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侨光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第1次阶段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1页
南安市侨光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第1次阶段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2页
南安市侨光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第1次阶段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3页
南安市侨光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第1次阶段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4页
南安市侨光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第1次阶段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安市侨光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第1次阶段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侨光中学2024年秋季高二年第1次阶段考

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答案】1.D2.A3.B

4.示例一:矛盾。①鲁迅认为,“中国书"大多是一些陈腐的观点,充满了令人

窒息的教条,颓废和厌世的气息,故而不建议青年读中国书,而建议读更有生机活

力的外国书;②于坚则认为《论语》已从教条僵化中解脱出来,获得鲜活的生命

力,因此,这个时代能读《论语》了。

示例二:不矛盾。①虽然从表面上看,鲁迅与于坚在是否读《论语》等中国书这一

问题上是矛盾的,但其实质都是主张阅读与生活、时代密切相关的书;②二者表面

上的分歧,是源于不同时代的特点。在鲁迅的时代,“中国书”是僵化的,远离生

活与时代,而当下在怀疑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下,曾被教条化的《论语》回归了现实

生活的土壤。

5.①价值及特点简介:《论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具有文

学性,如简约生动的人物塑造方法,运用日常景物作比等。②阅读方法指导:阅读

《论语》,应与时代背景、个体经验相结合,在思考中形成个性化的体会,挖掘

《论语》对当下生活的启示性意义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二者均秉持‘拿来主义’的原则"错,二者的原则并非“拿来主义”,而是认

为传统文化可转化为先锋思想。故选D。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对《论语》深刻思想性的肯定"错,“氛围感”这一网络用语所表达的是对

《论语》文学性的肯定。故选A。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立场是:以当代人在经验、思考解读经典,让经典与时俱进。

A.立场是借鉴外来文化,吸取其精华;

B.“渗透自己对文献的当代理解”,立场与材料二最为接近。

C.强调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复刻与再现,与材料二立场不一致。

D.强调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复刻与再现,与材料二立场不一致。故选B。

(二)【答案】6.D7.B

8.①用“大马哈鱼洄游”来揭示主旨,从而表明思念故乡、盼望回故乡的主题。

②用“大马哈鱼洄游"的艰难来比喻跑南海的渔人的回乡之难。③多次提到“大马

哈鱼洄游”,并以此串联起文章内容使得文章结构完整,相互呼应。

9.①虚化人物。小说中的人物连姓和名字都没有,都是看着近旁的物什,随口喊

一个人,就当作名号了。儿子向人打听父亲,可父亲始终没出现,其样貌,眼睛、

鼻子、嘴巴全都模糊一团,符合散文化小说虚构性的特点。②淡化情节。小说只有

1

儿子找父亲、“绑菜"绑海菜、渔人跑南海等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段的叙写,没有曲

折生动的故事情节,趋向散文化。③营造意境。着力于对“大马哈鱼洄游”的描绘

以及人物精神世界的刻画,营造出一种迷蒙的氛围,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有散文的

特点。

【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使读者从和‘绑菜’类似的打鱼人的灰暗人生中看到了一丝光亮"错误,于文

无据。“绑菜”踩着杨木雕在海上消逝的场景,在这里只是强化了悲剧的色彩,并

没有光亮色彩出现。故选D。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

B.“父亲见‘他’来寻找自己,觉得自己没有脸面见儿子,于是他躲了起来"错

误。从文中信息来看,“他”没有找到父亲,而父亲也并不知道“他"来寻找自

己,更谈不上躲起来。故选B。

二、古诗文阅读

(一)【答案】10.B11.C12.B13、A14、C

15、(1)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

(2)这是件宝物,应该成为君子的饰物,不应该被地位卑微的人使用。

(3)依照万物的自然法则行事而不敢勉强去做。

16、①扁鹊在蔡桓侯的疾病尚处于腠理时,就及时劝告他接受治疗。②叔瞻在流

亡的晋公子重耳途经郑国时,就及时劝告郑君要妥善对待。③宫之奇在晋献公厚赂

借道时,就及时劝告虞君要拒绝。④三人都能发现、解决问题于未形,因此彼此能

类比。

【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是定语后置句,“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是“宋

