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模拟试卷(二)学生版+教师版
吉林省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模拟试卷(二)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按要求赋分)
1.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隐含哲理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___。2.朗朗夜空下,我们望着一轮明月,总会情不自禁地吟咏起“,"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一份美好祝愿与思念。(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借“古仁人”表达了作者“___,___"的远大抱负。
4.不管人生的航船会遇到怎样的风浪,我们只要有“___,___”的勇气与自信,就一定会到达理想的彼岸。(李白《行路难》)
【答案】(1)病树前头万木春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婵娟"济”“沧"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故答案为:⑴病树前头万木春;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第三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对于要求背诵的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8分)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①之美誉。它给人的第一印象是:②美。来到杭州,她让不会写诗的人,写下四季歌;她让不会画画的人,画出春风和秋月。杭州,向世界传播她的美,而她本身就是一种美的浓缩:绚丽如春,浓烈如夏;③厚实如秋,清雅如冬。
西湖,就是镶□(qiàn)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④连绵起伏的山峦,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夕阳终于赶在暮色□(màn)延之前挣出云层,在湖面洒下一片□(bān)驳。湖畔的垂柳掩映着浮光跃金的湖水。一群群白鸥掠过湖面,在夕阳的余晖中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
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潋滟的湖面之上。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和宋代诗词大家苏轼曾先后任职杭州,写下吟咏西湖山水的大量诗词名篇,这些佳作脍炙人口,留传至今。你会被它的人文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流连忘返呢!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1分)
①镶(qiàn)
②(màn)延
③(bān)驳
(2)给语段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分)
①畔(pànbàn)
②脍(huìkuài)
(3)下列对语段中划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留传:在句中是“向四周传播开来"的意思。
B.折服:在句中是“从心里佩服”的意思。
C.脍炙人口:在句中是“为人们赞美和传诵"的意思。
D.流连忘返:在句中是“留恋得忘记回去”的意思。
(4)文段中画横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①B.②C.③D.④
(5)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是病句,请作修改。(2分)
【答案】(1)嵌;蔓;斑
(2)pàn;kuài
(3)A
(4)C
(5)把“大量"移到“写下”的后面。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1)本题考查字形。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斑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
(2)本题考查字音。湖畔(pàn):湖的边界,即是湖边;也指(江、道路等的)附近,旁边。故选A。脍(kuài)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故选B。
(3)本题考查字义。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故A错误,选A。
(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绚丽如春,浓烈如夏,厚实如秋,清雅如冬"四个短句是并列结构,地位相同,它们之间的停顿都是第一层次的停顿,应该都用逗号,不能用分号。故C错误,选C。
(5)本题考查病句。语序不当,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大量”是数量,“吟诵西湖山水的"是动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要更接近中心语,故把把“大量”移到“写下"的后面。
故答案为:⑴嵌;蔓;斑;
⑵pàn;kuài;
⑶A;
⑷C;
⑸把“大量”移到“写下"的后面。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⑵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多音字组词,首先弄清字的不同读音,再根据字的意思组词。对自己没有把握的字,要勤查字典或问别人。理解字的意思,以便记忆;
⑶本题考查字词的释义,注意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理解;
⑷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本题要结合标点符号的知识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如问号、引号、顿号等。注意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
⑸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10题。(10分)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本文作者是明末清初文学家(人名)。(1分)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①余拏一小舟②拥毳衣炉火
②雾凇沆砀___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8.“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2分)
9.作者雪后乘兴出游,前往湖心亭看雪,以简约洗练的文笔描写了所见之景,请将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语句抄录下来。(2分)
10.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阅读本文亦可感痴者乐雪。作者与金陵人的“痴”各有怎样的表现?(3分)
【答案】6.张岱
7.撑;裹着;水汽弥漫的样子;还
8.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
9.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0.作者的“痴”表现在大雪三日后独自去看雪;金陵人的“痴"表现在雪天于亭中饮酒赏雪。
