万人;东城西北居住片区规划居住用地规模为259公顷,居住人口容量为8.8-9.4万人;八分场居住片区规划居住用地规模为154公顷,居住人口容量为5.4-5.7万人;中心区北部居住片区规划居住用地规模为72公顷,居住人口容量为2.5-2.6万人;中心区南部居住片区规划居住用地规模为209公顷,居住人口容量为7.1-7.6万人;耿井居住片区规划居住用地规模为171公顷,居住人口容量为5.9-6.2万人;工业园居住片区规划居住用地规模为103公顷,居住人口容量为3.5-3.7万人;西城西南居住片区规划居住用地规模为202公顷,居住人口容量为6.9-7.3万人;西城东居住片区规划居住用地规模为95公顷,居住人口容量为3.2-3.4万人;西城中部居住片区规划居住用地规模为139公顷,居住人口容量为4.9-5.2万人;西城西居住片区规划居住用地规模为103公顷,居住人口容量为3.5-3.7万人;西城北居住片区规划居住用地规模为192公顷,居住人口容量为6.5-6.9万人;胜北居住片区规划居住用地规模为189公顷,居住人口容量为6.4-6.8万人。新规划居住区均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要求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及中小学。现状旧城居住区通过逐步改造,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适当增加绿地,改善居住品质。第五节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建设原则(1)从城市整体结构出发,对工业区布局进行调整;(2)对各类工业用地进行统一定位、合理分工;(3)逐步搬迁改造城区内工业企业,优化城市环境;(4)结合重大交通设施的发展,完善仓储、物流用地建设。规划至2020年工业用地达到2279.2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2.41%,人均用地面积为26.81平方米。仓储用地面积达到269.0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65%,人均用地面积为3.17平方米。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一、二类工业项目,对现有三类工业用地进行改造,大型三类工业项目可结合市域工业布局规划统筹安排。规划工业用地布局形成东营经济开发区、胜利工业园两个相对集中的工业区及部分保留的工业点:(1)东营经济开发区:范围西起康洋路、东至东八路,南起维河路、北至北二路。发挥带动全市产业升级、提高竞争力的先锋作用,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态型工业项目,包括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制药、新材料等产业。(2)胜利工业园:范围西起西六路、东至西二路,南起南二路、北至枣庄路。作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重要基地,同时结合东营市的城市特点与西城片区的油田发展基础,重点培育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等产业。(3)原工业用地置换:以退二进三为原则,对城区内部工业用地进行统一整顿,集中向两个工业区搬迁,包括市人造板厂、市化工厂、市纺织厂、高原公司、开发区内拟进行搬迁的工业企业、油田动力机械厂、油田泵公司、油田管具公司、油田机械总厂(孚瑞特公司)、胜建集团预制厂等。腾退土地合计约912公顷,置换为居住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4)保留工业点:保留的工业用地应限制发展规模,项目以无污染、对附近居民生活干扰小的类型为主,包括华亚公司、胜利工艺家具厂及部分油田附属单位。仓储用地布局(1)集中仓储区:结合城市对外交通设施及货物流通中心布局,集中布置3处仓储区,分别位于老火车站周围地段、东营南站以北的西一路和庐山路交汇处及经济开发区东部。(2)规划仓储点:除上述集中仓储区外,规划结合工业、市场用地,布置若干规划仓储点,包括胜利工业园仓储用地、石油大学南侧仓储用地、科技研发区西侧仓储用地、以及保留西城片区南部的东营粮食储存仓库等。(3)危险品仓储用地:东营原油库及东黄首站为危险品仓储用地,周围形成以济宁路、南一路、西四路和西三路构成的安全防护闭合区域,在闭合区域内,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建筑使用性质、建筑密度。同时从严格控制城市危险源,加强防爆、防火及防止次生灾害发生的角度出发,本次规划于东营原油库及东黄首站设置500米宽防护绿地,该范围内以绿化防护为主。