人”的定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是省略句,补充后为“乱之于楮叶之中而不可别

也”,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

【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文中用引申义"说法错误,“宋之鄙人”是指宋国有个乡下人,所以文中用的

是“鄙人"的原意。故选C。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那是因为蔡桓侯傲慢无礼而又自以为是的态度,令扁鹊彻底失望”说法错误,

依据原文“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

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

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可知,扁鹊在蔡桓侯病重时不愿意

给予救治,是因为他的病已在骨髓间,医生也无可奈何了。故选B。

【13题详解】

2

A.不是宾语前置句,一般句式,这句话的意思是“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

【14题详解】

①树:名词作动词,栽种;②齐:使动,使……整齐;③礼:名词作动词,符合礼

制;④亏:使动,使……亏损;⑤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方面,大处;⑥坚:形

容词作名词,坚硬的东西。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1)“安”,安然未生变的时候;“持”,持守;“兆”,显露迹象;“谋”,

解决。

(2)“此宝也”,判断句;“宜”,应该;“细人”,地位卑微的人;“为细人

用”,被动句。

(3)“恃”,依照。“不敢为”:不敢勉强去做。

参考译文:

有形体的东西,大的一定由小的发展而来;经历长久的事物,数量众多一定由数量

少发展而来。所以说:“天下的难事一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事一定开始于细

微。"千丈的长堤,会因为蝼蚁的洞穴而崩溃;百尺的房屋,会因为烟囱的缝隙冒

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所以说:“白圭巡视大堤,要求堵塞由蝼蚁造成的小洞;

老年人防范火灾,要用泥涂封好烟囱上的缝隙。”因而在白圭的治理下没有水患,

在老年人防范下没有火灾。

扁鹊去拜见蔡桓侯,站了一会儿。扁鹊对蔡桓侯说:“君主您有病在表皮里,不治

就会加深。"蔡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出去了。蔡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

有病的人治病来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来拜见说:“您的病在肌肤

里,不治恐怕会深入体内。”蔡桓侯不答应。扁鹊出去。蔡桓侯又不高兴。过了十

天,扁鹊又来拜见说:“您的病到了肠胃,不治还将会加深。"蔡桓侯又不答应。

扁鹊出去了。蔡桓侯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望见蔡桓侯扭头就跑,蔡桓侯派人

来问扁鹊原因。扁鹊说:“疾病在表皮里,可以用汤药熏洗;在肌肤里,可用针石

治疗到;在肠胃,可以用清热去火的汤药治疗到;在骨髓间,那是属于掌管生命的

神的领地,医生是无可奈何了。现在桓侯的病已到了骨髓,我因此就不再请求

了。”过了五天,蔡桓侯身体疼痛得厉害,派人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

蔡桓侯最后病死了。

从前晋国的公子重耳出国流亡,经过郑国,郑国国君对他不礼貌。叔瞻进谏说:

“这是一位贤德的公子,君主您应厚礼招待他,可以借此积下您的恩德。"郑国的

国君不听从。叔瞻又进谏说:“您不能厚礼接待他,不如把他杀了,不要留有后

患。”郑国的国君也不听从。等到晋国的公子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发兵来讨伐郑

国,把郑国打得大败,夺取了郑国八座城池。晋献公用垂棘产的璧玉向虞国借道去

进攻虢国,虞国的大夫宫之奇向虞君进谏说:“不行。嘴唇没有了,牙齿会觉得寒

冷,现在虞国和虢国相互救助,不是互相施受恩德。如果今天晋国消灭了虢国,明

3

天一定会随之灭掉虞国。"虞国的国君不听从,接受了晋国的璧玉而借给晋国道

路。晋国已夺取了虢国,返回后,又转过来灭掉了虞国。这两位进谏的臣子都是在

事物处在萌芽状态去据理力争,但郑国、虞国的国君却不能采用他们的建议。这样

看来叔瞻、宫之奇也就是虞国和郑国的扁鹊,而郑国和虞国的国君不听从他们的意

见,因此郑国被打败,虞国被消灭。所以说:“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

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

宋国有个乡下人得到了一块璞玉将它献给子罕,子罕不肯接受。乡下人说:“这是

件宝物,应该成为君子的饰物,不应该被地位卑微的人使用。"子罕说:“你把宝

玉当成宝物,我把不接受你的宝玉当成宝物。”这是因为乡下人想得到玉,而子罕

不想要玉。所以说:“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看重难得的财物。"

宋国有个用象牙为君主雕刻楮叶的人,三年才雕成。茎脉和叶柄肥瘦得体,细毛繁

密而润泽,混杂在真的楮叶中间人们难以分别。这个人最终因为雕刻楮叶有功在宋

国享受俸禄。列子听说这件事后说:“让自然界三年生成一片叶子,那植物有叶子

的就很少了。”因此不依据大自然提供的条件而凭个人的本领来行事,不顺应自然

界的法则而表现一个人的智巧,这都是用三年雕出一片楮叶的行为。因而冬天耕种

的庄稼,后稷不能使它多产;丰收之年长出很好的谷物,奴婢也不能叫它枯败。凭

一个人的力量,那么后稷不能使它丰足;顺应自然法则,那么奴婢也能获得丰产。

所以说:“依照万物的自然法则行事而不敢勉强去做。"

(二)古代诗歌阅读

【答案】17、D

18、全诗表面上是对快乐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感慨,实际则是

对自己被罢黜、报国无门的烦闷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D.“饱含对世人的告诫”错误,尾联抒发的是诗人自己的感慨和无奈,而非对世人

的告诫。故选D。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诗写于王安石变法失败罢官之时,在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感慨中,暗含了诗人

郁郁不平、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感伤。

诗歌首联表达了诗人对欢乐和人生的认识和感慨,奠定伤感基调。颔联进一步表现

力不从心的忧虑之情。颈联诗人说希望做一个盛世中的无知轻薄儿,从而衬托出他

内心的忧虑。尾联形象地概括了纨绔子弟游手好闲的人生,抒发人生感慨。

全诗表面上是对快乐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感慨,实际则是对自己

被罢黜,报国无门的烦闷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三)名句名篇默写

19、(1)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2)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3)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4)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

醒。(5)与子同袍与子同泽

4

三、语言文字运用

【答案】20、①大名鼎鼎

②迫不及待(兴致勃勃)

③鳞次栉比(美轮美奂)

21、①比喻,把快速发展的深圳所代表的中国发展气象比作出山的乳虎、初升的

红日、潜伏而出的河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种气象具有的发展迅猛、朝气蓬勃、

势不可挡的特点。

②排比,句式整齐,语势强烈,收束有力,表达了作者对高速发展的深圳和祖国由

衷的赞美。

四、作文

22、【答案】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先概述前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一生的成就,进而引出他关于拍照要拍“臂部"

的玩笑话,并指出其弦外之音是“坐得住”才能成功。“坐得住"是耐得住寂寞、

禁得住诱惑、沉潜心思、静心专注。接着材料又提供了韩儒林的“板凳要坐十年

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佐证上文的观点。“板凳要坐十年冷"是对自己研究的热

爱与执着,是坚定面对时事风云变幻的内心的淡泊;“文章不写半句空”是对学术

研究负责,埋头钻研成果,不说空话套话,不务虚言不搏噱头。

材料最后指出“甘坐冷板凳"不仅是对学者的要求,也是对每一个追求进步的青年

的要求。“甘坐冷板凳”是一种沉下心来潜心做事的态度。《大学》有言:“静而

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个人只有坐住了,静下来了,沉进去了,

他才能比别人看得透、钻得进、研得深。联系当下,如今我们往往缺乏这种态度,

其实我们不是坐不住,只是这种枯燥乏味让人很难忍耐。大多数人喜欢这山望着那

山高,于是换来换去,最后发现离成功越来越远。

写作时可围绕关键词“坐得住”“甘坐冷板凳”,从“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办”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对

