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小升初真题(上学期)试卷及答案_第1页
安徽省淮南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小升初真题(上学期)试卷及答案_第2页
安徽省淮南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小升初真题(上学期)试卷及答案_第3页
安徽省淮南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小升初真题(上学期)试卷及答案_第4页
安徽省淮南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小升初真题(上学期)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淮南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小升初真题(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姓名____班级____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1、书写(每题5分共1题)1).看拼音,写词语。评卷人得分2、填空题(每题2分共5题)1).根据对课文《鸟的天堂》的理解,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时间看到的景/事物景/事物的特点侧重于静态/动态描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____________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____________2).根据教材内容填空。

(1)诗歌寄托着诗人的真情实感:“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表达范成大对儿童的天真可爱的喜爱之情;“人闲桂花落,____。”表现王维闲适而又愉悦的心境;“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表达陆游爱国之情;“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表现出李白送别友人时的心潮起伏。

(2)夫不可陷之盾与不陷之矛,________。

(3)______: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_______:指人六十岁。

(4)___________,小人长戚戚。——《论语》

(5)人有耻,______________。——《朱子语类》3).根据对课文《慈母情深》的理解,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4).根据情境,填写古诗词。

越越:皓皓,老师说写作文可以引用一些古诗,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引用。你帮帮我吧。

皓皓:好的,我们一起看看。习主席在发表重要讲话时也曾引用“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_”“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人有耻,______________”等古语,指出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你看,你这里写“孩子们也模仿大人的样子种瓜,真讨人喜欢”,后面可以加上一句“让我想起了范成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就显得有文采了。

越越:真的呢。那我这里写的“夏天到了,又是播种的季节,农民伯伯们都忙开了”,也可以引用宋朝翁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皓皓:你能举一反三啦。不光是田园风光,用诗句表达感情效果也很好。如果你要表达报答母亲的恩情,就可以引用孟郊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越越:嗯,这样的作文就富有感染力了。比如我想表达送别朋友时依依不舍的心情,也可以用上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思维的火花无处不在。《杨氏之子》中的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出杨氏之子的“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用课文原文回答)

(2)读读下面的句子,猜猜描写的是哪个人物,再填空。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句话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出自四大名著中罗贯中写的《______________》。

(3)苟利国家生死以: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不变的基因和底色,是爷爷教导我“__________________,必自毙”“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_____”的做人道理;是“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______”的天伦之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意恐迟迟归”的无尽牵挂;是陆游自“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_________”至“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____”的爱国之志;是王昌龄在《从军行》中抒写的“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___”的铮铮誓言;更是抗美援朝战场上“____________________,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浩气长歌。评卷人得分3、选择题(每题2分共3题)1).2.下面诗句中不是表达思乡之情的一句是(

)A.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B.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下列词语中书写和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间(jiàn)隔

潜(qián)移默化B.鳞(lín)爪

万马齐音(yīn)C.强(qiáng)逼

果实累累(léi)D.誉(téng)写

应接不暇(xiá)3).“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下列语句中,能体现方志敏和国民党军官不同追求的一项是(

)A.多行不义,必自毙。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D.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评卷人得分4、句子训练(每题10分共1题)1).按要求改写句子。

(1)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躲着廉颇。蔺相如要维护赵国的利益。(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5、连线题(每题4分共2题)1).连一连。

青山隐隐水迢迢

笑语盈盈暗香去

《寄扬州韩绰判官》

苏轼

蛾儿雪柳黄金缕

秋尽江南草未凋

《念奴娇·赤壁怀古》

杜牧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2).读一读,连一连。

莫道君行早

近山识鸟音

桅杆的

顺序

近水知鱼性

胜读十年书

轻蔑的

顶端

路遥知马力

更有早行人

出场的

眼神

读书须用意

日久见人心

得意扬扬地

离开

听君一席话

一字值千金

垂头丧气地

夸耀评卷人得分6、排序题(每题5分共2题)1).读下面的句子,把序号填在句前的括号里,使之成为一段通顺的话。

()太阳出来了,它仿佛知道睡莲的心愿,便把第一束阳光洒在睡莲身上。

()傍晚,太阳收起了最后一缕霞光。

()湖里的睡莲就张开花瓣,面对太阳升起的地方等待着。

()中午,太阳火辣辣的,湖里的睡莲都躲到荷叶下乘凉去了。

()湖里的睡莲也慢吞吞地合拢了花瓣,似乎睡觉去了。

()东方刚露出晨曦。2).把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

()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

()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评卷人得分7、判断题(每题5分共1题)1).六艺指: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_____评卷人得分8、诗词鉴赏(每题10分共1题)1).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观书有感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徘徊。

其二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两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这两首诗描绘其“_______”的感受。借助生活中的现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借助_________的现象,比喻________,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第二首诗借助_______,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

3.第一首诗告诉我们(),第二首诗告诉我们()

A.读书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B.要不断学习、更新和发展,汲取新知识

C.要博览群书,还要注重积累

D.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评卷人得分9、书面表达(每题15分共1题)1).习作芳草地。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让我们欣喜若狂、痛哭流涕、激动万分、后悔不已……记忆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把这件事情写下来。

