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3-1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一个日益嘈杂的世界里,让我们躺进漂浮舱,闭上眼睛,感受自己的呼吸和心跳,远离那些扰人的思绪。谁不想拥有片刻安宁呢?世界卫生组织支持我的看法——它表示,我们身处的世界太过吵闹以致危害到了我们的身心健康,几个世纪以前,人类已充分理解宁静的重要性:安静被视作一种关键的疗愈手段,我所处的喧嚣促使我思考,我们在现代社会寻求无声的意义何在。如今,人们尝试寻找各种宁静场所,为了避闹取静加入修道院,或者跑到山上享受周末的宁静时光。更有人不惜花大价钱,只为在漂浮池或感官剥夺舱内体验片刻的寂静无声,艾林·卡格在其著作《寂静:在喧嚣时代》中写道,宁静是“新的奢侈品”。我家并不是喧闹的特例,我们中大部分人长期生活在过分嘈杂的环境中。我们能很好地适应噪声,这也给我们带来了益处。从进化角度看,声音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讯息,引导我们规避风险。为了确保对意外的噪声进行及时的反馈,我们身体内部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血压升高,肌肉紧张,身体蓄势待发,准备释放压力荷尔蒙。从短期来看,这是一件好事,尤其在战斗和飞行等环境中;然而从长远看,噪声过大使我们身体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持续的生理反应可能会导致健康问题,例如情绪焦虑、抑郁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自从我朋友分享她在感官剥夺舱内漂浮一小时后宛若新生的经历,我便计划从这项体验入手。这种漂浮舱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科研人员简·舒利和约翰·利莱首次构建这类无声环境,用于研究人脑如何对外界感官输入缺失做出反应。脱光衣服进入充满盐水的漂浮舱内,我发现周遭十分安静,但并非彻底的寂静无声。我能感受到自己呼吸的声音。贾斯丁·范斯坦表示,正是这种专注于呼吸和心跳的敏锐听觉帮助人彻底放松身心或迈入冥想状态。冥想有许多被人熟知的益处,如减压等。为了进一步探索漂浮舱作为治疗仪器的可能,范斯坦及其同事招募了50名饱受压力和焦虑之苦的患者接受治疗,并填写反馈问卷。受试者均表示,在单次漂浮一小时后,肌肉紧张性疼痛等抑郁症状以及焦虑都有显著缓解,放松的状态促使整体幸福感提升。本苏桑说,这些研究发现不足为奇。即便不在漂浮舱内,宁静本就可以帮助人更快进入冥想状态,获得疗愈,感受幸福。他说:“当我们得享宁静时,这种感受不仅是环境上的宁静,更是内心自我的宁静。这可以帮助我们更敏锐地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更适宜的回应。”研究表明,虽然通过漂浮舱这种剥夺感官、构成寂静环境的治疗可以短期缓解焦虑和抑郁带来的不良反应,但它具体对大脑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尚不为人知。为此,范斯坦的团队设计了新的实验。48名受试者选择3次90分钟漂浮舱治疗或者3次90分钟躺椅放松后,接受大脑核磁共振扫描,三周后再度扫描。研究人员研究扫描成像后发现,漂浮舱治疗能额外降低预设模式回路的活跃度。这个结果出人意料。范斯坦对此有自己的解释:预设模式回路与我们内心的喧闹有关。这些区域在大脑其他活动停止的时刻,仍处于焦虑、压力和反复思索的“喧嚣”中。预设模式回路过分活跃往往与抑郁症正相关,其活跃度下降反过来说明,漂浮舱正在帮助你平静内心。范斯坦表示,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发现,漂浮舱或许能够为人类提供一套简便的治疗方案,防止神经系统失衡。如果使用现代漂浮舱,你将会经历一个感知改变的过程,在温和的光环和轻柔的嗡嗡声中享受宁静。当没有外部感官刺激大脑时,大脑会尝试填补感官的空白,逐渐赋予黑暗寂静新的价值。虽然漂浮舱给我带来了美好的体验,但我也很想知道这种治疗是否是无可替代的。或许爬上小山坡,或许躲在浴室里享受的片刻安宁,也能改善我的情况。对于这个问题,普法伊费尔大概能够给出解答。