“坐功"表示肯定态度并明确其深层内涵;然后反思批判当下浮躁世风,论述重提

“冷板凳”精神的必要性;最后从青年人自身出发,谈在读书学习生活中如何践行

学者“甘坐冷板凳"的品格。

立意:

1.坐得冷板凳,蓄力攀高峰。

2.板凳甘坐十年冷,一腔热忱筑此生。

3.耐得住清寂,承得了桂冠。

5

例文:

坐得冷板凳,蓄力攀高峰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著述颇丰、学富五车的柳比歇夫戏谑之语的弦外之音

是:作为科学家,“坐得住”是成功的关键。“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

空。"历史学家韩儒林也曾以之提醒当代青年,欲提升自我,沉潜心思,努力攀

登。观于中外,耐得寂寞,才能成就人生。岁月横流,展望未来,吾侪且坐得冷板

凳,蓄力攀高峰。

坐得冷板凳,需要我辈青年有远大的理想,仰望星空,心有梦想,才能沉潜心

思,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才能云霄奋翼,希万里图南。志之所趋,无远

弗届。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尼采有言:“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

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一卷《红楼梦》,荡气回肠,曹

霑倾尽毕生心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煌煌巨著星曜青史;禾下乘凉梦,济世天

下皆饱暖,袁隆平老人田间地头几十年,终有杂交水稻问世天下惊。心中有梦,眼

里有光,就能沉潜心思,甘坐冷板凳。我辈青年自当理想远大,青衿志远,沉潜下

来,勇攀高峰。

坐得冷板凳,需要我辈青年有顽强的拼搏精神,累微尘以崇峻极,挺起山河脊

梁,心怀热爱,砥砺向上,迎舒天朝晖,笃行不怠,奋千帆竞发。功崇惟志,业广

惟勤。浮舟不惧沧海阔,立马笑傲昆仑低。纪昀曾言:“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

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看耶鲁村官秦玥飞,“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数年如

一日,沉潜心思在农村扶贫的第一线,用拼搏奋进践行誓言;青年航空航天团队

“不懈奋斗逐梦苍穹”,沉潜心思甘坐冷板凳,终有嫦娥奔月,北斗耀天,天宫筑

梦。顽强拼搏不断向上,雄关漫道真如铁,我辈青年自当以奋斗之姿面对时局唁

哗,沉潜下来,勇攀高峰。

坐得冷板凳,需要我辈青年不畏困境的坚定意志,雄鸡一唱天下白,拿云系日

少年心,不惧路途坎坷,勇毅向前,如日初升,蓄积力量,勇攀高峰。守正笃实,

朝乾夕惕。云路鹏程九万里,自信挥戈可退日。塞缪尔说过,“青春气贯长虹,勇

锐盖过怯懦,进取压倒苟安。”听力缺失就以十倍百倍的努力读唇语,克服困难考

上博士,江梦南书写青春最美歌谣;张顺东李国秀夫妻面对困境,没有自怨自艾,

而是逆流而上,在脱贫助贫的路上用意志书写华章。不畏困境勇向前,披荆斩棘为

明天。甘坐冷板凳就是需要这种面对困境时的不屈不挠,这种坚定的意志,惟其如

此,才能沉潜心思,勇攀高峰。

星海横流,岁月成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板凳

坐他十年冷,守得云开见月明。百年风云际会,时代波诡云谲,我辈青年沉潜心

思,俯身耕耘,琢志寰宇,逐风前行,定会攀得璇玑之上,绘出锦绣人生。要看银

山拍天浪,一蓑烟雨任平生。坐得冷板凳,蓄力攀高峰。

6

侨光中学2024年秋季高二年第1次阶段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论语》通篇看起来都在讲修齐治平的义理,但并不会让人觉得艰深晦涩。相

