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次月考 模拟试卷(一) 学生版+教师版_第1页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次月考 模拟试卷(一) 学生版+教师版_第2页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次月考 模拟试卷(一) 学生版+教师版_第3页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次月考 模拟试卷(一) 学生版+教师版_第4页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次月考 模拟试卷(一) 学生版+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模拟试卷(一)学生版+教师版

吉林省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模拟试卷(一)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按要求赋分)

1.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风声一何盛,!(刘桢《赠从弟(其二)》)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

4.泛舟水漾惊鸟飞,在不同诗人笔下有不同的描写。欧阳修在《采桑子》中写道:“,___";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道:争渡,争渡,。

【答案】(1)志在千里

(2)松枝一何劲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

(4)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惊起一滩鸥鹭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劲”“历"萋萋”“涟漪"禽”“滩"鸥鹭”的写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本题考查古诗文的积累,注意识记正确,不漏字,不要出现错别字。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8分)

①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lín)____。你不要总希冀轰轰烈烈的幸福,它多半只是悄悄地扑面而来;你也不要企图把水龙头拧得更大,使幸福很快地流失你需要静静地以平和之心,体验幸福的真(dì)____。

②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rú)____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cāo)____的抚摸,朋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耀夺目。

③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zhuāng)____打扮而来。机遇、友情、成功、团圆,它们都酷似幸福,但它们并不等同于幸福。幸福会借了它们的衣裙袅袅婷婷而来,走得近了,揭去帏幔,才发觉它有钢铁般的内核。幸福有时会很短暂,不像苦难似的(lǒnɡ)____罩天空。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指针一定要向幸福这一侧倾斜,因为它有生命的黄金。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2分)

甘(lín)真(dì)

相(rú)以沫粗(cāo)

乔(zhuāng)(lǒnɡ)罩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冀(A.yìB.jì)地(A.deB.dì)

馨(A.xīnB.xīnɡ)袅(A.niǎoB.liǎo)

帏(A.wěiB.wéi)暂(A.zànB.zhàn)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2分)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①段中使用标点符号并无不妥之处。

B.第②段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

C.教材选人的朱自清的小说《背影》讲述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这也是一种平凡的幸福。

D.文段列举了许多幸福的征兆,目的是告诉人们如何去捕捉幸福。

【答案】(1)霖;谛;濡;糙;装;笼

(2)B;A;A;A;B;A

(3)幸福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

(4)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多音字字音;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背影;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比喻;成分残缺;字体书写

【解析】(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本题注意“谛”“糙"笼”的写法。

(2)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本题注意“袅"暂”的读音。

(3)本题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耀夺目"错误,成分残缺,缺主语,在前面加上“幸福”。

(4)此题考查对文章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

C《背影》在父亲的一言一行中,有的不仅仅是对儿子的爱与关心,更有父亲对儿子的愧疚。

故答案为:(1)霖谛濡糙装笼

(2)B;A;A;A;B;A

(3)幸福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

(4)C

【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学习中扎实的积累,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努力做到读对、读准。

(3)本题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要求考生熟练掌握高考命题辨析病句的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根据类型的特征去排除错误选项。

(4)此题考查对文章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一般错误的选项的命题都会有明显的漏洞,或文意、或手法。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这些问题。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10题。(10分)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三章》)

【乙】

晏子①聘于吴,吴王曰:“敢问长保威强勿失之道若何?"

晏子对曰:“先民而后身,先施而后诛②;强不暴弱,贵不凌贱,富不傲贫;百姓并进③,有司不侵,民和政平;不以威强退人之君,不以众强兼人之地;其用法为时禁暴,故世不逆其志;其用兵为众屏④患,故民不疾其劳;此长保威强勿失之道也。失此者危矣!”

吴王忿然作色,不说。

晏子曰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锧之罪请辞而行。遂不复见。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释】①晏子:名婴,春秋末期齐国名相。②施:施恩惠,此指赏赐。诛:指刑罚。③进:进用,任用。④屏(bǐnɡ):排除,消除。

6.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委而去之委:②寡助之至至:③亲戚畔之畔:_________________。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其用兵为众屏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故民不疾其劳/不以疾也

C.吴王忿然作色,不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遂不复见/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晏子曰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锧之罪请辞而行

10.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2分)

小广:两篇选文都提到了“道”,这个“道"都是指君主之道。如何做才符合晏子认为的“道”呢?你能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跟我解说一下吗?

