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桥乡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初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阅读语段,完成下题。(10分)
寻一方静谧之处,读一本成长之书。和母亲一起散步于水波línlín的河畔时,我不禁想到莫怀戚笔下那个面对分歧,想要一家人A(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的父亲,shà时责任感满溢心间。我们对家人的爱不分时间,不分形态,它取jué于我们的内心。
在书的世界里,B_____________,可赏大河山川,万事万物自然之美景……那些充满力量的文字,我心里生根发芽,播撒下希望之种,开出人间最绚丽的花朵。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①línlín____________②分歧_________
③shà时_________④取jué_________
(2)请根据释义在语段的A处填上恰当的成语。(2分)
(3)将下列几个句子填入语段中B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可观宇宙之大
②洋洋大观,尽收眼底
③可察品类之盛
④可神交于古人
⑤可觅知音于今人
A.①②③⑤④B.①③②④⑤C.②①③④⑤D.③②①⑤④
(4)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那些充满力量的文字,我心里生根发芽,播撒下希望之种,开出人间最美丽的花朵。
B.那些充满力量的文字,我心里播撒下希望之种,生根发芽,开出人间最绚丽的花朵。
C.那些充满力量的文字,在我心里播撒下希望之种,生根发芽,开出人间最绚丽的花朵。
D.那些充满力量的文字,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播撒下希望之种,开出人间最绚丽的花朵。
2.“朋”,志同道合之人也!交到好朋友,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成长。班级准备开展主题为“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7分)
(1)[区分情境晓友义]下面有关交友的成语与描述的情境对应最合适的一项组合是()(2分)
①一见如故:小李与小苗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②情同手足:小李与小刘有共同语言,平时关系亲密,没有隔阂。
③亲密无间:小李和小刘都喜欢古筝,是彼此的知己。
④忘年之交:五十多岁的李老师与初中生小李都喜欢《宋史》,他们一有空就凑在一起讨论。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④
(2)[细品名言明友道]下面一组材料是某组同学在活动中搜集的关于交友的名人名言,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其中的道理。(3分)
①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③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曾国藩
(3)[分享文字赞友情]在本次活动中,你交到了小宇和小文两位新朋友。过后,小宇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你们的合照,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与照片相配的文字。请你帮他配上一段赞美你们之间友情的文字。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0字左右。(2分)
3.班级组织《朝花夕拾》阅读探究活动,请你参加。(5分)
(1)有同学想给书中篇目配上插图,请你判断下面两幅图片分别适合作为哪篇文章的插图。(2分)
图1:《_____》
图2:《_____》
(2)为了了解鲁迅生平经历,你与同学约好周日下午3点一起观看纪录片《先生鲁迅》。当你兴致勃勃地正要出门时,父亲指着一套试卷对你说:“给我把这套题写完。写不完,就不准去。"这使你联想到鲁迅在___________(篇目名)中也描写过类似的情节。于是,联系这篇文章的内容(或主题),你会这样劝说父亲:“___________”(50字左右)(3分)
4.默写。(6分)
(1)看,像牛毛,像花针,_________,密密地斜织着,_________。(朱自清《春》)
(2)_________?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夕阳西下,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这一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4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
绝句二首·其二①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①本诗作于作者漂泊西南,寓居草堂之时,时值暮春。
5.下列对诗歌内容和手法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杜甫有“诗圣”美誉,创现实主义高峰,与李白合称“李杜"。
B.本诗“又”字写出了“春光易逝,无所作为"的心酸无奈。
C.本诗一、二句运用衬托手法,写出了清新亮丽怡人的风光。
D.本诗“借乐景抒哀情”,借融融春光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6.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写的画面。(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箪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②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簟,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③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
[注]①著簟:放置蒸饭用的竹制器具。著,放置。箪,同“算”,竹制的蒸饭用的器具。②长跪:古代的一种礼节,挺直上身而跪。③糜:粥。
7.根据提示,解释加粗字词的意思。(4分)
句子方法解释
待君久不至联系成语法——严阵以待(1)______
太丘使元方、季方炊查阅词典法——①命令,派遣;②致使,让;③支配,使用;④假使,假如(《古代汉语词典》)(2)______(仅填序号)
俱委而窃听课文迁移法——相委而去(3)______
元方入门不顾联系成语法——后顾之忧(4)______
8.用“/"给文中画框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9.小华想要根据甲、乙两文情节导演一个短剧,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导演手记。(4分)
原文表演指导(合理推测人物的神态、语气)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1)元方()说:“_________"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2)陈太丘()说:“______"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陈太丘(欣慰地)说:“既然这样,只要喝粥就行了,何必吃米饭呢?"