反,它能让人常读常新,随时翻开的时候也总会发现一些细节的微妙之处。究其原

因,在于其文本的一种文学性特质。因为这种文学性,杨绛先生曾经在《我是怎样

读〈论语〉的?》一文中说:“‘四书’,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

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

作为言行录,《论语》中对于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和表情的描写虽然简约,

却十分生动可感。《阳货》篇记录了这样一段对话。孔门弟子子游做了武城的邑宰,

实施庠序教化,学习礼乐的人很多,小城中弦歌不辍。孔子到了武城,对这个小地

方化民成俗如此成功喜出望外,“莞尔而笑”说“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回答,以

前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

容易引导和管理。听到这段话,孔子马上正色道,子游的话是对的,刚才说的话不

过是同他开玩笑罢了。这一段文字很有戏剧性,孔子从轻松诙谐到深沉肃穆,前后

的转变,氛围感很强,反映出孔子的真实亲切,也体现了他对于治国安邦之事的在

意和敬畏。

《论语》的文学性,还体现在大量比喻手法的运用。如《子罕》篇中出现了两句

以自然景物作比的句子,一句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另

一句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前者是对于时间和生命流逝的哲思咏叹,

后者则是对外境磨砺下的风骨彰显和生命韧性、君子人格的歌颂。正如钟嵘所说,

“因物喻志,比也”。儒家的修身目标和原则,本质上紧紧关联如何在生命里创造

永恒的意义和价值,超越作为人的有限性,达成卓然和不朽。

总体而言,《论语》的文学性特征,是儒家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对两千年来中

国人的国民性格具有塑造之功。每一位认真阅读《论语》的读者,在掩卷之时,脑

海中总会呈现出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形象,也常能体会到一种难以言传的氛围感。这

些情形,恰恰是因为《论语》真正体现了以“文"化人的力量。

(摘编自车凤《论语》中的以“文”化人》)

材料二:

读书其实从哪本书开始都可以。但是,要思。读书就是去思,读书是学习,思

考。“学而不思则罔。"《论语》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孔子不是告诉你必

须如何如何,孔子的语气永远是:我是这么做的,这么想的,你看着办吧。《论语》

不辩论,不结论,不指示,不居高临下“比你较为神圣"地“启蒙”。《论语》是讨

论、陈述,是对思的启发,对经验的唤醒。读《论语》要思,要体会。真理在思的

1

过程中敞开,就像在黑暗的洞穴里挖矿,忽然,蹦出一颗宝石。

正是那种谦卑低调的语感,经验之思,之谈,令《论语》成为一部伟大的指示,

千百年颠扑不破,放之四海而皆准。我们这个时代有一种世俗化的后现代氛围,解

构,调侃,怀疑一切,怎么都行,玩世不恭,“新就是好”,蔑视传统、经验已经

成为常识。《论语》失位已经若干世纪,它本来是汉语的最高之书,现在随便就可以

调侃、否定。孔老二、丧家犬,从一个教授的嘴里说出来,磕绊都不会打一下。

《论语》在中华文明中,曾经有着崇高地位:“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孔

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种崇高地位也令

《论语》成为令人窒息的教条。所以鲁迅激愤地说:“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

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我以

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华盖集·青年必读书》)一

个世纪过去,在读书上,“拿来主义"已经相当媚俗,看看中国的书架就知道。窃

以为,“温故知新”就像西方的文艺复兴回到希腊去找思想资源,越来越显得先锋

起来了。

我们这个时代的好处是,那种教条化的传统已经被怀疑主义、虚无主义、“一切

复零,从头开始"怎么都行”“唯我独尊"摧毁,斯文扫地,烟消云散。《论语》

的经典地位早已被解构,去蔽。“礼失而求诸野”,《论语》回到了“野”,可以像

它刚刚说出来的时代那样去倾听,去拜读了。完全可以想象自己就是颜渊、子路、

闪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

这个时代,可以读《论语》了。

(摘编自于坚《可以读〈论语〉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语·阳货》篇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子游一场戏剧性对话,氛围由轻松到肃

穆,塑造了真实亲切的孔子形象。

B.《论语·子罕》篇以水流寄寓生命哲思,以松柏歌颂君子人格,借日常平实之物

表达了儒家的修身目标和原则。

C.《论语》不作结论性的“指示”,却成为塑的造中国人文化心理及国民性格的“指示”,彰显了以“文”化人的魅力。

D.《论语》“温故而知新"一说,与西方文艺复兴汲取古希腊文化养料有相似之

处,二者均秉持“拿来主义”的原则。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以“氛围感"这一富有时代特征的网络流行语,生动简洁地表达了对

《论语》深刻思想性的肯定。

B.材料二中,针对《论语》这一经典被随意调侃、否定的现状,作者以口语化的文

字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的不满之意。

C.材料二以随笔式的语言,论及《论语》成为经典、经历失位、回归生活语境的过

程,看似零散琐碎,实则脉络清晰。

D.两则材料都力图拉近《论语》与当代文化生活的距离,从不同角度引导读者思考

如何对传统经典进行创新性阅读。

2

3、下列选项与材料二的立场最为接近的一项是()(3分)

A.《几何原本》是欧氏几何的奠基之作,深刻地影响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张卜天

根据数学史家希思的英译本,将其翻译为中文。

B.《史记》涉及许多历史材料,但司马迁并没有照搬史料,而是采用汉朝的语言讲

述历史,并于其中渗透自己对文献的当代理解。

C.在公祭孔子大典上,两百位身着传统服饰的儒生分列曲阜尼山孔庙道路两侧,朗

诵《论语》,展现了儒家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力量。

D.河南卫视播出了端午特别节目《洛神水赋》,片中“洛神”绝美登场,娉婷袅

娜,衣袂翩跹,再现了曹植名篇《洛神赋》的神韵。

4、关于读《论语》等“中国书"这一话题,鲁迅与于坚观点是否存在矛盾?请结

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4分)

5、在传统经典作品研习活动中,你所在的小组需要完成《的论语》导读资料的撰写任务,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为该导读列出要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跑南海