【知识点】其他常识;湖心亭看雪;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3)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的理解。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首先要概括出景物描写的特点等,然后分析其和下文之间的关系,最后分析其和文章主旨的关系。
(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理解、默写能力。此题属于摘抄,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混为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我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6.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并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故答案为:张岱
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句意为:我撑着一叶小舟。拏:撑;(2)句意为: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拥:裹着;(3)句意为: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沆砀:水汽弥漫的样子;(4)句意为: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更:还。
故答案为:撑;裹着;水汽弥漫的样子;还
8.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的理解。“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意思是: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里通过“人鸟声俱绝"写出了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因此,这句话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
故答案为: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阅读文章可知,雪后作者乘兴出游前往湖心亭看雪,所见“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故答案为: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从“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可知,作者的“痴"表现在大雪三日后独自去看雪的行为;从“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可知,金陵人的“痴"表现在亭中铺毡饮酒赏雪的情趣。故答案为:作者的“痴”表现在大雪三日后独自去看雪;金陵人的“痴"表现在雪天于亭中饮酒赏雪。
(乙)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3题。(5分)
皇祐元年,予自广陵得请来颍,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时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尔来俯仰二十年间,历事三朝,窍位二府,宠荣已至而忧患随之,心志索然而筋骸惫矣。其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
今者幸蒙宽恩,获解重任,使得待罪于亳,既释危机之虑,而就闲旷之优,其进退出处,顾无所系于事矣。谓可以偿夙志者,此其时哉!因假道于颍,盖将谋决归休之计也。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颍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颍者非一日也。
(选自欧阳修《思颍诗后序))
(注释)①得请:所请获准;②颍:颍州,欧阳修准备退休于此;⑧待罪:做官,谦辞。
1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1分)
①心志索然而筋骸惫矣()②因假道于颍()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其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
13.欧阳修为什么选择颍州作为退休后的终老之地?(请用原文回答)(2分)
【答案】11.疲乏,疲惫;借
12.那些思念颍州的念头不曾在心中稍忘,而且所存的心意也常常在文字中显现出来(或“而且所存的心意也常常显现在文字上”)。
13.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1.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注意“假"的古义是“借”。
12.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未尝:不曾。意:心意。见:同“现"。
13.题目要求用原文语句作答,这就简单了,找出重点语句“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11.疲乏,疲惫;借
12.那些思念颍州的念头不曾在心中稍忘,而且所存的心意也常常在文字中显现出来(或“而且所存的心意也常常显现在文字上")。
13.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
【点评】1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语法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掌握。
1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1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找出重点语句作答。
【附参考译文】
宋仁宗皇祐元年(公元1048年),我从广陵得到恩准来颍州,我喜爱这里的民风淳朴,诉讼事件少,物产丰富美好,土壤肥厚,水质甘甜且风和日丽,气候适宜,在那时,看到这种情况,(心中)感叹,便有了在此终了此生的想法。自那时以来很快就二十年的时间,经历了并侍奉三朝帝王,我在两府中做高官,恩宠和荣誉已经都有了,可是自己的忧思也随之而来了,对(功名利禄追求)的思想和志向变得毫无兴趣,以致于身心疲惫呀。那些思念颍州的念头不曾在心中稍忘,而且所存的心意也常常在文字中显现出来。
现今者有幸承蒙皇上的宽大之恩,得以卸去肩负的重大责任,使我能到亳州任职,让我放下了面对危险的忧虑,而过上悠闲宽心的生活。想那进退的原因,无不与这件事相关。可以说实现早年的心愿,就在此时呀!于是(我)借道去颍州,大概也是为了谋划辞官退休后的计划。如今从旧的诗稿中,得到从南京以后的诗十多篇,都是有关颍州的作品,可见我对颍州的眷恋的深厚情感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4分)
春塘村,有位理发师
①李世帮的理发店坐落在偏僻的山旮旯里。这里是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干汊河镇春塘村,二十多年前,李世帮从干汊河镇的泉堰村迁过来,开了这家理发店。因为他的厚道、老成持重,大家都习惯叫他老李同志。其实,他并不老,也就五十多岁。老李早年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老弱病残上门理发,一律免费。
②那时,他的理发店刚开业不久。一天,一位老人拉着拐杖颤巍巍地过来了。老人满头白发,乱蓬蓬的,前沿遮住了眼睛,两侧挡住了耳朵。
③“我能在你这理发吗?”
