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巩固卷18 文言断句(解析版)_第1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巩固卷18 文言断句(解析版)_第2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巩固卷18 文言断句(解析版)_第3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巩固卷18 文言断句(解析版)_第4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巩固卷18 文言断句(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巩固卷18文言断句建议用时:40分钟满分:24分实际得分: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裴侠[宋]费枢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州辟主簿,举秀才。魏正光中,解巾奉朝请。后事周文帝为河北郡守。侠躬履素俭,爱人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人歌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侠尝与诸牧守俱谒周文。周文命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众皆默然,无敢应者。乃号为“独立使君”。又撰九世伯祖《正侯潜传》,述裴氏清公,欲使后生奉而行之,宗室中知名者,咸付一通。从弟伯凤、世彦时并为丞相府佐,笑曰:“人生仕进,须身名并裕,清苦若此,欲何为也?”侠曰:“夫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况我大宗,世济其美,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今吾幸以凡庸,滥蒙殊遇,固其穷困,非慕名也,志在自修,惧辱先也。翻被嗤笑,知复何言!”伯凤等惭而退。周孝闵帝践阼,迁户部中大夫。时有奸吏主持仓储,积年隐没至千万者,及侠在官,励精发擿,数旬之间,奸盗略尽。转工部中大夫。有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乃于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惧遭罪责,所以泣耳。”侠闻之,许其自首。贵自言隐费钱五百万。侠尝遇疾沈顿,士友忧之,忽闻五鼓,便即惊起,顾左右曰:“可向府耶。”疾因以瘳。晋公护闻之曰:“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一朝疾愈,此天佑其勤恪也。”又司空许国公宇文贵、小司空北海公申征并来候侠疾,所居第屋,不免霜露,贵等还,言之于帝。帝矜其贫苦,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奴隶耕耒莫不备足,搢绅咸以为荣。卒于位,赠太子少师、蒲州刺史,谥曰正。河北郡前功曹张回及吏人等感侠遗爱,乃作颂纪其清德焉。(选自《廉吏传》,有删改)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答案】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个郡先前的制度,郡里安排三十个捕鱼打猎的人来供应郡守鱼肉。裴侠也不把他归入自己的人,全都收取雇佣他们的钱,为官府买马。岁月长久,马于是成了群。“此郡旧制”,提出话题,单独成句;“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以”连接前后两个事件,句意紧密,单独成句;“侠亦不以入私”,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并收庸”,省略主语的谓语部分,单独成句;“为市官马”,偏正结构作谓语部分,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岁月既积”,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马遂成群”,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参考译文:裴侠字嵩和,是河东解县人。州里征召他做主簿,推荐他做了秀才。魏正光时,出任官职作了奉朝请。后来跟从周文帝被任命为河北郡太守。裴侠亲身践行节俭朴素(的生活),像对待子女一样爱护百姓,所吃的东西只有菽麦盐菜之类,官吏、百姓没有不怀念他的。这个郡先前的制度,郡里安排三十个捕鱼打猎的人来供应郡守鱼肉。裴侠也不把他归入自己的人,全都收取雇佣他们的钱,为官府买马。岁月长久,马于是成了群。裴侠离开官职的时候,什么都不拿。百姓歌唱他说:“肥美的鱼肉不吃,雇佣成年男子的钱不要。