蒋冬梅

他在南海打鱼的时候,大马哈鱼正肥美,它们满满地铺在海底,像扯着一面色彩

鲜艳的旗。鱼像听到什么召唤一样,迎着浪头逆水而行,向乌苏里江洄游。打鱼人

并不急着下网,他们只等在河口,把白色的渔网撒成半开的花朵,网住的鱼一个人

就已经拉不动了。产卵后死去的鱼漂满河面,连它们红色的尸身都是美的。他知道

所有的大马哈鱼攒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才能把它们送回乌苏里江。

乌苏里江畔的男人,顺着大马哈鱼的来路,坐一条杨木船去跑南海。那里有肥美

的海参和森林一样的海菜。他们把自己“卖”给渔头,预支了银钱交给女人,打着

单薄的背包去搏命。他也在一张薄薄的的契约上,像他的父亲那样,按下半只手掌

的印子,把自己交给了大海。

母亲穿着棕色的袍子在江边送他,站成一块风化的石头。从送走父亲的那一年开

始,这块石头就伫立在江边。十几年的江风吹过,把石头吹矮了,终有一天会变成

一颗石子,等着父亲回来握在手里。

坐上杨木雕下海时,他穿着一件鱼褂子,持一柄钢叉,扎水底白沙上黑宝石一样

的海参。人们看到他手臂上凸起石头一样的肌肉,就喊他“石头"。南海上的人,

都忘记了本来的名字,看着近旁的物什,随口喊一个人,就当作名号了。他们渔帮

里有一个老头,年老打不动鱼了,人家可怜他,让他蹲在杨木雕里绑海菜,一喊他

就叫“绑菜”。“绑菜"沉默寡言,好像他不会说话一样。不只是“绑菜”,打鱼

的人互相也不常说话。

3

母亲说过,南海码头上的女人,是缠人的绳子,缠住了父亲的腿。有时候母亲又

说,是南海的海菜缠住了父亲的腿。他刚一到南海,就急着向人打听父亲,可他又

说不清父亲的样子。他用力回想幼年时父亲的样貌,眼睛、鼻子、嘴巴全都模糊一

团。他才发现,父亲就像一幅洇了水的画,色彩和线条全被冲毁,只剩下一个斑驳

的影子。这让他想起那些死去的大马哈鱼,用面目全非的样子,把自己交回故乡。

他向人描述着父亲,酱色的脸庞,山石一样的身体,一顿能喝下一坛烧锅酒,用

一只手就能拉上来一网大马哈鱼。人们听了指着“绑菜"说,他当年就是那样子

啊。“绑菜”蹲在船头,像什么也没有听见,木然得像块石头,一双粗黑的大手,

加紧在绑着海菜。那些海菜长得能绑住这片海,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绑完。“绑菜"

站起身来,弯曲的身体像一只青虾,常年漂在海上的人,骨头都被海里的湿气弄变

形了。不只是“绑菜”,打鱼的人个个都被蚀成海边的断崖。那时的“绑菜"踩着

船像踩着一片树叶,吹着哨子,举着手里的鱼叉,有海豚涌过来敲击船帮,一齐引

来硕大的海狗。“绑菜”会握紧鱼叉猛刺向海狗,胳膊上的肌肉凸起,像坚硬的石

块。

没有人见过他的父亲,打鱼人都不打听别人的事,譬如问他的家乡,问他的女

人,问他的儿女。他们只说受了一天的海风,于是晚上点起火,围着喝酒。

从前,父亲教他唱渔歌调子“跑南海"时就唱过:“东道走来,西道往来,海参

崴①呀,撒大网呀。打好鱼来,大马哈来,叉海参呀,拧海菜。”父亲说,大马哈鱼

群里,能游回乌苏里江的都是最勇猛的鱼。千万条鱼里,只有数十条能回去。大马

哈鱼能跳过瀑布,跃过桥栏,隔着山海,也能闻到淡水的气味。它们回到出生的那

片淡水,在一片沙砾里安静下来,产卵之后慢慢死在那里,像秋天的落叶。他无数

次地想,父亲为什么不是最勇猛的大马哈鱼呢,是不是他忘记淡水的气息了。

有一天他路过出海口,看见大马哈鱼正在洄游,它们逆水冲浪,聚成一团,像千

军万马在战场上嘶鸣。“绑菜"很少见地居然没有绑海菜,他蹲在船头,望着碧青

色的海水,突然说了一句:“一条鱼都知道回家。”听他说这话,杨木雕上的人都

停了手里的活,望着海口的浪头。谁也不知道,从前和“绑菜"一起打鱼的人都去

了哪,他们只知道,或许有一天,他们也会成为“绑菜”。

“石头"踩着杨木雕靠过来,他突然对“绑菜”说了一句:“乌苏里江抚远来过

一个林绍春,一顿能喝一坛烧锅酒,一只手能拎上一网大马哈鱼。"

“绑菜”垂着头,俯身又开始从船帮往上拉海菜。他背朝着“石头”,背朝着出

海口,背朝着大马哈鱼群,踩着杨木雕,在灰黑的大海上渐渐漂远了。

(有删改)