10.从甲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从小就_;从乙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季方两兄弟都_(填人物形象)(2分)
11.元方、季方两兄弟长大后都以博学多才而闻名。请你结合甲、乙两文中元方父亲的做法,分析两兄弟成才的原因。(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11分)
春是春天的春
鲍尔吉·原野
①春是春节的春。小孩子像一堆红萝卜四处滚动,他们兜里多了钱,还有鞭炮,眼睛东张西望。柴火垛的积雪把孩子的脸蛋映衬得鲜红。春节驾到,它被厨房大团的蒸汽蒸出来,天生富足。人集体换上同样的表情:憧憬的、采购的、赴约的、疲倦的,打底是豪迈的表情,即春节的表情。一只小白狗往桑塔纳车轮撒尿做记号,一会儿车开了,上哪儿找这个记号呢?春节把小狗乐糊涂了。春节是家家召开的总结表彰大会、烹饪大会、时装发布会、项目规划会,参与人士为全体国民。
②春是春雪的春。正月的雪,是天送给地的一笔厚礼。若半尺厚,春小麦就有了一床暄暖的厚被。雪沃大地,黑龙江省进入童话,吉林省进入版画,辽宁的雪待不上几天就化,气温高。春雪初落,带着伞翼,旋转而下,把枯草包裹晶莹。屋顶的雪借阳光变为参差耀眼的檐冰,一边淌水,一边延伸。
③____。庾信《燕歌行》:“洛阳游丝百丈连,黄河春冰千片穿。”春冰薄如翼,捡一片放在手心,透出鲜红的掌纹,与玻璃一般,俄尔缩为水。春水浩荡,越岭翻山。旧日的东北土匪,此际出山拆冰。桃花水下来,冰块拥塞河道,影响木排运输。商人请胡子(匪)拆冰,匪们喝过酒,上冰,撑木杆左支右绌,轰隆一声,冰泄河通。胡子或永久失踪,或从哪个地方爬上岸,挣的是舍命钱。大部分江河,冰化水,如鱼下锅,酥了,碎了。我的感觉,冰在春夜比白昼化得快。春水流桃花,落红搭上了薄冰的小舟。想起黎锦晖那首《桃花江》:“有人说,说什么?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不如美人多。"
④____。柳枝在河面练习书法,字被波纹抹掉。不觉间,地上浮现密密麻麻的字,连成片是草书,它们是春草。草是春天的信函,连篇累牍,蘸着绿色的墨汁,写到天涯海角。有人说,画兰须备书法功底,苛求于“笔”,“墨"则次之。而草的象形书法,撇捺通脱,开张奔放,是米芾的行草。这些草书,叫“大地回春帖”,被大地当衣裳披在身上,向夏天走去。
⑤春是春天的春。唐代称酒为春,“软脚春"垆头春”等。曲艺界称相声为春,“宁送一锭金,不教一口春"。《诗经》里,思慕异性是春,“有女怀春”。在大自然看来,只有春天才是春。杜甫《腊日》:“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春天所以为春,是万物皆萌,四季轮回的新一轮又开始了。春天所以叫天,是天的心情很好,江河风雨,温润和顺,柳絮乱飞也没惹老天爷生气。春天里,管弦乐队应该去田野里演奏。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或者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均广大深厚,田野吐出带甜味的呼吸。在春天,大地的胸膛潮湿澎湃,让生长的生长,让冬眠的醒来,让花朵在坚硬的枝头站成一排排蝴蝶,让孩子在乡村的学堂里朗读。
教员(温柔):春……
孩子(倔强):春!