裴公坚贞仁惠,成为世上的标准。”裴侠曾经和几个州的州长太守一起拜见太祖。太祖命令裴侠另外站着,对几个州的州长太守说:“裴侠清廉谨慎遵照执行公事,是天下最好的,现在众人中有像裴侠的人,可以和他一起站着。”众人都默然,没有敢应答的。人们称裴侠是“独立使君”。裴侠又撰写了家族九代伯祖父《正侯潜传》,认为裴家清廉公正从这时开始,想要让后代尊崇而实行。家族中知名的人,裴侠全交给一份裴潜传。堂弟裴伯凤,裴世彦,当时全都做丞相府佐,讥笑说:“人生做官进取,应该自身和名声全都富足。你清苦如此,究竟想要干什么呢?”裴侠说:“清廉是任官职的根本,节俭是保持自身的基础。况且我们的先人,世代成就了他们的美好名声,所以能够做到:活着,被朝廷称赞;死了,在史册中流传好名誉。现在我侥幸凭着平庸的才能,不该而得到特殊的待遇,甘心处在那种贫困状况,不是想得到名声。我志向在于自我修养,害怕羞辱了先人。这样反而被嗤笑,知道再说什么呢。”裴伯凤等人惭愧退下。周孝闵帝即位,提升裴侠做户部中大夫。当时有不法官吏,主管管理仓储财物,多年隐瞒贪污达到千万钱。等到裴侠到任,振作精神,揭发检举,数十天之内,不法的官吏受惩处,大略没有了这类事情。后来裴侠调任工部中大夫。有个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在府中悲伤哭泣。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掌管的官府财物,有很多我耗费占用了,裴公清廉严明有名声,我害怕遭到罪过责罚,因此哭泣。”裴侠听到这件事,允许他自首。李贵自己说出了隐瞒耗费的五百万钱。裴侠曾生病疲惫不振,士人朋友为他担忧,忽然听到敲五鼓的声音,就立刻受惊起身,问身边的人:“可到府里办公了吧。”他的病竟然因为这个痊愈了。晋公护听说这件事后说:“裴侠病情这样危重却不忘考虑公事,由于听到鼓声,大病就痊愈了,这难道不是上天保佑他的勤勉谨慎吗?”又有司空许国公宇文贵、小司空北海公申征一起来探问裴侠,裴侠所住的房屋,不能躲避风霜。宇文贵等人回来,向皇帝说起此事。皇帝怜悯他贫苦,于是为他建造房屋,并且赐给十顷良田,奴隶、耕作农具、粮食样样充足。士大夫都为此感到荣耀。裴侠死在任上,追赠太子少师、蒲州刺史,谥号为正。河北郡前任功曹张回及官吏、百姓等人,感念裴侠留下的仁惠,作颂纪念他的清名功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吴汉,字子颜,南阳人。韩鸿为使者,使持节,徇河北,人为言:“吴子颜,奇士也,可与计事。”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汉遂斩幽州牧苗曾,上以禹为知人。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被甲持戟,告令诸部将曰:“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遂鼓而进,贼兵大破。北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大破公孙述。吴汉兵守成都,公孙述将延岑遗奇兵出吴汉兵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吴汉性忠厚,笃于事上,自初从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攻具,上常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封汉广平侯。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吴汉爵位奉赐最尊重,然但治宅,不起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恭俭如此。疾笃,车驾亲临,问所欲言。对曰:“臣愚无所识知,唯愿慎无赦而已。”病甍,奏谥曰:“有司议宜以为武。”诏特赐曰忠侯。(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B.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C.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D.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缺少有文采,匆忙时(常常)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邓禹和诸位将领多次举荐吴汉,多次被皇上召见,这以后吴汉工作辛勤努力不离开衙署,光武帝也因为他是南阳人,逐渐与他亲近。“质厚少文”是对吴汉的评价,后面断开;“造次”是“不能以辞语自达”的状语,不能分开,排除AD;“上”是指光武帝刘秀,是“亦以其南阳人”的主语,不能分开,排除B。故选C。参考译文:吴汉,字子颜,南阳郡宛县人。韩鸿做使者,(光武帝)让他拿着旌节,巡视河北地界。有人对韩鸿说:“吴子颜,是位奇异之人,可和他商议大事。”