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次月考 模拟试卷(二) 学生版+教师版_第1页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次月考 模拟试卷(二) 学生版+教师版_第2页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次月考 模拟试卷(二) 学生版+教师版_第3页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次月考 模拟试卷(二) 学生版+教师版_第4页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次月考 模拟试卷(二) 学生版+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模拟试卷(二)学生版+教师版

吉林省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模拟试卷(二)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按要求赋分)

1.溪云初起日沉阁,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2.欲为圣明除弊事,___。(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3.欧阳修在他的名作《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来描绘春天和夏天之景的句子是,。

4.“唐诗崇情":《行路难》中彷徨苦闷后的李白仍有“___,___”的抱负;《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_,___”,通过对比表现刘禹锡豁达乐观的胸襟。

【答案】(1)山雨欲来风满楼

(2)肯将衰朽惜残年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1)根据平时对诗词名句的积累答题,注意“衰、幽、畔”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山雨欲来风满楼;⑵肯将衰朽惜残年;⑶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的能力。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直接性默写题、理解性默写题、迁移性默写题、运用性默写题、简单赏析性默写题五种类型。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默写时要做到“三不":不多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7分)

①有梦想就有目标,有希冀才会奋斗。②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个人,梦想都是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③在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新时代,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人人也都是梦想。④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奔跑中奋力逐梦,做新时代的追梦人:我们就一定能激活蕴藏于梦想之中的创造伟力,迎来生机勃勃的复兴气象。

(1)第②句中的“保持生机”“激发活力"属于短语。(1分)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3)第④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答案】(1)动宾

(2)示例:在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新时代,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人人也都是梦想的创造者。

(3)“追梦人”后面的冒号改成逗号。

【知识点】逗号;冒号;动宾短语;成分残缺

【解析】(1)此题考查短语类型。一般的短语有: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等,我们先掌握这些短语的特点,然后再根据结构来判断其类型。

(2)此题考查病句的修改。做此类题要掌握病句的类型,如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等,还可以根据以下方法来判断:1语感法2提取主干法等,做到一看二读三提。

(3)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本题要注意区分冒号和逗号的用法,逗号的用法比较广泛一些,一句话没有说完等中间都用逗号,但是冒号用法有以下限制: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点评】(1)“保持生机”中的"保持“是动词,”生机“是宾语,“激发活力"中的”激发“是动词,"活力“是宾语,所以这两个短语属于动宾短语。

故答案为:动宾

(2)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第③句搭配不当,句式保持基本一致,要把“人人也都是梦想”改为“人人也都是梦想的创造者"。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追梦人”前后的句子不构成解释说明、总结等关系,因此,要把“追梦人"后面的冒号改成逗号。

故答案为:“追梦人”后面的冒号改成逗号。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9题。(10分)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天工翦水①,宇宙飘花,品之,有四美焉:落地无声,静也;沾衣不染,洁也;高下平均、匀也;洞窗掩映,明也。宜长松修竹,老梅片石;怪石峻嶒②,深林窈窕③;寒江远浦,断岸小桥;古刹层峦、疏篱幽径;老叟披蓑垂钓,骚人跨蹇④寻诗;小酌清淡,高楼长啸;船头茶灶飘烟,座上黛眉⑤把盏;老僧对座,韵士闲评:披鹤氅,纵步园林;御貂裘,登临山水。如此景况,何必峨眉⑥千尺?

(选自罗隐《雪》)

【注】①翦(jiǎn)水:指下雪。②峻嶒:léngcéng,高耸突兀。③窈窕:深远,幽深。④蹇:jiǎn,驴。⑤

黛眉:青色的眉,代指女子。⑥峨眉:峨眉山。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人鸟声俱绝绝:

⑵强饮三大白强:

⑶宜长松修竹宜:

⑷黛眉把盏把: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⑵如此景况,何必峨眉千尺?

8.【甲】文作者是如何突出湖上影子的特点的?(2分)

9.景以言志,联系【乙】文,试探究【甲】文张岱夜晚独自去湖心亭赏雪的原因。(2分)

【答案】6.消失;勉强,尽力;适宜,适合;持,执

7.⑴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⑵这种风情,这种美丽,何必一定要到高耸的峨眉山!

