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庆阳二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在移动互联网霸占人们视线的今天,读书越来越成为一件奢侈之事。而阅读经典名著,似乎更是奢侈中的奢侈。一般来说,读经典名著要比阅读“快餐文学"更费时、费力。然而在真正爱读书的人眼中,名著是永不过时的珠宝,无论何时,都有其独特价值。
“我还是喜欢读一些年轻作家写的小说。经典名著是在上学的时候老师要求读的,自己很少主动去看。”正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挑选图书的小刘这样告诉笔者。
像小刘一样,现在有很多读者认为,经典名著所写的都是“过去的事情”,与我们眼下的生活之间有隔膜、文化上有差异。而且很多名著不仅篇幅巨大,文字还很晦涩,读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似乎与现代人处处追求高效的理念及碎片化阅读习惯背道而驰。
对此,在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就读的范颖却有着不同的理解:“阅读是为了让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更为丰富,所以不应该把有限的读书时间浪费在那些并不值得一读的书上。就像我的朋友让我推荐书目时,我都会从名著经典中挑出来给大家选择。”
所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也就是在历史长河中经历过淘洗、接受过众多读者检阅的作品。阅读一本经典,即便没能让你收获良多,也至少不会“添堵”。所以,从经典入手开始阅读,对那些真正想要“高效"阅读、收获真知的人来说,反而是最节约时间、性价比最高的。
清华附中语文教师姜健说,阅读经典能够给学生带来的价值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名著培养阅读长文字的能力。“现在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学生需要静下来。只读短、平、快的东西无法让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而经典名著则是很好的学习范本。”
除了教师,很多家长也鼓励孩子多阅读名著经典。北京市民李女士是一位母亲,她也认为让学生多阅读名著经典是很有实际价值的:“语言的教育更多是靠熏陶吧,要有输入才有输出。所以我会给我的女儿买一些名著经典来阅读,比如“四大名著"之类的,我想对她写作能力的提高肯定是有帮助的。”
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写作能力,姜健认为阅读经典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能丰富孩子们的世界观。“学生开始阅读名著的时候,可能是会有困难的,但这是在打底子,至少是可以延展学生的视野。现在孩子们对世界的了解还是很浅,而经典可以让孩子们与历史连接起来,拓宽他们生命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认为,“谁也回不到过去,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使得人们的表达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好的东西总是有价值的,应该借鉴,不应该放弃”。可以说,经典著作正是不同时代、不同文明下的人文智慧结晶,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源泉。将不同时代的经典著作排列起来,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整个人类社会的演变。特别是本民族的经典名著,其中留存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命脉,对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建设和谐社会大有作用。中华民族的经典著作灿若星辰,“仁义礼智信"这些精神至今仍能对国民精神起教化作用,与现今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以贯之。
(选自李贞《阅读名著的当代价值》)
材料二:这个暑假,初二学生淼淼要完成的阅读作业是:“啃”下一部《水浒传》。“说实话,文字有些难,也不太符合女孩子的阅读兴趣。"眼见女儿淼淼随意翻了几页就把书扔在一边,妈妈灵机一动,从网上找到了有声说书《水浒传》,用另一种方式为孩子打开了阅读经典名著的路径。一周之后,对水浒提起兴趣的淼淼,开始和父母一起讨论书中的人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阅读方式,00后、10后身为互联网“原住民”,阅读媒介也有新变化:除了传统的纸本阅读,读屏、听书等都成为他们接触并贴近书本、接触经典的方式。不仅如此,如今,更多的孩子喜欢互动式阅读——一边看书,一边在网上看“弹幕”,了解其他同龄人阅读的感受。用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他们完成作为教学任务的“整本书阅读”,究竟行不行?