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缺少文采,仓促间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邓禹和诸位将领多次举荐吴汉,多次被皇上召见,这以后吴汉工作辛勤努力不离开衙署,光武帝也因为他是南阳人,逐渐与他亲近。光武帝已经攻下了邯郸,诛杀了王朗,召见邓禹同宿,夜里跟他交谈说:“我想要向北派遣攻打幽州的骑兵,各位将领谁能够胜任?”邓禹说:“吴汉可以。我多次和他交谈,他这个人勇敢凶猛有智慧谋略,各将领中少有能比得上的。”光武帝于是让吴汉担任大将军。吴汉于是斩杀了幽州牧苗曾。光武帝于是认为邓禹能了解人。吴汉与苏茂、周建交战,亲自披上铠甲拿着戟,命令诸将说:“听到鼓声全部大呼前进,后退的斩。”于是击鼓进军,贼兵打败。向北进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的敌军,全部平定了他们。吴汉攻打蜀地,在水南水分开扎营,北营作战不利,于是让士兵衔枚前往汇合水南营,大败公孙述。吴汉带兵驻守成都,公孙述率领延岑留下的奇兵出现在吴汉军队后面,袭击并大败了吴汉,吴汉坠落水中,拽着马尾巴才得出上来。吴汉性格忠诚醇厚,做事忠实,自从当初跟随光武帝征战以来,常常陪伴在光武帝左右,光武帝没有安睡,吴汉就侧立一旁屏息侍奉,光武帝睡得踏实了他才后退去休息。交战出现不利,军营武器不完备,吴汉常常独自修缮矫正弓弩,检阅那些兵马,激励将士。光武帝有时派人看吴公在做什么,派出的人回来说正在准备作战进攻的装备。刘秀于是叹息说:“吴汉比较令人满意,他隐然就是一个对国家有举足轻足影响的人。”封吴汉为广平侯。吴汉曾经有一次出征,妻子儿女们在后方购置田产。吴汉回来后,就责备她说:“军队在外面,官兵(费用)不足,为什么购买那么多田产宅业呢!”于是尽数分给了兄弟和母亲、妻子的娘家人。吴汉爵位奉赐尊贵显要,然而只修宅院,不起巷第。他的夫人先去世,只是简单下葬,修了一座小坟,没有盖祠堂,他就像这样恭敬节俭。病重,皇帝亲自看视,问他还有什么话想说。吴汉回答说:“为臣愚昧而没有什么见识,只希望陛下千万不要动辄大赦天下。”逝世后,有关部门上奏谥号说:“有司商议应该用‘武’。”光武帝下诏赐谥号为忠侯。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材料一: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节选自《左传·宣公三年》材料二: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秦兵罢。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沙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甄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B.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C.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D.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秦王暴虐无道,要兴师威胁周君,并索要九鼎。我东周君臣内部寻思对策,认为与其将九鼎交给暴秦,不如送给贵国。“……也”是句末语气词,故应在“也”后断开,排除CD;“与秦”是动宾结构,后面断开,“不若”表假设,其前断开,排除A。参考译文:材料一:楚庄王攻打陆浑之戎,于是到达雒水边,在周王的疆界检阅军队。周定王派王孙满去慰问楚庄王。楚庄王问鼎的大小与轻重。王孙满说:“这决定于君主的道德而不在于鼎的本身。往昔夏朝正当有德的时候,远方的人把各种东西画成图像,九州的长官贡献了铜,铸成鼎,把各种东西的图像铸在鼎上,各种事物都得以备载,让人民认识神道与邪恶的东西。因此人民进入川泽山林,就不会碰上有危害的东西。魑魅魍魉,这类鬼怪都不会遇到,因而能够使上上下下的人们和睦相处以领受上天赐予的福分。桀德行昏聩惑乱,鼎迁到商朝,经历了六百年。商纣王残暴肆虐,鼎迁移到周。德行美好光明,鼎虽小,分量很重;如果奸邪昏乱,鼎虽大,分量很轻。上天赐福给明德的君王,总有终结的日子。成王把鼎安顿在郏鄏,占卜的预言说可传三十代,享年七百年,这是天意决定的。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微,天命并没有改变。九鼎的轻重,是不可以询问的。”材料二:秦国发兵逼近周境索取九鼎,周君为此忧惧不安,将此事告诉了颜率。颜率说:“君王不必忧虑,可由臣往东去齐国借兵求救。”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秦王暴虐无道,要兴师威胁周君,并索要九鼎。我东周君臣内部寻思对策,认为与其将九鼎交给暴秦,不如送给贵国。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必定赢得美名;如得到九鼎这样的重器,又获得巨大的实惠。但愿大王能认真考虑!”齐王听了非常高兴,立刻派遣五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军因此退兵。