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年新县高中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ri强记忆。
第1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小题。
(张)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圮(音yi,桥)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圮
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
S:“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所,表约数;里所,即一里路左右),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
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去,怒曰:
“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日:“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
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
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
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史记•留侯世家》)
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
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薜(内室的
床)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
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
“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
挎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挎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
怯。(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顾:回头看
B旦日视其书,旦日:第二天
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布衣:平民百姓
D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若:假若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乃为装遣荆轲
B常从人寄食饮张良是时从沛公
C.直堕其履圮下吾其还也。亦去之。
D.父以足受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张良能忍辱为老父取履,穿履,并能听从老父训导,如期赴约,终有所得。
B.从张良愕一忍一怪一异的心理变化中,可以看到他性格转变的过程。
C.漂母的大怒是为了激发韩信作为男子汉的尊严。
D.韩信受胯下之辱中,在他“孰视”、“蒲伏”中表现了他的心理活动。
1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9分)
(1)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圮下。(3分)
(2)于是信孰视之,俯出挎下,蒲伏。(3分)
(3)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3分)
第2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6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
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触那千里,旌旗蔽空,醐酒临
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
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蟾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
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
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
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
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酬酒临江,横槊赋诗槊:长矛。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由高处到低处。
C.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藏:宝藏。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缭绕。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3分)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凝妇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哀吾生之须臾
13.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3分)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14.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则刚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15.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
的境界。
C.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抒发悲观的情绪作铺垫。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3分)
(2)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4分)
第3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周顺昌,字景文,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福州推官。捕治税监高窠爪牙,不
少贷。窠激民变,劫持巡抚袁一骥,质其二子,并质副使吕纯如。或议以顺昌代,顺
昌不可,纯如以此衔顺昌。擢吏部稽勋主事。天启中,历文选员外郎,署选事。
顺昌为人刚方贞介,疾恶如仇。巡抚周起元忤魏忠贤削籍,顺昌为文送之,指斥无所
讳。魏大中被逮,道吴门,顺昌出饯,与同卧起者三日,许以女聘大中孙。旗尉屡趣
行,顺昌瞋目曰:“若不知世间有不畏死男子耶?归语忠贤,我故吏部郎周顺昌
也。”因戟手呼忠贤名,骂不绝口。旗尉归,以告忠贤。御史倪文焕者,忠贤义子
也,诬劾同官夏之令,致之死。顺昌尝语人,他日倪御史当偿夏御史命。文焕大恚,
遂承忠贤指,劾顺昌与罪人婚,且诬以赃贿,忠贤即矫旨削夺。先所忤副使吕纯如,
顺昌同郡人,以京卿家居,挟前恨,数谱于织造中官李实及巡抚毛一鹭。已,实追论
周起元,遂诬顺昌请嘱,有所乾没,与起元等并逮。
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土民德顺昌甚。及闻逮
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
命。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以民情上
闻。旗尉厉声骂曰:“东厂逮人,鼠辈敢尔!”大呼:“囚安在?”手掷银铛于地,
声琅然。众益愤,曰:“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旗尉
东西窜,众纵横殴击,毙一人,余负重伤,逾垣走。一鹭、吉不能语。知府寇慎、知
县陈文瑞素得民,曲为解谕,众始散。顺昌乃自诣吏。又三日北行,一鹭飞章告变,
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忠贤大惧。己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
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堤骑不出国门矣。
顺昌至京师,下诏狱。许显纯锻炼,坐赃三千,五日一酷掠,每掠治,必大骂忠贤。
显纯椎落其齿,自起问曰:“复能骂魏上公否?”顺昌噗血唾其面,骂益厉。遂于夜
中潜毙之。明年,庄烈帝即位,赠顺昌太常卿,诏谥忠介。(《明史•周顺昌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捕治税监高窠爪牙,不少贷贷:推卸
B.巡抚周起元忤魏忠贤削籍籍:官籍
C.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德:感激
D.遂于夜中潜毙之潜:秘密地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和解释与其它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且诬以赃贿将以有为也
B.数谱于织造中官李实及巡抚毛一鹭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C.显纯椎落其齿君亲其谓予何
D.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辄为所司陈说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主要叙述了周顺昌反对阉党、结交进步人士、同情人民,因而得到人民支持且
最后被秘密杀害的的历史事实。
B.原江苏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曾为文送他,其中有赞美周起元,斥责阉党的
话。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
C.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周顺昌激于大义,竟与魏“周旋累
日”,还把女儿许配魏的孙子。在谈话中,切齿痛骂阉党。这事被绽骑报告魏忠贤,
周顺昌终于被革职。
D.虽然本文和《五人墓碑记》的体裁不同;突出的重点也不同,本文是为周顺昌立传,
突出周的品德,而《五人墓碑记》突出五人死难的经过。但两文的表达方式基本相同,
都是以记叙为主。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议以顺昌代,顺昌不可,纯如以此衔顺昌。(3分)
(2)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4分)
(3)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3分)
第4题:文言文阅读理解(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6题(每题2分,共6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
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
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
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
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
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
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
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推之。未至
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