小东:没问题,晏子认为要:

【答案】6.放弃;极点;同“叛”,背叛

7.①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②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8.B

9.晏子曰/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锧之罪/请辞而行

10.①以民为本,先赏后罚;②不以强暴弱,不以贵凌贱,不以富傲贫;③任用有才能的百姓,官吏不侵夺人民,人民和乐,政治太平;④不依仗威严强大压制别国的君主,不依仗人多势众兼并别国的土地,等等。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6.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7.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8.此题考查一词多义。这些文言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方法:①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②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③根据虚词进行断句;④根据固定句式进行断句。

10.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参考译文】【乙】【参考译文】晏子访问吴国,吴王说:“请问长久地保持国家的威严强大而不丧失掉这种局面的方法是怎样的?"晏子回答说:“把人民的事情放在前边,把自己的事情放在后边,把赏赐的事情放在前边,把惩罚的事情放在后边;强大的不危害弱小的,尊贵的不欺凌卑贱的,富裕的不蔑视贫困的;百姓有才能的也一样任用,官吏不侵夺人民,人民和乐,政治太平;不依仗威武强大压制他国的君主,不依仗人多势众兼并他国的土地;实施法律是为了替社会禁除暴虐的事,所以世人不会违背他的意志;用兵作战是为了替民众消除祸患,所以人民不会憎恨他们的劳役。这就是长久地保持国家的威武强大而不丧失掉这种局面的办法。不这样做的国家就危险了。”

吴王愤怒地变了脸色,很不高兴。

晏子说:“我们国君交付的任务我已经办完了,我没有犯该砍头的死罪,请允许我告辞回去。"于是再也不去拜见吴王。

【点评】6.①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委:放弃。

②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至:极点。③句意: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畔,同“叛”,背叛故答案为:放弃

极点

同“叛”,背叛

7.①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以:凭借。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封,划定。封疆:疆界、边境。固:使巩固。国:国防。山溪:山河。险:险要的地理环境。威:震慑。以:凭借,依靠之意。兵革:本意是“兵器和铠甲”,比喻“武力、军事"。②故:所以。君子:施行仁政的君主。

故答案为:①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②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8.A.祸患;

B.憎恨/快;C.同“悦”,高兴;

D于是,就。

故答案为:B。

9.句意:晏子说:“我们国君交付的事情我已经办完了,我没有犯该砍头的罪,请允许我告辞回去。"分析语意可知,“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锧之罪请辞而行”是晏子说的话。“寡君之事毕矣"和“婴无斧锧之罪”是“请辞而行"的原因。故断句为:晏子曰/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锧之罪/请辞而行。故答案为:晏子曰/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锧之罪/请辞而行

10.第一问:根据甲文中的“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可知,甲文中提到的“道”是施行仁政,取得民心。根据乙文中的“先民而后身"百姓并进,有司不侵,民和政平”“故民不疾其劳"可知,乙文中提到的“道”指的也是以民为本,取得民心。所以两文中的“道"一样。第二问:根据“先民而后身,先施而后诛”可得:以民为本,先赏后罚;根据“强不暴弱,贵不凌贱,富不傲贫"可得:不以强暴弱,不以贵凌贱,不以富傲贫;根据“百姓并进,有司不侵,民和政平”可得:任用有才能的百姓,官吏不侵夺人民,人民和乐,政治太平;根据“不以威强退人之君,不以众强兼人之地;其用法为时禁暴,故世不逆其志;其用兵为众屏患"可得:不依仗威严强大压制别国的君主,不依仗人多势众兼并别国的土地,用兵作战是为了替民众消除祸患故答案为:①以民为本,先赏后罚;②不以强暴弱,不以贵凌贱,不以富傲贫;③任用有才能的百姓,官吏不侵夺人民,人民和乐,政治太平;④不依仗威严强大压制别国的君主,不依仗人多势众兼并别国的土地,等等。

(乙)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2题。(5分)

竹枝词九首(其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①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②。

【注】①银钏金钗:借代青年妇女;后一句中“长刀短笠”借代壮年男子。②畲(shē):火耕,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耕作方法。

10.从诗的一二两句看,诗人的观察点是:___。(1分)

11.“山上层层桃李花"中“层层”字写出了春花什么特点?(2分)