谈到阅读这件事,很多孩子会脱口而出:他们喜欢听书,经常在网络上听各类经过加工的有声读物,在音效的烘托下,故事情节更加突出,仿佛身临其境。而不少有声读物,不仅给孩子读名著,连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也一并“读"出来了。这似乎也在向老师和家长传递一个新信息——眼下,00后、10后更接受快节奏的短视频、更习惯“快餐式”阅读,连看电视剧都要“快进”,这与传统阅读所倡导的“原汁原味读大部头”的方式差异不小。
借助不同的媒介,以相对轻松的方式做“引子”,从而引导更多青少年爱上阅读,不少语文教师持宽容、肯定的态度。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文系副教授徐默凡表示,学生获取阅读内驱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关注历史事件来阅读书籍,或是对某个作家感兴趣,进而阅读他的作品,当然也能通过观看影视作品达到了解著作的目的。
平日里,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在看文字产生视觉疲倦后,也会偶尔选择听有声书。在他看来,听书的过程中,有时能感受到比读文字更生动的东西。但他强调一点:听书不能代替读书。“读书是一种参与,读书的过程便是参与到作者的创作当中。看文字参与度最高,听书的参与度相对较少。”
谈及指导青少年阅读整本书的情况,不少教育工作者都提及一点:思维品质。在他们看来,整本书阅读是一种深度阅读,透过最传统的文字阅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锻炼,想象力将得到释放;通过读优秀作品,他们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共情,在精神层面得到丰富的滋养——这些由深度阅读带来的获得感,是读屏、听书等方式所不能替代的。
也正因此,语文界存在着另一种声音:不主张学生用听音频、看视频的方式替代读原著文字。上海市建平中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郑朝晖坚定地表达了他的看法:通过阅读文字,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在脑海中点滴形成;而看过影视作品后,演员塑造的人物形象就永远挥之不去了,堵塞了人物更加丰满的可能性。
例如,在文学作品中,“西施"这个人物并没有十分详尽的容貌描画,她指向的是“极美”的人物形象。但在影视作品中经过演员的演绎,学生会将“美丽"的概念定位在此。“文学的力量就是不断丰富内心的力量,而不是用看似华丽的方式,消解阅读文字的困难。”郑朝晖说。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王希明也有同感。他认为,影视作品容易引起对人物的刻板印象,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不利于书籍的多元解读。“对于严肃的名著阅读来说,还是先阅读文本再看影视作品为宜。"
(选自张鹏《习惯了“快餐式阅读”,如何才能慢下来“啃"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在很多读者不喜欢读经典名著,这和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有关,也和经典名著自身的特点有关。
B.经典名著的权威性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阅读经典名著是最高效的阅读选择。
C.淼淼的妈妈为了引导孩子读《水浒传》,用网上的有声说书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这是一种成功的尝试。
D.现在,青少年阅读整本书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推进整本书阅读也遇到了一些现实的困难,需要教师、家长去解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实中,面对经典著作,普通读者和专家学者有不同的选择。
B.对中小学师生而言,阅读经典名著首先是一个教学任务。
C.对于听书、读屏之类的阅读方式,教师主流态度是不赞成的。
D.影视作品对人物容貌的表现往往比文学作品更具体,但这未必是好事。
3.根据材料内容,下面的推断不正确的是()(3分)
A.空闲时间、知识水平和生活经历都制约着人们的阅读选择。
B.不论是读短文、时文,还是读经典名著,对学生的成长都有帮助。
C.推进经典名著阅读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时代特点。
D.如果读经典名著不能让孩子的写作能力明显提升,家长就不会支持。
4.请根据材料一简要归纳当今时代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意义。(3分)
5.请根据材料内容和自己阅读名著的经验,对学校推进经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提出两条可行的建议。(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节选)
史铁生
我插队的时候喂过两年牛,那是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村儿——清平湾。