8.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巧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把长堤、湖心亭、身处之舟及舟中之人,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9.①雪具有洁净之美,沾衣不染,表现了他高洁傲岸的人格和清新脱俗的雅趣。

②雪具有宁静之美,落地无声,这种宁静的氛围更能勾起他的故国之思。

③雪具有明亮之美,能照亮窗扉,表明他不愿为官,忠于前朝之志。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湖心亭看雪;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6.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

7.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8.本题考查分析描写方法的能力。白描,也是中国文学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的描写手法。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要求作家准确地把握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探究和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读懂两个语段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从中找出原因并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语言要精练、准确。

参考译文:

甲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文:天上下雪,宇由瞬间处处飞花,静心感受,它有四种美:悄然落地,寂寂无声,静;轻轻沾衣,纤毫不染,洁;高下平均,不多不少,匀;洞窗相互掩映,明。适合看那苍劲的松树,修长的翠竹,苍劲的梅花,片片的石头,高耸突出的山,幽深的山林,苍茫的江面,寒气袅袅;古老的堤岸,宁静的小桥;山腰的古寺,幽深的小径;老人披着蓑衣,寒江独钓,文人约三两好友骑着毛驴寻梅作诗,或者喝两杯小酒,仰天长啸,吟诗作对,船头茶灶飘烟座上轻盈女子,把酒助兴,老僧对坐,韵士闲评,如此雅致心情,披上鹤氅,穿上貂裘,园林里去赏雪,山水间去流连。这种风情,这种美丽,何必一定要到峨眉山!

【点评】6.(1)句意: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消失。(2)句意: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强:勉强,尽力。(3)句意:适合看那苍劲的松树,修长的翠竹;宜:适宜,适合。(4)句意:船头茶灶飘烟座上轻盈女子,把酒助兴;把:持,执。故答案为:消失

勉强,尽力

适宜,适合

持,执

7.重点词语有:(1)雾凇沆砀: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与:和;一:全。(2)景况:风景,光景。故答案为:⑴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⑵这种风情,这种美丽,何必一定要到高耸的峨眉山!

8.首先,作者通过简练的笔触,运用白描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湖上影子的形态和状态。例如,“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句话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词语,把长堤、湖心亭、身处之舟及舟中之人,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形象地表达了湖上影子的微小、孤独、脆弱的特点。结合“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环境的描绘如同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水墨画。整篇文章的主题是对故国往事的怀恋,而湖上影子正是故国山水的一部分,作者通过对湖上影子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对故国的眷恋之情。总之,《湖心亭看雪》中的白描手法成功地突出了湖上影子的特点,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湖上影子的美丽和魅力,同时也为文章的主题增色不少。据此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巧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把长堤、湖心亭、身处之舟及舟中之人,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9.首先,从乙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雪景的深深喜爱,描述了雪花飘落的美丽景象,并列举了雪景中的一些美景,如静谧无声、洁白无瑕、平均匀称、明亮清晰等,这些都表明了作者对雪的迷恋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而在甲文中,张岱也表现出了对雪的浓厚兴趣和热爱。他特地前往湖心亭看雪,而且是在一个更定之时,即深夜人静的时候,这表明他想要在这个时候独自享受雪景的美妙,这种宁静的氛围更能勾起他的故国之思。同时,从乙文中的描述我们可以推断出,张岱可能还受到了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乙文中提到了“长松修竹,老梅片石”,这些元素与雪景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此外,乙文还提到了“老叟披蓑垂钓,骚人跨蹇寻诗”,这些元素则暗示着一种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这可能也是张岱前往湖心亭看雪的原因之一。综上所述,结合乙文和甲文的句子,可知,张岱夜晚独自去湖心亭看雪的原因是因为他对雪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他也想要摆脱尘世的烦扰,寻求心灵的宁静和放松。在这个清净的世界中,他可以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雪带来的清新和纯净。据此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①雪具有洁净之美,沾衣不染,表现了他高洁傲岸的人格和清新脱俗的雅趣。