第六节油田生产防护用地规划油田生产防护地规划建设原则(1)油田企业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生产生活兼顾的原则:适应胜利油田企业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和油田与地方共建关系的日益完善,强调以实现油田发展与中心城建设的协调、互动为重要的规划原则和目标。(2)明确性质功能、分类指导的原则:明确划定油田生产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的范围界限,对相关用地的性质、功能及管理要求进行分类指导和严格控制,从而避免相互干扰,保证城市建设体系与油田生产体系的有序发展。油田生产廊道:规划与城市道路绿地结合,参照油气资源密集地区以及集中设置的油管线通道防护要求,设置多条油田生产廊道。该类用地主要用于安排新增油井及钻井平台、管线等相关油田设施,间距1-2公里,按30-100米宽度控制,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石油开采露天矿用地根据油田专业数据统计,中心城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内现有油井及水井近1万口,其中位于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内约2600口,对上述油井及水井按如下要求进行防护控制。(1)对位于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内的油井、水井予以保留,根据油井生产防护规范及相关要求,每口油(水)井征地最小面积要求为45米×64米,同时考虑进井路计量站等附属设施,对每处油(水)井周边以1公顷综合用地进行防护控制。(2)对位于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内的油气资源分布密集的集中作业区,规划设置为石油综合开采露天矿用地,为油田生产专用工矿用地。第七节旧城更新与城中村改造规划规划中应坚持综合布局、充分发挥土地经济效益的原则,建设集中型社区、完善配套设施,增加旧城区的绿色空间与游憩设施,提供充分的劳动就业服务空间,通过旧城更新与城中村改造的有机结合,调整旧城区人口分布。旧城区范围包括西城片区西三路以西、黄河路以北地区及胜北地区,面积约1316公顷;中心城城中村改造范围共有48个村,其中重点改造城中村18处,占地面积约953公顷。旧城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提升旧城区商业服务职能。集中打造以下商业服务核心地段,西四路与潍坊路交叉口附近、西四路与北二路交叉口附近、济南路西段、西四路南段等地区。同时按照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要求合理设置次级公共设施体系,为原有居民的劳动就业提供空间。旧城区道路系统调整与改造增加支路、打通断头路、明确主次干路道路功能。(1)改造道路西五路向北贯通;云门山路向南贯通至胜利工业园;西三路向北贯通至胜北社区;燕山路向北贯通至淄博路、向南贯通至胜利工业园;济南路向东贯通至西一路;黄河路向西贯通至西六路。(2)新增道路东西向胜北路、胜西路、胜南路、胜新路、新城路等8条;南北向西区一路、梁山路等6条。旧城区绿化建设:通过拆房建绿、沿路造绿等措施,实现由点到线、以线带面,改善城区的绿化景观面貌。重点将西四路、西二路、北一路、北二路两侧沿街房拆除后增设城市绿化带,加强大型乔木行道树的种植和沿路两侧绿化隔离带的建设。旧城区景观建设:突出重点、有序改造,创建精品工程,改善城市景观。包括广利河沿线改造与绿化水体的综合整治工程,西四路、西三路、西二路等道路景观建设以及黄河路与西一路交叉口、北二路与西四路交叉口等重点地段改造中的景观建设。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调整:对位于规划期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城中村”,实行撤村建居、撤乡建街,建成城市新型社区,全面实现城市化;对位于城乡接合部的居民点,通过土地整理置换、异地腾迁等办法,按照城市住宅标准改造建设,实行市民化管理;对位于总体规划用地周边、城市远景发展用地及防护带以内的居民点,通过必要的迁并,分阶段改造规模较小的村屯,推动其逐步向城区集中,逐步减少自然村。通过改造节约出的土地根据总体规划要求纳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或根据农业生产、油田开采、生态防护等要求加以控制。农村居民点改造方式:对位于中心城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农村居民点进行统一的用地调整,分别采用原地完善、易地改造和原地保留三种改造方式。其中原地完善村居包括红卫村、唐家村、哨头等22处;易地改造村居包括茶坡、北李屋、张盖等23处,原地保留村居包括田庄、丁家、业基王等3处。