④“当然可以。"老李很热情地答复,并立刻搬来椅子请老人坐下。
⑤老李为老人围上围布,开始为他洗头。老人的头发都快结成球了,老李耐心地将头发搓开,仔细地洗干净,然后开始理发。一边理发一边聊天。老人说,过去,理发师都上门理发,过年时只要提一块肉或者给几元钱就行了,现在都不兴上门了,有钱都请不来。有的理发店,一看我们这些老人上门理发,还不太愿意接待。
⑥从老人口中得知,老人上半年跌了一跤。在外工作的孩子赶回来把他送到医院,老人基本痊愈后,孩子们就又外出了。住院加上在家休养,老人小半年没出门。这不,刚能拄着拐杖走动,就出来找理发的了。这一次,老李理了很长时间,还为老人掏了耳朵。从老人口中得知,村里像这样的老人少说也有上百位,大多年老体表,行动不便。
⑦“这真是个事儿呢。”老李边理发边思忖。
⑧打烊后,他专程找到村主任,说:“我想成立一个老人便民流动理发点,专门为村里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理发,而且是免费的。"
⑨“村里老人多了去了,你一个人忙得过来吗?”村主任问。
⑩“我先一个人干起来,然后慢慢征集志愿者,我想爱心人士还是很多的。"老李似乎胸有成竹。稍微闲暇时,老李就带上一整套家伙,开着自己的小四轮车,逐个村民组跑,举着小喇叭大声喊:“各位乡亲,我是村里老李理发店的,免费理发啦!”
一次,一位女同志火急火燎地来找老李。原来,她八十多岁的母亲已患病住院三个多月,大夫说老人恐怕时日无多。家人想在老人临终前给她理个发。老李听罢,立马收拾工具跟着这位女同志直奔医院。
老人躺在床上,面色灰沉,两只深陷的眼睛无力地望着老李。老李顿时想到了自己过世的母亲,鼻子一酸。他戴上口罩,打来热水,熟练地为老人洗头。这头发应是很长时间没洗了,老李轻轻抹上洗发膏,慢慢地搓,一连洗了三遍,才开始剪发。一边剪,眼泪一边在眼眶里打转。
也许是老李的手艺将他的心意传递给了老人,只见老人的眼里慢慢有了光彩,脸色也红润了。病房里的人都投来赞许的目光,啧啧称赞老李真是好样的。理完了,老李拿来镜子,让老人照了照。看到自己清爽的头发,老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加个微信吧,以后老人有需要,随时找我。"老李加了女同志的微信,却没有收理发的钱。
大约一个月后,那位女同志又过来了,代表全家向老李表达感谢。她说,老人临终还惦记着理发师的好,一定要让女儿登门致谢。
一段时间的义务理发干下来,老李深感个人的力量实在有限。于是,老李凭着自己攒下的好人缘,组织了一支志愿者队伍,呼吁有爱心的理发师积极参与。人们纷纷聚集过来:村里的理发师、镇上的理发师,还有县城的理发师,都踊跃参与。几天时间,队伍就扩大到二百多人。每月,他们都会选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组织十多名志愿者,到镇上的敬老院为老人免费服务。志愿者的影响越来越大,参与人员也越来越多。不仅是理发师,还有修理电器的、装潢的、缝纫的,都纷纷要求加入。老李也是来者不拒,他们的队伍越来越大,服务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我问老李,做好事要贴时间、贴精力,甚至还要贴钱,划算吗?老李呵呵一笑:“这账看你怎么算,我觉得很划算。我帮助了别人,在我需要时,人们也会帮助我。你看,我除了理发,家里还养鸡,现在每天我的养殖场都有志愿者来帮忙,还有人帮我在朋友圈里销售鸡蛋。这叫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老李顿了一下,又说:“最重要的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群众服务,就是我的分内事呀。"
14.全文围绕“春塘村,有位理发师”叙述了理发师老李的一系列活动,请依据文章内容把横线补充完整。(3分)
理发店刚开业不久,一位老人拄着拐杖特地来理发,___→李世帮得知村中老人理发不方便的情况,____________→一位女同志求助李世帮,李世帮去医院为临终老人理发。→李世帮组织了一支志愿者队伍,____________。
15.请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这头发应是很长时间没洗了,老李轻轻抹上洗发膏,慢慢地搓,一连洗了三遍,才开始剪发。
16.有人认为,第段中“现在每天我的养殖场都有志愿者来帮忙,还有人帮我在朋友圈里销售鸡蛋”,这有损于老李的形象,应当删除。谈谈你的理解。(3分)
17.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老李的人物形象。(3分)
18.选出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2分)
A.选文的标题既点出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主人公的职业,又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⑤段老人的话体现了老人们理发的困难,衬托出李世帮热心、助人为乐的品质。
C.第段中“眼里慢慢有了光彩,脸色也红润了”是因为老人感受到了李世帮的关爱。
D.志愿者队伍能迅速扩大,一方面是老李的崇高品德的感染,一方面是人们有爱心。
【答案】14.李世帮热情服务;他成立老人便民流动理发点,免费上门给老人理发;服务队伍越来越大,服务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15.连续用“轻轻"慢慢”两个叠词,表现出老李在为老人洗头时动作的轻柔与认真,突出了老李的细心与爱心,表达了作者对老李一心服务老人的无私奉献精神的赞扬。
16.不应当删除。这句话写出其他人对老李的帮助,正是说明老李的爱心得到了回报;突出表达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主题,使老李的形象更加的丰满立体,贴近生活,使文章更加真实可信。