和我一起拦牛的老汉姓白。陕北话里,“白”发“破"的音,我们都管他叫“破老汉”。也许还因为他穷吧,或者还因为别的;那几颗零零碎碎的牙,那几根稀稀拉拉的胡子。尤其是他的嗓子——他爱唱,可嗓子像破锣。傍晚赶着牛回村的时候,最后一缕阳光照在崖畔上,红的。破老汉用镢把扶起一捆柴,扛着,一路走一路唱:“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过得好光景......"声音拉的很长,虽不洪亮,但颤微微的,悠扬。碰巧了。崖顶上探出两个小脑瓜,竖着耳朵听一阵,跑了,可能是狐狸,也可能是野羊,不过,要想靠打猎为生可不行,野兽很少。我们那地方突出的特点是穷,穷山穷水,“好光景”永远是“受苦人"的一种盼望。天快黑的时候,进山寻野菜的孩子们也都回村了,大的拉着小的,小的扯着更小的,每人的臂弯里都挎着个小篮儿,装的苦菜、苋菜或者小蒜、蘑菇......孩子们跟在牛群后面,“叽叽嘎嘎”地吵,争抢着把牛粪撮回窑里去。
老乡把喂牛这样的机要工作交给我,我心里很感动,嘴上却说不出什么。农民们不看嘴,看手。我喂十头,破老汉喂十头。在同一个饲养场上。饲养场建在村子的最高处,一片平地,两排牛棚,三眼堆放草料的破石窑。清平河水整日价“哗哗啦啦"的,水很浅,在村前拐了一个弯,形成了一个水潭。河湾的一边是石崖,另一边是一片开阔的河滩。夏天,村里的孩子们光着屁股在河滩上折腾,往水潭里“扑通扑通”地跳,有时候捉到一只鳖,又笑又嚷,闹翻了天,破老汉坐在饲养场前面的窑顶上看着,一袋接一袋地抽烟,“‘心儿’家(小孩子)不晓得愁,"他说,然后就哑着个嗓子唱起来:“提起那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破老汉是绥德人,年轻时打短工来清平湾,就住下了,绥德出打短工的,出石匠,出说书的,那地方更穷。
小时候就知道陕北民歌,到清平湾不久,干活歇下的时候我们就请老乡唱,大伙都说破老汉爱唱,也唱得好。“老汉的日子熬煎咧,人愁了才唱得好山歌"。确实,陕北的民歌多半都有一种忧伤的调子。但是,一唱起来,人就快活了。有时候赶着牛出村,破老汉愍细了噪子唱《走西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也滩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到大门口。走路你走大路,再不要走小路,大路上人马多,来回解忧愁......”
破老汉望着山脚下的那眼窑洞。窑前,亮亮妈正费力地劈着一疙瘩树根;一个男孩子帮着她劈,是亮亮。“我看你就把她娶了吧,她一个人也够难的。再说就有人给你缝衣裳了。"唉,丢下我孙女留小儿谁管?”太阳下山了,收工的人们扛着锄头在暮霭中走。拦羊的也吆喝着羊群回村了,大羊喊,小羊叫“咩咩"地响成一片。老汉还是呆呆地坐着,闷闷地抽烟。他分明是心动了,可又怕对不起留小儿。留小儿的大(父亲)死得惨,平时谁也不敢向破老汉问起这事,据说,老汉一想起就哭,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听说,都是因为破老汉舍不得给大夫多送些礼,把儿子的病给耽误了;其实,送十来斤米或者面就行。那些年月啊!
秋天,在山里拦牛简直是一种享受。庄稼都收完了,地里光秃秃的,山洼、沟掌里的荒草却长得茂盛。把牛往沟里一轰,可以躺在沟门上睡觉;或是把牛赶上山,在山下的路口上坐下,看书。秋山的色彩也不再那么单调:半崖上小灌木的叶子红了,杜梨树的叶子黄了,酸枣棵子缀满了珊瑚珠似的小酸枣......尤其是山坡上绽开了一丛丛野花,淡蓝色的,一丛挨着一丛,雾蒙蒙的。灰色的小田鼠从黄土坷垃后面探头探脑;野鸽子从悬崖上的洞里钻出来,“扑楞楞”飞上天;野鸡“咕咕嘎嘎"地叫,时而出现在崖顶上,时而又钻进了草丛......我很奇怪,生活那么苦,竟然没人逮食这些小动物。也许是因为没有枪,也许是因为这些鸟太小也太少,不过多半还是因为别的。
哦,我的白老汉,我的牛群,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有删改)
文本二:
哦,香雪(节选)
铁凝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香雪,台儿沟偏僻村庄里,众多年轻善良的女孩子中的一员。
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她还不知道怎么进价钱,只说:“你看着给吧。”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
有时香雪会抓空儿向天南地北的旅客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读"。有时她也会羡慕地看着列车上女学生的吸铁石自动铅笔盒,然后红着脸,用一层子鸡蛋去换女学生的铅笔盒。
当换得铅笔盒的喜悦还没退却,香雪发现自己早已置身于离家三十里外的西山口了。是的,她坐过了站,她害怕这眼前陌生的一切: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叫人心惊肉跳的寂静,小树林发出的寒寒草草的声音。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满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多次提到“破老汉”唱民歌的情节,主要是为了表现其穷苦的生活和忧伤的情感。他借歌抒情,既宣泄了愁苦,又抚慰了心灵。
B.小说中的“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拉进了与读者的距离;同时,“我”也是线索人物,使小说的内容紧凑集中。
C.第6段中采用了描写、记叙、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清平湾秋天的绚烂多彩与勃勃生机,同时也暗示了人物生活环境的“穷"。