1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10.由山脚遥望山顶。

11.“层层"突出了桃李花花开繁茂与遍山皆是的特点。

12.透露出诗人欣喜愉快的心情和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

【解析】10.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11.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词的能力。炼词,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答题时不能把该词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①解释该词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2.本题考查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特别要关注诗歌中抒情的语句,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概括思想感情的格式为:这首诗通过描写(叙述)……的景色(事件),抒发(表达或赞颂了)……的感情。

【点评】10.诗的第一二句“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意思是:"开头用一个“山”字领起,一下子把诗人面对春山、观赏山景的形象勾画出来了。俗谚说:“桃花开,李花败。"一般是李花先开,桃花后开,现在桃花、李花同时盛开,这是山地气候不齐所特有的景象,由此可知观察点是由山脚遥望山顶。

故答案为:由山脚遥望山顶

11.层层:一层又一层。这句话的意思是:山上开放的桃花、李花层层叠叠、布满山野。因此“层层”状桃李花的繁茂与普遍。此山彼山,触处皆是。那种色彩绚烂、满山飘香的景象可以想见。

故答案为:“层层"突出了桃李花花开繁茂与遍山皆是的特点。

12.结合诗歌描绘的内容分析,诗歌首句状桃李花的繁茂与普遍。此山彼山,触处皆是。那种色彩绚烂、满山飘香的景象可以想见。次句诗人探寻的目光越过满山的桃李,透过山顶的云雾,终于找到了绣出这满山春色的主人的所在,美是由人创造的。山美、花木美,都来自山村居民的劳动之美。“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两句写山村居民热气腾腾的劳动生活。据此分析概括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透露出诗人欣喜愉快的心情和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14分)

江南的春天

陈荣力

①持续的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

②其实,人们对每个春天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记得第一次强烈感到春天扑面而来,是四十余年前的那个三月。那时我正在浙东杭州湾畔的一个乡村供销站上班,来回途中要穿过一个村庄和一大片江南的田野。村庄有粉墙瓦舍、修竹桃杏,有短巷石径、小院篱笆;田野有河流蜿蜒、田塍阡陌,有青山远隐、岸柳斜逸。许是囿于上下班的匆忙,往日,对江南乡村的这般景致我多是熟视无睹。而那天早上当我一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我卷来。咯咯咯,咕咕咕,咯咯咕,咯咕咯咕……正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那暴雨骤落、万锅齐沸的蛙鸣,几乎来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沟渠、每一滩泥洼、甚至每一缕目光和呼吸。

③阳光、蛙鸣、白鹭、绿毯……春天第一次在我十八岁的生命里烙下华美的印记,定格成湿漉漉的底片。而那铺天盖地的蛙鸣声,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鲜亮、如此蓬勃、如此溢满生机和活力。声音——春天的声音,也成为我真切认知春天的第一个关键词。

④又一次为春天所感动和震撼的是几年后的一个下午,我骑车到一个海涂农场送货。

⑤那天当我吃力地将车蹬上海塘,歇息时不经意抬起头,刹那间,我被深深地震慑和惊呆了。那是一幅怎样宏伟、浩大、摄人心魄的巨卷啊!但见海塘外几万亩的油菜花如金黄的海洋向天的尽头无穷连绵,没有树木,没有建筑,甚至看不见一只飞鸟,田畴之上、天地之间,有的只是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风从海边吹过来,天际尽头一缕金黄缓缓起伏、慢慢滚动。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转眼间那金黄就卷成金色的波涛,掀起金色的骇浪了……面对这惊世骇俗、主宰整个世界的金黄,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心脏剧跳,甚至都不会呼吸。

⑥都说江南的春天多是小家碧玉的纤丽和精致,倘若你也看到过江南的田野上几万亩油菜花连天接云、大气怒放的春天,那么我相信你肯定会为这种说法感到羞愧的。

⑦如果说,色彩作为我感知江南春天的第二个关键词,让我对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奇,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和膜拜外,它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华丽、完美的春天,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气象、物候的驱使加上人类耕耘、种植的劳作,两者的和谐、互动、美美与共,才构筑成春天瑰丽雄奇的图画,而且更让这幅图画永葆天人合一的生机和蓬勃。

⑧三年前,映山红开满山岗的季节,我到浙东四明山区的一所小学看望“结对"几年的一位女孩。内向和不善言辞是那里孩子常见的特征。那天当我与女孩的老师交谈后正要与女孩告别时,刚才还站在身边的女孩忽然不见了。老师让同学寻找未果,我只得向老师告别怏怏离开。不料我刚走到校门口,女孩气喘吁吁地从后面追了上来。“叔叔”,她一边叫,一边递上一捧开得正旺的映山红。

⑨此刻,久违的太阳正洒下一地金光,窗外的玉兰和箭竹上,小鸟在快乐地啁啾,紫薇已绽起了浅浅的嫩芽。虽然持续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但我相信你已看见江南的春天了。就像每个春天都各不相同一样,说不定你看到的这个江南的春天,还是最美的呢!