他和同事们正在研究不同类型的宁静及其潜在的益处。他的研究组比较各种条件下安静环境对人的影响,控制的变量包括个人或集体、室内或室外、有无指导,以及有无间歇性舒缓背景音乐。结果显示,所有类型的安静环境都能够改善人的情绪。不过,有些环境下人们的体验会更上一层楼。在公园这种室外自然环境中,在专业治疗者的指导下,伴随间歇性舒缓音乐进行冥想的放松治疗能够给予最好的疗愈效果。这说明我可能真的需要投入一些时间和金钱去寻求最好的宁静疗愈。不过,普法伊费尔坚持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寻求理想安静环境比我们想象的要简单。首先,彻底的寂静没有必要。普法伊费尔小组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受试者在有声的公园里比在彻底寂静的房间中更为放松,也更不会感觉无聊。梅雷迪思·贝瑞认为,无论是放空沉默、冥想还是树林漫步,我们总是可以随时放下手头事务,安静片刻,放松自己。其次,普法伊费尔指出,我们并不需要很长时间的安静来改善自我。他的研究表明,在持续时间不到十分钟的安静环境中,人们已经可以得到很好的放松了。因此,他相信即便是在浴室里静静待上一会儿,也能够帮助我们的身体在长期紧张中得以喘息片刻。他无须再提醒我这一点。即使我无法将漂浮舱治疗设为每周必打卡事项,我还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忙里偷闲,寻求更多的宁静时刻,就算躲在浴室也无所谓。这是一项值得我投资的奢侈品。官方数据显示,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吵。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孟买、纽约、巴黎等大都市的夜间噪声已经远高于适宜人类居住标准的40分贝。许多城市正在为降噪而努力。2004年,伦敦市长办公室发布了一份名为《音响城》的报告,着重指出伦敦及市郊工业和运输带来的噪声污染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一些城市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尝试引入降噪涂料和增加道路绿化来帮助消音。还有一些更为具体的解决方案:华盛顿自2021年起开始禁用汽油动力吹叶机,旧金山规定晚十点至早七点禁止在居民区制造扰民噪声。此外,纽约通过一项法案,针对非法改装车辆导致发动机声音过吵的车主进行罚款警告。尼克·安东尼奥说:“人们见证了安静对身心健康的益处,我希望将来我们的城市能越来越安静。”(编译自英国《新科学家》,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很久以前,人类就已经理解了宁静的重要性,并且把安静看作一种关键的疗愈手段;而如今的人们也是想方设法寻求宁静。B.过大的噪声会使人类无法放松,导致我们的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因此,在任何情况下,噪声对人类都没有好处。C.普法伊费尔的研究结果显示,所有类型的安静环境都能够改善人的情绪,但在特定的环境中或在专业者的指导下体验更佳。D.世界越来越不安静,特别是在纽约等一些大城市本应该安静的夜间,噪声已经远高于适宜人类居住的标准,降噪势在必行。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管是加入修道院还是跑到山上,甚至是不惜花大价钱进漂浮池或感官剥夺舱,都可能有寻求宁静的考虑。B.本苏桑认为范斯坦的漂浮舱研究不足为奇,他认为人类要想获得疗愈,要依靠内心的宁静而不是环境的安静。C.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宁静或许对人类的好处不一样,但人只要处在安静环境就能够使自己的情绪得到改善。D.当今世界的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噪声带给人类的危害,因此许多城市在努力降噪,并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3.下列选项,最适合在文中作为论据来支撑“降噪势在必行”的观点的一项是(