D.“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中作者用“我的"来表明:“清平湾”是给我留下许多美好回·忆的地方,我对它有着极其深挚的眷恋之情。
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介绍火车进村,代表着现代文明对小山村的冲击。火车给台儿沟带来了新改变。从此,人们有了新追求。
B.列车上,旅客们最爱买香雪的货,是因为旅客们不忍心跟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姑娘耍滑头,不愿意和她斤斤计较。
C.文章的末尾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荆棘怪石等景物的描写,是为了渲染出一种静谧幽寂、诡谲阴森的氛围。
D.铅笔盒对香雪来说,是象征着上学的权利,象征着现代文明;而对铅笔盒的执着追求体现了香雪对于知识的渴望。
8.“破老汉"这一人物形象有那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4分)
9.朱光潜说:“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这两篇小说都是“有诗的特质"的“诗化小说”。请结合文本一、二的内容,从小说的环境描写、语言风格、主题情感三方面分析小说中“诗化"风格的体现。(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公室指国君),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断三处)(3分)
少时[A]常与鲍叔牙游[B]鲍叔知[C]其贤[D]管仲贫困常欺鲍叔[E]鲍叔终善[F]遇之
1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课本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上服度则六亲固"。关于六亲,历代说法各不相同,泛指亲族、亲戚。
B.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者尊辈一般称字。“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管仲,字仲,名夷吾。
C.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诸侯源自分封制,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D.本文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是司马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管晏列传》中,司马迁着重写他同鲍叔牙的友谊,虽是轶事,写来却娓娓动人,于细微处见精神。
B.管仲曾侍奉齐国公子纠,公子小白立为桓公后,公子纠被杀,而他自己也因此被囚禁,后被起用,辅助齐桓公一匡天下。
C.“伐楚"令燕修召公之政”“柯地盟会"以三个典型事例写出了管仲外交方面的政治才能。
D.鲍叔牙推荐了管仲,而管仲让鲍叔牙居于自己之下,做自己的下属,这种行为遭到了天下人的批评指责。
13.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
(1)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14.世人常常以“管鲍之交”来评论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友情,请结合本文,谈谈这种交情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①
李白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离开长安漫游至宣城。谢北楼又名谢公楼。著名诗人谢朓在南齐宗室争权夺势的闹剧中,受到猜忌排挤,外任宣城太守时所建。②江城:泛指水边的城,这里指宣城。③两水:宛溪、句溪。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画里"三字高度概括了美丽的江城风景,暗含着诗人流连忘返的闲适之意。
首联开门见山,一个“望”字上承首句,下拓中间四句,提纲挈领,总摄全篇。
C.“双桥落彩虹"运用了比喻,同时化静为动,“落”字给双桥增加了飞动之势。
D.“寒"老”二字,把感觉融入视觉形象之中,既写出了秋景,也写出了秋意。
16.结尾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分析作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富有层次感,其中最具动态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两句以动衬静表现乡村生活的宁静祥和。