中心城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第一节对外交通规划规划目标:对外交通体系与城市用地布局相协调。着眼于对外交通整体效能的提高以及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构筑现代化交通网络,充分发挥公路、铁路、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增强对外交通体系的协同效应。对外交通的体系与城市内部交通系统相协调。包括公路与城市道路网的紧密衔接,火车站、长途客运站、机场与公交线网的协调配合等,形成多种交通方式并存、综合运营、四通八达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公路规划规划期内构建由中心城对外多方向联系公路、高速公路、环城公路组成的公路对外交通体系,形成“一纵一环、网络辐射”的公路网结构,提升东营市中心城在区域公路交通中的枢纽地位。(1)通过“一纵”即东青高速公路加强城市南北方向的对外交通联系,城市东西向快速交通联系,理顺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的关系;(2)在中心城外围规划建设“一环”环城公路,由西外环路(郝纯路)、北外环路(同兴路)、南外环路(六户南路)和东外环路(东八路)组成,承担主要过境交通职能,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的影响;(3)由中心城多方向对外交通形成“网络辐射”公路系统。在中心城设置4处长途汽车站,总占地31.1公顷。新建东营汽车总站,位于西一路与黄河路交叉口东北部,日发客量l万人次/天。保留与适当改造现有的东营汽车西站、东城汽车站和胜利汽车站。铁路规划:规划黄东大铁路(黄骅—东营—大家洼)走线从中心城南侧,沿南外环路以南通过,并在庐山路南端设铁路二级站场,规划火车站用地面积28.9公顷。保留现张东铁路的线路,并对其站场进行合理改造,规划用地面积31.1公顷。从黄东大铁路站场连通一条通往东营市经济开发区与东部滨海地区的铁路专用线,线路沿四干渠向东至东八路,然后沿东八路向北接经济开发区。机场规划:规划定位为国内支线机场,规划期内着重完善现有机场周边基础设施,将环城公路做为进出机场的主要交通通道。货物流通中心在中心城规划用地范围内规划3处货物流通中心:(1)西城综合物流中心:改造老火车站周围地段和商河路地段,置换物资总库用地,建成以油田生产资料为主的大型物流中心,发展建设现代物流业。规划用地120公顷。(2)东营南站物流中心:位于东营南站以北,西一路和庐山路交汇处,设置地区级物流中心、铁路集装箱运输中心、公路物流中心、公铁联运物流中心。规划用地面积30公顷。(3)开发区综合物流中心:位于北一路以南,东七路以东,东营市经济开发区东侧,满足开发区大型物流转运以及东城生活性物流服务,并可以在区内集中建设市级物流信息中心。规划用地面积35公顷。第二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规划目标:根据中心城市空间布局,建立以快速路为骨干,完善的城市道路网为基础,大容量公交为主体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提高道路运行效率,加强城市中心与各个片区、各个功能组团、工业区、滨海旅游景点以及城市重大基础设施之间的道路交通联系;综合整治老城区交通问题,缓解中心地区交通压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强化交通管理,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公交优先的策略,以道路通过人流最大为主要目标进行管理。道路等级规划城市道路采用方格网布置形式。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4个等级。规划的快速路总长度63.2公里,主干路总长度228.9公里,次干路总长度244.2公里,主、次干路网密度为3.7公里/平方公里。(1)快速路:规划期内重点建设“一横两纵”城市快速路系统,远期改造黄河路为城市东西向快速路来加强东、西城联系;延伸并改建西一路与杭州路两条南北向道路,加强垦利县城与中心城西城片区、东城片区的快速联系。快速路道路红线宽度50米,机动车道中央设置隔离带,穿越人流集中的路段设置天桥或地下通道;道路两侧预留绿化隔离30-100米(2)主干路:规划主干路密度1.79公里/平方公里,间距控制在1000米左右,红线宽度控制在40-50米之间。在中心城范围内构建“六横九纵”东西向主干路:德州路、潍坊路、北二路、北一路、南一路、南二路。南北向主干路:西六路、西五路、西四路、西二路、庐山路、东二路、东三路、东六路、湖州路。(3)次干路:规划次干路密度1.91公里/平方公里,间距控制在400-600米,道路红线宽度控制在30-40米之间。规划次干路70条,其中西城片区29条,东城片区41条。(4)支路:间距控制在200-300米之间。道路红线宽度25-30米。