17.①善良、热心。李世帮开了理发店,他的规矩是老弱病残上门理发,一律免费,后来成立老人便民流动理发点,免费上门给老人理发。②有职业素养。第一位找他剪发的老人头发快结成球了他没有嫌弃。③手法娴熟,技术高超。他给那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理发后,老太太很满意。④勤劳致富。自己除了理发,还在家里养鸡。
18.B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把握故事情节,是读懂叙事记叙文的关键,也是感知文章的起点。对故事情节的概括,是近几年中考记叙文阅读的热门考题之一。学生能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避免的是前后相互交错,力求做到前后一脉贯通。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和简洁即可。
15.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
16.本题考查价值观。首先表态,不能删去,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去谈即可。
17.本道题考查对文学作品形象的分析。作答时,需根据人物在文本中的表现具体分析。技巧如下:①理清题干。②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梳理与人物相关的人物描写、情节发展、细节描写、关键语句。③具体概括。④标清序号,增加合理。
18.本道题考查对现代文记叙文的理解和赏析。考查内容主要为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文章思路和线索的把握,对精彩细节的揣摩,对写作技巧与艺术特色的赏析,对语言的品味以及对作品的独特感受。
【点评】14.根据题干提示“理发店刚开业不久,一位老人拄着拐杖特地来理发”,找到第②段“那时,他的理发店刚开业不久。一天,一位老人拉着拐杖颤巍巍地过来了”,根据第④段“‘当然可以。’老李很热情地答复,并立刻搬来椅子请老人坐下”,可概括①处为:李世帮热情服务;
根据题干提示“李世帮得知村中老人理发不方便的情况”,找到第⑥段“从老人口中得知,老人上半年跌了一跤。在外工作的孩子赶回来把他送到医院,老人基本痊愈后,孩子们就又外出了。住院加上在家休养,老人小半年没出门。这不,刚能拄着拐杖走动,就出来找理发的了。这一次,老李理了很长时间,还为老人掏了耳朵。从老人口中得知,村里像这样的老人少说也有上百位,大多年老体表,行动不便”,根据第⑩段“‘我先一个人干起来,然后慢慢征集志愿者,我想爱心人士还是很多的。’老李似乎胸有成竹。稍微闲暇时,老李就带上一整套家伙,开着自己的小四轮车,逐个村民组跑,举着小喇叭大声喊:‘各位乡亲,我是村里老李理发店的,免费理发啦!’”,可概括②处为:他成立老人便民流动理发点,免费上门给老人理发;
根据题干提示“李世帮组织了一支志愿者队伍”,找到第段“老李凭着自己攒下的好人缘,组织了一支志愿者队伍”,根据第段“志愿者的影响越来越大,参与人员也越来越多。不仅是理发师,还有修理电器的、装潢的、缝纫的,都纷纷要求加入。老李也是来者不拒,他们的队伍越来越大,服务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可概括③处为:服务队伍越来越大,服务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故答案为:李世帮热情服务;他成立老人便民流动理发点,免费上门给老人理发;服务队伍越来越大,服务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15.连续用“轻轻"慢慢”两个叠词表现出老李在为老人洗头时动作的轻柔与认真;结合第段“她八十多岁的母亲已患病住院三个多月,大夫说老人恐怕时日无多。家人想在老人临终前给她理个发。老李听罢,立马收拾工具跟着这位女同志直奔医院"以及句子中“这头发应是很长时间没洗了““一连洗了三遍,才开始剪发”,可知突出了老李的细心与爱心;结合第段“病房里的人都投来赞许的目光,啧啧称赞老李真是好样的"‘加个微信吧,以后老人有需要,随时找我。’老李加了女同志的微信,却没有收理发的钱”,可知加点词表达了作者对老李一心服务老人的无私奉献精神的赞扬。
故答案为:连续用“轻轻"慢慢”两个叠词,表现出老李在为老人洗头时动作的轻柔与认真,突出了老李的细心与爱心,表达了作者对老李一心服务老人的无私奉献精神的赞扬。
16.结合第段中“这账看你怎么算,我觉得很划算。我帮助了别人,在我需要时,人们也会帮助我"这叫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知第段中“现在每天我的养殖场都有志愿者来帮忙,还有人帮我在朋友圈里销售鸡蛋”,这句话写出其他人对老李的帮助,正是说明老李的爱心得到了回报;突出表达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主题;使老李的形象更加的丰满立体,贴近生活,使文章更加真实可信。
故答案为:不应当删除。这句话写出其他人对老李的帮助,正是说明老李的爱心得到了回报;突出表达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主题,使老李的形象更加的丰满立体,贴近生活,使文章更加真实可信。