(3)《短歌行》中原指姑娘思念情人,文中用来形容渴望得到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在惯常的印象中,方言常常营造出浓郁的乡土氛围,承载着温暖的家长里短和丰富的风土人情,游子因方言对于乡土有①的眷恋。然而今天,在流行语聚集的网络上,方言也突然散发出不小的“感染力”。年轻人中间,夹杂不同方言的聊天方式越来越流行;方言发音和用词的“土味"不仅不被避讳,反而博得了年轻人的青睐。带有方言特色的表达已成为当今“Z世代”日常社交中②的部分。在虚拟空间和公共空间中勇于并勤于使用方言,背后是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某媒体在2021年面向高校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81%的人明确表示喜欢自己家乡的方言,76%的人会不自觉向身边人“安利"家乡话,近八成“Z世代”表示愿意为家乡话代言。一句方言的身后是多少“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期待。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过去的③或坐拥“金山银山”,或发展特色产业,都成了丰衣足食的所在。家乡话的自信也因此底气十足了。更多人对方言的态度转变,可能意味着亿万人对祖籍、对人生来源的更坚定自信和更强烈认同。亿万人的“小家乡"汇成国人的“大家乡”,这份态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益处良多。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为“人们对方言的态度转变,意味着亿万人对祖籍、对人生来源的坚定自信和强烈认同”,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一些员工食堂中,坚果、虾、芒果等食物不再出现,航空公司也不再为乘客提供花生,这是因为,①_________________。
流行病学家斯特拉坎提出的“卫生假说”认为,由于生活环境变得更加健康,人们遭遇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的概率在童年时期下降,免疫系统没能得到充足的“锻炼”,而增加了日后患上过敏性疾病。这是一个目前为公众所接受的理论解释,②_________________。一方面,有研究显示,童年时期感染经历似乎并不会降低之后患过敏症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过敏症发病率的增长和卫生环境的变化也不太一致。
专家们还发现,在大家庭或农场长大的孩子患过敏症的可能性更小。由此看来,避免过敏的关键因素似乎不是良好的家庭卫生状况,③_____________,以及在幼儿时期常处在户外环境,可能是因为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扩大我们在婴幼儿时期接触到的微生物的范围。随着现代人越来越多地在室内和城市化环境中生活,儿童可能失去了与某些微生物接触的机会,而正是这些微生物帮助人类锻炼了免疫系统。这就是所谓的“老朋友假说”。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6分)
21.结合材料,简述“老朋友假说"的含义。(4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总喜欢充满幻想的去生活,活出诗意,活成自己期望的模样。《沁园春·长沙》中,“同学少年”们具有昂扬向上、雄视天下的模样。《红烛》中,“蜡烛"象征着“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和青春模样。《哦,香雪》展现了当“青春"遭遇“远方的世界”时,年轻人所迸发出的改变贫穷、落后,走出封闭的美好愿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在青春路上,有的人因时尚而美丽,有的人因奉献而光彩,有的人因知识而动人,有的人因自信而进步……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青春模样"。
你记忆中印象最深的青春模样是怎样的?你希望自己的青春是怎样的模样呢?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B
【解析】B项,“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阅读经典名著是最高效的阅读选择”错误,从材料一“像小刘一样,现在有很多读者认为,经典名著所写的都是‘过去的事情’,与我们眼下的生活之间有隔膜、文化上有差异"从经典入手开始阅读,对那些真正想要‘高效’阅读、收获真知的人来说,反而是最节约时间、性价比最高的”可知,读者有很多种,不能一概而论。
2.C
【解析】C项,“教师主流态度是不赞成的"错误,材料中教师有不同的态度,不能说哪个就是“主流”。
3.D
【解析】D项,“不能让孩子的写作能力明显提升,家长就不会支持"错误,材料中是举李女士为例,不能说就有这个必然关系。
4.①提升阅读、写作能力。②拓宽视野,丰富世界观。③继承文化传统,传承人类文明,树立文化自信。
【解析】从“清华附中语文教师姜健说,阅读经典能够给学生带来的价值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名著培养阅读长文字的能力……”“北京市民李女士是一位母亲,她也认为让学生多阅读名著经典是很有实际价值的:‘语言的教育更多是靠熏陶吧,要有输入才有输出。所以我会给我的女儿买一些名著经典来阅读,比如‘四大名著’之类的,我想对她写作能力的提高肯定是有帮助的’"可知,能提升阅读、写作能力;从“在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就读的范颖却有着不同的理解:‘阅读是为了让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更为丰富……’”“从经典入手开始阅读,对那些真正想要‘高效’阅读、收获真知的人来说,反而是最节约时间、性价比最高的"姜健认为阅读经典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能丰富孩子们的世界观”可知,能拓宽视野,丰富世界观;从“特别是本民族的经典名著,其中留存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命脉,对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建设和谐社会大有作用"可知,能继承文化传统,传承人类文明,树立文化自信。