)A.科学家发现,聆听自然界声音,如流水声、鸟鸣声、风声等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B.在房间里放置一些泡沫材料,如隔音绝缘地板等,可以帮助降低室内噪声。C.社交网络会带给我们噪声,要严格监督公众网络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噪声。D.国际噪声声学顾问尼克·安东尼奥说:“没有什么器官可以帮助你的大脑屏蔽噪声。”4.下列做法,最不能让人们获得宁静的一项是(

)A.进漂浮舱 B.逛公园C.待在浴室 D.玩竞技类游戏5.人们采用了哪些方法来探索漂浮舱的宁静疗愈作用?请根据文本概括。二、小阅读6.《别了,不列颠尼亚》文中写了三次降旗,各有什么意义?7.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8.我们该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结语中“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的深刻含意?9.《别了,“不列颠尼亚”》语言精练、含蓄,简洁、平实,但也蕴含了激动、自豪的情感。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抒情的。10.《别了,“不列颠尼亚”》在报道香港回归这样宏大的场景时,从细节入手,在细节中蕴含着深刻的意味,在平淡的笔调中洋溢着浓烈的感情,大家能否从文中找出意味深长的细节之处?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粤港澳大湾区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提升,一幅粤港澳同胞共担民族复兴历史责任、共享祖国①伟大荣光的美好画卷徐徐铺展。民生连着民心,增进民生福祉是大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促进港澳②的关键所在。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从没有动摇,更不会改变”。三年多来,大湾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全面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即将启动,2家国家实验室、10家广东省实室……集聚众多科学家,科技设施联通、创新链条融通等一系列措施,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影响力显著增加。潮起宜踏浪,风正好扬帆!风好潮起之时正应③。当前,香港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加快推进,大湾区建设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未来,大湾区将进一步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把握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三地④,携手前行,奋力创造世界一流湾区建设新辉煌!1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13.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与文中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B.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C.他返回试验田对那些出现分离的稻株进行研究,高的、矮的、早熟、迟熟……一一做了详尽记录。D.“不行!太原离平陆一千多里,而且要翻山越岭,交通不便,时间来不及了,请马上设法空运……空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记者问:2日,英国外交大臣亨特接受采访时称,《中英联合声明》仍旧有法律约束力,如果得不到履行将会有严重后果。亨特还表示,英国支持香港居民捍卫英方为其争取来的自由,希望所有国家履行国际义务。香港特区政府不得将抗议中的破坏行为作为镇压的借口。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耿爽答:我已经连续两天就亨特先生的涉港错误言论作出回应,表达了中方的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但是他似乎还沉浸在昔日英国殖民者的幻像当中,还执迷于______对他国事务______的恶习当中,仍然不思悔改,继续信口雌黄,我今天索性再多说几句:第一,关于《中英联合声明》,我要再次强调,随着香港回归祖国,《声明》中所规定的与英方有关的权利和义务已经全部履行完毕。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国政府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香港实行管治。英方对回归后的香港一无主权,二无治权,三无监督权,根本不存在任何所谓“责任”。英方动不动就以“守护者”自居,这纯粹是、痴心妄想。第二,……第三,7月1日在香港特区发生的暴力冲击立法会事件,是践踏法治、危害社会秩序的严重违法行为。亨特先生罔顾事实,居然称特区政府是在“镇压”,这完全是颠倒黑白。我想问问亨特先生。如果英国议会被围攻、被闯入、被破坏,英政府会听之任之坐视不管吗?如果像亨特先生说的那样,这就是民主,他是否认为严密把守英国议会的警察应该撤走,让那些常年站在议会对面的示威者进入议会?他是否也认为英国警方处理2011年8月发生在伦敦的骚乱事件是镇压呢?最后,我要强调,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政府、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我们希望英方,特别是亨特先生不要再______,粗暴干涉香港事务,这注定是徒劳的。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居心不良