当齐王准备向周君要九鼎时,周君又一次忧虑不安。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请允许臣东去齐国解决这件事。”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东周仰赖贵国的义举,才使我君臣父子得以平安无事,因此甘愿将九鼎献给大王,但是却不知贵国要从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周运回到齐国?”齐王说:“寡人准备借道梁国。”颜率说:“不行。因为梁国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沙海一带谋划这件事已很长时间了。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然很难再出来。”于是齐王又说:“那么寡人准备借道楚国。”颜率回答说:“这也不行。因为楚国君臣为了得到九鼎,很早就在叶庭之中进行谋划。假如九鼎进入楚国,也绝对不会再运出来。”齐王说:“那么寡人究竟从哪里把九鼎运到齐国呢?”颜率说:“我周王室也正私下为大王这件事忧虑。因为九鼎,并不像醋瓶子或酱罐子一类的东西,可以提在手上或揣在怀中就能拿到齐国的,也不像群鸟聚集、乌鸦飞散、兔子奔跳、骏马疾驰那样飞快地进入齐国。当初周武王伐殷纣王获得九鼎之后,为了拉运一鼎就动用了九万人,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万人。还需要有士兵工匠等人力、相应的搬运工具和被服粮饷等物资作为配套。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和物力,也不知道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回齐国。所以我私下在为大王担忧。齐王说:“贤卿多次来我齐国,说来说去还是不想把九鼎给寡人!”颜率赶紧解释说:“我不敢欺骗贵国。大王尽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敝国随时听候命令迁出九鼎。”齐王只好停止索要九鼎。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昔者,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然则民舍本事而事末作。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凡农者月不足而岁有余者也,而上征暴急无时,则民倍贷以给上之征矣。耕耨者有时,而泽不必足,则民倍贷以取庸矣。秋籴以五,春粜以束,是又倍贷也。故以上之征而倍取于民者四。夫以一民养四主,故逃徙者刑而上不能止者,粟少而民无积也。嵩山之东,河汝之间,蚤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孰也,四种而五获。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鬻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民作一则田垦,奸巧不生。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奸巧不生则民治,富而治,此王之道也。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故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三徙成国。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去者必害从者必利也。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农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虽变俗易习,驱众移民,至于杀之,而民不恶也,此务粟之功也。上不利农则粟少,粟少则人贫,人贫则轻家,轻家则易去,易去则上令不能必行,上令不能必行则禁不能必止,禁不能必止则战不必胜、守不必固矣,此由不利农少粟之害也。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节选自《管子·治国第四十八》)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3分)舜A非B严C刑D罚E重F禁G令H而I民J归K之L矣M去N者O必P害Q从R者S必T利U也。【答案】HMQ【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舜没有采用严重的刑罚和禁令,而人民都跟定他了。因为离开他必然受害,跟着他必然有利。“舜非严刑罚重禁令”中,“舜”是主语,“严刑罚重禁令”是谓语,共同受“非”的限制,句子结构完整,在“令”后停顿;“矣”是句末语气词,在“矣”后停顿;“去者必害”与“从者必利”结构一致,二者之间停顿。故在HMQ三处句读。