②雪具有宁静之美,落地无声,这种宁静的氛围更能勾起他的故国之思。

③雪具有明亮之美,能照亮窗扉,表明他不愿为官,忠于前朝之志。

(乙)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1题。(5分)

金陵三迁有感①

宋·梁栋

憔悴城南短李绅②,多情乌帽染黄尘。

读书不了平生事,阅世空存后死身。

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

任他蜂蝶黄花老,明月园林是小春。

【注】①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前夕,当时作者因被谗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屡遭贬官,有感而作。②李绅:中唐诗人,身材短小,秉性性刚直,忠于朝廷。诗在人此处以李绅自比。

10.五六两句中的“唤酒"愁人”与开头两句中的“憔悴"多情”相呼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

11.结尾两句是全诗的点晴之笔,请作赏析。

【答案】10.诗人因关心南宋末年动乱时局而多愁善感,忧心如焚,感情十分沉痛。

11.这两句诗借景抒情,以“蜂蝶黄花老"写出秋色愁人,转而写在“明月”照临下,“园林"的景色充满春意,透露生机,从而形成对比,表明作者身处逆境仍然满怀希望的积极人生态度。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湖心亭看雪

【解析】10.注释中有“写于南宋灭亡前夕,当时作者因被谗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屡遭贬官”一句。在诗中,以李绅自比。结尾两句是全诗的点晴之笔,借景抒情,表明作者身处逆境仍然满怀希望的积极人生态度。五六两句中的“唤酒"愁人”与开头两句中的“憔悴"多情”相呼应,写出了诗人因关心南宋末年动乱时局而多愁善感,忧心如焚,感情十分沉痛。

11.“任他蜂蝶黄花老,明月园林是小春":曾经蜂簇蝶拥的黄花如今已经光鲜不复,随他去吧!看看这皎洁的月光洒在林园里,不又是一番春意盎然的美景么!首先要确定抒情方式:借景抒情。秋色愁人与景色充满春意形成强烈的反差,而作者身处逆境与满怀希望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此抒发了作者虽屡受打击却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故答案为:10.诗人因关心南宋末年动乱时局而多愁善感,忧心如焚,感情十分沉痛。

11.这两句诗借景抒情,以“蜂蝶黄花老”写出秋色愁人,转而写在“明月"照临下,“园林”的景色充满春意,透露生机,从而形成对比,表明作者身处逆境仍然满怀希望的积极人生态度。

【点评】10.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结合写作背景、意象、意境中去体会情感,有的含蓄地融入在景、物、人、事的描写中。联系注释“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前夕,当时作者因被谗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屡遭贬官,有感而作。"表现诗人因关心南宋末年动乱时局的忧愁。

11.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答题时应注意,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本句表明作者身处逆境仍然满怀希望的积极人生态度。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7题。(14分)

捞月亮的母亲

石兵

①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②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③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④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⑤“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⑥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⑦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⑧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⑨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⑩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或许是怕打扰到我,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

(有删改)

12.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事。(3分)

13.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14.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15.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B19段“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3分)

16.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3分)

【答案】12.①“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②“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③“我"跟着母子俩去她们家住宿,了解了她们家的情况;④“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13.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母亲无钱为儿子医治眼病)的情节做铺垫(伏笔);与结尾“捞起迷途之心"的内容相呼应(与文末“我”的转变形成对比)。

14.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

15.母亲不惜自己的命也要为儿子治好病的那番话震撼了“我";母亲辛勤劳动,拼命攒钱为儿子治眼病的行为打动了“我”;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及对“我"的热情招待感动了“我”;母亲为儿子捞月亮的举动唤醒了“我”,让“我”懂得要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16.“捞月亮”,既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也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还指母亲的言行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拯救了“我"的灵魂。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开头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人物描写

【解析】1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事件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正确划分层次,从文中找出人物及其主要活动,以“谁做了什么事”的句式来概括,语言一定要简洁。

13.本题考查理解开头段作用的能力。开头段的作用是: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揭示主题等。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14.本题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心理)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