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
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
“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
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
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荆轲刺秦王》节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B,愿举国为内臣举:全、整个
C.乃朝服,设九宾朝服:上朝的衣服
D.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同“捧”
5.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荆轲勇敢的一组是()
①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②秦舞阳色变振恐
③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推之
④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⑤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⑥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A.③④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⑤⑥
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水送别,慷慨悲歌,荆轲做好了以身赴死的准备。
B.秦官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
C.秦武阳随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的威风吓倒,差点暴露此行动机。
D.荆轲刺杀秦王未成,他自己宣称想要挟持秦王,定下条约,报答燕太子丹。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6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第5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白居易传
(元)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邦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
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
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
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
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
“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
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
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鳗遭推,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
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
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
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
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
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
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
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
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
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第2页,共8页
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昌初致仕致仕:做官
B.居易累以忠鲤遭推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燕:通“宴”,宴饮
D.不尚艰难艰难:艰涩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B.久之,转中书舍人/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C.权贵有嫌其出位/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D.与刘宾客齐名/与生彘肩
7.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览(其)诗卷B.流闻(于)禁中
C.(老妪)问解则录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
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
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
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
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3分)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3分)
(3)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3分)
第3页,共8页
第6题: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为郡族姓。堪早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
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
中郎将来歙荐堪,召拜郎中,三迁为谒者。使送委输绿帛,并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
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堪闻之,驰往
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乃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成都
既拔,堪先入据其城,捡阅库藏,收其珍宝,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慰抚吏民,蜀
人大悦。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后领骤骑将军杜茂营,击破匈奴于高柳,拜渔阳太
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
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
“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
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蜀郡计掾樊显进曰:“渔阳太守张堪
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
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帝闻,良久叹息,拜显为鱼复长。方征
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
(选自《后汉书•张堪传》)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见堪志操,常嘉焉嘉:赞许
B.悉条列上言悉:熟悉
C.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拜:授予官职
D.劝民耕种劝:鼓励、劝勉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汉从之,乃示弱挑敌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击破匈奴于高柳徘徊于斗牛之间
C.而堪去职之日吾尝终日而思矣
D.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作《师说》以贻之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堪年少时品行超群,把父亲留下的数百万家产让给侄子,自己来到长安
受业,受到诸儒的称赞。
B.张堪受命协助大司马吴汉征伐公孙述时,献奇策,以示弱挑动敌人出战,
打败公孙述,攻占了成都。
C.张堪率兵入成都,清查仓库,收其珍宝,上报朝廷,一点儿没有占为私有。
D.张堪任蜀郡太守时,不仅捕击奸猾之人,抗击匈奴入侵,力保边疆太平,
而且还辟田劝家,使百姓殷实富足,其乐融融。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3分)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卷握之物,足富十世。(3分)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3分)
译
文:
(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3分)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题:文言文阅读(19分)
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圣历中,车驾在三阳
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坚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
方庆善《三礼》之学,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
之。又赏其文章典实,常称曰:“掌纶诰之选也。”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如
此才识,走避不得。”坚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同修《三教珠英》,诸人依坚等规制,俄
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
神龙初,再迁给事中。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三思所陷,中宗
即令杀之。时方盛夏,坚上表曰:“月将诬构良善,故违制命,准其情状,诚合严
诛。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长,即从明戮,有乖时令。谨按《月令》:'夏行秋令,则
丘隰水潦,禾稼不熟。'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
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许至秋分,则知恤刑之规,冠于千
载;哀矜之惠,洽乎四海。'‘中宗纳坚所奏,遂令决杖,配流岭表。
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兵以击姚州西贰河蛮,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坚以蛮夷
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独建议以为不便。睿宗不从,令