教员(端正):春天的春……
孩子(强烈):春天的春!
⑥喊声太大了,屋檐的小鸟惊飞,风从树林跑过来,看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12.根据③④段的内容,模仿①②段的首句,请在横线上写出该段的中心句。(2分)
第③段的首句:_
第④段的首句:_
13.下面是一张未完成的读书卡片,请将其填写完整。(从语言方面品析)(3分)
读书卡片篇名:《春是春天的春》作者:鲍尔吉·原野摘句:在春天,大地的胸膛潮湿澎湃,让生长的生长,让冬眠的醒来,让花朵在坚硬的枝头站成一排排蝴蝶,让孩子在乡村的学堂里朗读。品析:___
14.认真阅读本文第④段,结合链接材料,说说本文作者与朱自清描写春草的不同点。(3分)
【链接材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选自朱自清《春》)
15.文章结尾处描写教员和孩子的朗读时,作者特意增添了朗读者的语气,请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1分)
让我看着你
①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治疗下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
②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
③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④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⑤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她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⑥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吗?”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
⑦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⑧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有删改)
16.[散文事件]阅读文章,完成对文中事件过程的梳理。(2分)
时间:某一天。地点:“我”的办公室门口。人物:“我"的母亲、男孩的母亲和“我”。
起因: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而当时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现矛盾:(1)_________解决矛盾:“我"的母亲主动提出捐献眼角膜给患者,因为她想在临走前为我做最后一件事事件结局:(2)_________
17.[散文语言]经过情感的浸透,散文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抒情意味。反复朗读,写下你的发现。
原文: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3分)
小七:母亲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
小七同学在朗读的过程中遗漏了两个词,小中同学认为,这两个词恰恰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抒情意味,因为,_______
18.[散文朗读]文学的一部分生命存在于它的声音里。请你根据“知识卡片”的提示,从重音的角度对第⑥段画线句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3分)
知识卡片:重音是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某些词或短语进行重读,加以强调。重音常常落在动词、表示程度的副词或者修饰动词的状语上。
19.[散文情感]小七同学推荐本文为七上第二单元的拓展阅读材料,你赞同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参考单元导语与目录,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3分)
[单元导语]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记叙了家人之间动人的故事,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单元目录]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散步/莫怀戚散文诗二首金色花/泰戈尔荷叶母亲/冰心《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三、写作(50分)
20.大海的深处也许隐藏着美丽的珊瑚,目光的深处也许饱含着浓浓的爱意,记忆的深处也许沉淀着生活的真谛,文字的深处也许寄寓着丰厚的意蕴……
请以“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②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初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阅读语段,完成下题。(10分)
寻一方静谧之处,读一本成长之书。和母亲一起散步于水波línlín的河畔时,我不禁想到莫怀戚笔下那个面对分歧,想要一家人A(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的父亲,shà时责任感满溢心间。我们对家人的爱不分时间,不分形态,它取jué于我们的内心。