要求:题目自拟;尝试运用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把你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你的内心;语句通顺,书写工整。评卷人得分10、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1题)1).阅读现代文,回答问题材料(一):《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①秘书走了进来。②“主席,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秘书凑近毛主席,轻声说:“朝鲜方面向主席表示慰问,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请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③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④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⑤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材料(二):①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红军陕甘支队(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吴起镇时仅剩下7000余人。1948年3月23日,党中央离开陕北时,人民军队兵力已达280万人。在延安这13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实现了由低谷走向高潮的伟大转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出了全方位、多方面的伟大贡献。②在延安艰苦的岁月,毛泽东和同志们一起同甘共苦,吃小米饭、穿粗布衣、住土窑洞,从不搞特殊。他白天和其他领导人共同研究战略战事,与战士们一起参加劳动;夜晚,在窑洞昏暗的油灯下,撰写了大量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经典篇章。③他用的小煤油灯是由铁皮制成的,由于高度不够,垫了10厘米高的木柱。为了节约灯油,毛泽东在写作时将灯头拧大,思考问题时再拧小。一旦进入写作状态,他常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为了写《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忘记了窑洞的寒冷,胳膊得了严重的关节炎;为了写《论持久战》,炭火烧着了棉鞋,焦糊味儿都没有打断他的思绪;为了写《新民主主义论》,不知熬干了多少盏油灯,勤务员都数不过来……据统计:毛泽东作品总篇数在窑洞完成篇数《毛泽东文集》803篇385篇《毛泽东军事文集》1628篇983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东山书院之韵》①湖南湘乡市的秀丽山水间,隐匿着一所历史厚重的书院——东山书院,始建于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迄今已届百年。它开启了湖南新式教育之先河,培养了不少杰出英才。我们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及陈赓、毛泽覃、谭政、肖三等人士均在那里读过书。②书院坐落于湖心小岛之上,四周被那条宁静的便河环抱。它仿佛一位仙子,远离了尘世的喧嚣,独自守护着一份静谧与美好;又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碧波荡漾的湖水中,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共同谱写着一曲和谐的乐章。③一条由古朴麻石构筑的长石桥连接着书院与岛外的世俗世界。漫步其上,感受着岁月的沧桑与沉稳,心中涌起一股宁静与祥和。过桥之后,一片开阔的大坪映入眼帘,坪后则是庄严肃穆的书院建筑。④书院正门的门楣上悬挂着一幅巨大的牌匾。“东山学校”四个大字赫然在目,笔力遒劲,气势磅礴。这四个字,乃是毛主席于1958年9月10日为母校亲笔题写,蕴含着对母校的深厚情感与对教育的崇高敬意。1910年秋,17岁的少年毛泽东怀着求真知、救百姓的崇高理想,冲破父亲的强大阻碍,毅然决然地走出了偏僻的韶山冲,来到此求学。离开韶山前,他写下一首《七绝·呈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人无志不立,树无根不长。一个人能成就辉煌事业尤其成为伟人,是有诸多原因的,而少年时的立志尤其重要。⑤书院之内,古朴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青砖黛瓦间流淌着岁月的沉静与历史的庄重。它们屹立于此,宛如历史的守望者,默默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岁月。置身于此,每一步的深入,都仿佛踏入了一幅历史的画卷;每一眼的凝眸,都深深被自然的和谐所打动;每一息的呼吸,都似乎能品味到古典的馥郁。⑥学堂之内,座位之间,似可见少年泽东孜孜以求的身影若隐若现。他稳坐于书桌前,一心一意地沉浸在古老的典籍中,寻觅着智慧的踪迹。柔和的灯光无声洒落,宛如月华般温柔地照耀着他那坚毅而专注的脸庞。双眸熠熠生辉,仿佛闪烁着对知识的炽热渴望与深沉挚爱。⑦环绕书院的便河,宛如一面静谧的明镜,倒映着书院古朴典雅的轮廓。那清澈的河水,绿得如同翡翠般熠熠生辉,似乎拥有吸纳尘世纷扰的魔力,使人的心灵在宁静中得到净化。漫步于便河河畔的环形跑道之上,周遭是婆娑摇曳的翠竹。它们轻盈地抚过碧绿的湖面,漾起层层涟漪,在这片湖光古韵之中,几分清雅与情趣便悄然而生。恍惚间,仿佛见到一位朝气蓬勃的少年迎着初阳奔跑而来。他的每一步都如同擂鼓般坚实有力,在寂静的晨光中留下了自己奋斗的印记。⑧麻石长桥附近有一口水井,听说少年毛泽东每天在这里打水洗冷水浴。驻足凝视,思绪不禁飘向那个曾经的冬日清晨,寒风如刀,凛冽刺骨,那位少年却毫无畏惧地将冰冷彻骨的井水从头上浇灌,任由冷冽掠过每一寸肌肤,无情地带走身体里的每一丝温暖;每一次身体的颤栗,都使他的眼神多一分坚定,那是挑战自我、磨砺意志的决心。正是那份坚定和顽强为他后来的井冈山斗争、二万五千里长征及延安革命打下了坚实基础。⑨黄昏时分,在金色的夕阳下,麻石长桥镀上了金色,河畔的垂柳染上了金色,便河的河水也泛着金色的光芒,而此刻的东山书院,宛如一位身披金纱的仙人,光彩照人而又典雅神圣,散发着岁月的沉香。⑩东山书院,这处历史的瑰宝,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心灵的栖息地。在书院的每一个角落,我们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深邃,领略到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1.阅读上面三组材料,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是:(

)A.上面三组材料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B.第二组材料中画线句子是对煤油灯的静态描写。C.上面三组材料都可以找到毛泽东是个大文学家的依据。D.第三组材料描写了少年毛泽东在东山学院学习、锻炼的真实情景。2.材料(一)中画线句子是对毛主席的________描写,可以体会到他的内心世界。他可能会想他的感受可能是你体会到的品质12

3.写出材料(一)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横线上可以填由上面表格得出的结论,请写在下面,使其与前面内容衔接。

5.材料(二)中加点的“全方位”和“多方面”是否重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材料(三)中画线的2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为什么不重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材料(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