(有删改)

13.请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江南的春天》的理解。(3分)

14.本文语言特色鲜明,富有表现力,试举一例加以赏析。(3分)

15.下面这段话应该放在文中哪两段之间?请说明理由。(4分)

春天是丰富多彩、缤纷烂漫的代名词。这样的丰富多彩和缤纷烂漫,既是自然界万紫千红、美不胜收等具象春天的摄录和写真,也包括人与人之间感动信任、关爱互助等抽象春天的乐享与滋润。

16.本文构思巧妙,脉络清晰,请自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4分)

【答案】13.一语双关,既是指季节上的江南的春天,又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构筑的天人合一的美好图景,同时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感动信任、关爱互助的美好情感。

14.(示例一)语言清新明丽,富有诗情画意。如:“村庄有粉墙瓦舍、修竹桃杏,有短巷石径、小院篱笆;田野有河流蜿蜒、田塍阡陌,有青山远隐、岸柳斜逸。"一组整齐的四字句,一句一景,充满画意。(示例二)善于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正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那暴雨骤落、万锅齐沸的蛙鸣,几乎来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沟渠、每一滩泥洼、甚至每一缕目光和呼吸”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将蛙鸣的声势浩大表现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每一寸"每一截”“每一滩"每一缕”构成排比,增强语势,表现了蛙鸣声无处不在的热闹沸腾的景象。“风从海边吹过来,天际尽头一缕金黄缓缓起伏、慢慢滚动。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转眼间那金黄就卷成金色的波涛,掀起金色的骇浪了……"运用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将上万亩油菜花带给人的震撼生动有力地表现了出来。

15.应该放在第⑦和第⑧段之间。结构上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感受到江南春天的自然美景,引出下文关爱“结对”女孩,女孩心怀感恩的故事,感受到江南春天抽象的美。内容上,由景及人,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感动信任使人享受滋润,这是对江南春天更深层次的理解。

16.(示例一)以议论、抒情为主的过渡段将文章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作者由江南的雨引起回忆,以时间为顺序描写了自己对江南春天的独特感受。先写了四十年前自己第一次被春天所震撼的情景,又写了几年后的一个下午自己面对几万亩油菜花的所见所闻所感,最后回忆了三年前“结对"帮扶女孩送“我”映山红的故事,三件事之间各有议论、抒情段落加以过渡。(示例二)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思路清晰。围绕江南的春天,将景、人、事融为一体。先写江南春天自然风光,再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最后写“我"和小女孩结对帮扶、送花答谢的故事。先写自然的春天,通过声音和色彩,“我”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与瑰丽;再由结对帮扶的事情感受到人间的真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情谊的春天。

【知识点】抒情性(写景)散文;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标题深刻含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首先要分享标题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然后从标题对全文的作用,比如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角度分析和把握。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语言特色的分析和把握能力。主要是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去分析和把握。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段落结构的梳理及作者的行文思路的分析和探究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文本,然后从段落之间的衔接关联的程度去分析和把握。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段落结构和内在的精巧结构的分析和把握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文本,然后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去分析作答。

【点评】13.题目是“江南的春天”,点出的是一个地方的特定的节令,说到江南总是充满诗意的,让人憧憬。也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急于了解文章讲了江南的春天时节到底有怎么样的故事发生等等。

故答案为:一语双关,既是指季节上的江南的春天,又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构筑的天人合一的美好图景,同时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感动信任、关爱互助的美好情感。