在书的世界里,B_____________,可赏大河山川,万事万物自然之美景……那些充满力量的文字,我心里生根发芽,播撒下希望之种,开出人间最绚丽的花朵。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①línlín____________②分歧_________
③shà时_________④取jué_________
【答案】①粼粼;②qí;③霎;④决
(2)请根据释义在语段的A处填上恰当的成语。(2分)
【答案】各得其所
(3)将下列几个句子填入语段中B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可观宇宙之大
②洋洋大观,尽收眼底
③可察品类之盛
④可神交于古人
⑤可觅知音于今人
A.①②③⑤④B.①③②④⑤C.②①③④⑤D.③②①⑤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的能力。作答本题,可以按照总一分的顺序分析。②句“洋洋大观,尽收眼底”是总写,故为首句;然后从大(①可观宇宙之大)到小(③可察品类之盛),从古(④可神交于古人)到今(⑤可觅知音于今人)。据此排序为:②①③④⑤。
(4)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那些充满力量的文字,我心里生根发芽,播撒下希望之种,开出人间最美丽的花朵。
B.那些充满力量的文字,我心里播撒下希望之种,生根发芽,开出人间最绚丽的花朵。
C.那些充满力量的文字,在我心里播撒下希望之种,生根发芽,开出人间最绚丽的花朵。
D.那些充满力量的文字,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播撒下希望之种,开出人间最绚丽的花朵。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成分残缺且语序不当,应在“我"前加上“在”,将“播撒下希望之种"和“生根发芽”调换位置。
2.“朋”,志同道合之人也!交到好朋友,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成长。班级准备开展主题为“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7分)
(1)[区分情境晓友义]下面有关交友的成语与描述的情境对应最合适的一项组合是()(2分)
①一见如故:小李与小苗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②情同手足:小李与小刘有共同语言,平时关系亲密,没有隔阂。
③亲密无间:小李和小刘都喜欢古筝,是彼此的知己。
④忘年之交:五十多岁的李老师与初中生小李都喜欢《宋史》,他们一有空就凑在一起讨论。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④
【答案】D
【解析】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情同手足:彼此之间的感情如同亲兄弟一样亲密。亲密无间:形容非常亲密,没有一点隔阂。忘年之交: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①④对应最合适,故选D。
(2)[细品名言明友道]下面一组材料是某组同学在活动中搜集的关于交友的名人名言,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其中的道理。(3分)
①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③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曾国藩
【答案】交友要慎重,要能辨别益友和损友,要同正直、诚信、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要远离损友。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提炼与概括。首先,仔细阅读并理解每一条名言的含义;接着,从这些名言中提炼出共同点;然后,分析这些共同点背后的逻辑;最后,根据分析,总结概括出这些名言所要传达的道理。
(3)[分享文字赞友情]在本次活动中,你交到了小宇和小文两位新朋友。过后,小宇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你们的合照,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与照片相配的文字。请你帮他配上一段赞美你们之间友情的文字。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0字左右。(2分)
【答案】示例:感谢遇见,定格此刻的美好,愿我们的友谊如同星光闪耀!
【解析】本题考查情景表达。根据题目要求,需要编写一段文字赞美和小宇、小文之间的友情。至少要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简洁明了,30字左右。
3.班级组织《朝花夕拾》阅读探究活动,请你参加。(5分)
(1)有同学想给书中篇目配上插图,请你判断下面两幅图片分别适合作为哪篇文章的插图。(2分)
图1:《_____》
图2:《_____》
【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篇目。观察圈1可知,这是一个书房,里面有孩子们在上课读书,因此可作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插图。观察图2可知,这是老莱子彩衣娱亲的故事,因此可作为《》一文的插图。