指指点点

自作多情

自不量力B.居心不良

指手画脚

自讨没趣

自以为是C.居高临下

指指点点

自讨没趣

自以为是D.居高临下

指手画脚

自作多情

自不量力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指出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四、作文16.孔子强调将“义”置于“富贵”之上(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这种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直到今天我们仍可感受到这种影响的存在。围绕所给的两句话谈谈你的感受。(200字左右)五、基础知识17.易错字音①(

)千载难逢

)载歌载舞②(

)欺上蒙下

)蒙蒙细雨③(

)咬文嚼字

)过屠大嚼④(

)不塞不流

)塞翁失马

)敷衍塞责1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港督()

紫荆()花

冉()冉()

内涝()盐碱()

脱坯()人

堌()阳

哺()育

淤塞()

泡()桐19.易混字形①独树一(zhì)(

添油(chì)(

)薪

(zhí)(

)尺之功②(guăn)(

)窥蠡测

草(jiān)(

)人命③吐(bŭ)(

)握发

束蒲为(pú)(

)④(chè)(

)销处分

溪水澄(chè)(

如出一(zhé)(

)20.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的对错。①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哀吾生之须臾”,是啊,人生天地间,常会有千载一时的幽叹,刘禹锡不也有“到乡翻似烂柯人”的慨叹吗?(