应在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细化支路网布局,支路网密度达到3-4公里道路功能规划城市道路功能分为交通疏解性干路和生活景观性干路。(1)交通疏解性干路承担联系城市周边组团及疏解交通双重功能,主要为城市快速路及主干路,分为货运交通主干路、客运交通主干路。货运交通主干路包括德州路、南二路、东八路、东六路、杭州路、西一路、西六路。客运交通主干路包括潍坊路、北一路、黄河路、西二路、庐山路、东二路、登州路。(2)生活景观性干路既承担联系城市公共核心及各片区中心的功能,同时也是展现东营景观风貌特色的主要道路。主要有北二路、南一路、济南路、府前路、胜利大街、潍河路、东三路、西四路、西三路、太行山路等。交叉口规划(1)道路交叉口以平面交叉为主。(2)快速路与主、次干路相交时,原则上采用立交形式,可以采用进入限制或跨线立交,对支路封闭,近期主要控制并预留交叉口用地,适时兴建。(3)所有东西向道路与东青高速公路相交的道路交叉口均采取立交形式,城市中设置3处互通立交口,其中德州路与东青高速相交新增一处互通式立交口。(4)规划城市主、次干路在相交前应设展宽段,应通过外围交通组织和内部需求管理措施,减少片区内部路段的机动车交通流量,对于交通流量较大或组织困难的路口,采取路口渠化、信号优先等措施。西城老城中心针对街区小的特点,可以与相邻路口采取局部单行等方式联合进行交通组织。城市广场规划:按交通集散广场和游憩集会广场两类进行布局控制。交通集散广场用地,按0.1平方米/人计算;游憩集会广场用地,按0.5平方米/人计算。规划中心城广场用地为51.38公顷。除现有广场外,规划在东营南站及老火车站前各布置1处交通集散广场,新中心区布置2处市级游憩广场,同时在东城、西城片区内部布置13处区级游憩集会广场。第三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建立以地面快速客运系统为骨架,多种客运方式相结合,换乘设施完备的客运系统。贯彻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政策,规划和建设高水平的公交设施系统,规划公共交通线网覆盖中心城90%以上。沿主要干路设置公交专用道。适当控制并合理组织非机动交通。公交线路规划规划新增公交线路13条,加上东营市公交公司和胜利油田公交公司原有的50条线路,共63条线路,构成东营市公交线网主体构架。公交线路按功能分为两类:(1)快速线路(BRT):结合公交专用道和换乘枢纽的设置,建设快速公交线(BRT)。其中北二路、北一路、黄河路、东六路、东二路、庐山路与西二路可设置公交专用道,并可引入BRT系统;规划快速公交线路6条,总长148公里;(2)常规公交客运线路:主要根据城区内部出行需求以及道路网型式进行布线。道路条件允许时尽可能走次干路和支路。规划新增常规公交线路7条,总长144.5公里。规划“二横三纵”公交客运走廊系统,包括东西联系方向的北二路、黄河路,南北联系方向的西二路、庐山路、东二路。规划在这些交通走廊上采用大容量公共交通线路,并与城市组团内部的常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结合,组成覆盖全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公交场站设施分为首末站、停车场、保养场。到2020年,规划中心城公交场站总用地为40.7公顷。规划保养场兼枢纽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售后服务与不锈钢加工定制合同
- 2024年度技术开发保证合同
- 2024年度滁州市健身器材租赁合同
- 玻璃罐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健身服务合同:健身会所为甲方提供健身服务
- 2024年度泵车设备租赁与备件供应合同
- 2024年度二手住宅赠与购买合同
- 生物芯片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国际物流仓储服务代理合同
- 2024年度技术转移与研发合同
- 数字化城市垃圾管理云平台垃圾云建设方案
- 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投标方案
- 中医常见病、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分析、总结及评价(精)
- 动态规划经典教程完整版
- 焊接符号说明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
- 能源管理系统EMS用户需求说明书
- KK5-冷切锯操作手册-20151124
- 水电站设备检修管理导则
- 无人机导航与通信技术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公共行政学网上学习行为3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