(2)为了了解鲁迅生平经历,你与同学约好周日下午3点一起观看纪录片《先生鲁迅》。当你兴致勃勃地正要出门时,父亲指着一套试卷对你说:“给我把这套题写完。写不完,就不准去。"这使你联想到鲁迅在___________(篇目名)中也描写过类似的情节。于是,联系这篇文章的内容(或主题),你会这样劝说父亲:“___________”(50字左右)(3分)
【答案】《五猖会》
示例:爸爸,鲁迅小时候在去看五猖会前也曾被父亲通着背《鉴略》,这使他感到痛苦。这种学习方法不可取。等我回来后,再认真完成这套题,好吗?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篇目与劝说词。由父亲的话可以想到《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的情景。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表述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4.默写。(6分)
(1)看,像牛毛,像花针,_________,密密地斜织着,_________。(朱自清《春》)
(2)_________?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夕阳西下,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这一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像细丝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2)乡书何处达(3)断肠人在天涯(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二、阅读与鉴赏(4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
绝句二首·其二①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①本诗作于作者漂泊西南,寓居草堂之时,时值暮春。
5.下列对诗歌内容和手法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杜甫有“诗圣"美誉,创现实主义高峰,与李白合称“李杜”。
B.本诗“又"字写出了“春光易逝,无所作为”的心酸无奈。
C.本诗一、二句运用衬托手法,写出了清新亮丽怡人的风光。
D.本诗“借乐景抒哀情”,借融融春光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答案】B
【解析】ACD.正确;B.有误,“又”字表达了作者漂泊的感伤。故选B。
6.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写的画面。(3分)
【答案】微风徐来,碧波荡漾,在碧波的映衬下,水鸟显得更加洁白,它们正在欢快地徜徉;青山上的草木繁茂、青翠欲滴,山花怒放,在阳光的映照下火红一片。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箪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②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簟,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③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
[注]①著簟:放置蒸饭用的竹制器具。著,放置。箪,同“算”,竹制的蒸饭用的器具。②长跪:古代的一种礼节,挺直上身而跪。③糜:粥。
7.根据提示,解释加粗字词的意思。(4分)
句子方法解释
待君久不至联系成语法——严阵以待(1)______
太丘使元方、季方炊查阅词典法——①命令,派遣;②致使,让;③支配,使用;④假使,假如(《古代汉语词典》)(2)______(仅填序号)
俱委而窃听课文迁移法——相委而去(3)______
元方入门不顾联系成语法——后顾之忧(4)______
【答案】(1)等待;(2)②;(3)丢下;(4)回头看
8.用“/"给文中画框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答案】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作答时可结合句意和语法结构来分析。“二子”是主语,“俱说"是谓语,“二子俱说”是完整的句子,其后应断开;“更相易夺"和“言无遗失”是对前面“俱说"的补充,“更相易夺”后要断开。
9.小华想要根据甲、乙两文情节导演一个短剧,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导演手记。(4分)
原文表演指导(合理推测人物的神态、语气)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1)元方()说:“_________”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2)陈太丘()说:“______”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陈太丘(欣慰地)说:“既然这样,只要喝粥就行了,何必吃米饭呢?”
【答案】(1)生气地;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正午时分(您)没有来,就是不讲信用;当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2)并未生气,语气平和地;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1)处,从原文可以看出,元方斥责友人不讲信用,没有礼貌。此时元方应该是气愤的。据此可以补全表演指导。(2)处,根据原文和上下文可知,太丘并没有生气,语气应该是平和的。据此可以补全表演指导。