)②听到我们班获得冠军的消息后,同学们都高兴得载歌载舞起来。(

)③好的批评家的文字是平易近人的,他们往往不在语言上咬文嚼字。(

)④这种精密工程出不得错,当要锱铢必较,岂能随便?(

)2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激情”源于希腊语,原意是“上帝本色”,这里的上帝本色不是别的,而是指一种持久不变的爱心——恰当的自爱(自我接受)和由此延伸出的对别人的爱。B.古人赏梅,欣赏的是它那盘曲的虬枝老干,品味的是它那馥郁的浓香。宋代范成大《梅谱》云:“梅,天下尤物,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异议。”C.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鸟啄击橡树干的笃笃声,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潺潺的流水声,野牛的低哞声——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D.于是,他们打点一下行装,收拾起几卷得意的诗文(那大抵是作为“行卷”走后门用的),潇潇洒洒地出门了。一路上访友、拜客,登临名胜,走到哪里把诗文留在哪里。2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开幕词是历史的伟大转折。在文中毛主席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有无比的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B.消息即狭义的新闻,是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实事的一种文体,消息写作中允许有较多的直接议论。C.《大战中的插曲》是选自《聂荣臻回忆录》的一个章节,其中“大战”指历史上著名的“百团大战”,“插曲”的意思是“比喻连续进行的事情中插入的特殊片段”,在文中指拯救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故事。D.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别了,“不列颠尼亚”》在这一方面堪称典范。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B2.B3.D4.D5.①科研人员简·舒利和约翰·利莱首次构建无声环境,用于研究人脑如何对外界感官输入缺失做出反应。②范斯坦及其同事招募饱受压力和焦虑之苦的患者接受漂浮舱作为治疗仪器进行治疗,并填写反馈问卷。③范斯坦的团队设计了新的实验,通过对比研究漂浮舱具体对大脑有着什么样的影响。④作者亲身体验漂浮舱作为治疗仪器的治疗作用,并给出了自己的具体感受。【导语】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引用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指出噪声带来的健康风险,并通过描述漂浮舱的疗愈效果和科学实验来支持寻找宁静的必要性。同时,文章探讨了不同环境中安静的益处,强调并非绝对寂静才能带来舒适,短暂的宁静也有助于身心放松。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在任何情况下,噪声对人类都没有好处”错误,由原文第四段“从短期来看,这是一件好事,尤其在战斗和飞行等环境中”,可见噪声在某些情况下是有好处的。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要依靠内心的宁静而不是环境的安静”错,由原文本苏桑认为“这种感受不仅是环境上的宁静,更是内心自我的宁静”可知,本苏桑并没有否定环境安静的作用。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谈的是安静的环境带给人的疗愈功能,与降噪无关。B.谈的是降低噪声的措施,不是原文观点。C.谈的是网络噪声,并非本文所谈的噪声。D.既然“没有什么器官可以帮助你的大脑屏蔽噪声”,那么人类要免除噪声之苦,只有降噪,这句话支撑了“降噪势在必行”的观点。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根据原文“为了进一步探索漂浮舱作为治疗仪器的可能,……受试者均表示,在单次漂浮一小时后,肌肉紧张性疼痛等抑郁症状以及焦虑都有显著缓解,放松的状态促使整体幸福感提升”,可见进漂浮舱能够让人们获得宁静。B.根据原文“在公园这种室外自然环境中,在专业治疗者的指导下,伴随间歇性舒缓音乐进行冥想的放松治疗能够给予最好的疗愈效果”,可见逛公园能够让人们获得宁静。C.根据原文“即便我无法将漂浮舱治疗设为每周必打卡事项,我还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忙里偷闲,寻求更多的宁静时刻,就算躲在浴室也无所谓”,可见待在浴室能够让人们获得宁静。D.根据第四段“为了确保对意外的噪声进行及时的反馈……从短期来看,这是一件好事,尤其在战斗和飞行等环境中”这一内容,可知“玩竞技类游戏”容易让人处于紧张、亢奋状态,并不能让人获得宁静。故选D。5.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①根据“当时,科研人员简·舒利和约翰·利莱首次构建这类无声环境,用于研究人脑如何对外界感官输入缺失做出反应”可知,科研人员简·舒利和约翰·利莱通过构建漂浮舱这样的无声环境,来研究人脑对外界感官输入缺失的反应,探索其对人脑的影响。②根据“为了进一步探索漂浮舱作为治疗仪器的可能,范斯坦及其同事招募了50名饱受压力和焦虑之苦的患者接受治疗,并填写反馈问卷”可知,范斯坦及其同事招募患者进行漂浮舱治疗实验并收集反馈,探索漂浮舱对压力和焦虑的疗愈作用。③根据“研究表明,虽然通过漂浮舱这种剥夺感官、构成寂静环境的治疗可以短期缓解焦虑和抑郁带来的不良反应,但它具体对大脑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尚不为人知”“为此,范斯坦的团队设计了新的实验。48名受试者选择3次90分钟漂浮舱治疗或者3次90分钟躺椅放松后,接受大脑核磁共振扫描,三周后再度扫描”可知,范斯坦的团队设计了新的实验,通过对比研究漂浮舱具体对大脑有着什么样的影响。范斯坦团队设计新的实验,探究漂浮舱对大脑的影响,以深入了解其治疗机制。④根据“自从我朋友分享她在感官剥夺舱内漂浮一小时后宛若新生的经历,我便计划从这项体验入手”“脱光衣服进入充满盐水的漂浮舱内,我发现周遭十分安静,但并非彻底的寂静无声。我能感受到自己呼吸的声音”可知,作者亲身体验漂浮舱作为治疗仪器的治疗作用,并给出了自己的具体感受。6.第一次降旗是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来,这标志着今后香港再也不会由港督来管治。第二次降旗是当天港岛每天一次的降旗。这次降旗如果在平时就很平常,但在这一天意义却非常大,因为这面旗帜的降下,标志着被英国管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第三次降旗是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这是最激动人心的一次。这次降旗,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管治结束了,也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与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文中写了三次降旗,各有什么意义”,需要立足分析,找到三次写降旗的内容,联系上下文及创作背景灯分析意义。文章虽短,但文中却写了三次降旗。结合文本内容“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分析,这里以“日落余音”乐曲名一语双关,既指号角声,也暗指“日不落帝国”的衰落。“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这句话,强调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离任的重复,而是终结性的最后一次。结合“7时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分析,第二次降旗仪式虽然只是一笔带过,但是作者把这一事件放在今昔对比中,给人一种历史沧桑感。这面旗帜的降下,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结合“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分析,第三次降旗是写7月1日子夜时分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易帜是政权交接仪式的高潮,“最为世人瞩目”强调其重要性,两个“最后”再次暗示了英国管治的终结。也标志着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7.