知古发剑南兵往筑城,将以列置州县。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
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嵩路由是历年不通。
坚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坚以与羲近亲,固辞机密,乃转太子詹事,谓人曰:“非敢求
高,盖避难也。”及羲诛,坚竞免坐累。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
等,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余,赠太子少保,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徐坚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此才识,走避不得走避:逃跑躲避。
B.哀矜之惠,洽乎四海哀矜:怜悯慎重。
C.遂令决杖,配流岭表决杖:处以杖刑。
D.坚多识典故典故:典制掌故。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
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
B.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
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
C.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
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I/伏愿详依国典
D.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
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坚博识多闻,富有才华。他年少时博览经史,担任判官时被委以起草表奏的重
任;他参与修撰格式、氏族以及国史等,七次进入书府,受到时论赞美。
B.徐坚为人正直,敢于进谏。当时韦月将因得罪武三思受其诬陷而被皇上下令处死,
徐坚上表进谏,认为皇上在夏季行刑不合时令,皇上最终采纳了他的表奏。
C.徐坚思虑周全,很有远见。李知古出兵攻打姚州西贰河蛮,等到他们归降以后,又
修筑城池,征收重税。徐坚认为不妥,后来果然李知古被杀,蛮众反叛。
D.徐坚洁身自好,主动避嫌。他的妻子是当时侍中岑羲的妹妹,但他没有因此而求取
高位,而是坚决辞去机要职务;后来岑羲被杀,他没有受到牵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
(2)坚以蛮夷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
第8题:阅读《烛之武退秦师》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
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
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
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
戍之,乃还。
6.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朝济而夕设版焉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
封
C、越国以鄙远D、与郑人盟
7.下列关于“之”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子犯请击之④吾欲之南海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
不同
8.下列各项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佚之
狐言于郑伯
C、夫晋,何厌之有?D、若亡郑而
有益于君
9.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郑伯请烛之武出面说退秦师,烛之武一开始推辞,这充分体现了他谦虚的品
质。
B、烛之武站在秦的立场说话,让秦王产生好感,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了可能
性。
C、烛之武借用历史事件是为了加深秦国与晋国之间的矛盾。
D、烛之武进一步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晋贪欲的特点,预示了晋灭郑后必犯秦,使
秦意识到
灭郑于己不利。
第9题:完成15一—19题(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
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
也。
嗟乎!大阉之乱,,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而五人生于编伍之
间,''__
,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
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
出而投缎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
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
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
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
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
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选自《五人墓碑记》)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五人之死视:看待
B.而又有剪发杜门杜:关闭
C.非常之谋难于猝发猝:立即
D.忠义暴于朝廷暴:显露,表彰
16、下列句中“于”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B.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C.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D.不能容于远近
17、下列句中对词语活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名词活用作动词,用木箱子装
B.尽其天年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享尽
C.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对待奴隶一样
D.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看重
18、对选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把大阉之乱时缙绅的纷纷变志与五人的为大义而赴死的行为进行对比,突出五
人慷慨勇毅。
B.“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通过这一问句说明五人之死,重于泰山,死得其
所。
C.在作者看来,修大墓,立碑刻名,使志士跪拜流泪,是百代难得的际遇,比周顺昌
还要荣耀。
D.选文最后一句,揭示了作记的缘由和目的,歌颂“五人”的高尚品格。
19、翻译下列句子。(3小题,共8分)
(1)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2分)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2分)
(3)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4分)
第10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李骥,字尚德,郑城人。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
中。时关市讥商旅,发及囊箧,骥奏止之。寻坐事免。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
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
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蔑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
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
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
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民相率
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婺
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
擢刑部侍郎。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
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宣德五年巡视仓
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祥父妾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
祥。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骥上章自辨,帝曰:“御史即擒盗,安肯纳贿!”命偕
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
守,奉敕以行。骥授河南知府,肇庆则给事中王莹,琼州则户部郎中徐鉴,汀州则礼
部员外郎许敬轩,宁波则刑部主事郑珞,抚州则大理寺正王升,后皆以政绩著。
河南境多盗,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犯者,大署其门曰盗贼之家。
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自是人咸改行,道不拾遗。郡有伊王府,王数请嘱,
不从。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
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府中承奉、
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
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莅郡六年卒,年七十。士民赴吊,成哭失声。
(选自《明史.李骥传》)
8、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坐事免坐:因犯....罪
B、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罪:问罪
C、大署其门曰盗贼之家署:题写
D、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闻:听见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明旦,狼死于其所某所,
而母立于兹
B、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君子博学而日参
省乎己
C、振木铎以徇之焉
用亡郑以陪邻
D、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
东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骥关心百姓疾苦。像对狼咬死孩子的事件他曾向城隍神祷告,并深深自
责。
B、李骥关心国家的发展。如被提拔为刑部郎中时曾上书陈述了十多件事,多被采纳,
推荐为御史时,曾陈述治国利民的十件事情,仁宗赞许并采纳。
C、李骥勇于捍卫自己的权利。如当刑部侍郎施礼定李骥死罪时,李骥上奏为自
己辩护,最后证明果然是冤枉的;对无故被伊王府拘禁一事,李骥上书,皇上发怒,
写信让伊王将府中承奉、长史、典仪都逮起来交给法官处理.