10.从甲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从小就_;从乙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季方两兄弟都_(填人物形象)(2分)
【答案】聪慧善辩;聪明好学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从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和友人的反应来看,元方小小年纪就很聪慧善辩。乙文中的元方、季方二人因为偷听大人谈论而耽误做饭,事后能完整复述大人谈话的内容,表现出聪明好学的特点。
11.元方、季方两兄弟长大后都以博学多才而闻名。请你结合甲、乙两文中元方父亲的做法,分析两兄弟成才的原因。(3分)
【答案】从甲文“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可以看出,陈太丘是一个依约行事,讲原则、重信用的人,陈太丘通过言传身教,给元方两兄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当发现“饭今成糜"时,陈太丘没有责备孩子,而是询问原因,知道原因后又问“尔颇有所识不?”在元方、季方回答后,他宽容地谅解了孩子们的过失。由此可见,父亲陈太丘的宽容尊重、教育有方也是两兄弟成才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从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可以看出,陈太丘是一个依约行事,讲原则、重信用的人,他为两兄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乙文中陈太丘发现“饭今成糜”时,先询问原因,得知兄弟二人因“委而窃听"导致蒸饭成粥后并没有责怪他们,而是询问“尔颇有所识不?”,在两兄弟完整地复述出所听内容后,陈太丘显示出宽容的一面,没有追究两兄弟的过失,由此可见,父亲陈太丘对两兄弟的教育秉持着宽容的态度,他对两兄弟正确的教育方法也是两兄弟成才的原因。
参考译文
[乙]有客人拜访陈太丘并在陈太丘家留宿,太丘让元方、季方做饭。客人与太丘论议,(元方、季方)二人烧上火后,都丢下(做饭的事)去偷听,做饭时忘了放置蒸饭用的竹制器具,米饭都落进锅里。太丘问:“做饭为什么不捞出来蒸呢?"元方、季方挺直上身跪着说:“您和客人说话,我们俩都在偷听,(所以)做饭时忘了放置蒸饭用的竹制器具,米饭现在成了粥了。”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兄弟二人)回答说:“大概记得。”兄弟二人一起叙说,互相补充订正,把听到的话毫无遗漏地说了出来。太丘说:“既然这样,只要(喝)粥就行了,何必(吃)米饭呢!"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11分)
春是春天的春
鲍尔吉·原野
①春是春节的春。小孩子像一堆红萝卜四处滚动,他们兜里多了钱,还有鞭炮,眼睛东张西望。柴火垛的积雪把孩子的脸蛋映衬得鲜红。春节驾到,它被厨房大团的蒸汽蒸出来,天生富足。人集体换上同样的表情:憧憬的、采购的、赴约的、疲倦的,打底是豪迈的表情,即春节的表情。一只小白狗往桑塔纳车轮撒尿做记号,一会儿车开了,上哪儿找这个记号呢?春节把小狗乐糊涂了。春节是家家召开的总结表彰大会、烹饪大会、时装发布会、项目规划会,参与人士为全体国民。
②春是春雪的春。正月的雪,是天送给地的一笔厚礼。若半尺厚,春小麦就有了一床暄暖的厚被。雪沃大地,黑龙江省进入童话,吉林省进入版画,辽宁的雪待不上几天就化,气温高。春雪初落,带着伞翼,旋转而下,把枯草包裹晶莹。屋顶的雪借阳光变为参差耀眼的檐冰,一边淌水,一边延伸。
③____。庾信《燕歌行》:“洛阳游丝百丈连,黄河春冰千片穿。”春冰薄如翼,捡一片放在手心,透出鲜红的掌纹,与玻璃一般,俄尔缩为水。春水浩荡,越岭翻山。旧日的东北土匪,此际出山拆冰。桃花水下来,冰块拥塞河道,影响木排运输。商人请胡子(匪)拆冰,匪们喝过酒,上冰,撑木杆左支右绌,轰隆一声,冰泄河通。胡子或永久失踪,或从哪个地方爬上岸,挣的是舍命钱。大部分江河,冰化水,如鱼下锅,酥了,碎了。我的感觉,冰在春夜比白昼化得快。春水流桃花,落红搭上了薄冰的小舟。想起黎锦晖那首《桃花江》:“有人说,说什么?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不如美人多。"
④____。柳枝在河面练习书法,字被波纹抹掉。不觉间,地上浮现密密麻麻的字,连成片是草书,它们是春草。草是春天的信函,连篇累牍,蘸着绿色的墨汁,写到天涯海角。有人说,画兰须备书法功底,苛求于“笔”,“墨"则次之。而草的象形书法,撇捺通脱,开张奔放,是米芾的行草。这些草书,叫“大地回春帖”,被大地当衣裳披在身上,向夏天走去。
⑤春是春天的春。唐代称酒为春,“软脚春"垆头春”等。曲艺界称相声为春,“宁送一锭金,不教一口春"。《诗经》里,思慕异性是春,“有女怀春”。在大自然看来,只有春天才是春。杜甫《腊日》:“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春天所以为春,是万物皆萌,四季轮回的新一轮又开始了。春天所以叫天,是天的心情很好,江河风雨,温润和顺,柳絮乱飞也没惹老天爷生气。春天里,管弦乐队应该去田野里演奏。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或者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均广大深厚,田野吐出带甜味的呼吸。在春天,大地的胸膛潮湿澎湃,让生长的生长,让冬眠的醒来,让花朵在坚硬的枝头站成一排排蝴蝶,让孩子在乡村的学堂里朗读。
教员(温柔):春……
孩子(倔强):春!
教员(端正):春天的春……
孩子(强烈):春天的春!