17.从第①段“老李早年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老弱病残上门理发,一律免费”、第⑧段“我想成立一个老人便民流动理发点,专门为村里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理发,而且是免费的"、第⑩段“稍微闲暇时,老李就带上一整套家伙,开着自己的小四轮车,逐个村民组跑,举着小喇叭大声喊:‘各位乡亲,我是村里老李理发店的,免费理发啦!’”,李世帮开了理发店,他的规矩是老弱病残上门理发,一律免费,后来成立老人便民流动理发点,免费上门给老人理发的情节,可看出李世帮善良、热心,敬老扶残;从第②段“那时,他的理发店刚开业不久。一天,一位老人拉着拐杖颤巍巍地过来了"、第④段“‘当然可以。’老李很热情地答复,并立刻搬来椅子请老人坐下”、第⑤段“老李为老人围上围布,开始为他洗头。老人的头发都快结成球了,老李耐心地将头发搓开,仔细地洗干净,然后开始理发。一边理发一边聊天”,第一位找他剪发的老人头发快结成球了他没有嫌弃,可看出李世帮有职业素养;从第段“病房里的人都投来赞许的目光,啧啧称赞老李真是好样的。理完了,老李拿来镜子,让老人照了照。看到自己清爽的头发,老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老李给那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理发后,老太太很满意,可看出他手法娴熟,技术高超;从第段“我除了理发,家里还养鸡”,李世帮自己除了理发,还在家里养鸡,可看出李世帮有头脑,有眼光,不辞劳苦,勤劳致富。
故答案为:①善良、热心。李世帮开了理发店,他的规矩是老弱病残上门理发,一律免费,后来成立老人便民流动理发点,免费上门给老人理发。②有职业素养。第一位找他剪发的老人头发快结成球了他没有嫌弃。③手法娴熟,技术高超。他给那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理发后,老太太很满意。④勤劳致富。自己除了理发,还在家里养鸡。
18.B.第⑤段“老人说,过去,理发师都上门理发,过年时只要提一块肉或者给几元钱就行了,现在都不兴上门了,有钱都请不来。有的理发店,一看我们这些老人上门理发,还不太愿意接待”,可知老人的话体现了老人们理发的困难,表现出李世帮职业素养高,所以“衬托出李世帮热心、助人为乐的品质"的理解和分析有误。
故答案为:B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11分)
家庭教育不能没有科学导航
①中秋遇国庆,对于中小学生们来说,本是好好放松的假期,没想到却被亲爸亲妈们“毁”了。“8天时间太长,孩子学习过程中断那么久,思维也松懈下来,还没来得及巩国的知识点,回到课堂还得花更多时间找回来”,一些家长高大上的理由,使孩子的黄全周不再“黄金”。
②假期补课真的有用吗?孩子休息几天就是罪过?孩子一刻不得闲地学习,才不负光阴?其实,闲暇出智慧,苏霍姆林斯基就反复强调:“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取决于他自主掌握的时间。"不放过假期补课的机会,孩子成绩才会快速提升,此种想法或许源于家长多年的切身经验,此种望子成龙之心情也能理解,但在经验与规律之间,后者才是值得坚守的不二法门。
③许多家长常告诚孩子,学习要从硬记转向理解,从死学转向会学,殊不知家长自己也要从操控转向激励,从依循经验转向尊重规律。多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多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才是合格家长的标志,才能给孩子终身受益的能力和智慧。相对而言,孩子能不能成才,很多时候真不在孩子本身,而在于家长的教育理念。
④其实,许多家长的教育焦虑,源于脱离家庭实际与孩子个性的无谓攀比。一位家长的话似乎代表了不少父母的心声——“许多同事的孩子不但会背唐诗宋词,还能唱歌跳舞,有的学会了简单的英语对话,让我既羡慕又担心,生怕自己的女儿落在别人后面。”这种无视孩子教育规律、只求脸上光鲜的做法,就像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结果只会落得两败俱伤——父母劳心费力、焦虑不堪,孩子没有闲暇,没有幸福感,变得厌学乃至厌世。而赢家只有一个,那就是赚得盆满钵满的培训机构。
⑤大到孩子的身心成长,小到某门学科的学习,家长们都要认清规律,懂点“科学"。以外语学习为例,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只要是外国人就是外教;从幼儿园开始就要上外教课;中国老师不如外教,教不好英语……种种认识均陷入了误区。懂“科学”的家长们不会过于看重牌子、招生宣传简章,而是审查外教资格证。
⑥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之前提,是家长自己有一双火眼金睛,了解孩子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让家庭教育回到“科学"的轨道上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让孩子多游戏,多感受世界。学习外语时,给孩子找一个靠谱的外教,抑或陪伴孩子从听读英文绘本开始;到了假期,不妨带孩子走出家门、走出校门,通过各种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⑦眼下,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该过度宣扬“废寝忘食”“争分夺秒"的学习经,而是要回到教育常识上来,让孩子有玩耍、发呆的闲暇,有一定的自主空间。倘若家长们都有尊重规律的意识,家庭教育有了“科学”导航,兼顾孩子的年龄、性别等普遍规律和个性、爱好等特殊规律,那么家庭教育也该是另一番可喜的面貌。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0.第①段有何作用?(3分)
21.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任选一种分析其作用。(3分)
2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假期补课,会让孩子成绩快速提升,这种想法源于家长多年的切身经验。
B.一个合格的家长在于,多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多掌握教育教学规律。
C.不懂“科学"的家长会陷入知识的误区,从而影响孩子的身心成长。
D.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让孩子有一定的自主空间。