15.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句,准确概括。

16.此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理解标题的含义,要联系文章的内容、中心思想、作者感情等来分析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点评】12.结合第①段“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第②段“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可知,“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结合第④段“好奇心最终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可知,“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

结合第段“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低很轻,我却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第段“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可知,“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故答案为:①“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②“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③“我"跟着母子俩去她们家住宿,了解了她们家的情况;④“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13.结构上:第①段是全文的首段,起到了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的作用;结合第①段“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第段“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可知,第①段与第段首尾呼应,体现出捞月亮的母亲对“我"的影响与“我”的改变;内容上:结合第①段可知,“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吸引读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下文内容可知,第①段的内容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母亲无钱为儿子医治眼病)的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

故答案为: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母亲无钱为儿子医治眼病)的情节做铺垫(伏笔);与结尾“捞起迷途之心”的内容相呼应(与文末“我"的转变形成对比)。

14.结合“走、停、摸了摸、看了看”等一系列动词分析,这是对母亲的动作进行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及对儿子的疼爱;“脸上露出了掩饰不住的忧伤"是对母亲的神态的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坚强及对儿子的关爱和内心的痛苦忧伤。故答案为: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

15.结合第⑧段“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可知,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及对“我"的热情招待感动了“我”。结合第⑩段“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可知,母亲辛勤劳动,拼命攒钱为儿子治眼病的行为打动了“我”。

结合第段“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可知,母亲不惜自己的命也要为儿子治好病的那番话震撼了“我”,使“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结合第段“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可知,母亲为儿子捞月亮的举动唤醒了“我”,让“我”懂得要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故答案为:母亲不惜自己的命也要为儿子治好病的那番话震撼了“我";母亲辛勤劳动,拼命攒钱为儿子治眼病的行为打动了“我”;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及对“我"的热情招待感动了“我”;母亲为儿子捞月亮的举动唤醒了“我”,让“我”懂得要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16.结合第④段“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第⑤段“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可知,“捞月亮"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结合第⑩段“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第段“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可知,“捞月亮”也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

结合第段“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可知,“捞月亮”还指母亲的言行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唤醒了“我”,拯救了“我"的灵魂。

故答案为:“捞月亮”,既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也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还指母亲的言行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拯救了“我”的灵魂。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11分)

与白马在一起的夏天

[美]威廉·萨洛扬

凌晨四点,整个村庄都在沉睡中,突然,一阵轻敲窗户的声音惊醒了我,“阿兰姆。"一个声音在窗外轻轻叫唤道。

是我的堂兄穆拉德!我从床上一跃而起,迅速打开窗户。我简直无法相信我看到的一切。虽然还不是早上,但因为是夏天,黎明前的亮光已足让我知道我不是在做梦。我的堂兄穆拉德正骑在一匹漂亮的白马上。

我把头伸出窗外,揉揉眼睛。“你没看错,”穆拉德用亚美尼亚语说道,“是一匹马。你没有在做梦。如果你想骑的话,就快点出来。"

我知道我的穆拉德是所有同龄人中行为最疯狂的一个,但是我仍然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我最早的记忆就是关于马的记忆,我的第一个愿望就是骑马。然而我们很穷,我们整个部落都处于贫困之中。每个家庭的钱都只能勉强维持一日三餐的食物。然而我们很诚实。我们因为我们的诚实而闻名。我们不会利用任何人,更不用说去偷别人的东西。

我知道穆拉德家没有马,他本人更不可能有钱买马。我猜测这匹马一定是他偷来的。然而,我对马太痴迷了,在我看来,偷一匹马来骑跟偷别的东西(比如偷钱)似乎是不一样的,也许这根本不算偷。

我迅速穿好衣服,然后从窗户跳到了院子里。穆拉德轻轻下马,把我扶到了马背上。

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乡间公路。空气无比清新。骑在马背上奔跑的感觉真是爽极了。

“阿兰姆,坐稳了。”穆拉德提醒我,然后,他双腿用力一蹬马的肚子,喊道:“驾!"白马后腿站立,前脚扬起,长嘶一声,然后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蹿了出去。马穿过田野,跨过灌溉沟渠,向乡间公路跑去……我们跑了一圈又一圈,马和人都大汗淋漓。