⑥喊声太大了,屋檐的小鸟惊飞,风从树林跑过来,看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12.根据③④段的内容,模仿①②段的首句,请在横线上写出该段的中心句。(2分)
第③段的首句:_
第④段的首句:_
【答案】③春是春水的春;④春是春草的春
13.下面是一张未完成的读书卡片,请将其填写完整。(从语言方面品析)(3分)
读书卡片篇名:《春是春天的春》作者:鲍尔吉·原野摘句:在春天,大地的胸膛潮湿澎湃,让生长的生长,让冬眠的醒来,让花朵在坚硬的枝头站成一排排蝴蝶,让孩子在乡村的学堂里朗读。品析:___
【答案】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蓬勃生长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4.认真阅读本文第④段,结合链接材料,说说本文作者与朱自清描写春草的不同点。(3分)
【链接材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选自朱自清《春》)
【答案】《春》一文中采用拟人手法,点面结合地写出了早春时节春草的勃勃生机以及带给人们的欢乐;本文第④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盛春时节春草的蓬勃生机和给人的艺术美感。
15.文章结尾处描写教员和孩子的朗读时,作者特意增添了朗读者的语气,请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分)
【答案】读“春”时孩子的“倔强"与教员的“温柔”形成对比,表现出孩子感受到了春天的热烈,以及对春天不可抑制的强烈喜爱;而读“春天的春"一句时,孩子的“强烈”与教员的“端正"形成对比,更能表现出作者对春的由衷赞美和对敏锐热切的童心的欣喜感动。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1分)
让我看着你
①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治疗下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
②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
③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④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⑤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她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⑥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吗?”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
⑦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⑧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有删改)
16.[散文事件]阅读文章,完成对文中事件过程的梳理。(2分)
时间:某一天。地点:“我”的办公室门口。人物:“我"的母亲、男孩的母亲和“我”。
起因: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而当时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现矛盾:(1)_________解决矛盾:“我"的母亲主动提出捐献眼角膜给患者,因为她想在临走前为我做最后一件事事件结局:(2)_________
【答案】(1)“我”劝男孩的家长捐献儿子的眼角膜给患者,男孩的母亲不肯,还责难“我"
(2)男孩的母亲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与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她儿子一根毫毛”“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可知,出现的矛盾是“我”劝男孩的家长捐献儿子的眼角膜给患者,男孩的母亲不愿意,还责难“我";结合“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可知,事件的结局是男孩的母亲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
17.[散文语言]经过情感的浸透,散文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抒情意味。反复朗读,写下你的发现。
原文: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3分)
小七:母亲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
小七同学在朗读的过程中遗漏了两个词,小中同学认为,这两个词恰恰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抒情意味,因为,_______
【答案】“最"表示母亲是个爱美、追求完美的人,强调她不能接受残缺;“竟然”突出母亲为了不让“我"为难,也为了可以让那个女孩看见这个世界,更是为了自己可以继续看着“我”,从而做出艰难选择,既出乎意料,也让人感动,“最"竟然”都突出了母亲用这样的方式延续对“我"的爱。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对比原文和小七读的内容可知,小七少读了“最”“竟然"这两个词。结合“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可知,“最"字很贴切地写出了母亲的爱美,追求完美,不能忍受自己残缺着离开世界;“竟然”强调出乎意料,这里是说事情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想到一向追求完美的母亲情愿自己不完美,残缺地离开这个世界,这让“我"十分意外,而母亲做出这样的选择是为了不让身为医生的“我”为难,也为了让那个女孩重见光明,可以在她离开后,让自己的眼睛继续看着儿子。“最"竟然”两个词都突出了母亲做出的选择出乎意料却令人无比感动,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爱。
18.[散文朗读]文学的一部分生命存在于它的声音里。请你根据“知识卡片"的提示,从重音的角度对第⑥段画线句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3分)
知识卡片:重音是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某些词或短语进行重读,加以强调。重音常常落在动词、表示程度的副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管理企业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农产品交易合同样本
- 厂房门窗合同范本
- 2025年电子商务合同模板
- 广告招商合同范本
- 2025年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合同范本
- 2025安全设备采购合同协议书
- 拆迁围挡租用合同范本
- 抵押车合同范本 简单
- 腹腔镜术后中西结合护理
- 2025年四川蓬安相如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机械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4年农艺师考试实务考核试题及答案
- 纵隔恶性肿瘤护理查房
- 人教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昼夜与四季单元教学教案
-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五四制)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所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福建泉州交发集团招聘考试真题
- 深度学习入门试题及答案概述
-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实施细则
-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形形色色的人》精美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