【答案】19.家庭教育不能没有科学导航
20.引出论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1.比喻论证,生动形象的证明了许多家长的教育焦虑,源于脱离家庭实际与孩子个性的无谓攀比
22.A
【知识点】文章开头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中心论点;比喻论证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心论点的筛选与概括能力。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中所持的观点和看法,一定是一句完整的表示判断的话,不可能是疑问句。一般会在题目,文首或是文末提出或总结得出。
20.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内容上的作用在于写出了什么,结构上的作用要看位置,开头段的作用往往是引出中心论点(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
2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表述去分析和判断。
【点评】19.细读文本以及反复咀嚼标题可知:本文题目就是中心论点,即“家庭教育不能没有科学导航”。
故答案为:家庭教育不能没有科学导航。
20.本文第一段由“中秋遇国庆,对于中小学生们来说,本是好好放松的假期,没想到却被亲爸亲妈们‘毁’了……"这一现实问题引出文章的论题,充当反面论据,也引起了读者的注意。
故答案为:引出论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1.通读全文,可以看出,第④段运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运用举例论证,列举一位家长的话,证明许多家长的教育焦虑,源于脱离家庭实际和孩子个性的无谓攀比,从而使论据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而将家长无视孩子教育规律、只求脸上光鲜的做法比作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证明其危害性,是比喻论证。都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故答案为: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如: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的证明了许多家长的教育焦虑,源于脱离家庭实际与孩子个性的无谓攀比。
22.根据第二段内容“不放过假期补课的机会,孩子成绩才会快速提升,此种想法或许源于家长多年的切身经验”可以看出,A项有误,即原文是表猜测的“或许”,此项变成了肯定的口吻。
故答案为:A。
(三)名著阅读(5分)
23.阅读《水浒》精彩片段,回答问题。
次日,两个承局催得林冲穿了衣裳,拿了那口刀,往太尉府中去。进到厅前,林冲立住了脚。两个道:“太尉在里面后堂内坐地。”林冲只得随二人转入屏风,至后堂。林冲又住了脚。两个又道:“太尉直在里面等你。叫引教头进来。"林冲只得又随二人过了两三重门,到一个去处,一周遭都是绿栏杆。两个又引林冲到堂前,说道:“教头,你只在此少待。等我入去禀太尉。”
林冲拿着刀,立在檐前。两个人自入去了。一盏茶时,不见出来,林冲心疑。探头入帘看时,只见四个青字“白虎节堂"。林冲猛省道:“这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处,如何敢无故辄入?”急待回身,只听的靴履响、脚步鸣,一个人从外面入来。林冲看时,不是别人,却是本管高太尉。林冲见了,执刀向前声喏。太尉喝道:“林冲,你又无呼唤,安敢辄入白虎节堂!你知法度否?你手里拿着刀,莫非来刺杀下官?"林冲躬身禀道:“恩相,恰才蒙两个承局呼唤林冲,将刀来比看。”太尉喝道:“承局在那里?"林冲道:“恩相,他两个已投堂里去了。”太尉道:“胡说!什么承局敢进我府堂里去。左右,与我拿下这厮。"说犹未了,傍边耳房里走出二十余人,把林冲横推倒拽。高太尉大怒道:“你既是禁军教头,法度也还不知道。因何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欲杀本官。”叫左右把林冲推下。(有删改)
(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2分)
(2)结合选文,简要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3分)
【答案】(1)(林冲)误入(闯)白虎堂(或:林冲被诱入白虎堂。或:高太尉诱林冲入白虎堂。)
(2)小心谨慎(或心细),如:林冲多次发现疑处并立住脚。(或:“林冲心疑");懦弱(或软弱)隐忍,如:听说太尉召唤即去,在太尉前“声喏”“躬身禀道"等。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水浒传》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段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通读选段,把握选段的基本内容,采用常用的概括方法对故事情节进行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形象的概括。解答时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选段,结合选段中表现人物形象的语句进行概括。
【点评】(1)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概括。