字面义: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象征义:“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被洗刷。【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由原文“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和“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可知,标题的字面义: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由原文“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以及“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可知,标题的象征义:“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被洗刷。8.①现实场景。1841年,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97年,“不列颠尼亚”号黯然从海上离去。②历史轮回。“从海上来”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国统治,回归祖国。作者没有任何修饰性的语言,然而就在这不动声色的对比描写中,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全文最后一句语言庄重而含蓄,有深刻含意。“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中重点句子含义的能力。“0时40分……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现实场景。1841年,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97年,“不列颠尼亚”号黯然从海上离去。历史轮回。“从海上来”,英国曾经强占中国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港督府是英国殖民统治的象征,现在港督乘船离开香港,人去楼空,意味着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这句话借“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一语双关,点明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没有讽刺挖苦,没有痛骂,但在平实的语言中,在不动声色的对比描写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心潮的起伏,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9.①通过写景来抒情。原文第二自然段有“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第六自然段有“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对环境和雨的描写衬托了英国人失落无奈的心情,也有暗示雨过天晴、香港回归后会有灿烂的明天的作用。②通过对比来抒情。“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费尽心思地苦心经营,最后人去楼空,变成陈迹,昔日的辉煌成为历史。③通过一语双关来抒情。“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中国有句谚语“从哪里来,就到哪里去”,表达对来者的不欢迎。此句表达了对英国殖民统治者的痛恨。英国自称为“日不落帝国”。文中把降港督旗帜的号角声称为“日落余音”,把在添马舰东面举行的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一语双关,是最好的讽刺。④通过介绍背景来抒情。“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这一背景知识,用精确的数据,交代英国殖民统治的时间,说明那段历史刻骨铭心,永世难忘。心中无限感慨,溢于言表。⑤通过仿拟标题来抒情。《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可以看作是仿拟毛主席的《别了,司徒雷登》和英国军歌《统治吧,不列颠尼亚》而成。一个“别了”貌似有礼有节,轻蔑之情、自豪之感暗寓其中。【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由原文““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第六自然段有“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可知,雨的描写衬托了英国人失落无奈的心情,作者借景抒发情感;由原文“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以及““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可知,作者通过强烈的对比抒发一种收回香港的自豪感;由原文“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日落余音”“日落仪式”可知,这些句子除表层意义外,还有深层含义,即“英国结束了对香港的殖民统治”,作者通过双关抒发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情;由原文“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以及“……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可知,作者通过介绍背景来抒情复杂的感情;由标题可知,“别了”表达对香港回归的自豪感,“不列颠尼亚”直呼其名,表达轻蔑之情,仿拟毛主席的《别了,司徒雷登》的形式,通过仿拟标题抒发自豪之情,自然舒畅。10.(1)“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这是对末任港督彭定康面部表情的特写,生动地写出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前黯然神伤的神态。通过这一神态,我们能揣摩出彭定康当时复杂的心情。但是不论他如何“面色凝重”,历史的脚步不会为任何人停止,香港终将回归祖国,更能体现香港回归的主题。(2)“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这是作者在末任港督离开港督府时,举行降旗仪式之后发表的评论。它既回答了彭定康“面色凝重”的原因,又写出了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无比兴奋。同时通过对比强调了这次降旗是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象征着英国殖民者在香港统治的终结。(3)“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消失”是“逐渐减少以至没有”的意思,它很形象地描写出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的“不列颠尼亚”号驶离香港驶入大海的情形,并暗示着这艘船以及船上的人彻底离开香港,永远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这片土地上。【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此类题型要先找到细节描写之处,再分析在细节中蕴含着的深刻意味。(1)抓住句中的“注视”和“面色凝重”等细节描写可知,这些细节生动地写出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前黯然神伤的神态,表明英国在香港殖民统治的结束,也体现了香港即将回到祖国怀抱,意味深长。(2)抓住句中的“永远都不会”一词可知,这一议论性细节,写出了英国在中国殖民统治的彻底结束,表达了中国人欣喜自豪的心情;“都举行降旗仪式”和“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通过对比强调了这次降旗是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象征着英国殖民者在香港统治的终结,蕴含深意。(3)抓住句中的“很快”可知,它强调速度之快,写出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的“不列颠尼亚”号驶离香港的狼狈;“消失”是“逐渐减少以至没有”的意思,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英国永远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情感浓烈。11.①繁荣富强②人心所向③乘风破浪