5.(示例)建议一:设立专门的读书课,给学生提供阅读时间。
建议二: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建议三:注重深度阅读,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建议四:举办读书交流会,释放文学想象力。
【解析】从“一般来说,读经典名著要比阅读‘快餐文学’更费时、费力”可知,可以设立专门的读书课,给学生提供阅读时间。
从“用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他们完成作为教学任务的‘整本书阅读’"可知,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经典可以让孩子们与历史连接起来,拓宽他们生命的广度和深度”“不少教育工作者都提及一点:思维品质。在他们看来,整本书阅读是一种深度阅读,透过最传统的文字阅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锻炼,想象力将得到释放;通过读优秀作品,他们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共情,在精神层面得到丰富的滋养"可知,要注重深度阅读,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从“如今,更多的孩子喜欢互动式阅读——一边看书,一边在网上看‘弹幕’,了解其他同龄人阅读的感受”可知,要举办读书交流会,释放文学想象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C。“第6段中采用了描写、记叙、议论相结合的手法"错误。“秋天,在山里拦牛简直是一种享受”为抒情:“庄稼都收完了,地里光秃秃的,山洼、沟掌里的荒草却长得茂盛"半崖上小灌木的叶子红了,杜梨树的叶子黄了,酸枣棵子缀满了珊瑚珠似的小酸枣····尤其是山坡上绽开了一丛丛野花,淡蓝色的,一丛挨着一丛,雾蒙蒙的”等是对景物的描写;没有议论。
7.C。“诡谲阴森的氛围"错误。文本二最后一段对夜景的描写是在香雪想好了换铅笔盒的原因后心情轻松了许多之后,景色被月光“照亮”,因此,突出的是夜色静谧幽寂。
8.①勤劳能干:我喂十头,破老汉喂十头。
②乐观、坚韧:生活孤独、穷苦,可破老汉还总是唱起山歌,驱散心中的苦楚。
③心地善良:不愿丢下留小儿不管去娶亮亮妈,破老汉。
9.诗化小说的特质:
①环境描写注重意境营造。文本一运用小灌木的叶子、杜梨树的叶子、酸枣棵子、丛丛野花、小田鼠等典型意象对清平湾秋日景色的进行生动的描写;文本二借助满月、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秋日的败草等意象,营造了香雪回来的路上夜晚的景象。
②语言方面多运用文学性语言,形象生动。如文本一“竖着耳朵听一阵,跑了"酸枣棵子缀满了珊瑚珠似的小酸枣”等对景物的描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文本二“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叫人心惊肉跳的寂静,小树林发出的寒寒草草的声音"等叠词的运用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主题情感方面,小说通过典型的人物赞美人性美。文本一赞美了坚韧乐观的破老汉形象;文本二赞美了好学、渴望知识的女孩子形象。
(注:主观题答出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少时[A]常与鲍叔牙游[B]鲍叔知[C]其贤[D]管仲贫困常欺鲍叔[E]鲍叔终善[F]遇之
BDE
D
D
(1)等到小白即位,做了齐桓公以后,公子纠被杀,管仲也被囚禁。鲍叔牙于是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2)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
①鲍叔牙知管仲贤能,有才干,对他的贪便宜没有什么怨言,以贤能为贵。②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视鲍叔牙为知己,懂得鲍叔牙对自己有知遇之恩。③管仲有知恩必报之情,在鲍叔牙的推荐下,辅佐齐桓公称霸于诸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A“暗含诗人流连忘返的闲适之意"错,“如画里”总摄全篇之景,“流连忘返"属于过度解读。
16.①对谢眺的怀念之情。“临风怀谢公”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谢眺的怀念。这不仅因为谢眺在宣城遗留下来像谢公楼这样的名胜古迹,更重要的是谢眺和自己有类似的遭遇,对宣城有着相同的情感。②四处漂泊的客中之愁。李白过着漂泊四方的流浪生活,客中的抑郁、感伤和寂寞的心情,是难以排遣的。③有才不得用的苦闷惆怅。李白在政治上被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之后,政治上一直处于失意之中,内心苦闷惆怅。(每点2分,满点计6分)