解答此题,可采用要素概括法进行概括,即抓住记叙的六要素中的主要要素"人物"和"事件"进行概括。通读文段,根据句子林冲拿着刀,立在檐前',可知,主要人物是“"林冲”,根据文句“高太尉大怒道:“你既是禁军教头,法度也还不知道。因何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欲杀本官。"叫左右把林冲推下"。可知事件是"被高俅陷害误入白虎堂"。所以选文内容可概括为“林冲误入白虎堂”。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
需要结合名著原文及选文内容来分析理解。根据第①段句子"往太尉府中去。进到厅前,林冲立住了脚"林冲只得随二人转入屏风,至后堂。林冲又住了脚。两个又道:‘太尉直在里面等你。叫引教头进来。"林冲只得.......”,第②段“一盏茶时,不见出来,林冲心疑"可知,林冲多次发现疑处并立住脚。是个小心谨慎,心细之人;
根据第②段句子“却是本管高太尉。林冲见了,执刀向前声喏”,“林冲躬身禀道"可知,面对高太尉的淫威,林冲不敢反抗,一味隐忍顺从,是个懦弱、软弱之人。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4.研读下列四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代字典辞书收录汉字字数统计
朝代字典辞书(部分)汉字字数(个)
汉朝《说文解字》9353
宋朝《类篇》33190
清朝《康熙字典》47035
当代《汉语大字典》56000
(材料二)常用汉字使用情况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媒介项目报纸一般书籍
认读常用汉字数量5819342315100020003000
语言材料覆盖率80%90%99%92%98%99%
(材料三)自秦代统一文字以来,说不同方言的中国人都使用统一的汉字,认同这个符号系统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汉字成为汉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书写符号。
(材料四)汉字一字一音,每个音又分为四个声调,读起来婉转动听,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汉字结构讲究对称,字形优美,其书写诞生了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许多汉字的字形与意义有着紧密的联系,“笑"字,活泼可爱;“哭”字,愁眉苦脸。汉字构词能力很强,比如由“花"可以组成“红花”、“白花"、“鲜花”等。
(1)通过对以上几则材料的分析,你能得出哪些探究结论?(说出两点即可)(5分)
(2)为了激发学生热爱汉字亲近母语的热情,学校将举办“汉字书写大赛"活动,请你向同学们阐述一下举办这个活动的意义。(不少于100字)(5分)
【答案】(1)示例:①汉字在数量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增多,数量庞大,但常用汉字有限。
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掌握2000﹣3000个常用字就能够阅读一般的书刊。
③自秦代统一文字以来,汉字成为汉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书写符号。
④汉字具有极强的构词能力,可以根据需要不断构成新词,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文字。
(2)示例:汉字是中华文化数千年绵延不绝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明的基本标志。汉字不仅仅是文化,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品格。这个活动可以让同学们正视汉字书写传统的重要性,提升同学们的汉字和汉语素养,培养同学们对附加在汉字和汉语上的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的认识和敬仰。
【知识点】图表信息;新闻概括;材料探究;语言得体
【解析】(1)解答这道题,通过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进而写出探究的结果。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材料一来看,汉字数量大;从材料二来看,常用识字量“581”“934"2315”“3000"说明常用汉字数量有限,只要掌握2000﹣3000个常用字就能够阅读一般的书刊。从材料三来看,“自秦代统一文字以来,说不同方言的中国人都使用统一的汉字,认同这个符号系统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汉字成为汉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书写符号”说明“秦代统一文字以来,汉字成为汉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书写符号";从材料四来看,“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汉字构词能力很强”,可以概括为“汉字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具有极强的构词能力”。
(2)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汉字的特点,从参加“汉字书写大赛"活动的意义来谈即可。例如:汉字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文明的标志,参加这个活动能提升同学们的汉语素养,增强同学们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提升民族自豪感。