④齐心协力12.科技设施联通、创新链条融通等一系列措施,使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影响力显著增强。13.C【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空,由前文“一幅粤港澳同胞共担民族复兴历史责任、共享祖国……”可知,“共享”的是民族复兴的成果,即国家的发展,故可填“繁荣富强”,形容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日益富足强大。第②空,由前文“民生连着民心,增进民生福祉是大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知,此处指“增进民生福祉”对聚合民心的重要性,故可填“人心所向”,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第③空,由前文“潮起宜踏浪,风正好扬帆!风好潮起之时正应”可知,所填成语应与“踏浪”“扬帆”意义相近,再结合空后对大湾区建设新辉煌的希冀可知,此处应指大湾区乘着发展的势头继续迎浪前行,故可填“乘风破浪”,指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第④空,结合空后“携手前行”可知,此处强调在未来的发展中三地共同努力,故可填“齐心协力”,指认识一致,共同努力。1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一系列措施,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高”结构混乱,在“粤港澳大湾区”前加“使”,或者在“科技设施联通、创新链条融通等一系列措施”前添加“借助”或“凭借”“通过”等;二是“影响力……增加”搭配不当,改为“影响力……增强”。1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由“2家国家实验室、10家广东省实验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除了“2家国家实验室、10家广东省实验室”外,还有其他同类事物,故文中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C.指对除了“高的、矮的、早熟、迟熟”的其他类型的稻株的省略,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与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A.语境意在表明孔乙己还有许多话要辩白,但没来得及说出,已被别人打断,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B.指“我”面对祥林嫂的提问不知如何作答,支支吾吾,省略号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D.语境是对“空运”二字的反复,省略号表示重复出现的词语的省略。故选C。14.D15.反问和排比。以英国人自身的行为为事实论据,有理有据地对英国议员的言论进行批驳,针锋相对地指出了英国议员在香港问题上言论的错误、行为上的“双标”。言辞霸气犀利。【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居心不良”指存心险恶。“居高临下”指处在高处向下俯视,形容地势非常有利,处在有利的地位。此处是形容英国外交大臣亨特用俯视中国事物的姿态来对香港事务指手画脚,应使用“居高临下”。第二处,“指指点点”指的是在别人背后议论人或者挑别人的毛病、说坏话。“指手画脚”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或随意发号施令。此处是形容亨特对中国香港事务随意指点干涉,应使用“指手画脚”。第三处,“自讨没趣”指做事不妥当,反使自己难堪窘迫。“自作多情”意思是自以为或自己想象自己是人家的意中人,指自以为是。结合“动不动就以‘守护者’自居”可知,此处使用“自作多情”。第四处,“自以为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他人意见,形容主观,不虚心。“自不量力”意思是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力量。此处是告诫亨特先生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应使用“自不量力”。故选D。1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首先要回顾常考的修辞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各自的作用。如比喻、借代、拟人、排比、反问等。然后结合具体的例子分析表达效果。如“如果……英政府会……”“如果……是否……”“是否……”连续使用三个语气一致语义连贯的句子,构成排比;“会……吗”等使用反问,意思是英国政府不会听之任之坐视不管,不会撤走把守英国议会的警察,不会让示威者进入议会,不会认为英国警方处理2011年8月发生在伦敦的骚乱事件是镇压,使用反问句和排比句指出英国政府在处理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