14.题干要求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看。宏观层面整个文本语言诗意,充满清新柔美的画风。微观层面,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如何使句子形象生动的角度作答。重点是结合文本语句分析,然后适当提炼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一)语言清新明丽,富有诗情画意。如:“村庄有粉墙瓦舍、修竹桃杏,有短巷石径、小院篱笆;田野有河流蜿蜒、田塍阡陌,有青山远隐、岸柳斜逸。”一组整齐的四字句,一句一景,充满画意。(示例二)善于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正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那暴雨骤落、万锅齐沸的蛙鸣,几乎来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沟渠、每一滩泥洼、甚至每一缕目光和呼吸"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将蛙鸣的声势浩大表现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每一寸”“每一截"每一滩”“每一缕"构成排比,增强语势,表现了蛙鸣声无处不在的热闹沸腾的景象。“风从海边吹过来,天际尽头一缕金黄缓缓起伏、慢慢滚动。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转眼间那金黄就卷成金色的波涛,掀起金色的骇浪了……”运用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将上万亩油菜花带给人的震撼生动有力地表现了出来。

15.题干要求分析判断给出的文字放在哪两个段落之间,要看上下文的逻辑层次。细读文本可知,给出的语段在结构上、逻辑条理方面适合放在第⑦⑧两段之间。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引出了后面女孩心怀感恩的故事,从而揭示了标题和文本的主题。

故答案为:应该放在第⑦和第⑧段之间。结构上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感受到江南春天的自然美景,引出下文关爱“结对"女孩,女孩心怀感恩的故事,感受到江南春天抽象的美。内容上,由景及人,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感动信任使人享受滋润,这是对江南春天更深层次的理解。

16.题干要求从构思和脉络两个方面去赏析文本的特点。可以从行文的逻辑,怎样借助多种表达方式,如何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将自己在江南的春天感受到的人间真情的美好的。也就是分析构思脉络,落脚点在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文本的主题上。

故答案为:(示例一)以议论、抒情为主的过渡段将文章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作者由江南的雨引起回忆,以时间为顺序描写了自己对江南春天的独特感受。先写了四十年前自己第一次被春天所震撼的情景,又写了几年后的一个下午自己面对几万亩油菜花的所见所闻所感,最后回忆了三年前“结对”帮扶女孩送“我"映山红的故事,三件事之间各有议论、抒情段落加以过渡。(示例二)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思路清晰。围绕江南的春天,将景、人、事融为一体。先写江南春天自然风光,再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最后写“我”和小女孩结对帮扶、送花答谢的故事。先写自然的春天,通过声音和色彩,“我"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与瑰丽;再由结对帮扶的事情感受到人间的真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情谊的春天。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11分)

听听那冷雨(节选)

余光中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的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雳,展露的无非是天的好脾气与坏脾气,翻开的都是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户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先是天暗了下来,城市像罩在一块巨幅的毛玻璃里,阴影在户内延长复加深。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在空间,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感觉得到,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都覆着灰云。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啮于千百头蚕,细细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打,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即兴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亿片瓦吟。

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或许发上下一点白霜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补偿吧。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额头是水成岩削成还是火成岩?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一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

(有删改)

17.联系上下文,“不能扑进她的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一句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18.从文章的第1段和第3段看,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雨的?请简要概括并举例说明。(3分)

19.文章的结尾处说“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记忆”前加“青苔深深”,对表现“记忆”有什么好处?(3分)

20.文中“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这两个画线的句子,被评论家称为诗化之笔,请说说这两个句子的诗味在哪里。(3分)

【答案】17.含义:不能回到祖国大陆的怀抱,能让从祖国大陆飘来的“冷雨"淋一下,也算是对思乡之情的一种安慰。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陆深深的思念之情。

18.①写雨的形态,如“淋淋漓漓”“滴滴点点滴滴"等;②写雨的声音,如“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③写对雨的感觉,如“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④写雨给人的内心思索,如第1段后半部分“想入非非”后面的内容。

19.青苔是历时久远而形成的。作者以“青苔深深"来修饰“记忆”,能够给人一种更遥远、更深邃的感觉。

20.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把自然界的雨与内心的情思巧妙地联系起来,“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写出了“雨”对人的思想的影响,“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写出雨对人想象力的影响,表达了一种见景生情的悠远的思索,富有诗意。

【知识点】抒情性(写景)散文;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17.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时要认真阅读短文,分析其主要内容,再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来回答。

18.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

19.此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精彩的句子,品味作者的高超的语言意思的能力。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

2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精彩语句的表现艺术的解读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找到相应的语句,然后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从诗意,从诗味的角度进行品鉴。