参考译文:但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从前,历代的君主,法度不一,号令不同,然而都能统一天下,这是什么原因呢?必定是国富而粮多的缘故。国富粮多来源于农业,所以先代圣王都是重视农业的。人民从事农业则土地得到开垦,土地开垦则粮食增加,粮食增加则国家富裕。现今从事奢侈性的工商业和奢侈品制作的人们,干一天可以吃用五天。农民终年劳动,却不能维持自家生活。这样,人民就放弃农业而从事奢侈性的工商业。(百姓)放弃农业而从事商业,那么土地就荒芜而国家就贫穷了。凡是农业,其收入的特点是按月算往往不足,按年算才可能有余。然而,官府征税却急如星火,没有定时,农民只好借“一还二”的高利贷来应付上面征课。耕田锄草都有季节限制,但雨水不一定及时够用,农民又只好借“一还二”的高利贷来雇人浇地。商人秋天买粮的粮价是“五”,春天卖粮的粮价是“十”,这又是一项“一还二”的高利贷。所以,把上面的征索算进来,成倍索取农民的地方就达到四项。—个农民要养四个债主,所以对于外逃者处刑,国君也不能制止农民外流,这乃是粮少而农民没有积蓄的缘故。从嵩山东麓到黄河、汝水之间,作物生长期早,凋落期迟,是粮食增产的好地方。四季皆种而五谷皆收。如今国家粮仓空虚而百姓没有积存,农民卖儿卖女,其原因就在于君主没有办法均衡人们的收入。所以先代圣王总是注意让农、士、商、工四民即使互换其行业,他们每年的收入也无法互相超过。这样,农民专—务农而收入可以与其他各业均衡。农民专一务农田野就得到开垦,奸巧之事也不会发生。田野开垦则粮食增多,粮食多则国家富裕。没有奸巧之事,那么百姓就会安定,富裕而安定,这是成就王业的方法。粮食,能吸引人民;粮食,能招引财富;粮食,也能使领土开拓。粮食一多,则天下的物产都来了。所以,舜第一次率民迁徙发展农耕建成“邑”,第二次迁徙建成“都”,第三次迁徙建成“国”。舜没有采用严重的刑罚和禁令,而人民都跟定他了。因为离开他必然受害,跟着他必然有利。先代圣王,正是善于为人民除害兴利,所以天下人民都归附他。农业发展则粮食收入增多,粮食收入增多则国富,国富则人民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则虽改变他们的风俗和习惯,对他们驱使和调遣,以至于有所杀戮,人民都是不憎恶的。这都是致力于粮食生产的功效。人君不发展农业则粮食必少,粮少则人民贫困,贫困则轻视家园,轻家则容易外逃,人民轻易外逃则君令不能做到“必行”,君令不能行则禁律也不能做到“必止”,禁律不能必止则战争不能做到必胜,防守也不能做到必固了。这都是不发展农业缺少粮食的危害。所以增产粮食乃是成王业的根本大事,是人君的重大任务,是招引民众的途径和治国的道路。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材料一:魏安釐王十一年,秦昭王谓左右曰:“今时韩、魏与始孰强?”对曰:“不如始强。”王曰:“今时如耳、魏齐与孟尝、芒卯孰贤?”对曰:“不如。”王曰:“以孟尝、芒卯之贤,率强韩、魏以攻秦,犹无奈寡人何也。今以无能之如耳、魏齐而率弱韩、魏以伐秦,其无奈寡人何亦明矣。”左右皆曰:“甚然。”中期冯琴而对曰:“王之料天下过矣。当晋六卿①之时,知氏最强,灭范、中行,又率韩、魏之兵以围赵襄子于晋阳,决晋水以灌晋阳之城。知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为参乘。知伯曰:‘吾始不知水之可以亡人之国也乃今知之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魏桓子肘韩康子,韩康子履魏桓子,肘足接于车上,而知氏地分,身死国亡,为天下笑。今秦兵虽强,不能过知氏;韩、魏虽弱,尚贤其在晋阳之下也。此方其用肘足之时也,愿王之勿易也!”(节选自《史记·魏世家》)材料二:凡明主之治国也,任其势。势不可害,则虽强天下无奈何也,而况孟常、芒卯、韩、魏能奈我何!其势可害也,则不肖如如耳、魏齐,及韩、魏犹能害之。然则害与不侵,在自恃而已矣,奚问乎?申子曰:“失之数而求之信则疑矣。”其昭王之谓也。知伯无度,从韩康、魏宣而图以水灌灭其国,此知伯之所以国亡而身死、头为饮杯之故也。今昭王问孰与始强,其畏有水人之患乎?虽有左右,非韩、魏之二子也,安有肘足之事,而中期曰“勿易”,此虚言也。且中期之所官,琴瑟也,弦不调,弄不明,中期之任也。中期为所不知,岂不妄哉!左右对之曰“弱于始”与“不及”则可矣,其曰“甚然”则谀也。申子曰:“治不逾官,虽知不言。”今中期不知而尚言之。故曰昭王之问有失,左右中期之对皆有过也。(节选自《韩非子·难三》)【注】①晋六卿:指春秋末期晋国的知氏、范氏、中行氏、韩氏、魏氏、赵氏六大家族。后文的知伯即知氏家主,当时势力最大。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分别是赵氏、魏氏、韩氏家主,晋阳、安邑、平阳分别是三家的封邑。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吾始[A]不知[B]水之可以亡[C]人之国也[D]乃今知之[E]汾水[F]可以灌安邑[G]绛水[H]可以灌平阳。【答案】DEG【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起初不知道水也可以灭亡别人的国家,如今才知道了。