注:①海参崴,即符拉迪沃斯托克。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从“他”到南海打鱼写起,再介绍“他"的家庭情况,然后写“他”前来

南海的目的,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父亲"和其他奔赴南海打鱼的人一样,有着类似的经历,他们为生活所迫,先

从渔头那里预支银钱给家人,其实就是把命交给渔头,难以翻身了。

C.母亲对父亲是十分惦念的,文中“站成一块风化的石头”一句生动形象地将母亲

4

眺望父亲归来的深情期盼表达了出来。

D.尾段写“绑菜"踩着杨木雕在海上消逝的场景,极富有画面感,使读者从和“绑

菜”类似的打鱼人的灰暗人生中看到了一丝光亮。

7、关于文中父亲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亲自离家外出跑南海打鱼后,十多年来从没有回过乌苏里江畔的故乡。

B.父亲见“他"来寻找自己,觉得自己没有脸面见儿子,于是他躲了起来。

C.父亲久不归家让母亲心生怨言,由此便引起了母亲对父亲未回家原因的猜测。

D.辛苦而贫困的“绑菜”是千千万万个在南海打渔的父亲这类人的缩影。

8、文中多次提到了“大马哈鱼洄游"之事,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9、有评论家称《跑南海》是“散文化小说”,请结合文章分析其“散文化小说"的

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总共4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2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

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

焚。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白圭无水难,丈

人无火患。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

“寡.人.无。"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

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

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

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

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

以积德。”郑君不听。叔瞻又谏曰:“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

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

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

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

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虞、郑之扁鹊

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宋之鄙.人.得璞玉而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

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是鄙人欲玉,而子罕

5

不欲玉。故曰:“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

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

此人遂以功食禄于宋邦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

矣。"故不乘天地之资而载一人之身,不随道理之数而学一人之智,此皆一叶之行

也。故冬耕之稼,后.稷.不能羡也;丰年大禾,臧获不能恶也。以一人力,则后稷不

足;随自然,则臧获有余。故曰:“恃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

(选自《韩非子·喻老》,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

别也/此人遂以功食禄于宋邦/

B.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

别也/此人遂以功食禄于宋邦/

C.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

别也/此人遂以功食禄于宋邦/

D.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

别也/此人遂以功食禄于宋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扁鹊,本指黄帝时的名医;战国时,秦越人医术神奇,亦号“扁鹊"。文中指秦

越人。

B.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蔡桓侯的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

己。

C.鄙人,原为居住在郊野的人,后引申指粗俗浅薄没有见识的人,文中用引申义。

D.后稷,古代周族始祖。善于耕种,担任舜的稷官,主管农事,教民稼穑,故名后

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圭巡视大堤时,要求堵塞由蝼蚁造成的小洞;老年人防范火灾,就用泥涂封好

烟囱上的缝隙。

B.扁鹊在蔡桓侯病重时,不愿意给予救治,那是因为蔡桓侯傲慢无礼而又自以为是

的态度,令扁鹊彻底失望。

C.子罕不肯接受他人奉送的璞玉,那是因为子罕不把璞玉作为宝贝,而是把不接受

璞玉这种美德作为宝贝。

D.如果不顺应自然界的法则,仅凭一个人的才智能力去行事,那么,后稷也不能使

庄稼获得丰收。

13、下列关于文言句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治乱者何独不然宾语前置句,应为“治乱者独不然何”

B.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C.当察乱何自起宾语前置句,应为“当察乱自何起”

D.子自爱,不爱父宾语前置句,应为“子爱自,不爱父"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6

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②先齐.其家③非礼.勿视

④故亏.父而自利⑤夫子固拙于用大.矣⑥其坚.不能自举也

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⑥/⑤

C.①③/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2)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

(3)恃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

16、文中为何将叔瞻、宫之奇比作扁鹊?根据相关语段,试说明原因。(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