【点评】17.先答含义,再说作者的情感表达内容。此句中“不能扑进她怀里’"指的是不能回到祖国大陆的怀抱,能让从祖国大陆飘来的“冷雨"淋一下,也算是对思乡之情的一种安慰。这样写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浓浓的乡愁和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故答案为:含义:不能回到祖国大陆的怀抱,能让从祖国大陆飘来的“冷雨”淋一下,也算是对思乡之情的一种安慰。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陆深深的思念之情。

18.根据第一至三段的内容可知,文章从写雨的形态,雨的声音,对雨的感觉,写雨给人的内心思索来描写雨的。写雨的形态,如“淋淋漓漓"点点滴滴"等;写雨的声音,如“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写对雨的感觉,如“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写雨给人的内心思索,如第一段后半部分“想入非非’'后面的内容。

故答案为:①写雨的形态,如“淋淋漓漓”“滴滴点点滴滴"等;②写雨的声音,如“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③写对雨的感觉,如“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④写雨给人的内心思索,如第1段后半部分“想入非非”后面的内容。

19.“记忆"本身的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但是前面加了一个“青苔深深”,就有了颜色的鲜亮,就有了印记的深刻,让人感觉记忆的久远,让人仿佛可以触摸。作者运用叠词和巧妙直观的形容词,使抽象事物具象化了。

故答案为:青苔是历时久远而形成的。作者以“青苔深深"来修饰“记忆”,能够给人一种更遥远、更深邃的感觉。

20.“思想"是抽象的名词,为什么潮润了,那是因为思想是活的,鲜活了,承载了个体的记忆、思念、思乡的情愫。而且这个“潮润润的”同“雨"这个意象关联,既紧扣了题目,又渲染了诗意般的意境。同样“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这里的“霏霏"也是细雨霏霏,如烟似雾,让人对思绪也有了触手可及的直观感,非常具有诗意和诗歌的韵味,无怪乎评论者作如是高度评价。

故答案为: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把自然界的雨与内心的情思巧妙地联系起来,“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写出了“雨"对人的思想的影响,“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写出雨对人想象力的影响,表达了一种见景生情的悠远的思索,富有诗意。

(三)名著阅读(5分)

21.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任务。

(1)信仰,是人永恒的精神支柱,说说你从《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作品中读出了作家或人物怎样的信仰。(2分)

(2)不同体裁的作品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借助材料,解说《昆虫记》应该采取的阅读方法及理由。(3分)

《昆虫记》:

他留下的观察记录是不变的,但给读者的思索却是灵活可变的。他没有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只是给读者带去了知识、趣味、美感以及思想的享受。

——刘莹莹(译序)

【答案】(1)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一次次的跌倒又站起,一场场血泪交织的史诗,他们的信仰是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坚定信念永不放弃。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2)示例:①《昆虫记》是科普读物,由“他留下的观察记录是不变的"可知,可采用观察法观察蚂蚁、螳螂、蝉等昆虫习性,和书中的介绍互相参照,激发阅读的兴趣。②由“只是给读者带去了知识、趣味、美感以及思想的享受”可知,可采用卡片式阅读,达到积累知识和深度阅读的目的。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艺术特色;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

【解析】(1)考查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在平时阅读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及其相应技巧的掌握能力。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点评】(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这部书,表现了红军和共产党人及革命群众的以下列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舍己为人、忘我牺牲的精神;敢于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走自己道路的求实创新精神。

故答案为: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一次次的跌倒又站起,一场场血泪交织的史诗,他们的信仰是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坚定信念永不放弃。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及其相应技巧的掌握能力。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昆虫记》是科普读物,由“他留下的观察记录是不变的"可知,可采取观察法来阅读《昆虫记》。书中介绍的蚂蚁、螳螂、蝉等昆虫,是能够在生活中见到的。观察这些昆虫习性,和书中的介绍互相参照,激发阅读的兴趣。由“只是给读者带去了知识、趣味、美感以发思想的享受”可知,可采用卡片式阅读。比如可制作宠物名片、趣味故事、佳句赏析、思想盛宴等卡片,达到积累知识和深度阅读的目的。

故答案为:示例:①《昆虫记》是科普读物,由“他留下的观察记录是不变的"可知,可采用观察法观察蚂蚁、螳螂、蝉等昆虫习性,和书中的介绍互相参照,激发阅读的兴趣。②由“只是给读者带去了知识、趣味、美感以及思想的享受”可知,可采用卡片式阅读,达到积累知识和深度阅读的目的。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2.下雨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春雨细,柳丝长;夏日暴雨晒高阳;秋雨缠绵冬雨凉。可以说,雨带给人的不仅是清凉。它滋润着万物,给自然万物带来生机。但是,雨也给人类带来灾难。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雨的风韵雅致、奔涌气势……