汾水也可以淹灌安邑,绛水也可以淹灌平阳。“水之可以亡人之国也”是“不知”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可在后面的D处断开。“乃今知之”与前面的“不知”相对,作谓语,“之”作宾语,是独立的分句,可在后面的E处断开。“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结构一致,可在中间的G处断开。故选DEG。参考译文:材料一:魏安釐王十一年,秦昭王对侍臣说:“现在韩、魏和他们初起时比,哪个阶段强?”侍臣回答说:“不如初起时强。”秦昭王说:“现在如耳、魏齐和从前孟尝君、芒卯相比,谁更贤能?”侍臣回答说:“如耳、魏齐不如孟尝君和芒卯。”秦昭王说:“凭借孟尝君和芒卯的贤能,率领强大的韩、魏来进攻秦国,还不能把寡人怎么样。如今靠无能的如耳、魏齐率领疲弱的韩国、魏国来攻打秦国,他们不可能把寡人怎么样也是很明显了。”左右侍臣都说:“太对了。”中期却倚着琴回答说:“大王对天下形势估计错了。当初晋国六卿掌权的时候,知氏最强,消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又率领韩、魏的军队在晋阳围攻赵襄子,挖开晋水淹灌晋阳城。知伯巡察水势,魏桓子驾车,韩康子在车右陪侍。知伯说:‘我起初不知道水也可以灭亡别人的国家,如今才知道了。汾水也可以淹灌安邑,绛水也可以淹灌平阳。’于是魏桓子用臂肘碰一碰韩康子,韩康子也用脚踩了一下魏桓子,两人在车上用肘和脚暗中碰撞来交流,结果知氏领土被瓜分,知伯身死国亡,被天下人嘲笑。如今秦兵虽然强大,但不会超过知氏;韩国、魏国虽然弱小,但还是要胜过当初在晋阳城下的时候。现在正是他们用肘和脚暗中互相联合的时候,希望大王不要把形势看得太简单(轻视他们)啊!”(节选自《史记·魏世家》)材料二:大凡明君治理国家,凭借他的权势。权势不可侵害,那么即使天下最强大的国家也不能把我怎么样,何况是孟尝君、芒卯以及韩、魏,能把我怎么样呢?君主的权势可以侵害的话,那么像如耳、魏齐这样的无能之辈以及弱国韩、魏也能加以侵害。既然这样,那么受侵害和不受侵害,在于是否依靠自己罢了,有什么可问的呢?申不害说:“丢掉法术而要别人忠实,就糊涂了。”恐怕说的就是昭王吧。知伯为人没有节制,带领韩康子、魏宣子作战而企图用水灌城灭掉他们的国家,这就是知伯国亡身死、头盖骨被做成饮杯的缘故。现在昭王问起目前的韩、魏与当初的韩、魏哪个强大,难道是害怕有被人引水灌城而自取灭亡的祸患吗?虽然有侍臣在身边,可他们并不是韩康子、魏宣子,哪有碰肘踩脚的勾当呢?而中期却说不要轻视,这是空话一句(不切实际的话)。况且中期掌管的,是琴瑟。弦没有调好,曲调不清楚,属于中期的责任。中期去做他不懂的事,岂不是荒谬吗?左右近侍回答说“比初期衰弱”和“不如过去”还可以,说“太对了”就是奉承了。申不害说:“办事不要越过自己的职责,分外的事即便知道也不要讲。”如今中期不知道却还要议论。所以说,昭王的提问有过失,近侍和中期的回答都有过错。(节选自《韩非子·难三》)六.(2024年高考全国Ⅰ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帝以为有广之风,使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及贰师击匈奴[注],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为诬罔,下迁腐刑。久之,上悔陵无救。上遣(公孙)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军无功还,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上于是族陵家。既而闻之,乃汉将降匈奴者李绪,非陵也。陵使人刺杀绪,大阏氏欲杀陵,单于匿之北方。大阏氏死,乃还。单于以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材料二: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掩。如谓其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李绪;迨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注]贰师,指汉代贰师将军李广利。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为将而降A降而为之B效死C以战D虽欲浣E涤其污F而已G缁之素不可复白。【答案】ADF【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身为将领却向敌军投降,投降以后又为新主效死作战,即使想要洗涤自己身上的污点,可已经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变白。“为将而降”与“降而为之……”为顶针的修辞手法,在中间的A处断开。“为之”做“效死以战”的状语,“效死”是“战”的修饰成分,中间均不可断开,可在后面的D处断开。“虽……,而……”是转折关系的复句,在中间的F处断开。