太阳就要升起来了,“我们得回去了。要不大家都起床了,我们的秘密就藏不住了。”穆拉德说道。

“我们把它藏在哪里?"我问道。

“我知道一个地方。”穆拉德答道。

大约十分钟后,我们悄悄地牵着马走进了一个废弃的谷仓。谷仓的地上有一些燕麦和干草。

那天下午,我正在穆拉德家玩。一个叫约翰·拜伦的农民来穆拉德家做客。约翰·拜伦的家在另外一个村庄,离我们部落有十英里远。“我丢失了一匹马,一个月了也还没见它回来。可是这匹马花了我60美元啊!"约翰·拜伦对穆拉德的父亲说。

他们接下来说了什么,我不知道。我已经跑出去找穆拉德。

穆拉德正在一棵桃树下救治一只受伤的小鸟。“你居然已经私藏了那匹马一个月!”我盯着他说道。

穆拉德没有看我,只是专心地给小鸟受伤的翅膀涂药。

“干脆,我们把马留下来一年时间吧。"说完,我热切地看着穆拉德。

“我知道你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学会骑马,但我们不能留这么长时间。”穆拉德头也不抬回答我。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把马还回去?"

“最多六个月。”说完,穆拉德站起来,用力把小鸟抛向天空。小鸟努力拍打着翅膀,几乎要掉下来,但最终,它还是飞走了,而且越飞越高,越飞越稳。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穆拉德每天凌晨都来接我出去骑马。我们在田野旁的公路上尽情地驰骋。太阳升起来之前,我们就把马牵回那个废弃的谷仓。那是一段多么快乐的日子啊!

可是这一天还是来临了。那天早上,我们在牵马回去的路上碰到了正赶往镇上的约翰·拜伦。他盯着白马问道:“请问,你这匹马叫什么名字?"

“小心肝。”穆拉德答道。

“我可以看看它吗?"约翰·拜伦问。

“当然可以。”穆拉德说道。

在仔细查看了几分钟后,约翰·拜伦说道:“如果你们部落不是享有诚实的美誉,我几乎就认为这匹马就是我丢失的那匹马。嗯,也许它跟我的马是双胞胎。"说完,他转身就离开了。

三天后,约翰·拜伦又来到了穆拉德家。

“我的马回来了!而且,它比以前更强壮了!”他高兴地说道。

(有删改)

17.请从穆拉德的角度,围绕“白马"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3分)

①私藏白马——②——③——④

18.下面两个句子都写“我”“无法相信"看到的情况。“无法相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我简直无法相信我看到的一切。

但是我仍然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19.小说说“穆拉德是所有同龄人中行为最疯狂的一个”,请联系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答出三点即可)(2分)

20.下面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肯定了人们应该坚持以诚实为荣,是非分明的原则。

B.鼓励解放孩子天性,让孩子率性自由成长的做法。

C.倡导大人们用约翰·拜伦的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

D.教育孩子不能因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丢弃诚实的美德。

21.设想小说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一种情境和结局,并用简明的语言叙写出来。(要求:50字左右)(2分)

【答案】17.约堂弟骑马;拒不还马;归还白马

18.因为黎明前堂兄骑在漂亮的白马上,让“我”觉得意外(惊讶),不相信眼睛所看到的情景。因为贫穷,部落和堂兄都不可能买到白马,这让“我"觉得疑惑,不知道马是从哪里来的。

19.示例:①穆拉德对马的痴迷到了狂热的程度,竟然不顾部落诚实的美誉,长时间私藏(偷)约翰·拜伦家的马。②穆拉德仅仅因为知道“我”非常渴望骑马,竟然在凌晨四点敲窗叫醒“我”,约“我”骑马,并连续几个星期都陪“我"骑马。③约翰·拜伦来穆拉德家做客时,穆拉德得知马主人在寻马,仍然不还马。④穆拉德和“我”在牵马回去的路上,碰到约翰·拜伦,穆拉德还是不承认私藏了约翰·拜伦的马。