(1)【活动一:听雨】雨啊,大自然中一个跳跃的音符。不同的季节,雨给我们的感受都不一样,给人的心情也颇不同。请根据自己在生活中对雨的所见所闻,找出一些描写各个季节的雨的声音的词语。(4分)

春季的雨:()夏季的雨:()

秋季的雨:()冬季的雨:()

(2)【活动二:说雨】诗人眼中的雨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农人眼中的雨是可贵而喜悦的,灾民眼中的雨是充满无助的。这就是大自然的雨——变化无穷。它可以冲毁桥梁,淹没、破坏庄稼,给人类带来灾难。下面请你讲述你心目中雨的别样情形。(6分)

我眼中的雨: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淅沥淅沥;哗啦哗啦;滴答滴答;噼噼啪啪

(2)夏雨,热情而豪放。它既没有春雨的温柔,也不如春雨细腻。它常与狂风同行,常与雷闪相伴。它来得豪爽,来得痛快,雨后却是“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它考验着万物,磨炼着万物,使万物更加坚强。

【知识点】见解表述;语言生动;语言连贯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常识的积累,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知识的了解和积累,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正确的回答。

(2)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语言的表达,要求学生结合提示,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写出自己对不同季节的雨的感受。

【点评】(1)本题考查拟声词的积累与使用。要培养自己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就要重视日常积累;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春季的雨:淅沥淅沥,夏季的雨:哗啦哗啦,秋季的雨:滴答滴答,冬季的雨:噼噼啪啪

(2)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参考原文内容,要抓住雨的特点;语言通顺、有条理。

示例:我眼中的雨:夏雨,热情而豪放。它既没有春雨的温柔,也不如春雨细腻。它常与狂风同行,常与雷闪相伴。它来得豪爽,来得痛快,雨后却是“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它考验着万物,磨炼着万物,使万物更加坚强。

(二)写作(50分)

23.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小语:“学须静也’,静能生慧,慧能生智;唯‘静’,心方能人定,方能专精覃思,思接千载。"

小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展开充分的讨论、交流,才能触类旁通,开启心智。”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林清玄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

静的魅力

静水流深,不显不露。静,以外观默默无闻的姿态隐藏着内在的力量、深刻的思想。一个“静"字,竟是如此深邃,如此富有禅意,富有魅力。

身静,方可心无旁骛;专心思索,方能得大智慧。佛家禅宗似乎是最早领悟到这一要诀的。禅宗的必修课,也是入门门]功夫一坐禅,就要修行者身静入定,诵经冥想。双目一闭,便将滚滚红尘、污垢尘埃尽闭于心门之外;身静入定,便不为外物所役而细品沉思。自印度莲花大师始,不少僧人在喜马拉雅山挖洞面壁而居,饥餐荨麻,渴饮雪水,形容枯槁而终于“静”思得佛门真谛,成为一代高僧。面壁,或思过,或悟道,成功的前提就是身静。

身如静水,不显不露,方能让思想纵横千里。心静,方可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单纯的身静,心中依然万念错杂,自然不可得道。身静的同时,更要心静。不去想那人间的纷杂,只将一片冰心浸入雪水,感受静的冰凉怡人,放松精神。而到了更高层的境界,即便身不能打坐入定,心依旧可如止水。于是,你不必奇怪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感受,只因为他“心远地自偏”;你不必奇怪苏东坡被贬黄州,仍能于赤壁之下高歌放舟,只因为他从不变的静中,悟出了“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大境界,于是便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智者在静中修身悟道,在静中羽化登仙,在静中凝聚起了千年的智慧和深不可测的力量。但他们还是保留着那份静,或许是习惯已成为自然。直到有一天他们打破了沉默,你才惊讶他们的智慧与博大,于是才有那“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感慨。

《天龙八部》中第一高手,竟是少林一个默默无闻的扫地僧;助魏公子窃符救赵的侯生原本也只是大梁夷门]的一个守门人;智慧象征的诸葛亮,出茅庐之前也只是躬耕于南阳的农夫....他们往日的静正反衬出有朝一日力量爆发的可怕,就如同火山的静,那不是单纯的沉默,而是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