故选ADF。参考译文:材料一:李广有个孙子名叫李陵,担任侍中,擅长骑马射箭。汉武帝认为他有李广的风范,让他在酒泉、张掖一带教士兵射箭,以防备匈奴。等到贰师将军出击匈奴时,李陵叩头自己请求说:“我所率领屯垦戍边的人,都是荆楚地区勇敢的人和奇才剑客。我愿意亲自率领一支队伍,到兰干山南面去分散单于的兵力,不让他全力对付贰师将军的军队。臣愿以少击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捣单于王庭。”皇帝赞许李陵的豪情壮志,就答应了他的请求。李陵到达浚稽山,与单于军队相遇,匈奴约三万骑兵包围了李陵军队。李陵搏战攻击,匈奴军转身退回上山,汉军追击,杀敌几千人。单于大惊,召集八万多骑兵前来围攻李陵。李陵的军队在树林间徒步与匈奴骑兵战斗,又杀敌几千人。李陵的部队被困在山谷中,匈奴军在山上,从四面射箭,箭如雨下。士兵很多被杀死,无法前进。李陵说:“没有脸面回去见皇上呀!”于是投降了。皇帝非常愤怒,群臣都责备李陵,皇帝拿这件事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极力辩护说:“李陵侍奉父母很孝顺,结交士人讲信用,常常奋不顾身来为国家的危难而献身,他历来积铸的品德,我认为有国士的风度。而且李陵率领的步兵不满五千人,深践(深入)敌人的军事要地,阻挡(抵挡)数万敌军。他虽然身陷重围,兵败投降,然而他摧垮、打败敌军的功劳,也足以向天下人显示他的本心了。他之所以没有死节,应该是想得到恰当的机会来报效朝廷。”汉武帝认为司马迁在诬陷欺骗,把司马迁下狱(关进牢狱),施以宫刑。很久以后,汉武帝才对原先使李陵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表示后悔。武帝派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接李陵。公孙敖无功而返,于是对武帝说:“抓获了匈奴俘虏,说李陵在教单于制造兵器,以防备汉军。”于是汉武帝下令诛杀了李陵全家。不久后听说,教单于练兵的是投降匈奴的汉朝将领李绪,并非李陵。李陵派人将李绪刺杀。匈奴单于的母亲大阏氏要杀李陵,单于将他藏匿在北方。直到大阏氏去世后,李陵才回到王庭。单于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李陵为妻,封其为右校王,与卫律一起都成为掌权的贵族。卫律常常伴在单于身边,李陵则在外朝,有大事才召入王庭议事。征和三年三月,武帝遣李广利率七万人出兵五原,攻打匈奴。匈奴派大将与李陵率三万多骑兵追击汉军,转战了九天。(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材料二:李陵投降匈奴,罪行显著而不可掩盖。如果说他孤军奋战而无援助,那么他率领五千步兵出塞,是他自己炫耀勇敢,而不是汉武帝命令他无法推辞的。李陵的家族因此受祸,他将灾祸转嫁给了李绪;等到后来李广利征讨匈奴,李陵率领三万多骑兵追击汉军,转战九天,难道也要把罪责推给李绪吗?如果说李陵受单于的控制,不得不追击转战,那么匈奴难道没有可信任的人吗?如果李陵有两面讨好的心思,单于又怎么能信任他并委以重兵,让他深入敌境与汉将对峙呢?司马迁为李陵文过饰非好像不够,却不断地称赞李广,以此来奖掖其家族世代相传的事业。身为将领却向敌军投降,投降以后又为新主效死作战,即使想要洗涤自己身上的污点,可已经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变白。大节已失,则其余的都没法洗干净了。李陵说“我是想找一个适当的机会来报答汉朝”,只不过是见到苏武义举感到惭愧而找的借口。他的背叛,本来就不是司马迁所能文饰的。(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七.(2024年高考全国Ⅱ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①,过其闾,未尝不轼也。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节选自《史记·魏世家》)材料二: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吕后恐,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强要曰:“为我画计。”留侯曰:“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材料三:论者或曰:“魏文式段干木之闾,秦兵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虽全国有益,非所贵也。”夫法度之功者,谓何等也?养三军之士,明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法度也。六国之亡,皆灭于秦兵。六国之兵非不锐,士众之力非不劲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强弱不敌,众寡不同,虽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变孟贲之意②,孟贲怒之,童子操刃与孟贲战,童子必不胜,力不如也。