故答案为:⑴示例:①汉字在数量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增多,数量庞大,但常用汉字有限。
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掌握2000﹣3000个常用字就能够阅读一般的书刊。
③自秦代统一文字以来,汉字成为汉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书写符号。
④汉字具有极强的构词能力,可以根据需要不断构成新词,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文字。
⑵示例:汉字是中华文化数千年绵延不绝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明的基本标志。汉字不仅仅是文化,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品格。这个活动可以让同学们正视汉字书写传统的重要性,提升同学们的汉字和汉语素养,培养同学们对附加在汉字和汉语上的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的认识和敬仰。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根据图表探究结论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要扣住表格主题,注意表格名称;二要纵横分析数据,看出变化,找到规律;三要抓住要点,提炼主要信息,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即可。
⑵此题考查学生在举办活动中进行开场白表述的能力。表述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围绕主题,力求精练。写好开场白,准确是前提。要善于直接运用“主题词”,尽快让对方清楚你要表达的重点。第二,巧妙切入,扣人心弦。写文章,要注重入题的角度,写好开场白,巧妙地切入话题,也很有讲究。第三,丰富形式,魅力尽显。好的开场白,还体现在新颖的表现形式上,在切合主题的要求之下,我们若能在形式上创新,定能魅力四射,给别人以深刻的印象。
(二)写作(50分)
25.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走向田野,看蝶舞蜂飞,你会发现自然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停下脚步,听虫吟鸟鸣,你会发觉生命像一首流淌诗意的乐曲;与书晤对,你会感受到阅读如一趟诗意的文字旅行……
请以“_____________,让生活充满诗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等相关信息。
文题(二)请以“我终于学会了”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①请先在横线上填写家务或生产中某项劳动技能的一个述宾短语,如“洗衣服"、“种玉米”等,然后再作文。②不得抄袭本试题卷中的阅读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一)【答案】【参考例文】
读书,让生活充满诗意
帘外雨潺潺,淅淅沥沥的小雨在白茫茫的微微润湿的空气里肆意飘散,从细密的纱网透了过来,竟在桌案上结了一层“霜"。正趴在桌子上小憩的我,只感到一阵寒意。我望着窗外的浓雾,就像是被硬生生地挤在这个世界里,此时的我也算是领会到了什么叫“薄雾浓云愁永昼”。
我能不能像李清照一样热一壶清茶,去品一缕书香?于是乎,我在书架上取下一本书,一股淡淡的香味儿在潮湿的空气中涌了出来,那是一种特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微电影制作与体育赛事合作推广协议3篇
- 2025年度全新版无婚姻证明离婚协议书财产分割及子女监护权协议4篇
- 二零二五版物流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合同3篇
- 2025年度项目申报与科技创新产业孵化服务合同3篇
- 第三人民医院肉类配送服务合同(含追溯及冷链管理)二零二五年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区景区电子导览系统租赁合同3篇
- 2025年度环保型铝材研发与销售合作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跨区域临时运输司机雇佣合同模板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离婚协议中关于共同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权协议样本3篇
- 2025年度金融科技产品销售代表合作协议2篇
- 常用静脉药物溶媒的选择
-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
- 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武汉科技大学
- 2024年预制混凝土制品购销协议3篇
- 2024-2030年中国高端私人会所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经营管理分析报告
- GA/T 1003-2024银行自助服务亭技术规范
- 《消防设备操作使用》培训
- 新交际英语(2024)一年级上册Unit 1~6全册教案
- 2024年度跨境电商平台运营与孵化合同
- 2024年电动汽车充电消费者研究报告-2024-11-新能源
- 湖北省黄冈高级中学2025届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