D、李骥行为端正,平日闲居在家,即使是矮桌子和席子也一定摆正了。做河阳
知府六年后去世,以政绩卓著闻名。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1)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
(2)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第11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
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日:“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
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械阳宫,
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
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
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
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
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
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
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镀,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
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日:“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
武,请毕今日之酷,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
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霏衿,与武决去。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辇下除除:殿阶
B.劾大不敬劾:弹劾
C.信义安所见乎见:看见
D.何以过陵过:超过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久之,单于使人至海上②空自苦无人之地
B.①陵与武饮数日②因泣下沾衿,与武决
去。
C.①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②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D.①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②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陵降,不敢求武B.皆为陛下所成就
C.惶恐饮药而死D.且陛下春秋高
12.下列与文段相关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叙述了故友李陵劝降苏武的过程。李陵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
谈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是苏武始终不为所动,表现出可贵的民族气节。
B.“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
陵?”“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
霭衿,与武决去。”这些语言描写刻画出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他那尚未泯灭的爱国
之情、羞恶之心在苏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唤醒了,其内心剖白真实感人。
C.“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这是作者借李陵之口表达
对汉武帝动辄杀戮大臣的残忍行为的不满,也是《汉书》中少有的表现批判统治者的
进步思想倾向之处。
D.在《苏武传》中,卫律和李陵都已投降匈奴而成为国家民族的罪人,他们和苏武分
别属于两个敌对阵营。因此二人的劝降方式相同,苏武的回答方式、措辞及态度也完
全一样。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①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②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第12题:
第13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髯龊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
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
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
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日:“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
违乎“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家富于财,
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
分财不均,至相阅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
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
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臼:“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
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
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
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
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整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收埋骸骨,所见
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
也。”或谓士谦日:“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
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
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余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
与树碑于墓。
(选自《隋书?隐逸传》)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讽朝廷讽:劝说。
B.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德:道德高尚。
C.士谦罄竭家资罄:尽
D.会葬者万余人会:恰好
5.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B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C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D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士谦侍奉母亲以孝闻名,后来母亲去世,服丧时消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后来)
赵郡王睿以德行举荐他,他借口有病而不接受。
B.李士谦遵循孔子、荀子重黍稷的习俗,每逢社日先摆上黍米饭。前来聚会的亲朋从
士谦身上看到了君子的德行,自愧不如。
C.李士谦虽家境殷实,但厉行节俭,在乡里扶危救困,甚至对待有过失的人他也极尽
体恤之心。
D.李士谦为人处世多积阴德。他把阴德比作耳鸣,意思是阴德只能心知,不足为外人
道也,这反映了他高尚的道德风范。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5
分)
(2)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5分)
第14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口:“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
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
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
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
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
谓日:“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
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
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
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
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
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跑曰:“客何为者?”张良日: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一一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
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
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
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
将约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
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
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想
B.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C.欲诛有功之人诛:惩罚
D.毫毛不敢有所近近:接近、沾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得复见将军于此/樊哙覆其盾于地
B.以待大王来/请以剑舞
C.与之同命/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劳苦而功高如此/立而饮之
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刚愎自大”性格的一组是(3分)()
①项王、项伯东向坐
②项王曰:“此沛公左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明达职业技术学院《计量学与互换性基础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民族大学《供应链系统仿真与优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智能科技职业学院《建筑设计初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丰州职业学院《城市公共景观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社会工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展馆空间设计项目效益评估报告
- 山东财经大学《分析化学实验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和君职业学院《护理礼仪》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滨州学院《GPS》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成瘾医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5 黄帝的传说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朝景 教案
- 幼儿园教职工开展预防性侵
- 医疗机构消毒记录表清洁消毒日检查记录表
- 2024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数学试卷试题真题(含答案详解)
- 2024年巴西脉冲灌洗系统市场机会及渠道调研报告
- 高压电工证考试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精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表单
- 2024年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含答案(综合卷)
- 委外催收机构入围项目投标技术方案(技术标)
- (正式版)JBT 2930-2024 低压电器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