孟贲怒,而童子修礼尽敬,孟贲不忍犯也。秦之与魏,孟贲之与童子也。夫力少则修德,兵强则奋威。秦以兵强,威无不胜。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高皇帝议欲废太子,吕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礼之,太子遂安。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也。(节选自王充《论衡·非韩》)[注]①段干木:战国初魏国名士。②孟贲:战国时勇士。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魏君贤A人B是礼C国人D称仁E上下F和G合H未可图也。【答案】CEH【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魏君对贤人特别敬重,魏国人都称赞他的仁德,上下和谐同心,不能谋取。“贤人是礼”是宾语前置句,意思是“礼贤人”,做“魏君”的谓语和宾语,在后面C处断开。“国人称仁”是主谓宾结构,在后面的E处断开。“上下和合”是主谓结构,在后面的H处断开。故选CEH。参考译文:材料一:文侯师从子夏学经书,以客礼对待段干木,经过他的乡里,没有一次不凭轼敬礼的。秦国曾想进攻魏国。有人说:“魏君对贤人特别敬重,魏国人都称赞他的仁德,上下和谐同心,不能谋取。”文侯因此得到诸侯的赞誉。(节选自《史记·魏世家》)材料二:皇上想废掉太子,立戚夫人生的儿子赵王如意。吕后很害怕,就派建成侯吕泽胁迫留侯,竭力要挟说:“一定得给我出个主意。”留侯说:“回想皇上不能招致而来的,天下有四个人。现在您果真能不惜金玉璧帛,让太子写一封信,言辞谦恭,驾着(用四匹马拉的)安车,趁机派能言善辩之士恳切地聘请,他们应当会来。皇上知道这四个人贤能,那么这对太子是一大帮助。”汉十二年,皇上随着击败黥布的军队回来,病势更加沉重,愈发想更换太子。等到宴饮的时候,设置酒宴,太子在旁侍奉。那四人跟着太子,他们的年龄都已八十多岁,须眉洁白,衣冠非常奇特。皇上感到奇怪,问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四个人上前对答,各自说出姓名。皇上于是大惊说:“我访求先生们好几年了,先生们都逃避我,现在先生们为何自愿跟随我儿交游呢?”四人都说:“陛下轻慢士人,喜欢骂人,我们讲求道义,不愿受辱,所以惶恐地逃跑躲藏起来。我们私下闻知太子为人仁义孝顺,谦恭有礼,喜爱士人,天下人没有谁不伸长脖子想为太子拼死效力的。因此我们就来了。”皇上说:“烦劳诸位始终如一(善始善终)地好好调教保护太子吧。”四个人敬酒祝福已毕,小步快走离去。皇上起身离去,一直到酒宴结束,皇上最终没有更换太子,原本是留侯招致这四个人发生了效力。(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材料三:议论者中有人说:“魏文侯从段干木居住的里巷经过,手扶车轼表示敬意,秦军因此不去攻打魏国,并不是法制的功效。虽然在保全国家方面有好处,也不值得重视。”那么,法制的功能,指的是什么呢?养活三军士兵,明确赏罚法令,严厉刑法,富国强兵,这就是法制。六国灭亡,都灭亡在秦国的军队。六国的军队并非不精锐,士兵的力量也并非不强,然而甚至于被打败灭亡,这是因为强弱不相当,多少不一样,即使明确了法制,那又有什么益处呢?假使小孩违背了大力士孟贲的心意,孟贲发怒,小孩持刀跟孟贲对打,小孩肯定不能取胜,因为力量远远不如孟贲。要是孟贲发怒,而小孩讲究礼节,对他非常恭敬,孟贲才会不忍加害。秦国与魏国,就像孟贲与小孩一样。力量弱小就该修养德行,军队强大就该发扬威力。秦国凭借军队强大,威力无穷战无不胜。撤回军队,不去侵犯魏国领土,是因为秦军尊重段干木操行贤良,推崇魏文侯的礼义。汉高皇帝主张想废掉太子刘盈,吕后很担忧,张子房(张良)教太子用谦恭的态度去迎请四皓,并丰厚地礼遇他们。太子的地位安稳了太子敬重厚待四皓,来消除了高皇帝废掉太子的想法,就像魏文侯到里巷对段干木表示敬意,退掉了强大的秦军一样。(节选自王充《论衡·非韩》)八.(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大概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刘备为吕布所袭奔于操程昱以备有雄才劝操图之。操曰:“今收揽英雄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也。”然此犹非与操有怨者。臧霸先从陶谦,后助吕布,布为操所擒,霸藏匿,操募得之,即以霸为琅邪相。先是操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晖皆叛,后操定兖州,翕、晖投霸。至是,操使霸出二人,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操叹其贤。盖操当初起时,方欲藉众力以成事,故以此奔走天下。及其削平群雄,势位已定,则孔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