20.B

21.符合题意即可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小说

【解析】17.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故事发展的过程,用给出的第一个情节的表述形式表述出来即可。

18.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根

19.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然后一定要注意审题,根据题干中的问题,抓住关键性信息,最后在文章中找出原句,也可提取合并,将复杂的文字材料进行筛选,分清主次,确定重点信息,再组合成连贯的语言。

20.此题考查探究文章主旨的能力。要想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要在理解文本的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

21.此题考查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需要学生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

【点评】17.文章写堂兄因为贫穷与爱马,私藏了别人的一匹马,并在一个凌晨约我骑马并教我骑马,我在得知真相的情况下,还想让堂兄私藏一年,但堂兄拒绝了我的想法,到了堂兄定下的期限,他又将养得更壮的马归还了主人。分别用四个字来概括后面三个情节为:约我骑马、拒不还马、归还白马。

故答案为:约堂弟骑马

拒不还马

归还白马

18.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分析判断。结合后文内容来看,“我们很穷,我们整个部落都处于贫困之中。每个家庭的钱都只能勉强维持一日三餐的食物”,所以①处的“无法相信”是因为黎明前堂兄骑在漂亮的白马上,让我觉得意外,不相信眼所看到的情景。再结合句子,“我们很诚实。我们因为我们的诚实而闻名。我们不会利用任何人,更不用说去偷别人的东西。"可见我没想过堂兄会去偷马,②的“不敢相信”可理解为是部落和堂兄都不可能买到白马,又不可能偷马,马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故答案为:因为黎明前堂兄骑在漂亮的白马上,让“我"觉得意外(惊讶),不相信眼睛所看到的情景。因为贫穷,部落和堂兄都不可能买到白马,这让“我”觉得疑惑,不知道马是从哪里来的。

19.从长时间私藏(偷)约翰拜伦家的马等情节可分析出穆拉德对马的痴迷到了狂热的程度。穆拉德仅仅因为知道我非常渴望骑马,竟然在凌晨叫醒我,约我骑马并教我骑马,而不怕事情的暴露,可见其“疯狂";约翰拜伦来穆拉德家作客时,穆拉德德知马主人在寻马,仍然不还马,而且还将马骑出去,更是“疯狂”;穆拉德和我在牵马回去的路上,碰到约翰拜伦,还是不承认私藏了约翰拜伦的马,“疯狂"至极。

故答案为:示例:①穆拉德对马的痴迷到了狂热的程度,竟然不顾部落诚实的美誉,长时间私藏(偷)约翰·拜伦家的马。②穆拉德仅仅因为知道“我”非常渴望骑马,竟然在凌晨四点敲窗叫醒“我”,约“我”骑马,并连续几个星期都陪“我"骑马。③约翰·拜伦来穆拉德家做客时,穆拉德得知马主人在寻马,仍然不还马。④穆拉德和“我”在牵马回去的路上,碰到约翰·拜伦,穆拉德还是不承认私藏了约翰·拜伦的马。

20.ACD正确。B穆拉德的行为是不值得提倡,虽然他最终归还了马,但我们的社会不能因此就提倡给孩子自由,毕竟有自制力的孩子还是少数,关键在于成人引导;同时文中马的主人约翰拜伦在路上其实已认出了那是他的马,但他给了孩子一个台阶下,保全了孩子的自尊,让孩子最终不仅归还了马,还将马养得更壮,他的这种行为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故答案为:B

21.结合前文内容与主旨的理解,我们可以判断约翰拜伦此时来的目的,是有意而为,暗示穆拉德的正确,别人不明白,穆拉德应该明白话中的意思,他会为此惭愧不好意思,按此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即可。

故答案为:符合题意即可

(三)名著阅读(5分)

22.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填写相应的人物或情节。(5分)