【诗歌赏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想南齐诗人谢公?“谁念”“怀"直接表达对谢眺的怀念之情。
四处漂泊的客中之愁。客中的抑郁和感伤,特别当摇落秋风的时节,使诗人的心情非常寂寞。宣城是他旧游之地,此时他又重来这里。一到宣城,他就会怀念到谢,这不仅因为谢在宣城遗留下了像叠嶂楼这样的名胜古迹,更重要的是因为谢眺对宣城有着和诗人相同的情感。
有才不得用的苦闷惆怅。当李白独自在谢眺楼上临风眺望的时候,面对着谢朓所吟赏的山川,缅怀他平素所仰慕的这位前代诗人,虽然古今世隔,然而他们的精神却是遥遥相接的。这种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闷彷徨的孤独之感;正因为政治上受到压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2)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18.(3分)①魂牵梦萦/魂牵梦绕/刻骨铭心/牵肠挂肚;②必不可少/不可或缺;③穷乡僻壤/穷山恶水/不毛之地。
19.(4分)①“更多人”能够显示出“对方言的态度转变"的人在数量上的变化,“更坚定自信”“更强烈认同"中的“更”字表示在原有基础上程度的加深。
②“可能"表猜测、推断,原句中使用“可能”表示后文的结论属于作者的推测,增强了表达的严谨性。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20.(6分)①它们容易引起过敏;②但未必完全正确;③而是经常与其他孩子接触
21.(4分)①“老朋友假说"是专家们提出的一种针对“过敏症为什么越来越普遍”问题的理论解释;
②该假说认为户外环境中存在着一些对人类有益的微生物,如果人们在幼年时期接触这些微生物,就能锻炼免疫系统,降低患过敏症的概率。
22.(3分)由于生活环境变得更加卫生,人们在童年时期遭遇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的概率下降,免疫系统没能得到充足的“锻炼”,而增加了日后患上过敏性疾病的概率。
四、写作(60分)
例文:
青春的模样
青,即生生不息、锐意萌发的颜色;春,即四季之源、展招力量的符号。青春的模样,便是锐意拼搏、多彩多元与有包秉天下的气魄的你我。
青春的姿态是拼搏。伟人曾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青春,便是可以心无旁骛地追求自己一生事业的最佳时机。很多人小时候畅谈自己长大后的梦想,然而大部分只是“嘴上谈谈"而不付诸行动。青春本就是辛勤耕耘、孕育理想硕果的季候,我们不能夸夸其谈却是行动上的矮子,孔子认为“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即是。与其磨破嘴皮,不如用实际去证明自己。80后星空摄影师叶梓颐从小就有飞上虚空的梦幻,她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探寻并学习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04版电商平台运营管理合同
- 2024年度橱柜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合同
- 2024年度电力线路迁改合同服务内容:为高铁建设提供电力线路迁移服务
- 2024年度粮食仓库租赁期满清退合同
- 2024年度火力发电项目工程承包合同
- 二零二四年火车站站台地面硬化施工合同
- 2024年度环保项目研发合作合同
- 2024年度甲方乙方的技术开发与许可使用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租赁合同-科技园区
- 2024年度教育培训服务合同培训师资
- 农村环境长效保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4-2030年中国小口径人工血管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课件】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新版教材单元分析-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同步讲义+练习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含解析)
- 课件:《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第五讲 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初步形成(秦汉时期)
- 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学习解读课件
- 《经济法》第四章-公司法律制度教案
- 2024年军队文职统一考试《专业科目》管理学试卷(网友回忆版)含解析
- GB/T 44456-2024电子竞技场馆运营服务规范
- TSTIC 120082-2023 建筑产业电商平台服务规范
- 高中英语必背3500单词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