(1)武松抢过林子(快活林)背后,见一个金刚来大汉,披着一领白布衫,撒开一把交椅,拿着蝇拂子,坐在绿槐树下乘凉。武松看那人时,生得如何,但见:形容丑恶,相貌粗疏。一身紫肉横铺,几道青筋暴起。黄髯斜卷,唇边几阵风生;怪眼圆睁,眉下一双星闪。真是神荼郁垒象,却非立地顶天人。这武松假醉佯颠,斜着眼看了一看,心中自忖道:“这个大汉,一定是___(人物)了。"直抢过去。(《水浒》)

(2)“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这是因为_________(情节)___。(《故乡》)

(3)立了好久,他决定进去见她;告诉她他又找到了包月;把这两天的车份儿交上;要出他的储蓄;从此一刀两断——这自然不便明说。她总会明白的。

“她"是___(人物)。(《骆驼祥子》)

(4)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他"是(人物)。(《最后一课》)

【答案】(1)蒋门神(蒋忠)(2)闰土喊了“我”一声“老爷"

(3)虎妞(虎姑娘)(4)韩麦尔先生

【知识点】故乡;最后一课;骆驼祥子;水浒;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水浒传》

【解析】(1)由”武松看那人时,生得如何,但见:形容丑恶,相貌粗疏。-身紫肉横铺,几道青筋暴起。黄髯斜卷,唇边几阵风生;怪眼圆睁,眉下一双星闪"可知,文段描写是写武松醉打蒋门神的情节,故人物为:蒋门神或蒋忠。

(2)《故乡》中"我"回故乡搬家,见到了小时候的玩伴,现在已是中年的闰土。小时候的闰土喊我”“迅哥儿”,现在的闰土看见“我”,脸上露出欢喜和悲凉的神情,最终喊了"我"一声老爷,这一声"老爷",让”我觉得他们之间已经隔了-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3)由"告诉她他又找到了包月;把这两天的车份儿交上;要出他的储蓄;从此一刀两断"可知,这是祥子到刘四爷的车厂见虎妞的心理细节。因此这里的“她"是虎妞。

(4)由"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可知,这是课文《最后-课》的内容。最后-堂法语课结束,韩麦尔先生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悲痛得无法说话了,所以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一你们走吧。"。因此们这里的他为韩麦尔先生。

故答案为:(1)蒋门神(蒋忠);(2)闰土喊了“我”一声“老爷";(3)虎妞(虎姑娘);(4)韩麦尔先生

【点评】(1)(3)(4)题考查名著人物。做此类题,首先要熟悉名著的故事情节,然后把相关情节读一遍,读完再做出判断。平时要多阅读名著,注重积累。

(2)此题考查名著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3.为了加深对鲁迅及其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某班决定开展以“解读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搜集材料?(3分)

(2)为了全面了解鲁迅的精神品格,你能写出两句反映鲁迅不同精神品质的名言吗?(3分)

(3)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拟写下联,写出你心目中的鲁迅。(4分)

【材料一】

几个生活细节

◎孙伏园回忆:我随鲁迅先生旅行,如到陕西,到厦门,到广州,我的铺盖常常是鲁迅先生替我打的。耶稣常为门徒洗脚,我总要记起这个故事。

◎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我不愿意换。你再看我的铺板……我也从来不愿意换厚褥子。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材料二】

两张照片

上联:简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_________

【答案】(1)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搜集材料:

①鲁迅的生平;②代表作品;③鲁迅的名言;④趣闻轶事;⑤别人眼中的鲁迅。

(2)(示例)①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是有的。(珍惜时间)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奉献精神)③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开拓精神)④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谦虚精神)(任写两句,意对即可)

(3)(示例1)幽默谦逊贵在自省(示例2)慈祥冷峻源于爱憎

【知识点】图表信息;诗歌对联;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格言

【解析】(1)此题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对于熟悉的名作家,是常考题,对他们相关资料的识记最好分类整理,这样便于积累。

(2)此题考查课外知识的积累。此类题要重在识记,积累。要记准确,书写时不要写错字,漏写或多写等。

(3)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对联书写格式要求: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2位置相同,词性相对。3内容相关.4上下衔接阅读材料,结合材料内容拟写对联。

【点评】(1)结合活动主题搜集资料。因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解读鲁迅",所以,可以从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